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山东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社团为例

2022-09-11

一、加强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主要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自主开展课外活动,实现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秉持“自愿、自主、自治”原则,通过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及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重要的育人作用。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潮流趋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培育技术技能拔尖人才为已任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努力践行创业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出现表明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承担的文化育人以及实践平台功能,注重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创新创业类社团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从而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现状

以山东某高职学院为例,至2016年底,该校共有120个注册学生社团,主要分为五类:思想引领类(7个)、职业技能类(37个)、社会公益类(16个)、素质拓展类(51个)、创新创业类(9个)。创新创业类社团数量偏少,占比7.5%。

该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为学校团委,校团委下设校社团联合会进行统一管理。各社团隶属不同指导单位,由指导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在创新创业类社团中,除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创客社团归属学校职能部门,其他七个社团皆由二级学院进行直接管理。创新创业类社团成立时间集中于2015、2016年,半数社团收取会费,各社团平均成员人数在20-40人左右。(详见表1)

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主要有实战、项目、比赛等形式。实战主要基于学校、学院的项目资源,对接校外企业,参与企业真实运营,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及培训;项目多是学生自主发起,以实体店或电商形式为主,前者主要依托学校创业街店铺、创业实践基地体验店等平台,后者多见于微店、淘宝店等线上平台;比赛主要是组织社团成员参加院、校、市、省、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如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山东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以二级学院某创业协会为例,其2016年度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实战类3个、项目类3个、比赛类3个,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着重锻炼社团成员的创业实践能力。(详见表2)

三、创新创业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团组织管理缺少规范性、系统性。高校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们基于兴趣爱好集合在一起,社团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制度规范对成员的约束力不高。这是目前高校所有学生社团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创新创业类社团是近年各高校陆续开设的新兴社团,相对比其他传统社团,社团数量较少,社团成员较少,社团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成熟,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活动组织上都缺少规范性、系统性。2)社团活动同质化、低端化,活动成果难转化。正如表3所示,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主要有实战、项目、比赛三种形式。不论是校园开店、促销摆摊,还是做微商、开淘宝店,或是组织开展创业类比赛,各个社团活动内容基本都在此范畴之内,活动趋向同质化、低端化,而且存在时空、成本、资源、经验等各方面局限,活动规模、影响力难以扩大。此外,这些活动成果难以转化,少有活动能够成功转化为技术成果或孵化出小微企业。随着毕业离校,学生在社团所做的创业活动往往会随之结束,因此学生创业得不到可持续性的发展。3)创新创业资源分散,学校配套政策不到位。创新创业类社团作为新兴社团,除了自身发展不成熟之外,学校政策、师资、经费、项目资源等条件也不够完备。首先,学校尚未出台针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统一管理规范,由各社团自行制定社团章程,各社团自行其是,无统一管理。其次,社团指导老师多为学院一线辅导员、普通任课老师,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系统知识与企业项目资源,存在指导、帮扶不到位的问题。再次,社团普遍缺少活动经费,除去会费,基本无其他经费来源,因此,社团无力自行组织开展大型活动或项目。最后,由于社团普通缺少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对接,学校比较集中的创业项目资源无法落实到社团层面,致使社团缺乏优质的创业项目或实战机会。

四、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对策

针对创新创业类社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结合国家关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针,依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完善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从宏观层面来说,高校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与设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全方位提供支持。1)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管理规章。从制度上规范社团管理,落实社团发展方向、组织架构、财务费用、活动组织等方面管理条例,明确创新创业实践的目的与宗旨,确保社团健康、稳定、向上发展。2)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以创新创业中心、创业生态园或者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实现学校部门与学生社团的充分对接,学校向社团引入校外企业实践项目,向企业输入更多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运营,为学生创业搭建实践平台。3)提供项目孵化一站式支持性服务。主要包括加强师资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帮扶;提供活动费用、场地、设备等活动支持;开设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培训,采取名人讲堂、创业论坛、讲座沙龙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创业知识输入。总之,学校要做好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后勤保障工作。从微观层面来说,学生社团作为主体,自身要坚持创新创业的发展道路,实施项目化管理,加强跨社团合作,实现更多创业项目成果转化。1)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模拟企业真实运营。将企业真实运营场景植入社团,对社团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学生在真实做项目的过程中,体验企业运营,认知企业与岗位,加强创业知识与创业素养的学习与研究。充分依托校外企业,在实践中转化知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2)加强跨社团合作,提升活动品质。针对社团活动同质化、低端化的问题,笔者建议学生社团之间、专业之间、学院合之间加强合作。比如,跨学院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申报。合作可以集百家之所长,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对于提升社团活动品质意义重大。3)利用新媒体,搭建网络信息平台。针对社团组织管理松散、缺乏规范的问题,笔者建议社团充分抓住当下学生心理需求与生活习惯,利用各种新媒体设备,通过网络平台将社团成员、社团内外联系起来,整合最新创新创业信息,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增强社团的用户黏性。总之,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充分发挥此类社团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探究如何建设创新创业类社团,并针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现存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充分发挥此类社团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2] 任海华,陆小峰.项目化学生社团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21-24.

[3] 李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及发展[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93-95.

[4] 杨小丽.以高校社团为载体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76-78.

[5] 戎晓云.高职院校创业社团发展的实务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21-23.

上一篇: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下一篇:民办高校文化育廉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