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色拉寺导游词

2024-05-06

西藏色拉寺导游词(精选8篇)

篇1:西藏色拉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色拉寺!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洲”。在带领大家参观色拉寺之前,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色拉寺的来历和基本情况,以便大家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相传15世纪初,宗喀巴带着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在山背后的一座洞中修行。山下有一片美丽的野蔷薇林,藏语称这种植物为“色”。色拉寺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拉”是神的意思。有一天,宗喀巴和弟子在林中散步,突然昕到一阵骏马嘶鸣,那声音就像是从树下发出来的。宗喀巴赶紧叫弟子顺着声音的地方向下挖去,竟然挖出一尊马头金刚佛像。于是,宗喀巴请人在此处修建寺庙,供奉马头金剐佛像。这就是吉巴扎仓里马头金刚神殿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该寺兴建正奠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所以寺庙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

色拉寺是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西藏的第二大寺。1419专由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西修建,18世纪初,固始汗对色拉寺进行扩建,使它成为了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过9000多人。色拉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孔仓、结巴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

色拉寺有三个重要的扎仓,即阿巴扎仓(密宗学院)、结巴扎刨显宗学院)和麦巴扎仓(医学院),其中结巴扎仓是色拉寺最九一座扎仓。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阿巴扎仓,阿巴扎仓内主要珍藏着明朝皇帝朱棣赠送的白檀香木十八罗汉。有趣的是,色拉寺为保护这些罗汉,又重塑了十八个一模一样的泥罗汉,而后将小巧的檀香木罗汉,放在泥塑像的里面,大家可以仔细的观赏一下。经堂内主要供奉的是释迦益西塑像。殿中供奉的“佛世尊金刚怖畏胜魔像”,是在大慈悲法壬释迦益西的亲自关怀下由夏鲁交琼瓦?列巴扎赞亲手制成的。塑像时,每撮一撮泥土都念诵“金刚怖畏心咒”一遍,当塑制到佛的面庞时,每撮一次泥土念诵“金刚怖畏心咒”一万遍。如此庄重虔诚,难怪这尊佛像看上去有如真佛莅临般的威严。

接下来参观的就是结巴扎仓。首先,我们进入的是色拉寺最神圣的佛殿马头明王殿,前面我曾给大家介绍过它的传说。马头明王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怒相护法神,是色拉寺结巴扎仓主要保护神,大家注意看马头明王像胸部的青铜薄片困其精湛的工艺而引人注目。众多的朝佛者排队前往膜拜马头明王像,祈求他的保佑。

大殿后边有三座佛殿。第一座是简洁的强巴佛堂,殿内主供一尊大的强巴佛像,像前供有宗喀巴及其两太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像。

第二座佛殿是为了纪念宗喀巴大师而建的,里面是一尊大的宗喀巴像,两侧分别是他的坐像。此外,是数尊格鲁派重要喇嘛的像和龙树等印度大师的像。大门两侧是由威猛的马头明王和愤怒明王守护。

第三座是文殊菩萨殿,内供的是一尊文殊菩萨像,做转**状。

现在我们上二楼,二楼的左边第一座佛殿也是一座马头明王殿,这里供奉的是一尊小的马头明王像。此外,殿内还供有两尊莲花生像和一尊五世达**嘛像。五世达**嘛像上方的一排玻璃佛龛中供的是诸多小而精巧的怒相护法神。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剐杵加持节。金刚杵原为古印度兵器,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其含义为无坚不摧,可断尽烦恼,祛除恶魔。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米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桌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于藏历十二月二十七日迎人丹增护法神黢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十二月二十七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现给达**嘛,迭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走出结巴扎仓大殿,我们来到辩经场,在这里喇嘛们经常坐在树阴下辩经,探讨他们在学经班里所学的内容。后墙上绘的是一尊文殊菩萨,两旁分别绘有一尊造型朴实的文殊菩萨坐像。据传,壁画上的文殊菩萨在饶有兴趣地聆听辩经场上进行的辩经活动。

