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精神成长问题探究

2022-12-23

一、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内涵

关于大学生精神成长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 有的认为“精神成长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或途径, 消除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与痛苦, 持久地保持内心的宁静感与充实感, 并与外界形成良好关系的过程。它是对‘如何做人’这一命题的思索与实践, 是理性与非理性、思想与心理的统一”。也有学者指出学生精神成长是指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为满足各种精神需求, 在心理、情感、道德、审美意识和信念水平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从而达到精神成人的过程。但结合当前大学生实际精神状况而言, 本文认为大学生精神成长更应是人格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社会责任意识等精神要素伴随时代发展而趋于成熟、稳重、正向的过程, 是精神成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具有时代与现实必要性

(一) 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青年部分, 对青年人的地位与历史作用进行了新定位与新要求, 青年兴, 则国家兴, 青年强, 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担负着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中的生力军, 是当代青年群体中最富有生产力量的代表, 是国家发展, 民族复强的重要依托者, 大学生是被高度重视、充分信任的典型群体, 担负着的社会的殷切希望, 被赋予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因此积极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 培养健康健全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便尤为重要, 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 引导督促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多元文化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诸多的不良的精神状态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力普遍较强, 但缺乏集体视野

因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进步与提升,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总体趋于愈来愈好的方向, 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进程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 相对于过去而言, 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最显要特征, 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但反观大学生的精神现实情况, 高能力下却未带来较为开阔的大局观念与国家、集体意识, 急功近利、自私自我、极致的趋利避害是当前大学生最现实的精神体现, 不关心国家、集体与社会, 只是关注于自己能得到什么, 极强的目的性掩盖了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 漠视集体精神, 缺乏集体视野问题尤为严重。

2. 意识观念在线, 但缺乏有效行动

在信息爆炸、大数据时代里, 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观念五花八门、源源不断, 在信息的海洋中, 大学生的想法来源也会多重化, 个人观念、想法也会趋于早熟, 从与学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 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目标期望等问题都会有一定的意识与想法, 而不只是空白, 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对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在实际行动中则会发现, 他们的这些意识观念往往会因为自制力不足的原因而仅仅停留在“想”的阶段, 没有实现于“动”的过程, 缺乏行动的勇气与魄力, 缺乏行动的科学指导与动力是当前大学生一大明显的精神缺陷。

3. 价值标准严苛, 但缺乏统一量尺

当前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判、评价标准极为严苛, 但却因为客观对象的不同而出现多重化的评价量尺, 如, 集体活动中会要求他人以集体利益为重, 涉及自身时却只考虑自身利益, 推崇利己主义;日常生活中, 希望他人践行社会道德规范, 对自己却要求宽松;要求他人具有奉献精神, 却又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得益;面对他人的过失言辞苛刻、斤斤计较, 自己犯错时却要求他人能够给予谅解。这种不统一的衡量尺度极易导致大学生在进行价值评价和道德选择时两面性, 甚至是多面性, 不利于精神的成长和思想的成熟。

4. 眼界目标高远, 但缺乏强大内心

当前教育起点、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趋好发展, 让广大大学生自身的能力起点、眼界观点等都在一个较高的发展维度之上, 志存高远、目标远大是当前多数大学生的现实写照, 宏远的目标选择于大学生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 有助于广大学生获取更高层次收获, 取得更大程度的进步;但成功与失败从来都是并行的, 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也要建立起强大的承受失败的内心, 越挫越勇才是正确的奋斗方式;而当前大学生所普遍缺乏的也正是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 多数人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逃避或是放弃, 很难快速自我修复心理创伤, 严重者甚至会一蹶不振, 选择破罐子破摔而长时间处于萎靡状态, 没有形成与宽阔眼界相对应的强大内心, 这种畸形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 当前大学生在精神成长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思想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精神成长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与挑战, 这更要求我们要紧绷精神成长这根弦,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大学生精神成熟与发展, 最终实现自身与国家共同的梦。

三、用新思想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途径

(一) 积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强化学生集体意识

理想信念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式意识教育, 而是需要付诸思考与行动才能达到预想效果的一项工作。

