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

2023-01-11

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

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价值认定及其实现策略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谭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简称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究其根源是语文教师对略读课文与略读教学的价值认识上模糊,导致实践中的淡化甚至无视。

一、 略读课文在教材体系中的重要性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是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每单元课文的安排以一精一略的形式编排,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共同承担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略读课文为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从教材编排顺序来看,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单元中间或末尾的略读课文,更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略读教学的价值认定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从课标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及略读教学的价值应该有这样的共识认定。

(一)巩固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的编者以一精一略的方式编排课文,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 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本课略读课中巩固前一课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五组以“生命”为主题的课文的安排是《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是精度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是略读课文。《触摸春天》与《永生的眼睛》之间的引读是“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这是关于眼睛的两个故事,从内容上来说息息相关,从学法上来说能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教师在《触摸春天》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永生的眼睛》用自学的方式完全没问题。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许多刚教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的老师都会说:新教科书选入的文章其实很美,读着很有味道,特别是一些略读课文,美极了。确实,编者在选文上花了很多心思,如四年级下册中《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麦哨》、《渔夫的故事》等等都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略读课文,对学习的兴趣也十分高涨。

(三)进一步习得多种阅读方法

在学精读课文时,学生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虽然教师在教学时都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对自己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体会是不够深刻的。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

(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 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确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奠定了基础,培养了阅读兴趣。

(五)构建课内外阅读的纽带作用

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使学生有了去课外阅读的欲望,略读课文也就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二、略读教学价值实现的有效策略

根据以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略读教学价值取向设计略读教学时,教学过程的预设要粗放,唯有过程粗放,学生的自主学习才可能充分。略读课文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改变精读教学环环紧扣的线性推进,采用大刀阔斧的版块式推进,和互动参与式的学习。

(一)善用阅读提示,以任务驱动促进自主阅读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知识用简单的方式教好,教透就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略读课教学就应该做到“去繁就简”,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学习文本表达方式即可。每篇略读课文的篇首,都有一段提示语,它往往是该篇略读课文中心内容的提示或教学重难点的呈现。 11册教材第3单元中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句。这篇文章的阅读提示是这样写的:

“认真读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跟同学交流: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所以这一课的教学,也是从提示语出发,单刀直入——“别饿坏了那匹马”,在课文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对谁说的,又是为什么?

学生把这几个问题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弄清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到位了。用好提示语,单刀直入,这样的教学策略,也可以在像《用心灵去倾听》、《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运用。选择准教学的切入点,学生的阅读与学习从此展开,以阅读提示的任务要求落实学生的学习发展点和阅读能力的生长点。

(二)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

跟问题相比,话题的优势在于:思维空间大,有时候整整一堂课只有两三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是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答案意识”淡化,交谈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话题”情境下的教学,能使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内在地激发阅读思考与交流表达的欲望。如上文例举的《金钱的魔力》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话题:马克•吐温作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到底有哪些高明之处,让你禁不住想拍案叫绝。如果把话题改成问题: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老板和托德的特点?显然激发不起阅读交流的欲望,学得也会比较被动。而“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老板和托德的特点?”其实是这篇课文连接语中的一个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悟到,略读课文连接语中的思考题,有的可以直接作为阅读思考与交流的话题,有的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改变提问的角度与表达方式,变问题为话题。

(三)以放为主旋律的充分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教学,“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参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以运用阅读方法(策略),提高阅读技能为主要目标的。

1.实现真实的自主阅读 为什么要强调真实的阅读方式呢?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的公开课,设计得非常精巧,却违背了一般的阅读认知规律,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实在没什么帮助。正如王荣生老师在《新课程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说:“我们很多教师所设计的很多教案,其实是在想尽办法生产一种奇特的阅读方式,也就是有阅读能力的人(包括学者、作家、评论家等)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在备课、教学之外老师本人也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奇怪的是,越独创的阅读方式,学生越学不会。”略读课文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必须要有真实阅读的意识,多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阅读的,怎么思考的,怎么用阅读进行学习的。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精巧、创新而“生造”一些奇特但无用的阅读方式。

2.关注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

阅读能力是用元认知方法解读所阅读的内容的理解能力,一个会阅读与不会阅读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处理不同的课文。而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是需要教师指导帮助的。比如,自主学习之前,要帮助把阅读的方法给具体化、可操作化,上文例举的《学会看病》一文,初读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课文写法上的特点:心理活动真实而细腻的描写,而且也知道,这样的课文,在学习时可以从母亲的心理活动中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学生所说的这一阅读方法是比较笼统的,教师要帮助把这方法细化、具体化。即可以从母亲的心理活动中想象当时的情形,也可以从母亲的动作中揣摩母亲的心理。而自主学习后的集体交流环节,老师也要转变对于引导点拨的习惯性思维,即点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学会看病》这节课的集体交流环节,教师让学生自由表达,只用语言、板书进行鼓励、肯定,基本不点拨。在感悟:“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这句话时,几位同学的发言都笼统地谈到母亲很着急、很担心、时间过得很慢,教师敏锐地发现对于这句极富表现力的句子,学生没有读出母亲的形象来,于是又安排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来读读这句话,提示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母亲当时的动作与神情。如此一想象,母亲的担心、焦虑、度日如年就形象化了,而学生的表达也就具体化了。这样的点拨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内化而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篇:《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讨

