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西藏文化范文

西藏文化活动方案

? ?? ? ?? 文 件

类长校【2015】01号 类乌齐县长毛岭乡第二小学

关于《我校开展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活动方案》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座谈会精神,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牢记历史、珍惜现

在”的意识,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反动性,激励广大师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定不移维护学校稳定大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长:向秋多吉 校 长

副组长:格桑多吉 副校长 益西林周 副校长

巴桑次仁 副校长

成 员:加叁罗布 德育主任 旺 措 办公室主任 巴桑次仁 教务主任 罗布普尺 总务主任、各班主任。

三、时间、目标: 本次活动从3月28日开始,3月28日下午结束。3月28日前,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宣传,张贴、悬挂标语、横幅,营造活动氛围。

本次活动,通过深化以新旧西藏历史对比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切实使全校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新旧西藏变化,加强对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进行西藏历史、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教育,法制教育,国家观念和国防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爱班、爱校、爱家乡等系列教育。

四、主要内容:

(一)营造氛围阶段 3月28日之前,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宣传,张贴、悬挂标语、并积极利用宣传展板、黑板报等宣传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大意义,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开展阶段

1. 3月28日9:30,进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2.我校校长为“3.28”活动发表祝词。 3.我校德育室负责人讲解了“3.28”的意义及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4.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红歌、舞蹈比赛。

(三)评比和总结表彰阶段 3月29日-3月30日,总结、评比、表彰及上报活动总结。

长毛岭乡第二小学

2015年3月10日篇二:西藏旅游路线策划书

西藏旅游路 策划书

线

目录

一、项目背景

二、主题创意

1、选择西藏的理由

2、对旅游品牌“心灵家园”的含

解释

三、品牌主导的旅游线路

四、配套的服务系统

五、管理和服务的旅游产品流程

六、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七、广告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生活在充满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人们脑力、体力都在高速运转.......我们虽然获得了现代化的生活,但我们内心逝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失去了平衡。为了调节心情,接受新事物,放松身体和心灵的释放,改变一成不变的居住环境,人们需要旅游,旅游可以开阔眼界,旅游是为了领略妙趣,旅游可以满足自己的特殊的兴趣,可以使人更好的成长,恢复人生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林芝和阿里机场的通航,西藏的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西藏旅游业迅猛发展,国家加大对西藏的资源开发,投入决资金。人们逐渐揭开了西藏旅游业的神秘面纱。随便拉一个曾今去过西藏的人过来,问他们为什么去,大都数都会说西藏之行源于兴中渴望已久的神秘向往。这种神往也不是咱一个人有,有那么多的酷男靓女、驴友大侠,揣起“连滚带爬”的思想包袱,打起“风雨无阻”的精气神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呼啦啦的蜂拥而至,回收直指目的地——拉萨。

二、主题创意

直切主题,我为什么要悬着西藏和“心灵家园”主导的品牌的含义解释。

1、选择西藏的理由

1、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最圣洁的地方,心中那块清澈、明净的地方。

2、独特的地理风貌

3、实现人们的梦想

2 心灵家园 ①心灵洗礼

如果你是怀着单纯的信仰而来,那么,那里的蓝天白云、青山大川,加上明媚的阳光足以射透你的心灵。

西藏很远,却像我们的根,尽管我们很多人没有见过她。这就是西藏的魅力。

②回家的感觉”:

提起回家,大家的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暖流,莫名其妙,自然而然。而回家的感觉更无法形容。有人认为回家的感觉是快乐的,因为回家就等于团圆。有人认为回家的感觉是幸福的,因为回家得到关爱。所以,我们旅行社将整个旅程打造成远方亲人

回家的感觉,回到自己的故乡,心灵的故乡,西藏。

在家,没有什么包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人会把你当小孩一样对待。去西藏,放下身心沉重的包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回家的感觉,就是重新捡起记忆的感觉。家就是一种珍贵的记忆。

三、品牌主导的旅游路线

1、主要是对整个旅程的意义解释,体现品牌的价值。

2、整个旅程的风景、食宿和所有活动的日程安排。篇三:2013西藏自助游策划书 川藏 [箴] 上帝如果是一位畫家,他一定會把自己最得意的畫卷印在西藏;上帝如果是一位織女,她一定會把自己最美的素錦織在西藏;上帝如果是一位歌者,他一定會把自己最陶醉的音符存在西藏。 -- 崇光 2013-7-12 篇四:西藏调研策划书

中国地质大学志愿者协会雄鹰之队三下乡调研活动策划书

赴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调研

活动介绍与执行方案(初级)

