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教育

2024-05-07

西藏教育(精选十篇)

西藏教育 篇1

一、明确双语教育概念, 形成统一认识

明确双语教育的概念是对在西藏实行双语教育形成统一认识的基础。双语教育是一个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整体过程, 含有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系统, 即本民族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体系。因此, 我国西藏双语教育是指使用汉语和藏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 这里所说的“双语教育”是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角度界定的, 它既包括为学习两种语言专门开设的藏语文和汉语文课, 也包括用藏汉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是以藏汉双文化传统为教育内容, 并以使受教育者掌握藏语和汉语的语言基本知识、技能, 并能运用两种语言正确而熟练地进行交流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双语教育是涉及到教育各方面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所有教育工作者是否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合力。

二、加强双语教学研究, 重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核心环节, 直接影响双语教育的效果产出。加强双语教学研究, 探索科学的藏汉双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途径和评价方式, 紧密联系藏族学生的心理特点, 重点解决藏族学生语言学习负担过重, 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一) 确立双语教学目标

西藏双语教学应该确立起包括语言目标、专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教学目标。语言目标方面, 对藏语和汉语应确定不同的标准, 全面认识汉语对于藏族学生作为第二语言的特征和教学方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上与内地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区分开来, 适当降低汉语学习的要求, 以学语为主, 学文次之。专业目标方面, 要实现不论是采用汉语还是藏语作为教学语言, 学生都能顺利克服语言障碍, 实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知识的目标。社会目标方面, 不能把双语教学简单的等同于应试教育, 明确双语教学具有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 通过双语的教学, 传递两种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形成正确的双语态度与价值观, 既理解和接纳汉语言文化, 也热爱和自觉保护藏语言文化。

(二) 丰富双语教学途径

双语教学不仅仅牵涉到课堂的双语教学, 同时还需要丰富其他的教学途径, 通过开展丰富的双语实践活动和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使学生自然习得双语, 而非仅仅依靠艰难的学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语实践活动, 多途径、多渠道、宽领域地营造校内双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让藏族学生在活动中、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应用双语。城镇中小学要着重营造校园里学习藏语的氛围, 在校园中使用双语标语、制作双语宣传栏、开展藏语读写比赛等。农牧区中小学要加强汉语学习环境建设, 到了中学阶段, 一些公共的课程可以考虑让藏族班的学生和汉族班的学生一起上, 在加强交流的同时提高双语水平。而小学阶段, 可以将学生集中到汉语学习环境更好的乡镇小学。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目前正在酝酿中小学布局调整, 将教学点集中到乡小, 乡小向县一级集中办学, 不仅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同时也能营造更有利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但是, 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慎重考虑, 因为农牧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集中办学必然要实行寄宿制,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太小, 学校和家距离太远, 家长不放心, 应警惕因此而引发新一轮的辍学。

三、加快双语体系改革, 完善双语教育体系

(一) 促进小学和初中双语教学的自然衔接

为实现西藏小学和初中双语教学的自然衔接, 必须改革目前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 中学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 加强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采用双语教学, 逐渐过渡到中学以汉语教学为主, 适当使用藏语辅助教学的模式, 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获得学业成就的提高。

阈限理论认为, 精通双语对个体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不精通双语将对个体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当学生未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任何一门语言, 对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 对认知发展既不产生正面效应, 也不产生负面效应;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 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西藏双语教育可以借鉴阈限理论和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经验, 在初中阶段开设层次不同的双语教学班。对于在小学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双语基础, 较好的掌握了两种语言的学生, 可以使用双语进行教学, 同时确定较高的双语学习目标, 对他们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对于部分地区小学毕业生汉语水平过低, 而中学还不具备合格的双语师资条件时, 可以采用主要使用藏语文进行教学, 加授汉语文的双语模式, 使他们至少精通一门语言, 对他们的认知不产生消极影响。如可以考虑在部分中学开设藏语授课班, 同时加强学生的汉语学习, 使他们先学好了其他各门课程, 升入高等学校以后, 再集中学习汉语, 最终达到藏汉兼通的目标。目前自治区在山南和日喀则两所中学进行的试点工作, 可以为探索这种新的双语模式提供借鉴的经验。

(二) 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

学前教育阶段一般开设有汉语、藏语、数学、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 老师采用藏汉双语教学, 而且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一起学习, 给孩子从小打下一个好的语言基础, 使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双语教学, 同时有助于缓解中小学教学语言脱节的问题。因此, 发展学前双语教育能有效缓解西藏农牧区小学面临的学生汉语水平跟不上、不适应初中教学, 城镇小学面临的学生学藏语难的问题。因此应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加快发展县乡的学前教育。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西藏实行双语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包括:明确双语教育概念, 形成统一认识;加强双语教学研究, 重构双语教学;加快双语体系改革, 完善双语教育体系。

