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2022-07-02

第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样本,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为研究主旨,探索实践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方式和途径

作为一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高职院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杭职院)一直秉持“跨界融合”的办学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指向,坚持以“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为引领,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把双创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联动机制

1.纳入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一是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列入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以及时间表、路线图;三是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要求写入《?R等瞬排嘌?方案制定原则意见》,并制订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指南》。

2.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活力

一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牵头、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统筹规划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二是成立创业学院,由分管副校长兼院长,负责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和统筹推进,二级学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和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形成了政府指导、学校主导、创业学院统筹、二级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

二、夯实保障基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1.加强经费扶持,让学生创业“轻装上阵”

学校每年设立100万元的“护犊资金”,经评审立项的创业项目万一失败,创业学生可用“护犊资金”偿还所产生的债务,不让他们背负债务走出校门。同时,学校作为发起人单位,联合开发区成立了初期规模1亿元的大创天使基金。

2.完善制度建设,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制订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在校生自主创业教学管理原则意见》、《课堂教学创新实施方案》、《学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办公,通过制度的完善与修订,来破解在校生“创业与学业矛盾”等难题。

3.区校共建高职科技园,打造全真创业实战平台

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在不断推进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一对一导师辅导等软硬件建设,完善共享、开放型的办园机制,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孵化培育机制。

三、深化专创融合,健全“3334”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1.践行三大理念,优化顶层设计

(1)规划成长,兴趣为本。提出“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理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重视强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培训。

(2)能力提升,创新为要。提出“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以课程和教法改革为重点,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3)创业发展,实战为上。提出“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的理念,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2.整合三类资源,促进跨界融合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创新创业的大思路、大举措,及时对接好国家、省市区的各类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加强与创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学校与沃土教育等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和指导创业实战,辅导创业学生申报各类资金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三是依托校企共同体优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广袤的原野。

3.培育三支队伍,强化双创指导

学校制订了《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实施计划》、《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导师“三百工程”。同时,打造了一支由“生涯规划导师+专业创新导师+创业指导教师”的“三师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4.完善四阶段体系,促进专创融合

学校定期邀请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专业骨干进行专题研讨,通过明晰目标定位、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了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面向全体推进通识教育。《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被纳入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等6门选修课,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创新领导力》等22门在线共享课程。通过通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融入专业推进创新教育。各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重新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开发专业创新课程,实施“学期项目课程”。同时,以模拟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竞赛项目或企业真实项目等为内容,实施“学期项目课程”,阶梯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3)围绕技能推进专门教育。学校与杭州大创办、沃土科技共同开发创业培训课程包,开办创业菁英班,遴选一批有创业意愿、具备创业基础的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创新创业培训。

(4)注重实战推进创业实践。对经过了专门化培训,且具有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的学生,可以准其入驻学校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学校还为创业学生安排一对一的企业创业导师和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个性化培养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叶鉴铭,张赵根,陈加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2(12).

[2]孙红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型和模式重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06).

[3]丁新泉,魏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201716);2018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现状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MI8JC027)。

第二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毕业后了解社会劳动力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业心理准备及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潜质,充分的就业,进而能够创业,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认识和观念的落后。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上世纪90年代,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办学理念和创业教育培养上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规划。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面上,无法 1

正确深刻地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底、素质差,能找个基本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自主创业,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摈弃和纠正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思想,为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理想环境条件。

2、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但是,大多数教师专业面狭窄、知识陈旧、信息闭塞,完全不能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甚至许多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观念落后、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教育研究没有兴趣,使得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明显。

3、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程式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的形式趋于形式化或程式化。一般高职院校的做法就是开设一门课程,诸如《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或《创业指导概论》等,教授课本上空洞的理论和不切合实际的案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创业的冲动。另一面,许多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没有适合学生创业训练的实践基地,忽视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创业教育大打折扣。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创业教育基地,使得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生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觉得创业脱离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想法也不敢付诸行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体验到创业教