摘 要:研究探讨了《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培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技英语的阅读、翻译、检索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和毕业论文做准备是《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性强,难度和压力大,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针对教学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控制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论文发表”能力三个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这一研究对《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物专业英语》 教学目标 教学特点 “自主学习”

《生物专业英语》是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限选课,是学生完成了两年基础英语学习后的一门后继课程。它专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既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基础英语的学习技巧,对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双语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难度大、学时短,对学生基础要求高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迄今为止,有关《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非常少,笔者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展开研究,以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1 《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1.1 提高大学生的科技英语技能专业英语设置目的是为了强化巩固基础英语并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科技英语技能。最基本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英语书刊的阅读技巧,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了解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方法,以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培养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具备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的能力。《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用英语写作科技论文的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科学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简直是日新月异。对于生物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学好专业英语是对基础英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动,可以将基础英语的知识进行实践;同时对于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举足重要。

1.3 为双语教学和毕业论文做准备2004年8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指出,“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课课程比例≥10%才能评为A等”。目前,在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已经开始陆续试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这样,《生物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就非常重要,它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力度,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变思维方式,提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最终为成功开设双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1]。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核。在毕业论文完成中专业英语占有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专业素养,有效地拓宽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的学识视野,有效地培养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思维[2]。

2 《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为准确把握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提供了前提条件[3]。

2.1 实践性强专业英语辅助双语教学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其实践性的具体体现。专业英语是对基础英语的深化和拓展,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会熟悉生物专业英语的词汇构成和基本意思,并加强了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解决了双语教学开设的基本问题。其次,大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用英文发表的资料和文献,很多学校还要求进行论文查新,所以要掌握最新的专业进展,如何查阅并读懂这些资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后,在论文写作中,如何把握科技论文的结构、写作技巧和语法运用,也是专业英语教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无疑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现实意义。

2.2 难度和压力大《生物专业英语相关论文》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进化、生物信息学、情报学等专业内容,因此词汇量大、词汇难度大;教材内容多节选于国外原版教材、专业学术期刊、Internet网上资源等,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性极强。它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和英语水平要求都较高,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英语基础也有很高要求;现有的课程设置中课时安排却较少,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材中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

2.3 创新性强21世纪是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世纪,新知识、新概念不断涌现。专业英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功不可没。我们使用教材的内容都是原版的专业素材,其中的思维意识和思维方法都是不同于我们中文教材的内容,这对学生扩展学习触角,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帮助;有利于学生重新梳理专业知识的脉络,以或批判性地比较中英文的专业知识,吸纳知识的精华。另外,专业英语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树立学习信心,并在毕业论文中进行创新实践,都很有帮助[4]。

3 教学目标的实现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不大,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确切的说是为了能毕业而学,专业英语的课时少且没有统考的压力,学生们就更不会去重视了。再加上生物专业英语的难度大,学习非常吃力,学生就更缺乏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授的01-04级的学生中展开调查,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学习专业英语的压力很大。这与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小、生物学知识更新速度快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要求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

3.1.1 改变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开放民主,把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考虑到学生词汇量少、无法读懂资料中的内容,而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经过摸索,发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第一课的时候,可由教师主讲,首先重点讲解生物学词汇的构成方式及其如何进行联想记忆;其次让学生明白专业英语的句型结构及翻译技巧;最后要学生了解每一课学习的目标和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经过第一次的学习体会,学生基本上就熟悉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课下做好预习,在此基础上安排每位同学在课堂上就随机选择的教材内容进行朗读并翻译。对于这位同学的发音和翻译,要求班里同学进行点评,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就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经过这一尝试,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选择几个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组成评审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口语成绩作出评判,这也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3.1.2 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改善教学手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现网络教学已成为

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制作了一些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同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对于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就采用电视、录像、影碟、教学课件等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将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它提供师生良好的交互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3 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实践性强”是专业英语教学的最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层面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说多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具体做法就是把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表现完美结合,让学生彻底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人讲解,多人评价,在互助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专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最好的专业训练,翻译和阅读能力也逐步提高。这无疑为双语课程的顺利开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方面,笔者也进行了尝试。现有的教材中有课外附加阅读材料“How toWrite aReportorPaper”,笔者把这些阅读材料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一篇研究论文的主体结构,对每一部分的写作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都结合教材中的例文进行详细讲解。课后要求学生采用掌握的文献检索方法检索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英语文献,并对整篇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1)论文结构是否完整; (2)每一部分信息是否完整; (3)句子的时态和结构是否合乎语法和要求; (4)能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这一训练,学生们都清楚了毕业论文的基本过程,以及如何进行写作,达到了教学目的。