现在我们绕过这些僧舍就来到了措钦大殿。措钦大殿,于1709年由周始汗后裔拉藏汗赞助修建,可容纳5000僧人同时诵经,共4层。大家请看,大殿门廊的墙上的壁蜮描绘的是一幅《生死轮回图》。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画面,它根据佛教的世界观描述了六道众生处于一个生生死死、永无止境、流转轮回不停不息的生命流转过程中,众生是否转生为较高级的生命或沦为较低级的生命取决于众生的善恶行为,在佛教理论上称之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图》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流转过程,该轮回图的外层描绘的是六道众生,中心层绘的鹰、蛇、猪以象征贪、痴、嗔,即众生产生烦恼的根源。整个轮回图被阎罗衔在口中。措钦大殿是色擅寺最大的建筑,面积1092平方米,由108根大柱子支撑。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可容纳8000余名僧人。大家请看,殿内主供一荨较大的释迦益西的塑像。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独特的有梵文字母的帽子。这顶帽子据说是他赴内地讲经时明朝永乐皇帝选绔他的。释迦益西左侧是一座强巴佛鎏金铜像.是七世达*喇辱俄奉的。南墙的高大经架上,珍藏着一套明成祖朱棣送给释迦益西的永乐八年版太藏经,这套藏经现存105函.在版本学和印刷史上有极高的价值。

今天参观到此结束,祝你们旅行愉快!

篇2:西藏色拉寺导游词

Lesson Sixteen Tibetan Art 第十六课 西藏艺术

The land of snow is known as the“Ocean of Songs and Dances”and indeed singing and dancing are greatly enjoyed by Tibetans.这块被雪覆盖的土地作为歌舞的海洋被人们所知晓。却是这样,唱歌和跳舞是西藏人民非常喜欢的。During holidays and festivals,everyone joins in dancing,gaily singing hand in hand.在节假日里,每个人都参加到舞蹈中,手牵着手愉快的唱着歌。

Tibetan opera is known as Lhamo in Tibetan and is universally popular in Tibet.藏戏被人们了解是由西藏的拉姆仙女的故事和其在西藏地区的普遍流行。Tibetan opera is a composite performance art in which a story is present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song and dance.藏戏是一种情景通过唱歌跳舞的方法呈现出来的复合的表演艺术。Tibetan opera is generally performed in the open while stage performances are rare.藏戏通常是在户外表演的,舞台表演很稀少。Unlike Chinese opera,only simple stage makeup is worn ,but masks are a feature of the Tibetan operatic style.不同于中国戏曲,藏戏只有简单的舞台化妆架,但带着面具是西藏歌剧的一个风格特征。Th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is simple as only two percussion insturments are needed:a drum and a cymbal.简单的管弦乐伴奏,只需要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铙钹。

Religious dance is called Cham in Tibetan.宗教舞蹈在西藏被叫做羌姆(跳神)。It was initiated by Padmasambhave in the Samye Monastery in the eighth century.它是在公元八世纪由Padmasambhave 在Samye 修道院发起的。According to an account in the chapter“Dance of the Four Guardian kings”recorded in Shakyamuni’s teachings on the four tantric mysticisms,Padmasambhave performed a religious dance to drive out evil spirits and thus ensure an auspicious inauguration for the newly-completed Samye Monastery.根据“舞蹈的四守护神”一章的说明,记录了释迦摩尼关于四部密宗的神秘的教义,Padmasambhave 为新建成的Samye修道院表演了一种宗教舞蹈去去除邪恶的灵魂来确保一个吉祥的落成礼。Padmasambhave’s biography reads: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scriptures in the Samye Monstery,the Lotsavas led by the senior Lotsava holding the translation,wearing masks and beating drums,formed a line and danced round the Central Palace three times to celebrat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scripture.”Padmasambhave的传记中写到:在Samye修道院完成圣经的翻译的时候,译师们由资深的译师领导着举起译文,戴上面具打起鼓,排成一行,围绕着中央宫殿跳三次舞来庆祝圣经译文的完成。This was the origin of the religious dance.这就是宗教舞蹈的起源。

The drum Dance comes from the Lhoka region,it is known as the‘dro’.鼓舞来源于山南地区,被称作‘dro’。Danced with swift,abrupt movements,it calls for a highly skilled performance.迅速的起舞,突然地动作,它需要非常高超的表演技能。Dancers,wearing long hair,in striped costumes,stamp backwards and forwards in rhythm,drums at their waists and drumsticks in their hands,twisting their heads as they dance,all of which draws cheers from the audience.舞蹈演员们,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条纹的衣服,腰间跨着鼓,手里拿着鼓棒,扭着头,随着韵律向前向后跺脚,就像跳舞一样,这些都得到了观众的喝彩。The Repa Dance is from the Chamdo and Kongpo regions and the Tibetan-inhabited areas of Sichuan and Yunnan.热巴舞源于昌都和空波地区和四川云南的藏俗地区。An energetic dance,the performers circle with flying steps,men beating flat bells while the women drum.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舞蹈,表演者围成一个圈步伐灵动,男人敲锣,女人打鼓。At the height of the performance,the men perform pirouettes on one leg while the women beat their drums high above their heads as they twirl.在表演的高潮,男人单脚站立旋转,女人在旋转的同时把鼓举在头顶击打。

