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求偿中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探析

2022-12-01

一、问题之提出

代位求偿权, 又称代位追索权, 是指在财产保险中, 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的请求, 依据保险合同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 在其赔偿金额限度内依法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对造成损失的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1]

但在保险事故发生后, 若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 之后, 在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做出理赔取得代位求偿权之后, 而在此期间第三人发生履行能力减损而不能向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 势必会损害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保险事故发生后, 被保险人有通知保险人以及配合保险人查清事故真相的义务, 保险人在知道保险事故的情况后便会知悉或有义务查清事故侵权人或损害方, 被保险人的义务已履行终结。保险人在受理被保险人的理赔申请后便有义务及时做出理赔, 理赔之后便会取得代位求偿权。总之, 被保险人的主保险合同义务履行终结于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人的行为显然违反了该项义务, 基于公平原则, 为维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可否赋予保险人相应的追索权或要求被保险人赔偿损失?

在论述上述问题之前,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 保险人应当行使追索权还是要求被保险人赔偿其损失?保险人行使追索权是基于不当得利之法理, 未为给付者, 则免除保险赔偿责任, 但这属于保险法上基于保险契约特有之效果, 故若法无明文规定无法适用之, 而且在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后要求返还不当得利也有违反保险法上“禁止反言”之原则。保险事故发生后, 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人而造成保险人不能追偿的, 保险人仍应负保险赔偿责任。被保险人因无特殊情由怠于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 使得第三人借机转移财产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履行能力减损而不能履行赔偿义务, 如若成立, 则属于民法上的一种损害行为, 保险人主张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符合民法侵权损害补偿的法理。我们要讨论的是因此所产生之损害是否可以向被保险人求偿。[2]

二、保险人行使追索权的法律障碍

从形式上来说, 将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而造成保险人不能追偿的行为理解为一种侵权行为, 符合民法侵权的基本理论。在侵权理论中, 侵权行为之要件, 史尚宽先生认为析言之有六:一曰责任能力, 二曰故意过失, 三曰不法或不当行为, 四曰侵害或损害他人权利或利益, 五曰损害之发生, 六曰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关系。[3]马俊驹、余延满先生认为有四要件:一为违法行为, 二为损害事实, 三为因果关系, 四为过错。[4]但总而言之, 不外乎于史氏所言之六点。

(一) 代位求偿权能否成为被侵权对象

从被侵权的对象来讲, 代位求偿权可否作为被侵权的对象?在确定代位求偿权可否作为被侵权的对象之前应当先明确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性质。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当被保险人对保险人和事故责任人同时具有请求权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被保险人同时行使两种请求权而获重利, 规定被保险人只能行使一种请求权, 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5]江朝国先生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权为:保险事故发生后, 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此请求权于保险人履行保险赔偿给付义务后, 当然地、直接地移转于保险人使其得以自己之名义代为行使之。由此推知, 代位求偿权是基于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产生, 其本权利为损害赔偿请求权, 只是因保险人之代位而使权利主体发生了变化, 从性质上来讲代位求偿权仍是一种损害赔偿请求权。我国现行法律中, 没有明确把请求权列为被侵权的对象, 只是在最后兜底性的列举了“财产权益”, 那么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属于财产权益呢?在此不赘, 有待下文详述。

(二) 成立与否能否影响其被侵权对象的性质

一般来讲, 侵权的对象是明确的、固有的权利, 而在代位求偿中, 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而使保险人不能追偿时, 代位求偿权是否已成立呢?保险事故发生时, 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 于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后, 在上述保险人代位权行使要件范围内直接当然转移于保险人。又, 于第三人受有关保险人代位权情事之通知前, 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之损失赔偿请求权, 不论是否已因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而转移, 对第三人仍未生转移之效力。也就是说, 在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给付保险赔偿金、并向第三人通知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情事后, 保险人始取得代位求偿权, 代位求偿权由此产生。而被保险人的怠于通知行为发生在代位求偿权产生之前, 即使是怠于通知行为构成侵权也没有侵犯保险人的明确、固有的权利, 所以被保险人的怠于通知行为是否侵害到代位求偿权有待商榷。

