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试点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完善——以主观程序正义为视角

2022-09-1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复杂的新问题不断出现, 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政府机关会提出诸多政策试点。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 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正义, [1]间接提到要重视公民的主观正义感受。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东南沿海一带建立经济特区, 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开始, 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以政策试点的方式拉开序幕的。在随后的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 国家陆续提出了诸多改革政策措施, 旨在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的福祉。可以说, 国家政策的出台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的对策。无疑, 在中国的发展中, 政策试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试点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慎重考虑试点的内容、时间、地点、程序、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因素。政策试点表明政府解决新问题的积极态度, 但往往忽视了公民参与, 在政策试点中甚至缺乏公民参与的机制设计[2]。政策试点缺乏公民的参与, 不仅制约了政策试点效果, 而且难以获得公民的主观正义认同。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深化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用法治思维来解决社会矛盾。如何使得国家政策试点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 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主观程序正义释义

程序正义分为客观程序正义和主观程序正义, 前者是看得见的正义、形式上的正义;后者是注重程序参与者的主观正义感受, 前者多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也是程序正义研究的主要部分, 而后者多被忽视。[3]

主观程序正义包括言语反馈、参与机制、结果的正义。在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重视主观程序正义, 例如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苏新建和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孙笑侠等。[4]主观程序正义更加关注对于程序参与者的主观感受,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和矛盾, 程序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对于事务的解决更为重要, 也更能够得到程序参与者的认可和支持, 如此, 问题的解决能够收获更优的社会效果。

三、主观程序正义的地位

主观程序正义给政策试点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政策试点除了解决社会关切的问题, 其本身也应该关注人们的正义感受。因此, 公民的有效参与是获取主观感受的前提, 也是主观正义感受的内在程序要求。

(一) 利于实现正义

正义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法治的灵魂。程序正义是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程序的保障, 正义是难以实现的。主观程序正义是程序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观程序正义对于正义的实现也极为重要。主观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与程序的价值追求一样, 立足于实现事务处理的公平正义, 加上公民参与机制的存在并发挥主导作用, 主观程序正义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观程序正义的要求下, 政策试点应建立和完善公民的参与机制, 有利于实现正义、推进国家法治建设。

(二) 利于维护人民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扩大群众基础、走基层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共识。主观程序正义要求下, 需要公民的参与, 在政府推出各项政策试点时, 发挥公民参与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基本状况。公民参与是主观程序正义的要求, 正义的实现是国家法治建设和政策试点的应有之义, 主观程序正义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相吻合的。基于国家性质, 政府的政策试点应以保护人民利益为前提, 公民的有效参与是主观程序正义的要求, 反映参与者的主观正义感受, 便于知晓人民诉求, 保护人民合法利益。

(三) 提高政策试点效果

主观程序正义的要求在政策试点中的公民参与, 公民的有效参与给政策试点进行奠定基础。政策试点中尊重公民的正义感受, 能得到公民的积极参与、配合、理解和支持, 势必会有利于试点工作的推行, 有利于提高政策试点的效果。此外, 政策试点的出发点便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这与公民的主观感受也是息息相关的。公民参与机制在内的主观程序正义要求与政策试点出发点是相互契合的, 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补充。主观程序正义使得政策试点更加反映试点地区的真实情况, 良好的公民参与将有利于获得真实的试点效果。

(四) 利于试点的权力约束

政策试点是政府行政权力的体现和具体实施, 政策试点本身是一种权力。权力的本质决定了其容易发生腐败, 权力必须要受到约束, 将权力置于制度的牢笼里是约束权力的有效方式。公民参与机制能够将试点中的权力置于公民的视线下, 易于群众监督。主观程序正义要求将政策试点置于公民参与、监督之下, 有利于加强对于政策试点的权力约束。政策试点中的权力腐败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主观正义感受, 规范、廉洁的权力运作则会收获公民的正义认同, 因此, 主观程序正义有利于约束试点中的权力运作。

四、公民参与机制的完善路径

我国的政策试点缺乏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 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对于公民权利的忽视, 这个问题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尤其是在建设中国法治社会的当下, 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并且妥善的加以解决。主观程序正义是符合法治建设的要求的, 因为其追求的价值是法治的灵魂即正义。如此, 政策试点工作在主观程序正义要求下, 构建公民参与机制的路径选择便显得很重要。

