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2024-05-03

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通用6篇)

篇1: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年来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在线学习方式,它以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同时,对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内二、三类高等院校的管理与发展提出挑战。人们预测未来高校数量将随慕课的发展而减少。未来国内二、三类高等院校会被慕课取代吗?文章从慕课的形式,学习流程分析其与高校的关系以及对高校发展影响。通过分析可知从慕课的制作、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及学习评价各环节来看,慕课的发展需要有高校依托,慕课的出现是二、三类高等院校发展的良好契机。将传统教学与慕课在线学习相结合,转换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授课者与学生在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督促者,才能有效利用慕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使高校学生得到更全面发展。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2012 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参与、反馈、作业、讨论、评价、考试、证书的完整学习模式称为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以网络为载体,参与学习者可以在线论坛、学习小组、线下见面会等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注册使用全世界顶级高校开放式教学资源,如目前三大主流机构: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哈佛与MIT联手举办的Edx,慕课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由于具有开放且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使用的特点,一时间,慕课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有人预测,在网络时代,传统学习方式已不再是首选;50年后,如今大学林立的美国最后最多只剩10所实体性大学。而在2013年中国教育家年会暨2013中国好教育颁奖典礼上,国务院参事汤敏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当谈到慕课可以解决中国教育资源不平均问题时说到:“利用慕课可以解决三本、二本的学校,以及其他学校没有好的师资,师资不足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学到第一流的课程,能够把北大的课上下去,就有可能把哈佛大学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课都上了”。可以肯定当慕课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利用,使之成为一种接受知识,取得相关资质的新模式时,我们的高校,特别是国内二、三类的高校还是感受到了未来的生存压力。那么,在中国,慕课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对于现行高校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又可以到何种程度?作为一名一线高校教师,对高校在校学生有着深入接触与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慕课的出现、发展对现行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对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影响,目前的讨论与研究过多地关注了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学习方式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而忽略了慕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如何有效地发挥慕课的资源优势,使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慕课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慕课的发展不仅对高校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高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慕课特点与发展慕课,即大规模在线课程,其显著特点为大规模、在线、开放。“大规模”指的是学习人数,一门MOOC可以有上万人同时在学习,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那样一个班有几十个人或几百个人“;在线”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学习,不受时空间隔的限制;“开放”指的是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你就可以免费参与到你喜欢的课程的学习。图1 慕课制作与学习流程图1描述一门慕课从制作完成上线到学习者在线注册成为学员,完成所注册课程学习内容,通过测评考试,最后拿到该课程认证证书的全过程。自从慕课产生以来,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像edX的发起人、首任总裁Anant Agarwal认为:“„„the single biggest change in education since the printing press.”(慕课的出现是自印刷机问世以来教育上最大的改变)。“慕课”真正的井喷始于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在我国,慕课的影响也已深入到高校当中。2014年5月8日,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站和网易云课堂共同发布了中国最大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吸引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十多所985高校入驻。但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和埃及到慕课网注册、学习慕课的人数远远超过中国。慕课学习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慕课学习的整个流程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慕课制作、学员注册、学员在线学习、学习评价。从以上几个环节来看,慕课学习与大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从一门慕课的成功上线、学员卓有成效的完成学习并达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最终通过测评考试拿到认证证书,始终离不开高校教育及高校平台。1.高校教师是慕课制作的核心力量信息化教学所需知识包括学科、技术、教学知识。推进美国及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克瑞格·贝瑞特(Craig R.Barrett)博士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相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师。”从一门慕课设计到上线是一个既科学又繁杂的工作。从图1可以看出,慕课的制作不仅与计算机技术有关,还包括课程的选题、规划、知识点设计、课程设计等,这些工作离不开熟悉本课程的专业人士完成,而讲授该课程的高校教师应该是这一群体的核心人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门课的学习效果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以何种形式展开知识点、如何把握教学的进程、如何适当地将重点与难点相结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本门课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学员以慕课的形式学习一门课程时,如何在独立于学校、老师、同学的情况下,将学习坚持下来,并达到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中就有过这种体会,有的教材随书所附课件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只能当做课件制作的素材,完全不能直接使用。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课件大多数是由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人员制作,而他们对课程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教学过程并不是很熟悉。这些随书的课件存在制作粗糙、内容有误,内容与知识的讲授进程不能合拍等问题,必须经过进一步地精心编辑才可使用。综上所述,一门高校某专业的课程,当以慕课形式在线学习时,慕课的制作质量是首要前提,而完成慕课的设计与制作,最适合的人员应该是高校中授课教师。2.高校的学生是慕课学习主体一门慕课制作完成,就可以上线供学习者注册学习使用了。那么哪类人群是慕课学习的主体?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决定了凡是有需要的,有在线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注册成为某门慕课的学习者。在我国,如同上世纪90年代的函授、远程教育一样,有需要学习该课程的在职人员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不同于函授、远程教育,目前在我国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在慕课学习者中占绝大部分比例。从年龄及需要来说,结束12年义务教育的高中毕业学生,需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具有某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群。而这些学生通常根据高考成绩,进入不同层次的高一级院校学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有2435.9万高中生毕业。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参加高考人数为570万,而当时录取人数只有27万,录取率只为5%。在那些年代,大学生常被称为“天之骄子”,毕业后是国家分配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在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而至2014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9万,高考的录取率已高达74.3%。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2万人,部分省市高考录取率高达90%以上。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从对慕课学习的需要来看,高中毕业生应是主体,而他们中大部分将在高考后进入高校学习。