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2024-04-28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精选6篇)

篇1: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管理办法

(2008年12月第二十二届理事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中国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及研究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特设立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

第二条青年教师基金对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从事的研究工作提供资助。

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课题分为两类:

(1)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资助额不超过20000美元。

(2)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主要资助在指定领域内具有应用价值或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的应用研究课题,资助额为20000美元。

青年教师奖是对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个人的奖励,奖金为受奖者本人所有,奖金最高额为5000美元,最低额为1000美元。对青年教师基金或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还将颁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证书。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三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的实施范围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选定的高等院校。未列入实施范围的高校教师,如需申请基金会的资助课题或奖项,需由基金会选定的高等院校中的一所大学审核,并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推荐;

第四条在国内申请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现在国内高等院校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不包括兼任教师);

2.年龄在35岁(含35岁)以下;

3.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4.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

5.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第五条在国外申请青年教师基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

2.年龄在35岁(含35岁)以下;

3.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4.决定不迟于6个月内(自申请或被推荐之日算起)回到国内高等院校任教;1

5.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

6.具有独立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研究工作已有明确目标,成绩优异。

第三章申请程序

第六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在规定的学科中按照限额组织申报;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在规定的领域不限额申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每两年公布一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学科设置及名额分配方案,以及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申报指南。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的申请受理时间是每逢双年(如2004年、2006年等)的12月1日至第二年的 1月 31日(以当年组织申报工作通知为准)。如有特殊理由,经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同意,受理时间可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第七条青年教师基金的申请办法:

一、国内

“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由申请人申请,填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申请书》(一式一份),由国内两名以上教授(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在本校任教)推荐,填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推荐书》(一式一份),经申请人所在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及校长(或主管副校长)审核同意(需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校长亲笔签名),由学校具文(盖校印)将上述《申请书》及《推荐书》寄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由申请人根据当年基金会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进行申请,填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申请书》(一式一份),由国内两名以上教授(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在本校任教)推荐,填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推荐书》(一式一份),经申请人所在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及校长(或主管副校长)审核同意(需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校长亲笔签名),由学校具文(盖校印)将上述《申请书》及《推荐书》寄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二、国外

申请人可在回国前提出申请,办法与本条第一款基本相同。但两名以上教授中,至少有一名在国内高等院校任教,推荐、审核的学校应是申请者即将回国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国内高等院校。

第八条青年教师奖只授予在国内高等院校任教,并且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奖的推荐办法:

由被推荐者所在高等院校及国内两名以上教授(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在本校任教)推荐,填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推荐书》(一式一份),经被推荐者所在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及校长(或主管副校长)审核同意(需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校长亲笔签名),由学校具文(盖校印)将上述《推荐书》寄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第四章评审与批准

第九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组织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专家,通过同行通讯评议和专家会议评议相结合的二级评审程序,对学校报送的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候选人的材料进行评审或答辩,并择优给予资助或奖励。

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由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或由理事会授权的理事批准。

第五章管理

第十条每个青年教师基金(含基础性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项目,从课题批准之日起,一般在三年内完成,特殊情况经基金会批准可以延期完成。基金会按照课题工作进度,将分期核拨基金款额。每项课题须提交相当于500美元的管理费给学校,作为该校管理课题的经费,并按《申请书》中的经费使用计划,建立账目。

在国外的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在回到国内的高等院校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后,由基金会拨付课题款项。如有需要,经基金获得者所在高等院校同意并征得基金会同意,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亦可在国外预支部分课题费用。课题款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非课题单位或个人不准挪用、借用。基金款项由基金获得者所在院校监督使用。

青年教师奖由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一次直接发给获奖者本人。

第十一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必须按《申请书》申报的课题研究计划及时间开展工作。在课题执行期内因故中止课题研究工作,需经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同意。未能及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或擅自中止工作者,须退还基金会提供的资助,已支出部分的款额由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或其所在单位偿还(如属不可抗拒的原因,仅退回余款)。青年教师基金使用期限一律为三年,逾期不领取使用,作为自动放弃对待。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如调动工作,调入单位须为高等学校并能保证课题工作继续进行,经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同意,基金会资助课题可继续执行,接收的高等学校有责任对课题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在每年12月15日之前书面(一式一份)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报告课题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下一工作计划。在课题执行期间,霍英东教

育基金会可随时派人对课题研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有严重问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有权中止提供费用。

