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案例

2024-05-14

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案例(精选6篇)

篇1: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案例

一线员工激励模式案例分析

A公司:

由于基层员工的生产产品或服务质量是与客户直接对接的,因此在薪酬设计上与普通部门稍显不同。

应发工资=(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品质系数*浮动薪资系数 解释:基本工资一般为本市最低生活标准

计件工资这个实际就是多劳多得,对服务业来说可以指定为推荐成功率与薪资对照给出的薪水

品质系数是合格率,在0-100%之间,对服务员来说是(1-投诉率)

浮动薪资系数与品质率挂钩,比如连续3个月达100%,则第4个月起,浮动薪资系数上调为1.1,半年达100%,则从第7个月起系数上调为1.2 此外,除了合理的设计薪资体系外,还可以设计额外的补助项和单项奖。例如为

了保证在特殊工期时的质量问题,员工在自觉值班的情况下,公司支付120%的工资,设立最佳生产能手,最佳微笑等单项奖。

B公司:

所有解题都要先分析,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再针对需求去做方案与制度,小编说的方法再经典,大家看不懂,或是看懂了不会用,那就不是目的,希望大家也能跟着一起去学会这种思考方式!开篇先问问自己:(1)目标和目的是什么?(2)目标受众是哪些?(3)目标受众的特点是什么(4)目标受众的需求是什么?(5)怎么打动目标受众?

------------------------------------

1、普工、服务员普遍特点:

文化水平不高,基本需求容易满足,你给他设高压线,他也给你设了高压线,触碰了,就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拉不回。

2、普工和服务员的需求是什么?

那么普工和服务员(这里不包括小组长、拉长、高级工程师、领班等基层管理和高级技工类职业)一般有什么需求,我每年在回家的火车上都会问一起返乡的民工朋友们,总结出来以下三点:(1)包吃住(2)看病能报销(3)一年存个二万元

这三点要求可能对很多非普工,包括我:虽说已经是经理岗位的员工来说,也觉得要求挺高了,但对于普工来说,这并不高,他们挣的是血汗钱,只是消费理念不同罢了!

3、需求的必要条件:

(1)包吃住:吃食堂一荤二素,管饭饱(这点我们不一定做的到吧,吃过公司食堂的人一般都知道,很多人都不要吃,别说食堂、就连中式快餐店、有些炒菜的饭店很多人都不要吃)(2)看病能报销:这也是企业要交社保的必要条件,这里就不细说

(3)一年存二万元:我现在都存不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2万,相当于月1700元,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月有1000-1300元钱花已经足够了,电话费50元、日用品80元、衣服300元,化妆品(烟)200元、零食聚餐300元、其它100-200元,这样就够了,他们省的是住宿费和吃饭的费用1500-2500元。

4、工作要求:

我们的要求是双休、8小时以内工作制

他们的要求是单休没问题,一天工作12个小时没问题 但是谈好的薪资和加班费一定要给!

5、一线员工的薪酬模式

(1)提供吃住:根据当地的标准核算成本

(2)明确的计提模式:计件提成、计时提成在1000-3000之间不等(3)基本工资核定:现在一般在1800-2500之间,根据区域进行调整

(4)节日福利:一箱水果,几个棕子,一袋大米、一桶油都会让他们感激不尽。(5)按时交纳社保

(6)表扬、年终表彰加上适当的物质奖励(7)多搞搞业余活动和关心关心员工生活

6、注意事项

一切都需要按时给予!就是对一线员工最好的激励,我觉得这些很浅而易懂,就不细展开,大家学会这种思给模式就好!

C公司:

看到今天的这个主题,我回忆了这几年的经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也顺便自己做一个总结。

1.针对计件形式的。

①保底工资:保底工资执行的是计时的,小时工资由公司通过讨论、实际测算最后得出的小时工资。一方面为了保证生产淡季时员工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新进人员技能还没成熟,计件效率达不到,这也是对这类员工的生活保障。目前这保底工资也大大高出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了。

②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产量*产品单价。

③质量奖罚: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有了量更有质,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设置产品质量奖,此项指标根据品管部统计的返工率、不良品率来分为几个档次,返工率和不良品率越低,质量奖越有保障,要不然就是这奖金越来越少,达到某个底限,就是一分钱也拿不到了。

③产品材料的损耗。这点其实和②点有想通之处。但是这条不是奖励,而是罚了。返工率、不良品率越高,这材料损耗就越大。公司鼓励大家把控好品质,争取多拿质量奖,减少材料损耗扣款。

④加班费。虽然是计件的,但仍然还有加班费这一块的,加班小时工资根据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测算的并乘以相应的倍数。所以平时的晚班和周末,员工的工资除了计件的之外还会多了这块加班工资。

⑤另外还有一些岗位津贴、满勤奖、工龄工资、伙食补贴等。

⑥计件类型的实发工资总额=(计件工资+质量奖+加班费+满勤奖+岗位津贴+伙食补贴+工龄工资)-材料损耗-社医保代扣款。

2.针对计时、月薪制的一线员工。

这种的其实不好操作,不过公司把小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之间的换算整清楚了,那还不错的。相对会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工序比较简单的重复性的企业也可以执行。

薪资结构:实发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满勤奖+工龄工资+餐补+其他补贴)-社医保代扣-住房公积金-其他代扣(水电费之类的)。

基本工资:可以统一设置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为了平衡不同岗位之间的加班工资,而不同岗位等级有分档次,但总的目的是减少企业的人工加班成本。

绩效工资:日产量、月产量、返工率、不良品率、产品损耗率这些是硬性的考核指标。加上其他的一些个人态度、行为习惯等等。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大锅饭的滥竽充数的员工。

加班工资=基本工资/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不规范的公司用208小时计算,规范的用21.75天计算出小时工资)*相应的倍数。

也有些公司的加班工资是直接和员工约定一个数额的。不过个人觉得想要规避法律,不至于那么明显的挑战法律的话,最好还是用基本工资/21.75/8*相应的倍数(这基本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是计时的工资,那么最好还是用当地公布的最低小时工资来计算,但是这样的话,人工成本会增加很多,很多老板会不舍得的。还是得综合考量一下,也可以申请综合工时制。

