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管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法律监管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全生产法》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建构,确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主体的地位,规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从安全生产法制实践看,综合监管调整安全生产关系发挥的职能作用毋庸置疑。

第一篇:法律监管论文范文

形象代言行为的法律监管

摘 要 代言广告违法事件,不仅使广大受众蒙受损失,更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广告监管存在一定的缺失。

关键词 形象代言 广告代言人 广告监管 广告法律法规

近年来,形象代言逐渐成为广告传播活动的主角,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采用形象代言作为推销手段。这些广告,在造就了一部分知名品牌之外,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形象代言活动中的不法事件,以及对此的法律监管上。

1 形象代言行为

形象代言是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公知人物的形象为载体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一种宣传形式。因为目前的形象代言人主要是明星、名人,因此形象代言也被称为明星代言或名人广告。

形象代言的实质与核心在于用形象将商品或服务内容予以表现,加以传播,达到推销商品和服务的目的。企业就是利用明星效应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与接受度,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并通过明星的推介,使消费者群起产生模仿的冲动与行动,促进产品的销售。

2 代言行为法律监管的缺失及原因

2.1 代言行为法律监管缺失的表现

形象代言活动法律监管的缺失,不仅表现在代言内容的虚假上,也表现在代言活动发展的无序上。虚假的内容向受众传播了错误的信息,对其意向产生误导。无序的广告活动则降低了代言活动的传播效率,影响代言活动的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对形象代言行为法律监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代言行为的虚假性。虚假性有三种类型:一是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二是编造产品功能,欺骗消费者;三是代言人在广告中使用虚假证言。(2)代言行为的无计划性。代言行为的无计划性主要反映在代言活动泛滥和广告代言人选择不慎这两方面。代言广告高速的发展之后,理性思考越来越弱,厂家运用名人做广告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

2.2 代言行为法律监管缺失的原因

2.2.1 现行广告类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在我国广告法制体系中,《广告法》调整的对象是国家广告监督管理行政关系,因此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部门行政法,受到部门行政法体例的约束,其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现有部分法律法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的《广告法》在贯彻执行时遇到一些障碍,制定标准时对违法广告处罚方式表述得不明确,对量刑尺度把握得不明确,对广告处罚对象认定得不明确,都使得我国部分现有法律法规在实际运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2.2.2 广告管理部门工作不力

我国广告管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它们是广告执行的第一线力量,对广告经营单位,及虚假违法广告监督与执行发挥着根本作用。但是这支监督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数量少,职能难以到位,还有部分个体的素质,跟不上工作的需要,在执法正常、合法的广告活动中出现失误和过错,影响广告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工商部门迫切需要公安、文化、城建等部门及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力量的协助,共同治理和整顿广告市场。

2.2.3 代言人自身因素

代言人是形象代言中重要一环,他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代言活动的结果,因此,代言人自身的经济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感、法律觉悟,是影响其代言活动的主要因素。巨额的广告收入,成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最大诱惑与经济基础。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名人逐渐淡薄甚至丧失了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消费者和全社会的利益弃而不顾。同时代言人普遍缺乏对广告类法律法規的理解,真正清楚地了解代言实质与法律约束继而进行选择的名人寥寥无几。

3 解决代言行为法律监管缺失的方法

3.1 完善国家广告类法律法规

我国广告法律体系已初具雏形,但从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来看,现行法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使之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立足于国情,通过分析和筛选,借鉴国外广告法律管理经验,对现有法律进行补充,进一步完善我国广告法律体制。通过法律手段,清除中外广告因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别而引起的各种争端。

3.2 加强政府管理和广告行业自律

政府对广告的管理通过立法和行政执法来实现的,具有强制力的对广告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对全社会广告秩序的调整,政府管理是推动广告代言活动健康发展的外力因素。①要加强政府对广告代言的管理,就要强化政府职能。

广告行业自律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通过自行制定章程、公约和会员守则等方法,对自身所从事的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自我协调和自我管理,使其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3.3 明确广告代言人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近年来,名人代言广告违法现象愈演愈烈,消费者和舆论界的反响也愈加激烈,对明确广告代言人权利与义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有鉴于此,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致社会名人、明星的一封公开信》,希望名人明星珍惜荣誉和形象,拒绝承做虚假和有可能对消费者进行误导的广告。

广告监管部门的反应更加直接。上海工商部门发出一则《广告审查提示》称:“禁止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利用形象代言人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这一禁令显然有利于公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对与某些有损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的违法事件有积极的防范意义。