第十三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要认真填写《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书》(简称《总结报告》),并附成果资料、有关论著、经费使用情况(各一式一份)。由所在学校聘请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验收,提出审查意见,并填写《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验收书》,经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材料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可对各高校的验收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对于不按时报送《总结报告》和《验收报告》的学校,基金会可停止或减少该校下一届青年教师基金或青年教师奖的申报名额。

第十四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在发表、出版基金会所资助项目的论文、专著及成果时,应注明“该课题得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字样。

第十五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在课题结束后,如仍符合条件,可以继续申请。如申请的课题未被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批准,申请人在以后可以继续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申请。

第十六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所在单位和推荐人应关心、支持、帮助课题工作,在《进展情况报告》和《总结报告》上认真负责地填写评价意见,并积极组织项目验收,出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验收书》。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指定的高等院校中实施,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属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篇2: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为鼓励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自1986年起特设立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

根据基金会二十六届理事会决议,现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申报及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13年(第十四届)设立:

1.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109项。学科设置和名额分配见附件2;

2.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25项。申请指南见附件3;

3.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基金10项。资助对象为在西部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但不单独组织申报,由理事会暨顾问委员会在未获得基金项目资助的申报项目中,遴选确有发展潜力,且研究课题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西部高校教师给予资助;

4.青年教师奖100名。其中一等奖5名(自然科学类3名,社会科学类2名),二等奖15名(自然科学类10名,社会科学类5名),三等奖80名(自然科学类50名,社会科学类30名)。

二、接受申请和推荐时间

2013年3月15日—4月15日。

三、申请和推荐名额

1.各校申请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项目数为上一届获得资助项目数加上基数2确定。各校可申报名额详见附件4,不可超报;

2.各校申请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无名额限制;

3.各校推荐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候选人名额为1名,不可超报。

四、申请条件

1.申请院校范围:申请人须为在基金会公布的261所高校(高校名单见附件4)中担任教学、科研任务的青年教师;未列入上述261所高校的教师,如需申请基金会的项目或奖项,需由261所高等院校中的一所大学审核,并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推荐。

2.申请人年龄限制:35周岁(含)及以下,即1977年3月15日及以后出生。

3.申请者和被推荐者须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五、评审费用

1.申请和推荐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和青年教师奖,无须交纳评审费;

2.申请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每项申请须交纳评审费500元人民币。(评审费汇款账号信息详见附件5)。

六、提交纸质申请文件及材料

1.学校正式申报文件(校发文,有正式文号、签发人)一式两份。

2.加盖学校公章的学校《申报项目汇总清单》一式两份。《申报项目汇总清单》须申报完成后在申报平台打印。

3.《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申请书(2013年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申请书(2013年版)》一份。由国内两名以上教授(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在本校任教)推荐,要求认真填写推荐意见,并请推荐者在打印出的申请书中亲笔签名(签名章不可)。

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推荐书(2013年版)》一份。由国内两名以上教授(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在本校任教)推荐,要求认真填写推荐意见,并请推荐者在打印出的推荐书中亲笔签名(签名章不可),并提供被推荐人3-5篇代表性论文、著作或教材,如被荐人有获得省部级奖励的,须同时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

5.请各校将上述所有纸质申请材料于2013年4月15日前(以邮戳为准)寄至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转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逾期或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

七、网上申报程序

1.请各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人员从2013年3月15日开始使用用户和密码(用户和密码与2011年申报的相同,如有问题请联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登录“基金及奖励网络申报平台”(网址:

http://211.68.23.117/hyd),认真阅读“通知公告”中的《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奖励申报平台操作手册》,完成2013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网上申报工作。

2.请申请人从2013年3月15日起登录“基金及奖励网络申报平台”(网址:http://211.68.23.117/hyd)上下载并认真阅读“通知公告”中的《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奖励申报平台操作手册》,并从“模板下载”栏目下载申请书模板,按照模板《使用说明》填写相关内容,填写完成后必须进行“检查保护”工作。以“申请人”身份登录“基金及奖励网络申报平台”(如未注册请先注册再登录),使用学校基金申报管理人员给予的项目编号和校验码进行验证后完成数据上传。

3.《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申请书(2013年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申请书(2013年版)》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推荐书(2013年版)》等材料已重新修改,请务必下载新版本,旧版本作废不予接收。

4.网上申报截至2013年4月15日18:00,逾期网络关闭。

八、申报工作注意事项

1.申报者须按要求同时提交纸质版申请材料并完成网上申报工作,缺一不可。

2.每个申报项目的纸质版申请书或推荐书经所在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后,须报校长(或主管副校长)同意并亲笔签名(签名章不可),并加盖学校公章(公章须为原件,不可复印)。