关键词:西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丹增.目前我区藏语文工作的基本情况——在拉萨地区藏语文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J].西藏教育, 1999 (4)

西藏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全] 篇2

如今的西藏,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数量成倍增加,学历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经费投人不断增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西藏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西藏教育发展近几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由于面临多种外部困难与制约,受多种因素影响,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适龄儿童入学与巩固问题。农牧区适龄儿童的入学与巩固是我区义务教育重头戏,也是我区基础教育转移的重点。目前,制约农牧区适龄儿童人学与巩固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牧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对知识的认识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由于眼前利益的驱驶,不愿送子女人学,因此,还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已人学的适龄儿童的衣、食、住、行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求学期间呈现不稳定性,旷课事件时有发生,保证不了在校生的巩固;三是学生知识出现断层现象(主要是旷课所致),导致接受新知识困难,丧失学习兴趣;四是学校管理、教材内容与教学手段落后,办学整体素质偏低。

(二)教师数量不足。目前,我区教师队伍数量偏少,在农牧区中小学中,仍存在不合格学历教师,村教学点上的民办代课教师仍客观存在。教师的文化素质偏低,其突出表现在:在现有教师队伍中,一是部分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学历与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相称的现象;二是部分教师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和配套的培训经费。

(三)教学设施配套差,教学手段落后。学校现有教学辅助设备不配套,部分设备缺乏必要配件,根本无法使用,在该县县中学的化学实验室陈列的药品有二十多种,但由于缺乏实验仪器和仪器不配套,使该校连演示实验也无法开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农牧区学校仍是一项空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西藏初中历史课程教育 篇3

关键词:西藏地区;初中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29-01

新课改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怎样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集体作用,给学生一个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历史课程教育的意义

历史课程,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西藏学生;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要学习。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或者说学习历史的目的究竟何在呢?答案似乎很简单:学习历史,不就是要记住一大堆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其间缘由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希望学生随着历史知识的增长应具有相应的历史教养,但往往不能如愿,为什么呢?若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应付考试的训练场,平时注重的是教学效果,忽视了教养效果。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何让西藏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教养,让他们通过读史明智呢?那就应该明白历史过程不是单纯的事件过程,而是行动过程,有其思想内涵,读史所要求索的正是这一内在的思想和逻辑。读史使人明智,哲学则使人沉思。只有把历史当作哲学去读,通过纷乱的事件去把握人类活动的思想和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读史以明智,形成相应的历史教养。对西藏班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达到如下两点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历史,对历史学科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对历史的重要性,对历史在解释、推进、展望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历史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和体会。从而对历史充满仰慕和敬重,充满向往和热爱,充满亲和力,最终从心底接受历史。

2、通过学习历史,特别是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能逐步领会到历史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优良的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教养,使自己变得更加“明智”,面对今后的人生能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更好地把握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这是历史教育所独具的教育功能,忽略了这一点,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灵魂。

二、西藏初中历史教育对策

1、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历史教学环境

民主、宽松、和谐的历史教学环境是西藏学生接受历史学科的基础。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历史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汉藏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使藏族学生喜欢历史、接受历史,形成对历史学科的高度认同感。一堂好的历史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和谐教育而言,和谐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合作性建构新知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过程,更是一种实现师生新型关系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历史学习内容,发掘历史教育价值,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样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中使西藏班学生喜欢历史、接受历史,并且可以使学生的爱好与品质得到很好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实际教学效果明显,而且也很受学生喜欢。比如在实际教学中,讲到“联合国”的时候,采用的情境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模拟一场国际辩论会,由各个同学来扮演联合国的主席以及联合国的秘书长和其他国家外交官。在情境模拟中,学生们情绪高涨,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进行实际论辩,在模拟情景论辩结束之后,然后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不明白之处,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解释,然后再联系实际教材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完成了教师的实际教学任务。

3、小组合作式学习法

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配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探究和讨论,然后总结出小组结果,然后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在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于各个小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的回答和解惑,然后进行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学习中,掺杂一些物质奖励措施,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完成了教师的实际教学目标。

4、组织实际活动法

教师要想更好的展开合作性教学,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说举办一场小型的辩论赛,教师先拿出一个问题,对于问题的正方反方进行相应布置,选择几名同学当做评委。在实际开展辩论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相结合,还要注意藏族同学和汉族同学之间的配合,这样在整个辩论赛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论辩,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评,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祝华卫.浅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2)

[2] 郭 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新课程研究,2010,(6).

