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生创新成果产业化问题

2023-03-02

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是指大学生在高校期间, 通过从事科研工作研发出科研成果, 从而以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专利申请并以其进行企业创办或专利转让、持股创业等从事工商经济运行的行为。这是一种新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式。具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新技术的双重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势与现状

(一) 创新创业形势

自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口号以来,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新模式, 并且这种模式正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

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 各种大型企业, 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 都从最处纯粹的制造型企业争相向具有自主科研能力的创造、创新型企业发展, 因为在21世纪, 一个企业必需拥有自主、独立的创新科研能力和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其次, 在确定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后, 国家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在政策层面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实现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政府还与高校联合推出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如“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先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再者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有创新创业科技园, 用以支持、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学校设立的科技园内进行创业不但创业成本低, 同时还有高校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的各种帮助和持支, 尤其是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技术难关时可以便利的在学校内得到专业教师的帮助。

有的学校甚至还建立了一套用于自己学校的创新创业奖励制度以及举办各种创新创业比赛, 开设技能培训班与选修课,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基础商业知识。如笔者所在学校就设有《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能训练》等选修课程。

综上来看“创新创业”是未来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的主流形势, 这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得到了国家政府与高校的双边支持, 必将大大减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再者大学生又是一个具有高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高学习能力的群体, 对于创新创业计划也是最为恰当的实施者。

社会发展的选择、政策的有力支持、合适的实施者, 这三个因素将共同推动了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近年来。国家联合各高校推出了一系列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竞赛, 推出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高校也都是针对学校自身情况制定了一定的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带机制, 引领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这些措施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每年, 各种创新竞赛全国有几百万大学生参加, 比赛的规模、竞争的激烈程度、创新成果的出产率都是喜人的。

与创新形势一片大好相反的是, 大学生创业形势并不太理想。就笔者所在高校情况而言, 每次创新大赛都有学生参加, 且基本上每次都能在比赛中有所斩获, 但多年来只有一个团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且由于经营的不善, 该团队创建的公司也由最初的新兴科技公司衍变成了一家靠维修电脑维持生存的公司。

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扩大至全国范围, 在其它地方也存在着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据权威机构调查报告显示, 到目前为止, 虽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逐年上升, 但成功率仍不足5%。

总的来说, 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是创新势头猛, 创业后继无力;大多数人只顾提升创新能力, 少数人会兼顾创业能力;大多数人创业失败, 少数人创业成功。

二、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势与现状来看, 大学生这个群体对于创新创业还是很亲睐。但大多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不高, 或创业失败

(一) 制度引导

当前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 这些大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与提升, 而高校为激励更多的学生去参加此类大赛就制定了一些奖励制度。如在各类大赛中获奖就可以获得考研加分、奖励学分、优先获得学位证、奖金等等奖励。这些制度吸引着大学生去参加此类比赛, 成功的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但这些制度也体现出了另外一种作用:这些制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帮助并不大, 让参赛学生重创新而轻创业。

(二) 创新作品与市场接轨度

虽说大学是校园与社会的过渡, 但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对于外界市场发展状态知之甚少, 不能从有限的消息渠道掌握科技市场最新动态, 这就可能会导致研发出来的作品与市场上现有的产品重复, 或者说作品功能只是其它市场现有产品的一部分功能, 亦或产品成本太高, 不适合市场推广。而作品是否能与市场接轨的问题将决定是否可以依靠该产品进行创业的关键所在。

(三) 创业者素养

每个人都不是全才。在创业过程中会因创业者自身素养问题出现创业失败的情况。例如最基本的知识产权的问题, 没有相关法律意识的学生可能会将作品完善到可以适应市场后, 再去申请专利, 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殊不知有的不法者在得知你的作品创意后, 抢在你前面利用你的创意申请专利;有的人会在投产之后再申请专利, 但因为专利申请必需要有新颖性, 若投产之后便失去了新颖性, 不再具备专利申请条件。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公司管理、商业决策等问题摆在大学生创业者面前, 而这些问题更是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是否能成功的关键点, 而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根源往往就在在这里。

三、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措施

(一) 针对意识形态

首先, 要从一些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和竞赛着手, 将其从单一的激励创新的引导方向, 转向创新创业并举的引导方向上来, 使学生产生创新有用, 创新创业同样有价值的思维。

在竞赛方面多做赛后工作:首先, 可以在完成比赛后, 向学生宣传有关专利申请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知道可以依靠在比赛过程中的创新成果进行专利申请, 进而实现成果转化达成创业。

其次, 要多宣传创新创业。包括创新创业内涵、创新创业国家政策、校园政策等内容。让学生知道创新创业、了解创新创业。这方面可以专门设立咨询部门、制作宣传栏等。

(二) 针对科技市场前瞻性

首要加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 主要是针对科技市场这一块。如开设科技市场产品介绍类的选修课、设立宣传栏、开设科技报等, 通过这些方式向学生提供科技市场的信息, 借以提升学生对于科技市场的了解度, 避免走入落后作品研发的误区。

其次还要陪养学生对于研发作品作用的延展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扩大作品的作用。

(三) 创业者素养

创业的商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公司能走多远。提升学生的商业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选修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输商业理论知识。

现在许多学校实行的是“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也可以通过合作企业, 带学生去企业, 请企业管理者实地教学。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四、结论

在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的大好前提下, 大学生创新创业前景是光明的, 也是今后大学生走出校园、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趋势。这种创业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就业、发展新兴技术, 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创新技术或产品的实用价值, 最重要的是这种创业模式将会激起一股创新热潮, 新增一大批新兴术。

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创业者有很多要求。创业者不仅要有过硬的研发能力, 还要有较高的商业能力, 又加上有些高校在创新方面的奖励机制使得学生形成了扭曲的思维。这就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突出, 创业能力弱, 甚至没有创业能力, 使得现在的创新创业形成了路宽、起点人多、终点人少的“怪象”。

要实现创业就要创业者有坚定的创业意志和理智的创业意识。不仅要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还要在研发产品时不忘关注科技市场, 了解大众需求, 避免走入产品鸡肋或产品落后的尴尬境地。实现这些需要学校、国家给予支持与帮助。通过一些举措, 矫正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与现状, 针对大学生创新成果产业化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与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 总结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成果,产业化

上一篇:井架起升液压系统仿真研究下一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