一. 项目背景

二. 活动内容及意义

三. 预期成果形式

四. 项目可行性论证

五. 操作流程

一) 团队建设前期准备(出发前)

二) 物资准备

三) 行程安排

四) 中期准备(具体调研安排)

五)

六. 财务预算

附录一:调研注意事项

附录二:成员工作明细安排

附录三:管理制度

一.项目背景 2011年,中央号召广大大学生援助西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行了“西部计划”等一系列西部偏远地区援助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藏区教育也发生的重大积极变化。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正是为响应国家号召,以调研的方式了解西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此外,在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立足本职,传播先进文化,使藏区学生了解内地,开阔视野;同时,我们将积极联络林芝地区政府的相关部门,尝试建立长效教育援助合作体系,为林芝地区乃至其他藏区带来更多的公益资源本团队借此契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出征西藏,前往林芝,进行关于藏区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并带我们的爱心。

支教学校概况

1.学校地址: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中学; 2.学校位置:该学校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八一镇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治安良好,保障了队员安全。 3.学校面临的困难: a. 建校33年来,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校的相对办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跨越,在长期艰苦的办学环境里形成了“勤奋+奉献”的精神,但也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的氛围,缺乏超越自我,赶人为先的信心和勇气。相当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而不是进行教学研究和认真反思,主要凭经验教学,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b.. 现有的教师当中第一学历不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处于较底水平,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而对新课程的改革,学校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矛盾更加突出; c.. 虽然近两年来学校的硬软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校绿化和硬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现代化教学设施比如校园网络系统仍是空白,各实验室的设备齐全,但药物严重不足。体育课上用的学生健身器材、测量仪器还源源不够,学校发展急需补充以上设施,但有大量的资金缺口;

d..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发展; c.. 学生辍学问题仍然很严峻; e.. 农牧区学校卫生、安全隐患多,解决起来受家长、社会的负面影响一时很难治根。 4.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学校校长-普布次旦 联系电话:13989048488

二、活动内容及意义

1.改善学校硬件条件,给当地的学生筹集并送去一些文体用具,并建立一个

地质大学图书角,建立长期联系,持续不断得提供新的有针对性的书籍。 2.联系在林芝地区的援藏工作者或大学生支教团,以采访的形式了解他们

的基本工作及工作条件,现在仍存在的问题与期望。 3.在拉萨,林芝两地,联系当地学生,以家访的形式,了解两地中学生的

就学情况,了解他们的基本课程,接受汉语教育程度,有无接触过援藏

工作者的教育及毕业后规划打算等各项基本资料。 4.拜访林芝中学,向老师了解教学情况,师资力量,生源等问题,援藏教

育工作者对该学校的影响。 5.组织汉语兴趣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深入地域文化,与藏族中

学生进行互动,提高他们对汉语言学习的热情,对内地的了解程度等。 6.建立“中国地质大学阳光图书角”,捐赠一定量图书,并捐赠一定数量的 体育用品。

7.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及学校,了解对教育的需求,如果可行,能否建立长

效教育援助机制,以支教或者物品援助为纽带,建立志愿友谊,长期促

进当地教育发展。

8.了解支教援助条件及计划,为以后希望前往藏区的支教志愿者搜集更多

信息。

9.总结汇总资料,评估藏区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宣传,呼吁更多的社

会资源关注藏区教育发展。

10.创造一次愉快的暑期生活体验,活动参与者从西藏之行中获得启示,从

精神上的互助中受益,改变生活态度,并向身边朋友传递这种快乐精神,

让更多人关注山区教育,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11.从活动经验中提炼出效果好、可推广的模式,供后人借鉴。

三、预期成果形式

1、整理出小组成员的调研心得及调研日记,录像资料及图片文字记录,通

过校内校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2、相关新闻报道;

3、在回校后,将所有的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在学校人员流动最大处做一个

大型图片展;以志愿者协会官方名义开展后续活动,捐书和体育用品等。 扩大宣传,以海报宣传片的形式,在校内引起反响。

4、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顺利完成调研。通过参加答辩的形式,扩大影响

力。

四、项目可行性论证 1.本次活动希望以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为领导,帮助团队完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托,促进与当地政府及学校的联络。 2.本次活动所选地区为西藏拉萨周边及林芝(八一镇)地区,地区海拔大多低于3000米,适合队员前往。 3.本次调研活动前期以联系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态度热情,且林芝地区八一镇为解放军援建地区,减少了团队行动阻力; 4.本次活动全程有藏族同学(部分为本校学生)做向导,帮助队员沟通交流,同时,已联系当地部分援藏工作者(大学毕业生,军人,和队员家属亲朋)愿意帮助团队实施活动。 5.本次活动以联络cupf,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等其他国内知名网络媒体,cupf已承诺为本次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并积极帮助团队寻找联络其他组织或基金,提供其他形式的援助。

