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美术展厅

2024-05-16

高等院校美术展厅(精选四篇)

高等院校美术展厅 篇1

吴:美术馆 (或博物馆) , 在建筑师梦寐以求的项目类型中排第二位, 位宗教建筑之后, 建筑师往往具有强烈英雄情结而希望在美术馆设计烙上自己“风格”。因其独特造型而大放异彩的, 例如有拯救了一个后工业时代城市的Bilbao古根海姆美术馆、巴黎的新地标的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及蓬皮杜中心。而往往这些典范对国内美术馆建筑设计方向有一定误导, 过于强调独特“风格” (悖论地, 常常又是同一风格——“地标式”风格) 而流于形式。片面追求“风格”反映了建筑师忽视美术馆的原本社会角色——“传播”。

只有在基于对当前文化艺术、社会及城市发展充分了解前提条件下, 不再刻意追求其独特造型“风格”、把美术馆仅作为一个舞台背景来考虑的时候、把策展人作为美术馆设计者, 展品作为主角考虑的时候, 美术馆才可能与展品及环境相得益彰。

《中装》: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美术馆建筑的效率?

吴:在信息化的今天公众可以便捷地通过媒介充分了解展品, 没必要移步美术馆;Jacques Henric的言论——“对于历史垃圾, 特别是艺术历史的, 几乎在美术馆都能找到”——在艺术家中很有代表性, 他们认为美术馆更像个“墓地”, 一个预留给那些盖棺定论的艺术流派的地方;从参与角度而言, 美术馆效率有越发低下趋势。大部分的收藏品一直处在储存间, 展示出来的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 从展示功能角度而言, 美术馆的效率非常低下。当代艺术也给美术馆设计带来相当大难题, 例如超大型、昙花一现型的、吵杂型的或者燃烧型的艺术装置就很难在美术馆收藏及展出。

最大程度发挥美术馆建筑效率, 我认为可分为“展厅内” (展示层面) 及“展厅外” (非展示层面) 两方面思考。

展示层面而言, 一直有两种方向:建筑能提供更能适应新型艺术形式的空间形态, 自从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已经开始不断尝试。例如蓬皮杜中心可调节高度的展厅 (由于可行性, 建成后展示空间楼板就被固定住了) , 到现在全息3D技术引入;另一部分则坚持把展品搬出美术馆, 例如街头上的happening, 乡村的地球艺术, in situ艺术等。

展厅之外则可以定义成一个开放的、有趣的、互动的、平等的、没有教条主义的自由交流空间。淡化美术馆艺术圣殿感觉, 吸引公众、业余爱好者、艺术家、评论家及收藏家参与其中, 从而让其社会性更加彰显。

《中装》:您怎样看待美术馆建筑设计与艺术品陈列以及参观者互动之间的关系?

吴:现代艺术流派繁多, 公众甚至艺术品收藏家对部分艺术家理念了解甚少, 艺术品只有被公众理解后才能与公众共鸣进而互动。我觉得最简单有效办法就是让美术馆通过空间形式来讲述其展示作品背后的故事, 及呈现其产生过程。对立于展厅空间, 展厅之外的空间如果把艺术作品从构思、表现、商业化、被收藏及维护 (或消亡) 透明地呈现给公众将会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建筑师可以试图把艺术家的作品及其相关过程本身作为美术馆的“展品”展示。

在这样一个自由的充满趣味性的空间里, 在提供必要设备及培训后, 公众受其创作氛围感染会投入其中。正如法国社会学家Francois Ascher的理论:“一个社会互动 (social interaction) 越多的场所其城市性 (urbanity) 越明显”, 城市性越明显的场所其中心性越强, 故一个能提供跨界互动的美术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地标。

所以我认为, 展馆之外才是美术馆意义所在。

《中装》:游学艺术之都巴黎之后, 您觉得国内外的美术馆在建筑设计上有何区别, 公众对待艺术的态度有何不同?

