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2024-04-26

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精选9篇)

篇1: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教学理念,以五环探构教学模式为载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了提高效率的平台,打造高效课堂。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上期认真研究,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特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二、明确职责

1、班主任负责各学习小组的划分、组长的选用、组员序号的排列。负责统计每天、每周的评价结果,做到周评月总。

2、各小组组长负责督促组员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组员不掉队。课上合作学习时,组长主持,讨论分析问题,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观点、学习成果,并决定小组发言人,积极展示集体学习成果,向老师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时,做到各组机会均等、难度相当,提问学生水平相当,尽可能平衡提问几率。

4、教师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发言、汇报、展示以及测试情况,评价小组学习纪律,量化得分,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细则

1、课堂评价:

⑴.展示讲解环节时,要从书写是否整齐、语言是否流畅、讲解是否准确、衔接是否自然、拓展是否恰当、形式是否多样方面进行评价,每项按5分计,共30分。

⑵、课堂结束时,根据各小组参与人数给小组加分,每人次10分,最高60分。

⑶.当堂评出优胜小组,展示之星,师生要给与掌声祝贺。

2、作业评价:

全体小组成员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给小组和个人加10分;书写整齐,错误少,另给小组和个人加5分。如有不交作业者,按人次分别给小组和个人减分,10分/人。

3、学习成绩:

以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为依据,计算各小组均分,小组名次每进步一名组长加30分(组长本人进步才能享受),组员加20分(本人进步才能享受);个人班名次每进步一名加20分。

四、表彰奖励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讲评时间总结表扬当天的优胜小组、优秀小组长,总分前5名的组各贴一个红色★;每周评出班级的优胜小组,总分前3名的组各贴一个红色★;每月小结一次,根据得★多少评选出前3名小组,各贴一个红色★。

2、期中和期末各表彰一次,各班根据各小组得★多少,评选出4个优秀合作候选小组,再评出期中或期末小组总成绩均分进步较大的4个小组,两项均名列前4名的小组为优秀合作小组,组长是优秀小组

长,对优秀小组长的奖励同年级总分前30名的学生。

3、根据各小组单科总成绩均分,评选出各学科单科第一名小组。

4、根据每个学生个人的量化成绩,按照得分名次评选出5名展示之星。

五、保障措施

1、全体老师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到实践中,积累经验,定期交流。

2、听评课时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及小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评。

3、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保证其效果。

篇2: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篇3: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实践证明, 交流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而生生的互动会让他们觉得更平等, 交流也会更深入,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不仅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说的机会, 而且说了就要思考, 通过说还会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正所谓“教人者教己”。这样的合作学习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本人就结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谈一谈合作学习在行知课堂中的应用。

一、先行先知, 合作定标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知成。”先行先知, 行后方有知。课前, 我利用问题导学, 先让学生自学, 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水平。课伊始, 让他们再次预习并初次合作———同桌互相交流预习成果, 达成共识、凸显矛盾。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我课前就布置好预习任务。

(1) 自学p54例题, 说一说:要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 可以先算什么, 还可以先算什么?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2) 计算后可知 (65+45) ×565×5+45×5

(3) 观察上述等式, 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试着再写出一组类似的算式, 然后算一算, 看看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学例题, 并引导学生思考: (65+45) ×5与65×5+45×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但各有各的发现。而对于学生仿照例题中的等式写类似的算式, 各人的自学领悟能力不同, 答案也是多样的,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情况。新课伊始, 我就先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这时,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就有了初步认识, 从而也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当然, 这时的合作, 只是简单地交流各自的所得与所惑, 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其主要目的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且行且知, 合作探究

当学生交流完各自预习的得与惑后, 教师方才把学生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此时教师提炼出主要问题 (学生的共性问题) 或本堂课的重难点问题, 让学生再次合作。这时的合作目的明确,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论证。

接下来老师便组织学生集体汇报,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65+45) ×5与65×5+45×5的异同点。

师追问:观察这个等式, 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 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相同点是两个算式里都有65、45和5这三个数。不同点是左边算式里有括号, 右边算式里没有。

生2:我还发现这两个算式里都只含有乘法和加法这两则运算, 左边算式里只有一个乘5, 右边算式里有两个乘5.