五、操作流程

(一)、团队建设前期准备(出发前)

1、预计各种情况,需保证个人安全和资金到位,并经家庭和时间允许,确定参与人数。

2、落实每人的具体任务,做好前期宣传与联系工作,确保活动正常进行,各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 队长:

副队长:

宣传组:

文字策划组:

联络实践组:

不强调各司其职,但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但必须保证每个部门有专人负责,使得个人有清晰的目标,行动才具有导向性。也避免出现一人多职或从众情况。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及时指正队长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二)、物资准备 1.资金来源:

捐赠物资:a.争取申请到校级重点三下乡团队,得到校方资金支持; b.公众募捐(校内进行闲置物品收集); c.社会公益社团捐赠;

生活上:a.在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后,自筹衣物,药品,钱物等。了解当地物

价水平,按一月计自作预算,如:

饮食开支:30*7=210元

住宿:50*7=350元

游玩花费开支,视个人喜好不等。

车费:1200元(目的地与武昌往返)

总计:2000左右每人

注:建议一切从节约出发,个人用品等出发前带齐,游玩宜以娱乐身心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另,身上要带足量现金,当地取款不方便。 (三)、行程安排 1. 初步定于7月25日从西安出发进藏,27日抵达拉萨; 2. 28日晚抵达林芝,与在林芝地区的学校联络,29至31号进行林芝地区学校教育现状的互动调研; 3. 8月1号返回拉萨,对联系好的在拉萨的援藏工作者进行采访,并参观工作环境。 4. 8月2号在拉萨进行资料的整理,查漏补缺,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做好最后的信息搜集工作。

5. 3号结束西藏教育调研之行。 6. 8月4号至9月,对调研活动进行总结,与前期预计效果对比,整理出大体框架。 7. 9月开学,在全校范围内,以志协名义进行宣传,并与各分院联系开展捐书 活动。

(四)、中期准备(具体支教调研安排) 1.7月28日抵达林芝县八一镇,整理准备第二天的具体活动。(如果所捐物资随车携带的话,就清点物资,整理清单)。 2.7月29日正式开始行动。第一天联系校长及部分老师,对他们进行采访,向校长了解学校援藏工作者的数目及在援藏工作者的帮助下学校有了哪些进步,向老师了解日常基本课程及教学情况。观察学校环境,总结并记录学校存在的问题。 2.30号联系部分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以家访的形式进行,初步调查学生掌握汉语的情况,及对学校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打算。 3.31日开展汉语交流活动(就近原则),将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与同学们共分享,阅读所捐图书,帮助他们纠正汉语发音及书写。(我们将准备三天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几天完成内容)。 4.8月1号返回拉萨,继续后续调研工作。联系援藏工作者及拉萨同学,继续进行采访(预计至3号)。

5.3号借书调研支教之行。

(六)、后期准备(返校后) 1.团队成员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2.总结调研报告及采访稿; 3.借助各种媒介,构思宣传方式,更好的将本次调研的结果公布于众,引起关注。

六、计划捐赠物品财务清单 1. 捐赠图书,计划捐赠100本,计划500元. 2. 捐赠体育器械(根据那边学校需要)计划足球5个,篮球5个,羽毛球拍20副,羽毛球10个,乒乓球拍20副,乒乓球20个,毽子30个,共计1000元。 3. 运费小计400元。 4. 地大作业本200本,100元。

共计2000元。篇五: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成思远 2011413102 委托方:林芝地区旅游局

策划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2014年2月28日

前言

这份策划书包括林芝桃花节的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要项目以及活动的预算估计。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一、活动主题

这一刻爱吧

二、活动背景

林芝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段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2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全县总面积102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万。

林芝县风景秀丽,景点密布。主要景区有尼洋河风光带,世界柏树王园林、措木及日森林公园、公众村古生态援、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古桑树王、比日神山、苯日神泉、东久温泉以及喇嘛岭寺。 这里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以及登人、夏尔巴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民俗,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神秘的色彩。

古老的传统的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并盛行的苯教,使这里拥有了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观与鲁朗林海、措木及日森林公尼洋河风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从2000年至今,林芝桃花节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桃花文化旅游季活动遵循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环保上下功夫、在富民上见实效”的要求,不仅丰富了西藏旅游者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支持、参与旅游的意识和热情。作为林芝最大规模的节庆活动,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县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林芝节庆旅游成为林芝靓丽的名片和外向经济的助推器。