The Gor-shae is a round dance popular in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and the Tibet:Lhasa,Lhoka and Shigatse.Gor-shae是圆舞的一种在三个的三个主要地区流行:拉萨,山南,日喀则。This kind of round dance is performed by both men and women who form two concentric circles around a bonfire,and holding hands,shoulders touching,sing in alternate choruses of men and women.这种圆舞有男的女的围绕着一炉篝火形成两个同心圆,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交替合唱。The dance may continue throughout the night until daybreak.舞蹈可能贯穿整个晚上直到黎明。

Ballad is popular in Tibet to transmit the history of nation,myths of Buddhism and folk tales down the generations by describing them with simple and short songs or poems.民谣用于传达西藏民族历史很是流行,佛教传说和民间故事通过描写他们的简短歌曲和诗传递给下一代。

篇3:西藏色拉寺导游词

一、西藏旅游业发展迅猛, 导游需求量大

青藏高原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各族人民创造了非此地莫属的灿烂文化, 造化了神奇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所赋予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正是西藏所独具的最引人注目的极品旅游资源, 给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卓越的旅游资源优势, 培育以旅游业为首的支柱产业、吸引社会投资、增加农牧民收入, 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旅游业已成为全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是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并强调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快发展旅游业”;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 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 从而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中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西藏要把第三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发展, 2000年5月, 西藏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 (扩大) 会议已明确将旅游业列入自治区六大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十五”计划纲要》中确定了“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近年来,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 西藏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五” (2006—2010年) 期间, 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25万人次, 年均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亿元, 年均增长29.8%。根据西藏“十二五” (2011—2015年) 规划, 西藏“十二五”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自治区旅游部门将实施多种举措, 着眼于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努力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西藏旅游开发将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高原生态与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末争取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中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在西藏自治区政府重点发展的背景下, 西藏旅游业将在未来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导游作为发展旅游的关键要素之一, 必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人才需求量巨增。据调研统计分析, 2002年, 西藏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0.43万;而2008年该数字为2.84万, 间接从业人员14.2万。其中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旅游行业人员分布最集中的行业。旅游人才主要来源于基层或外系统进入, 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院校毕业生十分紧缺。按照西藏旅游的总体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 西藏将加大旅游硬件、软件建设力度, 着力提升产业素质, 做强做精西藏旅游业。到2015年末, 西藏旅游产业增加值将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旅游经济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 旅游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业行业固定资产规模有望突破80亿元。从就业容量看, 西藏导游缺口较大, 可见西藏高校导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援藏导游不能顶替西藏导游体系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 但导游队伍力量相对不足, 特别是外语导游的短缺成为制约西藏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旅游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全国导游力量开展援藏工作, 截至2011年, 共有约6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游入藏支援。国家旅游局预计用10年左右时间, 每年在内地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选派导游进藏。

据了解, 援藏导游将在西藏工作6个月, 为每年4至10月中旬结束。2011年第八批导游共48名, 分别从北京、上海、安徽等21个省 (区、市) 的39家旅行社中选派, 全部为外语导游。其中英语导游20名, 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导游28名。通过导游援藏, 促进西藏旅游人才建设, 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而帮助培养西藏自治区本地的导游是每批援藏导游的重要工作之一。

西藏是一个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十分浓重的旅游区, 藏族先民自古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上, 形成自己独特民俗风情和语言文字, 藏语文的使用沿袭至今。由于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 很多人特别是农牧区的群众从小到大就使用藏语交流, 不会讲普通话。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产业, 可旅游点不断扩大至更广阔的农牧区, 就需要更高素质、更具本土化的导游服务队伍, 本土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本地藏语言的运用水平, 而这是援藏导游不可在一两年之间能完成的。由此可见, 从援藏导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上分析, 建立西藏长期自主的导游人才库才是发展西藏旅游事业的最终保障, 因此, 本地生源导游人才就业前景可观。