另外这一线员工的内心其实很容易满足的,比如说发工资每个月都准时、不随意克扣员工的工资,平时老板亲临现场指导或帮忙下,他们都会觉得很感动。员工如果加班的话,给予一些人性化的点心等,他们心里也会很感激。还有平时谁都会偶尔有点事情的,适当的话,给予时间处理,不那么严格克扣,他们也是感激的。这点倒是公司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可以这么做,大公司会让有些人抓空,偷溜耍赖。

今天说的有些多,但是个人觉得要怎么做,还是得跟着大环境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能力规范的尽量去规范。

D公司

一线薪酬激励: 1、1、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简单直接,员工心中有数。

2、质量工资: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关注质量,完成质量不单能拿到质量工资,在年末还有可能得到质量之星的奖励。

3、技能等级工资:根据技能等级给予技能工资(从50-200元),技能工资随技能等级每季度调整一次并进行张榜公布,技能好的员工不但技能工资拿了,操作机台数会得到保障,技能上不来的员工操作机台数可能就会减少,产质量也降了。这是收入和面子的双重问题,这种激励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员工对待操作技能考核是非常认真的,在班中空余时间或班后休息时间都会自觉得进行操练。

4、节约奖励:这个奖励是固定的50元。如织布工段,纱线在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员工随手把小脚料丢进废物桶,一经查出50元就没有了,严重的还要倒扣。实行这种奖励后物料消耗能保证在定额内。

5、安全奖励:80元,不出现工伤80元就进口袋,出现工伤就没有了,工伤率大大下降。

6、岗位补助:需要上夜班的员工和岗位环境较差的,根据上夜班的天数给予一定的岗位补助,减少夜班人员的请假率。

7、操作多面手奖励:鼓励员工进行轮岗,学习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在某些岗位任务失衡时可以进行灵活调配,提高员工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员工的收入,人员相对稳定。

8、劳动保护用品:除了正常发放岗位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外,每月还有几十元的日常生活用品用发放。

9、年终奖励:最佳操作手、质量之星等都是为一线员工设置的激励。

9、非物质奖励:除了薪酬之外,还有一种精神激励也是挺见效的。对员工一些好的表现和行为进行即时表扬,如感谢信,板报事迹宣传、表扬等。

一线员工的薪酬奖励不但要细致,最关键好要直观、易懂,让员工工作一下月下来就能算清楚自己能拿到多少收入,大家才会安心地在企业继续工作。

E公司

我们公司基层一线员工的代表有两类:工厂的生产员工和客服部门的安装人员。

他们的薪酬较为单一,大部分收入主要是月薪,收入对比其它岗位员工来说也较低,他们对“每月能拿多少工资,工资是怎么算出来的,是否算对,是否公平公正”等问题比较关注和敏感。因此对于他们的薪酬激励,讲究的是简单直接,公平公正,用“多劳多得”来激励他们。

最简单省事的方式莫过于是拿固定月薪,按能力和经验给他们定级,按级别从低到高拿对应等级的月薪,但这样做却没有太多的激励作用。居然固定月薪无激励作用,那就来个“无底薪,全拿计件或提成工资”的模式。这样也不妥,因为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没有了底薪的保障,他们拿什么力气和激情来干活?长期有稳定的订单来源还好,一旦遇到淡季或订单不足时,他们立马就走人了。尤其是现在的90后新生代员工,更是如此。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好的薪酬组合应是“基本保障底薪+计件工资或服务提成+各类奖金”。

其中,基本保障底薪是固定不动的,不受淡季或订单多少而影响,那怕是没有订单,都不能少。为了更有激励性,也要根据员工的能力高低和经验不同来评级,让级别高的员工拿更高的固定月薪,并设定好清晰的各级别达标评定标准,告诉他们,以激励他们往更高级别努力或晋升。

计件工资,重要的计件单价要定的合理,太高企业吃不消,太低了又没激励作用。如何制订合适的计件单价,这要通过人工成本预算分析和标准工时定额测算来获得,怎么来判断你的计件单价定的是否合理?一般的熟练员工都能拿到不低于市场平均工资水平的(至少持平)即为较合理。

各类奖金,对于我们工厂的生产员工来说,那可就种类多了,产量奖、质量奖、成本节约奖等都有;同样的,安装人员的工资,除了安装提成,还有效率奖、服务满意奖、成本节约奖等,只要达标或超出目标的,都可获得相应的奖励。

另外,为了激励他们多为公司服务,留住技能熟练的老员工,我们还给他们增加了每年100元/月的工龄工资,连续在公司做满5年以上的员工就可以享受500元/月的工龄奖(最多五年封项)。

最后就是跟公司整体效益挂钩的年终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薪酬激励。在我们公司,一般年底双薪还是有的。总的来说,我们公司一线员工的总体薪酬水平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这种有保障、有激励的薪酬模式,他们还是比较满意认可的。

篇2: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案例

作者:爱博仁 更新时间:2011-03-08 14:02:20 来源:爱博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文章概况:当下,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现状,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以下薪酬激励体系。薪酬序列: 职务级别制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奖金+福利与津贴 薪酬状态: 固定+浮动+固定 薪酬比例: 30%+55%+15% 薪酬支付: 月 季 月

当下,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现状,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以下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序列: 职务级别制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奖金+福利与津贴

薪酬状态: 固定+浮动+固定

薪酬比例: 30%+55%+15% 薪酬支付: 月 季 月

这种薪酬标准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成熟,适用性广。

仔细分析之。这种模式的薪酬体系是依据职务级别进行分配,却存在岗位价值贡献不对应的弱点。此薪酬组合模式有如下特点:

1、行政管理岗位与科技人员岗位未纳入统一的薪酬模式,特别是基本工资;

2、基本工资的确定主要是以行政职务或技术职称为标准,而不是以员工具体承担的岗位为标准,以至各岗位的薪酬差距拉不开。

3、薪酬的获取主要以工作时间决定,而不是取决于业绩、态度和忠诚,使得薪酬组合模式中的浮动薪酬(奖金)部分逐渐趋于定期发放(就目前来讲95%的员工100%获取,其余员工也能得到浮动薪酬的90%),以至失去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使得业绩考核流于形式。

4、新进员工从薪酬竞争性的角度讲,未从市场薪酬行情考虑,缺乏吸引力。员工试用期满后,由于走上以工龄、职称定薪的老路,以至难于留住公司需要的人才(就目前离职的员工来讲,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试用期满的定薪造成的)。

