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

2024-05-08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通用9篇)

篇1: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

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摘 要】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作为美术基础的两大主干课程,对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急需打破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式来适应今天的艺术发展与时代变化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素描色彩;基础教学;思想观念;个性与创造力

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历来是美术基础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原理、规律以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修养并为全面的艺术学习创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然而,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型考试模式的影响,考生大都是经过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对于美术基础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个性和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教师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单

一、老化,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往往把技术作为教授的重点、中心,授课方式基本是程式化、概念化的,应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在进一步严重化。

同时,只注重技能的结果,而对当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技法的介绍,对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以及各种文化思潮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当下艺术动态等都很少涉及,甚至很多学生在对他们高考阶段所看过、模仿过的高考美术基础入门教材和范画念念不忘,学生被塑造成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匠人。要么,就是盲目追?S时尚潮流,一味地模仿外来的风格样式,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创造性的思维与独立的思辨能力。

那么,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艺术现象和教学对象,如何创新基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呢?长期以来,注重技术而轻视方法和规律的教学方式已经误导了许多学生。所以,基础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教育。

一、21世纪的艺术直面今天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批判和介入的原则之上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问题也在变,这就必然给当代的艺术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又要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和大量的艺术实践,来作为教学的支撑,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打破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努力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个合格的老师,其标准应该是有能力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步,找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因为艺术的教学不能只是考核表面的、可以被量化的、标准的东西;艺术是强调差异的,所以基础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教技术,教某种模式,这不符合艺术的本质。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建立正确而独立的思想观念,对日后的艺术产生影响。

二、学院所教授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基础教学应该积极导入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技术技巧本身是艺术绘画语言的一部分。艺术离不开技术技巧,但是,只有技术技巧也决不是艺术。今天的艺术对绘画的各方面包括对技术的品位和要求都更高更多元化了,技术同样要适应于艺术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就对我们以往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而传统的基础教学往往简单肤浅地将技术的层面理解为艺术的“基础”。事实上,基础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训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围绕培养学生独立的视觉方式和艺术观念而进行。

三、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沾沾自喜,对今天的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视而不见,不思进取,思想观念的滞后,是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度、开放的视野、教育的责任心,他应该懂得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来启迪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教条地教授那些匠人式的把戏和手艺。例如,1972年1月19日,有人就在一次艺术讨论会上,愤怒地对博依斯叫到:“您一直在谈论上帝和世界,就是不谈论艺术。”博依斯回答说:“上帝和世界就是艺术啊!”在美术学院里,博依斯的教学是通过互动对话来进行的,他在课堂上更多地是谈论哲学、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知识,他把教学当作他艺术思想与理念的延伸,他更把谈话变成艺术,把教学变成艺术。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基弗、依门多夫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当代美术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技术性与思想观念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比如,重视对文化艺术史的学习和现状的关注,因为文化艺术的演变发展忠实纪录了人类视觉文化的变迁,这也是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判断的记忆。对文化艺术史的深刻理解,能引导我们了解各个时期所出现的风格样式和过去人们观察思考事物的方式,洞察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观念,把握人类文化的行为脉络。这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判断力的形成,并建立学生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审美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在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师只能教授匠人的手艺,有些老师却能够同时自如地教授使用各种媒介、各种手段(例如绘画、装置、行为、图片、表演等)工作的学生?因为前者是有头衔没有文化思想的匠人,而后者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引路人。

事实上,基础教学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基础教学又应该是快乐的、全面深入且有收获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基础教学的认识并做出新调整,是摆在我们高校基础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但更需要的是反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卢宏飞.析如何做好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期刊论文].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2011(3).