西藏高职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 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经济的全球化等都将对我国经济、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也为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应站在时代的前列, 积极适应经济时代前进的需要, 努力办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特色学校。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本着以市场需求为主来设置专业, 努力办出符合西藏发展需要的专业特色。在专业特色的建设上, 不断体现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紧紧围绕西藏高原地域特色, 努力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强的特点。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符合西藏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 其特色体现人文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等方面。

1、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一方面努力搞好产学研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这两点是学院一直坚持的基本特征, 也是学院发展的特色所在。学院作为西藏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全国100所示范院校之一, 广泛开展和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 程度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院本着互利共赢的发展方针, 积极利用各种西藏特有的各种政策优惠条件, 努力和企业共同营造互惠互利互信的合作模式, 建立“双赢”合作机制, 以保持学院和企业的良好发展。

西藏情况相对特殊, 因为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 学生观念的影响, 在开展校企合作时, 存在很多困难, 资金很多来自政府的投资和国家资金的投入, 而企业的资助相对较少, 但是学院还是努力为资助的企业提供优先选用毕业生的权力, 比如拉萨饭店、西藏七星微网、拉萨旅游局、水电站等等, 学院尽可能的多承担职工的岗位培训、技术等级考证培训等教育服务。此外, 学院在现有以具备的条件下, 努力与西藏的企业和公司一起共同开发新产品和研究新项目, 积极实现校企各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共赢。

2、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学院自成立初, 就把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呢?学院领导多次召开研讨会议, 结合学院实际和西藏发展的需要,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 优化学院一线教师结构, 不断努力提高一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投入大量资金, 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使师资队伍更加的合理化。

(2) 积极激励教师, 学院不仅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高校教师比赛, 而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内和区外的各种专业技能考试, 重点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种技师的考试或工程师的评定, 让教师不断取得多证书多技能, 真正成为学院发展所需的全能性教师。

(3) 重视教师的实践锻炼, 开展教师下企业, 下实训室、下实验基地等多种渠道, 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积累经验, 培养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办学模式广开就业渠道

学院在发展中注意到, 西藏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由于西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很多地区没有大型的企业可以提供学生的就业, 所以很多学生一门心思的就想考公务员这相对有保障的单一就业渠道。为此努力积极开拓就业渠道, 想法逐步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学生家长的影响,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如订单培养、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等等, 西藏职业教育必须符合西藏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项目化教学的引进和实施

(1) 硬件、软件条件的建设

学院领导积极通过各种渠道, 为学院的硬件建设出谋划策, 为每个系都建立了很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实训室、实验室、操作室等, 并每年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学院特别注重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 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从内地毕业的高校中引进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 充实了教师队伍, 提升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实力。教师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 推动了学院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注入了新的血液。

(2) 制度的保障

学院引进了先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并在全院开始实施。学院为此专门邀请了宁波职业院校专家给全体教师讲课和培训, 要求所有课程必须采用项目化教学, 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 要求所有老师必须通过项目化教学测评, 对通过测评的教师给予奖励;没有通过测评的教师, 调离教学岗位。

5、课程多元整合

学院在做好整体顶层设计上, 综合相关学科, 针对课程多元整合, 不断借鉴内地高职院校的经验和优秀成果, 进行广泛的调研和研讨, 既发挥了学科课程的特长, 又克服原有以单科分段的结构弊端, 在学院内开设新课程, 紧紧整合老课程不断的符合西藏藏区发展的需要。

学院自身不断重视和加强课程多元整合后的校本教材建设, 采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对课程进行开发。同时, 学院要求教师积极结合西藏和学院的实际开发校本教材, 并积极打破学科教育的模式, 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着加强动手能力的目标, 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为学院的课程建设入注了新的活力。

6、新型的评价模式

学院本着改革创新的思想, 积极引进项目考核标准, 采用多样式的考核标准, 在过程中考核学生, 大胆的改革创新, 实行以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 实行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价, 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就取得成绩, 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我们坚信在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不断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 紧跟时代的潮流因地制宜, 朝着时代的发展方向, 一定会把学院建设成为西藏地区独有特色的学院, 为西藏地区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克孝,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晓东,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2002.4

[3]贺新元, 职业教育教材现状及改革思路, 中国科学教育, 2004, 10

《一群西藏孩子的教育梦》剧本 篇5

独白:这是一个贫穷困苦的山区,荒凉落后,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一个可爱的年轻人,他怀揣着“为孩子圆一个教育梦”的信念,来到了西藏的某个地区。他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就不会离开,只要有我在,孩子们就会有书读!”

