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出口“龙头”之一。在短暂的蛰伏、调整之后,该产业终将再次崛起,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下半年同比增幅明显回落。

第一篇:电子产品论文范文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框架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电子产品高潮期的出现,淘汰的电子产品也日益增多,这些电子垃圾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深度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回收废旧电子垃圾,成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废旧电脑的回收为例,分析了目前中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现状,并构建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框架,以有效促进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

关键词:电子产品;回收;现状;框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也开始进入电子产品发展的高峰期。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仅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空调等几种电器,其年报废量就达到1.5亿。着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废旧电子垃圾的数量每年以5到10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1]。同时民间一些分散性的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方式,比如焚烧等,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中国的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电子垃圾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集散地,广州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港口,自然成为西方电子垃圾进口的重要集中地。本文在对该地区电子垃圾回收与再利用现状的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处理废旧电子产品垃圾的途径与框架。本次研究主要以电脑回收为例,有针对性的进行文献回顾与分析,并以中国统计年鉴数字为基础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得出如下结论:

(一)关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渠道的选择问题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与走访,发现目前消费者所使用的电脑类型主要为组装台式电脑与笔记本两种。这两种电脑的使用周期集中在两到六年的时间。在电脑使用达到其寿命之后,消费者对电脑的处置主要是以二手出售、填埋、正规渠道回收或者赠送到慈善部门等为主,其中二手出售或者直接卖给私人中介机构的占到了79.8%,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给厂家或者公司的仅占27.3%,科学的电子产品回收方式所占的比重较小[2]。

(二)关于影响废旧电子产品有效回收的因素

通常消费者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置方式主要取决于价格因素及便捷性因素等,也有一部分消费者会考虑到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方式是否对环境产生危害。据相关资料显示,消费者在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虽然更倾向于价格的引导性作用,但价格作为决策主要影响因素其实际的获利状况则不容乐观,价格上没有收益的占到了19.1%,收益在1-100元范围、100-200元范围、200-500元范围的分别占19.1%、23.5%、23.5%,而收益达到500元及以上的仅占到总数的14.7%,价格因素主导下的电子产品回收实际收益率明显较低[3]。

(三)关于环境保护认知状况的分析

大部分消费者在废旧电子产品处理过程中,都有环保意识,比如很多人都了解废旧电脑如果处置不合理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者还会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同时也有很多消费者提出影响废旧电子产品正规回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回收的网点较少且回收的价格低,但处理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性支持,宣传力度较小等。大部分人认为国家需要制定有关的法律规范,并在城市建立废旧电子产品处理中心,加大网点布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文献显示,消费者在购买电脑的同时就会考虑到品牌对废旧产品的处理能力,但价格与产品自身的性能仍然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有10%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将废旧电子产品处理经费折合到电脑价格中,但同时也有13.7%的消费者认为不能接受此种方案。因此在对如何合理回收电子垃圾以及谁来承担废旧电子垃圾回收的费用上,还存在很多争议,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应该由企业及销售部门或者政府来承担。

二、中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框架建构

中国目前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更多的集中在二手收购方面,正规的回收渠道较少,因此如何有效完善中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框架,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不断完善针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法律规范框架

中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这部条例是目前中国最具权威性与实用性的针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法律条款,条例中关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明确提出要按照资格许可证制度进行。另外中国新颁布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还提到国家提供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与处理的相关资金,电器产品的生产者、进口电子产品的代理人及收货人等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废旧电子产品处理基金[4],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力度,保证废旧电子产品的有效、正规回收。

(二)以生产生责任制为基础保证电子产品的有效回收

中国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倾向于生产商回收,主要是因为生产商比较清楚产品的构造、功能,因此可以对产品进行专业化的肢解,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产品或者零件等可以加以改造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的收益,进而保护环境。通常生产生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企业联盟、生产商责任组织、委任销售商三部分主体。在企业联盟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基础上,类似商品生产商可以不断沟通,联合处理废旧电子产品,以形成规模化的电子产品回收框架,进而达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生产商责任组织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保证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与处置的资金,同时也促进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规模化框架的出现与规模化经营的发展。生产商委托销售商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有效回收,之后给生产商对其进行深入处理,形成废旧电子产品回收链条,从根本上保证废旧电子产品的有效回收。