3.各类申请书、推荐书请按项目装订成册,不得分离。

4.所有项目皆不接受高校教师个人申请。

九、联系方式

1.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北京办事处(设在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内),联系人:吕夺印、刘海峰;电话:010-66097881 66097882;电子邮箱:gat@moe.edu.cn;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2.网上申报事宜请咨询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系人:葛勇勇、刘昕民;电话:010-62514684 62519573;电子邮箱:hyd@cutech.edu.cn。

附件:

1.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管理办法;

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学科设置和名额分配方案;

3.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4.具备申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资格高等院校名单及基础性研究课题申报项目名额;

5.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费汇款账号信息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篇3: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现状调查

(一) 基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笔者对三个专业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执教三个专业的教师共48位, 其中40周岁以上为18位, 40周岁以下的为30位。

2. 编制评价量表

以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版块为一级指标, 每个版块又分四个等级, 编制评价量表。

3. 调查结果

(1) 教师教学质量总评。通过表1可以看出, 学生对48位教师教学质量总的评价为:40周岁以上教师评优率占48.7%, 高于40周岁以下教师的33.3%。可以看出, 青年教师的评优率略低。

(2) 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分项评价。从表2中可以看出, 48位任课教师中,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和非常强的占75.4%, 教学态度认真和较认真的占86.8%, 教学方法较得法和得法的占78%, 教学能力较强和强的占78%, 教学效果较好和好的占80.8%。其中, 40周岁以下教师只有在教学态度上略高于40周岁以上教师, 在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方面都低于40周岁以上教师。

(二) 基于教师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笔者对50名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40周岁以上20人, 40周岁以下30人。

2. 制定评价量表

以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培训情况、教学常规工作完成情况、教研成效方面四个版块为一级指标, 制定评价量表。

3. 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全面, 培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教学常规工作的完成情况未达到完全满意, 教研成效不是特别显著。因此, 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问题探析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 他们态度比较认真,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但由于教学经验较少, 社会阅历浅, 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 青年教师自身原因

1. 不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高职教育教学以“知识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并且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和运行规律。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 照本宣科讲教材, “放羊式”地进行课程实训, 一体化课程也不能很好把握, 对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

2. 教学经验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刚走出校园就走上讲台, 教学经验不足, 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在高职院校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又有限, 因此, 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对科研认识不够

根据职业学校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 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处于入门阶段, 同时过多的教学工作量使他们难以花时间去提高自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不足使他们很难掌握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 因此在教学上很难摆脱“教书匠”的模式, 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

4. 对学校规章制度了解不多

根据笔者的调查, 大部分青年教师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 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知之甚少, 因此, 存在不同程度的茫然和困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使其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外部原因

1.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学校缺乏与青年教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在考核方面重视结果, 在论文发表方面只重数量, 忽视青年教师的内心感受, 未能健全与青年教师有关的政策与教学规章制度, 难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从学生方面来看, 学生的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来讲,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教学内容, 在知识宽度、课程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未能合理安排, 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影响教学质量。

3. 社会因素

从社会方面来看, 随着高校之间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优秀青年教师的流动性显著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应从全方位多层次入手,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制度建设的同时, 教师也要通过外部保障机制的作用, 将制度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 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 加强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更要掌握高职教育的理论, 了解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 清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

2. 端正教学态度

虽然高职学生入校分数并不高, 但是教师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首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不能抱有学生基础差, 教不好是理所当然的消极心态。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此外, 还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增强他们的信心, 虽然高职学生在理论上比本科生有差距, 但是在动手能力、实践锻炼方面更胜一筹。使他们相信通过学校的培养以及锻炼能够成长为社会紧缺的高技能型人才。

3. 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虽然理论知识的基础比较差, 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强,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仅要从眼、耳、手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还要指导学生动手去做, 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此外, 部分科目要实行“教、学、做、考”一体化, 比如艺术设计专业, 可将考试放入教学过程之中, 在讲授完课程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作品然后展示, 这样既降低了考试的难度, 避开了理论较深的知识, 也能够从学生所做作品中检验教学效果。

4. 加强生产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因此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也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应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应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活动, 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 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避免将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及时将教材中过时、艰涩的内容删除, 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 形成具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系统, 以此来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 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各方面的综合培训,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管理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比如建立青年教师资助制度等,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增强青年教师对院校的归属感, 提升教师对院校的适应度, 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 建立教学督导机构