3.慕课学习需要高校的管理如上所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学生是以考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为目标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各省市的一本录取率与高校的录取率相比,降低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根据全国2014年、2015年高考一本录取率统计数据显示,在教育发达的一线城市,一本录取率在20%左右,中部地区大约在10%左右,但在经济不发达省份,一本录取率只有6%左右。可以说随着我们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二、三类高校录取。试问:如前文所述,人们预测慕课的发展,将使二、三类高校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或是由于慕课的发展,二、三类的高校将被取代,如果这样的担忧与假设成立的话,那么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是否可以脱离高校,直接走向社会,而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否可以慕课或其它的形式来完成呢?可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的学习现状来回答上述问题。每一年的高考前,我们都会从网络中看到这样的图片,撕书大战,被撕成碎片的复习资料雪片般飞舞,瞬间整个校园银装素裹。此种情景一方面反映了12年寒窗学子学习的艰辛,高强度的高考复习使学习身心疲惫,以撕书这种方式来释放数年来的沉重心情,缓解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高校的学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新生入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很少有学生在像高中时那样勤奋。而身处网络时代,不少学生缺少自控能力,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的问题,一直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的学生,在大学开始了独立生活,有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甚至出现将脏衣服寄回家,这种听起来很荒诞的事情。再者,学生开始集体生活,没有家长在生活中的呵护以及中学老师那种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同学间相处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出现在高校中的极端案例已说明问题。那么基于如此现状的学生,没有学校的管理,直接以慕课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方式,有多少学生可以自愿注册慕课?又会有多少学生注册成为慕课学员后,在线学习时可以克服网络的诱惑,将学习坚持下来最终达到课程的要求完成学习呢?同时,人的学习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当学生处于大学环境中,教师的引导,学校对课程学习、评价的管理体制,学生之间的讨论、同学间相互促进的氛围等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同时,教育者的言行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往往是因为教师的言行来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原因推理,并总是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在一项网络课程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网络课程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只在量变的层面,学生普遍表现为对网络课程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网络课程的利用率是较低的。因此当一个学生独立于学校之外,单独参加慕课学习时,需要有非常强的自律能力、坚强的毅力才能顺利完成慕课的学习。如前提到的190个国家的16万学习者注册学习的慕课统计数据来看,其中2.3万人考核合格,253人得满分,而合格率仅为14%。慕课学习过程中高辍学率、低完成率的现象明显,真正完成一门慕课学习并非易事。另外,必须指出的是,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及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在校学习必须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部课程才能毕业。而离开了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刚毕业的高中学生,对于专业与相关专业课程的选择等问题都应该是比较盲目的。4.慕课评价体系需要以高校为平台慕课学习的评价体系离不开高校的平台,应该以高校为依托。在一篇“MOOC不是全能”的文章中谈到:“在一个有数万学生的课堂上,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讨论?怎样给作业打分”。况且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在线的慕课教学模式,edX正在开发一种给学员完成的文章进行评分的电脑软件,让学生们能够立即知道他们的作业水平如何。很多院校都对这款软件寄予厚望,哈佛大学也在此列。但曾任历史教授的哈佛校长德鲁·吉尔宾·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提出:“我觉得这些软件还不足以理解文章的讽刺或文笔的优美,而且我也不知道应该让电脑怎样处理没有被编入程序里的东西。”在大规模、开放式学习模式下,一门慕课会拥有众多注册学员。那么,学习结束后的评价、认证是慕课面临的直接问题。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严格把关,杜绝作弊,使只有真正达到要求的学员通过,这是目前慕课发展所面临的艰巨挑战。前段时间,有一则“65个证书找不到称心工作”的网络新闻,首先该生的学习热情是完全值得肯定的,但其找不到工作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企业用人,所关心的是被聘人员能为本企业做什么,而不是被聘人员拥有多少张证书及文凭。在社会激烈竞争环境下,多学习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无疑会提升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大学四年间,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除了要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所规定的课程外,学生有多少时间与精力再完成校外的学习?可以拿到多少证书?需要花多少时间?因此,可以说以上提到学生所获得65个证书,每个证书的含金量是值得商榷的。这个事例可以延伸到我们对慕课学习的分析。如果慕课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而只由企业主办以简单商业模式运行时,真正慕课学习的效果及完成学习拿到的认证就会存在质疑。英国哥伦比亚理学院(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师Carol Edwards认为无论作为教育产品还是商业模式,慕课都是失败的(MOOCs are a failure, both as an educational product and as a business model.)。如果离开高校的平台,学生以慕课的形式学完课程,当前在社会中的认可,特别是被用人单位认可也是重要问题。结论慕课的出现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由于应用慕课可以接受最优的教育资源,而它的在线、开放、大规模的特点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模式。同时,对目前高校的管理及在校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有着重要影响。人们预测慕课的发展与壮大将使中国高校,特别是中国的二、三类高校面临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慕课学习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对慕课的应用也不乏一些反对之声。慕课的到来不能取代大学,大学时光是人生重要阶段,没有大学人生会有遗憾。多少人走出大学,回忆当年大学时光,无不感慨大学时光的美好。在大学,既没有高中时的高考压力,也没有走进社会后的就业与生活压力。大学的精神、大学林荫小道、图书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宿舍文化、大学同学等等都给人的一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对人生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大学四年也是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前一个过渡期。大学期间,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在人格、心智等方面得到健全与发展,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结合中国高校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慕课的出现与发展对于高校应该是“强心剂”,特别是对于二、三类本科院校来说,慕课的出现不应该是“狼来了”。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做人,做事,做学问!”,教育本质不仅是教书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正是由于慕课的出现给二、三类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如果将慕课学习资源科学地引入高校课堂,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使学生同样可以分享一流的教育资源,弥补这些院校在硬件设施与高水平师资方面的短缺问题,从而缩小与重点院校在教育水平的差距,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将有更多时间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有效的管理学生的在校生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要求、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慕课制作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参与,慕课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慕课的有效运行及评价体系也离不开高校管理机制。慕课学习只有以高校为平台,将目前传统教学的面对面教学与慕课在线学习有机结合,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讲授者、信息传输者,学习引导者、促进者,慕课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教授所说:“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作者:孟利民,安徽理工大学)