篇2: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

当代试验统计引论

韩汉鹏主编

唐燕琼副主编

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当代试验统计引论

韩汉鹏主编 唐燕琼副主编

王英薛文珑何逊峰韩汉博编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研究生各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讲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单因子试验、复因子试验、正交试验、2k与3k析因设计、混杂设计、回归分析、回归设计、均匀设计、配方设计与协方差分析。书中系统介绍了数据处理的三种技术——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全书理论叙述较为严谨,而且突出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AS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本书也可作为大学本科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又可供实际工作者作用。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高教改革资助项目(Hjsk2006010)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遗传育种重点学科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序言

试验统计研究如何正确地设计试验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化工、食品、轻工、制药和材料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同其它领域一样,热带作物科研和生产也离不开试验设计。林德光教授最早把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热带作物试验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数据分析特别是多变元数据分析方面,先生积极倡导应用SAS技术,对提高我国热作垦区科研和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从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学习、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得到了林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恩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坦荡无私,使我深受教诲,得益良多。先生风范,山高水长。

本书是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研究生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讲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书中大量的实例是我国热作垦区广大生产和科研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全书分十二章,由多年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编写。书中系统讲述了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处理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技术。与其它同类教材不同的是,在数据分析方面本书着重于SAS技术的应用,并对分析结果给出了详尽的解释。本书第二章由薛文珑同志编写。第三章的前三节由王英同志编写,第四、第五节由何逊峰同志编写。第四章的前五节由唐燕琼同志编写。韩汉博同志编写第八章的前三节并负责全书的校对工作。书中的其他部分由韩汉鹏同志编写。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人员阅读。

本书由林德光教授主审,编写过程中,林教授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给予了大力的指导。此外,还吸收了很多同学有益的建议,得到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数学教学部教师们很多的帮助,朱炎亮同志帮助整理资料,李桂同志负责书稿的打印。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海南省教育厅高教改革项目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特色教材编写委员会的大力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谢意。

作者学识有限,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遗漏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韩汉鹏

篇3: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

2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分别致辞。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作了题为《艺术的构建性与世界艺术史大会》的报告,他回顾了艺术史自19世纪确立为学科后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世界艺术史大会的由来。他特意指出本次研讨会与2016年将在中国举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密切相关,而世界艺术史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将代表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真正融入国际学术界主流。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从一百多年前在德语国家的草创,发展到今天,研究的视野和疆域在不断扩大,已成为人类智性发展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在世界性的广阔视野下,继承与研究我们古老的艺术史传统,借鉴世界上先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提升我们自身的认识与研究水平,以突显中国艺术史研究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这是本次大会的理想,也是为之努力的目标。

围绕美术史与世界性这一大会主题,在两天的发言中,来自全国各美术学院、艺术院校的三十余位学者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会议特邀著名美术史学者薛永年、尹吉男、潘耀昌、王镛、陈池瑜、张坚等人作为大会研讨的学术主持人和评论员。本次美术史年会讨论显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会研究者们的研究课题丰富、时空跨度与视野均较为宽广。其中既有古代艺术研究,又有当代艺术研究;既包括了考古、建筑、绘画、雕塑、史学史等传统美术史的研究对象,也涵盖了当今视觉文化映射出的方方面面,尤其包括了文化史、交流史、当代设计史和展览史研究等内容。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透视出当今艺术史研究视域的不断扩大。本次会议论文大多是新近完成的论著,视角独特,观点鲜明,文字优美,具有启发性。更为可贵的是,有不少学者的论文求真务实,不尚空谈,不浮于时代精神和美学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问题、个案和历史情境中,利用实物、文献和多学科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或提出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论题。

本次大会参与面较广,除了中央研究机构、各美术学院及综合性大学的史论院系之外,会议还邀请了部分第一次参与年会的地方院校的学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年会中,与会代表和发言人中间有相当一部分近年来登上学术舞台的青年学者、博士,他们在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和着眼点上能够有所突破,无论是在具体的研究主题上借鉴来自考古学、经济学、人类学的方法,还是对于中西方交流、民俗以及科技史等方面的文献的关注,都使自身的研究不断充实饱满。交叉学科研究中那种浅尝辄止的、大而空的哲学式题目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细致的考证、古籍,分析当地宗教、礼拜仪式、习俗、保护人制度等,以此来考察那些作为各种文化联系之线索的主要人物、主要问题或主要地点的实证类文章。与此同时,在世界视野的宽广范围中,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性与中西交流在研究者的选题中得到了彰显。这些青年学者将成为未来美术史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业已呈现出的清新的“实学”研究风气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后起之秀。

