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情态探究

2023-03-01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所应必备的素质, 是人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自身学科体系, 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应用模式的日益更新, 若想在信息资源中高效、准确的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不仅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还需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无论是信息检索技巧, 还是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 都应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心。为了让读者有效地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不断提升大学生获取、检索、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和信息技能, 培养与提高读者良好的信息素养, 多数高校开设了信息素养课程, 呈现出多种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状态。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国外情况

“信息素养”一词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 主要包括文化素养 (知识层面) 、信息意识 (意识层面) 和信息技能 (技术层面) 三个方面[1]。1987年, 信息学专家Patrieia.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 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 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2]1989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理事会把信息素养界定为四个方面:需要信息时具有确认信息、寻找信息、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2000年,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颁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 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 有5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3], 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时期, 人们对信息素养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和含义, 如、“媒体素养 (Media Literacy) ”、“计算机素养 (Computer Literacy) ”等相关术语。[4]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且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 不仅包括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 也涵盖了信息技术新环境中所应具备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国内信息素养概况

国内的教育现状和国情决定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应有别于国外。近年来, 国内业界人士经过研究和探讨, 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在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储存、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复合品质, 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2013年全国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化工院校信息站第十八届年会于10月17日—19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 会中强调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由于多学科信息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使教育的信息化不断加速, 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准确率、筛选率及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2001年, 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学与教——实践、挑战与背景”国际研讨会指出:“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5]信息已经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 尤其大学生群体,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降低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 提高自学能力, 建立知识构架, 提高理解力和学习绩效。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网络高度发达提速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从而通过创新不断发展, 从这个意义来讲, 高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已经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很多都不能尽其所用, 大量新知识靠自学来实现, 新兴行业及边缘行业的大量涌现, 促使大学生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需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来适应不断更新的信息社会。

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保罗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 知识就像鲜奶, 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如果想让自己的知识常在有效期, 就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信息素养的能力。图书馆是学校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 能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资料, 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基础,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也是当下图书馆职能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 掌握契机, 文献信息检索教育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我国当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刚入校的新生, 对图书馆的概念是模糊的, 面对图书馆庞大的信息系统, 海量的信息资源, 如何利用和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实现, 图书馆又会提供哪些信息资源和服务, 都是读者所关注的问题。抓住契机, 对读者进行入馆教育和文献信息检索培训, 加强学生检索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课可以让读者初步了解图书馆, 通过实地讲解和演示, 达到能操作图书馆多种终端设备的能力。为以后的信息检索、收集、整理及利用做好准备。

(二) 学科馆员模式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学科馆员是指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知识, 既熟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又了解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 并懂得如何评价、组织和传播信息, 及如何为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6]。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相当的学科知识背景和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且具有娴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学科馆员对于大学图书馆至关重要, 学科馆员多数具有某一专业的学科优势, 对本校相关专业的资源较为熟悉, 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的基础较好, 利用学科馆员专业优势把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搬至课堂, 和某些授课内容同步。据悉, 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员和专业课老师合作, 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嵌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授课时插入信息素质教育, 把图书馆资源和信息检索策略、信息选择与批判性评价及文献引用规范、信息使用与剽窃等内容在授课中教授给学生。教师和学科馆员互相合作, 各自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信息素养的内容得以教授。这种模式虽然比较新颖, 但还需一定的制度保障, 维护合作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三) 利用网络, 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读者需求, 始终是图书馆得以生存的命脉, 在网络环境下, 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张晓林在《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中提到:用户的要求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 不仅“数字化、网络化获取、信息处理已成为一种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 用户对信息获取及相关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能够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7]读者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纸质资源, 更多倾向于获取便捷的网络资源。图书馆利用网络平台, 以微信公众号及推荐号等多种形式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根据读者需求调查, 推送相关知识服务, 不仅满足于文献的查询和获取, 更多是引导读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读者挖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虽然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也可检索到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同时读者也要面对大量的无用混杂信息, 花费时间去筛查, 图书馆网络平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为读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不仅方便沟通与协作, 更多是可以随时随地泛在化的为读者提供可用信息和提升读者的素养能力。

(四) 馆员信息素养能力

读者利用图书馆, 馆员的信息素养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到读者, 笔者曾经做过一次读者对“馆员帮助”及“馆员服务”方面的调查, 有部分读者认为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让读者得到帮助, 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欠缺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上, 读者对自己需求的信息不能从馆员那里得到答案, 在有限的时间里, 读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可见, 馆员需要对图书馆自身的资源有充分的了解, 对馆藏文献及排架要熟知, 对多学科的知识有概念性的了解。高校读者的专业性较强, 图书馆是个不分专业、不分受众的地方, 任何读者都可以在这里享受知识服务, 馆员则是知识的导航者, 读者的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 就会对馆员甚至图书馆产生不满情绪, 甚至是轻视, 因此加强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十分有必要。通过不同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 是每个馆员需要做的事情。信息社会, 知识的更新十分迅速,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加强自身素养, 才能提供给读者更好的帮助, 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

(五) 物理环境提升文化素养氛围

不断发展中的图书馆越来越功能化, 国外很多大型图书馆从设计上创新, 为读者提供一种宽敞舒适的感觉, 使读者愿意去喜欢去享受图书馆带来的温馨环境。多功能的设施和场景提供给读者在其它环境中不能感受的独特气氛, 既有文化的氛围, 又有时尚的接触, 还有轻松的环境。高校图书馆多因面积和经费制约, 在设计和布局上不能充分发挥, 但在有限的环境和场馆中利用空间物理环境, 打造优雅的阅读空间也同样可以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人的第一感觉通常会决定其后面的行为, 如果图书馆的物理环境能够给读者舒适的第一感, 将会提升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概率, 在优雅的环境中, 同时也可以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 很多不适行为也会因为这样的氛围而有所减少。信息素养和文化素养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提升, 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图书馆带来的信息大餐, 同样会被其他读者的文明行为潜移默化。细小的环节细微的举动, 都是图书馆整体带给读者的体验。信息素养不仅是课堂的宣讲, 课后的交流, 同样也可以是物理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五、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 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 还是每个人终生追求的目标和生存能力, 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内涵和目标,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 以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为培养核心,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环境, 采用不同方式的素养教育模式, 提升高校读者的信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摘要:信息是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 信息的获取、分析及利用是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若想在大量资源中挖掘出有效信息, 则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高校图书馆对于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信息素养的不同教育情态, 剖析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特点, 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需要在不同时期根据内涵和目标构建出不同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获取,技术处理,文献检索

参考文献

[1] 邰峻, 张利平.信息素养与计算机信息检索[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37.

[2] 张进良, 张克敏, 何高大.从美国信息素养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育技术, 2011 (1) .

[3] 秦小燕.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 2015 (19) .

[4] 唐宏, 刘庆华.高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以衢州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7) .

[5] 郭素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2) .

[6] 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复印报刊资料, 2004 (2) :97-100.

上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素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下一篇:论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