篇2: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摘要】近几年来,慕课的发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慕课而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对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如此迅猛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理应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探索一套特色化发展道路,并吸收借鉴慕课的先进理念和手段。本文从慕课发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影响出发,探讨了一系列面对慕课对我国职业教育影响的应对举措,希望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慕课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慕课;职业教育;影响;对策

引言慕课是指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慕课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大多数中国人可能还不是非常熟悉,但是由慕课所引发的一系列网上学习的平台的搭建已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慕课作为网上开放课程教育平台,不仅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功能,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学习效果,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缺陷。但在发挥重大影响的同时,慕课在自身发展与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因而,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结合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将慕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职业发展的蓬勃。

1.慕课发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影响

1.1慕课提供了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慕课是指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作为网上教育平台,慕课致力于将世界上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广度。而慕课在中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普及则提供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教学规模以及教学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职业院校的学生无法及时、全面的享受教育教学资源所带来的效益[1]。而慕课的出现则为职业教育的拓宽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在国内,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你就可以免费获得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透明性为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国与国之间职业教育发展的藩篱也将进一步被打破,国与国之间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强,这将十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国家化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慕课的出现为明确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指导和促进。

1.2慕课对职业教育存与发展提出极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职业教育所带来的益处。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大,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成本也逐渐加大,使用职业教育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目前的发展背景下,慕课的出现无疑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一大挑战,慕课提供了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多数教育资源是免费的、无偿的。同时,慕课的出现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流动性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加大。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行政化体制相比,慕课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以及所使用的教育手段其优势十分明显,因此,传统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手段已经无法较好的适应目前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经济带来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此外,慕课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课堂大多是适应市场而生的,符合目前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要,而职业教育在此方面的进步则不如人意[2]。职业教育如何仍旧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及时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可能被淹没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之中。

1.3慕课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慕课在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对于职业教育深层次理念的把握还不是十分到位,以及对教育的成本与质量控制也还停留在宏观分析的角度上,但是慕课之所以在我国获得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慕课对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慕课所秉承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而非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灌输。此外,该教学模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变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实行差异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大众化教学的弊端;并对学生及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全新的定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平等交流,促进教学关系和谐,大大改善了实际教学效果。同时,慕课重点创设了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兴趣的课堂结构。慕课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导向,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扮演着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有限。因此,慕课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慕课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在于学历的高低,也十分注重对人才非学历教育的考察,而树立终身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十分必要。慕课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慕课终身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其使得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使用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而慕课个性化教育则主要关注对于学生差异化教学的突破。慕课十分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并未较好的落实。慕课灵活开放的课堂学习为学生专业化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平台。由于慕课的课程内容是根据类别进行划分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进行课程的选择,这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十分有益。

2.面对慕课对我国职业教育影响的应对举措

2.1全面认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

慕课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需要我们肯定的,但是不能一味夸大慕课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慕课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以此使得慕课的发展更好的适应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3]。首先,木刻的出现不能完全取代职业教育,虽然职业教育也存在本身的缺陷,但是如果将慕课的出现视为对职业教育的取代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其次,慕课仅仅适应于理论性课堂的教学,而对于大规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而言,慕课以目前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并不能满足。而在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作用日益重要,社会需要的也是实践性的人才,对于有些专业课程,慕课无法提供适宜的教学帮助,这也是慕课的劣势所在。再次,慕课仅仅适用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对于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学,其并不能普及和发展。最后,我国职业教育中注册使用慕课的人数较高,已经达到总人数的50%左右,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课程通过率极低。慕课学习课程的门槛较低,而学习者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能力差异性较大,这也给慕课系统测评增加了难度,容易出现测评结果与实际状况脱离的现象,影响了学习者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慕课应加强自身学习的平台的管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网络平台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的基础之上,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落实管理办法,以此满足学习者的差异化需要。

