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4-04-18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共8篇)

篇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总资产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经济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部分。本文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起到完善的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和谐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行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总量也在逐渐增加,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我们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促进其平稳发展的解决基础,只有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其他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现阶段,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严格的章法可以遵循,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方面着手管理,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合理的保护固定资产,一部分固定资产流失。另外一方面,个别事业单位里固定资产的采购、报销和验收等流程都是指定一个人在做,这样就会使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无从监管。还有的事业单位不验收固定资产的实物,仅仅根据购物收据或发票就可以登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无从知晓固定资产的实物究竟去哪了,还有的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定期的盘点和核查固定资产导致账目与实务不一致。

(二)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往往是各科室分别管理好自己的固定资产,没有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表面上看,行政办和后勤部分别管理自己的固定资产,财务室负责核算固定资产,这样分工明确,固定资产都有相应管理的科室,但实际上,没有一个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机构。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职责划分,各科室之间的管理职责尚未明确,没有系统性的协调管理机制,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有固定资产重复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1]。

(三)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国家财政部分拨款进行购置的,大部分的固定资产都属于非经营资产的范畴,因此它是不算成本和盈亏而无偿使用的。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的一系列相关手续都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在购买回来以后,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脱节的原因导致其无故损坏、丢失或者闲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也处理的不够规范,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不一致,会出现应该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而已经报废的却还在账目上。事业单位目前存在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与实际不符等现象。

二、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制度必须包含固定资产的申购、保管、验收以及报废等等所有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有合理规范的制度。在使用固定资产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的资产移交方面的制度,以保证其完整性[2]。对于调离和离任本单位或者退休的人员,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应该将其在工作期间内使用的固定资产收回,确保不能发生固定资产随着人员的调离也被其带走而变得私有化。

(二)合理协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完善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这样就会解决固定资产多科室重复申购或者是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在确定了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室之后,事业单位还应该使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和其他各科室之间各司其责、分工明确,各科室也应该责任到人,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得以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拥有很强的政策性,各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协调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应该挑选和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精通国家各种固定资产相关政策、高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并定期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高效的开展,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3]。

(三)强化监督管理,规范管理资产的行为

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审查管理必须加强,必须确保固定资产从招标到报废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真实有效的按照相关政策进行,不弄虚作假,并且定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查的过程不仅是审查实物与账目是否符合,还应该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按相关制度合理处置,通过这样定期的盘查可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将问题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从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各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各科室也需要积极地配合,相关责任人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事业单位各科室齐心协力共同建立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增值保值,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完整性,从而为我国公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面的物资保障[4]。

参考文献

[1]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3,09.[2]刘晨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3]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经济研究),2009,01.[4]李春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03.作者简介:戴岸(1971-),女,浙江龙泉人,本科学历,经济师,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篇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本文主要对阐述固定源废气监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这些问题着手,提出一些改进的办法及措施。

关键词:污染源;废气监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固定源废气监测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环境防治的后续工作,而污染源现在监测是决定整个监测过程的成败的关键,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但是在实际的现场检查中,存在一些难以操作而有十分重要的问题,影响着监测结果。气象环境问题及改进办法

1.1烟气温度的监测问题

烟气温度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烟气测定指标,其原理是通过温度测量仪配备的信号线把烟枪连接到监测仪器上,进行温度的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如进化设备上带有静电,会很容易把主机击坏,造成监测中断,无法运行。如在对污染比较大的某水泥工厂的窑头进行废气监测时,通常因忽略静电在电除尘器上的存在,将烟枪与监测仪器用信号线相连接,就进行温度测量,出现监测仪器被击坏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新手或者工作时没有对监测现场做出评估而引起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热电偶温度计的方法来进行温度测量。热电偶温度计发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将热电偶的监测端插到管道中心处,然后读取数值。这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下问题:①测量前保障烟温应在测量的范围内;②为防止外环境温度对检查排气温度的影响,采用布堵住采用口,并且测量的时间保障在5分钟以上。③读取数值时热电偶工作端应保持在管道内,不得抽出管道外,避免产生误差。