篇4: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书法教学三论

【关键词】 当代;美术院校;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更深程度的处于现代转型时期,其文化格局发生了迅速而重大的变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交织在一起,出现前所未有的共时呈现状态。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斑驳陆离的现代场景。中外、高下、雅俗、清浊、文野处在同一个多元时空并置之中。书法艺术也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多元生存方式。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因为创作主体从精英层面进入大众层面后,书法审美从雅文化进入到俗文化圈中,书法创作从传统的文人雅玩进入到展厅的公共欣赏之中,书法的价值取向也随之从看重人品、修养、社会地位等人本立场,转向了以展览机制下的作品为评价依据的艺术本位立场。基于此种背景,“形式至上”的提出,流行书风的蔓延,“宁丑毋媚”的倡导,书法主义的催生,民间书法的取资等,都在浮华媚世的心态下进入了当代书法创作,并赢得了展览与观众的眼球。当下,追求视觉的冲击力和感觉的刺激,似乎成了书法艺术的普遍追求,审美属性超之于功用属性的当代书法的这种特质成了不争的现实。而书法教育,尤其是当代高等美术院校的书法教育,面对这样的背景,其书法专业的教学也必将面临新的选择,做出新的调整。书法教学对聆听来自民族传统的、当代异域的和教育者内心的声音就显得更加迫切。

中国书法教育学科开设于高等美术院校当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浙江美术学院。在潘天寿、陆维钊等前辈的努力下,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1963年招收书法本科生,1979年又开始在全国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这是对蔡元培“书法本科”教育思想的承传和发扬,该校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书法教育的重要中心之一。在此之后,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国内八大美院为代表的专业美术院校,也相继开设了书法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

20世纪80年代至今,包括专业美术院校在内的近30所院校先后设立了书法篆刻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这是我国书法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景象。其中,高等美术专业院校,通常有着更为健全的艺术课程的设置,更为优美的校园环境,更为丰富的美术教育的资源以及相对浓厚的艺术探讨的氛围,从而在书法教育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也因此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当然,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的书法教学,面对异域美术思潮的冲击影响,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书法传统以及传统的书法教育模式作更深入的思考。

一、书法专业教育的立场倾向与校际间的互补态势

全国每年参加高等美术院校招生考试的学生近百万人,这样庞大的考生阵容中,满怀壮志真心学习书法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可观。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在这些考生中小学时期,学校与社会并没有向他们传授什么是书法传统以及什么是书法基础方面的知识,即使是那些想考入美术院校书法专业的学生,一般也都是抱着进学校后再从头学起的想法。换句话说,每年进入各高等美术院校学习书法专业的学生,多数人专业基础知识相当薄弱。这是横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师面前最普遍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所以认真深入地做好书法艺术的基础教学,是本科阶段书法教育的最重要任务。

各大美院的书法教学虽然不尽相同,但相对于师范类、综合类院校书法教育的文化立场来说,高等美术院校书法专业教育多以书法本体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当然今天也出现了互相取长补短的趋势。多数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创作思维积极,更强调创作技巧的优秀。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中经典碑帖的临摹,对传统文化中的古典书论、诗词的学习和研究,对中国画基础的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强调书法作为造型艺术的审美属性,这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表现突出。

作为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书法艺术,其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书法教学要按照规律来开展,不能违背。当代书法创作“形式至上”、人文内涵缺失的现象尤其突出地表现在高等美术院校的书法教学和创作中,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代书法艺术和其他美术类型面对着同样的外部世界,这个世界即是由现代化引发的大众审美日益西化的世界。基于此,加强对传统书法教育模式深入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在书法教学上要努力建立既合乎传统规范又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科学的书法教育体系。

对书法本科或研究生来说,以书法、篆刻、国画、诗词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展开教学,是当代高等美术院校里的书法教学的基本思路。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一些学校还在书法教学中开设了现代书法的课程。现代书法作为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交流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仍较好地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精神,但在艺术创作的观念与表现形式上则直指现代。这种强调书法艺术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做法,展示了21世纪书法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的艺术视野和学术胸襟。