育的成功,才能激发出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才能培养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搞好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三创教育”理念,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打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把创业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的氛围和共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调整教师的创业心理、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师的创业知识,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领路人。

2、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新模式。首先,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设置要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来完善课程设置。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由“被动”转化为“主

动”,由“想学”转化为“会学”。同时,还应形成一套与之相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一些以创业知识为主的选修课,要把一些有关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创业教育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MBA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亦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教学中可通过讨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

3、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业激情。创业文化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要大力宣传和提倡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克服学生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高职院校要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橱窗、广播等阵地营造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价值观念;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进行创业教

育,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通过积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创业教育主题开展活动,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举办创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既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

4、探索实践模式,实现机制创新。实践教育是指通过真实和模拟公司的创办与营运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搭建创业的舞台,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创业实践方式,例如举办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营销模拟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论坛、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把创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在1999年8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

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成为创业教育的摇篮,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实现自我生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季枫.《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02下

[2]金昌,童卫军.《温州特色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02

[3]卢小珠.《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4,14

第三篇: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摘要]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或高中教育,其有“职业”性,高中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目标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笔者从全国就业形势及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就业指导的情况调查、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来阐述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创业指导 形势分析 目标原则

高职院校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着某个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着和谐稳定稳定的社会的构建。职业院校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才有可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才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形成出不去招不进的恶性循环,学校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是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学生只有顺利就业,投入沸腾的职业生活,才能造福于人类和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前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学生以职业定位为最终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加强就业创业形势教育,增强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008年,在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面临极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回落,通货膨胀趋势逐步减弱,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均进入减速通道,我国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2009

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劳动力就业的改善在于供给与需求两侧都发生变化。当然,从2009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侧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压力减小。但是,劳动力需求侧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第一产业土地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党政事业单位已经很膨胀,需要改革精简压缩;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往外减出劳动力的压力,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几乎为零;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用劳动力相对减少;国内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

所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及毕业学生应该增加紧迫感和危机感。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与创业形势。

二: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

面对机遇和挑战,增强自信,树立信心这是学生就业与创业成功的前提;因为,只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才会成功;讲就业与创业形势要注意五点,一是要从正面讲,二是要坚持二分法,三是要讲清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受欢迎的,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四是创业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要有信心,更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五是可以请专家、学者或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做就业创业的形势报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根据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近几年就业率都在90%以上;优势在于:定位比较低,用人成本低,期望值低,肯吃苦,安心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满足了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即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的要求。所以,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的受到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好的高职院校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学校和专业定位准确、实在,不盲目攀高;二是把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落实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定单培养”的特点;三是与社

会用人单位有着十分密切、有效的合作关系,对社会需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四是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做得比较好。

三:就业创业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生对职业及就业指导认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知识获得途径比较单一

2.、学生对职业选择比较盲目、被动,对社会分工及各类职业的功能不明确。学生对职业去向知之甚少。从调查看,学生当初选择本专业是出于下列原因 : 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不太乐观 ,学生对所学专业喜欢程度不高, 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学历、专业和自身的择业观, 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期望,还是追求工作稳定和好的工作环境,怕吃苦和怕风险的思想体现比较明显。

3、调查显示,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对职业的了解,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满足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缺乏就业信息,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面对现实,自身定位不正确、期望值太高,创业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等。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4、高职院校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情况:必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在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共识 ;大多数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课排入了课表 ;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不是所有年级、所有班级都开设,只是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开设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一般为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和负责学生就业的教师和管理者。高职院校把开设职业指导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主渠道;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并且认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有用;大多数学生是从学校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的;“教会创业”成为学生希望就业创业指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具体明确,时代性、政策性、可操作性强;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多样,并且要求比较实用,看得见,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希望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能够达到找工作时比较顺利、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最终找到一份工作;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有相当多的学生把谋生、自谋职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毕业后的一种选择,在思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 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期望。