师再追问:两个算式运算顺序一样吗? (不一样) 左边算式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右边呢? (65与45的和乘5, 等于65与45分别与5相乘, 再把积相加)

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 引导学生认清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汇报仿照写出的一组算式, 师生共同点评, 认识其中蕴含的规律。

师追问:观察上面的这些等式, 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师追问:如果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3个数, 这个规律就可以写成……

引导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本质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纯粹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吗?绝对不是。在探索中, 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个性经验的不同, 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解读着“乘法分配律”, 有的则品尝到了探索的艰辛, 磨练着意志, 有的则体验到了探索的成功, 产生愉悦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他们都会从中获得一些独特的解题体验、顿悟和生成一些智慧 (包括创造性) 。在探索后,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 使“乘法分配律”在他们的大脑中主动建构起来。

三、即知即行, 合作提升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先进教育理念, 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 而“做”是根本, 是中心, 教、学、做要在“做”上合一。也就是说其最终结果还是落实在“做”上, 即实践应用。在此阶段, 让学生在“做”中深度合作, 才能真正实现提升与拓展。

接下来, 我又通过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通过小组的再次合作总结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点,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小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当然, 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注意点有很多, 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 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 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 要能虚心接受, 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和碰撞中, 学会理解他人, 尊重他人, 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三是用心。学会倾听, 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不能盲从, 要有选择地接受。总之就是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做到会听、会问、会总结、学欣赏。

篇4: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实践证明,交流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生生的互动会让他们觉得更平等,交流也会更深入,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不仅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说的机会,而且说了就要思考,通过说还会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正所谓“教人者教己”。这样的合作学习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本人就结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谈一谈合作学习在行知课堂中的应用。

一、先行先知,合作定标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先行先知,行后方有知。课前,我利用问题导学,先让学生自学,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水平。课伊始,让他们再次预习并初次合作——同桌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达成共识、凸显矛盾。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课前就布置好预习任务。

(1)自学p54例题,说一说:要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可以先算什么,还可以先算什么?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2)计算后可知(65+45)×5 65×5+45×5

(3)观察上述等式,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试着再写出一组类似的算式,然后算一算,看看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学例题,并引导学生思考:(65+45)×5与65×5+45×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但各有各的发现。而对于学生仿照例题中的等式写类似的算式,各人的自学领悟能力不同,答案也是多样的,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情况。新课伊始,我就先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这时,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就有了初步认识,从而也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当然,这时的合作,只是简单地交流各自的所得与所惑,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主要目的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且行且知,合作探究

当学生交流完各自预习的得与惑后,教师方才把学生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此时教师提炼出主要问题(学生的共性问题)或本堂课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再次合作。这时的合作目的明确,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论证。

接下来老师便组织学生集体汇报,重点引导学生交流(65+45)×5与65×5+45×5的异同点。

师追问:观察这个等式,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相同点是两个算式里都有65、45和5这三个数。不同点是左边算式里有括号,右边算式里没有。

生2:我还发现这两个算式里都只含有乘法和加法这两则运算,左边算式里只有一个乘5,右边算式里有两个乘5.

师再追问:两个算式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左边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65与45的和乘5,等于65与45分别与5相乘,再把积相加)

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认清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汇报仿照写出的一组算式,师生共同点评,认识其中蕴含的规律。

师追问:观察上面的这些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师追问: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这3个数,这个规律就可以写成……

引导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本质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纯粹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吗?绝对不是。在探索中,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个性经验的不同,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解读着“乘法分配律”,有的则品尝到了探索的艰辛,磨练着意志,有的则体验到了探索的成功,产生愉悦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会从中获得一些独特的解题体验、顿悟和生成一些智慧(包括创造性)。在探索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使“乘法分配律”在他们的大脑中主动建构起来。

三、即知即行,合作提升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先进教育理念,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要在“做”上合一。也就是说其最终结果还是落实在“做”上,即实践应用。在此阶段,让学生在“做”中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提升与拓展。

接下来,我又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通过小组的再次合作总结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小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注意点有很多,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三是用心。学会倾听,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总之就是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做到会听、会问、会总结、学欣赏。

篇5:林桥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省、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使我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全新的突破,彻底改变旧有的费时低效的教学形式,借鉴诸城市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新课改理论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学习诸城经验,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标,坚持务实创新,循序渐进,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施过程

(一)科学分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异质小组是由性别、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居住区域等诸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使他们具有互补性,兼顾各学科使小组成员相对稳定。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有检查员、组织员、记录员、汇报员,并且角色可轮换担当(根据学习成绩确定好发言人的顺序:组内最差的学生为第一发言人、依次类推为第二发言人、第三发言人、第四发言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二)小组长的培养。小组长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小教师,起着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所以,选好组长直接关系着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1、做好小组长的思想工作。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重要性,敢于承担责任,并有为同学和老师服务的思想。