林芝嘎啦桃花村是欣赏桃花的首选之地。在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林芝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长满了野生桃树,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让人回味无穷。在雪山的环抱之下,怒放的桃花延绵数里,犹如红色云海。桃花节上更有品不完的酥油香茶、喝完了青稞美酒、跳

不完的锅庄...... 2013林芝第十届桃花节文化旅游节”作为国内知名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潮州、成都、拉萨的嘉宾共约350人,近5000人参加了开幕式。通过举办第十届桃花文化旅游节,预计直接带动林芝旅游综合收入达1938万余元,其中,仅嘎拉村老百姓通过参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出售门票、土特产,提供餐饮、服装租赁等取得的收入近30万元。

桃花节期间,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此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推出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游客们不仅能在林芝体验到“世外桃源”般的桃花仙境,整个行程还可以领略鲁朗、色季拉山、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多个景区的迷人风光。 2012林芝第十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各项活动从2011年8月开始到2012年4月底止,历时半年多,其中4月1日隆重举办的开幕式将活动推向高潮。本届桃花节策划新颖,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影响力大,效果显著,是一次林芝特色旅游品牌的成功策划与营销。

迄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西藏冬春季旅游“大美西藏、醉美林芝” 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更是辐射带动林芝地区乃至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旅游节庆品牌。从节庆品牌效果来看,第十届桃花节参与人数和群体历届最多。本届桃花节现场参与人数约5000人,桃花节期间,广东中旅、林芝假日旅行社和广之旅等共组织了3100余人的游客到林芝。据统计,自2012年3月1日至4月10日,约有3.8万人次游客前往林芝县旅游,同比增长112%,各景区(点)游客量近达旺季临界点,极大带动了全地区旅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桃花节期间全地区共接待区内外游

客8.95万人次,比上届桃花节增长39.4%,实现旅游收入4407.04万元,比上届桃花节增长62.4%,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稳中有升。

林芝县节会组委会积极发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与承办方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项工作,积累了大量举办大会盛会的经验,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成功探索了政府办会、商业参与的办节模式,强化与企业、旅行商和媒体的合作,深度开发节会商业价值,财政予以补贴,吸引社会资金办会,将林芝桃花节品牌延续成经久不衰的知名节庆品牌。

三、活动目的

1、宣传林芝旅游,吸引更多游客。

2、提高林芝旅游形象,提高美誉度、知名度。

四、项目策略

1、活动项目 t台走秀:t台秀将集中展示林芝地区工布藏族、门巴族以及珞巴族等各民族极具特色的精美服饰。林芝地区工布藏族、门巴族以及珞巴族等各民族将会展示自己极具特色的精美服饰,让您尽情体会藏族人民服饰文化精华。

情侣活动:我在林芝桃花林等你。漫山桃花,浪漫气氛环绕,为情侣提供一个充满爱之地。经典的两人三脚、心有灵犀猜词、他(她)心目中的你 摄影展:山之女仍然戴着白色的雪帽,披着绿纱,而这桃花林是她衣服的点缀。希望摄影爱好者让这一刻永存,拍摄出更美更动人的照片。

2、目标受众:所有游客。

五、活动日程

林芝桃花花季时间将由3月15持续到4月30,在此期间,来林芝均可看到雪域桃花恣意绽放的浪漫盛况。作为西藏全年旅游旺季的开篇,林芝桃花节安排了丰富多彩、互动感人的活动。 桃花节开幕式设在享有雪域桃源美誉的林芝县嘎拉村,位于比日神山山脚下。那里,百年野生桃树林掩映着嫩绿的青稞田,圣洁的雪山倒影在明丽清澈的尼洋河中。届时,观看t台走秀,了解欣赏林芝地区各民族的特色精美服饰,欢迎在场的所有情侣参加情侣活动。

第二篇:关于西藏文化调查报导

周浩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广告1142班

摘要: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服饰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西藏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丧葬文化等等。为了增加西藏地区和对藏族人的了解,增强对西藏文化的理解。这个暑假,早早的暑期第二天,我便和室友一起踏步来到了美丽神圣的西藏,探寻了这里的文化与藏传佛教的神秘,感受了西藏文化带给我的期待,并对西藏的文化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字:西藏文化;民族风格;布达拉宫 具体内容如下:

调查目的: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西藏文化的特色。

调查地点:西藏

调查对象:西藏文化 调查时间:2012-7-15至2012-7-19 调查方式:观察法,资料法,采访当地的学生和群众

调查内容:

1、饮食文化

2、服饰文化

3、宗教文化

4、布达拉宫

调查结果:

1. 饮食文化: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1) 酥油茶:在西藏,家家都离不开酥油茶。酥油茶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

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2)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不知是什么,其实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不除皮。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3)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2. 服饰文化:(1) 拉萨为中心地区的农民:通常穿白色圆领右衽氆氇长袍,领子、袖口、袍边镇红、黄、蓝色带十字花纹的花边,长袍略长于人身高,穿时用一条绳子将袍子折短系于腰间,使袍子刚过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口袋以装日常用品,出门时,夜里袍子可当被子。 (2) 拉萨为中心地区城镇藏族服装:夏天,拉萨妇女穿无袖长裙,色彩、面料的选择全然不同于牧民和农民。拉萨人喜欢用质地比较好的绸缎、哔叽等面料做藏装,偏重选择素净、淡雅的颜色,与农牧民喜爱的大红大绿强烈对比色彩恰恰相反。近年来城镇居民着西装革履者越来越多,就连拉萨近郊的农民穿传统藏装的也越来越少,汉装、藏装、西装混穿现象普遍。 (3) 藏北牧区的牧民:一年到头几乎都穿皮袍。皮袍光面朝外,前襟、后背、袖口用彩线缝出大幅图案。一般男子皮袍处理较简单,妇女的藏袍较复杂,要用许多条宽大的色带饰边,并排饰于后面,有黑、红、绿、紫等颜色,数量大多为五至七条,也有的把皮面饰满。藏北妇女还习惯将头发分辫成无数根小辫,因为藏北寒冷,人们一年半载也难洗涤梳理几次头发,而且她们还将松耳石、玛瑙、珊瑚、琥珀等直接穿串固定在发辫中,这在农区和城镇难以见到。

3. 宗教文化:西藏的传统宗教信仰基本上是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方面是在广大农村牧场广泛流行的,不分教派的“见佛就拜、见塔就转、见**就磕头”的民间信仰,其内容十分丰富并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和各种风俗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是以寺院为活动中心的理论化、规范化、系统化并控制整个上层意识的显赫的神学宗教,其中占统治地位和占优势力量的是藏传佛教,内分很多教派,如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和本教等。不过“本”教与其它教派有所不同,曾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的原始宗教向神学的佛教转化的漫长历史岁月。 (1) 本教:本教(又译作“钵教”,“笨教”等),因其教徒自称“本波”,又称“本波教”。一般认为本教是佛教传入西藏以前就已在西藏本土广泛流行的一种古老宗教或说成是西藏固有的一种宗教,也有的学者笼统地把它说成是原始本教。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本教早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原始宗教,而是一个复合、本佛混杂的历史产物,其内容十分复杂、既有比较古老的原始巫教的一些特点,又有大量的系统化的神学宗教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说本教是由非佛教的原生形态早期本教和受佛教影响后形成的次生形态的晚期本教两部分构成。 特点:

1、崇拜大自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这种带有自然宗教特色的本教信仰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后仍然盛行,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王朝在举行会盟大典时,要“会巫者告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诸神”。其中对天神的崇拜在早期本教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教把世界分为天上、地上和地下三界,天为上界,是天神“赞”所居之所。并认为吐蕃王统第一代藏王和本教始祖辛绕米沃切都是从天而降的天神。“由于当时本波意乐天空”,所以把藏族最早的《积达嘛呢法门》等佛经也“遂说为从天而降”。由此看来,所谓“始祖赞普自言天上所生”和“天赤七王”死后“攀授天绳,逝归天界”的古老传说与早期本教对天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2、崇拜动物是早期本教的重要内容之一,猕猴变人的神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某些特点。在远古早期,气候温和,森林茂密,猴类成群的环境中,藏族先民把具有某些人类生活相似特征的猕猴神化为人类祖先是可以理解的。

最让我兴奋的是我来到了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

Potala 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

布达拉宫 外文名:

The Potala Palace 俗称:

第二普陀山 地理位置:

西藏拉萨红山

建筑风格:

藏式 始建时间:

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 重建时间:

1645年 结构组成: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 地理位置: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无世达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可惜我们只是作了一番了解,并未能进去过,确实,美丽的西藏给了我一次从未有过的回忆,宏伟而绚丽的布达拉宫和藏族人民热情的风俗给了我精神上对“它”没好的向往与无限的怀念。它是世界宫堡建筑艺术之最,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我们每个人都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篇: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研究报告

题目: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课程名称: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学 生:

院 (系): 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工业设计(艺术类) 指导教师:

前言:

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

中新网拉萨11月12日电(白少波)中共西藏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12日上午在拉萨开幕。官方决定将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促其成为支柱产业。

陈全国代表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通过五年的发展,西藏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到生产总值的3%以上,并逐步成为西藏新的特色支柱产业。

报告提出,一方面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抓好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在报告规划的发展蓝图中,未来五年西藏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民族手工业、高原极限运动等特色文化产业,并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产业相结合。

报告还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陈全国说,经过2-3年的努力,西藏将实现地(市)全部有图书馆、群艺馆、数字电影院,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新华书店、民间艺术团,乡镇(农林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在每个寺庙建设一个文化书屋,尽快实现报刊、广播、影视寺寺通。

“文化史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陈全国指出,西藏将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

报告内容:

一、有关于西藏文化: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之间。它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全长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 西藏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宗教、环境等因素造就了其美丽雄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可以说西藏的藏文化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的。

二、西藏文化的发展

7月3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了由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居委会农民自编自演的话剧《农奴泪》,真实再现了西藏民主改革前生活在克松庄园的农奴们遭受农奴主残酷迫害的情景,受到全国观众高度关注。

“就像剧中讲述的一样,旧西藏大部分藏族同胞都生活在贫苦与压迫之中,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提什么文化生活了。”,类似这样自编自导艺术作品,并亲自走上舞台演出的农牧民们,如今在西藏比比皆是,500多个业余基层文艺演出队和藏戏演出队活跃在广大农村乡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藏文化的空前繁盛。 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由此衍生了一大批带有浓烈藏族风情的艺术作品。

60年来,1000多篇藏民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30多部民族文艺研究专著先后面世,诸多濒临灭绝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西藏歌谣》、《西藏民间音乐囊玛》、《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国民间器乐集成·西藏卷》等一批文艺书籍陆续整理出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9个“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2个“西藏自治区特色艺术之乡”和5个国家级“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及“特色艺术之乡”。共有非遗项目406个,传统戏剧演出机构83个,传承人1177名,其中,包括2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藏戏和格萨尔)、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5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山南雅砻艺术节、林芝大峡谷旅游文化节、昌都康巴艺术节、阿里象雄文化艺术节、那曲恰青赛马节等一大批群众性文化传统节庆得到恢复和创新,成为地域性民族文化品牌。

三、西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成果

2010年8月,西藏自治区成功举办了首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作为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唐卡艺术涵盖了宗教文化、民族审美及藏民族生活诸多内容,深受人们喜爱。这是60年来西藏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唐卡博览会,应观众的强烈要求,本来为期3天的博览会延期到5天,每天参观者逾万人。 据西藏文化厅原副厅长、文化部援藏干部杨守民介绍,举办唐卡博览会意在发现唐卡人才,保护古老技艺,规范唐卡市场,进一步挖掘唐卡艺术深藏的产业价值链,使之成为西藏独特的优秀文化产品。这次博览会上不仅达成了大批对外展览和合作的意向,还评选出了20位

一、

二、三级唐卡大师,这是西藏有史以来首次由官方正式授予唐卡画师以称号。借博览会之机,唐卡这项西藏传统文化和非遗代表项目被成功地推向市场,会后,当地唐卡价格翻了两至三番。

唐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只是西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60年来,西藏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繁荣,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体系、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旅游干线周边的县、乡、村,积极创办旅游度假村、文化大院、农家乐、藏家乐、休闲林卡等,将民族民间文化推向市场,有效拓宽了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脱贫致富渠道。几年来,已涌现出了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唐古拉风演艺中心等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和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等一批文化产业先进集体。

与此同时,西藏各级文化部门为适应市场需要,创作推出大型原生态歌舞《幸福在路上》,民族歌舞《喜玛朗雅》、《五彩西藏》、《雪域放歌》、《珠峰彩虹》、《雅鲁藏布情》、《西藏韵》等演艺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区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和单位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门类达到近20种。

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西藏对外文化交流在规模、广度、深度、精度和频度等各方面也呈现出逐步加大的趋势。60年来,先后派出团360个近4000人(次),访问了美国、奥地利、智利、印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110多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观众达900多万人次,在弘扬西藏民族优秀文化,回击**集团“西藏文化灭绝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到西藏进行演出、讲学和举办展览。