5、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为学生就业多开展一些他们比较易

于接受的、直观的、操作性强的模拟指导活动; 学生认为: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就业创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耐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多教授一些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一些创业知识,让学生弄清就业与创业的辩证关系,提供一些创业社会实践机会,增强竞争力;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三,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条件,让学生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第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与机遇;第五,教会学生就业技巧,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应聘,教授一些关于参加面谈面试方面的知识,以及面谈面试应当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各种繁琐的就业手续的能力;第六,多宣传、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第七,请用人单位进校,让学生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举办就业讲座、模拟人才市场,让学生多实践;最好能帮助毕业生联系单位,毕业时为学生介绍单位。

6、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不满之处在于“缺乏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四、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职业、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性特长;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在选择升学和就业方向时存在的盲目性,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地升学、就业或自主地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走向成功,不断发展。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铁基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四种东西,即怎样读书,怎样做事,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做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的一个很好的训练和考核。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了解职业,热爱专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涵义、特点、产生、演变以及职业的分类、职业群和发展趋势,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产业、行业、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专业、熟悉专业,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培养敬业意识,懂

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合格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第二阶段: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与升学、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个性,完善自己,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

第三阶段:规划未来,正确选择;勇于创新,艰苦创业; 了解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能够搜集和整理职业信息,做好就业创业的思想、学识、技能、心理、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掌握自我推荐、面谈面试、求职成功等技巧以及择业决策和就业创业必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培养创业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法律和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适应社会,服务人民,大胆开拓,勇于进取,走向成功,不断发展;通过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做到:升学有门,就业有路,创业有道,谋个性发展,为社会服务。

五.就业创业指导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实际;要按照就业创业指导的总体目标和年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业创业指导涉及到人才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就业创业指导要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途径、手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就业创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指导性原则 :

就业创业指导应体现重在指导,突出应用的原则,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培养职业兴趣;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增

强职业能力和就业信心;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能力性、选择性、创新性,体现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参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谋求他们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 ;就业创业指导的方式、途径必须打破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状态;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请优秀毕业生、专家、联办单位、劳模及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来校作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了解职业,获取信息,认清形势,把握时代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实效性原则 :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要适当,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避免“高”“难”“空” 现象; 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要既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途径要切实可行,要克服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做到有的放矢;就业创业指导要做到目的与行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思想与实际统一,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搞好每一项教育和活动,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

人本性原则:

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任务、内容、活动、方法、手段、途径等均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拟定和安排,按照学生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确有成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职业适应性得到加强。

六、就业创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认识自我与正确定位的指导;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培养的指导;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就业创业信息收集与利用的指导;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择业技巧与职业选择的指导;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的指导。

要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的指导,因为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他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主要指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视社会,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勇于进取,自信乐观 。这样的学生就一定会成功。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出发,要改变就业就是从业,就是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要使学生有勇于创业的理想。因为前者是被动就业,后者是主动就业。这里的“创业”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创办各类企业或实体,是指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主动开创一番事业。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全体教师、家长、有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熊剑锋,2009年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增长,2009.第一财经日报

2、王兆明,武正林.大学生职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余惠琼 任运康 伍安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 重视职业心理辅导 ,2007

第四篇: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以专业党支部和虚 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详细论述了以专业党支部和虚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的工作模式,并就取得的效果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可以为同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党建;创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所以,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认真探索和研究高职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教育方式,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建工作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培养目标等都与本科院校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学制偏短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普遍为三年,除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上岗实习等实训实践,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客观上造成培养、考察时间过紧,所以,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党员人数始终较少,要做到在学生中成立党支部困难非常大。同时,也给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来了限制。 2 、党建工作力量不足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对学生党建工作来说,人手紧、任务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更是缺乏。在面对庞大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群体时,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往往不能兼顾广度和深度,从而降低了发展党员的质量标准。

二、以虚拟班级和专业党支部进行双重培养管理的学生党建工作实践

党总支在长期的学生党建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一条以虚拟班级和专业党支部进行双重培养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以专业为单位设置党支部

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加强高校党员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和落实将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但将支部建在班上对高职学院来说尚不具备条件。针对这一状况,党总支

将支部建在专业,根据专业设置,成立专业党支部,建立起了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组织形式。