5、作为中层和高层只有一岗一薪,在薪酬实际运行中缺乏灵活性。

6、在等级级差的设置上,缺乏一定的规范统一性,一些比例大,一些比例小,不利于薪酬的日常管理,如薪酬晋升的激励性、岗位调整引起的薪酬调整、新员工定薪等。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提出结构薪酬组合模式,将整个公司的岗位纳入统一模式,反映不同岗位的特色,体现岗位的价值贡献以及与业绩管理相衔接。

分析:

根据对上述薪酬体系的分析,又考虑到公司很快就将推行员工竞聘的内部人才竞争方式,可能存在一部分员工要待岗以及以前没有真正推行过绩效管理,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下列两种薪酬基本模式。

方案

(一)——结构工资模式

1、结构:基础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各种津贴+福利)

比例:20%+10%+60%+10% 状态:固定+固定+(固定+变动)+固定

支付: 月 月 月 季 月

其中,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三部分组合为基本工资。

2、说明:

基础工资——维持员工基本生活的工资。通行做法是依据公司所在当地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各岗位一致。

岗位工资——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岗位任职条件、努力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是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岗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公司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岗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例如,在某一岗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2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20%。

技能工资——按照员工的综合能力而决定的工资,以鼓励员工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也是对员工智力投资的一种补偿。

业绩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可以是销售佣金、项目提成、年度奖励。

计算公式是:员工实际业绩工资=员工业绩工资标准X部门考核系数X员工个人考核系数。我们知道,确定基础工资,需要对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确认;确定岗位工资,需要对岗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业绩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

各种津贴——主要指工龄津贴、学历津贴等,是对员工的工作经验、劳动贡献等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促使员工安心于本公司的工作。其中工龄津贴考虑到员工所积累的价值贡献随年龄的增长呈抛物线形,因此采取递减方式进行。

福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等。这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标志。

3、不同岗位等级的各部分薪酬所占的比例如下:

4、不同岗位系列的具体薪酬组合:

管理类: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业绩工资+各种津贴+福利;业绩工资以工作目标、计划为主,辅以工作态度等进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发放一次。

技术类: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项目提成+各种津贴+福利;项目提成每季度考核一次进行发放,以研发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结算。

销售类: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销售佣金+各种津贴+福利;销售佣金每月以销售量、回款、客户信息等进行考核发放。行政事务类: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各种津贴+福利;业绩工资以工作目标、计划为主,辅以工作态度等进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发放一次。

5、特点:

本组合充分考虑了公司的现状,员工现有的技能(职称)在薪酬模式中有一定的体现,使得原有的薪酬体系有一个平缓的过度;同时,基于公司的管理现状,业绩薪酬部分的执行以季度为单位,以减少业绩考核初期对内部管理的震动。

岗位与业绩薪酬部分将占到整个薪酬总量的60%左右,以利于淡化过去主要以职称为定薪标准的状况,从而将公司的薪酬模式往市场薪酬定位方向牵引,配合公司用工制度的调整。固定薪酬部分按不同层级与系列占了50%-75%左右,比重相对较大,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不是特别强。

方案

(二)——绩效工资模式

1、结构: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奖金+(各种津贴+福利)。

状态: 固定+变动+变动+固定

支付: 月 月 季或年 月

比例:按不同层级与系列采用不同的比例

2、说明:

岗位工资——对员工技能(原有职称)的考虑,相同岗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也就是说,同一等级内的任职者,岗位工资未必相同。如上所述,在同一岗位等级内,根据岗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岗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岗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从而将员工的技能(职称)融入到岗位工资中。

业绩工资——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相联系,同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奖金——奖金可以是贡献奖金、年度奖金,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确定与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与利润相关;纳入薪酬总量进行财务核算,依据公司市场及经营状况,确定其占薪酬总额的比例。总之,岗位工资以岗位评估确定;业绩工资以工作表现确定;奖金以公司整体效益确定。

3、不同岗位系列的各部分薪酬所占的比例如下:

注:

①业务单元经理是指公司下属分(子)公司、事业部等独立核算经营实体的负责人;部门经理是指公司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研发人员是指中高级核心研究人员。

②本模式也可以取消长期激励手段,同时强调奖金的激励作用,见下:

4、不同岗位系列的具体薪酬组合:

管理类:

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奖金+各种津贴+福利。业绩工资以工作目标、计划为主,辅以工作态度等进行月度考核,每月发放一次;奖金(或长期激励)以年度综合考核为准。

技术类:

岗位工资+项目提成+奖金+各种津贴+福利。项目提成每月考核一次进行发放,以研发项目完成后为单位进行综合考核结算;奖金(或长期激励)以年度综合考核为准。

销售类:

岗位工资+销售佣金+奖金+各种津贴+福利。每月以销售量、回款、客户信息等进行考核发放;奖金(或长期激励)以年度综合考核为准。

以岗位系列结合管理层级考虑,本薪酬组合将做如下调整: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含高级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行结构工资制,市场营销人员采用业绩工资制,生产人员采用市场定价方式。

5、特点:

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将员工现有的技能(职称)融入到岗位薪酬部分,基本排除了过去技能(职称)对薪酬模式的影响,全面与市场薪酬接轨。为了体现业绩薪酬部分对员工的及时激励,其执行以月为单位进行,对公司内部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基于个人业绩与公司业绩的变动的薪酬部分实质上是两部分——业绩薪酬与奖金。核心员工与非核心员工由于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不同,其价值分配也不同。核心员工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更大影响,因此采取长期激励措施,以杜绝在公司内部经营决策与实施中的短期行为;而非核心员工的薪酬需要及时兑现,以增强激励性。

篇3: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案例

一、昆钢简介

昆钢始建于1939年, 本部位于春城昆明西南近郊的安宁市境内, 是全国特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国企业500强之一, 是云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基地。现具备年产7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是集钢铁冶金、煤焦化工、矿业开发、重型装备制造、水泥建材、房地产、现代物流、工程设计、海外业务等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为指导, 按照“创造价值, 创造文明, 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 以“质量为本, 客户至上, 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创新。

