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024-04-10

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10篇)

篇1: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一、重视教学形式和教学知识的统一

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为了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需要重视形式,还需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认知能力,以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教师在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教学中,应当启发小组成员创建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让所有学习小组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充满一种责任意识,进而确保小组合作教学不仅仅是形式化。尽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常有效,可它并非是万能的,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其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自主思考之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仅仅组织传统的全班教学或者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实施,务必选用一部分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难以解决,只有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小鹿的玫瑰花有没有白栽”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之后,能够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以及矛盾,在最后的时候,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成一致的建议或者是意见,从而将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并且也提高了小组合作效率和合作质量。

二、及时地指导和点拨

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并非旁观者,而需要指导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师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跟各个小组的组长提出合作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和方法,以使学生清楚合作的规则,比如,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懂得观察和关注他人、懂得理解与关注别人的感受、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及懂得创造等等。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入到一个小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所介绍的有关人间仙境―――张家界的信息进行反馈,以及实时地启发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结语

事实表明,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篇2: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两种有利学生增长技能、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大约分成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点拨升华--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做好探究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的积极性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经历知识、技能发现与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是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使自己的经验合理化。因此,需要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不断的反思。

三、合作交流,在接纳与批判中完善。在课堂上,要把握合适的合作时机,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的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接纳与批判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倾听中得到启迪;在需要帮助时,有来自伙伴的援助,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的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每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具备感性知识的时候,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领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

质疑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除了倾听别人的发言,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批判的接受,而不是盲从。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0.67÷0.22=67÷22=3……1,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只有极少的学生感觉不正确,这里就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出正确的结论。

四、点拨升华,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与提高。

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交流中,注意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在适当时机,教师对探究和合作的方向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体会拨云见日的感觉。总之,在恰当的实际对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和指导,使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

五、拓展延伸,在实践中创新。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分米、毫米》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由于学生对测量有了兴趣,有的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宽,花叶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学生竞测量耳朵、眼毛的长度等等。教学《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后,我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统计》(人教版第四册)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在不断的用中,再去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篇3:小组合作探究, 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做好课前准备, 优化学生分组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有一个整体把握,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选择最佳分组方式, 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效能。

例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这一章节内容时, 教师在课前特别调查了学生下载文件的经历, 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曾通过各种途径下载过文件, 也有部分学生对“下载”一词还很陌生。教师根据了解的情况, 将学生按照4 人一组分为了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中都有熟练下载文件、尝试过下载文件、不曾下载过文件的学生, 在保证各组学习基础相仿的前提下, 教师还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保证每个小组中能够熟练下载文件或尝试过多次下载文件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便在合作学习中带动其他成员。在这个课例中, 教师并不是盲目地按照学习成绩或座次进行分组, 而是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工作, 整体把握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情况。以调查结果为指导, 将各层次学习基础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 体现了“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为了更好发挥小组内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带动作用, 教师还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每个小组分配了学习基础较好而且具备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 避免了学生虽懂, 但没法为小组其他成员讲清楚的情况, 为课堂教学时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带动打好了基础。

二、明确组员职责, 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为其分配较为擅长的任务,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诱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这一章节内容时, 由于文本结构化和形象化的形式较多,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这些形式, 按照6 人一组的规模进行分组, 以2014 年世界杯的赛程为内容, 要求各小组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学生拿到任务后迅速展开讨论, 纷纷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了相应了表达方式, 有的选择了文字表达;有的选择了表格表达;有的选择了流程图表达;有的选择了结构图表达……在明确的职责分配下, 各小组成员都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 很快每个小组都完成了6 种不同的文本表达方式。在这个课例中, 由于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较多, 教师在保证优化分组的基础上, 还增加了小组成员, 按照每组6 人的规模进行分组, 减轻小组内学生的操作负担。在任务分配上, 各小组也都做到了分工明确,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没有过多的参与, 只是在巡视中偶尔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指导而已, 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依靠成员间的相互帮助解决的, 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丰富评价形式, 力求因材施教