在教学方面,高等美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教学往往理论和创作并重。理论方面除学习中国书法史论之外,尤其重视加强对中西方美术史、中西方美学以及文艺理论的学习,其中还包括一些中西艺术比较的课程。书法创作方面,真、行、草、隶、篆都安排学习。开设的选修课除中国画外,还鼓励学生选修版画、陶瓷和设计、展览策划等课程。其整体教学思路是:立足于书法艺术的人文关怀与传统文化精神,参照与吸收西方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关注书法本体的发展,关注中国书法的现代化,关注中国书法与教育在未来人类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敢于坚持维护传统,但又能有效地利用西方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训练特点并使其与中国书法一贯的基础训练方法有机融合的做法,才能真正促进我们对书法传统的重新认识以及书法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

二、因材施教,重视书法教学方法的切实有效

在当代中国的高等美术院校里,书法创作的追求目标一般是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审美需要,在坚持书法艺术的创作原则和维护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坚持书法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力图在作品中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努力创造新的风格,并使这种风格体现出对于“书卷气”的辩证理解。

而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本身所特有的能力与志趣提出相应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别性教学。在美院的书法专业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全面掌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书法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同时重视学生的作业练习和差异性辅导,鼓励学生多进行集体性讨论,对书法作品予以完善,杜绝夜郎自大和闭门造车的情况。通过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书法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整体书法水平得以提高。

在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中往往过分地强调书法的美术化、艺术化以及个性的张扬和情趣的抒写,注重书法作品本身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和章法布局,而不太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的积淀,企图借助许多美术的技法来改造传统书法艺术形式,如色彩渲染、空间分割、线条的变形和拼贴染色等,这种过于注重形式方面的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在对传统书法的内涵解读上出现了偏差。强调书法艺术的创新必须在书法艺术本身下功夫,必须在书法所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文化的积累和中国文学的学习方面下大工夫。因为真正的书法家肯定是文书同根的,中国文化的底蕴不强,就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书法家。古往今来从来没有无学问的大书家,学书者只有把提高学问、素养放在与潜心临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才能使书法艺术达到较高的境界。基于此,要提高当代美术院校书法专业学生的书法艺术水平,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冷静地思考,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心态。学习中除了追求书法雄厚的功力外,更要追求高深的学养,涵育博大的胸襟。否则,就容易使学生步入到被动或冒进的学习状态之中,反而掐断了学生关于书法艺术创新的欲望通道,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对传统高校艺术学科教师素质的承继与提高

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作为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对传统书法诸方面要素进行刻苦训练、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书法专业教学内容中设置的国画、汉字设计、雕塑基础、西方现代艺术等课程。教学中,在提高书法实践能力的同时,对书法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也尤为重要。学术界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养教育曾展开过讨论,学者们一再呼吁,不要让艺术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成为人文精神缺失的“高级匠人”。扭转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艺术院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自觉主动的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应在强化人文精神教育的同时,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对社会文化、社会思潮有正确的认知。因为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教育,是以提升教育对象的人生境界和培养完美人格为宗旨的。作为教育者本身,则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因此,我们所主张的文化批判意识、文化价值观的选择,一定要建构在人文素养、人文素质基础之上。

从近几年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来分析当代书法创作的利弊得失,我们可以暂且用来借鉴指导学生关于书法的表现形式、表现技法、作品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与时代审美需要相对结合的程度。近几年,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人数也逐年增多,书法事业似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一些书家同时还在作中西艺术相互融合的尝试或理论上的研究,特别是那些将书法艺术的创作观点与西方绘画观念作分析比较研究,并将他们的技法作以融合探索的书家或教育者,似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本质和深度方面去探讨问题,我们也就很容易发现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书法教育模式以及书法创作倾向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问题就出在众多的从事书法事业的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本质的研究尚表面化,体会认识书法传统深层次的精神性问题还远远不够。这是一个理解、思辨、觉悟和推理性的问题,所以,大多数从事书法事业的人们,即使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会因其难度之大而找出客观现实的种种理由去回避他。庆幸的是,高等美术院校书法专业的教师,不管其探索的深浅程度如何,因其特定的身份只能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高等美术院校里的书法专业的教师具有教育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正是教育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职责驱使着他们必须在教学思想观念方面,在书法创作观念方面随时随地做这种身份的转化与调解。