二、昆钢薪酬改革的历史沿革

1995年前, 昆钢实行的是等级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理念要求, 对昆钢起步、发展和巩固起到非常积极地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工资制度表现出其固有的缺陷。为此, 1995年昆钢在原等级工资制的基础上, 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2003年, 昆钢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建立以岗位效益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取消原技能工资和大部分津贴, 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工资实际支付和工资标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逐步使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使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007年, 昆钢对岗效工资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调整岗位工资及津补贴标准, 实施分层次多元化人才激励方法, 努力创建现代薪酬制度。

三、昆钢薪酬制度创新的背景

(一) 宏观政策背景

收入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 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 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以及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相继在各地出现。所有这些都显示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上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 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内部分配制度。

(二) 理论创新背景

薪酬创新理论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人力资源在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大于物力资源的贡献, 作为要素的人力资本必然要以一定形式分得利润, 因此薪酬内容既包括劳动报酬, 也要包括生产要素报酬。这是昆钢建立现代薪酬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

(三) 原有企业工资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尽管昆钢一直在探索收入分配度改革, 先后经历了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岗效工资制等, 这些制度仍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首先是岗位工资在基本工资中所占比例过小, 岗位价值不突出, 工资难以发挥导向的激励作用;其次是技能与工资脱节, 更多掺杂资历、工龄, 增加了工资的刚性;第三是工资结构死、活比例失调, 激励职能弱化;第四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未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能充分体现不同群体的不同贡献;第五是分配关系不协调, 一般岗位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市场水平, 关键性岗位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市场水平;第六是随着公司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 各层级机构压缩、人员精简后, 岗位工作归并、岗位界限打破、一岗多能现象普遍存在, 对职工上岗条件要求更高, 同一岗位上不同能力及贡献的差别随之凸现, 而报酬差别却未能得到有效体现, 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职工积极性, 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 加之长期以来对各类人才的激励力度不够, 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约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也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随着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能力导向等新的管理理论和战略的运用, 原有的薪酬制度再也难以适应需要, 这将对昆钢“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挑战。因此, 创建现代薪酬制度, 完善多重激励机制已成为昆钢薪酬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四、昆钢薪酬制度创新实践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企业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 坚持薪酬制度是激励制度的核心, 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中心、岗位基础、绩效依据”为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主业优强、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激励机制, 实现事业上留人、待遇上留人、感情上留人。

现代薪酬制度, 是指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在国家法律规范和职工民主参与下, 企业向经营者、劳动者和投入生产要素的个人自主分配报酬的一整套科学的规程、标准和办法。

(二) 主要内容

1.体现以效益为中心的导向。职工岗位效益工资制中主要单元是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等于工资基额乘以工资系数, 工资基额随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变化而浮动, 从而使岗位工资成为活的单元。

工资系数的高低取决于岗位评价指标的21个因素。

效益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单位的生产 (工作) 性质、经济效益状况和完成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情况, 并与个人工作业绩紧密挂钩。

职工的工资收入与集团公司的效益、本单位的效益 (成本) 、本岗位职责和自己的劳动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2.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集团公司效益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 加大科技、管理和关键岗位激励力度的同时, 普遍提高职工收入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岗位为基础、绩效为依据, 确定工资支付水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积极探索多种分配形式的原则。按劳分配实行同工同酬, 其他分配形式突出贡献分配。

(三) 做到二个倾斜

1.适度向管理岗位倾斜。管理也是生产力, 也是生产要素, 也要2参0与11分配年, 第也要5有期投中入旬产出刊。

总第444期) T集团公司领导实行年薪制, 收入由省国资委考核发放。

子公司、处室和厂矿领导干部试行模拟年薪。

中层管理人员模拟年薪主要由:基本年薪、效益年薪、中长期激励和特别奖励四个部分构成。基本年薪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年度基本收入, 主要根据各单位业务所处地域、工作职责、经营责任、经营风险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效益年薪与本单位考核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直接挂钩。

中长期激励按本人年度应得效益年薪的10%给予奖励。未完成年度考核利润指标的单位, 不予计提中长期奖励。

特别奖励是公司根据经营和发展战略需要, 对一些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 使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相关做法具有较强示范和推广作用而设置的鼓励性政策。

2.向专业技术岗位、科技人员 (知识分子) 倾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正逐步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专业技术人员是科技转化成为生产力的载体, 是知识变效益的媒介, 分配向科技人员倾斜体现了科技和知识的价值, 是分配的重大转变, 是分配的必然要求。

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 结合昆钢实际, 大幅度提高原知识分子浮动工资的标准, 知识分子补贴调整为中专100元/月、大专140元/月、本科200元/月、硕士400元/月、博士1000元/月。

在岗位工资标准中增设专业技术岗位系列, 实行评聘分开的原则, 受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的岗位工资系数与科级干部岗位工资系数相当;受聘副高职、正高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的岗位工资系数与厂矿副职、正职干部工资系数相当。并以受聘高、中级技术人员为基数, 给20%的技术尖子再上浮二岗、三岗的岗位工资, 不搞终身制, 实行一年一聘的考核聘用制度。这对开发人力资源, 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形成三条通道, 实施宽带薪酬, 鼓励职工在岗位上大展宏图

通过不断地调整工资结构、完善分配机制, 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作用, 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岗位工资设置生产操作、专业技术和管理三个系列, 形成三个通道, 为全体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生产操作系列设14个岗级, 每岗设三档工资标准, 按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对应享受相应待遇;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在本岗位等级上分别上浮岗位工资, 鼓励职工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技术, 立足本岗位成才;设置关键岗位津贴用于集团公司主线生产中的关键岗位;大幅提高生产岗位的中夜班津贴。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 受聘后按技术职务等级对应享受相应待遇, 其中受聘中职、副高职、正高职中20%的人员, 岗位工资上浮后可达到相当于厂矿副职、正职的岗位工资水平, 正高职上浮后超过厂矿正职的岗位工资水平,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技术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干。

借鉴“宽带薪酬”的原理, 建立并推行公司内部岗位 (工种) 工资标准指导线制度。通过岗位 (工种) 工资指导线进一步体现劳动差别, 拉开同一岗位不同能力和不同贡献的职工收入差距, 将岗位工资制度下职工要获得更高收入必须通过提高岗位等级才能实现的途径, 拓展为职工只要在现有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能力, 改善工作绩效, 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 即使在较低岗位上工作, 也有可能得到更高收入, 引导、激励较长时间处于同一岗位等级层次的职工专注本职工作, 成为本岗位 (工种) 的行家里手。