2.2职业院校学生应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个人慕课平台

慕课自国外引入我国,但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其效果的发挥较为有限,因此,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加强与国外慕课使用者的交流,取长补短,争取实现慕课教学的本土化,提升慕课教学的效果。我国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开始多所院校共同开展慕课网上学习的联合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借鉴该方式,联合其他职业院校进行慕课课程的协同建设。合作并不是慕课的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课程资料的开发和使用是慕课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包容开发的.精神,慕课所具有的开方包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是职业教育所要学习的。职业院校学生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个人慕课学习的平台,针对专业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个人慕课建设,促进慕课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职业教育的效益。

2.3政府提供支持和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我国职业教育采取的政府指导机制,而在国外,慕课的发展和普及主要讲大学财团或机构作为依托,慕课的发展自主性较大,受到政府的限制较小。在中国,慕课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首先,政府对慕课进行限制,由于考虑到网络信息安全,政府必须对慕课进行行政方面的管制,防止出现信息的恶性发展。其次,慕课的发展由于受到商业化体制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政府理应提供支持和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慕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任何阻碍因素的扩大都将会影响到慕课在本国的推广。首先,政府要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发展条例,对于网络教育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规范使用作出说明,防止重要信息的误用。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慕课发展的资金支持,不断完善慕课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慕课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中慕课的使用和推广,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制度。同时,政府应规范慕课的民间投资制度,防止恶意投资。

2.4以慕课发展为契机改革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慕课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标志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时代的到来,而慕课在我国教育中的实践尚处在摸索阶段,其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慕课的发展确实为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创造了深远的影响。慕课致力于对传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倡导在积极自主教学范式的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该情况进行特色化指导教学。慕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慕课在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对时代要求探索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模式;另一方面,慕课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长远且更具有生命力。可以说,慕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催化剂,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同时,慕课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各类教育领域进发,不仅仅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中学教育等,慕课不断提高自身拓展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慕课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发挥出来,为响应这一重要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慕课学习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5]。同时,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育资源要事先均衡化,均匀分配各个教育部门、专业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其次,职业教育要改革传统教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教育机制富有生命力和创新性‘再次,职业教育要发挥慕课的作用,在全面认识慕课优点与弱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慕课,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慕课发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慕课提供了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对大学生存与发展提出极大的挑战、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面对这些影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应该从全面认识慕课的优点和不足、职业院校学生应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个人慕课平台、政府提供支持和规范慕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慕课发展为契机改革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出发,推动慕课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化。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2:116-121.

[2]江浚.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3:148-149.

[3]胡新星.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4]龚跃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

篇3: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

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随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学习课程,上线4个月后学员人数突破100万,发展不到一年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师资队伍,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到2012年秋,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2013年5月,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7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将和耶鲁、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 共享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网络。

一、“慕课”概述

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缩写(也译为慕课),其中,“M”为Massive(译为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员多;第二个字母“O”为Open(译为开放),指凡是有学习动机的,都可以进去学;第三个字母“O”为Online(译为在线),指的是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还可以使用开放化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译为课程)。这一课程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不同,也不完全等同于近几年时下最火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曾说过“视频公开课只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是全新的2.0版, 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名校视频公开课只提供课程资源,而慕课可实现教学课程的全程参与。在慕课这一平台上学员可以完成上课、分享观点、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做作业、 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的全过程。

二、 “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以“慕课”建设与发展为契机,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就“在线开放课程” 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合作,探索基于“慕课”共享的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这说明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在这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积极参与,力避失语旁落。

(一)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1)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在软件上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的不平衡,而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其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不设置学习门槛,可以将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免费的(如果拿学分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慕课”向“大众打开了通向常青藤盟校的大门”。MOOCs的推广,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更具效益。

(2)在线开放课程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对教与学的过程及其规律进行深刻反思。如果课下都能够学会的知识,课上老师如何做呢?所以,慕课将不断的促使教师去思考教学的内容、方法、方式等。慕课将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推手,必须要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让教学更多地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

(3)使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一方面,慕课能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储备情况、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安排确定学习进度等。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跳过自己掌握的内容,重复播放难懂或还没有掌握的部分。另一方面,慕课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二) “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慕课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大大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以及学生创新力创造力不足等问题的手段与途径。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慕课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性。在传统的大学教学过程中, 大学四年中的所有课程、课程体系及时间安排是经过严密论证的,课程与课程间的传承、衔接关系非常清晰,每门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也非常清楚。目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提供大杂烩课程,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修课程。缺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循序渐进。

(2)慕课中的课程报名的人很多,但能够完成课程的人数却很少。“大规模”和“在线”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引人注目,然而很多只想体验一下的报名注册也膨胀了前者。 英国开放大学博士生凯蒂的研究结果显示,29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完成率只有6.8%。其中,完成率最高的课程是“函数编程原则”,5万名注册学生中大约19.2% 完成了学业。与此大相径庭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自从1300年的世界历史”课程,注册的8.3万名学生中只有0.8% 走到最后。