人物:支教教师、卓玛(女神)、白玛(莲花)、尼玛(太阳)、洛桑(善良)、德吉(平安)、云丹(知识)、占堆(勇敢)、格桑(希望)、次旦(永恒)

地点:西藏某个村庄的某棵树下 时间:白天上课时间 正剧:

白:清晨,孩子们坐在树下朗读课文,声音整齐统一,充满激情)

群:(整齐的,大声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老师:(拿着课本走进,欣慰的笑了)我叫郑泽生,来自北京,传德教书育人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站在一个讲台,面对一群连教室都没有的孩子承担我的责任,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很满足,因为我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着求知的渴望。

<读书声起>——重复前面的《少年说》 老师:孩子们上课了 群:(站起来)老师好

老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孩子们,祖国的希望在每一个在每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身上,西藏的未来就是在你们身上。

合:(声音此起彼伏,争先恐后)老师,未来式什么样子呢?对啊对啊,未来是什么样子呢?

老师:(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深情略带怀念的),老师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曾经的我想过很多很多,有些幼稚,有些可爱,有些太过遥远,有些唾手可得。(回头)你们呢?孩子们,你们想要的未来什么样子的呢?

(群,哄乱)老师:好了不要吵,一个一个来

尼玛:我想要一个大大的教室,夏天热的时候就把门和窗户关上,这样太阳就照不到了,冬天冷的时候,就把窗户打开,让阳光进来,这样屋子里就会很暖和很暖和了。

云丹:我想要一间大房子,里面装满了书,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能进去。

占堆:我想赶快长大,长得高大强壮,我要去外面看一看老师你说过的世界。

洛桑:我想在家里就好,我的爸爸妈妈太辛苦了,我要让他们每天多休息一会。

卓玛:我想找到女神,让他用魔法实现所有人的愿望。德吉:老师,我希望我的未来你能一直陪在我们身边。老师:(看着他们,无奈不语,感到心痛)

白玛:(站起来走到老师身边,纯真的看着他老师,我想每天摘一朵雪莲花送到你窗前。

老师:(心里波涛汹涌)好,谢谢你。

格桑:(站起来坚定地看着他)老师,我的未来就是你的现在,我要站在你战过的地方,听他们叫我一声“老师”(大声地,充满尊敬)

合:老师(大声地)

老师:(揉眼睛,沉重感慨地)教师从来都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职业,只是在这里,我更加感受到了他的重量,我曾经所拥有过的一切,我所认为的在平常不过根本不重要的东西,对于孩子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这里没有网络电脑,这里也没有汽车马路,但是这些对孩子们都不重要。

次旦:老师,我们这里有透蓝的天空,有草地,有牛羊,有大自然。白玛:老师,我们有雪莲花。格桑:老师,我们还有你啊!群:对,老师,我们有你!

老师:虽然在这里很累,但是我不会离开,因为他们需要。虽然我们很艰苦,但是我们不怕,我们还有未来,我们还只有明天!群:(激扬深情地)对,我们还有未来,我么还有明天!(一个接一个的站起来,说一句话后站在讲台上,排成一排)次旦:我叫次旦,我的名字是永恒,无论我们经历多少风雨,我们都应该相信明天的曙光。

卓玛:我叫卓玛,我的名字是女神,我始终真诚的相信,美丽的女神一直在雪山上护佑着我们的家乡。

白玛:我叫白玛,我的名字是莲花,他盛开在雪山之上,散发着纯洁而神圣的光芒。

洛桑:我叫洛桑,我的名字是善良,再痛,再苦,再累,我们始终不曾丢失过心中的信仰。

德吉:我叫德吉,我的名字是平安,我有一个愿望,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安康,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云丹:我的名字是知识,我希望书本可以引我进入知识的海洋,让它带领我走出今日的彷徨。

占堆:我叫占堆,我的名字是勇敢,我想要翱翔在九天之上与我的伙伴们去乘风破浪。

格桑:我叫格桑,我的名字是希望,不管我前方的路是多么迷茫,我们愿意相信,在他的尽头,有一个方向,通往希望。

西藏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 篇6

【摘要】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西藏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进行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探寻其内涵与外延,研究其形成机制和特色建设,对西藏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必要性。本文结合这一形式,展开对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希望能为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西藏高职;办学特色

高校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学科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四个方面。一所高校个性风貌可以有众多的表现,但是只有核心要素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对学校整体的作用产生大的影响,其办学特色也才有真正的价值,换句话说办学特色是这些核心要素特色的集中体现。从内容来说,办学理念具体表现为办学宗旨、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治学方式、办学特色等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等诸多方面;从实践的功能效果来说,办学理念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凝聚性。

一、西藏高职办学特色内涵

1.狭义方面的涵义

狭义内涵,指西藏高职院校发展中形成的个性特色,也就是西藏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学校优势和办学传统、“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办学风貌和发展方式。