3.4 加强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

广告的社会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某些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舆论机关和各种群众自治组织或者公民自行对广告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它包括消费者监督、广大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这三个层次由上而下,逐层推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监督体系对广告代言活动的监督表现在消费者监督和舆论监督两个方面。

对形象代言的法律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按照广告行业的发展步伐与需求,逐步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主导型广告监管模式加以完善,进而形成行政、司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监管体系,最终促进形象代言和广告行业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 王军.广告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 陈绚.广告道德与法律规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军.广告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吕蓉.广告法规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军.广告经营活动规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 北京消费者协会.致社会名人、明星的一封公开信[Z].北京:北京消费者协会,2004.8.19.

作者:郑颖

第二篇:综合监管之法律缺失

《安全生产法》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建构,确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主体的地位,规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从安全生产法制实践看,综合监管调整安全生产关系发挥的职能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随着安全生产法治和监管工作的深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缺乏法律规范的矛盾日趋明显,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法定职责不明确

从《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规则看,其行为和后果模式确立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另一个是作为行政相对人或监管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但并未体现区别于其他行业或专业监管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为。也就是说,在具体规定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同样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监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虽然规定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职能,但这样的规定相对于综合监管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所调整的复杂的安全生产关系对法的依赖,就显得过于抽象和灵活。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尚无涉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具体规定。因此,客观地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特定的行政职能在职权、工作内容和程序上都缺乏法律的规范,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行政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体制、机制上矛盾的制约,以至于无法正确体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作用和目的。

安全生产的概念模糊对综合监管的影响

关于安全生产的概念,在20世纪末政府机构改革前定位在狭义的范畴,概括地说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和职工人身不受到伤害。目前体制情况下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并没有给出定义或专门法律解释,但从法的使用范围“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来理解,当指既包括企业生产安全,也包括各类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及其服务对象处于安全状态。例如,商场和旅游景区,保障顾客与游人安全就称之为安全生产。还有像学校等非生产经营的特定场所和人群的安全,也称其为安全生产。甚至于居民火灾和私家车道路交通事故都被称为安全生产事故,并且在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字中就包括这类事故。

由于法律意义上的安全生产概念不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又缺少法律规范,综合监管部门就难于依法行政,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事实上,各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具体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有关领导对安全生产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综合监管实际中表现出不同的实施结果,也不乏监管不到位或越位监管的情况。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思考

目前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涉及的范围涵盖了与安全有关的众多行业和领域,调整的安全生产关系行为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安全生产范围和关系行为复杂的实际出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仅靠有关方针原则和政策规定指导是不够的。综合监管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实际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对于立法的需求,是由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决定的,客观上具备了立法的条件。另一方面,当前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是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为主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相结合。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三定方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可以说,从体制和法律上讲,制定与《安全生产法》配套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法律、法规符合立法的基本原则,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反应,也是安全生产法治的必然要求。因此,考虑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

另外,从完善安全生产体制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视角,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政主体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从现阶段国家的法制特点看,安全生产法律是由行政机关作为执法主体来执行的,即由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行为,规范监管对象的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专属范围内对监管对象集管和罚于一体,对于法的实行具有权力集中和相对独立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社会往往对监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给以更多的关注和监督,而对其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却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例如,纪检监察部门主要侧重对违反党纪政纪情况进行监督;法制部门侧重对执法程序和内容的合法性监督;行政复议和法律诉讼则是对执法后果的监督。因此,从安全生产法治进步的角度看,有必要建立独立的安全综合监管行政主体,依法对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也包括工矿商贸)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统筹管理和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编辑 玫 尧

作者:荆永起

第三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越发频繁地暴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进步表明,金融监管必须与经济协同发展。在金融监管中,金融监管法不可或缺且必须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在法律领域关注的重点。新时代,经济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剖析中国的金融监管行业现状,寻找监管体系漏洞,并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改革;监管法律

1 金融监管制度相关的理论概述

1.1 金融监管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1.1 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的总称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金融监督是国家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实行全面的定期检查和严格监督,依法推进金融机构合理经营的稳步健康发展。实际上,金融监管是另一种形式的政府监管。

1.1.2 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健全协调的金融体系,使风险和收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分业监管制度,是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根据不同的监管法律制度在对金融业的经营范围进行监督的制度[1]。具体包括普通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证券业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各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完整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就此组成。