三、导游本土化趋势带来广阔职业空间

国家大力提倡全国服务行业本地化, 导游员为本地人即为其体现之一, 导游既是服务员, 又是宣传员, 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关键体现于导游。导游服务的本土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旅行者的旅游体验与消费行为。根据市场需求分析, 入藏游客多为高端游客。这类游客, 旅游经验丰富, 受教育程度高, 消费能力强。入藏之前, 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媒体, 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来藏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体验西藏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西藏发展的状况。根据自治区旅游局网站资料显示, 国外游客中, 绝大部分来西藏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想看到和别处不一样的景观, 包括寺庙、农牧区的社会生活等”。因此, 需要导游准确把握与强化本土知识, 并真正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要, 使游客对景观形成清晰的感知。而从导游服务供给角度分析, 对于导游的素质来说, 外语能力稍微差一点, 工作一两年就可以补上, 而对西藏传统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的了解, 则是一个西藏导游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然而目前许多导游这方面的知识薄弱。

西藏各院校导游专业的学生, 其生源为西藏本地, 学生从小接触西藏民俗、了解西藏民俗对西藏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有很深的了解, 并且他们热爱民俗文化、热爱西藏这片土地。因此, 西藏地区高校导游专业的学生从事导游工作, 不仅是对西藏民俗文化的宣讲, 更是对西藏旅游民族文化的传承。

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和昌盛的根本, 是民族旅游的亮点和卖点。民族旅游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来吸引旅游者的, 西藏民俗文化是与西藏宗教密切相关, 并受到西藏宗教的规范。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西藏文化活的、在思想、口头、行为中传承的部分, 是西藏宗教普及民间, 深入藏族人民生产、生活进而经过世俗化和规范化形成的结果。西藏民俗的绝大部分都起源于西藏的宗教文化, 是从西藏宗教祭祀仪轨、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活动中发展演化而来的, 是西藏宗教世俗化、普及化和规范化的结果。在古代西藏, 宗教作为西藏的主体文化, 主要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等, 对藏族社会和历史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民俗习俗已经普遍深入到藏族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成为指导和规范人们日常道德和行为的准则, 也成为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依托和根据。而民族文化尽管形式各异, 内容多样, 但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态和事物来体现的,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掌握一定技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如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藏戏、歌舞艺术、唐卡刺绣、配饰人才, 他们不仅给旅游者带来内容丰富的文化享受, 还是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使者和主要载体。这不仅仅要求导游员了解民族文化, 还要求导游不计个人得失, 乐于奉献, 与时俱进, 对民族文化的内涵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时刻关注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品位的提高, 西藏导游队伍本土化趋势正好迎合了这些特征。

四、西藏导游薪酬制度为导游提供保障

自治区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西藏导游队伍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导游派遣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 逐步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制度。旅行社对注册登记的专职导游人员, 要按规定办理劳动聘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给不低于西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最低月工资, 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导游派遣公司要与注册登记的社会导游人员签订规范的《社会导游管理协议书》, 积极探索建立以导游服务费为主体的社会导游薪酬制度, 社会导游的薪酬可包括导游服务费、带团绩效奖励、旅游者自愿支付的小费等。并为所聘用的社会导游购买意外伤害险。为促进导游薪酬和劳动保障机制的建立,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结合旅行社年检, 在年检中增加反映导游量化考核标准, 并与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有效结合。

这意味着, 今后凡是受聘于旅行社的专职导游人员, 可能将按月领取工资, 并享受保险待遇;社会导游人员也可名正言顺地领取导游服务费、带团绩效奖励、旅游者自愿支付的小费等。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相信有导游专业背景的人才将更多地选择投向从事导游工作。

五、总结

导游工作的性质要求导游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较强的导游能力, 受到导游专业教育的西藏本地生源人才能更加适应导游工作的发展需要。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及各种鼓励政策为导游专业人才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西藏旅游业民俗性、宗教性的特点要求导游员应本土化, 也为西藏本地导游专业背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魏敏.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经济师, 2006 (2) :124

[2].袁银枝, 导游业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梁焰.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 (4)

[5].洁安娜姆.西藏导游人才本地化特点培养与需求分析[J].职业, 2007 (21)

[6].洁安娜姆.西藏旅游职业教育应加强本土化培养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篇4:西藏色拉寺导游词