1.2采用管温湿度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烟气温湿度于采用管的温湿度相差太大时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烟气采用管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加热、制冷的处理,被监测烟气污染物将会发生溶解损失、所测定的数值将会偏低,其中在测定二氧化硫是更为明显。所以,如何防止因在检测管路中冷凝造成所采取气体溶解到水,影响检测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下措施进行:①在烟气采用管中加装加热、制冷的处理装置;②采用前对采用管进行保温和多级除湿,保障温度后进入监测工作;③缩短管路的连接,检测气体被管路吸附。本人对某电厂固定源废气排放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电袋复合式除尘仪器,炉内脱硫设备,采取两台相同型号的监测仪器测量二氧化硫,对比采样管有无安装加热、制冷预处理装备情况,记录如表1。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采样管有无安装加热设备对数据结果影响相对比较大,应在采用时引起足够重视。产生工况的问题及控制

在固定源废气监测工作中,要保障工况条件满足监测要求,才能保证所得数据结果具有准确性、代表性和有效性。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越高生产负荷就越大,反之越小。部分企业在固定废气监测是采取低负荷运转的方式来得取所需的监测数据,来避免监管部门的检查,从而达到其自身的利益,如果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往往会得到难以得到实际的监测数据。为确保监测期间所得的数据的可靠性,要求基本性质的监测生产工况达到正常状态下工作,而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时候,要求生产工况负荷要达到不低于75%(水泥业不低于80%)。生产负荷主要包括,产品产量负荷、设备运行负荷、原料和能源使用量负荷等,因为生产设备运行负荷很难做出准确的估计,所以应该将热工测试同附件监测测试在同一时间进行。进行固定源废气现场监测是,监测技术人员可利用生产工艺设备的各种运行参数来,间接计算评估出生产运行负荷。例如可以通过设备运行电压、机风风量、电流、出口温度等参数与正常工况或额定工况进行比较分析,作为参考来判断运行工况。对于锅炉的运行负荷方面,可以运用水表法、流量孔板法、水箱法或耗煤量法来判断运行工况。但是对于大部分没有配备相关的计量仪表和装置的小锅炉来说,采用上述方法较困难。要实现推算出锅炉压力可依据锅炉排放的烟气量、含氧量和燃料充分燃烧所需理论标态空气量进行。现场废气监测技术人员应对待检测的设备及工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熟悉基本参数,方能对运行负荷作出正确的判断。测孔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际的监测统计中,发现越靠近测量孔的半幅测量点的流速要比另一半测量点的平均流速要小。其次,等速采样对测孔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测孔的影响,气流的流速将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而非稳定的流速,这表明在等速采用中使用的采用参数是相当不稳定一般流速偏小,造成采用误差偏大。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取消这一检测点,在另外半幅监测点对应位置上用双倍的采用时间来替代,达到测孔对采样的影响。较大负压工况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固定源废气监测中,当出现负值的情况时,如废气排放的管道负压比较大。产生这种负压的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在采样中,采集的废气浓度相对比较低,留在滤筒中的尘量比较少,况且滤筒本身的纤维玻璃也会有一定的损失,引起部分样品滤筒重量相对减少即出现负值。②采集的样品正增重小于全程空白样衡重时质量,也会引起修正后的结果成为负值。因此,在针对低浓度排放的样品采集时,可以采取减少滤筒的数量及相对增加样品采集的体积或增长每个滤筒的采样时间。最后,还应该注意避免滤筒在采用时的物理损失,确保样品的质量。对监测仪器进行选择,有足够的功率采样的仪器,只有够功率的采样仪器才能够克服管道中负压情况下成功采集样品,应变采取泵功率强的仪作进行等速采样。

结语

随着在线监测仪器的普及,实现了对很多污染源持续性的监测,提高了对固定污染源监测的工作效率。但是,只靠在线的监测也出现一些问题,如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等,应该结合传统的监测方法进行对比,实现对比监测的作用,使得能够及时发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篇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现阶段,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 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严格的章法可以遵循, 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 不知该从哪方面着手管理, 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合理的保护固定资产, 一部分固定资产流失。另外一方面, 个别事业单位里固定资产的采购、报销和验收等流程都是指定一个人在做, 这样就会使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无从监管。还有的事业单位不验收固定资产的实物, 仅仅根据购物收据或发票就可以登记,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无从知晓固定资产的实物究竟去哪了, 还有的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定期的盘点和核查固定资产导致账目与实务不一致。