(一) 完善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知情权的要求, 在主观程序正义下, 是公民参与其中的前提条件。没有信息公开, 公民对于政策试点工作便是无知的, 如此很难有效地参与和表达自身的感受。政策试点的信息公开关涉到公民能否实质性地参与到政策试点中来, 这对于公民的主观程序正义感受也是不同的。相对于没有信息公开的形式化参与, 在得知政策试点的信息的公民参与其中将有更好的正义感受。

(二) 健全听证程序

听证程序是公民参与的体现, 将关涉政策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 尤其是关涉到公民的重大权益的问题, 在公民中举行听证, 听取、重视公民的意见、建议, 重视公民的利益诉求, 证明、证实政策试点工作的具体举措的合理性、科学性。听证程序不能够停留在表明, 就像走个过场一样的、形式上的听证, 难以收获听证程序的实效, 是偏离听证的出发点的。听证程序在政策试点中也是极其重要的, 将政策试点的时间、地点、内容、原因等在公民中加以听证, 得到公民的认可、理解、参与, 是主观程序正义的要求。

(三) 重视监督程序

公民的参与是主观程序正义的要求, 参与的很重要的方式便是监督程序。将监督程序单独强调是因为监督程序是保障有效参与机制的重要一环, 没有有效的监督, 程序的运作便会失去制约, 在政策试点中便会偏离原先确立的方式、方法, 便容易走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难以落实政策试点的具体内容、难以实现政策试点的实效。监督程序要求公民在政策试点中针对试点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并且能够受到重视、妥善地解决。也就是说, 一项良好的监督程序要求监督的权利有效形式, 扩大监督范围、内容, 并且得到有效地解决, 监督程序是进一步确保公民参与机制的运作的保障和体现。

(四) 建构反馈机制

一项必须由公民参与的机制, 对于公民提出的疑问、监督意见、诉求等等, 必须得到反馈, 反馈机制对于公民参与机制是很重要的。反馈机制意味着在必须存在反馈的具体程序, 确保及时地反馈、有针对性地反馈、实质性地反馈。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 正义的实现需要重视效率, 效率是正义的要求。在主观程序正义中, 反馈是不可或缺的, 是对于公民参与机制的重要的保障。也就是说, 反馈在政策试点中应加以具体落实, 在处理关涉公民参与者的重大利益事件时, 确保及时、真实、有效地加以反馈, 确保公民在政策试点的参与中感受到正义。

五、结语

主观程序正义是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与客观程序正义一起, 共同构成了正义理论的大堤, 推动着国家法治建设进步。在政策试点中获得公民的主观正义感受, 必须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机制有效运作。公民参与的程度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是政治民主的指标, [5]处于法治建设背景下的中国需要更加重视公民参与机制的建构。主观程序正义为我国政策试点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视角, 势必有利于人们树立法治思维、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摘要:政策试点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 具有强制力的实验性工作, 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观程序正义已开始被学者重视, 它是程序正义的组成部分, 更注重参与者的主观正义感受, 是新型的、以人为本的考察问题方式。在主观程序正义视角下, 中国式政策试点缺乏公民参与机制, 为此需要促进政策试点的信息公开、公民的有效监督、完善听证程序、积极回应公民的意见, 从而保障公民的主观程序感受, 促进国家法治建设。

关键词:政策试点,公民参与,主观程序,法治建设,正义感受

参考文献

[1] 杨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正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24/c_114782198.htm, 2014-11-19.

[2] 陈子盼.中国式政策试点与法治理念冲突——基于二胎政策试点[J].怀化学院学报, 2014 (7) :60-62.

[3] 苏新建.程序正义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基于主观程序正义的实证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 2014 (5) :21.

[4] 苏新建.主观程序正义对司法的意义[J].政法论坛, 2014, 23 (4) :125-129.

[5] 杨光斌.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J].变革社会科学研究, 2009 (1) :27-29.

上一篇:关于对我国建筑施工方面问题的探析下一篇:浅谈煤矿矿井岩石巷道的快速掘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