专业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学习的重要阵地,这种党建组织形式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将支部建在专业上一方面有业务精干、思想过硬的专业教师担任支部书记 可以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师的党建思想及教育责任,同时也可以以基层组织为核心凝聚专业教师和学生。另一方面 党员组成相对集中、相互熟悉、彼此了解,有利于党员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提高党员修养活动的开展、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活力与吸引力,从而使党组织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支部建在专业上”,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覆盖到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其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实现了学生党建工作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同学。

2、建立虚拟班级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早教育、早选苗、集中培养、加强指导,设立了由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组成的班级——“红旗班”。 红旗班是虚拟班级,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和一般的班集体不同。班级成员来自各个年级和班级,平时不在一起上课、不在一起学习,但要求佩戴“红旗班”统一标志,在宿舍悬挂标识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班集体。

为了建设好这个集体,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与团内推优紧密结合;二是建立严格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三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我们拓展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服务师生、服务

学校、服务社会的渠道,使他们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在实践中提升素质、锻炼党性、彰显先进性,又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生中,为广大普通学生所接受,让身边的学生“有榜样带,有榜样帮,有榜样学” 。

3 、构建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双重培养考察的模式

在完成设置专业党支部和成立虚拟班级的基础建设后,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双重培养考察的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基本成型的工作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各专业党支部、支部书记、正式党员作为党的基础理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作为受教育者和实践者。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将系业余党校与“红旗班”合二为一,总支委员、各专业党支部书记、正式党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员作为党校教师参与授课,“红旗班”在各专业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理论素养。

二是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各阶段,各专业党支部、培养联系人严格把关、确保发展质量,“红旗班”如实认真反馈受考察成员在班级内的表现情况,为党组织的培养考察提供准确的参考意见。

以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双重培养考察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以来,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红旗班”在各专业党支部的指导下,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的一面旗帜,更成为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摇篮。在专业党支部和“红旗班”的双重培养考察下,许许多多普通的学生成长为有志青年,成长为入党积极分子,最终被党组织吸收。班级成员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风气影响和带动了更多

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更多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也给系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三、思考和建议

目前,以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已基本成型,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反思与调整。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做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1、 构建全方位理论学习体系

理论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信念。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各专业党支部、入党培养联系人要结合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针对“红旗班”成员在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 、参与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鲜有学生参与,我们认为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各方面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专业党支部的指导和带领下参与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来。

3、 建立学生党员跟踪反馈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偏短,大部分学生只能以预备党员的身份踏上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评估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我们需要创新学生党员的管理考察理念,适当延长学生党员的考察链条,抓好跟踪反馈工作。对于毕业后组织关系已转出的学生党员,专业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要及时和毕业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就职单位的工作情况,适当的给与指导;对于那些毕业后组织关系还未转出或就职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学生党员,专业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更要加强联系,帮助其尽快落实组织关系,并定期要求其向党支部做出口头或书面思想汇报;另外还可邀请已毕业的学生党员回到“班级”中,与现在的“班级”成员交流思想,介绍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十六次全国高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我们摸索出了一条以专业党支部与虚拟班级进行双重培养考察的学生党建工作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还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导,进行更进一步的努力探索,以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党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五篇: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卢德湖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系 福建龙岩 364021)

内容摘要:创新高效的云时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有跨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综合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课程设计没有细化到职业岗位等误区,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工厂,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多专业综合实训”通过角色体验,具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对抗性,能实现多层级目标和跨专业应用,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全方位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VBSE;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非层次,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院校要依托政府,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强化实际操作水平,提升跨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工厂,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1-2]

近年来,随着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培养高素质“三创”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建设是以自身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目的是解决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开设课程的实验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院系的独立教学。但是从深层剖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误区

(一)课程设计没有细化到职业岗位

每个专业培养方向都对应着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应出纳、会计、如财务管理对应金融、证券及理财等序列;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实验课基本都是统一的标准化内容,没有针对岗位的系统化训练,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认知及能力。[3]