2、明确小组长应具备的素质:诚实、正直、以身作则。

3、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对组员的学习、行动、思想等进行监督,把一切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小组内部。按时参加小组例会,在组员和老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

4、制定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对本组内的一切问题负责,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老师,老师根据小组长在事件中起的作用进行处理。

5、小组长的特权:有权制定本组量化办法,代替老师行使权利,对于组内成绩,组长双倍加分。以小组长的名字为小组命名。

6、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意识,两种能力。一种意识: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意识。两种能力:一是协调自己与组员关系的能力;二是协调组员间关系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策略。

1.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要确定好预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和要求,提前预习,自主超前学习。

2.认真检查预习结果,精心设计预习检测试题。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预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3.精心设计研究讨论的内容。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也就是说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

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①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

②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③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④教师要帮助学生规划好时间安排,包括在校时间,晚上时间和节假日时间,推荐书目、指导阅读、安排社会调查、指导实践活动。学校将为各班级配备图书橱。

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控合作活动。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顾及优等学生,对独特有创造性的见解给予表扬鼓励。更要顾及到后进生,对讨论中出现的错误偏差及时疏导纠正,扬长避短。

5.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上下功夫,以达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的目的。

6、加强学生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习习惯和认真做事习惯的培养。继续组织好我校的特色工作,比如古诗文诵读、书写训练、书写展示、练笔两日记、手抄报等,不断深化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7、印制《告家长书》向广大家长宣传当前教学改革的内容,提出对家长的要求,监督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配合新课改参与新课改。

本学期要重点在预习内容上下工夫。其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探索

全面收入竞争机制。小组成员中的讨论、发言、作业的完成、互助、和成绩的进步等都进行量化评价并开展竞赛。印制合作学习记录本,开辟小组合作学习专栏,定期表彰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红领巾广播站将由各小组轮流负责播音。

(五)教师的合作

今后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主要是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教师之间要积极开展循环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并要做好教学反思。为加强对落实新模式的指导,校委会成员包级部、包科,参加集体备课、随堂听课。

(六)总结与反思

在期末和平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偏差。教师做好阶段性总结,并适当改进方法提出下一步的方案。认真记录实施过程和经验,积累第一手材料。

(七)研究制定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和评价方案,突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心。加强教师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附:林桥小学“小组合作学习”领导小组

林桥小学“小组合作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白衍卫

副组长:田敬涛 于 强

成员:李金环 于成华 颜景海 张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田敬涛副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和开展。

校委会成员包级部分工

白衍卫、李金环 六年级

田敬涛 三年级

于成华 五年级

于 强 四年级

栗先文 二年级

颜景海 一年级

篇6: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国内外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可行性分析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因此,我校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三:

1、时代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2、提高课堂效力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

四、实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研究,使广大教师接受和内化有关理论成果,转变教育者的观念,破旧立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习指导模式的研究,将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技术形态,借以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发现、创新。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关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五、实施的内容

1、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3、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研究。

六、实施所用方法

我们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准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与北京七一小学结对,请相关专家培训,教师们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在我校三、四年级各选取两个实验班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定期写出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1、收集整理成果资料。

2、撰写经验材料。

八、实施过程

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组4人。分组时除了考虑学习能力,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每个小组分为ABBC三层,即每个小组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差生。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在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教室空间的安排问题。在我国,传统的教室安排一律按照学生面对教师的方向,由许多排课桌椅组成的格子形式,即“秧田式”,这种排列形式反映了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授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信息是单向传递,没有向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客观条件。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改变教室空间的安排形式。一般采用T字形,两名学生面对教师,两名学生侧面对着老师,小组内成员讨论方便,也有利于相互监督。每组先由教师推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

(二)小组建设

1、每组为自己组起一个组名,组号,设计和组名有关的组徽,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自我介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三)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组长:安排发言顺序,把控讨论进程;控制发言音量;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发言人:在小组内陈述小组发言要点,征求组内成员意见;清晰地表达小组学习成果;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资料员:领取、回收、整理学习资料;收发作业;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记录员: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内容;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四)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4、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篇7: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钟燕花

【关键词】数学

小组

合作

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今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科学教学法之一。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都有重大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一、树立团体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带有团体性质,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与小组成员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组是个有机团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完美的合作才能成功。

二、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多是一问一答。老师为了教学进度,学生为了自尊,就会出现课堂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垄断,学习差的学生不能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机械的知道结果。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教育公平性,仍然会出现,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小组成员。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课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让每一位学生知道,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然学生能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的组建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6人。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让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一言堂”,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三、巧设情境,建和谐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巧设情境——我们市民公园圆形的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恰当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例如:

1、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也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2、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

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

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适度挑战性的内容,是学生产生学习激情的最好的“催化剂”,难度要控制在“跳一跳就可以摘果吃”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会努力的去摘。来之不易才难忘,太难太易都会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所以说,选择恰当的内容才是合作学习中成功的关键。

合作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很多学生往往是一涌而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后来谁也不知说了什么。因此合作时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五、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促进小组全面、科学地合作

要使小组成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与其它小组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增强合作意识与团体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 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合作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与反思》魏亚琴.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09期

篇8: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今年六月二号, 市教研室张主任来我校调研指导, 并给我们带来两节市级优秀课, 在最后的报告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1. 合作学习为合作而“合坐”;2. 合作学习时教师为等待者或观望者;3. 合作学习没有反馈和评价。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张主任的指导及农村学校学生实际情况, 笔者及时调整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建立适合学情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对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 在分组时应遵循这样4个原则。

(一) 科学分组, 公平竞争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习能力, 性格特征、性别等不同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点, 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存在差异, 所以全班各小组之间的情况就是相同的, 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二)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角色

第一, 合作学习中组长是小组的组织者。组长要帮助大家分工, 告诉组员谁完成什么, 提醒组员认真倾听, 给予组员发言的机会, 组织组员不当行为等。

第二, 合作学习中组长也是小组的协助者。组长就是组里的“小老师”, 小组中作业的发放, 需要组长来完成 ; 组员的学习情况需要组长观察向老师汇报 ;课堂上教师的指令需要组长来施行。

第三, 组长还是小组的参与者, 更是学习者。

(三) 组内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合作者要明白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组员的“个人责任”。合作者只有带着任务去参与合作, 才能进入合作学习的殿堂。在学习小组中,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 通过角色分配、任务分配来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和成员的个人责任。

(四) 变教师为导师

教师要注意观察, 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认真巡视, 及时引导遇到困难的成员, 及时解决成员之间的疑义或矛盾, 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习。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通常让组长按照组员的基础知识, 学习能力等, 依次编号:一号为组长, 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能力强;二号为基础知识较扎实,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三号为次之的学生;四号为学困生。然后组员之间结“对子”, 相互帮助, 相互促进:一号对四号, 二号对三号。这样形成组内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最后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检查每组同等层次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评价整组。

这样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同时也让学生在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学习。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在单词教学中的应用

1. 小组互助学习法

小组互助学习法是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所学的新单词。这种方法可用于学生初步认知单词这一教学环节, 并结合小组整体评价而进行。在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记忆新单词后, 肯定有一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所学单词, 但是还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程度不好或者没有掌握, 此时就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四人一组, 则学习能力较强的1号帮助能力最弱的4号, 2号指导3号俩人相互学习;如果三人一组, 则1号指导2号教3号。最后教师检查每组4或3号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互相学习, 节约教师时间 , 而且学习效率大大增加。

例如:在PEP三年级下册Unit 6 At A Zoo学习A、B部分新词small, big, long, short和tall, short, deer, giraffe两课单词时, 笔者就利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法, 最后就连最困生都会了, 同学们都很惊讶, 最后全班同学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2. 小组游戏竞赛法

小组游戏竞赛法是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方法可用于学生巩固单词教学这一环节。具体的环节操作可以通过“Guess”来执行。在学生的单词掌握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 由一个学生负责把所学单词中的一个隐藏起来, 再由其他学生比赛说出所缺少的单词, 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又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在句型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对话表演法

小组对话表演法是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的对话合作编写新对话, 并要求每组成员把自己编好的对话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选出优胜组。这种小组学习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又可以及时巩固新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ractice in pairs”的形式, 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 都能参与。教师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 让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并且在活动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不断推陈出新。例如:

(1) 变换伙伴。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一般是同桌或前后桌, 搭档长期固定不变, 难免让他们觉得不新鲜。所以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 让他们自由选择搭档。

(2) 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产生信息差, 让学生大声说, 使他们相互之间听得见, 可以允许学生下座位去说, 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面对面地说。如:有一些Make a survey, 就可以让学生下座位随意调查自己喜欢的同伴。

(3) 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在授完新课时, 笔者通常选用一些听力题来检测学生新知掌握情况, 而后在用这些图片结合重点句型进行拓展make a dialogue。

(三)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1. 小组归纳学习法

小组归纳学习法是将单元或整册书中的某一项任务进行归类梳理, 然后收集成册。由组内成员共同完成, 画画好的配画, 书写好的写字, 设计好的排版……这样学生在无意之间就把所要掌握的知识又梳理了一遍。最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从页面设计美观, 字迹书写清晰, 知识有拓展延伸等三方面参评, 选出优秀奖若干名。

