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职语文课堂之我见

2022-09-28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语文教学要在中职校园焕发生命力, 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可见“活”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热闹就是“活”。这未免显得肤浅而片面。其实这“活”起码应包括四方面的内涵:其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其二, 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其三, 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其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就这四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 文化载体”, 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才能将语文课讲“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 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 而且还要将其视为交际中的“言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 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

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 我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比如:学习了莫泊桑的《项琏》后, 我组织学生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尤其是女生如何去理解和正确对待虚荣心, 在品味文章结局的安排时引入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一起探讨什么是幸福, 如何追寻幸福。在这一过程中, 我既指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又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比较阅读,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有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活起来。否则, 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 让人生厌。课堂教学也会因此沉寂且毫无生机。中职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参照学生所学专业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 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先体会到大纲要求, 深刻领会教材, 了解认知前提, 摸清学生心理, 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比如同是一篇有关园林的说明文, 面向旅游专业的授课倾向于欣赏与解说, 面向机械与电子专业的授课倾向于构造和功能, 面向服装专业的授课倾向于美的营造和设计……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开拓视野, 培养审美能力, 同时学会在阅读中主动汲取有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养分。

2、处理好两种关系。

(1)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中, 要树立整体观念, 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 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 其中的每篇课文又成为单元的部分。我们在讲授一篇课文时, 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 明白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去处理部分, 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 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 教出各篇不同的特色, 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 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密就是细腻、稠密;疏就是粗略、稀疏。语文教学中疏与密的关系即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就教得细些, 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 要教得粗些疏些, 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处理好疏密关系, 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 是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等在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中的综合运用,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技巧。

1、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 这主要包括语文教学中突发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

2、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 没有创造, 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 创造性的个性, 创设情境, 开启学生思路, 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3、幽默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

4、语言艺术。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既拥有语言艺术的技巧, 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马卡连柯说:只有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 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 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 (1) 有声语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声语言应具备四个要求:一要规范, 教师要用普通话, 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有科学性, 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完整、严密, 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 切忌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 语文老师要适当选词, 善于修辞, 巧妙组合, 出口成章;四要抑扬顿挫, 讲到哀痛处要用慢速降调, 讲到激愤处要用快速升调, 讲到一般叙述处则用中速平调。 (2) 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指老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 教师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应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 学生置于情感氛围中, 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如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时, 教师加以手臂舒缓起伏的动作和向远方眺望的眼神, 就会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清幽静谧的天地之中, 使人感到轻松自在并遐想无限, 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文学美的感受。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要向学生充分放权, 能够由学生解决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解决;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延时解决;学生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 指导解决。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总之,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学得有滋有味, 有声有色,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以上谈了使中职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几个要素, 还有很多要素需要教师们的摸索与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激活中职语文课堂, 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人性化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的运用初探下一篇:基于现金流量表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以宝钛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