(二) 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

目前, 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往往是各科室分别管理好自己的固定资产, 没有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室, 表面上看, 行政办和后勤部分别管理自己的固定资产, 财务室负责核算固定资产, 这样分工明确, 固定资产都有相应管理的科室, 但实际上, 没有一个综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机构。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职责划分, 各科室之间的管理职责尚未明确, 没有系统性的协调管理机制, 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有固定资产重复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发生, 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1]。

(三) 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国家财政部分拨款进行购置的, 大部分的固定资产都属于非经营资产的范畴, 因此它是不算成本和盈亏而无偿使用的。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的一系列相关手续都是比较规范的, 但是在购买回来以后, 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脱节的原因导致其无故损坏、丢失或者闲置,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 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也处理的不够规范, 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不一致, 会出现应该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而已经报废的却还在账目上。事业单位目前存在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与实际不符等现象。

二、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关键, 因此, 事业单位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基础上,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该制度必须包含固定资产的申购、保管、验收以及报废等等所有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有合理规范的制度。在使用固定资产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的资产移交方面的制度, 以保证其完整性[2]。对于调离和离任本单位或者退休的人员, 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应该将其在工作期间内使用的固定资产收回, 确保不能发生固定资产随着人员的调离也被其带走而变得私有化。

(二) 合理协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完善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这样就会解决固定资产多科室重复申购或者是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在确定了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室之后, 事业单位还应该使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科和其他各科室之间各司其责、分工明确, 各科室也应该责任到人,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 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得以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拥有很强的政策性, 各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协调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应该挑选和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精通国家各种固定资产相关政策、高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员, 并定期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高效的开展, 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3]。

(三) 强化监督管理, 规范管理资产的行为

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审查管理必须加强, 必须确保固定资产从招标到报废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真实有效的按照相关政策进行, 不弄虚作假, 并且定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盘查的过程不仅是审查实物与账目是否符合, 还应该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按相关制度合理处置, 通过这样定期的盘查可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有针对性的将问题解决,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 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从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 各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各科室也需要积极地配合, 相关责任人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 事业单位各科室齐心协力共同建立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只有这样, 才能使固定资产增值保值, 最大限度的保证其完整性, 从而为我国公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面的物资保障[4]。

参考文献

[1]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 2013, 09.

[2]刘晨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02.

[3]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 (经济研究) , 2009, 01.

篇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在资金的使用上,不建议采纳基数法,因为效率不高。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中,对于开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导致了盲目的开支,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年度预算过于频繁以及对预算不能及时的批复,预算的编制和现实的管理不协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算的透明度。加上时间上的仓促,使得预算编制的一些细节考虑不清楚,导致编制的程序十分的简单。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由于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导致了计划和实际财政脱节的现象。

1.2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对于专项资金没有明确的使用范围,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合适的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开支随意性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呆账坏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年终或者跨年不能对财务进行及时有效的结算清理,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导致出现资金责任不清的现象。

1.3 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在财政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发生。支出审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使得资金开支范围模糊不定,一些资金的用途被随意的改变;一些事业单位对人员经费重视不够,时常出现公用经费被占用的现象。一旦超出预算的资金,又随即申请追加预算,致使预算编制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了预算的权威严肃性大大的降低。

1.4 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中,许多领导及管理者对财务的管理在意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财务管理的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到。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很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对于培训进修不感兴趣,对财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

2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前瞻策略

强化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整个单位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它关系着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因此,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为了保证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零基预算”是一项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由于预算编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因此做好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事业单位各自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于重大的支出需求做好充分的预算,按照相关的要求做好统筹安排。为了更好的实现预算编制的管理,在预算的过程中,要重视好每一个环节,把组织工作认真的落到实处。

2.2 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根据当前的形式以及本单位的具体实际,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现有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治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等。尤其是绩效评价制度,在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正在广泛推进的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也要转变治理观念,在财务制度中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加强自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认真学习和借鉴各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多方的意见,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财政管理制度上的可靠保证。