2.广义方面的涵义

广义内涵包括类型特色、层次特色和个性特色。即为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体系,反映学校多层面的整体个性风貌。

类型特色:指西藏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类型,培养类型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创建办学特色必须坚持的基础。

层次特色:指西藏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教育,主要目标是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来培养第一线的生产技术员、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的经营管理人员,这是创建办学特色必须坚持的方向。

个性特色化:指西藏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中一贯坚持的独特办学取向,在独特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实现适应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科学的、整体的、被社会公认的;在办学理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个性化服务等多方位实现个性特色化的办学特色体系。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西藏高职院校的单一的个性特色向多层面的特色体系发展,形成整体性的办学特色。这是西藏高职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二、西藏高职办学特色的建设

1.面向区域经济,树立特色办学理念

西藏是一个高寒高海拔地区,西藏高职院校紧密结合这一特殊的地理特点,西藏高职学院积极考虑了这一区情因地制宜、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开设符合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比如西藏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学院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开设了畜牧兽医系,下设多个以农牧业生产相关的专业,为西藏农牧业培养了一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学院因此建设了一批具有西藏特色的专业,真正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打造特色专业结构

学院在建设初期准确的定位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打造适合西藏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比如西藏地区经济主要以旅游业发展为主,学院经过反复调研分析了西藏地区市场需求和人才需求,在学院开设旅游系,该系现有全国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导游两个专业。西藏高职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建立了适应西藏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集培训和实习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该系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学院先后为行业、企业培训员工3000余人次,得到了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建设科学研究特色

1.服务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西藏高职学院紧跟西藏建设需要,紧跟自治区政府的决策,建立一个美丽的、和谐的环境优美的新西藏。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大批的园林园艺技术人员。西藏高职学院结合西藏发展特殊需求,西藏高职学院内设了农林系,现设有作物生产技术、林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水土保持、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7个专业。其中作物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和西藏自治区特色专业,林业技术专业正在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园林园艺技术人才,有力的缓解了西藏地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同时农林系的建立为新西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服务于西藏企业技术创新

西藏高职发展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西藏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步伐正在不断的加快,这为西藏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西藏高职院校不断形成政策导向,鼓励教师走出校门,面向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管理、服务实践中的技术、工艺、管理等问题上找项目,开展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研究,将学校的科研拓展到当地的企业一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企业发展飞快,西藏地区新建了一大批现代工业、企业。比如西藏电力行业,西藏房地产事业蓬勃发展,西藏网络迅速发展助推经济的飞速发展,西藏高职院校紧跟西藏地区发展需要,开设机电系、建筑系、电子信息系等,不断的服务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技术创新。

3.服务于学校品牌建设

科学研究工作要为西藏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这是西藏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西藏高职院校正在努力建设学校品牌,提升学院的地区影响力,比如学院建设的一批国家级、自治区、学院级的专业,来提升学院的品牌,学院对这些品牌专业拖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品牌专业也正在发挥着他们的影响力,旅游系专业、畜牧兽医系的专业建设等,正大踏步的建设;电子信息系、机电系的重点专业也正紧锣密鼓的建设;西藏高职学院很多专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研力量正在不断显现着它的影响力。

四、建立特色服务体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办好西藏满意的职业教育是西藏自治区在新时期下对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的明确要求。同时服务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需要是西藏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西藏高职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优势资源,不断的回馈给予社会,为西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背景和时代内涵

西藏职业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正大踏步的向前发展,西藏职业教育是西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正积极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年西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为西藏地区人才培养者数以千计的技能人才,这些人为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做着贡献。特别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对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性人才缺口会越来越来,这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舞台,新的机遇,新的时代。

2.构筑立校树人之本

西藏高职学院校训“笃学创新、厚德强技”,全校师生都以这一校训为座右铭,不断创新具有西藏高职学院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西藏高职学院把培养师生“敬业奉献、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精神作为学校发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立校树人之本,成为引领师生立足岗位,努力学习、艰苦创业的力量源泉。

3.形成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院教职员工在西藏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地创新工作;西藏高职学院一方面一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和伟大中国梦、西藏梦最终实现,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以教职工为本,不断积极更新知识,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坚持做好为人师表的重要工作,敬业奉献,勤奋工作,为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拓展专业特色建设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西藏高职学院建校开始对学生的教育就秉承与文明道德教育相结合,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明守信的品德,比如学院开展的“学生综合测评”就是专门针对学生学习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措施。西藏高职学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做一名文明的大学生”、灵活多样的开展“诚信教育”,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同时结合西藏高职教育特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主动服务社会。