(四) 实施分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方法, 推动公司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重要岗位的分配激励力度, 激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不断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 与人才市场价值规律相适应的分配机制, 有效发挥优秀人才的专业特长, 促进公司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专注本职工作, 为其职业金融Finance NO.5, 2011 (CumulativetyNO.444) 发展搭建平台, 切实体现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 激发人才潜能, 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 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管理、技术、科研和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1.关心人才, 实行协商工资制, 根据人才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为吸引、留住、激励各类优秀人才, 由公司与优秀人才双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协商约定劳动报酬。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优秀人才, 可从昆钢外部引进或从昆钢现有人才中选任。协商工资水平由公司根据引进者或选任者的技术技能水平、工作态度、拟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技术难度并结合优秀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和市场工资报酬水平等因素与其共同商定。

2.重视科研, 实行科研项目工资制, 对科研成果激励的同时, 加大对科研过程的激励, 引导、激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科研项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成果奖励+效益奖励构成。

3.评聘首席工程师, 实行“技术年薪制”, 技术年薪制是以技术技能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及贡献确定报酬, 充分肯定人才价值的一种特殊工资制度,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技术、科研、设计、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丰富经验, 能引领本专业技术发展方向, 且业绩显著的专家、权威。首席工程师的技术年薪水平按照本人所在单位正职领导模拟年薪收入50%~120%的额度确定。

4.突出专业人才,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专业技术带头人是指在所从事的技术、管理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对本专业工作有较深的研究和见解, 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具有带头作用的职工。专业技术带头人通过选聘方式产生。被聘任为专业技术带头人的职工实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 津贴标准每人每月1000~2000元。

5.注重岗位操作, 在操作人员中实行岗位操作带头人津贴制度。岗位操作带头人是指在本岗位 (工种) 中技艺高超、技能娴熟、出类拔萃的职工。岗位操作带头人通过选聘方式产生。被聘任为岗位操作带头人的职工实行岗位操作带头人津贴, 津贴标准每人每月1000~2000元。

6.加强对技师、高级技师的激励、管理、考核。职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 由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被单位聘任的, 从聘任次月起, 助理技师在本岗位工资系数基础上增加0.1的系数, 技师在本岗位工资系数基础上增加0.25的系数, 高级技师执行上浮一岗的上限值。

7.实行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对铁矿山、冶金工厂的关键岗位 (工种) 实行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公司确定的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标准分设甲、乙两级, 甲级为:高炉值班工长、炼钢转炉炉长, 标准为600元/人.月;乙级为:公司及各单位确定的关键岗位 (工种) , 标准为400元/人月。

(三) 主要特点

1.坚持市场取向、服务于发展战略。昆钢现代企业薪酬制度以市场为基础, 与劳动力市场价格衔接, 以工作评价制度为确定薪酬制度及其分配标准的依据。在新型薪酬制度中, 昆钢成为市场分配主体, 拥有完整意义的分配自主权, 包括自主决定分配总量、分配水平、分配制度、分配标准和分配关系等各项自主权。

同时, 昆钢现代薪酬制度从薪酬策略的选择、薪酬计划的制订、薪酬方案的设计、薪酬的发放及沟通均体现了服务于公司价值的导向。

2.坚持以人为本, 多层次全方位。以人为本是企业薪酬改革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方向和文化内涵, 是薪酬制度的最新成果。昆钢薪酬改革中引进了协商工资制, 并对专业技术岗位系列实行的评聘制和一年一聘制, 既实现了激励, 又选拔了人才, 使员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大幅提高生产岗位的中夜班津贴, 提高一线职工待遇, 稳定一线职工队伍。对到远离昆钢本部工作的职工, 根据距离远近, 每2011年第5期中旬刊月发给500~2000元的边远地区上浮工资。

(总第444期) Times多层次全方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昆钢的人才是多样的、岗位是繁杂的, 薪酬制度既要涉及到每个人, 又要涉及到每个岗位, 同时不同的不同对象有不同激励。昆钢薪酬激励机制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 每一个岗, 从公司管理层、技术层到一线职工。同时, 根据每个岗位性质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薪酬激励。

3.坚持效益为中心, 兼顾公平。纵观薪酬制度的改革历史, 效益既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原因, 也是改革最求的结果。薪酬制度改革成功与否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效益既是昆钢生存、发展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基础, 也是企业职工生活改善和积极性的保证。因此, 效益是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昆钢新的薪酬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工资总量、工资结构、持有形式及发放形式都围绕效益这一中心。

职工岗位工资基额就是以集团经济效益变化而浮动, 其工资系数的高低取决于岗位评价指标的21个因素以及公司效益的情况, 从而使职工工资收入与集团效益、单位效益 (成本) 、本岗位职责和自己劳动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薪酬创新坚持“两个倾斜”, 也是效益中心。其中面向管理层的年薪制和或模拟年薪, 其基本构成包括基本年薪、效益年薪、中长期激励和特别奖励, 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以昆钢效益为浮动的基数。这一薪酬结构符合管理出效率的管理学原理。向专业技术岗位、科技人员 (知识分子) 倾斜, 体现的也是效率中心,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是效率。同时, 对昆钢绝大多数分、子公司、厂矿的考核也是以单位效益为主要指标并充分放权。

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统一的, 没有无效率的公平, 也没有无公平的效率, 同时实现公平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为此, 昆钢薪酬改革始终将公平放在重要的位置, 坚持普惠+激励的原则, 实现内外两个公平。为实现内部公平, 根据企业的特点, 昆钢薪酬改革以岗位价值评估模型法中的要素计点法, 确定某一岗位在组织内部各个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 得出岗位的等级序列。具体方法是从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7个岗位价值系统要素及21个子要素, 对每一个岗位的相关因素进行逐一评价。同时, 为保证薪酬创新的外部公平, 使薪酬对外具有竞争力, 昆钢在薪酬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劳动力市场价位, 确定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薪酬水平, 努力实现薪酬与市场接轨。