2.3 加强管理财务预算开支

预算开支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质性阶段,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加强监督管理是重要前提。要实现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就必须实施单位内各部门的财务管理负责制,财务部分的分工控制;要严格执行财务授权的范围和权限,重大财务开支集体审批;要依据财务开支的程序,实行报告、审批、开支、审核、报账的程序;坚持财务内审部门操作规程的定期评价,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要开展定期的财务收支管理的评价与考核,实施单位内财务支出违规的警示制度。

2.4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进一步转变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领导阶层对国有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2.5 重视财务管理的领导和组织,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事业单位要想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基层会计人员的责任,领导阶层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财务管理分工,指定专门的领导负责财务工作,交由或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财务专管,实现单位财务的统一管理。事业单位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总之,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管理,要积极的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借鉴新经验采取新手段,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范娟.浅析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0(3),113-113.

[2]郭小萍.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10),130-131.

[3]周晓燕.加强农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农业事业健康发展[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7),133-134.

[4]薛连萍.农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1),23-23.

篇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机制 手续 电算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壮大,行政事业单位添置了大量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等等,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修改,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着不利影响,更加不利于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轨道。本文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做了粗浅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1、领导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管理,比如对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甚至不予理睬。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常常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还有些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等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4、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应该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一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领导或曾担任过领导工作,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混乱

1、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严

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平时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2、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

长期以来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突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突出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如有的办公楼早已竣工投入使用多年了,仍挂在往来账上,没有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清理入账。还有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无验收、无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

三、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没有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财务部门在做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单位自行采购了事。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价高货廉”、“人情采购”,达不到“少花钱多办事”,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的,严重者还会导致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据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运输设备、家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因此要明确责任人,严格执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按照国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

2、设置管理岗位,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就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重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资产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学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及业务流程,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理各项业务,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要及时建立健全各级固定资产台账,完备实物信息资料。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加强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前管理,就是要把好“预算关”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根据实际需要作全盘考虑,坚持面向基层、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在单位需要整批购置设备且金额超过3万元以上,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招投标方式进行购买,防止采购过程过出现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管理就是: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要在固定资产出库环节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制作标签,认真粘贴,做到账卡签一对一。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管理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二、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和清理工作

1、分析固定资产报废原因

分析固定资产报废原因能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之后的报废审批和账目清理等固定资产报废工作。

固定资产报废原因有以下几条:

1、固定资产已达到使用期限,并经确定已失去使用效能,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2、电子设备及高科技产品未达到使用期限,但因技术发展已列入同类产品淘汰产品范围的,已限制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人员认证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3、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原因致损而无法修复,或因被盗而无法找回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2、把好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关

根据《福建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一)凡单台(件)价值在三千元以下的资产,由各单位财务、财产管理人员鉴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定期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二)凡单台(件)在一万元以下,三千元以上的资产,由占用单位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审批,并由主管部门定期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三)房屋建筑物以及单台(件)在一万元以上(含一万元)的资产,占用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

(四)各单位除规定限额内的资产可自行处置外,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须按程序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处置和调整有关账目。由管理局或主管部门出具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批复书》作为调整单位有关资产账目的依据和原始凭证。不履行报批手续的单位,按违反财经纪律进行处理。

3、加强固定资产清查,建立完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一个变动状态,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固定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一是要建立定期清查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三、实现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1、政府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

为了规范资产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保证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政府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开展资产管理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资产管理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只有形成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加上政府统一监管,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不断改进与发展。

2、统一使用资产管理软件,数据上传,与财政预算接轨

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单位财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议使用由金网际公司开发的预算单位资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让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实现数据逐层上传,而且与财政预算接轨,达到统一管理。

3、固定资产的管理进入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纪元

软件根据固定资产十一大类不同类别属性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块,各模块既有独立功能又互相联系,集账务处理、汇总统计,数据分析于一体,进行固定资产不同类别的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系、报表输出等,可以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资产存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为单位制定有关政策、资产调剂及采购提供科学依据并当好参谋,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职能作用。