(三) 怠于通知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侵权的一个重要要件便是违法行为, 那么怠于通知是否是违法行为呢?行为是指受意思支配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 包括积极的行为和消极的行为, 即作为和不作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属于不作为, 自无疑义。但怠于通知是否违法呢?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并未明确界定出违法行为的界限, 怠于通知行为并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很难确定其为违法行为。而且虽然怠于通知行为违反保险合同的约定, 但保险人却因为“禁止反言”及保险法的特殊性而不能主张要求被保险人返还不当得利。所以, 在我国现行法律下很难确定被保险人的怠于通知行为是侵权的违法行为。

三、保险人请求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一) 代位求偿权可成为侵权之对象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合法权利可以作为侵权保护的对象, 那么代位求偿权是否属于此处所谓合法权利的一种呢?从侵权法的角度来讲, 被侵权的对象一般是实体的权利, 主要包括: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等等, 而代位求偿权属于请求权的一种, 那么请求权是否也是侵权法保护的对象之一呢?相对于其他权利而言, 请求权是一种动态的权利, 是一种相对的权利, 而诸如人身权、物权具有对世性, 请求权不具有对世性。根据英美侵权责任法, 第三人故意引诱他人违约, 将构成经济侵权 (economic harm) , 并应负侵权行为责任。就对外效力来说, 相对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一样都具有不可侵害性, 当这种权利受到第三人侵害之后, 相对权人有权获得法律上的救济。尤其是相对权也体现了相对权人所享有的利益, 尽管这种利益是预期的利益, 但如果债务得以履行, 这种利益是可以实现的。在现代社会中, 这种利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财富, 所以相对权也可以成为侵权行为的对象。尽管侵权责任法在权利的列举中没有包括相对权, 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权不能作为一种利益加以保护。所以相对权作为侵权法保护的对象是成立的。但具备侵权保护对象的另一要件是合法性, 即不违背法律法规以及公序良俗。代位求偿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 是在保险人赔付完保险赔偿金后依法取得的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具备合法性, 故应当作为侵权的保护对象。

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讲, 在被保险人为怠于通知时, 代位求偿权一般没有成立。代位求偿权作为一种法定权利应当成立于其法定要件具备之后, 即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之后, 但是, 此时代位求偿权对第三人来说并未生效。《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 债权转让中, 在让与人向债务人作出债权转让通知后债权转让始生效。这是因为考虑利益平衡的问题, 债权转让合同是发生在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 债务人并不知晓, 也不知道应当向受让人履行债务, 所以应当由其合同相对方债权人对其通知方始生效。同理, 在保险代位求偿中, 第三人并不知晓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 保险人在履行完保险赔偿义务后, 通知第三人的, 代位求偿权始为生效。而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虽然发生在代位求偿权之前, 但这在时间上来说并不是问题, 即其之前的行为造成之后的损害结果, 并不影响其侵权的构成。

(二) 怠于通知行为当属侵权之违法行为

怠于通知保险事故属于不作为, 是行为的一种。侵权的违法性主要有主观违法说与客观违法说, 其中客观违法说为通说。客观违法说德国采不法理论, 《德国民法典》列举的绝对权虽未满足不法性, 但还必须证明被告的行为是否达到适用于案件的特殊命令性规范, 或者证明被告是否违反了任何人都负有的不得侵害他人的一般性义务。日本民法以对权利和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的侵害为标准, 荷兰民法以侵害他人权利、违反法定义务和违反了反映在不成文法中的社会交往规则为标准,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则认为违法即权利侵害的不法、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和违背善良风俗的不法。综上, 笔者认为, 民法侵权的违法性应当以是否违反一般安全注意义务为标准。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而造成保险人的损失, 属于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 违反了民法上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 具有侵权的违法性。

