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实质正义及其实现机制

2022-09-12

一、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内涵和意义

(一) 正义的一般解释

作为宗教、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正义一般是指人们按一定道德标准所应当做的事, 也指一种道德评价, 即公正。从宗教学的范畴来看, 正义是抽象化、信仰化以及非法条化话的准则。从伦理学的范畴来看, 正义主要分为社会正义和个人正义两个方面。其中个人正义是指一些归束个人行为的一种善恶的评价准则;社会正义则主要是指社会的制度正义, 主要是对整个社会体系包含基本结构、社会关系、现象等是否正当合理进行追问和评价。

(二) 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内涵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1.从绝对公平到相对公平

众所周知, 传统观念上的法律所界定的公平是“绝对公平”, 主张义务与权利分配的绝对的平等和自由, 所有的市场主体适用于同一规则和制度, 不考虑个人特有的其他禀赋和状况。而经济法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和公平则是在考虑个人的特殊处境和状况差异, 区别权利和义务分配的相对公平。

2.从局部公平到整体公平

局部公平顾名思义, 是指一定范围区间内的公平。局部公平限定在一定的群体或者一定的区域之内。整体公平则是全部范围的公平, 着眼于全社会, 以社会整体的利益作为公平正义的评判准则。经济法着眼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规制市场主体的行为, 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从现实公平到长远公平

和谐社会, 讲求长远利益及现实利益的权衡取舍。在公平问题上, 同时适用这一规则。单纯看重现实公平, 极易导致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损害长远公平。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是讲求长远公平, 一系列的相关法律规制和约束旨在促进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保障现实公平的前提下, 不损害长远利益长远公平。

二、经济法实质正义的意义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做到了从绝对正义向相对正义, 局部正义到全体正义, 当前正义向长远正义的过渡, 不再只是以一个单纯的标准来分配权利义务, 恒定正义和公平, 而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不同个体所在的不同状况分配权利义务, 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着眼某个特殊群体, 特殊部分的利益, 而是以全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判定公平正义, 不再目光短浅的只注重现实正义, 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公平和正义, 坚持可持续的策略和眼光。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实现有诸多方面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经济法追求的实质正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作用。经济法实质正义的相对正义, 在分析不同个体所面临的不同禀赋的情况下, 对不同个体进行不同的权利义务的分配, 在这种权衡中可以做到对弱势群体的倾斜。经济法的实质正义, 使得弱势群体在残酷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庇佑。

另一反面,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经济法主要是调节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 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维持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 并且经济法实质正义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准则, 相关法规制度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 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以长远正义为追求, 所有这些都遵循了可持续长远的发展观,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实现

(一) 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实现机制

1.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主体着眼于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个体的利益。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诸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容易带来经济产业结构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一系列与社会公平正义相违背的恶劣后果, 并且如果仅凭市场自发调节, 放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是没有办法解决上述问题的, 也就没办法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实质正义。所以,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的干预也就是宏观政策调控发挥作用, 促进实质正义的实现。宏观调控政策协调经济活动下的各种矛盾, 消除影响实质正义实现的不利因素。比如, 政府利用税收财政政策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贫富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定税收产业政策进行产业引导, 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要加以调节的主体。需要增强和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促使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 考虑社会效益, 促进企业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作用, 响应国家政策, 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另外,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促使企业完善职工权利保障制度, 企业福利制度, 使得企业在增加居民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作用。

3.经济法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立法、执法、司法机制

经济法实质正义实现不仅依赖于政府和企业, 同时也需要立法、执法、司法机制的支撑。立法机制对实现实质正义的影响是主要是权利义务分配方面。立法机制权利义务分配是实质正义的起点, 立法过程中对于经济主体需要进行分析和判断, 并以此做出权利和义务的分配, 依据个体的不同特质和差异, 进行权利义务的倾斜实现不同的分配, 以实现经济法下的相对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绝对公平。立法机制是实质正义的起点, 进行权利义务分配之后, 需要执法体制发挥作用, 将这些法律规章应用于社会实践。执法活动主动的进行行为干预,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的经济主体进行直接处罚和约束, 譬如, 执法质量检查对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查处, 对于垄断行为的判罚, 极大的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有效的执法活动是促进实质正义实现的重要机制。司法机制作为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一个环节, 同样也对实质正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审判和诉讼机制都对司法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而对实质公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培养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加强法官队伍的知识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 建设专门且完备的审判机制和多元的诉讼机制, 发挥司法机制在实现实质正义方面应有的作用。

(二) 经济法实质正义实现过程中的阻碍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和企业团体的共同努力, 只有当政府的干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互补互助, 相互促进时, 才能更好的促进实质正义的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 全局干预是可以化解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和缺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实现也是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关政府部门往往消极疲软, 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也就不能发挥政府干预对于促进经济法实质正义的作用。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实现还依赖于市场主体的相关企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实质正义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 忽视相关市场交易规则, 无视竞争, 进行大规模的垄断经营, 更有甚者, 生产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投放市场, 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极大的损害。一些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带来较大的负外部性, 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也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直接影响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实现。

四、结语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是相对正义、整体正义、长远正义, 追求不同特点和禀赋的个体适用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着眼社会整体利益, 不仅注重追求当下的现实正义, 更以追求长远正义为理念。了解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实现机制, 可以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推动社会文明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产物的经济法也不断发展, 满足了当代社会发展和个人需要, 着眼于维护社会主体公共利益, 实现实质公平和正义, 促进市场经济良好运作和发展。因此, 研究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并且掌握其具体的实现机制,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法,实质正义,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海鹏.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理念[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3) :9-13.

[2] 江帆.实质正义的经济法解读[J].经济法论坛, 2008.1.

[3] 袁波.经济法实质公平观及其实现[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8 (5) :50-52.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对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以及传播途径——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例下一篇:SM型计量泵机械密封泄露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