及时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了解学生实际学情, 帮助学生纠错改错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学完“Flash动画制作”的相关内容后, 教师特别准备了一节课的时间,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随机制作一组Flash动画。在下课时, 大部分小组都交上了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 但还有个别小组没有完成。教师对各小组作业检查之后, 先是表扬了完成度高的几个小组, 然后鼓励没有完成的小组成员:“虽然你们没有完成, 但你们动画里的图形绘制、颜色填充、镂空文字、按钮元件等方面都做得很好, 可见你们对Flash动画制作知识的掌握都很不错, 相信如果你们的操作速度能够更快一些的话, 你们一定能做出非常优秀的作品。”

在这个课例中, 教师在评价时主要以激励为主, 先是表扬了一些完成度较高的小组, 然后鼓励没有完成的小组, 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完成动画制作便否定学生的努力成果。摆脱了传统只看结果的评价标准, 而是将过程和结果并重, 为学生分析了制作过程中值得肯定的部分。这样的评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当堂评价”的形式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 让学生第一时间接受教师的评价, 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善。

篇4:小学语文中小组合作教学探究

关键词:探究模式;合作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就像一个宝藏,它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寻,去开发,然而当前语文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课也是“陈词滥调”,没有激情。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语文学习热情也会慢慢削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构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模式,教师要“定好位”,要扮演好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路人,是学生的向导,任何时候教师都不应该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明确一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师的负担确实减轻了,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游离于教学之外,把课堂完全交个学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的限制,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单靠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静夜思》教学时,如果教师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就让学生探究本首诗中出现的景物和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就无法完成探究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大意,让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的是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然后再让学生去找诗中的景,通过景来理解诗中诗人的情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未授课前,对课本内容有一个提前的把握。这种提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实现和文本的对话,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亡羊补牢》教学时,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各语文小组进行讨论,让各小组成员积极搜索资料,进行激烈的课前讨论。让各个小组成员给养羊人“出谋划策”,在养羊人丢第一只羊的时候就应该把羊圈补好,这样就不会给狼可乘之机,或者应该以羊圈的窟窿为“诱饵”,并设下陷阱,这样就可以抓到羊圈里的狼。让各个小组成员给养羊人找找“问题出在哪”,问题是出在发现羊圈有窟窿却没及时修补,出在第一只羊被叼走的时候仍然掉以轻心。要让各个小组成员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如知错能改,为时不晚。这种课前合作预习的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会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

三、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合作讨论,语文新课标之所以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个要求,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构建合作探究模式时不能盲目地为了合作而探究,而应该为了探究而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探究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了较大比重,很多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往往只会机械地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词,然后通过查字典等找生字的读法等。事实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合作探究汉字的构成特点,探究汉字的秘密。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类型,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看到生字时不仅仅停留在查找汉字的正确读音上,而是对所学的汉字进行归纳,掌握汉字的构成特点。

此外,教师要注重协调合作探究中各个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教师要经常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小组中不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并通过鼓励等方法激励他们参与合作探究,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语文课堂教师教学“喊累”,学生学习“喊苦”的现象。为了切实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而构建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快乐的、热情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浅论新的教学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2]李武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四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0(14).

篇5: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黄畈中心小学:田春枝

一、实施背景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 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

二、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与研究。(2013.1——2013.4)

2、形成经验与方法。(2013.4——2013.5)

三、实施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确定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验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篇6: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用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呢?笔者通过本文简谈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培养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悄然走进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是较“个体学习”“竞争学习”更优化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间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呢?

一、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及人流,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不亦乐乎。此时,教师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三、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五、教师当好指导者和引领者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另外,适当的完成一些小课题也是积累合作经验、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篇7: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泰山路小学 张连成

目前大多数课堂里的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存在许多误区,大多数的教学实践还处于经验的水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留给学生用于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有时小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实际上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认真地思考与设计。

2.小组成员缺乏明确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预先没有做准备,想到哪就说到哪,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而且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阵,难以实现深层的交流与碰撞。

3.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表现为小组长和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全部的主动权,又缺乏帮助其他成员学习的意识。能力弱的学生一声不响地听别人说或做一些与合作学习不相干的事情,有时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小组汇报时其意见往往被忽视,优秀者的意见往往代替了小组的主流,其他成员成了他们的陪衬,难以实现异质互补。

4.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本来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成员间的意见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教师最后总以他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或操作设计与方法)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来的各种不同结论。好像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的思想意识总是在按照既定的方案和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事实上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维火花的扼杀者,而缺乏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教学的能力。