目前,美术院校的书法专业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因素。要改善教学方法使其多种方法并存,就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有融通各种书体和风格的书写实践能力,并且要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学术胸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书法创作。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高等美术院校书法专业毕业生的作品,其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面貌是:尽管在创意上、表现手法方面较以往的毕业生多出了许多花样,但专业功底仍显孱弱;不同书体及不同风格间的融通,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完成,新的表现技巧的探索实践还不够,常常是作品制作精心而文化内涵贫乏。所以,许多学生的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还显得稚嫩粗浅。这种状态要得到根本改变,就应当大力改进和加强高等美术院校书法学科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专业美术院校书法学科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在21世纪的今天,她将和其他高等院校的书法教学一样,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需要的是更加深刻地审视当代书法艺术的自信和尊严,更加深刻地去认识我们肩头的责任和使命,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和培育最为有效的书法创作及书法教育的模式。加强对书法传统的深度认知、合理吸收异域美术创作及其艺术教育中的新元素,并在书法教学中重视书法文化的积累,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挥专业院校独特的教学优势,展示出卓越的教育风采。

结 语

篇5:高等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介绍信

今介绍我院_____届______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学生__________前往贵单位应聘,请给予接洽!十分感谢贵单位对我院工作的支持!

xx学院学生处

篇6: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

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青春风采,树时代新风”——福建省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美术作品展,面向福建省广大的大学生艺术爱好者、艺术学者、艺术品投资者以及与艺术品相关的团体组织等,通过对大学生艺术作品的广泛征集,筛选出优秀艺术作品,进行大型综合展览。展览通过新鲜的展览理念和创新的展览手段,运用静态展览、动态展示、互动参与以及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大学生浓厚的创作热情,新锐独到的创作理念,以及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办展单位:

主办单位: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馆

承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展览地点:

福建省美术馆

五、展览时间与具体活动流程:

时间:20XX年5月4日-10日

具体活动流程如下:

1、提前一周召开动员大会,利用各种途径宣传介绍此次“展青春风采,树时代新风”——福建高校大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

2、向福建高校的大学生和老师征集艺术作品,为期一月。

3、对作品进行投票评比筛选,为期一周。

4、为入选的优秀作品举办“展青春风采,树时代新风”大学生艺术作品展览,为期一周。

5、展览期间,在各个校区内为参展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设立投票区,在展区设置投票箱,对展出作品进行评优。

6、展览闭幕式。邀请专家、赞助商代表、老师等亲临现场,为比赛进行颁奖,制作相关的书画展作品集等。

7、撰写总结报告,召开总结会议予以汇报。

六、预期成果:

此次展览旨在达到打造“效益平台”的目的:一方面,打造艺术新星,展示优秀作品,拓展受众群体,为大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平台、推销艺术作品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平台;另一方面,为中国现阶段一部分有知识有品味的人士提供一个欣赏艺术和消费的平台。他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来自于“艺术新势力”原汁原味的艺术作品,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当代优秀大学生的原创艺术作品,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和满足。与此同时,推广艺术教育,引起大众对其的关注和重视,建立一个以大学生为主的参与和学习艺术并产生社会效益的平台。此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艺术活动形式,将此次展销会打造成大学生自己的校园艺术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借此次展览传达出这样的理念:漫漫人生路途,无论走到何处,无论年到何龄,青春的态度都应始终在生命的历程中旅行着,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心中属于自己的.青春风采。

七、经费预算

八、作品市场可行性分析:

篇7:中国美术类院校最权威排名

附:(中国美术考生心中美术大学排名)

1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强,造型学科厉害)

2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强,雕塑强.考生多,学校漂亮)3鲁迅美术学院(素描等造型专业比较牛)4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强,特别罗中立比较有名)5天津美术学院(无评论)

6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强)

7西安美术学院(无评论)

篇8:对高等美术院校劳资工作的探讨

1 劳资工作的普遍特点

1.1 政策性、原则性强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工资制度改革也历经多次调整。特别是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劳资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 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理解新政策, 工作中坚持原则, 按政策办事, 任何数据的来源和变更都要依据政策调整, 不得随意修改。