建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过程考察及跟踪。教学督导机构收集青年教师的相关资料, 记录教师的教学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评定工作, 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立青年教师评价和奖惩体系

青年教师的评价体系用以全面考量教师教学表现。教师评价体系可由若干指标组成, 并且可以量化。对照此指标体系, 可以基本确定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表现。奖惩体系则是基于评价体系的奖惩制度, 建设完善的奖惩体系对于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 建立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

学院应该使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 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仅取决于职业态度, 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对本行业发展方向的了解。因此, 教师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 掌握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首先, 高职院校应将教师的进修、培训作为一项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确保教师培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次, 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考核和业务上的跟踪, 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和考核方法,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 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政策建设, 从政策上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5. 经费方面的保障

高职院校可设立针对青年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 并及时下拨给各二级单位统筹管理。各二级单位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活动,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升素质与业务水平以及外部政策的保障, 也需要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 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培养计划。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教研能力、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有助于建设一支了解高职教育规律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扩大, 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出特色,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共同追求, 这其中青年师资的培养极为重要。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制度方面、青年教师培训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方面来构建并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职教育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4]魏茂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07 (5) .

[5]刘加铭, 周国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6]穆秀梅.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

篇4: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投入了较大的财力和人力,不少高校增添了许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也成为高校院校的中坚力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许多青年教师都希望通过参与继续教育提升自身实力,或借助此种教育模式获得职称,使自己能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等需要。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是推动高校发展和前进的主力军,也是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柱。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新工艺、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边缘科学随着行业和领域的交叉而发展迅速,以致高校只有变换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优质培养首先要做就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其整体质量,对高校教学质量以及未来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意识淡薄

从相关调查研究得知,能在高校日常教学中将继续教育付诸于行动的教师仍占据少数,参与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次数也相对较少,由于实践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故而影响了技能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素质也不乐观。针对上述现象,必须加强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缺乏外部保障

由于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其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健全,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而当前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各个学校在遵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的,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学校领导出于学校的工作需要或利益,把教师个人的继续教育延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及其学习积极性。经费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设立相关的继续教育专项资金,虽然继续教育成本费大都由国家或学校承担,但教师自身还需投入相当的一部分费用,这也降低了教师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三)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工作缺乏完善

继续教育实施部门的工作涉及继续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妥善安排、教育模式的合理使用、授课师资的选择以及相关管理。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出现许多重复内容,致使所学与所需联系不大,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继续教育模式单一,虽然校本模式和普通高校模式应用相对广泛,但前者没有得到很好开展,较注重形式而轻实质,后者不利于实训课教师的技能提高。继续教育实施部门工作不到位首先是没有相关政策规定,相关领导也没给予应有的重视,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其次是对继续教育的理解、研究不深入,不知道如何实施继续教育,使继续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

二、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涉及教育内部、外部等各个方面复杂的系统工程,甚至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及未来发展。师资是高校教育保持良性发展的基础。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青年教师传统观念,相关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及知因然后能自强也”,还倡导教师要“教学相长”。联合国教文组织在出版的《职业技术术语》中对“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概念则定为:终身学习是满足在学校及工作中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继续教育是已经年满18周岁,能担负社会责任的群体接受的多样化教育形式。发展继续教育的根本就是在于树立终身教育学习理念,经济水平的提升则要求社会成员无限扩张知识,把学习作为一种持续、全方位过程中是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一直强调的重点,然而这种过程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以应试为主和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继续教育观念,只有自身不断学习才能促进事业发展。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人类文明传递者,更应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深刻意识到高校在树立终身发展的继续教育观的同时,要把所有措施付诸于行动,引导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发展内涵。总而言之,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观就是要高度重视,认真践行,注重实践操作。即高校教师要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加强自我发展意识,养成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到学有所获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能帮助青年教师从“传授者”走向“研究者”,有利于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更重要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二)健全继续教育相关法制和机制

完善相关法制和机制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基础保障,它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及高校自身政策、法律及规定,一定程度上这些法律机制能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没有这些保障就无法顺利实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首先,健全继续教育法规体系。发达国家在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都都给予相应的保障和设立相关政策法律,使高校继续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在早些年出台了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但没有明确界定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义务、权利、条件、经费来源及时间等内容,依旧处于混乱状态。所以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自身责任,制定高校青年教师在继续教育政策与规定,最终形成有效的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其次,多数高校针对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都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部分高校虽然有这个动机,但行动却很迟缓。所以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如设立继续教育奖励资金,鼓励在继续教育中获得较大教学成果和对学校有帮助的教师,制定相关规定更新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次数及提薪晋级等规定。通过实施相关激励措施达到有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胜任力的目的,和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最后要加大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个人、社会团体等形式为教师继续教育投入资金,确保继续教育的高效和顺利实施。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满足受教育者需求