5.过多关注合作的结果,忽视合作的过程。课上教师布置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合作学习的任务,课下由学生合作完成,课上只进行小组汇报。一方面对于小组学生合作中的分工、每个人的职责等教师缺乏指导,而且课上的汇报只给出概括的结论,而没有就小组如何探讨和得到结论的过程给予介绍。另一方面,班内大多数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基本上没有思考、探讨或体验,当其他组代表汇报时,只能产生类似变教师教授为学生讲授的效果,也难以实现深层次生生互动,此教学设计实际上不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组间同质”基本要求的。

上述种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要义的准确认识和反思,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学生缺乏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总之,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要实现这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必须关注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或特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不仅包括师师、师生、生生间的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而且包括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作用,还有各自的个人责任、社会技能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率先学会合作,用行为引导学生。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合作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学会合作”是时代和社会对于现代人,不仅包含学生、而且包含教师在内的一切可能共事人们的共同要求。培养善于合作的学生,首先要成为善于合作的教师。由于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在缺乏合作学习的传统体制之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普遍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更需要教师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技巧,主动加强自身的合作实践(师师、师生等)和合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用教师合作的示范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合作学习的实验带来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2.针对适宜的教学任务,选择合作学习方式。通常合作学习适宜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教学任务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或教学目标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一方面,提倡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采用探究或研究性学习,当解决仍然有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或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合作学习的策略应有不同,如语言学科,合作学习主要是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信息,碰撞思维;而自然学科,大多是采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作业;同一学科不同学习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

3.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形成合作氛围与习惯。

营造合作氛围。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彻底放松、具有安全感或得到精神上的鼓舞;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让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给予热情的帮助环境,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创设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协助建立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分组。小组一般以4―8人为宜,可以①按任务分:组织者、记录员、操作员、汇报人等;②按学科分工、分别标号,选定为不同学科的组长;③还可以按问题分工,确定不同问题的组长;每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尽可能相近,可以为小组间的竞争提供公平的参与环境。

明确学习问题和小组达标要求。依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合作学习问题,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小组要具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bjectives)。并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的框架,引领学习者在合作过程中,自觉思考、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案和路径。

指导讨论、实践或体验。组织讨论或研究设计方案,可以有自由发言、轮流发言、尝试实践、示范、连锁评价等形式,也可以由一人发言,然后由发言人请组内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将合作技能掌握与学科内容学习有机结合,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得更深刻、体会得更深入。

评价合作技能。对于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对于小组的评价可以包括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得当、学习结果汇报是否科学正确、思维的创新性等,最后,在评价合作技能的基础上实施小组奖励。

篇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就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这些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观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合作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 这种合作模式学习对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实现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

二、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时候在实际合作学习中, 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把孩子放在一块, 学生自己都还不清楚为什么分成小组, 以及分成小组后的合作任务和合作目的, 学生不知道老师要求自己做什么, 导致合作学习就跟走形式一样, 学习小组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学生也没有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导致学生默不作声, 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讨论.

(二)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因为我国传统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学习考试排名已经形成了竞争形势, 一下子合作学习学生心理并没有合作学习的概念, 而且小学生还处在贪玩的年纪, 合作学习注意力就转移道和同学说话打闹上去了, 不具备与人合作的技能.更别说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如何解决冲突等, 以至于合作学习受阻, 无法继续进行.

(三) 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教师有时候对于合作学习不重视, 没有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方案,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 对于小学生有点难度, 在实施合作学习前, 也没有明确给学生探讨方向, 导致学生没有一个中心目标, 导致合作学习低效或无效.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对策

(一)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小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 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平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 教导学生一个降级能力的概念, 比如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 谦虚有礼表达自己的观点, 陈述自己的想法, 与人和善.

(二) 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调控

教学模式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指导关系很大, 有的教师只设计问题, 而不加强指导, 尽管问题设计得很好, 但学生“自由”合作的成果却不是很理想,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 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 要及时引导, 提出明确要求, 当学生交流讨论停留在表层不深入时, 教师要及时加以诱导, 让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确保合作顺利开展. 学生交流过程中常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 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发现, 及时给予肯定. 在学生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合作时, 教师要及时点拨, 帮助学生尽快排除障碍.