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昆钢薪酬激励中, 始终将知识和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 从岗位设置、晋升通道和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岗位设置增设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带头人、岗位操作带头人等, 实行提高学历浮动工资标准、协商工资、科研项目工资、技术年薪制、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岗位操作带头人津贴和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等分配制度。同时, 使任何岗位人员均能在生产操作、专业技术和管理找到子自己的晋升通道。另外, 借鉴“宽带薪酬”, 拉开同一岗位的收入差距、缩小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

首席工程师是这次薪酬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创新, 其特征是技术和经济的结合, 薪酬也必须考核, 任期两年。

五、昆钢薪酬制度改革的创新性、效益和推广价值

(一) 创新性

首先是薪酬管理理念的创新。昆钢现代薪酬制度实现“唯经济报酬”到“综合报酬”的薪酬理念转变。其次是赋予薪酬公平化以更深内容, 将“可比性价值的公平化”作为薪酬公平的标准。另外, 在昆钢现代薪酬实践中, 还将行为科学和心理学新成就运用其中, 工资等级宽波段化, 工资度量中突出技能和业绩贡献, 以及让员工参与工作评估和定价过程等, 都是行为科学和心理学在薪酬实践中的运用。

金其融次是薪酬实践创新, 昆钢现代薪酬制度坚持“N前O门.开5”, 、“20后1门1i关n”a两n个ce原则。坚持该发的钱一定 (发C, u同m时u加la强ti健v全et约y束N机O.制4, 4防4止) 收入过分分化, 坚持薪酬分配制度公开化。薪酬结构中兼顾固定、短期和长期激励, 这即将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又有现实的操作条件, 从而使昆钢薪酬制度能兼顾管理层 (厂长、经理) 、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

第三是薪酬确定过程创新, 主要包括工作分析、职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结构的设计、薪酬定位以及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都有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支撑, 克服以往的弹性过大的情况。

第四是薪酬基础管理制度创新, 为保证薪酬改革的顺利, 昆钢努力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 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和人员等建立工作评价制度, 建立起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机制, 建立了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

第五, 实现单位绩效考核方式创新, 通过构建与强化以工效考核分配为主的单位绩效考核机制, 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的考核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生产力发展, 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 效益性

通过薪酬创新, 昆钢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新型分配格局, 对内具有公平性, 对外具有竞争力, 从而使自身从别人的“培训班”变为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现代国有企业集团。

现代薪酬制度已经成为昆钢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增强个人技能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昆钢职工的自觉行为, 为公司推进“主业优强、相关多元”发展战略, 促进调结构、转方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昆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 推广价值

尽管企业因为历史、文化、地域、产业性质、发展阶段及发展战略不同, 薪酬制度千差万别。但昆钢薪酬创新仍具有推广价值。

1.原则上的借鉴。昆钢薪酬创新是遵循SMART原则的, 即任务指标具体、可量化、经过努力以达到、同责任人相关和完成要有时间要求。这以原则不同企业薪酬改革提供基本的要求。

2.理念上的借鉴。昆钢薪酬改革是将薪酬制度提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的。

3.实践上的借鉴。昆钢薪酬改革实践始终坚持企业工资总额调控机制改革、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员工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

4.充分认识薪酬改革的困难或风险, 实现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估、员工任职资格评价及定位等的重要性。需要严格的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否则企业薪酬成本和薪金管理成本将上升。

5.能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相结合, 不能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使职工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那将必将导致人才流失。

篇4: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创新初探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创新

一、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的背景和意义

1.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的背景

事业单位是我国的一个特色单位,它作为我国社会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方面做出了最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推动扩大公益服务和社会主义事业进步方面作用很明显。此外,事业单位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何发挥好事业单位薪酬激励制度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职工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2.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的目的及意义

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单位内部职员存在积极性不高的工作态度,致使工作效率也很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不好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工作不认真,办事不牢靠,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些对员工本身的利益没有伤害,但是事业单位代表的是政府机关,从很大程度上就是代表国家,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消极工作就给国家抹了黑,给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创新和改革。目前为止。很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以上问题,也开展了一些激励员工的措施,但是往往过于形式化,而没有切实采取过多的措施,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因此,主要还是从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创新改革方面着手分析研究。

二、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的具体措施研究

1.岗位系数工资的建立

岗位系数工资根据岗位职责的大小和要求以及岗位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岗位的系数,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必须要经过岗位系数的考核才能领取相应的报酬。岗位工资与基本工资当中的岗位工资不同的是它要对工作岗位的性质进行评估,并预测其相对价值,职员的工作要按值取酬;基本工资当中的岗位工资根据职员聘任的岗位确定,是由专业、行政和技术职务等级来确定的,绩效工资也叫岗位系数工资。

这种评定方法有助于提高职员的义务能力,当岗位被标上等级的标签,工资被分级别之时,事业单位的职员就会一下子觉醒过来。首先,他们肯定想取得更高的岗位工资,其次,他们也不想被同事落下,在岗位系数工资中排名垫底,当大家都在努力争取更好的名次和荣誉的时候,没有人希望落后,这就在无形之中给事业单位的职员相互之间带来了竞争,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它对于提高职员办事效率,促进事业单位蓬勃发展,对服务社会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强化绩效工资的基本作用,在完善相应制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制度的落实与实施,解决实际的技术性问题。因此,制定相应的岗位目标与岗位责任,将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由传统的“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形成岗位责任制,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其次,对相近岗位的绩效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尽量做到繁简得当,抓住核心环节,提高可操作性。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除了注重工作效率以外,更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以实现综合考核目标,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关系,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再次,完善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构建必要的激励制度与约束体系,避免出现事业单位内部的收入分配混乱,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服务质量与效果难以实现量化操作,因此如何细化绩效工资的考核与考评制度,已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话题;只有组织内部的成员不断努力,并对努力的结果充满信心,获得合理、及时的回报,才能真正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制执行过程中,及时兑现考评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制定“以岗定薪”的制度