吴:国内外美术馆建筑设计可比性不强, 中国大部分美术馆都为新建项目, 其规模之大足让国外建筑师垂涎三尺。欧洲, 拿巴黎为例大部分美术馆为改扩造项目, 例如奥赛印象派美术馆改造的是专为二战而修的火车站, 大小皇宫改造成现代美术馆等。

美术馆展厅管理工作管理暂行细则 篇2

一、布展、撤展期间的管理工作基本要求:

严格按照布展、撤展的工作程序,认真执行展览部安排的工作流程,不得擅自操作和粗暴执行,认真、专业的完成布、撤展任务。

1、布展、撤展当日要求全体管理员照常上班,原定当日休息的管理员,安排调休。

2、管理员在布、撤展接触展品时,必须佩戴干净的白色手套。白色手套每人配发一副,在布、撤展结束后,及时自行清洗,保证下次的正常使用。如有遗失、严重脏污等问题,应及时向展览部汇报及申请领用。

3、布、撤展工作进行当中,人员必须团结互助、严格服从整体安排按时就位。严禁迟到、故意拖拉、擅自离岗、长时间接听私人电话及其他影响正常工作的行为。

4、熟悉本职工作,在展品落位后能迅速指导义工完成展品的悬挂、定位工作。并对整个工作进程有所把握。

5、布展时在作品悬挂、定位结束后,展厅当班管理员必须认真填写《青岛市美术馆布展登记表》和《展厅作品落位示意图》,经各环节签字确认后,方可与安保部门进行交接。撤展时核对《青岛市美术馆布展登记表》和《展厅作品落位示意图》进行撤展、包装工作。

6、撤展、包装工作时需谨慎、小心,确保展品的数量及安全性。

二、展览期间的展厅管理要求:

展览开始后,展厅管理员在当班期间应看好入口及出口,及时预防、把握、处理所出现的情况。对参观者出现的违规情况应及时制止和劝阻;对不服从规定的参观者应礼貌的劝请其离开展厅,如需要可直接向展览部汇报并向安保部申请协助支援。观众携带作品、画筒、大型背包、及画笔画具等物品,严禁进入展厅。管理员应提醒观众存包并通知安保部门。

展厅管理员应对以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和自律,如出现不加劝阻和自律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1、2、展览期间服从展览部人员的调配,一切以展品的安全为主。展厅管理员当班时必须讲普通话,站立服务,按规范着装及佩戴工作牌。

3、展厅管理员代表美术馆形象,美术馆对参展的作品及作者不做任何评价,只对展览的正常运行及效果进行建议和完善,提倡观众自身去寻找对展品的理解和感受。在任何情况下,展厅管理员不得向观众、媒体,对参展作品、作者及其他与展览有关的其他内容,作出任何评价和解释。4、5、6、提醒并劝阻参观者不得触摸展品,雨雪天不得携带雨具入内。提醒带相机入内的参观者,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拍摄。注意入内参观的老人及行动不便者的安全,并适当保护,对需要照顾的参观者必须要求其监护人保证其安全和行为控制能力并进行照顾后方可入内。

7、注意入内参观的儿童及其他需要监护的对象,严禁在展厅内的跑跳、打闹、挥舞物品等危险行为;及时劝阻带入其他可能对展品有危害或影响他人参观的物品;如带入食物、开口的饮料、玩具、宠物等,及并确保其监护人对其实正确施监护方可允许入内。

8、提醒并劝阻入内参观者不得吸烟、进食、随地吐痰等。

9、展厅管理员在当班时不得有进食、看(书)报、听音乐、玩手机游戏、脱岗、串岗聊天、长时间接听私人电话、发短信或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行为;出现串岗聊天现象时,串岗者和与其聊天者一并处罚。

10、不得擅自离岗。除吃饭和其他特殊情况外,管理员离岗打水、如厕等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

11、展厅一般安排两名管理员,正常状态应开启出、入口两个门,保证观众的正常参观流向。在遇到特殊天气或其中一名管理员暂时离岗(如厕、打水、换班就餐等),展厅内只有一名管理员时,可临时将展厅关闭一门继续开放,待离岗人员归岗时,再重新开放两门,正常进行。