3.2 严格控制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4]。《生物专业英语》课时安排较少和教材难度偏大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认真贯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研和教改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3.2.1 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难易适度、信息量丰富的教材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实行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需开设多门专业课,如何配合专业内容,充分反映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增加新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内容建设的关键。新版的《生物学专业英语》内容涉及面很广,增加了文献数据库检索、网上资源检索等资料,充分反映了现代生物学的最近发展趋势,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献检索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新版教材对本科生来说依然偏难。尤其是文献检索内容和生物信息学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吃力,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所以作为教师,如何选择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重点讲解,并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技巧并能够进行运用,才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节选其中难易适度、应用性强的部分作为讲授内容,再根据授课内容适当补充课堂练习,作为教学效果的检测内容。教材中的课后练习比较多,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有选择地做练习,但阅读理解和阅读材料则必需完成。

3.2.2 积极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经常追踪最新专业进展,争取为学生提供最新、最专业、最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同一授课组的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互相学习,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进行课程总结,保证师资的最高配置。

另外,要配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实践性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确立考核内容时既要有深度和广度,也要求采取多种方式。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采取笔试、口试、课堂随机考核和作业评价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以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专业英语的课时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与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并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即由主要灌输知识改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在老师带领下的自学系统[5],在这种系统中,同时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互助式学习”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素质教育的内容。

因此,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引路人”和“策划者”,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需要课堂讲授重点突出,可以采取问答式作为教学和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或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词汇教学时,关键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词汇的构成方式,通过联想和习惯的方式来记忆繁杂的生物学词汇。教师可以从构词法入手,常用的前缀及后缀要重点讲解并要求学生熟记,其次是重点讲解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启发让学生通过学习规律而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例如,在生物学词汇中“-in”这个后缀一般都是表示“蛋白”的意思,学生们了解这一规律后,就会很快记住“dyein”、“myosin”、“tubulin”等等。从阅读理解的教学来看,可以课文中长句、复杂句子的句型结构为主,通过介绍、阅读、对比,使学生熟悉专业英语的句式结构和文体,然后启发学生利用掌握的规律和技巧对新材料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阅读技巧,提高了阅读能力,综合分析、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

4 结语

经过不断努力和多轮的教学实践,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把握了教学目标,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完成了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这为开设双语课程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开展教学改革,为同行提供更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戚晓利.论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 30(2): 40-41.

[2]周细应,何亮,宓一鸣.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6(3): 39-41.

[3]张华.浅谈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J].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4): 87-89.

[4]章皓,苏中地,孙斌,等.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与大学生专业英语培养的探索[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 2006(1): 15-18.

[5]范烨.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训练”[J].外语界, 1999(3): 32-38.

第三篇: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王海滨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师

总书记提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政治判断有何感受,因为中国梦这样一个政治论断和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比,这个论断它更加冲击和震撼我们的心灵。中国梦,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简单地说是希望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中国梦是希望中国的明天以今天更美好。但中国梦这个论断提出来之后,学术界研究的很多,但真正深入地、系统地去挖掘中国梦,把中国梦讲清楚的都不是特别地多,所以我们这一讲围绕着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我们来系统、完全、深入地挖掘中国梦这个重大的政治判断。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中国梦提出以后,它主要产生的两种反应。一种认为,中国梦作为通俗易懂且言简意赅的政治命题,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力,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在民众中引起强烈的积极反响。二是也产生的某种误解,一些人对中国梦不知所云,思想认识达不到中央所理解的水平,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地为中国梦提供理论阐释和学理支撑。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和传播。

本文在这一讲就试图从学理上理清三个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第一个,提出中国梦根本前提;第二,如何深入理解中国梦的甚至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第三,什么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一、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个问题,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提出中国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首先,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属性。而提出且实现中国梦是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要求与根本立场,而中国梦最鲜明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这样明确指出,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而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就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和价值导向。

总书记在阐释中国梦时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一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面我们主要阐释和论证地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那其次提出中国梦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政治命题只有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把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理论体系里,并成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才能满足一个国家的真正需要,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梦是依据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把握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当下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当今我国实践发展新要求也提出来的。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目标上要体现为实现中国梦,是在我国历史新起点上确定的新目标,在路径上实现中国梦以发展起来的公平正义为基本路径。在主题上实现中国梦第一次鲜明地把人民幸福作为主题词。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梦呈现的是强国富民,共生和共进和凝聚力量这样的理念。蕴含的思维方式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寻求中华儿女社会各个阶层的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共识的这样一种共识思维,这是一种政治新思维。

在表述上提出中国梦,首次明确以大众话语为表达方式,它用中国梦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是用通俗易懂、简单质朴、喜闻乐见的“三贴近”的大众化的语言让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以此来感召群众、动员群众,这涉及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转换和传播的问题和价值认同的问题。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提出中国梦不能离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提出并实现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第二个问题,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它是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和他讲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是相通的,无论我们怎样理解中国梦,都不能离开总书记所讲的中国梦的基本含义。

中国梦是一个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体现当今中国实践发展新要求,还追求未来理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想目标的重要命题。我们需要深入地挖掘其基本含义,它所蕴含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引用了总书记下的对中国梦的基本含义的多维度上展开。从世界维度看,同美国梦、欧洲梦一样,中国梦也会在国际社会上释放出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在世界上,中国梦追求强大,绝不是为了霸权,也是为了不被宰割;不是为了主宰世界,而是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我们所讲的中国梦,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是从世界维度来看。