(二)课程综合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按照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人才的全新定义,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协同工作,除了要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还要理解和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凸显个人价值。高职学生应成为具有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宽专多能”式人才,才能更受企业青睐。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主要是单一的专业实训,并不涉及跨专业的岗位和职业群,缺乏系统性、仿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没有考虑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层次性、系统性,缺乏整体性设计,实训室资源相互孤立,未能有效整合,使用效率低下,实训形式单一,缺乏跨专业综合实训环境,导致学生实训过程中与整个职业环境脱节,对企业内部关系及其与企业外围相关经济活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缺乏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4-5]

未来企业是“创新、高效、绿色”且全面信息化的云端企业,漫步云端是企业信息化的新境界。云时代人才培养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解决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训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新道”。

二、VBSE人才培养理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简称,是一个仿真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运行环境的模拟经营与管理综合实习平台,它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企业管理流程、关键岗位和典型任务和外部关系,结合事先设置的业务规则,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6] VBSE是通过把仿真企业搬进校园,建立起与实践教学相适应、仿真社会真实经济环境、教学资源分级共享、教学成果可分析整理、理论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的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立意之根本是“为企业提供高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岗位人才,为院校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新型、合格学生,为学生缩短成为社会精英的学习、成长路径,” 实现了"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商业发展"的协调同步,从而确立了院校实训教学的新高度(见图1 VBSE人才培养理念)。[6]

图1 VBSE人才培养理念

三、VBSE实训课程特点

VBSE实现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一个全面触摸社会供应链的核心链条环节和功能的机会,理解在社会供应链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体验基于流程的运作方式;体验每个岗位在社会供应链中的位置、所负责的工作及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找到“职业角色”的感觉,为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见图2 VBSE实训课程特点)。[6]

图2 VBSE实训课程特点

(一)对抗性:将参与体验的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个大组模拟一个社会供应链;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通过营造竞争氛围,有利于激发大家的“斗志”,发挥自己的“潜能”, 增加课程的对抗性。细节设计体现在:

1、效率:现代社会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记录了每个岗位任务的完成时间和整个企业的运营时间作为描述效率的指标之一。

2、效益: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和企业的整体绩效、部门的绩效分不开的,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以绩效目标为引领,将岗位工作与绩效融合在一起。

(二)仿真性:从现实社会不同的企业原型中抽取核心企业组织的典型业务及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关联业务形成若干业务场景。全程仿真国际商务及企业运营,获得真实业务体验。

1、机构仿真: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包含了制造业及相关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管理机构、服务行业、客户及供应商)等不同形态的组织仿真,构建了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2、环境仿真:现代企业组织无外乎两种管理环境,传统手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涵盖了企业组织从手工管理到信息化实施到信息化管理的完整设计,使受训者深刻体验到两种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的不同。

3、流程仿真:VBSE通过对丰富的资源库的提炼,实现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与现实工作一致。

4、业务仿真: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以岗位胜任为第一目标,针对实习岗位提炼了近百个关键任务和日常工作任务,懂业务才能会管理,针对每项任务,均有任务流程及执行的指导。

(三)角色体验:每个社会供应链组织中由若干学生组成,分别担任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相互配合完成完整流程。一个阶段的体验完成后,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职能。

(四)自主式学习: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教师转换角色,成为VBSE实训内容的设计师和引导人。VBSE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以任务为引领,极大程度激发了个人潜能,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实训, 以“ 训” 促学, 边“ 训” 边学, 学“ 训” 结合。 [5]

(五)跨专业应用:不同的专业培养不同方向的专门人才,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中可以支撑工商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金融、贸易、工业工程等多专业综合实习。 每个专业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和企业中其他部门同仁一起协同工作,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

(六)多层级目标:跨专业综合实验中心的教学活动不针对特定专业,而是关注企业、企业外部环境、关键岗位、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的训练。既要求对仿真环境的体验,又要求完成企业管理决策,还要求完成相应管理流程的任务,达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四、VBSE实训课程设计理念