(三)鼓励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

目前,中国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途径主要集中在流动的二手商贩回收上,但这些人缺乏专业、科学的回收处理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废旧电子产品的主要回收点,开展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置,同时不断宣传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可以委托有相关法律知识的商贩或者个人参与直接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回收产品需上交居委会(村委会)回收点,回收点统一将其上交给有资质许可证的企业,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深入的回收与再利用。

三、结论

有效处理废旧电子产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环境的维持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利用状况进行文献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实际状况,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相关的法律规范,突出社区对电子垃圾回收的基本单位,实行生产商责任制度,有效构建中国废旧电子垃圾回收框架与体系。另外通过不断与西方国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废旧电子垃圾处理体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对废旧电子产品科学回收与再利用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周才,李敏桦,黎嘉琳等.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现状及体系建设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25):22-23

[2]黎嘉琳,王嘉文,李敏桦等.广东省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渠道的选择研究[C].//第四届中国仓储物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暨2011长江区域经济带仓储物流业合作会论文集,2011:139-141

[3]徐剑,张云里,金玉然等.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研究[J].物流科技,2005,28(3):56-59

[4]刘莉莉,石国强,赵常鹏等.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2):21-23

[作者简介]

胡川(1989.6-)男,四川省廣安市,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西华师范大学物电学院08级7班

作者:胡川

第二篇:电子产品出口搁浅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出口“龙头”之一。在短暂的蛰伏、调整之后,该产业终将再次崛起,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据

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下半年同比增幅明显回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8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商品进出口增幅低7.8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例为34.6%,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为5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5%;增幅同比回落12.7个百分点,比全国外贸出口增幅低3.65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例为36.5%,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9.7%,为全国17.2%的出口增长率贡献了5.1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家用电子电器仍占主体地位。上述三类产品的合计出口额为3834.9亿美元,占当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总出口额的73.5%,所占比例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额为21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9.63%;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为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出口额为8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73%。

2008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出现下降,一般贸易所占份额有所上升。其中,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36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占当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70%;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6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1.3%,增速同比下降42.7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1.8%。进料、来料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81.82%,比2007年低了2.85个百分点;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来料加工贸易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市场中,作为转口地,我国香港特区仍列第一位,全年对港出口额为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4.54%,占当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24.1%;美国列第二位,对美出口额为1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占出口总额19.3%;日本列第三位,对日出口额为3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5%,占出口总额6.5%。列在第四到第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英国和马来西亚。位居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对其出口额合计达到3830.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4%。

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2009年1-4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2016.93亿美元,同比下降26.01%。1-4月,我国共出口通信设备产品22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出口广播电视设备18.41亿美元,同比下降31.25%;出口计算机类产品451.9 亿美元,同比下降24.47%;出口家用电子电器产品208.83亿美元,同比下降20.98%;出口电子元件产品142.77亿美元,同比下降36.11%;出口电子器件产品107.01亿美元,同比下降26.27%;出口电子材料10.49亿美元,同比下降25.69%;出口电子仪器设备46.13亿美元,同比下降22.45%。

在各类型企业中,除“其他企业”经济类型的出口同比增长82.2%以外,其余各类型企业的出口增速均为同比负增长。1-4月,外商独资企业累计出口电子信息产品790.21亿美元,同比下降24.2%,占同期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65.46%;中外合资企业出口204.47亿美元,同比下降25.84%;国有企业出口83.08亿美元,同比下降30.3%;私营企业出口79.79亿美元,同比下降11%。

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产业。2001-2007年,该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

但是,自2007年年底起,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开始弱化。另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额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将近60%。在欧美市场萎缩、成本优势弱化、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开始恶化。自2008年11月起,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负增长。但在2009年3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出现了环比增长。

总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有好转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出口月度同比增长依旧为负值,且低于全国工业出口平均增速。

预测

当前,发达经济体全线衰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美国、日本,均深陷衰退之中。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速度大为放慢。对于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这些因素带来的都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首先,电子制造业外向程度高,所受冲击较大。从手机、计算机、家用视听产品到电子元器件,出口比重均在50%以上,当外部市场需求减弱时,其所受冲击可想而知。

另外,当前海外市场严重萎缩,电子企业的出口订单大面积减少,订货周期明显拉长。在以往,出口市场能够轻松消化掉中国制造商的大部分产能,国内市场是额外利润的来源。但如今,出口市场低迷导致产能过剩、库存过多,这必将在2009年内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价格竞争。

但是,利好条件同样存在。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比较优势仍会保持,我国产品与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产品的结构互补性依然明显,市场潜力很大。