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 只有在经过思考之后, 学生才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深入地探讨,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务必提出明确的探讨目标, 不然学生会变得比较盲目, 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进而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三) 协调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合理安排学生成立小组讨论把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安排在一块, 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辅助其他同学, 其次, 在小组内多给学困生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机会, 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次, 让学困生认真地听取他人的见解, 然后动手操作, 认真地探究这个过程. 最后, 教师需要重点地指导学困生, 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及时给出表扬, 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增加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交流, 对老师和周围学生产生信任感, 和谐教学的氛围.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教育更好的发展, 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但是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诸多问题, 我相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只要不断地学习, 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定可以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 2014.

[2]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胡春艳.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篇9: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让学生把握住数学学习规律,才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学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学习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的内涵

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形成了一个同学之间良性交流的学习环境,让数学教学的授课氛围更加贴近学生群体。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表达形式,创立一个学生和教师交互式学习讨论的环境,实现班级内部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对于知识应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将数学基本理论和数学实践应用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已经逐步成为数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有助于集中小学生的集体智慧,为小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让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集中合作式讨论,将数学理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帮助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也为小学生的后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体

截至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知识的传递相对比较局限,学生难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不解及时地反映给数学教师,学生也就慢慢地转变成数学学习上的被动接受者,严重地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如果难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学教学理论实践应用模式,就可能导致数学教学效率的下降。

2.小学数学课堂的讨论氛围不足

通过对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解读,不难看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接受数学知识和思考数学知识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所建构的数学知识体系,才是学生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普及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过程中,难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的数学理论实践方案,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的牢固性就会比较弱。从这样的情况中不难看出,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难以充分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情景和交流,是制约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发展的一大因素。

为了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效果,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教学任务,在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理解,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杜绝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机械记忆和背诵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效率的提升。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目前,在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学方法形成严密的参考学习,也没有从本质上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最终没有从本质上升华教学方法,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过程还是单调乏味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低。例如,在进行《应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只是单调地使用黑板列方程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是延续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抽象的理论的“被灌输”过程,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优化设计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融合多种数学教学理论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缺失问题,需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的应用效率,需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式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式与方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应用能力。

2.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数学理论实践的应用结构,可以有力地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甘做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引者,辅助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实践应用。

在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总结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学习态度。例如,在进行《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涉及“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公式”这几个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并将关联的理论展示给学生,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小组合作教学理论,有效转换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许文英.小学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2]赵秀梅.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J].科学大众,2007,(08).

[3]谢文秋.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4]许艳.浅议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5]丁娟.例谈小学数学课的有效导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9).

[6]黄淑英.小学数学课应重视学生“提问题”[J].科学大众,2007,(04).

[7]管云.把自由的课堂还给学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创设[J].科学大众,2008,(09).

篇10: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思想,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纪元初期。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申述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习可以从互相教授中受益。1806年,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这一概念受到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和推广应用,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合作学习理念。所以,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①在当代美国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教育改革研究》一书提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他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有着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然而,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孩子们在教室里坐了12年,学习的目标就是听老师讲课,记住所有的信息,以便使在考试的时候像反刍一样吐出来。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状态,往往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略课学习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授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更多的知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不过随着讲授进行,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注意力在下降,通常只是促进了对事实信息的低水平学习。反而妨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然后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汇报结果的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形式化的,并没有抓住合作学习的精髓。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上的开展,是它落到实处。本篇文章通过查阅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教育实习经历,根据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研究背景

几千年前,犹太法典就提到,要理解犹太法典,人就必须有一个学习的同伴。早在一世纪,昆体良就提出,学生能从教与学中相互受益。罗马哲学家塞内佳也也赞扬了良好的合作学习,他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一遍”。在18世纪晚期,兰凯斯特和贝尔在英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这一思想也随之传入美国。美国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帕克把他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引入到公立学校中,创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民主氛围。帕克之后,杜威将合作学习作为他著名的教学方法的一部分,普及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威尔逊兄弟在明尼苏达大学建立了合作学习研究中心。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年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在90年代,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理论