企业在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三大类社会组织: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盈利性组织包括了两类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企业是运行、管理最复杂的组织,目前,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课程基本上是以制造企业为蓝本设计的,为此,VBSE在对跨专业综合实训进行设计时,以制造企业为核心来进行设计。

跨专业综合实训的目的是旨在模拟一个真实的小社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在这个工作场景中学生可以"真实"地工作,接触并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业务和问题。仿真组织包括制造商,客户、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周边服务机构,如工商、税务、海关、银行、保险、法庭等。在这些组织中,制造商是核心,其他组织和机构都是为制造商服务的。所以,在实训教学设计时,根据制造企业涉及到的外部单位和机构来构建模拟社会供应链中的机构、部门和岗位,模拟了制造商的主要经济业务和内部管理,设置了若干职能管理部门,比如采购部、市场部、销售部、生产部、财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 (见图3 VBSE仿真组织架构) 。[6]

图3 VBSE仿真组织架构

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供应链管理全景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全景仿真”三阶段,分别完成不同的实训目标(见图4 VBSE实训环节)。

图4 VBSE实训环节

(一)企业管理全景仿真:是“VBSE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与核心。它以“制造业企业”作为设计蓝本,将“模拟现实经营环境”作为教学实景,通过“决策管理”、“业务运作”、“过程管控”以及体验“岗位级执行、部门级运作、企业级管理”等内容,实现对制造企业管理的全景实训。

(二)供应链管理全景实训:在企业管理全景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多组织、多形态、多流程的供应链级协同与管控,实现供应链管理全景模拟实训。

(三)商业社会环境全景实训:在供应链管理全景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工商、税务、海关、社保等政务服务机构和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IT服务公司、咨询公司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多组织架构、多行业模拟及多商业形态对抗,最终实现商业社会环境下的全景模拟实训。[7]

五、VBSE创新高职实训模式

1、VBSE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在实习平台体验企业运作原理和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全方位、多纬度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2、VBSE将企业经营现场环境、实物教具、训练软件、实训平台、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教学工具和团队训练、场景教学、自主学习、网上开放教学等多种模式整合起来,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崭新的校内综合实习模式。

3、VBSE实现了教学组织的创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市场规律、企业经营规律为行为导向,既是学习者又是经营者、组织者。老师起到策划内容、设立场景、过程监控、点拨答疑、配置资源、能力评估的作用,两条教学主线相互配合推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新课程体系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4、VBSE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重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现代企业经营为核心,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开展多专业、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5、VBSE实现了教学评估内容和方法创新,学生考核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同、过程管理上,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实时、数据挖掘、知识积累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培养一支懂理论、懂技术、会应用的实验教师队伍。

6、VBSE实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一个全面接触现代企业核心业务、工作流程和方法的机会,并通过企业业务流程模拟竞争,通过知识的建构与反馈,使所学各专业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获得对企业管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走向社会作好知识与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VBSE全面创新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如下核心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立崭新教学模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塑造未来商业之星。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北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media/13524.html. [7]用友新道.把企业搬进校园

3S

在线体验基地[EB/OL].[20111119].http://seentao.com/yuanxiao.shtml.

The Role of VBSE in Innov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De-hu (Department of Economics,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inical College,Longyan, Fujian,364021,China)

Abstract:As we enter the "cloud" era of innov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society sets higher the bar for our abilit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need not only to solidly master basic theories, but also to be proficient in practical operation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Currently, there exist some error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curricula fail to meet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their designs fail to be detailed enough for professional positions, resulting i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rd to be enhanced. As a resul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quire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virtual experiments, virtual techniques, virtual shops, and virtual factories, so that businesses and campuses are integrated. Through role experience, “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training” (VBSE) provides strong simulations and confrontations, and make possible multi level target and interdisciplenary applications. VBSE fundamental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enhances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expands and enhances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novate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ross the board.

Keywords: VBS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作者简介:卢德湖(1969--),男,福建省龙岩市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上一篇:高中生高考自荐信下一篇:工作疏忽自我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