此外,学生的诚信问题、课程质量保证问题、评估机制和标准问题、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问题等都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在国内外教育界都在关注慕课的同时,我国在在线教育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如网易公开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除此之外,许多地方也在着手建设本地的课程共享平台。 这些资源无疑为我国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需了解的是,和海外经验丰富的“慕课”平台相比,我国的在线教育平台还不是很全面。因此,发展“慕课”要系统规划, 而不能简单的“凑热闹”。

(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目前慕课的发展中存在知识结构不系统,相关课程不完备的状况制约了学习者的系统学习,同时,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生活的历练、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对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作用等都是不可抹杀的。所以,简单的在线教育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深层次问题。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注重深入的分享、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 这将有助于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生的激励者、启发者,学生从课堂的接受者真正变成自主学习者。目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二)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理制度改革。

这些涉及到国家人才评价体系和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改革,引领着学校的改革方向,应该小心谨慎,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全面开放网上课程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制度。

(三) 加强资源建设,不断增强我国课程资源的影响力。 根据网易公开课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在其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看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所以资源建设绝不是直接放到网上那么简单,要重质量、讲实效,除了资源建设,在线学习的管理、答疑、与学习者的沟通交流等各环节都应重视起来,提高我国课程资源的国际占有率。

结束语

篇4: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关键词:慕课(MOOC);高等教育;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05-05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2012 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参与、反馈、作业、讨论、评价、考试、证书的完整学习模式称为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以网络为载体,参与学习者可以在线论坛、学习小组、线下见面会等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 [1]。人们可以通过注册使用全世界顶级高校开放式教学资源,如目前三大主流机构:斯坦福的 Udacity、Coursera 以及哈佛与 MIT 联手举办的 Edx,慕课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由于具有开放且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使用的特点,一时间,慕课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有人预测,在网络时代,传统学习方式已不再是首选;50年后,如今大学林立的美国最后最多只剩10所实体性大学。而在2013年中国教育家年会暨2013年度中国好教育颁奖典礼上,国务院参事汤敏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当谈到慕课可以解决中国教育资源不平均问题时说到:“利用慕课可以解决三本、二本的学校,以及其他学校没有好的师资,师资不足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学到第一流的课程,能够把北大的课上下去,就有可能把哈佛大学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课都上了”[2]。可以肯定当慕课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利用,使之成为一种接受知识,取得相关资质的新模式时,我们的高校,特别是国内二、三类的高校还是感受到了未来的生存压力。那么,在中国,慕课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对于现行高校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又可以到何种程度?作为一名一线高校教师,对高校在校学生有着深入接触与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慕课的出现、发展对现行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对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影响,目前的讨论与研究过多地关注了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学习方式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而忽略了慕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如何有效地发挥慕课的资源优势,使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慕课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慕课的发展不仅对高校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高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慕课特点与发展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课程,其显著特点为大规模、在线、开放。“大规模”指的是学习人数,一门 MOOC 可以有上万人同时在学习,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那样一个班有几十个人或几百个人;“在线”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学习,不受时空间隔的限制;“开放”指的是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你就可以免费参与到你喜欢的课程的学习[3,4]。

图1描述一门慕课从制作完成上线到学习者在线注册成为学员,完成所注册课程学习内容,通过测评考试,最后拿到该课程认证证书的全过程。

自从慕课产生以来,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像edX的发起人、首任总裁Anant Agarwal 认为:“……the single biggest change in education since the printing press.”(慕课的出现是自印刷机问世以来教育上最大的改变)[5]。 “慕课”真正的井喷始于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6]。

在我国,慕课的影响也已深入到高校当中。2014年5月8日,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站和网易云课堂共同发布了中国最大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吸引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十多所985高校入驻。但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和埃及到慕课网注册、学习慕课的人数远远超过中国。

三、慕课学习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慕课学习的整个流程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慕课制作、学员注册、学员在线学习、学习评价。从以上几个环节来看,慕课学习与大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从一门慕课的成功上线、学员卓有成效的完成学习并达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最终通过测评考试拿到认证证书,始终离不开高校教育及高校平台。

1.高校教师是慕课制作的核心力量

信息化教学所需知识包括学科、技术、教学知识。推进美国及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克瑞格·贝瑞特 (Craig R. Barrett) 博士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相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师。”[7]从一门慕课设计到上线是一个既科学又繁杂的工作。从图1可以看出,慕课的制作不仅与计算机技术有关,还包括课程的选题、规划、知识点设计、课程设计等,这些工作离不开熟悉本课程的专业人士完成,而讲授该课程的高校教师应该是这一群体的核心人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门课的学习效果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以何种形式展开知识点、如何把握教学的进程、如何适当地将重点与难点相结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本门课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学员以慕课的形式学习一门课程时,如何在独立于学校、老师、同学的情况下,将学习坚持下来,并达到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中就有过这种体会,有的教材随书所附课件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只能当做课件制作的素材,完全不能直接使用。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课件大多数是由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人员制作,而他们对课程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教学过程并不是很熟悉。这些随书的课件存在制作粗糙、内容有误,内容与知识的讲授进程不能合拍等问题,必须经过进一步地精心编辑才可使用。综上所述,一门高校某专业的课程,当以慕课形式在线学习时,慕课的制作质量是首要前提,而完成慕课的设计与制作,最适合的人员应该是高校中授课教师。