四、西藏文化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因素

1、基础设施的完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全区没有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场所,没有一项针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巩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保障各族群众的文化权益,着力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送书下乡工程”“送戏下乡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设施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截至“十一五”末,西藏共建有群众艺术馆6座、图书馆4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9个、村文化室300余个;拥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中心1个,县支分中心73个,乡村卫星三级站62个,流动舞台车13部。同时自治区还建有藏戏艺术中心、妇女儿童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儿童文化园等设施,初步形成了以各地(市)群艺馆为龙头,以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纽带,以乡(镇)、村文化站(室)为基础的基层文化网络格局。

2、西藏文物的修缮和保护显著成效

60年来,国家先后投资3亿多元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及时修缮和保护了大批文物。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投资3.8亿余元,实施布达拉宫(第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该工程从2002年开工,历时7年,于2009年竣工验收。“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保护。目前,西藏共有各类文物点4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昭寺、罗布林卡被列入其扩展项目。

3、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平解放以来,西藏通过创办艺术学校、选送文艺骨干到内地艺术学院深造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快文艺人才培养步伐,培养出一大批民族文艺骨干。目前,西藏已拥有各类文化艺术工作者4000余人,其中藏族占90%以上。以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为代表的藏民族艺术家蜚声海内外,话剧表演艺术家扎西顿珠,歌唱家德西美朵、旦增,藏戏表演艺术家班典旺久等一大批艺术新秀脱颖而出。文化艺术机构也在不断健全。目前,全区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表演队500多个,县级民间艺术团19个。以藏族为主的各民族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的文化艺术队伍全面形成。

五、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也让我们看到当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审视、去培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要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第四,不断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才培养力度。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继续推动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结束语: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单单是军事竞争,而是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认可之下,经济文化等的综合竞争格外激烈。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文化建设显得格外的重要。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化成为潮流的名词,在物质文化极为发展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国对文化发展作了很大的努力。

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2015年第13届西藏珠峰文化旅游节开幕时间

震后重振旅游 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开幕这是尼泊尔大地震后,日喀则市举办的首个大型旅游项目,官方拟以次为契机,重振受地震影响的旅游市场。

珠峰文化旅游节创办于2001年,至今年已是第十三届。本届旅游节以真情永恒·吉祥日喀则为主题,展示日喀则发展稳定成果和文化魅力,继续打造珠峰文化品牌。

据日喀则市官方介绍,本届文化旅游节将持续至8日,共包含9项主题活动,即开幕式真情永恒·吉祥日喀则文艺演出、萨迦八思巴文化旅游节、各县区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比赛)、自治区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第三届珠峰美丽村姑杯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大赛、天籁传奇·珠峰之声日喀则旅游宣传歌曲演唱会、系列成就展、第二届日喀则文化发展论坛和珠峰文化旅游节闭幕式。

此外,还将举行11项子项活动,即首届山盟海誓·珠峰婚礼活动、第三届珠峰奇石展、各县区民间艺术团文艺展演、藏戏展演、大型群众性广场舞、14 县区优秀节目组台抗震救灾慰问演出、日喀则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运营启动仪式、日喀则藏巴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挂牌仪式、第四届全国珠峰之旅摄影大赛、后藏民俗旅游体验馆开馆活动、知名旅行社媒体艺术家游日喀则活动。

其中,首届山盟海誓·珠峰婚礼活动更是吸引眼球,组委会将邀请十对新人,在珠峰脚下免费为他们举行婚礼。

日喀则,藏语称喜格孜,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目前辖区总人口78万人。去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12月18日,日喀则市正式挂牌。

日喀则市旅游资源丰富,各类旅游资源369处,A级景区34处,其中4A景区3处,分别为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和萨迦寺。

官方数据显示,从1989年至今,日喀则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2亿元(人民币,下同),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万人次,同比增加36%,实现旅游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24%。

然而,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与之接壤的日喀则市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旅游业受损严重,据统计,地震造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单位受损3.83亿元。2015年上半年,日喀则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7.7万人次,同比下降37%,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下降33%。

日喀则官方表示,地震发生后,将以此次珠峰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力争将旅游业损失降到最低。

第五篇:西藏英文导游词 西藏艺术

In Tantric Buddhist iconography, the battle axe is held by ferocious deilies to symbolize severance of this worldly attachment.在佛教金铸文法本图解中,战斗斧是由凶残的神灵拿来象征阻隔世俗的依恋的。

Lesson Sixteen Tibetan Art 第十六课 西藏艺术

The land of snow is known as the“Ocean of Songs and Dances”and indeed singing and dancing are greatly enjoyed by Tibetans.这块被雪覆盖的土地作为歌舞的海洋被人们所知晓。却是这样,唱歌和跳舞是西藏人民非常喜欢的。During holidays and festivals,everyone joins in dancing,gaily singing hand in hand.在节假日里,每个人都参加到舞蹈中,手牵着手愉快的唱着歌。

