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技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2022-09-12

1 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 其核心就是创新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升学指挥棒干扰、分数挂帅仍然占据着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头脑, 造成对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够重视。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学生各种劳动技能都比较低下, 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为此, 我们从《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来研究, 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2 研究目标

提炼总结出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新模式。通过新模式的教学, 使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动机、意志、毅力等) ;创造思维 (想象力、设计力以及变通性、独特性等) ;创造技能 (使用工具、设备的技能、灵活运用技术工序) , 得到充分发展, 促进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 达到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3 教学模式构建

所为教学模式, “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或策略。”我们经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 构建了“两块” (“集中上课”、“组化训练”) 和“二段” (“传授模仿”、“启发创作”) 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块”是指把上课总课时数分为二个模块进行教学, 即“集中上课”, “组化训练”其主要体现在课程形式上。“集中上课”是指各年级学生以教学班为单位, 以知识模块为依据, 划分教学单元在本单元中集中几节课上课, 完成了本单元的劳技理论操作知识教学任务。劳技课实践性强,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一门学科, 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 学生相对集中几节上课, 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劳技理论知识。“组化训练”是指由于劳技课以学生实践操作创作为主。把学生按2~6人分成小组, 在相对比较宽敞的劳技专用教室中进行训练或在劳动基地和野外实习, 能使学生动手操作空间增大, 拓扩思维领域, 达到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

“二段”是指把劳技课的总课时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传授模仿型课程为主, 约占总课时60%, 第二阶段是启发创作型课程, 约占总课时的40%, 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法上。

传授模仿操作型课程是教师根据已制订的教学目标,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规范操作, 学生则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尝试、反复训练, 逐步达到规范操作要求的课型。在模仿实践中, 重点是体验和规范操作的要领、顺序、原理, 积累操作的经验。如工具、仪器设备正确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启发创作型课程是指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设计、创作课。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诱导和启发, 提出目的要求,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方案, 制订加工程序、制作工艺, 创造作品。启发创作型课主要对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 培养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结构程序如图1。

4 方法探索与实践过程

创新思维开发阶段。在“两块”、“二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围绕着初中劳技的课程设置, 我们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设计出多种多样课堂教学方案, 运用于教学中,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愉快动手做”和“情境——灵感法”, 分别在初二年级四个班的劳技课中进行教学实验 (等组实验法) , 经过四个月教学实验, 进行随机抽样分析, 实验班同学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的同学, 基本上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的目的。

创造能力培养阶段。在课堂中重视动手制作、创作的强化训练,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组织多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即“小发明制作班”、“小创造动手组”, 等兴趣小组, 进行拔尖教学, 结合小制作、小发明比赛, 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灵感, 及时给予评价、表彰、奖励, 大大巩固和激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准确说明问题, 我们对初二段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进行阶段性测试。结果发现:十二个普通班平均为43分, 标准差为20.4分, 实验组四个班中, 平均分为62分。提出假设Ho:μ=43, H1:μ≠43, ∵σ=20.4, x=62, μ0=43, n=16, 又∵Z=∴Z==3.73★★|Z|≥2.58, P≤0.01, 其检验结果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 接授备择假设。所以实验班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水平与普通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明显优于普通班。

教学成果产出阶段。通过创造思维的开放创造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创造水平产生了一个飞跃, 创作作品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生在省、地区、市创造发明劳技制作各方面比赛中频频获奖。特别是赵越、姚瑶、陈宇扬三位同学发明的“振动能量转换器”, 获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报道。

摘要:本报告围绕着初中劳技课堂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 展开教育科学研究, 其主要内容:完成合理的课程设置, 构建了“两块” (集中上课、组化训练) “二段” (传授模仿、启发创作) 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愉快动手做”“、情境——灵感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教双边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获得成功。

关键词: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两块”,“二段”,创造能力,素质教育

上一篇: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成分的提取及分析研究下一篇:浅析我国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