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

2022-09-18

第一篇: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

制约物流发展的因素

本文章来源于:

目前,在中国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金融政策,以及引导中小企业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市场竞争、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将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但是,中小工业企业长期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现分割和封闭状况,必定对物流公司发展产生内在的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观念的影响

中小工业企业一般实行单一的生产管理,企业经营范围封闭,缺乏进入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模式,习惯于传统的企业储运方式,重生产、轻储运,难以形成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对物流公司存在认识上观念上的障碍,是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根本因素。

结构的影响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总规模不小,但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在相当多行业形成产品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普遍存在产业关联度较低,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的因素

虽然信息产业给中小企业注入了大量高新技术,但资源与技术构成不合理,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专业物流发展的需要,是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管理的因素

大多数中小工业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研,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是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基础因素。

人才的因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知识构成不合理,人才匮乏,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是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核心因素。

第二篇: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存在?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而不该问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它的本质含义,对从事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是资源有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时间和资金。正是因为这四个资源的限制才导致了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说竞争的本质是资源的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四个资源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演变,过去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是自然资源,其次是资金。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其次是时间。这种变化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妨从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三个层次谈起。每一个层次是经营理念,而企业家(企业最高决策层)是决定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关键环节。第二个层次是经营战略,主要由职业经理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队伍所决定。第三个层次是经营战术,主要由技术劳动力(一线白领人员)队伍来实施,并影响其结果。

在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市场机会相对较少,所以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一个普通的白领员工,企业家队伍相对较小,在经营理念上要想突破也很难。但是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培训和管理机制,这批人经过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具备了战略设计和规划的能力,可以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把握住机会,使得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开始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集中精力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从事具有竞争主动要权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因此技术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众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纷纷加入到这个技术劳动力市场,为发达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的现状,由于我们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年代,所以市场空间非常大,创业机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所以最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民营企业成为最有活力的、发展迅速和举足轻重的社会成员。同时企业家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既有中国土生土长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也有从发过国家引进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各种理念和方法,实现了古为中用、洋为中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还未形成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在民营企业中普扁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因为没有一大批可以信任的职业经理人供选择,这种局面在民营企业早期发展阶段没有什么问题,随着企业的成长,管理的规范化就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一来这种模式无法吸引并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必然制约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二来由于没有职业经理人加盟,缺乏必要的战略设计和长远规划,把握不住未来,即使有好的理念也无法通过战略来实现。在第三个层面上,中国的技术劳动力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因为每年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市场。如果有第二个层次的管理人员指导,这批人当中会涌现一大批职业经理人。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并不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因此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人在进入社会最关键的头几年由于环境的原因感到自己的处境不理想,对将来的发展有负面影响,二是这批人对企业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不满意,甚至有怨言,一旦有机会就“跳槽”,成为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国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是职业经理人阶层的的。没有这个阶层的存在,理念无法转化为战略,而战略也无法转化为战术。要么企业长不大,要么长大了问题也非常多,企业的实力无法与跨

国公司竞争,在管理上严重滞后。本人认为,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不是带来了技术与资金,而是培养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让国人领会到了“管理出效益”的真正含义。

市场经济是基于信誉的一种体系,包括企业信誉和个人信誉,人们不会轻易相信你怎么说,他们更看重你过去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可以依赖的依据和保障。每个企业、每个人都需要经过常年的努力不断积累信誉,而一旦失信,就要花10倍甚至100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挽回。如果你想在一家公司得到完全的信任,没有10年8年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表现是不可以实现的。有些人到一家公司工作一两年就想得到充分信任和授权,这未免有点太天真了。

第三篇: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因素

监理行业工作的这些年

我立足山西太原一家高校校办产业监理公司工作已经有十年有余,这十年工作当中,我体会了开展工作的艰难,一直以来,我特别想做一个合格的工程,此时我说的合格工程现在只能是达到主体质量没有大问题即为合格来作为评判标准。