12、展厅所有当班人员每日必须填写工作日志,并签名确认。

13、每日与安保人员交接时,必须严格对照查点展品数量及污损情况,并认真登记签字。如有特殊情况和问题,及时通知展览部。出现问题隐瞒不报者,按失职处罚。

14、展厅管理员原则上每周必须按照既定的公休时间休班,个人如因事调整,需提前向展览部提出并征得领导批准,方可调整。事假需提前一天向展览部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病假应出具正规医务单位出具的病假条。急性病假可电话通知并补交病假条。

本暂行细则自颁发之日起开始与前期颁发的相关管理规定一并执行,具有相同的约束力。

美术馆展览部

美术馆“展厅管理者”的素养 篇3

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做好本职工作的灵魂。高尚职业道德情操是事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的不二选择。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展厅管理者作为美术馆的形象代言人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这是做好展厅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

我以为,美术馆展厅管理者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最基本的,就是“以人为本、以诚相待、以馆为家”。看起来,这个要求很普通,但要真正从思想上,道德层面上提升对职业操守的认知,进而转化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高尚的自觉行为仍需要努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观众为本,一切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同观众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就是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意识,要了解、掌握观众们的需求和目的,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为观众提供帮助。要把观众视为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客人、学生,让他们来到美术馆就象回家一样的亲切、温暖,从而对美术馆产生如家一般的眷恋。如果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那我们施于观众的服务就会发自内心,而非被动、消极、甚至是抵触的。只有这样,美术馆与观众、与社会才能和谐相处。

做到“以诚相待”的热情服务。所谓“以诚相待”,就是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观众。这个心即爱心、恒心、责任心。“爱心”,就是要有爱艺术、爱观众的心,要将艺术品视为珍宝,视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主动耐心的去为观众们完成讲解,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恒心”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把守护艺术品当成荣誉,把对艺术的传播教育当成一种使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责任心”就是要有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要耐得住寂寞和枯燥环境的考验,将自己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之中,善于在平淡中体会和感受肩负的责任。同时,要努力转变一些过时的做法,“我是主人,你是客人,你进我的门,就得由我管”等等。

承担“以馆为家”的高度责任。所谓“以馆为家”就是象爱家一样的热爱美术馆,象经营家一样的经营我们的精神家园。展厅管理工作是一项单一、纯粹的职业,它要求管理者坚守岗位,精力集中,心无旁骛。然而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重复同样的动作,单调、寂寞、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份工作的价值意义,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从内心深处由衷唤发出工作热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反感情绪,工作就会出现消极被动、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的现象,甚而满腹怨气。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脱岗、窜岗、睡觉、玩手机等等。结果就会严重影响美术馆的形象和事业的发展。只有,树立起“以馆为家”的高度责任心,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工作热情。

高尚的职业操守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不断的培养塑造中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强化管理意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经常组织管理者学习时事政治,熟悉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定期上职业道德课,请不同行业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教,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请老员工传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以老带新,形成良性循环的氛围;开展“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管理员”、“假如我是观众”、“美术馆是我家”等大讨论,在思辩中不断提升从业者对职业的认知;从而,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与观众建立新型和谐的关系。

全面的专业素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全面的专业素养是展厅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展厅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有人认为,展厅管理者的岗位谁都能做,似乎不需多高的学历,多强的专业性,更谈不上多少技术含量,甚至觉得它就是个看摊的。相反,一位优秀的展厅管理者,必须全面提高职业素养,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知识。展厅管理者仅受过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对美学、绘画艺术专业有所了解。因此,在美术馆从事展厅管理工作,要具有美术专业或与美术相关的专业学习经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一方面向书本学习,另一方面向作品学习,第三向专业艺术人员学习,包括向参展的艺术家们学习。通过这些学习,达到丰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目的。有了专业知识,就会对美术展品理解的加更透彻,就能更好的帮助观众完成美术馆之旅。