1.2 金融监管的手段和方法

1.2.1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力量规范经济活动,保障实现经济目标。依法进行金融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对各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同时各金融机构也必须接受其监督,这是进行金融监管的基本点。为了确保金融监管者认真履行职责,树立权威,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依法完善金融监管条例是不可或缺的。

1.2.2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各类行政命令、颁布各项政府法规等来管理和指引市场经济发展的手段。新时代,行政手段的单一纵向模式逐渐改变,其机制和作用也将发生变化。行政指导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按照人民的意愿和愿望,通过各种命令、指示、决策和规定,以及规划、协调、监督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国家行政体系及金融管理活动逐步完善,达到共同的目标。

1.2.3 公告监管

公告监管是指政府部门不直接进行监管,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必须依照政府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报告其相关经济活动状况,规范地使用财务资金,政府不能强加干预。在公告监管中,是由国家和广大市民经营的金融企业进行监督与评估,这是将政府监督和公众监督相互结合,有利于创造一个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从而使金融机构更为自由地发展。但是,由于监管信息不全面,金融企业和公众难以对金融企业经营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对其不正当的经济行为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2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监管制度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我国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各种金融机构为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润、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出现了严重的混业经营状况。出现此种状况不仅与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利益有关,而且与国家政策有关。混业经营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给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分业监管的政策[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让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格局和模式有了新的设置,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得以形成。

2.2 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秩序依然比较混乱,金融监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金融业要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所以金融监管也必须符合國际标准,通过不断改善自身,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仍然不够成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

2.2.1 金融风险监管意识不强,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对金融监管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存在错误的认识。为了保障市场金融经济的合理配置,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抑制市场竞争中的欺诈行为。但是,金融监管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尤其是基层人员的学历偏低,导致对于经济监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

2.2.2 监管体制尚存缺陷

金融市场的问题越多,金融风险就会大大提高,仅靠传统的监管手段并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金融风险。目前,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在监管内容上,对各种有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不能监管到位,同时对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监管范畴上,重国有商业银行而轻其他银行[3]。

2.2.3 现行监管法律立法层次比较低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发现,在监管领域的法律中,除了几部重要的法律外,主要是一些部门规章发挥着监管作用,对金融业的监管也主要依据这些规章,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金融监管效率变低,甚至影响了金融监管秩序。我国金融业起步晚,金融监管者制定的法律缺乏前瞻性,使得法律、规章中存在很多重复的法律条文。由于法律制定的局限性,使得其不能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议

3.1 树立风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是逐步适应金融管理国际化的关键。因此,监管机构必须树立人才监管理念,勇于进行改革,革除现有的监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树立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观念,鼓励人才积极创新,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完善人员监管管理体制。

3.2 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和金融监管主体规制

尽管当前的“分开经营和分支监督”监管制度在特定期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全球化时代,此种模式已不适应潮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不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也与国际上“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的模式不相适应,国际金融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当思考如何使国内经营模式与国际金融经营模式接轨[4]。为了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日本和美国的金融监管方式,通过设立国家金融管理局,统一行使金融监管的职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分业监管职能仍然需要保持相对独立,但需要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局的领导和监督,从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3.3 建立高效的内部监管运作机制

要逐步建立中央银行监督为主,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为辅,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5]。①通过对执行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实行金融监管,从而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确立统一的领导体系。②健全完善各金融行业机构的自律性组织。由于熟悉金融业自身的运营机制,并且通常自律规则中往往含有伦理和道德标准的约束,所以产生影响的作用比较大。③充分发挥社会中金融机构的监督职能。社会中的机构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积极作用。

3.4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体系。落实差别化考核方法和扶持政策,做好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有序地推动私营银行的发展,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投资的各类申请。发展绿色金融经济,稳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试点工作。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金融监管体制还不完善,面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危机,现有的法律不能合理地解决,产生的金融危机很可能造成法律危机。金融业发展的好坏会影响相关行业发展以致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我们应当将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邱奕青.社会监管创新体制下我国金融监督与稳定问题探析[J].商业现代化,2014(21).

[2]舒心.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回顾、反思与展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3]李仲林.论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河北法学,2018(6).

[4]廖岷.全球金融科技监管的现状与未来走向[J].新金融,2016(10).

[5]吴云,张涛.危機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二元结构的“双峰监管”模式[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3).

作者:唐学军 陈翔宇

上一篇:法律责任论文范文下一篇:美学观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