1.2 具有连续性

高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政策调整次数较多, 且个人因职务、职称变动引起工资档案变动, 尤其是一些工作时间长的教职工, 工资演变情况复杂, 历经1985年、1993年和2006年工资改革多次改革, 决定了劳资工作的连续性。

1.3 复杂性和多变性

劳资工作政策复杂多变, 管理的对象种类繁多, 导致工作任务繁重。同时每个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情况各不相同, 对应有关政策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决定了劳资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2 高等美术院校劳资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等美术院校劳资工作的特点

高等美术院校属于专业类院校, 因其规模较小, 教职工总量不足千人, 学院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少, 负责工资工作的人员一般仅为1~2人, 且身兼数职。但劳资工作的内容和任务并未因为教职工总量少而减少。同时由于劳资管理对象相对少, 导致管理手段落后, 缺乏智能性, 易出现不准确和不及时, 导致工资出现错误情况且不易被发现, 上述几点均增加了劳资工作的难度。

2.2 高等美术院校劳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劳资工作缺乏宣传, 对劳资工作的认识不足

传统认为劳资工作只是负责劳资管理的同志的事情, 这是因为工资政策复杂, 工资结构繁杂, 各种津贴、补贴项目繁多, 教职工普遍反映不易理解和掌握工资政策, 对工资构成看不懂, 造成对自己工资情况的疑惑。容易片面的和自己职称、职务聘任时间相同的人进行比较, 而不考虑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考核等相关因素造成的差异, 引起对劳资工作的不满。

2.2.2 与工资相关的基础资料存档缺乏完整性

高校劳资工作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工资政策、制度、教职工工资档案、教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等都具有永久性保存价值, 都会在劳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被查询和核实。但艺术类院校先前重视专业发展, 轻管理以及工作人员较少等原因造成档案存档意识薄弱, 现有档案缺乏完整性, 使工资档案的历史查询工作难度增加, 缺乏连续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耗费劳资管理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

2.2.3 劳资管理人员少, 且身兼数职, 难以周全

因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少, 多身兼数职, 负责劳资工作的人员仅为1人, 日常劳资管理已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没有足够时间再对劳资政策相关理论和法规进行深入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使得劳资政策水平提升缓慢。

2.2.4 内部多环节沟通不畅, 易出现滞后性

劳资工作看似一项独立工作, 但它与人事工作各个环节和其他相关部门工作息息相关, 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人事工作多环节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例如: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各项津贴、补贴、社会保险及相关待遇的落实, 必须基于人员工作年限, 职务、职称评聘时间、学历、以及日常考勤、奖惩、年度考核结果确定。这就需要部门内部负责考勤、职称、调配等工作的同志及时提供有关影响劳资变动情况。同时教师课时量的计算、科研成果的界定又需要教务处和科研处的积极配合。上述环节环环相扣, 若沟通不力极易出现错误, 出现错误又不易被发现, 因此理顺各部门和内部环节的协调与配合至关重要。

2.2.5 学院规模限定劳资管理手段落后

教职工总量不足千人, 限定劳资管理数量少管理手段落后, 工资管理软件使用效率不高。主要有种思想认为运用Excel处理日常劳资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即可。其实未投入使用工资软件、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造成劳资管理的难度增加和准确度不高。劳资工作日常管理, 如:正常的工资晋升和年度调整薪级工资等大范围的工资数据变更时, 仅靠人为调整不能避免差错和遗漏。再有, 与工资调整相关的人事信息管理未建立数据库系统管理, 面对大量的教职工各类信息批量变动, 出现更新不及时, 统计不准确。

2.2.6 人情成分存在, 考勤考核流于形式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岗位设置聘任和绩效考核对考勤、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长期以来, 考勤和考核多由部门和院系掌握, 负责, 而部门或院系在负责这项工作时面对自己单位的教职工多有人情因素存在, 流于形式。只是简单随意填写考勤表, 未进行认真统计, 真实填写, 对于绩效考核也是内容单一, 多为互相打分, 这种简单的不注重考勤和考核结果的管理, 弱化了考勤和考核的作用, 与高校绩效工资管理新机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且对于全体教职工显失公平。