(三) 基于公平原则被保险人应当赔偿损害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本着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 司法机关对民事纠纷行使裁判权时, 也要体现社会主义及公共道德的要求。公平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是维系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项基本准则。对于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 一般来说, 应从社会正义的角度, 以人们公认的价值观、是非观作为标准, 也包括人们公认的经济利益上的“公正”、“合理”。

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而造成保险人损失, 确是因被保险人之过错而造成他人损失, 如果不追究被保险人的相关责任, 势必会造成被保险人滥用自己的保险权利, 不注意维护合同相对方的合法利益, 造成保险公司的不必要的损失, 不利于为保险法的公平与正义。另外, 如被保险人在故意不通知保险人的情况下, 一面找保险理赔, 一面又向第三人求偿, 势必会鼓励保险的投机行为。所以, 基于公平原则, 应当追究被保险人因不履行通知义务而造成保险人损失的责任。

四、保险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完善

(一) 分清故意、过失

在侵权法的一般规定中, 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但在代位求偿中, 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 造成保险人不能追偿, 被保险人承担侵权责任应当视情况而定。

首先, 如果被保险人故意不通知保险人, 而造成保险人的损失, 被保险主观恶性较大, 根据民法诚实信用的原则, 如果不追究被保险人的责任, 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不公平, 对保险事业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扭曲,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应追究被保险人的责任。

其次, 如果被保险人是因为过失而造成保险人没有及时知晓保险事故, 从而造成保险人不能追偿, 不应一概而论。保险业是门十分复杂的行业, 多数被保险人受其文化水平、行业的限制, 对保险的法律制度及运作规程知之甚少, 很多被保险人是因为不知道其负有通知义务而没有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而且在保险关系中, 保险人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 而被保险人无论在经济能力还是信息掌握程度上都处于劣势地位, 在处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关系上, 应当倾斜于被保险人。所以, 如果被保险是因为过失则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被保险人系出于重大过失, 即明知而自信可以避免, 那么被保险人已然注意到自己的义务的存在, 而没有及时履行, 应当对保险人的损失承担责任。

所以, 只有在被保险人系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未通知保险人保险事故造成保险人损失的, 被保险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 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后可向第三人继续求偿

被保险人因未及时通知保险人而造成保险人损失, 在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履行完赔偿义务后, 被保险人能否继续向第三人主张权利?

被保险人与第三人之间发生直接的损害赔偿关系, 这也是代位求偿权的基础。保险人基于被保险人向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取得向第三人的求偿权, 但现在由于第三人没有了履行能力或者超过了诉讼时效, 导致保险人不能向第三人追偿, 保险人基于侵权理论向被保险人追偿之后, 被保险人仍然有权向第三人求偿。这是因为:第一, 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索赔是基于代位求偿权的存在, 而代位求偿权又是基于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存在的, 所以, 如果被保险人不能向第三继续求偿那么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球场就没有了根据;其次, 任何人都不得无故对其违法行为而免责, 这是基于民法的公平这一原则而得出的, 第三人不应无故免除其赔偿责任。但是, 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不应再基于代位求偿权, 而是基于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三人仍得以原先的是由进行抗辩。

摘要:保险事故发生后, 被保险人有向保险人及时告知事故的义务, 以便保险人及时查明事故真相以及及时向侵权人或损害方主张代位求偿权。因被保险人怠于通知保险事故导致保险人在第三人履行能力减损之前未能求偿, 从而导致保险人利益受损, 保险人可基于侵权损害赔偿理论向被保险人求偿。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侵权损害赔偿,告知义务

参考文献

[1] 许良根.“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理探源和实务”[J].保险研究, 1999 (2) :41-42.

[2] 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9:400-401.

[3] 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111.

[4] 马俊驹, 余延满.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9:1001.

[5] 沈正刚, 李晓刚.“保险代位求偿权浅析”[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4, 24 (2) :67-69.

上一篇: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下一篇:浅谈企业的财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