具有综合的历史文化知识。展厅管理者不仅要学习美术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要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了解美术馆的性质,任务及美术馆的发展建设;要对美术馆所举办的每一个展览及学术活动了如指掌,同时要熟悉展览陈列的基本流程,掌握布、撤展的基本技能,從而保证科学快捷的完成布、撤展任务和必要的讲解服务。

具有较强的交流讲解能力。展厅管理者身处美术馆一线,是与观众直接接触的人。因此,掌握一定的语言修养,交谈艺术,表达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与观众打交道,如何与观众交流,如何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并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是一门艺术,也是展厅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观众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首先要做出积极回应,然后,进行耐心的解答。切不可置若罔闻,甚至恶语相向。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力量的强大。因此,具有较强的交流讲解能力,才能当好咨询员、讲解员和服务员。

具有基本的礼节礼貌知识。展厅管理者的礼节礼貌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三态一表”,即语态、仪态、状态、仪表。语态,指的是工作中灵活运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十字”礼貌用语,以体现文明管理。当发现观众有不文明行为时,管理者一定要礼貌待人,轻声细语,态度温和,善意的予以提示,而非言语无度,强势无理。姿态,指的是工作中的行为举止。包括站姿、走姿、坐姿、说话的语气语调,面部的表情以及引导手势、贵宾厅程序化的服务等等,要求是面带微笑,语言温和,站有站姿,坐有坐式,举止大方,行为端庄,稳重得体,处处体现出高品味的服务水平。而非随随便便,松懈拖沓。状态,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要求精神饱满,热情主动,积极向上。而非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仪表,指的是外在装容。上岗要求统一着工作服,佩戴标志牌,化淡妆,发型整洁利落。而非着装随意,长发披肩,更不可光脚光腿,穿拖鞋、凉鞋等不礼貌行为,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与美术馆的形象格格不入。

具有高度的安全防患意识。美术馆有三方面安全问题,一方面要保证艺术品安全。展厅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专心致志,尽职尽责,确保艺术品不受到任何损坏。另一方面要注意展室安全。以高度的的警惕性,注意观察展览环境,善于发现不安全因素。一旦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第三方面要应对突发事件。如遇突发性事情,要沉着冷静,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术馆利益为重,有理有节地妥善处理。

具有综合工作能力。新聘的展厅管理者大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专业不同。管理者不同的专业所长,有利于相互学习、取

长补短,以提升综合工作能力。要注意调动展厅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彰显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展览设计,展览宣传、公共教育活动策划以及观众组织等,使大家在完成展厅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综合工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展厅空间解读 篇4

泰特现代是前泰特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主要用来收藏展示1900年来至今的现当代艺术展品。整座建筑是在一座废旧的河岸发电厂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旧电厂本身具有超大尺度的内部空间以及所处泰晤士河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美术馆改造提供了极佳的内外部空间条件。这座由420万块砖砌成的伟岸体量正中, 99 m高的烟囱端直挺立, 如同宗教建筑般向彼岸圣保罗教堂传达着自身庄严与理性。

在1994年举办的泰特现代改造方案的竞赛中, 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作为最终中选的建筑师, 采用了最少干预的原则, 充分尊重了原工业建筑的特质。他们尽量保留原有建筑元素, 例如保留砖立面、恢复烟囱体量等, 而新增的元素都选用了玻璃和钢, 从而清晰表达新老之间的区别。

与之不同的是, 他们对建筑内部空间采取了另一种策略。电厂的核心被全部拆除, 涡轮发电机车间被向下挖至基础, 形成与城市连通一体的城市广场, 向下的巨大坡道使建筑入口如同具有引力般, 将人流吸入内部的大厅空间。博物馆空间位于宏伟的大厅一侧, 3层楼的展览空间在高度、表面、材料和光线上处理各不相同, 形成了极具变化而丰富多彩的展厅空间。而在对内部空间的重组中,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奇迹般地创造出大大小小约80个展厅空间, 这些空间比例各异、形式不一, 在匀质中争取变化, 在变化中关联统一。