2.2.7 薪酬体系存在不合理, 难以最大程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虽然高校开始实行了全员聘任制, 岗位设置聘任后已由原来“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但绩效考核标准难, 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院内岗位津贴并非真正意义的绩效工资。同职务、同资历人员的岗位津贴基本一样, 与其所承担工作的责任大小、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没有挂钩, 这样使一部分人养成“混日子”的习惯, 结果影响其他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高校的发展。

3 做好高等美术院校劳资工作的几点重要对策

3.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重视劳资工作

劳资工作不仅是劳资管理人员的事, 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都要充分认识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劳资工作直接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 关系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稳定。及时、准确、高效的做好劳资管理工作, 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要求。

3.2 提高劳资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劳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 但目前从事劳资管理的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 基本都是老带新, 传帮带。这就更需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岗位规范化教育培训制度, 提高劳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特别是对劳资相关理论和法规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 劳资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 提高沟通能力, 对教职工对劳资工作的误解和不满, 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 政策范围内的及时解决, 政策不允许的做好解释工作。

3.3 做好与劳资工作相关基础资料归档工作, 确保完整

劳资工作的政策性决定了劳资资料归档的重要性。除了做好日常劳资数据分类整理外, 还要对各类与劳资工作相关的资料存档, 以备日后查阅。首先要对国家、地方关于工资制度和福利待遇的政策、法规、文件等进行存档。二是要将学院内部奖惩、福利、内部分配制度的文件、批示也要归档。它们是劳资工作中执行的参考依据, 便于执行过程中当当事者对执行产生疑虑时查询。最后还要建立劳资基础档案, 将教职工的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务、职称的任职时间、变动时间以及考勤、考核等情况详细记录存档, 并及时做好补充更新工作。

3.4 规范工作流程,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劳资工作要提高效率, 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劳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 使内部的劳资管理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流程, 对数据的汇总、提交和信息更新等工作环节, 要有明确的时限规定, 以保证劳资管理的高效运转。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借助工资管理系统软件, 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发适合本校使用的劳资管理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减少人为差错和遗漏。

3.5 加强研究, 建立合理、科学、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薪酬体系

劳资管理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 加强研究, 根据需要, 科学设岗。并结合院校特点和需要, 设计制定合理科学薪酬体制, 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建立健全考核标准和逐步完善考核制度, 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职工业绩, 将工作业绩与津贴分配直接挂钩, 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岗位、不同特点人才采取灵活多样收入分配激励形式。在各类各级岗位津贴标准上适度拉开距离, 并向一线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 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这样才能更好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保证师资队伍稳定发展。

摘要:从高等美术院校特点入手, 分析和提出专业类院校劳资工作的特点和劳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高等美术院校如何做好劳资工作提出相应策略, 以提高劳资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劳资工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俊婧.浅析高校劳资管理工作[J].新西部, 2009 (18) .

[2]李红梅.浅谈当前高校劳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9, 8.

篇9: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

关键词:美术院校;共同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36-02

高等美术院校的共同课由美术理论课和非美术类公共课这两类课群组成(也称“文化课”或“公共课”)。美术理论课程一般包括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非美术类公共课包括思政、文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综合素质等。这些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是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一、共同课在美术院校中的作用

美术院校的学生如果进校后只学画画,那就不能叫高等教育,还要学习文学、历史、哲学、外语、美术概论等。没有这些课,就不能叫高等教育,没有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就不能叫高等美术教育。美术院校共同课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使学生在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等方面得到熏陶。非美术类公共课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些课程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工具的特点,对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对学生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美术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上虽纳入公共课程范围,但从课程内容来看是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内涵,尤其是理论修养有其重要的意义。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全面素养的培养,共同课的开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是合格美术人才必备的学习环节。

二、美术院校在共同课教学认识和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院校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以形象思维见长,张扬活跃,富于想象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加上文化底蕴相对较弱,缺乏可提供概括抽象的文化知识支持,因此文化课的教学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1.美术类学生具有浓厚的专业情结,他们一般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进入美院学习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以在对待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认为其他的共同课与艺术无关,常常借口专业学习而忽视共同课的学习。同时美院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导致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2.美术院校中一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艺术的演练是首位的,而理性的艺术精魂被置于次级,他们这种对艺术急功近利的片面认识会使学生产生对艺术精神和内涵的误解;另一方面部分文化课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这种误解予以正面地纠正和引导,没有激发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没有使学生意识到文化课也有可能对其人生观艺术观产生重要影响,有的共同课老师甚至就将自身作了边缘化的定位,默认了这种在美术院校中形成的轻视文化课的不良氛围。