首先创新教学方法。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前提,应避开老套教学法,积极与受教育者体验、互动、探讨、感悟并帮助其获取新知识和掌握新本领。同时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自主能力,激励教育者可通过对考核制度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对方从“要我学”观念转变为“我要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发展做好铺垫。

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结构。继续教育内容要注重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不同层次人员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为参考依据,设置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结合在职人员特点。其中教学理论要充分够用和为当下社会所需知识,加强教学实践性,使受教育者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将智力要素和知识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加深对当前科学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此外,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对受教育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对象要求因材施教,使课程变得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还可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

三、结语

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不断提升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不断学习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身,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魁星.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3(6).

[2]王海骊,王红英.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探析[J].继续教育,2010(5).

[3]赵院娥,郑斌.新形势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4(3).

篇5: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教育工作资源,青年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接班人,是教学运行建设的生力军,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新鲜血液,他们肩负有传承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青年教师强则校强,青年教师兴则校兴。因此,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实现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点[1]。在现今的高等院校中,由于人事系统的用人机制门槛较高,青年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学术水平较高的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而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对一些教学常识不了解,对教学方法掌握不熟练,对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不精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有一些问题,教学效果较差。

一、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本领,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培养工作。这种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是各行各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业传承的方法。然而,近些年这种“传帮带”的培养方式逐渐在高校中消亡[2]。其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利益为价值观核心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人们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有什么合理的报酬,进而决定是否去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因此,像“传帮带”这种“无形”的工作由于难以体现、无法考评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和嘉奖而最终流于形式。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不利造成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缓慢。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年教师容易形成或沾染不良的习惯,产生迷茫的情绪和选择逃避行为,其潜在的影响还存在于所教授的学生。这些现象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并且日趋严重[3]。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二、以“听课培训”为主要方法,构筑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体系

凡事都是两面的,正是由于青年教师的来源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能力强、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对传统的“传帮带”模式进行简化,以“听课培训”为主要方法,进行青年教师的教学培养工作。这样做有利于明确体现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培养工作,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人员和指导教师、青年教师的能动性,进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青年教师成长历程特点及基本的培养原则

一般来讲,青年教师是指35周岁以下的教师。其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保护期、适应期、成长期。各阶段的特点及基本教学培养工作原则为:保护期是指青年教师报到当年,原则上不安排教学任务,不考核教学工作量,但需服从学院的教学安排,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参与熟悉教学过程,学习各种教学技能和方法;适应期是指青年教师第一次正式授课,即新开课阶段,出现的教学问题较为集中,学生意见相对较多,在这个阶段,要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疏导,不应对青年教师偶尔出现的教学问题采用零容忍态度而严厉批评或处罚;成长期是指青年教师已具有一年以上的授课经验,教学能力过关,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二)明确培养工作的具体内容及人员分工情况

根据青年教师所处阶段对应的特点不同,具体的“听课培训”做法也不一样。学院是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全体教师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工作氛围;贯彻执行领导听课制度,加强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意识;建立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是高校中最基层的管理者,承担着第一线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青年教师报道之后两周以内,应组织本系教师对青年教师讲课进行听课,填写《青年教师试讲情况调查表》,了解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及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系里的实际情况,制订《青年教师教学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确定即将承担的教学任务范围,安排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保护期结束时,系应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试讲考核,了解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及水平,填写《青年教师试讲考核记录(系)》,决定其能否承担一线教学任务。

指导教师负责青年教师的具体培养工作,应定期与青年教师交流,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及师德修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如教案、讲义、板书等)、实验技能等方面。在保护期内,指导教师应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试讲培训,填写《青年教师试讲培训记录(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强化正确的方法,纠正错误的习惯,最终达到能够独立上课的目的。在适应期,指导教师应跟踪听课,实时监控,填写《指导教师听课表》,转给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学习。此阶段为实际授课,指导教师通过观察,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强化。在培养期满时,指导教师提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报告》。

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工作的主体,应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教学培养,服从系里教学安排,主动听课,主动求知。在保护期,青年教师至少听一门完整的课程,并广泛地听取相关课程教师的授课,并填写《青年教师听课记录表》;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在适应期,青年教师应认真备课,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在成长期,青年教师应至少参加两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进行锻炼。比赛是一种集群众性、竞赛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活动形式[4]。其结果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这个过程,引导青年教师对教学进行主动的思考,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更加端正,使得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更加注重。