这样的活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他们会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 百分之二百的严谨, 就像在参加一项国际设计比赛。

例如:第一本画册是PEP五年级下册Unit 3 MyBirthday的内容。十二个月份是本册书的难点, 也是小学部分单词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复习。展现在大家面前是画册的封面, 里面内容也颇有创意:有和本月份相关的活动, 节日, 天气, 衣服等配画、还有词和句。

第二本画册是PEP五年级下册整册书中选择几个话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写作:题目1 My day. 题目2 My favorite season. 题目3 My family. 题目4 At the zoo. 题目5 A field trip. 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 并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和以前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创作。如下图所示:

2.“一帮一”互助学习法

“一帮一”互助学习是指打破小组合作学习的界限, 让学生自由选择需要帮助对象, 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习当天没掌握好的知识点, 或教师布置的新任务。当然教师要随时检查这些“补习生”, 检查过关这两人均得到相应奖励。

另外, 还有一部分有惰性, 调皮的学生, 教师要直接辅导。这样的“补习生”任务完成, 同样有相应的奖励。教师在此活动中, 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而且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质量,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合作能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 小学英语充满了神奇和诱惑, 对他们来说这很具有吸引力。还有动手创作和当“小老师”的机会, 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很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 他们都很努力, 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做一份贡献以体现自我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客观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 小组成员为了达到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的目的, 进行合作评价也是必要的,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 根据《PEP》教材的编写意图, 要求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个单元或每个阶段 (3个单元) 结束时进行一次合作性的形成性评价。

评价原则:

第一, “课上表现”部分的评价, 通常应用在课上, 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奖励。如:在单词教学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教师检查每组的学困生 (根据学困生的学困程度, 逐步提高要求) , 以达到检测整组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来评价这个小组, 这样能让学生更明白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组员的“个人责任”。

第二, “课下内容回顾”部分评价, 一般用于课下对整单元的一部分知识内容或整体知识内容进行听、说、读、写, 可以打破课上“固定的小组学习模式”启动课下“一帮一自由结组学习”, 这样优秀生帮学困生,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而且减轻教师课后辅导时间, 教师要担当“评委”, 对完成任务的两个人均授予★奖励。

第三, 通过多样的评价形式, 让学生更清晰的审视自己;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激发他们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的比拼劲头, 让他们乐学、爱学、善学。

第四, 每学期评出优秀的个人和小组各三名, 颁发“喜报”, 最后收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如下表) 。

结束语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会学、乐学, 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 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交往和学习。学生的知识、技能都得到良好平衡发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备受中小学教师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 而且又为多角度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条件,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在很多课堂中,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问题, 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因此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讨。

关键词:建立合作小组,应用小组合作,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格, 程鸿勋, 唐曾磊.自主学习: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3]古新霞.小组合作复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师道.教研, 2010 (9) .

篇9:行知双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以学生特点为依据合理分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平台,创造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合作小组的划分过程中忽视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小组划分比较随意,不仅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也会严重挫伤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为每个学生其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基础等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考虑这些因素而随机进行分组,不利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因此,小组划分要根据不同学生自身具备的特点,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让不同小组的小组成员尽可能的优势互补,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遵循组间同质与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同质有利于小组件的更好合作,而组内异质则有利于不同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的共同进步与取长补短,这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以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求知欲非常强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如果对所参与的学习活动缺乏兴趣,就很难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会大打折扣,学习活动的开展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很有必要。要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讲“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开展本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图片或者实物,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把这些实物和图片一一给学生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与图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有几条棱?有几个面?有几个顶点?”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再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都拿着收集的实物和资料跃跃欲试,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这就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为后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竞赛的方式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引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为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少有彼此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主体性的发挥不够,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大多以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采取竞赛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通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展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例如,同样以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当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实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后对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时开展的合作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规律。为了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实现这部分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不同的小组都进行拆盒子比赛,具体的比赛可以是将正方体的盒子和长方体的盒子拆开,让不同的合作小组都参与到拆盒子的比赛中,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比赛中,看看哪组学生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多,这样的比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调动起不同小组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比赛设计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彼此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更多的问题,对正方体与长方体由几个面构成,不同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与此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也会在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中发现更多与正方体、长方体相关内容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广泛的交流与互议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合作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圆满地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希望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王艳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4.

上一篇:给体育馆写一句标语下一篇:广告语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