从国家和民族维度来看,和民族维度来看,中国梦是实现国家目标、民族愿景和人民的期待,是习近平书记所讲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那从民众和个人的维度来看,中国梦是期望建构一个具有公平正义的好的政府和好的社会,在其中民众能各项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那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梦不是对昔日美国梦、欧洲梦的单纯模仿,而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历史方位对当代中国究竟向何处去,在目标和路径上的一种总体判定。

从以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内涵我们可以揭示其精神实质,注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还有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意味着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个基本事实,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今天我们已经具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然而,今后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而需要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攻坚克难。

攻坚克难就需要凝聚力量,凝聚力量需要赢得认同,赢得认同需要达成共识,这是他们这里边的内在逻辑。提出中国梦是要寻求能达成最大共识,赢得广泛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支撑。

具体而言,一是在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占领着世界的制高点,掌握着世界的话语权,由此常常蓄意摸黑、攻击、打压中国,往往抓住一些问题拿中国说事。提出中国梦蕴含着一种新思维或政治智慧,这是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理论生产和理论传播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站得更高,并显示中国的独特优势,以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在国际舞台上面唱响中国声音,赢得世界认同。

二是在中国实践强大以后,针对来自西方对于我们的误读、误判,我们需要以温和的方式来塑造中国鲜明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正能量,使西方理性认识本真的中国,因而提出中国梦是对塑造温和、良好的中国形象的一种自觉努力,是释放中国魅力的一种主动的方式。

三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针对出现的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我们要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用自己的理论来破解自己的问题,要走自己的路去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这能使我们走向成功。因此提出中国梦是要向世人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意义,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中国梦中尽可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针对出现的物化生存,精神懈怠现象。物化生存是指在发展阶段大家相对来说要比较重视占有物、消费物,大家相对来说比较以一个人拥有物的多少和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导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地看重物和金钱,而精神懈怠是精神力量上不足,力量信念动摇,政治上比较冷淡,对精神文化需求比较低落,针对这种出现的物化生存和精神懈怠的现象,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批判和超越精神,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通过重建人的精神世界,使人们充满理想信念,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增强人们的斗志。提出中国梦是要为广大民众提供一种精神支柱,这对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自觉的努力。

五是对中国逐渐强大以后显示出的一种自信,并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未来更高目标、更大梦想的一种民众表达,用简单的语言来说是要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这样通俗的语言的表达。提出中国梦是为实现更高目标的一种政治动员,指从政治上整合所有的力量,在劳动过程中有时候一起干一件事,一起做一件劳动,需要喊一个口号,这个口号使大家步调一致,一致行动,中国梦有时候就相当于口号的性质,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为这个目标很好,它是为了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六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进程中,针对我们要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紧迫要求,我们必须用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提出中国梦是为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树立一面旗帜,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赢得认同,凝聚力量。这是我们从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及总书记所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其基本含义,我们从世界维度、民族维度、个人维度、历史维度这四个维度进行展开,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其基本含义的多维度展开。在对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及其本质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之上,我们揭示和提炼出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我们将它概括为12个字: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

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

那对中国梦的前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做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重点来探索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那如何来实现这么一个美好的中国梦?这里边,我们要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我们重点对这个部分进行阐释。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破解当今存在的中国问题,问题不解决,实现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好多的问题,分配上面的相对不公,政治领域的一些腐败,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解决,提出来一个空洞的口号、空洞的目标,那实现中国梦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而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进而实现中国梦的一条基本路径。重点强调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公正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边的一个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里边也有这个内容,但我们将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其他的价值突出出来,我们突出强调公平正义,认为公平正义对破解当代中国的问题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这里边讲的公平正义既是一种公平型争议,它以公平为实现正义的核心手段,通过公平来实现正义,这就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以自由为核心的正义模式,西方资本主义强调通过自由,人人自由,进而实现正义。它又是一种正义型公平,这种公平不是形式上的绝对平等,何为形式上的绝对平等?有100块钱,100个人来分,一个人分1块钱,这是形式上的绝对平等。我们要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实质性公平,它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和规则公平。这种实质性的公平还用刚才的例子来说,有100块钱有100个人来分,1个人来分1块,形式上很平等很公平,实际却不平等,因为大家分到这1块钱去食堂买食物,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饭量大,有的人饭量小,那同样拿了1块钱,有的人就吃得饱,有的人还要饿肚子,这里边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在我们为挣得这100块钱的时候,他付出的贡献大,付出的血汗多,但最后大家都分的一样,这就会打击能力强、贡献大的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超越这种形式上的平等,追求实质上的平等和公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在这里又出现了,而且很强调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逻辑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机制体制弊端,这一段论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将它突出出来了,它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公平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一个方面,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迫切问题,因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路径。

从历史上来看,促进公平正义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收入分配差距却日趋扩大,也存在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这一点不可否认,这既影响了社会创造活力,也影响了社会和谐,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发展必然是公平正义凸显出来并引起人民的关注。