(三)量化考核及报酬,将培养工作常态化

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很难从结果上区分优劣,只有把握住过程,才能不偏离预期的结果。在我们所构筑的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体系中,各种培养过程都有相应的体现,因此,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并进行量化的考核。量化考核后就可以实现量化报酬,其基本原则是:学院和系作为管理单位,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是基本的工作范畴,不做工作量考核。青年教师作为直接的受益人,应服从安排,主动寻求提高机会,也不做工作量考核。指导教师作为实施者,应按照听课培训的次数给予一定的报酬。这样,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报酬,使得工作职责清晰,再通过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使得整个工作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运行和监督体系,进而保障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的顺畅进行。这样,通过量化考核和量化报酬保证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能够连续开展。

三、结语

通过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构筑以听课培训为主要方法的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体系,利于考核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工作报酬的量化管理,确保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的时效性,旨为全国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篇6: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一、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1.高职工科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知识

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这类教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的局限,“从校门到校门”,导致他们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真正从事工程实践的经历,导致知识结构上缺乏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知识。工作中表现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欠佳,教学内容脱离工程实际应用,可能对职业教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高职工科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统一

一些教师忽视职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对职业教育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将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迁移到职业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把实践活动作为对理论的验证活动,不能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结果是本末倒置,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整合,导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需要的知识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3.高职工科教师知识单一

大部分高职工科教师仅仅是在学校学习阶段积累下的知识体系,是比较单一的知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化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青年专业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较低

高职专业教师一般都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学校学习期间缺乏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训练。虽然专业教师都要参加上级举办的岗前培训,但时间短,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加之缺乏科学的师资资格认定标准,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样,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教学方法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5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由于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和工作职能的限制等,往往不能针对实际问题自主开发课程,结果使教学和实际存在较大的距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建设中应该注意:

1.要具有扎实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所谓专业知识,又称专业学科知识,主要是指教师所执教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在授课时决不能一知半解,对自己没搞清楚的内容蒙混过关,给学生一个模糊的知识概念。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连教材都吃不透、似懂非懂,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还要了解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条件等,不要被动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自己的想法,明确可以在什么条件下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改造,并在实践中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对现有条件的判断能力和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综合的把握能力。

2.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具有精深性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对教学科目的基础理论要弄懂吃透,而且对行业的发展前沿和未来趋势以及邻近学科知识(相关知识)的关系都应该了解和有一定的研究,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所讲的课程中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知识进行重组,使两门或两门以上的知识互相融合、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该门学科的内在体系和规律,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变知识为智慧,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教师既要讲课又要会指导学生实习

实验教学环节的关键之一是要有高素质的实验人员或实验教师,他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过硬的实验技术技能、实验教学能力。在科研实验及实验教学中能对所做实验作出具有逻辑性、敏感性、开拓性和预见性的分析,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要懂一门课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相关的每门课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发新的课程等。

因此高职院校在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应侧重增加教师的工程经验知识。工程经验知识实际上就是能力上和方法上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获得。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尽快使知识结构中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成为“双师型”教师。 4.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型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成为开放性结构,即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5.教师要提高自身知识含量

新型教育首先对教师的知识量提出了新要求。

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轻型结构向重型结构过渡,以便能与迅速扩张的知识量相适应。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而且在未来社会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并无绝对严格的界限,因此合格的教师必然伴随着终生学习。未来的师生关系也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认识交往。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要求教师的知识拥有量从轻量级向重量级转化。这种转化显然不应仅看作量上的简单增加,而应理解为教师知识的整体性跃迁和结构性的变化,是教师知识结构在质上的飞跃。

每个人不可能囊括人类的全部知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并不是只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就能完全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了解、收集、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和通过非正规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与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6.教师要学会整合知识

当今知识发展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对每一个教师来说,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仍有各自的侧重点,它体现了一中有多和多中有一,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因此,高职教师应在坚持对本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拥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在学科的交叉中找到“创新点”,在知识和技能上取得飞跃;才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灵活机动;才能引领学生开展研究和进行创新活动。

7.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而要造就创新性人才,教师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必备的创造能力。要增加能力及方法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比重。

高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应用和创新,才能有效地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泽文.现代大学教学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董仁忠.基于技术知识难言性特点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

[4]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考核办法下一篇:三笔字培训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