2.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精神

西藏高职学院不断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教学运行和教师管理的规范制度,加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师德风尚建设,提高西藏高职学院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以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的示范作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院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在实训室模拟车间中,以严谨、认真工作作风,身体力行地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努力进取建功立业的创业精神传给学生。

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

西藏高职学院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大胆创新办学方式、办学理念。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聘请企业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到生产一线人员的艰辛、吃苦耐劳的品质。另外,学院积极加强对西藏高职学院的学生道德思想的磨练,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技能训练,结合实训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要求,学院积极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履行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控,保证学生实习效果。西藏高职学院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培养学生进取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西藏高职学院建校理念及根本任务是为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合格的人才。西藏高职学院培养学生具有乐于进取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我们坚信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建功立业。

六、结语

西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问题,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研究只是以西藏高职院校自身作为研究主体,从办学特色内涵和高职办学特色的理论角度出发,来阐述西藏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随着我国伟大经济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一定会给西藏高职教育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西藏高职教育者只有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促使内部自身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外部机制的不断加强,才能真正形成办学特色,只有有了办学特色才能提高办学的效率,形成办学的活力,实现高职院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办学特色建设仍然是西藏高职院校必须长期探索研究,并不断实践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名梁.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王云鹏.孙安.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建设方略—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2006.70~72

[3]王维新.孟宪刚.高职院校科研特色创建的初步探讨[J].石油教育.2007,(6):38~39

[4]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5]曾华.张海峰.刘越等.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制度保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30~32

探讨实施西藏素质教育的方法 篇7

关键词:西藏,素质教育

一、在西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概念不清。

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怎么进行素质教育为什么进行素质教育仍然很模糊, 需要社会、学校、领导形成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并且需要社会各方面人员的配合, 形成统一的精神。

2. 认识片面。

有一些人把“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给学生“减负”;还有的人认为多培养学生一些特长、爱好就是“素质教育”;也有的人以为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一些技能, 或者是开展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认识片面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 没有参透其实质精神。

3. 缺少具体实施方法。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中, 方法比较单一, 缺乏具体的相应措施, 实施办法不完善。

4. 硬件条件不足。

少数地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缺乏必备的硬件措施, 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5. 教师水平。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 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 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6. 从整体来看, 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各教育阶段发展规模不平衡。

二、西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转变教学观念。

(1) 转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观, 打破以升学为教育的旧观念, 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 (2) 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 淡化只有考试成功才能有所成功的观点, 让学生意识到考试成绩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只要踏实肯干, 刻苦努力,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番作为。 (3) 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树立培养以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学观念。 (4) 在教学中, 不仅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

2. 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

(1) 素质教育应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教育, 它不是针对简单的对某一学科的定义, 而是高于一般知识、技能等一种教育活动。 (2) 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类教育的始终。素质教育应该贯彻落实到各个教育阶段,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成果。 (3) 素质教育是一种贯穿“得、智、体、美、劳”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教育。 (4) 素质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3. 从西藏实际出发, 加强实践环节。

西藏地区地域辽阔, 人口比较分散, 城区与市区教育还存在很大差别。所以, 进行素质教育, 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有效的方法。先把德育工作做好, 落实到实处。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祖国观、民族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农牧区的学校, 应该按照当地政策和教学思路, 按照“农科教结合”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习惯,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4. 建立健全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1) 明确政策目标, 形成有效的素质教育导向机制。相关部门要制定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引导、督促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 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 完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并严格监督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环节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 (3)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 形成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估机制。各相关部门应及时沟通, 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 并不断完善各类考评办法, 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重视教研和课改工作。

(1)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 补充教师资源。 (1)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2) 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3) 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2) 大力加强教研工作, 重视课程改革。 (1) 大力加强教研工作, 各个教研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 冲出资料室、走出办公楼, 注重对实地的考察, 与广大教师一起, 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2) 重视课程改革, 要从工作实际出发, 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课程体系, 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5.加强硬件环境建设, 保证基本设备。

(1) 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力度,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2) 加强宣传, 营造社会关注氛围, 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西藏学前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建议 篇8

一、教育公平在西藏幼儿园的现实状况分析

在学前教育这一方面上, 国家实行地方负责制, 西藏地区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地方政府将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投入到城市幼儿园, 这些幼儿园本来硬件软件就不错, 再加上政投入, 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而恰恰相反, 农村幼儿园本来条件不是太好, 教育经费主要靠收费解决, 缺少稳定经济来源, 导致幼儿园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家长都要迫切的让孩子进优质的公办幼儿园, 但是这一类幼儿园数量有限且多为政府支持, 这就使入园难问题显著。优质幼儿园除了公办园外还有部分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 这些民办幼儿园的高收费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 这就从入学的起点上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正如广西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沈有禄指出的要想实现学前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仅如此, 幼儿园软硬件的差异必然造成教育质量的差异, 这就导致学前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幼儿上不了公办园, 又支撑不了民办园的高额费用, 只能选择办学质量相对较差的个体幼儿园。这类幼儿园在规模、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存在明显的差距。且其多以注入式教学为主, 幼儿活动形式单一, 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这样孩子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化程度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很容易与接受优质教育的幼儿产生差距, 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一劣势会越来越突出。长此以往, 势必会影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原因分析