当然,发展程度制约着实现公平正义的程度,我们今天仍然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仍是结果我国所有问题关键的这一重大的战略判断。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公平合理分割蛋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好公平合理分配蛋糕的问题,怎么样公平合理地分割已经相对来说做大的蛋糕,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它又制约着发展和稳定,深化改革,深入发展需要促进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也需要深化改革,深入发展。

促进公平正义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超越公平正义仅仅与社会和谐稳定有关这样一种认识。其实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从本质上讲,公平正义既因为它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分配公平,而使人能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从而能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也因为公平正义注重分配结果的公式,而能使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由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是硬道理。

从学理上看,公平正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一以贯之的,从邓小平理论强调公平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一直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上的回顾,我们就可以发现,公平正义始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边。其实,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在本质上,这也就是公平正义。毛泽东思想中也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一个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务,它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从人民群众中的期待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在中国历史上,分配好财富比生产财富更难,分配问题始终没有真正地解决好。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力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正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解决许多矛盾都聚焦到促进公平正义上来。

如果公平正义问题不抓紧解决,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会成为风险的根源,从而影响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更能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讲话的精神,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出发,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尺度,创新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二)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第二,公平正义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实质就在于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把一切正能量都聚集到实现中国梦上来,促进公平正义就能做到这一点。因而,促进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基石。

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比较来看,以追求自由发财、个人成功,只要劳动就有回报为核心的美国梦,它不仅引领了美国发展,而且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示范意义。

美国梦以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第一基础为理论依据,个人要有自由,得有私有财产,绝对神圣不可侵犯作为基础,它以此为理论依据,倡导个人自由和利益最大化。这种梦想具有吸引任何个体的独特魅力,人人都能发财,很吸引人,然而从本质上看,美国梦不是所有的人,只是适合美国自己的梦,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中,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竞争的存在,决定了人人成功的不现实性。

同时,作为为美国自己谋幸福,以世界资源供应一国享有的美国梦,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长期博弈中,终究是不合理且不可行的。世界人民最终不会接受任何损人利己、缺乏正义的梦想模式。

我们拥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征程中,逐渐成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展国家的典型,而如今我们已是占有世界人口比例近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中国梦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这是由中国在世界上的当今地位所决定的。当然,这一世界意义的具体呈现仍待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里夫金是美国的一个著名作家,他曾在美国梦与欧洲梦的比较中这样畅想未来,他说: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们美国人或许会愿意对人类同胞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承担更多的集体责任感,我们的欧洲朋友或许会愿意对他们在世界上个人的行为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感。我们美国人或许会在处事态度上更加谨慎,有分寸。而欧洲,或许会在他们的处事态度上变得更加充满希望和乐观。通过分享两种梦想的长处,我们或许会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共同踏上通往人类意识第三阶段的旅途,那中国梦是否能够踏上通往人类意识第三阶段的旅途?中国梦是否以及如何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路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有待中国梦的实现,有待于接受中国梦实现以后的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然而,以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石,足以昭示中国梦以自由发财、人人成功的美国梦和多元包容、互利共享的欧洲梦在本质上的不同。具体而言,基于人和事物之关系的公平正义,它内在要求中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里的中国梦是激发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之梦,基于人和人的关系之公平正义,它本质上要求人们之间和谐相处,要求公平正义地对待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权利诉求和民主诉求,这样的梦想以及这样的梦想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中国人及世界近五分之一比例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必然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所以这样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和人生出彩之梦,基于国家之间的公平正义,它从根本上要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不能也不会谋求世界霸权,反而要公平正义地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总之,以促进公平正义,直到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显示出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差异,它会为整个世界探寻新的发展方向,贡献中国元素,树立中国梦想,而且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三)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

第三,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破解中国问题,只有解决好中国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进而才能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因此,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讲的:我们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于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汇集全体人民。

在经济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经济效率与社会活力问题,因而,应称为解决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特别需要我们注意,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促进公平正义不仅能够通过激活创新能力,进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有利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因为公正即和谐,所以促进公平正义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如果缺乏公平正义,既不利于激发人创造活力,也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而一定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分配不公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抱怨,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和谐。这最终会妨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强调更加注重公平,是越来越凸显公平正义的地位和其重要性。

在政治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反腐倡廉,增强认同和信任,以及巩固对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因而应成为解决政治领域内一些问题的重要选项。习近平同志强调,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要求民主法制来保证,且内在要求,注重民主法制。民主就意味着人人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法制就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规则平等,所以民主法制有利于从法律上来保障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把我们党的执政提高到科学化水平,因为科学化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只有公平正义地对待权力,才能限制权力,且依法运作权力,从而使权力得以科学化运作。腐败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民主法制有所缺失,是权利、机会、分配、规则不公平,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消除特权和腐败,因而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公平正义建设。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用人不公,即岗能配置不公平,机会不平等和分配不公,任人唯亲是最大的用人不公。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端正用人作风,总之,促进公平正义是为人民大众立言,为人民大众说话,维护人民大众利益,是人民大众内心真切的呼声。因而,容易赢得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进而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在社会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化解社会怨气,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定程度上,社会上的怨戾之气盛行,人人都在抱怨,这一定范围内比较普遍存在。要化解这种社会怨戾之气,公平正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有效地促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化解社会怨气,促进社会和谐,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应称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抓手。促进公平正义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稳定。具体来说,在社会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才有可能增加广大人民的收入。只有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才能保障人民生活。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汇聚社会正能量,端正社会风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使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心一意谋发展。因为它不让老实人吃亏,它鼓励人努力奋斗,发挥能力,激励人们凭本事吃饭,凭能力立足,用成绩说话,从而使人们树立正能量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因而,促进公平正义容易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当今中国社会,不少人之所以有社会怨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感觉到不公了,他才会进行抱怨,他才会有怨戾之气,因而促进公平正义又是化解民怨的有效良方。