【关键词】色拉寺;消防安全;对策

色拉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近年来火灾频频发生,使有关部门开始着重关注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火灾隱患问题。就此,展开对色拉寺消防安全现状的考察及防火对策的制定。

一、色拉寺基本简介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寺”,是中国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始建于1419年,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释迦益西从北京返藏时带回的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其中释迦益西的彩色丝像虽经500余年,但色彩仍很鲜艳。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用金汁抄写,十分珍贵。僧侣达到8000人,国家将色拉寺作为十一五重点保护工程之一,这使色拉寺消防安全备受关注。

二、色拉寺存在火灾隐患的原因

(一)建筑耐火性差

色拉寺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千米巨石峥嵘的色拉乌孜山麓,和一般西藏寺庙一样都是依山而建,群山环绕。但对于这种地理形势却不利于消防工作的开展。在那个年代修建寺庙时,人们并没有强烈的消防安全意识,更考虑不到消防车辆的进入,以及安装其他消防措施。而且西藏传统建筑都是以石头,土木为建筑根基,如果发生火灾这些土石经过消防水枪冲击或是长期浸泡后将会有倒塌的隐患。加以含油较多的松、楠、杉等木材,使建筑耐火等级差。建筑的材料不适于传统的灭火方式。应用不善还会是色拉寺处于更加危险的环境中。

(二)旅游业的发展引起火灾隐患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客流量的不断增加给色拉寺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火灾因素。引起火灾最多的就是未熄灭的烟头。普遍的吸烟现象很对旅游景点在造成严重的火灾问题。由于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给与制止。稍有不慎,一个未熄灭烟头或是酥油灯内飘落的一个火星,就会在寺内干燥的坐垫、纺织品、装饰物等易燃物品上形成火苗,最终遭遇火灾危害。色拉寺的建筑消防安全通道有没有大量开发,会使僧人及游客都困入其中。色拉寺庙内大功率的照明设备也是引起火灾的原因之一。年代的久远,寺内僧人安全防范意识较低,忘记注意力还应关注于这些会引起火灾的小物件上,一旦发生大火后果并不堪设想。还有寺内的用电线路,也要做定期检查以防损坏,寺内人事不可以随意搭接,要按有关部门安排进行屋内的线路布置,违反人员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处理。

三、寺内消防的检查及灭火措施

(一)加强消防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因西藏地区宗教信徒群众多,色拉寺寺庙内又藏有大量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都是珍贵的文化瑰宝,不容有任何损失和破坏,这使消防工作更要加大力度。为此,色拉寺消防大队把寺庙防火工作视为重点工作,工作中一直积极认真的在色拉寺寺庙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对色拉寺内众多僧人加以消防安全教育,排除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色拉寺消防大队每天安排消防人员对寺庙内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等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在有重大佛事活动和节日来临前,色拉寺消防大队都会制定详细的消防安全检查方案,针对色拉寺寺庙的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等人员聚集点进行全方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在平日里也要注重对寺内僧人普及消防知识,努力预防火灾发生。

(二)依据建筑制定合理防火设置

注重消防安全基础设施配置,近年来科技投入是做好寺庙消防工作的必然趋势。色拉寺也应选择科技消防设施加以防火。由于色拉寺庙古建筑的特殊性,不能从疏散手段和建筑结构上进行改变。科技的加入可使寺庙的防火工作更加严谨,通过监控使工作人员能够早发现,早控制避免火灾形势变大。而这些设备要尽量减少电源线路,对一些文物要进行阻燃处理。因保持寺庙的文化价值,不能把扑灭火灾作为消防工作的重点,而是要以最大的可能来避免火灾的发生。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寺庙建筑,减少寺庙内文物损失为首要目的,不能在使用传统的用水灭火。尽可能使用高度雾化水,重要地方要放置雾化水或是气体灭火器。为做好寺庙的消防工作,寺庙消防大队需要针对火灾的各自阶段的特点来采用抑制火势发展,或抵制火势发生的防护措施。

四、色拉寺防火对策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认真贯彻有关消防法规明确古建筑寺庙文物的防火对策,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僧人和旅客的自防自救能力,认真贯彻《西藏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各级部门的消防安全制度,定期安排上级人员对下级部门的检查,定期培训寺内人员,做好色拉寺的消防安全工作。色拉寺对用电的安全管理。在色拉寺寺庙内安装电气设备及线路,而且这些电气设备及线路必须经过有关消防部门通过条件下,按照电气安装规则进行施工,并不许随意更改。电气的线路也要使用钢芯绝缘导线不可加以易燃零件。尽量避免采用大功率的照明设备。加强水源在寺内的覆盖率,安装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水池,添加水缸,水桶等灭火设施。

结语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于文物的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建立古寺庙的消防安全防范和防火策略就是让每个公民做到保护文物,不允许文物建筑遭到破坏,更要做到从自我做起,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加强火灾知识及消防安全的学习,为保护国家财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备.西藏扎什伦布寺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06).