其一,在相应的单位机构中进行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同时,要进行相关岗位职责的明确,并应该在实际的基本薪酬中实现针对岗位以及薪酬在整个的单位岗位系统中所存在的相对价值保障,这就需要将个人价值通过岗位来进行展现,针对不同的单位岗位要执行不同的薪酬;其二,实施有效的岗位评估,岗位评估是针对每一个岗位来说的,这就需要相应的评估评价活动应该根据每个岗位的实际贡献以及工作难易等等方面来进行,以此实现岗位相对价值大小的合理确定,从而得出一个较为稳定合理的系统化岗位等级,然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单位中各岗位薪酬级别以及各岗位之间所存在的薪酬之差的有效确定。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事业单位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但是口径较为统一的相关工资制度已经不能够充分满足事业单位中所有的岗位特点以及具体要求,此时,就需要及时进行现代化企业薪酬制度的合理借鉴。不同单位所进行的分级分类管理的薪酬制度的有效实施,经过构建有效的、合理的以及公平的相关薪酬体系,使得在工作中人才的所有热情被激发出来,提升了人才的工作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对事业单位和在职员工影响很大,事业单位要针对现实薪酬制度的不足,在现有薪酬制度下,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创新型的薪酬激励体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服务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刘舒磊:我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体制的管理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吉亦超: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

篇5: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案例

杨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摘要:如今大型项目销售团队的出现以及发展对传统以激励个体为主的薪酬模式提出挑战,从而针对以依赖团队协同合作为特点的薪酬方案将更为有效和必要。通过将“团队薪酬”纳入销售员工工资结构,在激励优秀者的同时减少由团队内部争夺客户而带来的“内部消耗”,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绩效。这样的薪酬体系可解决团队合作与激励个体的矛盾,亦可在激励销售员工创造业绩同时满足其与贡献团队关联的工作成就感。本文探讨团队薪酬激励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有效性。

关键词:销售团队 团队薪酬 激励

一、战略变化对传统薪酬模式的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变化和销售过程复杂化促成了如今大型销售团队普遍形成,这种“项目式”的组织形式相比“职能式”更加灵活高效和适应组织战略,同时其内部分工更为细化、更加依赖团队合作之特点使传统的销售佣金式薪酬结构(如销售返点式)不再能适应随市场战略变化所做出的组织调整,表现为:其一,针对提升个人绩效向创造整体业绩的转变:大型项目突出特点是依赖团队合作,同时通常可能由公司高层亲自领导,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由此带来包括与项目参与者变化相关的利润分配及原则等诸多新问题;其二,业务指标设置可控性的变化,如大型设备或复杂产品的成本难以确定,及为争取与客户的长期合作的低于成本价的战略性销售带来的问题;其三,薪酬政策中考核周期的变化对实施小国的影响:销售返点模式考核周期一般相对较短,如季度考核,而大型设备销售周期长,使考核周期很难界定,同时考核周期过短必然使公司因为看不到利润而无从回报销售人员,同时单纯的延长考核周期,则导致销售员工工作松散;其四,对薪酬政策维持公平感而达到激励效果的挑战,大型设备成交额很大,如何合理的确定贡献必须重新考量,显然遵循原有形式,将提成分配给在最后环节接触客户或订单签署业务员将导致组织内部其他成员心理不平衡,最终影响团队绩效。

二、“团队薪酬”模式的解决途径

1.基于加强团队合作的设计思路

主导思想是团队成员除个人部分的报酬外,还根据所在团队业绩再获得一份酬金。解决团队内部成员的整体观念,建立一套“奖励与表彰”制度,把团队成员的基础工资削减一部分,使他们的薪酬处于浮动中。当团队达到预期目标时,成员所得酬金就会高于个人的基础部分的报酬。

2.基于加强自我效能感的设计思路

团队薪酬方案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参与控制自己的行为结果,看清所在团队绩效与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激励的过程是通过团队薪酬方式这一措施引导团队成员对自我效能、成就动机与组织贡献的统一性的意识。团队成员的个人规划先从培养团队环境中的自觉意识开始,使团队成员意识到 “怎么做才会使团队

富有效率?”和“团队对我的业绩有何期望?”,让团队成员形成贡献团队的行为。

三、“团队薪酬”方案的设计

(一)将“团队因素”纳入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估

在工作分析和评估工作价值时加入团队因素的目标是使员工从关注个人的行为转变为关注团队的行为,激励团队成员去达到共同的目标。制订与团队价值观一致并对其产生支持的薪酬策略,促使员工超越个人角色和个人绩效。团队报酬建立在对既定绩效结果的实现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基础之上,使团队成员明确个人角色,工作价值,必要的能力,以及共同承担的结果责任。

此外,应注意保证薪酬方案的市场竞争性:在方案的调整中以总体薪酬(个人部分+团队合作部分)不低于市场水平;员工薪酬结构、绩效目标的变化;工资奖金的变化,应为公司战略和管理模式服务;提取业务指标,分配权重,设定适当灵活的考核周期。

(二)“团队薪酬”的结构

基本结构为:

薪酬=浮动的底薪X(z)+团队奖金(项目奖金)Y(y)+团队贡献奖Z(z)a.浮动的底薪

通过确定各岗位在技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相关贡献,将各岗位的价值评价出来,确定基本工资的底限x。为加强成员的团队意识并激励其为团队做出贡献,可在考核制度中加入团队贡献比重,转化为积分,作为底薪浮动的参数。

操作方法是,当项目团队完成一个项目后,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各个岗位上的优秀者,同时按照连续当选的次数换作累计分数z1,以此作为连续获得奖金的周期。如,甲连续两次获得团队贡献奖,则他可以在后面的两个考核周期内获得高于基础岗位工资(x乘以z),并在后面2(z1)个项目中获得该水平的底薪,若他再次获得团队贡献奖,则向后顺延累计。

b.团队奖金和团队贡献奖

团队奖金可设置为基本工资X的30%上下,可理解为项目的提成,或理解为团队成员按照项目获取项目利润的比率。对于参数y,可通过考核的结果,作为z的函数,也可以根据项目特点,采用较为平均的分配方式,激励团队合作。

团队贡献奖的确定,参考两个因素,一是获得奖金人数比例要适当,以保证激励的效果,确保员工通过努力获得奖金的可能性相近。另一个是评选方式,可采用科学的考核打分方法,如360度考核,以团队项目设置KPI指标的打分结果作为较大权重部分。