在文化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民族信仰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感召力问题,因而应称为解决文化问题的择优考虑。促进公平正义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公平正义的文化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学术上的民主、艺术上的民主,进而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只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文化舞台,享有公平的文化资源,才能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才会使民众信仰并且追求公平正义。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实现,都必须有一套高瞻远瞩的思想体系做支撑,这是思想的力量。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为它能够凝聚力量,进而能增强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并为人们提供理想信念支撑,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的思想前提,把公平正义放到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去,才能够吸引人们,增强其吸引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理念,还有利于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基于公平正义的文化理念,人生价值取向,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避免精神懈怠和抵制歪风邪气,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够弘扬社会正气,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的重要几点。

最后在生态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应该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不二选择,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个关键抓手。

只有牢固树立了生态利益,人民共享,以及前一代人和后一代人之间的公平正义的理念,前一代人不要竭泽而渔,不要不顾后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只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要考虑代际之间的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进而确立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也是绿色文明,它主要是针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来的,它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级文明形态,它是高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果公平正义理念缺失,只顾本代人的发展,只顾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发展,而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发展,不仅会破坏本代人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会影响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突出强调了公平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正义的问题,因为在当代中国确实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地急迫,我们主要是从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基石,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从这三个方面阐释了公平正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也看作是硬道理。那总体上,这一部分,从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这个方面,我们把公平正义突出出来。

最后,简单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讲的内容,这节课围绕着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这样一个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理上的深入,全面地阐释。第一,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国梦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个部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用12个字进行概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我们在这里边首先阐释了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即总书记所概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于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我们从世界维度、民族维度、个人维度和历史维度等四个维度进行多维度的展开,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进而,我们在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内涵的基础之上概括提炼出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

最后,我们探寻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我们认为应该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当然这里边的公平正义,它既是公平型正义又是正义型公平,维护公平正义,既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基石,是破解当代中国问题并赢得民众拥护的和谐理念。所以我们突出是来对于当代中国破解中国问题,对于实现中国梦、公平正义很重要。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教学游戏及其设计

谈教学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更好的运用教学游戏提高教学效益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把教学游戏作为问题来探讨,我们也就不顾浅陋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教学游戏是一种手段性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的乐趣,这样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教学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建议中再次重申这一观点:“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教学游戏既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或是教学与游戏不断的互相转化,使幼儿的学习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一般来说,教学游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组织教学。游戏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的关注教师,关注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动。一节健康课,上课之初,幼儿刚来到户外,注意力正被户外的各种刺激物吸引,教师就神秘的说:“来,看老师变一个魔术,看老师能从这个箱子里变出什么?”幼儿马上开始关注教师的活动,都期待着魔术的结果,这节课也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2、教学准备。游戏也可以为教学准备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气氛,提高幼儿学习准备的积极性。幼儿园大班的一节健康课《玩椅子》,内容是教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椅子开展活动,活动中有许多身体动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活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扮演小飞机:“小飞机要起飞了,先活动一下机头(颈部活动),再活动一下翅膀(肩肘腕部活动),再活动一下机身(躯干部活动),活动飞机轮子(下肢活动)。”同样的准备活动,这样的游戏就为准备增加了吸引力,幼儿的活动也就更积极主动充分。

3、教材呈现。有的教学内容幼儿理解起来比较难,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理解更到位,掌握更牢固。一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听力,活动开始以后,教师就创设了情景,在一个山洞里寻宝贝,什么也看不到,只能跟着铃铛走,把大家的眼蒙上,训练就开始了,活动在游戏的情景中展开,

4、学习巩固。一节健康活动的内容是训练幼儿的侧滚翻能力,完成对幼儿的指导以后,在活动巩固性训练阶段,教师就组织了一个游戏:“大家都是小老鼠,现在去小猫看守的高坡上的食品仓库去偷东西,偷到东西以后,我们不能跑了,因为手里有东西,我们只能侧滚了。”这样幼儿就在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练习巩固。

5、增加情趣。有些游戏主要作用是增加了教学过程的情趣,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分瓶盖》是一节利用啤酒瓶盖开展的综合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两个幼儿分小筐中的瓶盖,教师就建议幼儿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分,一时吆喝声此起彼伏,幼儿热情空前高涨,不只是这一环节积极性高,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造型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一般来说,教学游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借用。运用已经有的游戏,大量的传统游戏和幼儿比较熟悉的游戏都是可以选用的,这些游戏幼儿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不用再向幼儿介绍规则,使用效率比较高。前边所说的分瓶盖就是这样的情况。