设备管理模块包括主设备和附件的增加、删除、修改,对主设备和附件的查询统计并输出相关报表组成。采用单台件管理方式,既一条记录对应一台/件设备,设备编号是唯一的,系统自动给出,不能有重复。可按分类号、类别名、设备号、设备名称来定位要删除可修改的设备,打印验收清单、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标签等;可通过设备号,保管人、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登记日期等进行单项查询,让单位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向及使用情况。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报废、处置、调拨、清查都可以通过该软件实现数据连接与上报。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终实现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静、王环《加强事业单位财产管理的思考》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2007年2期,第22页;

2、宁召锋《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2008年1期,第22页;

3、杨城、黄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创建节约型行政管理机关》论文天下;

3、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冯力涛:浅论企业财务战略,财会月刊,2001年10月,第21页

篇6: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制不够健全,无固定资产卡片账、无固定资产明细账,无固定资产

验收、登记等各项制度。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和少及其价值的增和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

2、增减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物脱节、资产存量不清。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购入、捐赠的资产应入账未入账,变买或报废的资产应核销未核销。甚至还有一部分单位购买、建造的办公楼已使用多年,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

3、出租资产管理不规范。审计发现一些单位出租部分办公用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抵顶了账外的单位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凭收入的情况没有任何记录,会计监督失控。并且有的单位一部分资产长期在帐外出租、出借,其收入极易形成“小金库”,容易诱发腐败行为,不利于对资产的监管。

4、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或报损过于轻率。部分单位领导只重视购置,忽视日常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不予盘点,以致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领导却一无所知,或即使知道也不愿意加以处理,形成长期挂账。再者有部分领导对固定资产处置存在随意性,未按有关程序报批。在处理上也过于轻率,有部分可以追回的资产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怕麻烦不予追回,大笔一挥加以报损,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5、私下交易,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审计中发现有部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与被征收对象达成默契,以对方提供的实物,如小汽车等,抵顶行政事业性收入,这些资产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逃避了正常的监督检查。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固定资产,保障其完整与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杜绝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现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建立健全财会人员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对财会管理工作做得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2、每年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按有关规定、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尤其是领导变动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前任领导走的明白,后任领导接的清楚,两任领导对有所了解,也可以掌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3、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衽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

篇7: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显重要。笔者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目前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工作建议。

关键词:物业 消防安全管理 问题 改进措施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对城市中各类住宅物业及其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绿化、卫生、交通、治安、消防、环境等统筹进行维护修缮、整治等管理服务的活动。确保管理区域内业主及物业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物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工作,而消防安全管理在生命财产安全管理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又是重中之重。但目前黔西南州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进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制和运作规范体系,形成与目前蓬勃发展的房地产经济和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相适应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

一、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物业服务企业重经营、轻安全,重眼前、轻长远,重修补、轻维护,精力、人力、财力、物力多放在物业经营、费用收取、环境卫生、治安防范和普通的水电维修等方面,忽视了对公用消防设施日常维护和消防安全日常检查,造成物业服务企业内部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机构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消防值班、巡查、维护失位、缺位,隐患频现。

(二)主体意识不强。有的物业管理公司过分强调为业主和物业使用者“服务”,在消防安全问题上不想管、不敢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的物业保修责任,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单位的依赖性大,对业主、经营场所的自治自律和行政部门的指导干预期盼值高,造成对业主进场装修使用把关不严、跟踪服务管理不到位,对消防设施故障损坏发现维修不及时,出现问题推、拖,乐见“责任不清”状态,不能主动实施管理、积极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三)管理水平薄弱。当前,物业服务企业从事消防管理的多为消防控制室值班、保安和水电维修人员兼职较多,除消防控制室值班员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经消防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外,其余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门消防培训,导致从事消防管理的人员没有掌握基本消防常识,不能发现火灾危险性,不懂得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和检查、维护、操作的基本方法,加之由于物业服务人员工资低、责任心差,消防管理几乎成“空白”。

(四)维护资金缺乏。按照《物权法》及有关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消防管理所需费用主要来自业主交纳的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收费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然而实际生活中,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服务质量与物业收费不成正比,是物业纠纷的核心所在。作为业主,往往采用拒交物业费作为自身的维权手段,长期积压、欠收的费用给物业服务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不得不缩减开支、压缩管理项目,造成服务质量降低,产生恶性循环。另外,商品住宅、售后公有住房住宅等虽有专项维修资金,可用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但其使用条件和程序较为复杂,能够成功动用使用的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没有资金,物业服务企业对一些隐患问题的整改也是有心无力。