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网络化产品及平板显示终端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传统产品将被淘汰,由此引发的电子产品更换热潮将带来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增长,这将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出口增长空间。

国内政策环境也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提供了较好条件。2008年,我国大范围提高产品出口退税率,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的100多个产品,这为企业扩大出口、调整贸易结构及时提供了条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有一系列具体举措扶持产业发展。除此之外,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扩大内需、鼓励出口政策陆续出台,行业技术改造项目积极推进,都将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体上看,2009年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而言,将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暂时性的出口下滑将不可避免。但从近期看,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有回暖迹象;从中期看,经过产业内部调整,加上国家各种举措的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有望重新走上快速增长之路。

栏目编辑: 郭栋梁http@zghgzz.sina.net

作者:陈 刚

第三篇: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量电子产品被淘汰,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建立以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为局中人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采用逆向归纳法分析。以博弈模型参数和结论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采用SPSS23.0工具有效问卷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具体因素,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2.148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文章旨在通过建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采用逆向归纳法分析市场三大主体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最优策略;结合调查问卷并对样本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实施的具体因素,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实施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博弈模型

2.1 模型假设

(1)局中人为理性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2)参与人的策略如下:

政府的策略={管理回收,不管理回收}

企业的策略={实施回收,不实施回收}

消費者的策略={配合回收,不配合回收}

(3)局中人对自己的收益情况都非常了解,此模型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并且是完美的。

(4)决策顺序依次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后者对前者的决策非常了解。

2.2 模型参数说明

C1:政府管理支持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费用(C1为固定值)0<C1<L2×Q<L1×Q;C1<T×Q。

C2: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固定成本0<C2<L2。

P1:企业回收电子产品再利用并售卖给消费者可获得的收益。

P2:消费者不选择官方渠道,而选择私自处理电子产品可获得的收入(例如:在二手论坛群组私人售卖)。

P3:消费者配合企业回收,从企业那里获得的收益0<P3<P1。

T:电子废弃物没有被回收并对环境造成伤害,政府治理环境所需要的费用(损失),此费用的来源是政府向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0<T<P1-P3。

L2:企业用原材料进行生产对政府造成的损失。

F:当企业未实施逆向物流时,消费者配合回收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K:消费者不配合政府和企业回收,企业坚持电子产品逆向物流需要付出的维护成本。

Q:表示废弃物的回收数量。

2.3 博弈模型的建立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中的博弈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第一阶段参与人就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进行单次博弈,逆向物流体系初步建立后,第二阶段的参与者了解第一阶段结果,并且企业在第二阶段实施该逆向物流时就不再需要投入固定成本C2,但是如果消费者不配合企业回收,企业需要额外付出维护成本K。本章节假设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具有相同的贴现因子δ(0<δ<1)。由于上述模型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且参与人都是理性的,所以本节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可知:

(1)当(P1-P3)×Q-C2>0,即Q>C2P1-P3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初期(第一轮)的纳什均衡为博弈a中的(0, 1, 1),在第二轮(后期)是以博弈b为原博弈的重复博弈,重复(0, 1, 1)这一策略。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最终收益现值为(0,-C2+(P1-P3)×Q1-δ,P3×Q1-δ)。

(2)当C2P1-P3+T<Q<C2P1-P2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初期的纳什均衡为(1,1,1),在第二轮以博弈b为原博弈的重复中坚持(0, 1, 1)策略,三方最终收益的现值为(-C1,-C2+(P1-P3)×Q1-δ,P3×Q1-δ)。

(3)当Q<C2P1-P3+T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初期博弈a的纳什均衡为(1, 0, 0),在第二轮以博弈b为原博弈的重复中坚持(0, 1, 1)这一决策,三方最终收益的现值为(T-L2)×Q-C1,-T×Q+(P1-P3)×Q×δ1-δ,P2×Q+P3×Q×δ1-δ)。

当P3<P2时,局中人在初期博弈的纳什均衡为(1, 0, 0),在第二轮以博弈b为原博弈的重复博弈中坚持(1, 0, 0)这一策略,三方最终收益的现值为((T-L2)×Q-C11-δ,-T×Q1-δ,P2×Q1-δ)。

3 实证研究

本节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苏州大市共收集146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PSS23.0依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如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差异分析,探究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具体因素。问卷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等角度将被调查者进行细化分类;第二部分主要致力于了解电子产品的更换频率和处理方式,了解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现状;第三部分是针对回收意愿进行的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将回答分为 5 级: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用户根据笔者的观点进行评分。具体如下。