2、改造。有些已经有的游戏与当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十分合适,但部分内容改造以后就很好了,那就可以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改造。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其它适合改造成游戏的。比如学汉字时,就可以把传统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改造成“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山’字碰‘水’字。”还有一些是成人的游戏或者活动也可以改造成幼儿教学游戏,如成人的很多酒令就可以,还有很多培训的游戏都是可以改造的。

3、创编。如果现成的没有,改造也不行,就可以自己创编,一般来说,创编的游戏更符合教学的需要,这应该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一般来说,教学游戏创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禁止。明确提出禁止的内容。比如:把报纸运送十米,但不能用手拿。

2、指定。明确规定只能怎么做。比如:把豆子从这个碗里用勺子舀到另一个碗里,但只能用左手。

3、神秘。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如:前面有一个山洞,里面可能有危险,也可能有宝贝,看谁能最先找到,又不受伤。

4、情节。用情节规定幼儿行动的过程或动作。如:现在大家都是小马,我们来帮妈妈运粮,一会儿发过一条小河,要跳过去,还要过山洞,山洞里有狼,不要惊动它,走路要轻„„

5、竞争。孩子争胜心比较强,可以用竞争来设计游戏。如看谁先为动物找到家(加法练习)。

在一个教学游戏中,可以单独运用一种手段,也可以是几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它要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学游戏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程序:

1、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一步是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做的。

2、游戏环节的确立。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哪些一切需要什么性质的游戏。

3、游戏结构的设计。这一步是在明确了游戏的性质的基础上来设计游戏的框架。

4、游戏细节的完善。主要是游戏情节的合理化,细节的情趣的完善,吸引和的加强。

5、游戏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主要是把游戏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让游戏顺理成章,让游戏服务于教学。

1、选择合适的游戏。游戏是不是符合这节课的要求,是不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帮助,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选择游戏的首要条件。其次游戏要有趣,游戏是要有游戏趣味的,无趣的游戏对教学是一种伤害。还要考虑到游戏是不是能很好的被幼儿接受,除了有趣以外,玩法简单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2、提供合适的游戏条件。游戏条件对游戏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游戏也是一样的。 场地 时间 材料

情绪

3、教会幼儿正确的玩法 规则 过程 结果 示范

4、幼儿的主动

给幼儿余地(地点、形式、评价、细节) 让幼儿做主 让幼儿创造

5、游戏本质的实现 服务教学 体验反思 情绪调控

教学游戏存在的问题 轻视 盲目

生硬(过程玩法) 直白(目的太明) 两张皮

1、不是一定得有游戏,游戏的核心是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尊重。 幼儿好奇、好胜、好动、好显。 其他教学方式也 可以实现同样的 目的。

2、是幼儿游戏,不是游戏幼儿。

游戏是为幼儿的,不是为教师的。游戏是培养、调动幼儿兴趣的桥梁。

3、职业关注和教师的游戏精神。 明察秋毫、一心多用、 整体关注、变换管理

从容、开朗 宽容、豁达 幽默

第五篇: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河北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及 Internet 的不断普及,使得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的。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可以创造不受时空限制的的多元化学习环境,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并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实现网络教学的重要方面。依托现代教学理论,利用软件设计技术,建立辅助教学的网站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是达到资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针对某一门课程开发一个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长期以来,教学方式仍是单一课堂讲授为主,变化也仅是课件代替了板书,其缺点是缺少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同其他课程相比,《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概念多而且复杂,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程序的编写比较困难,算法的思想难于建立。仅凭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往往难于完全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进行编程了。为提高《数据结构》的教学效果,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开发基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网站的构想并付诸实施。

ASP和ASP.NET是WEB开发领域比较流行的动态WEB开发技术。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即活动服务器页面,是一个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利用它可以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 X元件建立和执行动态的、互动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NET并不是ASP的简单升级,而是全新一代的动态网页实现系统,它是微软发展的新体系结构.NET的一部分,是ASP和.NET技术的结合。ASP.NET提供基于组件、事件驱动的可编程网络表单,大大简化了编程,还可以用于建立网络服务。

我们从一些具体方面对ASP和ASP.NET进行比较。

一、开发语言不同。ASP的开发仅限于non-type脚本,且使用的是VBS/JS这样的脚本语言混合HTML来编程,而那些脚本语言属于弱类型面向结构的编程语言,因此在使用ASP和WEB唐家代码时容易出现代码杂乱。而ASP.NET本身就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此类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切特性,因此它不仅摆脱了ASP使用脚本语言编程的缺点,而且,ASP.NET允许用户使用strongly-type编程语言

河北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和.NETFramework开发。

二、开发方式不同。ASP是一种把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混合在一起的开发方式,后期维护起来会比较困难;而ASP.NET则是一种把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以不同文件分离开来的开发方式,复用性和维护性得到有效提高。