1. 资金不足导致教育过程公平难以实现。

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语言并存的省份。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其次,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中央政府为发展西藏经济付出了巨大努力, 但经济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2. 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公立幼儿园缺少规划。

由于政府政策倾向于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 因此, 处于边缘的学前教育将常被忽视, 学前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明显。再加上农牧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的不均衡必然导致教育的不均衡。

三、建议

1. 深化改革, 明确政府职能。

保证学前教育公平, 政府有不可替代作用。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决定了学前教育公平实现的程度。为保障学前教育公平, 保障弱势幼儿教育公平的权利, 应加大对弱势幼儿财政投入, 高度重视弱势儿童及其教育。明确其在保证学前教育公平的职责, 为各级政府履行职能提供鲜明的导向和政策依据。这样, 就可以为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平等的目标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政府投入有助于减少弱势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阻力, 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状况, 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同时, 还应分步骤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投入, 解决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保障这些地区幼儿的入园机会权和受教育质量, 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2.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应当通过立法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为3-6岁年龄段的幼儿提供免费学前教育。从国际上看, 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将学前教育完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但是, 在发达国家, 政府都是学前教育资金的重要来源, 社会资金只作为补充。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政府投入还未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且用于政府办园。这就忽视了国际上通用的差别歧视原则, 损害了教育公平[3]。

基于我国的特殊性, 应当由国家和政府全部负担学前教育费用。原因在于:从教育投入经济效率的角度, 学前教育免费, 可以使更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且通过对学前教育方案的效益研究发现, 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 其收益是投资的3.5倍;对学前教育方案的经费分析也表明, 对学前教育每投入1美元, 日后可能获得7.16美元的收益[4]。

200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计量经济学家赫克曼 (James J.Heckman) 等学者在2005年发表的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投资时期是学前教育阶段, 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也以学前教育阶段最高;经济学模型的计量结果是:学前教育时期的投资回报率, 相当于此后所有年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之和[5]。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幼儿教育不公平, 使处于弱势的群体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是最大的不公平[6]。因此, 政府应将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提上日程,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以保障学前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郭彩琴.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J]:江海学刊2003 (3) .

[2]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 (12) .

[3]徐雨虹.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学前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7.

[4]庞丽娟等.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1) .

[5]朱宗顺.寻找教育公平的起点:从重视学前教育开始[J].当代社科视野, 2008, (1) .

西藏教育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浅谈 篇9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 常年高寒缺氧, 交通不便, 西藏教育出版的起步也相对较晚。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管主办的教育学术性期刊《西藏教育》创刊于1984 年, 也历经了双月刊到现在的月刊的发展历程, 这本教育类的专门期刊始终坚持立足西藏, 面向和服务于西藏教育, 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 积极宣传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坚持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基层, 现已出版汉文期刊260 余期, 藏文版100 余期, 所刊发的文章有效地指导了西藏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 是我区最为重要的一种教育学术期刊。

西藏人民出版社作为西藏唯一一家综合类的出版单位, 建社四十多年来, 始终把教育出版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承担了大中小学教材的印刷工作, 还着力在中小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翻译、乡土教材开发、教辅资料等方面不断加强出版力度。先后出版了《八大藏戏》、与学校教材配套的教辅, 《水浒传》藏文版、《公务员考试》系列教材、《中考冲刺卷》《小考冲刺卷》系列图书, 以针对西藏教育的需求, 可以说, 目前西藏教育出版的整体处于不断填补空白的阶段, 还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运行。

2 西藏教育出版的未来趋势

21 世纪以来, 西藏教育出版不断突破, 教育需求的旺盛使得各个出版社开始注重教育出版工作, 开始出现了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

2.1 教育出版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教育出版在西藏起步晚, 发展速度也相较内地缓慢, 从2005 年开始, 教育出版开始走上快车道, 一方面教育需求的旺盛使得各出版社将人力、物力向教育出版领域转移, 教育出版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同时, 教育出版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始被重视, 各出版社纷纷组建教育编辑室和教育编辑小组, 专门负责教育类稿件的组织和出版工作, 一大批在编辑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合适人才被安排进这一领域参与相关工作。政府也加大了积极引进人才的力度, 对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给以一定的政策和待遇优惠, 引进了一批专业强、技术精的人才队伍, 大大补充了教育出版人才队伍。为西藏教育出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 教育出版还需要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出版编辑力量。