Tibetan opera is known as Lhamo in Tibetan and is universally popular in Tibet.藏戏被人们了解是由西藏的拉姆仙女的故事和其在西藏地区的普遍流行。Tibetan opera is a composite performance art in which a story is present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song and dance.藏戏是一种情景通过唱歌跳舞的方法呈现出来的复合的表演艺术。Tibetan opera is generally performed in the open while stage performances are rare.藏戏通常是在户外表演的,舞台表演很稀少。Unlike Chinese opera,only simple stage makeup is worn ,but masks are a feature of the Tibetan operatic style.不同于中国戏曲,藏戏只有简单的舞台化妆架,但带着面具是西藏歌剧的一个风格特征。Th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is simple as only two percussion insturments are needed:a drum and a cymbal.简单的管弦乐伴奏,只需要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铙钹。

Religious dance is called Cham in Tibetan.宗教舞蹈在西藏被叫做羌姆(跳神)。It was initiated by Padmasambhave in the Samye Monastery in the eighth century.它是在公元八世纪由Padmasambhave 在Samye 修道院发起的。According to an account in the chapter“Dance of the Four Guardian kings”recorded in Shakyamuni’s teachings on the four tantric mysticisms,Padmasambhave performed a religious dance to drive out evil spirits and thus ensure an auspicious inauguration for the newly-completed Samye Monastery. 根据“舞蹈的四守护神”一章的说明,记录了释迦摩尼关于四部密宗的神秘的教义,Padmasambhave 为新建成的Samye修道院表演了一种宗教舞蹈去去除邪恶的灵魂来确保一个吉祥的落成礼。Padmasambhave’s biography reads: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scriptures in the Samye Monstery,the Lotsavas led by the senior Lotsava holding the translation,wearing masks and beating drums,formed a line and danced round the Central Palace three times to celebrat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scripture.”Padmasambhave的传记中写到:在Samye修道院完成圣经的翻译的时候,译师们由资深的译师领导着举起译文,戴上面具打起鼓,排成一行,围绕着中央宫殿跳三次舞来庆祝圣经译文的完成。This was the origin of the religious dance.这就是宗教舞蹈的起源。

The drum Dance comes from the Lhoka region,it is known as the‘dro’.鼓舞来源于山南地区,被称作‘dro’。Danced with swift,abrupt movements,it calls for a highly skilled performance.迅速的起舞,突然地动作,它需要非常高超的表演技能。Dancers,wearing long hair,in striped costumes,stamp backwards and forwards in rhythm,drums at their waists and drumsticks in their hands,twisting their heads as they dance,all of which draws cheers from the audience.舞蹈演员们,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条纹的衣服,腰间跨着鼓,手里拿着鼓棒,扭着头,随着韵律向前向后跺脚,就像跳舞一样,这些都得到了观众的喝彩。 The Repa Dance is from the Chamdo and Kongpo regions and the Tibetan-inhabited areas of Sichuan and Yunnan.热巴舞源于昌都和空波地区和四川云南的藏俗地区。An energetic dance,the performers circle with flying steps,men beating flat bells while the women drum.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舞蹈,表演者围成一个圈步伐灵动,男人敲锣,女人打鼓。At the height of the performance,the men perform pirouettes on one leg while the women beat their drums high above their heads as they twirl.在表演的高潮,男人单脚站立旋转,女人在旋转的同时把鼓举在头顶击打。

The Gor-shae is a round dance popular in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and the Tibet:Lhasa,Lhoka and Shigatse. Gor-shae是圆舞的一种在三个的三个主要地区流行:拉萨,山南,日喀则。 This kind of round dance is performed by both men and women who form two concentric circles around a bonfire,and holding hands,shoulders touching,sing in alternate choruses of men and women.这种圆舞有男的女的围绕着一炉篝火形成两个同心圆,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交替合唱。The dance may continue throughout the night until daybreak.舞蹈可能贯穿整个晚上直到黎明。

Ballad is popular in Tibet to transmit the history of nation,myths of Buddhism and folk tales down the generations by describing them with simple and short songs or poems.民谣用于传达西藏民族历史很是流行,佛教传说和民间故事通过描写他们的简短歌曲和诗传递给下一代。

Art and literature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istory of Tibet,and in the splendid isol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olk tales,songs,and dances and opera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unique form and local flavour.艺术和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西藏的历史,孤立的青藏高原的民间故事,歌曲,舞蹈和戏曲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风格发展的非常辉煌。

上一篇:学科建设范文下一篇:闲的蛋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