三、运行机制不同。ASP是解释解释运行的编程框架,执行效率相对比较低;而ASP.NET则是编译框架,程序所运行的是服务器上已经编译好的公共语言,效率方面会相对比较高。

ASP.NET和ASP最大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功能的增强,而在于编程思维的转换。下面,就从语言方面和功能方面来分别参数传统ASP产生的问题:

在语言方面。首先,ASP的代码逻辑混乱,难于管理。由于传统ASP是吧HTML内容和ASP WEB页面的源代码紧密的集成在一起。因为没有分离代码和HTML的内容,所以很难看清代码的逻辑关系。而且随着程序复杂性增加,使得代码的管理十分困难,甚至超出一个程序员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次,代码的可重用性差。由于是面向结构的编程方式,并且混合HTML,所以可能页面原型修改一点,整个程序都需要修改,更别提代码重用了。再者,弱类型造成潜在的出错可能。ASP的开发仅局限于non-type脚本,且使用的VBS/JS这样弱类型面向结构,而非面向对象的编程脚本语言与HTML语言混合编排的,因此在使用ASP给Web添加代码时容易出现代码杂乱。尽管弱数据类型的编程语言使用起来方便一些,但相对于它所造成的出错几率是远远得不偿失的。

在功能方面。首先,安全性差。ASP是微软(Microsoft)所开发的一种后台脚本语言,它的语法可以像SSI(Server Side Include)那样把后台脚本代码内嵌到HTML页面中。虽然ASP简单易用,但是它自身安全性较差。目前在微软的.NET战略中新推出的ASP.NET借鉴了Java技术的优点,使用C#语言作为ASP.NET的推荐语言,同时改进了以前ASP的安全性差等缺点。其次,缺乏完善的纠错/调试功能。而且,功能弱。一些底层操作只能通过组件来完成。

微软推出的ASP.NET,是全新一代的动态网页实现系统,是微软发展的新体系结构.NET的一部分,是ASP和.NET技术的结合。此外,还可用ASP.NET建立网络服务。ASP.NET摆脱了以前ASP使用脚本语言编程的缺点,理论上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包括C++,VB,JS等。当然,最合适的编程语言还是MS为.NETFrmaework专门推出的C#。首先它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所以它具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切特性,比如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等。封装性使得代码逻辑清晰,易于管理,并且应用到ASP.NET上就可以使业务逻辑和HTML页面分离;继承性和多态性使得代码的可重用性大大提高,你可以通过继承已有的对象最大限

河北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度保护你以前的投资,并且C#和C++、Java一样提供了完善的调试/纠错体系。一个全新技术诞生的时候,总是充满困难的。

通常对于一个新技术,总会听到好与坏两方面意见。从传统ASP到ASP.NET的转变,它便利的功能弥补了ASP的不足。然而,ASP.NET并不是Web应用技术的终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还会向更新更好的发展方向前进。

谭浩强的《ASP的动态网页设计》一书中在谈到ASP.NET的工作原理时讲到:我们可以吧ASP.NET页面看层一般的HTML页面,当安装.NET时,本地IIS Web服务器自动被配置成.ASPX文件,且用ASP.NET模块aspnet_isapi.dll文件来处理。ASP.NET 模块分析ASPX文件内容并将文件内容分解成单独命令以建立代码的整体结构。完成此工作后,ASP.NET模块将各命令放置到预定义的类定义中。然后使用这个类定义一个特殊的ASP.NET对象Page。该对象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就是生成HTML流,这些HTML流可以返回到IIS,再从IIS返回到客户。简言之,在用户请求IIS服务器提供一个页面时,IIS服务器就根据页面上的文本、HTML和代码建立该页面。

在网站的建设与实现过程中,HTML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在张金霞的《HTML网页设计手册》一书中见到HTML语言是制作网页的基础语言。本书由最基本的HTML语法开始讲解网页设计的基础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网页制作的标记;最后以应用最广泛的Dreamweaver为例,介绍网页设计的方法。在讲解中配有大量范例,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制作网页。

现在不论是做软件还是做网站,后台数据库对于它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王珊,萨师煊的《数据库系统概论》加强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讲解,特别是SQL的内容紧跟标准的发展。而后讲到的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还更新了数据库安全性的部分内容;加深了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的内容;讲解了应用开发所需的ODBC、JDBC等概念和方法。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查阅网站建设的相关资料、文献等,对这个项目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看法,对其中的问题也有了大致的解决方法,并且也有了初步的规划。这对我接下来项目的实际实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我的技术水平还不扎实。也不太到位,对本篇论文的很多问题还没有深刻的了解,难免文章中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给予宝贵意见,谢谢老师。

河北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金霞.HTML网页设计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Java Web整合开发实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 徐国平,JSP网络开发实务.北京:电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 王剑南.Java面向对象B/S后台开发精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 周颢.网络编程语言JSP实例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9] 洪丹丹.基于J2EE轻量级框架的安全Web架构研宄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2009 [10] 蒋军强.MySQL数据库中乱码成因及解决办法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上一篇:开业活动宣传推广方案下一篇:开学典礼主持词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