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最有影响力的是社会互赖理论。在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库尔特•考夫卡提出,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后来他的同事库尔特•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修正了这一见解,勒温认为小组的本质是小组内相互依赖的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达到动态的平衡。因此,一个小组或小组成员的变动都会影响替他小组或者子组成员的状态;内在的紧张关系使得学生团队成员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社会互赖理论假设,社会互赖关系的构建方式,确定个体之间的互动,而个体之间互动又会决定学习结果。积极的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关系会导致促进互动,消极的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往往会导致对抗互动。在缺乏社会互赖的情况下,个体之间没有任何作用,任何个人都独立于他人。促进性互动,会增加成就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成果;而对抗性互动或缺乏互动,都会导致成绩的降低、消极的人际关系进和心理功能障碍。

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皮亚杰、维果茨基、认知科学和学术辩论的理论为基础的。皮亚杰提出,小组合作是通过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来努力实现共同目标。从皮亚杰和相关的理论认为当个人处于合作环境中,会造成社会—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认知不平等,并进而促进个体的观点和认知的发展,对于同一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在皮亚杰的认知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迫使小组中某位成员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来加速学生的心智发展。维果茨基及其相关理论认为,人们独特的心理功能和成就在社会关系中都有其起源。他的核心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学习者必需进行信息复述和重建,才能保存进入记忆系统,与现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向同伴解释自己所学习的材料,从而促进辅导者从中受益。

3、行为学习理论

学习行为理论基于这样的假设,学生为了得到一些外部奖励、并努力完成任务的行为,但当没有奖励或惩罚时对学生将不在起作用。合作学习提供外部刺激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努力参加。因为它假定,在本质上,学生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其他同学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强调在社会交换的个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之间是如何平衡奖励和代价之间的关系。

(二)启发与反思

社会互赖理论假设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动力不足,人际因素和内在动机的实现来自于重要的工作目标的共同愿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假设合作学习是通过描述个体之间组成发生了什么的相关的概念。然而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人的事情。虽然三者在本质上有差异,但是社会互赖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合作学习形成了一个稳固三角形。可以得出,合作学习理论是21世纪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包含内容相当广泛,其主流代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其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 美国)

二、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引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存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 美国)

三、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 美国)

四、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徐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 中国)

五、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中国)

六、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使学生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队的荣辱。(林生傅 台湾)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筹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道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合作学习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内涵是共通的,合租学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是由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技能和学习兴趣所组成的异质小组,以团队成员讨论活动为基本形式,创建出能让每个成员都有平等参与讨论的小组活动形式。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人的思想,进一步实现社会化。

2、以明确的目标达成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重视个人成绩的状况,将重心转为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合作小组。改变了原有的以竞争、个人化为主的交往方式,使小组内部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能够使合作小组能够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实行小组奖励方法,使小组间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发挥各小组的集体才能,让小组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3、面对面的互赖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切都围绕考试这跟指挥棒转,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因而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控制,降低了学生的参与进课堂的欲望。为了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和理解。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满足学生交往需求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交流和提供有效的信息、为达到相互的目标为彼此支持,在合作中学会信任,同时也是让课堂回归本真、充满活力的促进性互动。

4、以小组团队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成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群体意识,强调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⑥。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总结有益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合作学习是一种由教师控制教学和学分配学习任务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类型 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结合国内外的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将小组合作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师生互动型

苏联“合作的教育学”流派所提出师生互动型的合作学习,其代表人物阿莫那什维利、沙塔洛夫、伊万诺夫等。师生互动合作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合作问题,强调师生要善于合作;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强调人格上师生的平等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旨在建立一个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2、师师互动型

师师互动型的合作学习是由于美国联合教育理念和实践实践的兴起,其代表人物有鲍文斯和胡卡德。为了弥补一间教室只有一名教师上课时各自为政的情况,他们提倡两名或多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协作教学,使得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合作教学以及评议。我国学者更加生动的论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就教学内容内容,使得教师们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已达到对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⑦

3、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主要代表以欧美等国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为基础所提出的,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代表人物有斯莱文、约翰逊兄弟等。从传统教学过程来看,它只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强调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可以说,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类型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课堂的人际交往中需要扩大其互动性,使互动式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利用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是对这一合作学习类型的研究。

4、全员互动

上一篇:调研汇报材料提纲下一篇:美丽的滨河公园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