先介绍我所在的监理公司情况:我服务的监理公司是一家高校的校办产业,成立已经有20多年了,属于国有企业,在我进入公司的那年,成立了几个小分公司,这几个小分公司的小经理用着监理公司的资质在外承揽监理业务,利润分成上交监理公司30%,自留70%小经理除了开员工工资、揽活打点、购买基本办公用品后,余下利润全部都装入小经理口袋,原则上监理公司还管理这些小分公司,但是已经赤裸裸的形成了挂靠关系,交回30%的利润就什么也不管了,你的小公司出了事,你自己花钱解决,其实通过同行业交流,现在监理行业已经全部形成这种挂靠关系,不足为怪了。

制约工程质量不能按照国家法律严格执行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法律对监理行业的定位

国家法律虽然明文规定了业主与监理企业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现实中,业主花了钱雇用你监理企业,能平等吗?还不是人家说了算,否则人家就找理由刁难你,更有的撕毁合同更换监理企业,这点在开发商上最有体会。

2、监理公司的经理

监理公司的这些小经理为了从业主手里揽活需要花钱对其进行打点,只有这样才能揽到活,揽活后开始进场监理,然后该配备多少人却不按合同配备,业主如果强制要求,就再加上几个,反之,就置之不理,只有这样,才能节约资金,自己多赚点,合同中配置的监理人员,总监90%不到岗,全是挂证,由总监代表进行工作,

然后招几个建校实习的学生干监理员,水、电工程师2个或以上工地的兼职工作,这样的工作能否对工程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可想而知。

3、监理人员

监理人员目前工资低于任何行业,所以很难招聘到有素质、有责任、专业技术强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些退休人员在干,一手领着退休金,一手在外面赚着工资,何乐而不为,最糟糕的是一些建校实习的小孩,什么都不懂,领着几百块钱,能负得了工程质量的责任吗?在这里要说说总监,一般都是退休人员担任,就知道问施工单位吃拿卡要,对业主维维是诺,吃上了就指令专业工程师放施工单位,拿不上就卡施工单位,专业工程师稍有不从,就在小经理面前打小报告,胡说八道,要求换人,否则工作给你完不成等等来要挟小经理,整个一个一言堂,什么都想说了算,而小经理从来不分对错,就换专业工程师,这样的工作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作用吗?

4、业主

业主在工程质量中担任最重要的角色,他是投资者,他把工程参与方都认为是雇用者,什么都由他说了算,现实中,业主在施工现场委派的管理人员根本不管工程质量,与施工单位混在一起,混吃混喝,拿黑钱,更有的暗地还领着施工单位的工资,明着支持施工单位,有的工地还和施工单位一起对付监理,监理如果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规范,得罪了业主,只能换来更换工作的结局。这种业主每个工地比比皆是。这样的人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吗?

5、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主体,更是典型的挂靠资质,现实中,却偷工减料,对参与工程的各方贿赂,材料以次充好,不按规定实

物送检,多报瞒报,认为什么问题都能用钱摆平,和业主合起伙来打击正直的监理,试问在这种工作环境里,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

以上是我通过多年监理行业工作的一些体会,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监理制度,我想任何一个业主都不会花钱雇佣监理企业,因为在他们看来那笔钱花的不值得,只会增加投资预算,监理行业也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了,没有什么固定投入,办公用品少的可怜,都不知道是从哪淘来的,我所在监理企业的这个小经理是个女老板,人特抠,恨不得你们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给她多干工作可以,提加工资就翻脸,导致很多的、有技术的员工都走了,这个人从不正面评价每个员工的好坏,只知道多干工作不提报酬的就好,工地总监和底下员工合不来,根本就不分析说对谁错就把人调离,为了领回业主的监理费,对业主维维是诺,人家说啥就听啥,不择手段,在不合格的工程资料上,派人签合格字,还仿照已经不干了的员工签字验收,一年赚个几百万,也要抠员工的几个工资,监理企业的头头脑脑对其视而不见,只知道能交回30%的利润就行了,试问这样的老板如何能招聘到有素质的员工,如何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顺利实施。

任何时候来看,监理行业的推行,确实为国家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监理行业遇到的阻力重重,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监管不到位,更有的还贪污受贿,藐视国家法律,使监理行业不能健康的发展,很多人提议监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开展业务,这里边首先就是监理费与业主要脱钩,不能老让他觉得他花钱是雇佣你的,个人认为这个是监理能回到法律地位的第一原则。