[2]2013年《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总目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12).

[3]2013年《消防科学与技术》总目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2).

[4]2011年《消防科学与技术》总目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12).

篇5:西藏林芝导游词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林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林芝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内与昌都、那曲、拉萨、山南等地市相邻,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外与印度、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聚居着藏、汉、回、怒、门巴、珞巴、独龙纳西、土家、僳僳等十多个民族及尚未确定民族成份的僜人,总人口19.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林芝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称,全地区宜农面积45万亩,现有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436.48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78.8万亩。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1%。水能蕴藏量82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3300万千瓦。

林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雅鲁藏布江从这里经过,规划中的拉林铁路也将经过这里。林芝地区所有山脉都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平均海拔3100米。雅鲁藏布江从林芝地区朗县进入,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形成了林芝地区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

【名称来源】

林芝是藏文尼池(nying khri)或‘娘池’(nyang khri)一词音译而来的。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并运用运用至今。藏语“娘”是指娘氏家族,同时也是指吐蕃时期的“娘”氏“东岱”;“池”是指吐蕃时期的“池”氏“东岱”(千户),是这两个东岱的合称。林芝不仅具有享誉中外的自然美景,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早在吐蕃时期,这一代就有“工噶布”、“塔布”及“娘布”等氏族、部落活动,至今在林芝县境内有著名的“第穆摩崖石刻”碑文,是林芝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例证。另外,著名的本教神山“比日”也在林芝,吐蕃第一个赞普即聂赤赞普的传说也与林芝有关,第七代直贡赞普及其后代的历史传说也与林芝有关。

林芝有人称她是西藏的瑞士,也有人称她是西藏的江南,林芝却远远胜过瑞士或江南。她就是人间的香巴拉!

【自然资源】

林芝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与西藏其他地方不同,温暖湿润,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2022.2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因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芝的森林面积约为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活立木储积量8.82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广袤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下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整个林芝地区由南向北,几乎集中了从海南岛到北极地区的各种植被,现已发现和证实的就有3500多种。墨脱国家级动植物保护区、察隅慈巴沟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波密岗乡针叶林保护区,林芝巴结古巨柏保护点等,就集中反映了林芝地区林业资源的基本特征。雪山、深谷、森林,构成了林芝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远山雪峰突立,阳光映照下,无数银光在蓝天下闪烁;接近峡谷处,山峦起伏跌宕,纵横交错,林海茫茫,松柏参天,满目清翠,层林尽染;山脚,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飘香百里,引来群蝶飞舞,真是一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妙山水画。神奇的大自然,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嵌上了一颗“绿色明珠”。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152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地区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措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行政区划】林芝市辖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

【历史沿革】

林芝,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

林芝古称工布,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4000-50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还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而且在已被这些河流袭夺的古湖泊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专家研究认为他们应属于一个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联盟或族体,并将他们称为林芝人。在藏东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关于林芝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的强妥神山,从这里开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领生涯,前后共经历七世,全驻跸于藏南青瓦达孜宫。公元1世纪前后,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间发生权力争斗,第七代首领止贡赞普被杀,他的两位王子聂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区。后来弟弟夏赤从工布返回雅隆,成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领布德功杰,而哥哥聂赤则留在工布地区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袭。石刻中说:“工布王族系肇一于王兄”,“永不令外姓为工布王,只命工布王之子孙世袭。”这块摩崖石刻是8世纪藏王赤德松赞(?-815)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并勒石为纪。此后许多年工布地区都由工布王统治。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

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署,同年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将拉绥溪、古如朗木杰溪、加查宗、朗宗、金东溪划归山南专区。原属昌都地区的嘉黎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入林芝专区。以德木宗西部与觉木宗东部、则拉岗宗东北部合并设林芝县(驻尼池村);以白玛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设墨脱县;以则拉岗的西南部设米林县;以江达宗设工布达县(驻江达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觉木宗西部设雪巴县(驻雪巴村);以嘉黎宗设嘉黎县;将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林芝专区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县。