2.高校的学生是慕课学习主体

一门慕课制作完成,就可以上线供学习者注册学习使用了。那么哪类人群是慕课学习的主体?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决定了凡是有需要的,有在线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注册成为某门慕课的学习者。在我国,如同上世纪90年代的函授、远程教育一样,有需要学习该课程的在职人员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不同于函授、远程教育,目前在我国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在慕课学习者中占绝大部分比例。从年龄及需要来说,结束12年义务教育的高中毕业学生,需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具有某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群。而这些学生通常根据高考成绩,进入不同层次的高一级院校学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有2435.9万高中生毕业。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参加高考人数为570万,而当时录取人数只有27万,录取率只为5%。在那些年代,大学生常被称为“天之骄子”,毕业后是国家分配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在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而至2014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9万,高考的录取率已高达74.3%。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2万人,部分省市高考录取率高达90%以上。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从对慕课学习的需要来看,高中毕业生应是主体,而他们中大部分将在高考后进入高校学习。

3.慕课学习需要高校的管理

如上所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学生是以考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为目标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各省市的一本录取率与高校的录取率相比,降低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根据全国2014年、2015年高考一本录取率统计数据显示,在教育发达的一线城市,一本录取率在20%左右,中部地区大约在10%左右,但在经济不发达省份,一本录取率只有6%左右。可以说随着我们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二、三类高校录取。试问:如前文所述,人们预测慕课的发展,将使二、三类高校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或是由于慕课的发展,二、三类的高校将被取代,如果这样的担忧与假设成立的话,那么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是否可以脱离高校,直接走向社会,而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否可以慕课或其它的形式来完成呢?

可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的学习现状来回答上述问题。每一年的高考前,我们都会从网络中看到这样的图片,撕书大战,被撕成碎片的复习资料雪片般飞舞,瞬间整个校园银装素裹。此种情景一方面反映了12年寒窗学子学习的艰辛,高强度的高考复习使学习身心疲惫,以撕书这种方式来释放数年来的沉重心情,缓解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高校的学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新生入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很少有学生在像高中时那样勤奋。而身处网络时代,不少学生缺少自控能力,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的问题,一直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的学生,在大学开始了独立生活,有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甚至出现将脏衣服寄回家,这种听起来很荒诞的事情。再者,学生开始集体生活,没有家长在生活中的呵护以及中学老师那种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同学间相处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出现在高校中的极端案例已说明问题。那么基于如此现状的学生,没有学校的管理,直接以慕课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方式,有多少学生可以自愿注册慕课?又会有多少学生注册成为慕课学员后,在线学习时可以克服网络的诱惑,将学习坚持下来最终达到课程的要求完成学习呢?

同时,人的学习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当学生处于大学环境中,教师的引导,学校对课程学习、评价的管理体制,学生之间的讨论、同学间相互促进的氛围等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同时,教育者的言行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往往是因为教师的言行来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原因推理,并总是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8]。在一项网络课程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网络课程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只在量变的层面,学生普遍表现为对网络课程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网络课程的利用率是较低的[9]。因此当一个学生独立于学校之外,单独参加慕课学习时,需要有非常强的自律能力、坚强的毅力才能顺利完成慕课的学习。如前提到的190个国家的16万学习者注册学习的慕课统计数据来看,其中2.3万人考核合格,253人得满分,而合格率仅为14%。慕课学习过程中高辍学率、低完成率的现象明显,真正完成一门慕课学习并非易事[10]。另外,必须指出的是,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及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在校学习必须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部课程才能毕业。而离开了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刚毕业的高中学生,对于专业与相关专业课程的选择等问题都应该是比较盲目的。

4.慕课评价体系需要以高校为平台

慕课学习的评价体系离不开高校的平台,应该以高校为依托。在一篇“MOOC不是全能”的文章中谈到:“在一个有数万学生的课堂上,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讨论?怎样给作业打分”。况且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在线的慕课教学模式,edX正在开发一种给学员完成的文章进行评分的电脑软件,让学生们能够立即知道他们的作业水平如何。很多院校都对这款软件寄予厚望,哈佛大学也在此列。但曾任历史教授的哈佛校长德鲁·吉尔宾·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提出:“我觉得这些软件还不足以理解文章的讽刺或文笔的优美,而且我也不知道应该让电脑怎样处理没有被编入程序里的东西。”[11]

在大规模、开放式学习模式下,一门慕课会拥有众多注册学员。那么,学习结束后的评价、认证是慕课面临的直接问题。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严格把关,杜绝作弊,使只有真正达到要求的学员通过,这是目前慕课发展所面临的艰巨挑战。前段时间,有一则“65个证书找不到称心工作”的网络新闻,首先该生的学习热情是完全值得肯定的,但其找不到工作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企业用人,所关心的是被聘人员能为本企业做什么,而不是被聘人员拥有多少张证书及文凭。在社会激烈竞争环境下,多学习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无疑会提升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大学四年间,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除了要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所规定的课程外,学生有多少时间与精力再完成校外的学习?可以拿到多少证书?需要花多少时间?因此,可以说以上提到学生所获得65个证书,每个证书的含金量是值得商榷的。这个事例可以延伸到我们对慕课学习的分析。如果慕课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而只由企业主办以简单商业模式运行时,真正慕课学习的效果及完成学习拿到的认证就会存在质疑。英国哥伦比亚理学院(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师Carol Edwards认为无论作为教育产品还是商业模式,慕课都是失败的(MOOCs are a failure, both as an educational product and as a business model.)。[12] 如果离开高校的平台,学生以慕课的形式学完课程,当前在社会中的认可,特别是被用人单位认可也是重要问题。