以上文章是我对监理工作体验的一些白话文,与各位共勉! 谢谢!9月11日

第四篇:制约广播谈话节目发展的因素

摘要:TALK SHOW是广播电视中以谈话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节目,字意为“谈话节目”或“讨论节目”,香港、台湾人把它称作“脱口秀”。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十分迅速,这类节目补充了广播节目中谈话类型节目的空白,也丰富了整体节目层次。广播谈话节目制作周期短,有着最为经济的成本结构,并且涉及的题材非常广,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人生,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深受听众欢迎。

但是在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广播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制约广播谈话节目发展的因素入手,提出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广播谈话节目;制约因素;发展

一、 谈话节目的定义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即“在广播电视中,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1】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口语交流的一种节目形态。”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谈话节目就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产生出的最接近生活的节目样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紧张忙碌的人们大都渴望在感情上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应运而生的谈话节目,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欲望。

二、广播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上的第一个广播谈话节目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特菲尔德的WBZ广播电台在1921年播出的,其谈话内容是有关农业耕作问题。早期的谈话节目大多只是有一个主持人(通常是某一问题的专家)侃侃而谈。自20世纪30年代起,嘉宾的介入和观众的参与使得谈话节目的形式日趋丰富,有些问答和音乐节目也常常穿插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无线电广播黄金时代,广播谈话节目也处于极盛时

【2】期,一个广播听众在一周中所能选择的谈话节目多达500个以上。

我国的广播谈话节目是从广播诞生的那日起就存在的。例如请专家、先进人物谈理想、人生,介绍自己的事迹,具有很重的说教味道,

1 而直到改革开放,广播谈话节目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先是1987年5月11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蔚兰主持的《蔚兰信箱》,开了早间谈话节目的先河;继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1月开办的由张琦主持的《悄悄话》,又开了夜间谈话节目的先河。此后,在广播节目中谈人生、谈情感、谈婚恋的栏目盛行不衰,以为此类节目的嘉宾只出声音不出图像,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再加上社会转型,人们情感波折多

【1】多,这样的谈话节目不仅延续至今,也将伸展于未来。

应该说,在广播电视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谈话类节目的异军突起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它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体关门制作节目的老习惯,更多的社会精英被引进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也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节目的空间,和节目交互的谈话场,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增加了。

从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初期的成功经验和国外同类型节目的情况来看,谈话节目的节目类型在媒体中的生存空间和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但同时也有很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三、制约广播谈话节目的三大因素

1、谈什么——话题因素

话题即节目选题。对于谈话节目的听众来说,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项有关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73%的观众认为,谈话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或收听一个节目的最重要的因

【3】素,尽管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的吸引力也很重要。”因此,对于谈话节目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就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话题应该具有引导性 由于媒体的传播力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谈话节目的制作者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制作谈话节目,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话题的引导必须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对于时下一些流行的“社会新潮”,谈话节目的制作者在选择话题时,必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事物必须有冷静、理性的思考,而不能跟着一起“发烧”。 【4】

(2)话题应具有“卖点”

“所谓‘卖点’,指的是节目最具独特、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5】”节目好不好看,有没有观众市场,能否引起广告主和观众的注意,特别是能否让广告主慷慨解囊,就要看节目的“卖点”如何,只有找到了具有“卖点”的话题,节目的收听率才会有保证。

2 明星、名人可以成为谈话节目的“卖点”,比如在新闻评论类的谈话节目中,每当有大事情发生人们也总愿意听听他们的看法,这种公信度及影响力是一般的新闻报道所不能企及的,这不仅仅是发现新的话题,而且是发掘新闻背后的最深处的东西,关键在于话题的视角与深度。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出现不仅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也提升了节目的谈话层次。

悬念与新奇感也可以成为节目的“卖点”。美国的很多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就立足于满足受众的窥视欲望与好奇心理,把观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佚事作为话题,这样的选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但负面作用也不小。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不能像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那样走极端,但也可以有所借鉴。

(3)话题应具有时效性

谈话节目应当多选择社会上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作为谈论的话题,增强谈话的时效性,以吸引人们的关注。以新闻评论类的谈话节目为例,其内容多是就当日或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请来一些该方面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权威分析,着重在于揭示事情的真相,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这使得谈话节目不仅能成为许多历史的见证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这些历史事件的进程。