4 问题

通过实证研究可知,仅有26.7%的被调查者选择将电子产品交给专业规范的电子产品处理处,这说明正规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尚没有在社会普及。通过相关分析可知,“个人因素(消费者)”和“整体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371;“外部因素(政府与企业支持)”和“整体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452。“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涉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又为第2节博弈模型中的局中人。因此,本节从三大市场主体的角度,指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4.1 政府角度

第一,由2.3可知,当企业前期不能获得足够收益选择不配合逆向物流,且消费者也跟企业进行同向选择时,如果政府不通过预先的管理来建立逆向物流体系,那么局中人无法得到纳什均衡。第二,据样本分析可知,有77.5%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促进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表示如果政府监管并且实施相关措施,他们愿意配合。有73.3%的被调查者担心隐私泄露问题而不配合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第三,据实证研究可知,有75%的被调查者因为不清楚政府是否相关措施而没有配合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这说明政府在该问题的宣传上不够充分。第四,通过对被调查者的年龄与“个人因素”“外部因素”和“整体意愿”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消费者大多不了解逆向物流的政策,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和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调查者在外部因素(政府与企业)的认知上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更愿意配合外部因素促成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这说明对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关于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方面的教育还不完善。第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9%的被调查者因为配合回收收入过低而不愿意配合电子产品的回收,然而有76.7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电子产品回收价格合理,他们愿意配合。

4.2 企业角度

第一,根据第2节可知,当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可以获得正向收益时,无论政府进行管理与否,企业就会选择实施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而当企业不能获得正向收益时,企业不一定投资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结合实证分析中有72%的被调查者因为企业不回收电子产品而无法配合逆向物流。因此,企业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同时还应当增加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政府配合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具体落实,帮助消费者处理电子产品,提高其社会形象。第二,根据第2章节可知,消费者往往会和企业做相同的决策,结合第3章问卷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有55.48%的被调查者认为回收不便利、浪费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无法配合逆向物流,这说明企业还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回收渠道。企业应当投资构建线下回收网络和增加回收渠道,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回收服务,为消费者节约时间与精力。第三,通过实证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有58.9%的被调查者因为官方渠道的回收价格不如私人售卖高而不配合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企业应当给予配合其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消费者合理的报酬,刺激消费者配合回收。第四,通过对样本进行差异分析可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和高中/中专学历的被调查者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方面对外部因素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前者配合政府和企业回收电子产品意愿不如后者强烈。企业应当积极了解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消费者的偏好和状况,有针对性地为这一群体提供合适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服务。第五,根据实证研究可知,有高达73.3%的被调查者因为担心隐私泄露而选择不配合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因此,企业作为电子产品的回收方和最终处理方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道德规范,制定严格的消费者隐私保护政策,防止通过废旧手机处理不当而造成的隐私泄露,促进消费者配合逆向物流的实施。

4.3 消费者角度

首先,根据描述统计结果可知,在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因素中:有78.8%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社会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会导致逆向物流不能正常进行;70.5%的人不了解电子产品的回收流程;45.9%的消费者不了解政府是否有相关措施。因此,消费者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电子产品处理现状及相关政策,树立回收再利用意识、社会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根据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有高达65.1%的被调查者选择将电子产品闲置家中,有38.4%的被调查者选择直接丢弃。这表明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处理电子产品的方法。消费者应当自发了解电子产品的处理渠道、处理方式及相关福利政策,接受政府和企业的引导。最后,根据第2节的纳什均衡结果可知,消费者在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方面常常和企业有同向选择,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78.8%的消费者会因为企业不回收电子产品而放弃配合逆向物流。这说明消费者在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问题上过于依赖企业的决策与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向政府寻求相关帮助,例如:向政府提建议,由政府约束企业。

參考文献:

[1]宋晋. 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物流若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杨传明.基于苏南地区的电子废旧品回收物流管理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 2009(8): 56-58.

[作者简介]王跃霏(1997—),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杨传明(1979—),男,汉族,山东莱阳人,教授,管理学博士,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技术经济学。

作者:王跃霏 杨传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电子论文范文05-08

产品论文范文05-08

电子媒介论文范文05-09

电子技能论文范文05-09

模拟电子论文范文05-09

电子科学论文范文05-09

电子工艺论文范文05-09

电子设计论文范文05-09

电子教案论文范文05-09

电子货币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大学金融论文范文下一篇:银行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