1961年米林县迁驻东多村。1962年工布江达县迁驻介德。

1963年10月撤销林芝专区,将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驻介德)、米林(驻东多村)4县划归拉萨市领导;嘉黎县划归那曲专区;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撤销雪巴县,大部分划归工布江达县,一部分划归林芝、嘉黎2县。

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共有55个乡镇,614个行政村。

,面积117000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面积76000平方千米),人口14万。地区行政公署驻林芝县八一镇。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察隅、墨脱、波密、朗县7个县。(数据根据《政区大典》)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林芝地区总人口158647人。其中:林芝县38960、工布江达县24971、米林县18047、墨脱县9699、波密县26748、察隅县25939、朗县14283。

10月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68号)林芝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林芝镇迁至八一镇。

篇6:西藏景点导游词

参观完宫殿,我们就登上了布达拉宫宫顶,可以看见拉萨市的全景:整齐的楼房,宽敞的马路;在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下,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明洁;脚下的拉萨河静静地流淌着,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各位游客,今天的布达拉宫之游到此结束,相信这是一次既愉快又难忘的旅程,欢迎大家再次游玩美丽的布达拉宫!

篇7:西藏英文导游词

TibetOverview

Tibetlie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ofthesouthwestborderofChina.Theaverageheightofthewholeregionismorethan4,000metersabovesealevel,forwhichTibetisknownas“RoofoftheWorld”.ThehighestpeakofTibet,alsothehighestinHimalayasandinthewholeworld,isEverestpeak,whichisashighas8,846.27metersabovesealevel.AlthoughapartofChina,Tibethasauniquecultureofallthereown.ItismainlyinhabitedbyTibetans,aminoritynationalityofoldandmysteriouspeople.TouristattractionsincludethepotalapalaceinLhasa,JokhangTemple,andanumberofBuddhistsacredplaces.Tibet(XiZanginChinese)istothesouth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andQingHaiprovince,tothewestofSichuan,tothenorthwestofYunnanandtothenorthofIndiaandNepal.Itspopulationof2.3millionpeoplecomefromavarietyofethnicgroupsincludingTibetan,Han,MonbaandLhota.ItscapitalcityisLhasa.NorthwestTibet,mainlyQingHaiplateau,ishometoavarietyofunusualanduniqueanimals.AcrossthenorthernexpanseofTibet,youcanseevastgrasslandswherehorses,yakandsheeproamfreely.Theworld’slowestvalley,theGrandYarlun-tzanpoRiverValleyliesineastTibet.NearlyallTibetansfollowTibetanBuddhism,knownasLamaism,withtheexceptionofapproximately2,000followersofIslamand600ofCatholicism.TibetanBuddhismwasgreatlyinfluencedbyIndianBuddhisminitsearlytime,butafteryearsofevolution,TibetanBuddhismhasdevelopeditsowndistinctivequalitiesandpractices.Awell-knownexampleisthebeliefthatthereisaLivingBuddha,whoisthereincarnationofthefirst,abeliefalientoChineseBuddhism.Itisfreezingcoldinmosttimeoftheyear.MosttouristscometovisitTibetonlyinthewarmestseasons,June,July,AugustandearlySeptember.

篇8:西藏色拉寺导游词

2012年4月19日, 这项由黄凤洪研究员主持的技术成果, 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延栋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 该技术成果有助于解决我国油脂加工中过度精炼导致的微量营养成分严重损失和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等影响油脂质量安全的问题, 同时, 还将大大降低技术能耗、炼耗和废弃物排放。

据介绍, 该项研究以废弃的油料作物种子皮 (壳) 为原料, 采用定向活化技术, 开发出广适性的食用植物新型固体脱酸剂;同时, 通过联用固体脱胶技术, 建立了油脂高效提质清洁精炼技术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技术能有效保留油脂中的天然活性成分, 明显降低能耗、炼耗和加工成本, 可大幅提升我国油料加工的综合效益和油脂营养价值。在武汉中油宏大公司进行的生产试验表明, 应用该工艺技术, 油脂天然活性成分损失率小于10%, 能耗、炼耗及加工成本分别降低40%、10%、30%以上, 且操作温度低, 脱胶脱酸效果好, 可广泛应用于现有油脂加工企业。

上一篇:电磁炉维修方案下一篇:关于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