2、主持人——谈话节目的灵魂

综观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没有哪一种能像谈话节目那样,给主持人一个如此广阔的发挥空间。没有事先写好的台词,没有固定的稿纸,一旦谈话正式开始,主持人就要因势利导,以此来引领节目有序的发展。主持人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调度情绪、协调气氛、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

广播谈话节目是考验节目主持人综合实力的试金石,要保证节目的效果,实现“有效交流”,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资料的搜集准备。根据节目的选题,节目主持人应该准备好各种资料文字资料,录音素材,背景音乐歌曲等如果可能的话,把节目从开场白到结束语全都准备好,演练一番对于话题的提出、展开、转折、归纳总结要能成竹在胸,对听众参与内容要事先预计,并准备好应对其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种种资料。

二是心理准备。有位听众曾打过一个比喻谈话节目主持人就象一

3 个垃圾筒,每做一次节目,都要吞下一堆精神垃圾。事实也的确如此,听众朋友在与节目主持人就个人问题进行交流时,他们所背负的一般都是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压力。谈话节目的宗旨在于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和启迪,在于提供人生道路上的最佳选择方案或策略思考。这就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不停地转换角色亦师亦友,亦庄亦谐,亦老亦少,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节目主持人。

三是表态得体,褒贬有度。节目过程中,常常会有听众向节目主持人反映个人或社会的问题情况,希望电台和主持人帮助解决。作为节目主持人,能帮的忙一定不要推托,可节目主持人毕竟不是政府官员或是法官,电台也不是政府职能部门,所以不能轻率表态,更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对所涉及的人和事轻易做出自己的评判。

四是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广播谈话节目由于节目的需要,经常邀请嘉宾参与节目,嘉宾的出现对于活跃气氛、丰富内容、增强节目的权威性有很大帮助,但如果嘉宾是官员、名流、明星、学者等,容易对主持人的心理产生微妙影响,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节目主持人必须牢记只有自己才是主持人,节目的控制权必须掌握在节目主持人的手中。节目主持人在与嘉宾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表现过份谦卑,更不应象个追星族。同时节目主持人应协助嘉宾尽快熟悉直播室,进入角色,并帮助嘉宾从情绪紧张、表达错误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嘉宾的作用。

3、和谁谈——嘉宾因素

邀请什么样的嘉宾,也是关系谈话节目成败的重要一环。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引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无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嘉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一般来说,嘉宾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人格魅力。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嘉宾要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释放自己的情感。不管是哪类嘉宾,都要求他具有人格魅力,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嘉宾,往往会带给节目非同寻常的成功;还要求他善谈,又能说实话,唯有实话才生动,才个性化,切忌说套话,讲不着边际的大道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是否恰当,主持人选择是否合适,嘉宾选择是否得当,对于一档谈话节目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4 选择一个好的谈话话题,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持人,对电视谈话节目能否取得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邀请什么样的嘉宾,也是关系谈话节目成败的重要一环。这三方面的因素直接决定了一档广播谈话节目能否取得成功。一档广播谈话节目要想取得成功,应该在这三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南江.节目主持艺术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2] 马庆平.外国广播电视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 [3] 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4] 王婷.电视谈话节目创作散论[C].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5] 叶子.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 赵老师请查收

昌吉台 张旺 18290669069

第五篇: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研究

冯 长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4期)