二、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政策层面的因素,又有商品经济下社会管理方式的原因,涉及物权制度、合同关系、行政管理和业主自治等各种法律关系、各个环节。分析其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业管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按照我国《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设计的模式,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代表和维护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并选举业主委员会作为其执行机构。物业服务企业是全体业主决定聘用,受业主委托从事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共同体是一种合同上的委托关系。物业管理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现状是,很多建筑小区根本没有成立业主大会,以业主大会名义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更加稀少,往往是开发商选聘其认为合适的物业服务公司,甚至“建管合一”,加之业主个体自治维权意识薄弱,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坐顺风船”等思想的作用下,不参与、不争取,物业服务企业非但不是大家的“管家”,反而给人们产生一种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收费项目都由其说了算,只收钱不服务的感受。这种权利主体缺位、双方地位不对等、被服务者成了被管理者的现状是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的最基础、最深层次原因。

(二)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在行政法律体系内,《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也明确“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是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二是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三是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四是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而民事合同中物业消防管理的委托事项则往往非常粗略(可参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示范文本),作为为业主服务、对业主负责、依赖物业服务收费而生存的物业服务企业,往往更加看重于“忠实”履行合同,这种行政责任与民事合同具体职责内容的不对应使得物业服务企业对自身的消防管理职责模糊、淡化。

(三)法律责任追究和纠纷争议解决渠道不畅通。例如小区内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占用消防车通道、堵塞封闭楼梯、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等问题,从行政法律关系来说,违反了消防法律法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但很多行为确实不是物业服务企业直接所为,物业服务企业也进行了劝阻、制止,最多也就是管理责任,只处罚物业服务企业似乎不尽合理;而执法部门如果要对众多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者直接实施处罚又谈何容易。从民事关系上来说,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相邻权、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危险,权利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但中国传统邻里关系和睦相处的观念和民事诉讼周期、成本和执行等因素,给问题的最终解决造成很多障碍。这是许多具体问题、具体隐患、具体纷争处理解决难的很重要的原因。

(四)政府介入和干预方式简单而效率不高。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是在市场运行不规范、权利主体自治意识不高的情况下一个重要手段,以保证制度的执行,维护公共利益。具体到消防行政管理领域,在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彻底落实、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没有完全形成的当今,社会和单位都依赖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执法行为,而消防监督目标的重心、消防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重点、消防警力的配置等因素使得消防机构无力、无法对物业小区实施太多的监督管理,即使检查发现问题也只能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督促解决,更不能陷入房地产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相邻关系人等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中,所以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干预往往显得很表面化,甚至很被动,被管理的各方都不理解、不满意,具体隐患问题解决效率并不高。

(五)物业消防维修费用使用不透明、不畅通。物业服务企业接受业主委托,对共用的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其所需资金来源于物业服务费(但是当前消防设施的管理中还有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城市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运行等支出都没有稳定的保障渠道);如果需要维修、更新和改造,则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维修资金是业主共同交存、属业主共同所有,其使用决定权在业主,需要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或者经由业主大会依法通过使用方案,再由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向其备案后划转列支。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方面是必须明确物业消防服务日常维护职责和标准,以及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具体情形,这样才能够区分具体问题哪些是业主或部分业主自身原因造成的、哪些是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哪些是确实符合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条件(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了不得从住宅专项资金中列支的四种情形),否则各方包括监管资金的政府职能部门认识不一,讨论或者审核不被通过;另一方面是程序上必须有双重大多数(两个三分之二)业主或业主大会讨论通过,这里面的难题一是没有组织者、二是多数不积极参与、三是众口难调形不成合意。这两个关键点在目前都没有成熟的机制、制度或者惯例,所以出现很多建筑消防设施彻底瘫痪、长期成摆设无法及时解决,根本原因是缺乏资金或者说有钱用不了。