四、结论

慕课的出现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由于应用慕课可以接受最优的教育资源,而它的在线、开放、大规模的特点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模式。同时,对目前高校的管理及在校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有着重要影响。人们预测慕课的发展与壮大将使中国高校,特别是中国的二、三类高校面临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慕课学习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对慕课的应用也不乏一些反对之声。

慕课的到来不能取代大学,大学时光是人生重要阶段,没有大学人生会有遗憾。多少人走出大学,回忆当年大学时光,无不感慨大学时光的美好。在大学,既没有高中时的高考压力,也没有走进社会后的就业与生活压力。大学的精神、大学林荫小道、图书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宿舍文化、大学同学等等都给人的一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对人生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大学四年也是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前一个过渡期。大学期间,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在人格、心智等方面得到健全与发展,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结合中国高校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慕课的出现与发展对于高校应该是“强心剂”,特别是对于二、三类本科院校来说,慕课的出现不应该是“狼来了”。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做人,做事,做学问!”,教育本质不仅是教书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正是由于慕课的出现给二、三类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如果将慕课学习资源科学地引入高校课堂,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使学生同样可以分享一流的教育资源,弥补这些院校在硬件设施与高水平师资方面的短缺问题,从而缩小与重点院校在教育水平的差距,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将有更多时间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有效的管理学生的在校生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要求、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同时,慕课制作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参与,慕课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慕课的有效运行及评价体系也离不开高校管理机制。慕课学习只有以高校为平台,将目前传统教学的面对面教学与慕课在线学习有机结合,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讲授者、信息传输者,学习引导者、促进者,慕课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教授所说:“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Oxford Dictionaries.Definition of MOOC in English[DB/OL]. 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MOOC.

[2]汤敏.“慕课”是一场输不起的革命[DB/OL].http://edu.china.com.cn/2013-12/14/content_30895685.htm.

[3]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4]刘和海,张舒予,朱丽兰.论 “慕课” 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4(12): 5-11.

[5]Ross Cunninham. This is the Year Colleges Will Start Taking Online Education Seriously[DB/OL]. http://mic.com/articles/29316/this-is-the-year-colleges-will-start-taking-online-education-seriously.

[6]Mahraj K. 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2,(4):359-368.

[7]李节.链接教育未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评价[DB/OL].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1/lian.htm/.

[8]钟扬. 大学的根本在于大师[DB/OL]. http://finance.sina.com.cn/emba/fdsm/20130704/153416017470.shtml.

[9]缪子梅.网络课程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基于对某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94-98.

[10]刘增辉.中国MOOCs: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变革——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J].中国远程教育,2013,(14):16-19.

[11]玛雅蓝. 慕课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上)[DB/OL].http://mooc.guokr.com/post/610661/.

[12]Carol Edwards.MOOCs An Analysis for BCIT [DB/OL].http://www.elearnspace.org/blog/2012/08/26/moocs-learning-points/.

篇5: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摘要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由于客观形势对教育的需要,洋务派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这些改革的初衷在于维护晚清王朝的统治,但洋务派在教育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双重打击,晚清王朝的腐败空疏暴露无疑 ,封建统治集团在如何维护封建统治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并由此产生了顽固派与洋务派,二者在维护晚清统治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只是所主张的统治手段不同而已。与外国侵略者打了二十余年交道的洋务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英法等国“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并逐渐认识到向西方学习是摆脱落后的根本出路。因此,洋务运动开始在中国勃兴。在教育领域,洋务派掀起了以兴办新式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变革。兴办新式教育的举措

1.1 开办外国语学校

随着洋务事业的蓬勃兴起,清政府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涉中,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外交损失很大。一些有见识的大臣逐渐认识到“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同时,“查外洋于中国精要之书,多取译行海外,其西国兵农、食货、制造、测量诸籍,月异日新,翻译既微,何用考镜。夫御侮贵在得情,而致用尤先博览,不究其治军交邻之要政,何以得情?不研其制造术之术原,何由致用?”基于这种认识,培养外国语人才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恭亲王奕?D、大学士文祥等人,积极奏请清政府设立专门学馆,以培养熟悉外国语言文字的人才。1862年7月,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在其影响下,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珲春俄文书院、湖北自强学堂等一大批外国语学校相继创办,培养了胡维德、刘玉麟、陆征祥等一大批蜚生于近代外交界的人才,对中国近代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