3.美术院校在扩招前规模很小,这几年在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多,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也为了压缩教学成本,使得共同课在教学组织方式中都采取大班授课,师生之间没有思想交流,共同课教师普遍反映大班上课教学秩序和效果都受到影响。

三、改变认识,进行教学管理改革,提高美术院校共同课教学实效性

通识理论课程教学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院校的学生也不能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而有所例外,问题在于如何针对美院学生的特点提高共同课教学的效果。

1.针对美术院校部分学生存在重专业、轻素质的状况,在共同课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摆正文化课与艺术的关系,启发和增强他们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高等美术学府的学生,重视艺术、认真学习专业值得肯定,更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以此偏废和忽视其他学科,要使他们认识到文化课对于提升艺术品位和审美趣味的重要作用。只学画画,那是培养工匠;美术家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很高文化修养的人,其美术作品才能具有很深的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性,否则其作品只能停在技术品的性质上。针对美术院校学生文化水平相对偏低,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实际状况,在共同课教学中,要狠抓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帮助同学们在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上狠下功夫。美术院校的学生不少同学理论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在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习方法上给他们指导,提高共同课教学实效性。

2.要调动美术院校文化课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其专业成长。一方面,要掌握本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对基本原理有深入地把握,要多与综合性大学公共课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文化课教师在任教研究本学科本专业的同时,要根据美术院校的特点,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了解艺术活动、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多学习美术史、美术理论等,使教师形成“科研项目与艺术交叉靠拢”的积极意识,每位教师可以与自己从事的专业相结合,开设与艺术相关的边缘学科课程。美术院校共同课教师中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注重引进文化课教学的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术骨干作用,形成自身学科方向的特色,以此提升美术院校公共课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同时可以谋求与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联合协作,借助他们在公共课方面较好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共同课教学的质量。

3.对美术院校共同课教学过程进行人性化情景设计,进行小班化教学,为师生交流提供时空上的保证。另外要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共同课在教学课时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要从管理制度上给共同课教学提供支持。教学管理部门要支持鼓励共同课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建设教改项目、评选精品课程等方式,提高共同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共同课教师要结合美术院校的办学规律、学生特点,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外语课可以根据学生外语水平普遍偏低和参差不齐的情况,进行分级分段教学。在美术院校中,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存在着交叉边缘地带,要提高共同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必须重视这个起链接作用的部分,开设更多相关的选修性课程,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纽带作用,形成一个结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把专业教育和文化通识教育放在一个整体的教育视野中,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像国画、书法这类专业就要在国学修养、历史文化等方面加强教育。美术院校作为专业院校,各专业之间的差异比综合性院校的文、理、农、工科要小得多。目前美术院校中缺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内容,因此将必修课与选修课体系同时融入课程设置,在选修课程中引进社会科學、自然科学、当代科技发展的优秀成果的某些知识,可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学习的可能性,真正做到给予学生广博知识的学习,形成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4.将文化课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美术院校的共同课教学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学之外,校园文化也在其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要积极鼓励共同课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比如辅导学生社团,由两课教师担任“邓研社”指导老师,文学课教师担任“文学社”指导老师等。通过这样的辅导活动,一方面可将课堂内容转化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课教师在这些方面有实际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活动中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协作关系,可以产生一种感召力和魅力。这样,课堂之外的活动也会自然而然地促进课内的教学,二者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共同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华.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的美育实践[J].洛阳大学学报,2004,(3).

[2]刘玉晨.艺术教育与现代文明——关于艺术院校素质教育的思考[J].齐鲁艺苑,1999.(1).

[3]孙湘明,萧沁.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5,(1).

[4]廖勇.关于艺术院校“两课”教学的创新思考[J].音乐探索,2002,(3).

作者简介:钱舒(1982-),女,浙江安吉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上一篇:基层团支部工作介绍下一篇: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