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如何构筑和谐课堂

2023-02-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从此“和谐”成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竞相议论的热门话题, 也成了媒体宣传的关键词。所谓“和谐”, 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产生美, 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社会的追求, 人们的追求, 也是教育的追求, 即教与学的和谐, 师与生的和谐, 心与心的和谐。作为一种教育模式, 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目标, 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 研究它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 和谐的课堂氛围, 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 提高效率, 产生最佳效益。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没有乌云密布, 没有朔风刀刮, 没有暴雨瓢泼, 没有电闪雷劈;有的是熙熙阳光、徐徐春风、悠悠白云, 朗朗蓝天。教师笑容可掬, 情绪饱满;学生面庞愉悦, 神色专注。学生知识的长进, 智力的开发, 能力的培养, 性情的陶冶, 品格的锤炼, 都在潜移默化之中。那么, 在教学中, 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

1 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构筑和谐课堂的基础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 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 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 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 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 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 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但也可能导致负面效果, 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构筑和谐课堂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转变理念, 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教师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不能以盛气凌人、冷嘲热讽的态度。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 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的需要, 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 才会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 教师应确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 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构筑和谐课堂的根本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 我们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 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 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构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模式, 使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这样的课堂才会唤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回归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心理机制能得到愉快, 促进课堂的和谐。因此, 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构筑和谐课堂的根本。

3 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是构筑和谐课堂的途径

课堂和谐的主导是教师循循善诱, 待生以诚。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说:“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 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就要求教师, 寻找和学生们在情感上的共鸣点, 在理智上的沟通点, 在知识上的交接点, 在方法上的结合点。怎么方能找到以诚换诚, 以心交心。不少教师说话极灵 (胜于学生的父母) , 这正是心灵和学生息息相通, 把自己心灵的门窗敞给学生的缘故。这样的教师学生多听他 (她) 一番谈心, 都觉得是舒心的享受。

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 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设想, 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学习会很好。在课堂上, 老师真诚的笑容, 信任的眼神, 鼓动的话语, 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其中, 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 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 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开朗的性格、坚毅的信念, 是由于父母和教师采取了鼓励、表扬的评价准则和宽容的教育方式。而恰好每个学生都渴望取得好成绩及教师的赏识和同伴的认可。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赞赏会引起很大程度上的失败感。久而久之, 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 它既缩短了师生间心理距离, 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便会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

4 实施民主是构筑和谐课堂的保证

课堂交往方式, 主要指师生的交往方式, 也指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一般有三种方式:师生单向交往, 即教师讲, 学生听;师生双向交往, 即教师不但讲, 还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师生双向交往, 生生互相交往, 即教师引导, 师生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启发, 在研究中学习, 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民主交往”方式。

很显然, 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 突出平等学习, 会让学生轻松的在去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创建和谐课堂过程中,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 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 形成良性循环, 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 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 则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创造的空间, 使求知的过程成为不断改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求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建构知识, 学会创造知识, 学会生产知识, 丰富情感世界, 服务于人类社会。

摘要:当前语文课堂中, 教师当学生为愚氓加以声色俱厉的训斥、把学生当作木偶千篇一律地枯燥说教, 屡见不鲜, 殊不知这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履薄冰, 严重伤害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本文中就新课程下如何构筑新型和谐的语文课堂做了粗浅的介绍。

关键词:和谐课堂转变观念,情感融洽,民主交往

参考文献

[1] 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

[2]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 (1, 3, 5, 6)

[3] 王乃森, 等.语文教学过程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及指导下一篇: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