习总书记曾强调, 要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 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这便为学校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方向, 规划了路径, 要求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 要有大局意识与整体观念, 努力寻求学生个体同国家、集体大体的共同目标与共同梦想, 积极通过日常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强化大学生集体意识, 将个人价值观念融入到集体观念中, 大我之下成就小我, 做有能力、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二) 积极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树立正确价值标准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中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 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 情感心理尚未成熟, 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标准。要求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青年学生的本体特点与成长规律, 把握青年学生的时代特性, 将价值观教育以适应时代趋势、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式真正融合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在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基础上形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品质;同时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高校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授课与工作对象的对立关系, 更应建立起熟识且稳定的师生情感关系, 只有在情感上认可的价值观念才能够真正成为行为准则, 成为稳定的价值标准, 努力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融合, 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接受信服主流价值观教育, 并将此价值标准真正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 用核心价值观引导、明确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有效解决身边存在的问题。

(三) 积极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行动有效性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既要读万卷书, 又要行万里路,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 注重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 知行合一, 广泛积淀。

因此,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制度的要求推进学生开展校内外的实习实践活动, 在校内学生活动、学生工作等实践环节中, 要重点锻炼提高学生行动决断力、沟通交流力及受挫力, 目的在于不断的充实丰富学生自身能力素质, 校外实践中积极探索固定实践与学生自由实习的双重方式,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 受教育、长才干。通过这种制度性的实践要求, 锻炼学生的行动力, 用外部强制手段摆脱惰性依赖, 在成长中收获积极主动, 积极进取的收获, 既培养优良的精神品质, 更进行能力的锻炼成长。

(四) 积极进行大学生心理建设, 增强挫折承受力

缺乏强大内心, 受挫能力欠缺是当前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一大心理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受挫能力, 重点与难点在于过硬心理素质的建设,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日常渗透教育同专业、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日常教学、日常思政说教、日常问题处理等方式对广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全面性的心理素质提升工作, 强化心理预期建设, 构建强大内心;同时要重视专业辅导与个别辅导的重要性, 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 通过对个案的专业引导与探索,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 积极进行相关问题的经验积累, 从而进行经验的广泛推广, 为广大学生抗压、抗挫能力建设提供专业指导与帮扶。

(五) 积极发挥共青团凝聚作用, 深挖组织贡献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当前高校中成员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为深远的青年群众组织, 其在青年学生理想树立、鉴定信念等思想领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影响, 因此用新时代思想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便对高校的团组织建设与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是要深入发挥共青团的“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 积极践行新时代思想中对青年人提出的殷切希望与要求, 加强校园基层团支部、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群体的向心力, 利用组织基础团结广大学生, 形成组织凝聚力。

二是团组织要不断深入学习“四个意识”的精神内涵, 增强并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只有自身有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态势, 才能够积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是团组织要强化自身工作影响力, 作为青年人的组织要积极引导服务青年学生的利益诉求, 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 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组织认同感, 从而真正起到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作用。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突出代表, 必然承担着国家发展大计的时代责任。然而由于时代发展, 文化多元等因素的冲击, 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大局观、缺乏行动力、价值观扭曲及承受力脆弱等现实问题。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 结合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中的青年部分, 强调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从学校的角度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价值观引领, 强化社会实践参与度与抗压力建设, 用新时代思想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 齐卫平.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8, 39 (05) :1-5.

[2] 宋劲松, 周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 (09) :143-149.

[3] 齐卫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回应与理论功能[J].理论与改革, 2018 (05) :8-19.

[4] 齐斌, 刘生远.90后大学生精神成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07) :82-83.

[5] 曾兰.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及其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6.

[6] 穆晓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精神成长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 29 (01) :37-39.

[7] 曲建武, 孙振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大学生精神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 (03) :39-41.

[8] 曹燕宁.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4 (01) :86-88.

[9] 曾昭琴.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精神成长的现状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133-135.

[10] 李堂.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2.

上一篇:传统企业参与共享经济的途径研究下一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