(三)方案特点解释

1.薪酬结构中的权重

由上述,三个部分均与团队合作有关:项目奖金Y与团队贡献奖Z同时会影响基础底薪X。因此,需平衡固定部分与奖金之间的比例,以控制激励的有效性。让一般员工或大多数团队成员的工资结构中固定部分和与团队合作有关的奖金部分呈现为7:3或8:2的比例。团队奖金过大,过小都会造成群体惰化:团队奖金比重过大容易造成群体盲思,每个人都依赖于别人努力,从而降低了团队的绩效;同样,团队奖金比重过小也达不到激励效果。当然,这个比例还要根据团队和项目的实际特点设置,使其符合现实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2.团队奖金可多样化

团队薪酬并非只作为一个单一部分纳入薪酬系统,而是成为影响多个部分的变量。这样,既保证团队合作成功后,团队成员都会获得团队奖励,引导所有人的后面的合作行为也在团队内部拉开差距,让团队成员意识到:在团队中的不同工作表现会得到不同的报酬,从而避免了个人努力不会影响团队薪酬部分从而降低个人努力程度的消极后果,实现了一种增强公平的激励效果,最后实现通过同时激发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以提升团队绩效的目标。

四、“团队薪酬”激励方案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团队激励模式是多样化的,管理者可根据员工参与团队工作的多少做出一定的灵活适用性调整。判断某项工作的报酬是否可纳入团队薪酬的两个的参考依据是:一,团队工作效率是否远远大于个人效率的简单相加;二,团队内个人贡献是否不可测或测算成本较高。

团队薪酬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是一种“集体物品”,不加入团队或团队效率不高,个人就无法获得这种“集体物品”的分配。因此团队薪酬可以“强迫”组成团队,并且“强迫”团队改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内部管理决定着薪酬的分配,影响成员的行为选择,进而决定着团队效率对薪酬的反应。

参考文献:

篇6:薪酬体系规范与完善案例案例

一、项目背景

南京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06年聘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了薪酬体制改革,此后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薪酬体系出现一些不能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的问题;另外公司已确定了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围绕公司战略正在进行集团化架构的研究,也在积极筹划资本运作并择机上市。因此,公司需要适时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调整,以期更好地配合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需解决的问题

公司的工资制度是在IPE2.0职位评估基础上建立岗位技能工资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几点问题:工资表在适应内外部调整中操作缺乏灵活性;员工工资在定级中缺少有效的评估体系,定级随意性较大;工资调整缺少制度约束,人为因素干扰较大;特殊岗位工资缺少外部竞争性等问题。

从项目整体来看,是由于工资表的僵化造成员工定级、工资调整等随意性较大。本次解决的问题的实质是在灵活性与规范性之间取得平衡,将工资表转化为薪点表,提高灵活性,对员工定级、调资等进行规范,降低随意性和人为干扰因素。

三、采用薪点工资

鼎信咨询针对现有问题,将现有岗位技能制调整为薪点工资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他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薪点工资制是在职位评估基础上,用薪点和薪点值(即每个薪点的单价)确定员工工资的工资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工资标准不是用金额表示,而是用薪点表示的;薪点值大小由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确定,岗位薪点工资制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基本操作过程与岗位技能工资制相似,但它在实际操作中更为灵活。

采用薪点工资制首先需要将现行以反映员工具体工资标准的工资表换算为反映员工工作相对价值为薪点表。采用薪点表有以下优点。

1. 增强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工资表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时,调整需花费时间较长,且不方便,容易出错,柔性不足。薪点表更为直观的反映的工资体系的内在本质及差异,在整体调整时,只需对薪点值进行调整;个体调整时,则对薪点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身效益,通过调整薪点值,调整企业与员工的薪酬水平。

2. 加大薪酬体系的激励性。薪点工资制直接与企业效益和员工的工作业绩相联系,体现效率优先原则,符合市场取向要求;更容易做到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规定员工个人薪点的标准,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绩水平,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性;在薪点值确定过程中,浮动部分可按照部门效益或业绩确定,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加强单位或部门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

3. 提高薪酬体系的稳定性。采用薪点制,可以避免企业为了提

高员工薪酬水平而导致薪酬体系的“人为”扭曲,更利于维系体系的稳定性。

本次薪酬体系完善,在现有职位体系与工资表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结构及逻辑对应关系,将工资表转化为反映岗位之间相对价值的岗位薪点表,并结合市场薪酬数据的调查结果,适当调整各岗位薪等之间的重叠度和带宽,在体现公司各岗位价值的同时,确保员工薪酬晋升具有足够的空间。

四、规范薪酬定级

公司当前已具有定级办法,但比较粗放,不能有效指导与规范实际操作。

在对公司各岗位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次咨询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定级建立定级积分模型,分为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中层以上、中层以下管理人员、中层以下操作人员);对转正、调岗、调资等建立岗位素质模型,划分为15个岗位系列,确定各岗位系列定级的关键要素,进行量化并设定相应标准,从而明确各岗位系列的定级标准,确保公司员工工资确定更为科学、规范,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五、规范薪酬调整

公司当前的薪酬调整,没有将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和员工个人的调整相结合,没有遵循其薪酬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出现了人为拔高,标准不统一、体系扭曲等现象。

1.规范薪酬整体调整。为确保企业的薪酬水平具有竞争性,从

而保障企业有效保留和吸引人才,在薪酬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上企业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同行业、同类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结合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薪点值。薪点值的调整将实现满足不同类别岗位之间市场水平的差异需要,体现薪酬体系的外部竞争性。

2.规范个人薪酬调整。随着员工个人任职时间的延续、其经验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升,以及个人任职岗位的变化、承担岗位职责要求、任务的提高,部分员工需要调整其职位等级。以岗位、能力、绩效作为付酬要素,结合员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规范工资结构调整。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不同公司之间,甚至不同岗位系列之间,会有不同的付酬理念和策略,为此,我们也帮助企业制定其工资结构调整的制度,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工资策略需求,使其薪酬体系达到既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又促使员工注重长远目标的目的。

六、兼顾特殊岗位

由于某些特殊岗位基于人才的稀缺程度和市场的供求关系,需要考虑内部公平与对外竞争的平衡,即在公司现有的薪酬体系上进行适当调整使其能满足引进特殊人才的需要。本次咨询采用特区工资的办法,明确特区工资人才的选拔与淘汰,特区工资申请及退出流程,工资发放及工资调整。

上一篇:治庸问责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