母系统展厅空间The Mother box

把泰特现代推向极致的是他内部所包含的巨无霸“母系统”展示空间——由涡轮车间改造的通高展厅。这个被原发电厂设计师斯科特 (G.G.Scott) 称之为“大教堂般体量”的空间, 长152 m, 宽24 m, 高35 m, 成为了泰特现代的标志, 世界一流的艺术家都把能在这里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当做一件幸事。这样的室内空间满足了现代艺术创作中对大空间展示的需求, 为更多不满于传统架上艺术展示空间的现代艺术创作的展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自2000年开馆至今, 每年都有一位艺术家在此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大场景的艺术作品因有这样的展陈空间而得以在公众面前体现自身的魅力, 而大厅空间因有如此精彩的展陈作品而更加精美多姿, 二者相得益彰, 可以说宏大的展厅空间与艺术家的巨大的艺术品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空间匹配。如图2所示。

子系统展厅空间The children boxes

与宏大的母系统空间相比, 把泰特现代推向精致的则是他所包含的林林总总的小尺度“子系统”展示空间。如果说母系统空间的设计展现了设计师的勇气与魄力, 那么子系统空间的设计则展现出他们的精细与智慧。因为相比设置一个宏伟空间而言, 在现有建筑体内布置如此数量的小空间, 又要使之合理好用且不显得重复单调, 的确是一件难事。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三层展厅一共有超过10 000 m2的展览空间, 这些展厅的布置遵循着建筑的轴网展开, 却不拘泥于生硬地完全与之对应;这些展厅一个个相互独立且空间纯粹, 却也灵活利用可调节的室内分隔有机地相互组合成大空间。

三层展厅中, 最少的有5 m净高, 最高的达12 m, 几乎所有展厅都在尺寸和比例上相异, 有的展厅还利用可以移动的墙形成更大的空间来满足不同展品的特殊需要。设计师这种处理小空间展厅的手段, 不仅令参观者惊叹, 更重要的是它为各种展品的展陈提供了更多的潜力和可能性, 无论怎样的艺术品在如此丰富的展陈空间中总能找到适宜的对应空间, 这让更多艺术品的展示与展厅空间尺寸得以完美匹配。

泰特现代的成功来自很多方面, 从先天优秀的工业建筑设计、优美的周边环境与优越的城市区位, 到改造过程中少干预的原则与尊重的历史与现代的姿态, 再到展厅空间对光线的引入与设计方式都足以让这座曾经的旧电厂在当今熠熠生辉。但在众多优点中, 这座建筑足以让艺术家和观众都赞不绝口的最重要的一点, 还是在于建筑本身的空间所散发出来的与展品匹配上的优越性。当我们感性地赞叹这空间的变化之后, 经过理性地分析才得知设计师们的独具匠心, 面对这些严谨的空间尺寸数据, 我们似乎从中看到了一座优秀的美术馆在展厅空间的尺寸上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如今, 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泰特现代体验这一艺术的盛宴 (2005年年参观人数达200万) , 因而泰特美术馆也再次邀请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将其展厅部分进行扩建。设计师将原建筑中7 m高的圆形油库空间转变为令人惊喜的新空间, 他们认为这个油库不应当成为原建筑的附件或者装饰, 而应当作为泰特现代的根基, 新的空间致力于以直播的形式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空间, 包括电影、表演等等艺术形式。

在此基础上设计的11层新的展厅高达64.5 m, 与原建筑99 m高的烟囱得以呼应, 建筑的表皮采用多孔的砖材, 既与原建筑语言统一, 又利用多孔砖之间的缝隙, 在夜晚让整座建筑晶莹剔透。扩建后的展厅面积将扩大70%, 并将于2016年完工, 在此我们期待建成后泰特现代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参考文献

[1][德]格哈德·马克.刘捷译.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 (第三卷·1992~1996年)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张佶.泰特现代[D].上海:静安区规划局, 200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等院校美术展厅】相关文章: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介绍05-08

高等院校05-04

独立高等院校05-29

高等院校教育06-01

高等师范院校05-11

江苏高等院校名单07-06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04-28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05-11

高等院校汉语教育05-28

中国民办高等院校05-03

上一篇:商业企业营销下一篇:生存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