小学教育科研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教育科研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仅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对于幼儿身体成长和智能发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第一篇:小学教育科研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审美教育初探

摘要:审美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掌握创造美的能力,将审美教育充分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促进小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教育;创造美

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美学意义,但是需要利用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做出以下探讨。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多为讲解基础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难以满足数学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很难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主要是带领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独特美感,深入感受学习数学的韵味和乐趣,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审美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夠传授给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实用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促使数学知识内容变得灵活和多元,同时还能够开阔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眼界。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弊端,让小学生从根本上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使小学生从真正认识到数学的美感和价值,从而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且美好的事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综合教育质量。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创建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境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来说普遍较低,所以对于审美相关内容并不能充分理解和直接感受,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建与审美教育相关的教学情景,以此来让小学生理解并感受学习数学的美感和乐趣。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存在比较紧密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小学生常见的事物或场景入手,帮助小学生挖掘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并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美。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生活中常见的教室作为导入内容,从教室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发现教室有什么不同、桌椅有什么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拼搭立体图形并进行观察,观察生活中建筑物和拼搭立体图形的线条感和立体感,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二)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老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引导者,就要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老师自身需要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教学能力,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审美教育与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充分融合,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带来的独特之美。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这一课时,老师重视对数学内容中审美教育知识点的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教学素养,将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与数学的对称美进行充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在掌握轴对称图形判断方式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称美,从而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趣味。

(三)优化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评价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融入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推动性,就要优化小学生审美能力评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对审美教育的热情。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只是针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与数学学习直接关联因素的考察和评价,并不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重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体验。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老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物品运动时呈现的独特美感时,需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及时评价,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过度重视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忽视小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中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审美教育的教育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性,并且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美感。通过创建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评价,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义锦.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J].魅力中国,2020(47):184.

[2]叶秀彪.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J].林区教学,2020(8):85-87

.[3]黄娜.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中外交流,2019,26(12):210.

作者:闫荣欣

第二篇:浅议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的负面影响

摘 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仅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对于幼儿身体成长和智能发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负面影响

如今,很多幼儿学生的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他们对于幼儿的早教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去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家长认为让孩子越早上學越好,甚至将不到3周岁的孩子就送到幼儿园,再加上一些幼儿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幼儿家长所灌输的一些早教思想,导致了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到了小学化的误区中。事实上,让孩子过早接触程序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能够让他们成为“小神童”,甚至还会对他们日后接受小学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简单一些解释,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所指的即为让幼龄儿童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且过分地看重幼儿学习的考试结果,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重知识轻品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应当是游戏,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在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幼儿需要和小学生一样程序化地学习拼音、英语单词、计算方法等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十分不利于幼儿个人品质的培养;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十分看重学习结果,幼儿教育者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步程度,只是一味按照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努力与否与学习水平。此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学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虽然让孩子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汉字读写方法以及加减法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人生发展与未来的学习之路带来了一些促进作用。很多幼儿家长在看到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学习进步时,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继而将他们过早地送到小学中接受规范化的教育。这一部分幼儿家长并不会去考虑孩子是否能跟得上快节奏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送到小学院校中,继而对小学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对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由于一些幼儿过早地接受了小学化的教育,从而让低年级的小学教育者感觉到非常轻松,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小学教育者也就会放松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严格要求;其次,如果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归结到“智力水平不高”的队伍中,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教育者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判断。

3.对幼儿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经常会让幼龄儿童产生挫败感,很多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者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他们没有顺利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时,家长与教育者就会采用一些带有责备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孩子,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学习出现明显的厌烦心理,认为上学就是一件非常无聊且痛苦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幼龄儿童的心灵比较脆弱和敏感,当他们所做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夸奖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与付出产生较大的怀疑。

三、有关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1.回归幼儿本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家长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科学化的排解方法,而不是要将压力转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逐渐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巧妙结合到一起,让孩子从之前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幼儿教育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力量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时代。

2.重视幼儿教育过程,忽略学习结果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幼儿家长都非常在意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经常会依照教育者的片面评价来否定或赞同幼儿的一些做法,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上进心。为此,幼儿家长需要认真且全面地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受他们出现的一些进步和努力,并且要经常对孩子的做法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幼儿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是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蓓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3.

[2]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等.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3(Z1).

编辑 李琴芳

作者:陈怡妹

第三篇:关于山区小学教育科研的思考

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育科研推向高潮。为此,专业教育科研院所、各级各类学校等单位都积极地投入到教育科研的行列,教育科研正在逐渐由城市步入山区农村中小学校。

相对来说,山区小学的教育科研较城市发达地区晚,教育科研处于起步适应阶段,研究人员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教育科研的实践也较盲目和随意,教育科研在山区小学还未真正得以体现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上,鉴于此,笔者想就如何开展好山区小学的教育科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山区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及功能