【摘要】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内外因素的制约。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村镇银行信用认可度较低、新型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方面。我们应当从政策上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抓紧完善农村新型社会信用制度,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 制约因素 改善 对策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型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推进的发展历程。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214家,正在筹建的村镇银行有52家,但这与银监会的规划目标仍相差甚远,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其中,外部因素制约是阻碍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与内部因素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制约。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关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尽管银监会已陆续发布了村镇银行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完全出台,很多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表现在:一是大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农村信用社的标准要高;二是村镇银行没有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待遇。根据我国银行业营业税率的征收情况,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率基本都是3.3%,而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5%征收;三是再贷款利率没有享受优惠待遇。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一直以来都低于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表现了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把村镇银行同商业银行同等对待,这对村镇银行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过度和不足。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模式采取的是“低门槛、严监管”,其中“低门槛”指的是国家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要求较低,这对于快速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严监管”指的是监管机构实行比较刚性的监管措施,这有利于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规范化操作,避免出现失控现象,造成金融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难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如村镇银行设立时的持股比例要求就不尽合理。这些问题充分表明,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同时监管的力量还略显不足,监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社会公信度比较欠缺,村镇银行的信用认可度较低。村镇银行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在社会认可度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它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短期之内很难建立起来,直接结果就是刚刚成立的村镇银行很难吸纳到农民的个人存款,而想要贷款的农民却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原因:一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开始建立的网点较少,农民不敢将钱存入;二是村镇银行没有国家背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都具有国有和集体背景,这些金融机构经营多年,深受农民信赖,让农民感到放心,而村镇银行却没有这样的背景。

地方政府定位不清,经常存在不当干预。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应该体现在: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积极促成和协调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存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区域内农民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村镇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但是,实际操作中,一些设有村镇银行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对村镇银行的组建、管理和监管干预过多的问题,尤其是对村镇银行的放贷业务干预过深。

新型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体系的建设滞后。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还是传统占据主要地位,很多农村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观念,很多农民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都是国家开办的银行,小额贷款就相当于国家发放的扶贫款、赈灾款和救济款,这些贷款不贷白不贷、贷了也不用还了,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傻子才还。这样的信用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民借贷不还,没有信用约束,因此,尽快建设新型农村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改善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对策

为了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善村镇银行外部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不断拓展其生产空间,给予其足够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适当地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确立贷款利率;二是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初期不断壮大;三是央行要像支持农村信用社一样,支持村镇银行,给予其同等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以帮助村镇银行解决资金难题,扩充其资金实力;四是监管部门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竞争和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村镇银行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政策协商机制,针对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实际困难,协商统一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帮助村镇银行尽快发展起来。

加强监管,完善政策,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强村镇银行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政府应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考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出村镇银行的支农指标的考核。监管部门要对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和资金用途严格控制,保证村镇银行对农民的适当的贷款比例。要适度控制村镇银行的担保额度和担保行为,尤其要控制村镇银行与控股银行、重要关联人的相互关联授信。要适度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求村镇银行建立与控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互支持机制,保证控股银行在流动性方面对村镇银行的支持。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银行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加强宣传,提高自身公信度。创建初期,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工作,不断地利用各种广告和公关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将村镇银行的性质、服务宗旨和自身特点,以及开展的主要业务介绍给广大农民。村镇银行还要充分利用接近农村腹地的地域优势,坚持深入农村经常拜访客户,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农村的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文体活动比如庙会提供赞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度,随着自身公信度的提高,广大农民逐步熟悉其性质和业务后,就会打消顾虑。这势必会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储蓄能力,不断地增加存款。

政府明确定位,减少行政干预。政府要不断推进农村的金融市场化建设,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利用市场规律,规范行政行为;要正确落实各项地方政策法规,努力提高自身的金融市场调控管理和服务能力;要从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不断扶持金融产业,处理好村镇银行、政府和企业三者的利益关系,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减少破坏金融生态行为;要建立起包括工商、税务、金融机构、公安、财政、检察、法院和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在内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工作体系,要坚持从制度上、体制上和机制上逐步改善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环境。努力减少和杜绝政府的拉配郎行为,以负责任的态度减少不符合要求的融资需求,做到支持发展但不干预具体业务,努力为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 抓紧完善农村新型社会信用制度,加紧信用体系的建设。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在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地方投融资软环境、提高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抓紧建立面向农村的、为广大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其次要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为农民办理农村集体土地、农民住房抵押的贷款业务服务机构;要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成立和开发专门面向农村的保险业务。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引导农民成立互相提供担保的担保基金,鼓励农民自由结对,相互提供担保;要充分利用政策倾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立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城市商业担保机构到农村为农民和中小企业、种养殖户提供担保服务;还要积极探索实行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等动产的抵押、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从各个方面降低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市场风险。

上一篇:捉妖记大电影观后感下一篇:中央纪委监察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