1.2 开办工业技术学校

随着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相继创办和不断发展,对各种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剧增,“囿于洋务人才之匮乏,不得不高薪聘请洋技师。但雇佣洋匠“实非经久可持之道,”不仅“薪工太厚,势难多雇”,而且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更何况不培养出本国人才,就只能永远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难以超前。在这种背景下,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技术学校,用来专门培养科技、军事、制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主要有创办于1866年的福州船政学堂(中国最早的造船和驾驶技术学校)、1865年的上海机器学堂、1876年的福州电报学堂、1882年的上海电报学堂、1894年的天津医学堂、1895年的山海关铁路学堂、1897年的天津电报学堂。除此此外,还有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广东实学馆、南京陆军学堂附设铁路学堂、湖北矿务局及工程学堂、南京矿务学堂等。虽然在上述学校创办的过程中遇到了顽固派的重重阻扰,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洋务运动的需求。

1.3 开办近代军事学校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学校主要是基于“自强”这个大目标的。尤其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沉痛打击,洋务派深感 “敌国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于是,从1880年起开始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学校,用以培养近代军事人才。主要有创办于1880年天津水师学堂、1885年的天津武备学堂、1886年的广东黄埔鱼雷学堂、1887年的广东水师学堂、1890年的南京水师学堂、1894年的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1895年的南京陆师学堂、1895年的江南陆师学堂。此外还有一批如天津军医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直隶武备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上述军事学校的创办,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如严复、邓世昌等为我国近代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4 变革科举制度

传统的科举制度早已无法提供洋务运动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一矛盾成为阻碍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鉴于这种情况,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屡屡上书请求变革科举。他从兴办洋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认为“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然而“文武两途,仍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他在1864年上奏清廷的奏折中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由此可见,他主张科举制度应培养实用的人才,能够为我所用。在洋务派掀起的变革科举的浪潮中,以沈葆桢、英桂和潘衍桐所提出的意见较为著名。1870年,沈葆桢、英桂联名上奏清廷,称“水师之强弱,以炮船为宗,炮船之巧拙,以算学为本”,奏请清政府在科举考试中特开算学一科。国子监司业潘衍桐更是对科举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1884年,他上奏清政府“仿照翻译例,另开一艺学科,凡精工制造、通知算学、熟悉舆图者,均准与考”。由于顽固派的重重阻碍,洋务派在变革科举制度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导致洋务运动时期的科举变革与人们最初的愿望相差甚远,但它毕竟在科举制度的内部为西学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日后变革大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石。

1.5 官派留学生

要真正培养出精通西学的洋务人才,仅凭几所新式学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察其精微、深究其理,才能洞彻本原,收远大之效。正如张之洞所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有鉴于此,洋务派纷纷奏请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经过洋务派的不懈努力,清政府于1870年批准了由曾国藩、李鸿章提出的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计划。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共选派了三批留学生赴美学习,同时还派遣了六批学生,前往英、法等欧洲国家留学。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为我国近代教育、科技、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举世闻名的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担任过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梁敦彦,以及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都是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洋务派所采取的各种兴办新式教育的举措,虽然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不容置疑,它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中国近代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2.1 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学堂的主张及其实践,革新了办学思想

新式学堂与旧学堂的办学思想有着根本区别。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新式学堂不是为科举考试培养人才,而是为洋务事业培养各种实用型人才。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突破传统教育的重要标志。其次,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上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开设了数、理、化等一批自然科学课程。再次,洋务运动带来了考试方法和考核标准的变革,使人们逐渐从传统的四书五经中解放出来。为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与思想和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奠定了基础。

2.2 洋务运动时期对传统科举制度的变革,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促进了新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的废除

在创办新式学堂和变革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它的颁布使新式学堂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并为1905年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打下了基础。这一新的发展不能不归功于洋务派力主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制度,并不断推动其实现的缘故。

2.3 洋务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官派留学生之先河

隋唐以来,中国一直是别国学习的对象。清朝时中国闭关自守与愚昧无知的风气和夜郎自大的心态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赴外留学一事不仅长期不为社会重视,甚至一度成为顽固派的笑柄,这种状况在洋务运动中开始改变。随着留学风气的盛行,清政府建立了留学教育制度。

洋务派在留学教育领域所掀起的一系列变革对冲破晚清王朝的闭关自守和固步自封的旧思想起了巨大作用。首先,留学教育促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数迅速增加,为中国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近代化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的机体。其次,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并将交流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再次,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不仅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为中国思想界的勃兴输入了新鲜血液,更为随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惟其如此,留学教育的开创,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纵观近代中国发展全局,洋务派在近代教育领域的大胆实践与革新虽说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但它唤醒了国人的愚昧无知与固步自封,使中华民族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启动了中国这艘在汹涌的历史波涛中搁浅的巨轮,促使近代中国举步踏上了奔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总之,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声和一种新的社会风貌,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实用型人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肇端。

参考文献

篇6: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人类文化教育活动的客观因素。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每个区域特征各具特点,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特征,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也为教育均衡的发展增加了难度。

中国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从地理空间上看主要影响因素有:区域间地理位置差异和区域地形、地势差异制约因素。如东部地区靠近沿海,经济较发达,相对应的教育水平也较高;西部地区靠近山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对闭塞,教育水平也较低。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不仅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而且也是落实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缩小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差距,推动区域间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我的期末计划作文600字下一篇:2007年旅游局班子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