2.2 教育出版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教育出版除了针对教师的教学理论外, 还在教辅类图书、文学类图书、科普类图书、艺术类图书上有了新的进展。在学校调研时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校的图书需求非常旺盛, 学生在课外阅读、作文等方面存在需要, 然而目前的图书馆中的藏书一是数量有限, 二是图书不适合学生阅读, 内容方面过于专业化, 文字方面以晦涩深奥内容居多, 加上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大, 所以图书的借阅率非常低。另外在文字方面, 藏文出版物的比例非常低, 这对于藏族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 未来教育出版要从学校层面的调研着手, 出版物要严格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出版一大批图文并茂、藏汉对照的图书, 内容上则要做到通俗易懂, 循序渐进。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能够以西藏本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世界为主体元素。

2.3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方式蓬勃发展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 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虽然国内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比较迅速, 但是西藏目前还没有建立成熟的数字化出版平台, 可以预见,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方式将会不断普及, 教师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板书和课本, 而是将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 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这些数字化的手段就包括了动画、视频、音频、远程指导等方式, 学生们每人会获得一个信息终端设备, 教师通过固定的平台来推送教学内容及课后作业, 学生通过终端来和教师互动, 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进行学业成绩的评估等。目前, 数字教育出版的模式已经在内地很多省份推广, 西藏在未来的十年里也会逐步实现数字化的教育出版。

2.4 教育出版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不断完善

西藏教育出版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存在着众多的瓶颈问题需要克服, 这就要积极向内地教育出版发展相对成熟的兄弟省市学习, 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 将内地兄弟省份成熟的经验和运作模式运用到西藏教育出版中, 并结合西藏的实际进行产业化改造, 同时, 我们西藏教育出版不仅仅要满足西藏的教育发展实际, 也要积极分析国内外的教育出版市场发展情况, 积极挖掘民族优秀文化, 策划一批面对内地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优秀出版物, 实施“走出去”战略, 不断提升西藏教育出版的质量和影响力。

摘要:自民主改革以来, 西藏教育出版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尤其是民族文字的出版, 从种类的不断增加, 到质量的不断提升, 不断满足学生、教师的实际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面对西藏实际的教育出版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浅见, 以期对西藏的教育出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西藏,教育出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蔚华.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6) :17-22.

[2]郑豪杰.从产品到服务:教育出版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出版, 2011 (13) :32-35.

[3]吴向.网络时代教育出版的发展方向:知识服务[J].出版参考, 2008 (9) :8-11.

[4]刘灿姣.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现状与趋势[J].出版与印刷, 2007 (1) :7-9.

[5]付卫艳.吉林出版集团外语教育出版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1.

[6]张倩.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文献梳理与评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2, 20 (1) :44-47.

[7]张倩.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 2011.

西藏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10

能够夺取反分裂斗争的全面胜利,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不读史慢无以爱其国”,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无疑有着非常生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影响了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 少数学生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抱有怀疑, 对传统教育和理论灌输有抵触情绪, 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首先, 历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历史教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历史教师所教的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 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 不公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 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也就是说, 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教师应是学生的路人, 车尔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应当是这种人。”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 教学仅仅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 以期考试得好成绩, 以期考试取得好成绩, 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塑造, 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师应是“经师”, 教行为, 教怎样做人叫“人师”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一代成为具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江总书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过全面的、明确的要求, 他指出:“首先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地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群众观点伍。”党和国家的要求, 也决定了我们历史教师的政治方向素质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应旗帜鲜明地证明理想、讲信念, 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青少年, 坚持全面发展、教书育人的方向。

其次, 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 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的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势、感人、可信, 它“序事之中即见其指”, 通过形象、具体、行动的人物的事件去感染、熏陶人, 正可谓“细雨润物”, 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 因此, 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是师生的双过活动,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 但教师的立场、观点和引导却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 对不同类型的素材, 施以不同教育方法。对千古传诵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气概的历史名言, 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清”,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等等, 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 能燃起学生的热情, 激起他们的联想。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教师如能富有魅力的讲述, 也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讲四大发明, 如数家珍;讲黄海大战, 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 义愤填膺……使师生情感交融, 引起共鸣。

历史教育中, 教具的使用也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极好方法, 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 如果将秦始皇兵马俑、地动仪、长城等的模型展示地学生面前, 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 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计帝国主义侵略中车的暴行, 如果拿出实征, 如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 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上一篇:沃尔分析法改进下一篇:防止企业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