一般来说,教育科研以创新为目的,但创新只是相对而言。我们不能一谈到科研,就想到科研院所的“科研”,纯粹追求具有首创意义的发明,这对于山区小学来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事实是许多学校在开展教科研的过程中就正在这样做,盲目照搬科研院所的科研模式,结果在工作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且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总是配合不上,两者之间矛盾重重,要么是科研流于形式,要么是科研影响教学。诚然,有些单位的教育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们对教学未起多大作用。分析个中原因,笔者认为,是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功能把握不准确。具体地说,山区小学教育科研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及功能。

(一)以校为本,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是应社会需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地方。人们十分关心教育质量的好坏,都渴望高质量“产品”。学校进行科研应立足于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学校的微观教育,有关宏观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少花大力气。换句话说,学校的科研要解决的是学校存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切超越学校自身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权限的课题都不适合研究。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由于对解决学校的问题意义不大,老师们并不认可。

另外,学校科研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有显著区别。学校科研往往与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在不冲击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为科研提供人、财、物,以及时间上的保证,而且不能以牺牲其部分研究对象为代价来换取某一项研究成果。虽然学校的科研在研究控制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它基本上是在常态环境中实施,所以其成果更易于推广,而且更易为其他教师所接受,因而取得的收益也就大一些。

(二)以应用为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承认,教育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但科研院所的研究侧重于理性的分析,探讨“是什么”或“为什么”。由于受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一线的教师则多侧重于研究“怎么做”,考虑怎样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他人的理论与教师个体的实践间存在距离,对于山区教师来说,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便是一种创新。例如,现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出来了,它们是不是马上就能付诸于教师的实践呢?答案是否定的,怎样让这样的一些理论变成教师的实践,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如下的一个流程:

——学习教育理论(认同理论)

——投放理论准备(包括研究教育教学对象,课程资源)

——制定教育教学设计(专题的方案计划,教案,活动计划)

——实施设计(按方案演练,允许在过程中再创造)

——总结,反思(找出成功或不足,以及理论的缺陷)

——记录整理撰写资料(这是区别一般性思考与研究的重要一环)

——继续学习,再设计,再实施(发展自己心得体会,领悟理论实质)

——寻找机会展示,推广(上研究课,展示课,发表论文等,取得认可)

从上述的流程中可以看出,教师科研在将教育家们创立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效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

二、恰当选择山区小学教科研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形式和方法都适用。山区小学开展教科研时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克服盲目性,结合山区学校开展教科研的特点,在选择科研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慎重选择教育实验法

为何这样说呢,其理由主要是因为山区学校难于保证实验法所必须的条件和规范。教育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而我们在开展教育实验时很难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控制其过程中的无关变量,但作为实验,又必须保证严格的条件,遵从它的规范,才能体现它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如果忽视实验法所必须的条件和规范的存在,采取变通的策略,则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其成果也就丧失了价值。为了一些没有价值的成果而付出辛劳自然也就算白费力气。

(二)大力推广行动研究方法

相对而言,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控制方面的要求要宽松得多,更重要的是,行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它允许随着研究进程不断调整原先的研究方案,使研究对象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行动研究“不是让教师作为旁观的研究者去建立一个解释客观事物的理论,而是作为主动参与的实践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它的目标是改变,而不是说明”。正如前面所说,它是摸索“怎么做”,而不是试图说明“是什么”或“为什么”。值得一提的是,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组方法,是一个研究系列。像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都可以成为其中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由于不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在此不作赘述。

三、加强小学教育科研的引领和指导

从管理的角度上讲,教育科研工作也是山区小学一项新的任务,同样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它的特点和规律,从多方面创造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条件,才能保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此,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做到“四个落实”,并搞好“五项工作”。

(一)切实做到“四个落实”

一是领导落实。领导的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科研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树立“教育科研是一把手工程”的观念。领导带头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有利于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二是管理机制落实。学校要成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并且要明确职责,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搞好过程管理。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教育科研网络和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发展;三是规划落实。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可以避免教育科研工作的盲目性,保证教育科研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纵深推进;四是经费落实。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它要有一定的资料、信息和活动形式作保障,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落实教育科研经费是教育科研活动正常运转的保证。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相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

(二)切实搞好“五项工作”

第一,科研队伍的培训工作。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把培训活动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活动要有计划,切切实实做到领导、成员、内容、时间、地点、效果六落实。

第二,选好课题。课题是科研的方向,是行动的指南。定好科研课题,关键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所谓准,就是要从教育发展趋势和本地学校实际出发,研究各个时期亟解决的问题。比如课程标准的应用实践就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第三,重视信息资料建设。管好用好现有的图书资料,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使其充分发挥效益;筹集一部分专款,不断补充更新图书和教育资料。有“天网”“地网”的学校,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大量先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料。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注重实践是搞活教育科研的前提。搞教育科研闭关自守不行,只唯书本不行,坐在办公室苦思冥想不行,必须走出去,引进来,紧密结合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勇于借助他人经验。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五,加强成果交流与推广。积极向教育报刊杂志投稿,这是交流教育科研成果一种方式。教师要勤思考,勤动笔,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开辟多层次、多层面的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活动,学校自己也要开展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以便更多的教师参与交流和探索,活跃教育科研的气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作者:刘应竹

上一篇:农村区域发展论文下一篇:环保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