三、加强物业消防管理的几点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业消防管理法律关系十分广泛而复杂,涉及业主和物业使用者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相邻关系的权利与义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建筑物开发建设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物业服务企业依据物业服务合同所确立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及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职责等种种关系。寻求提高物业消防管理质量的对策也应当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各方参与、齐抓共管。

(一)完善业主自治组织,提高业主自治水平。应当广泛宣传物权和物业管理法律知识,本着谁使用受益、谁管理负责的原则,指导、帮助物业小区广泛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作为全体业主的利益共同体和代言人,站在独立、主导的地位,发挥自治自律作用,理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由业主自觉维护好公共消防安全秩序,同时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质量进行监督。当然,要抓好此项工作,必须由政府出面牵头才行。

(二)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职责与标准。在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可以由公安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联合出台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具体职责和责任追究办法;制定行业强制性或指导性标准,确定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的具体标准,包括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消防组织机构、消防制度、消防宣传与演练、消防设施管理、消防通道与安全出口管理、消防巡查检查、火灾隐患督促整改、火灾报警与处置等等都应当细化、便于操作;制定物业服务消防安全管理合同示范文本,或者在通用示范文本中专节或专条列入消防管理范围和质量的内容。

(三)大力提高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主体意识与管理能力。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等职能部门、机构要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等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要多方位、多渠道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消防管理,使其充分确立管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将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能力纳入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查的内容,将消防知识和技能纳入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认定、保安培训的内容,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人员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直至发展为要求物业消防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上岗或者向物业服务企业派驻消防安全管理师。

(四)切实加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质量监督检查。以高层、地下、商用、人员密集、自动消防设施为关键要素,将相应的物业服务企业作为被检查对象和责任主体,列入监督抽查范围,随机抽查,防止产生失控漏管。在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为重点内容,严格查处物业服务企业在公共消防管理中的消防违法行为,特别是对其擅自关停消防设施、擅自改变或同意改变建筑物和场所使用性质、以及其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形成火灾隐患的,要责令改正并依法严格处罚。同时,对于物业服务企业在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秩序中遇到的业主或物业使用者的无理阻挠、拒不配合行为,要对相关责任人履行消防宣传教育、监督执法等职责,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同时对公众进行教育和警示。

篇8: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只注重资金采购的传统资产管理理念, 使事业单位长期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并对单位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产生各种不利影响。而且, 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 导致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互相推诿责任。甚至认为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与自己并无关系且不需对此负责, 全是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 严重缺乏责任感。薄弱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但使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和清查工作时缺乏规范性, 还会出现一些不利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资产闲置和大量资金浪费的现象。

(二)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量很大, 涉及到的部门也很多且没有特定的规律, 这些部门保持互不交叉、各司其职的工作状态。从表面看财务部门负责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单位, 但实际上一旦出现资产问题时, 事业单位内部没有一个能够明确管理职责, 解决问题的统一部门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统计和核算资产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没有制定与实际相适应的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 使事业单位更易发生人员腐败现象, 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此外, 如果事业单位并没有切实把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落实到实际的具体工作中, 那么同样会出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资金严重浪费等不合理现象[1]。

(三) 固定资产保管、处置不规范

实际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或支出购置而来, 以及各部门之间互相调剂。并不属于单位的经营性资产, 所以不需核算盈亏、不计成本, 且无偿使用。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购置时, 会采取审批严格规范的各部门共同会审的方式。由于资产购置后, 事业单位对其的管理和使用是分开的, 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保管和处置工作不规范。从而造成单位存在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损坏、流失的普遍现象。如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在已经到了规定的报废期限时, 却不按照相关流程办理报废手续, 而是长期挂账。资产的账务处理不按会计准则进行, 最终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清点和盘查固定资产工作时出现虚报的现象[2]。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单位日后的发展。因此就要求加强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各领导要积极带领部门管理人员努力在思想意识上, 进一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为了能够有效的盘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就需要单位各个工作人员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去。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讲座和培训, 不断强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二)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单位内部是否具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事业单位应成立一个专业的固定资产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应以国家制定的相关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和规定为基础, 并充分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为了彻底解决单位内部分头管理职责不明的问题, 应清楚明确的划分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形成统一领导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的定期会审制度, 构建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一个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首先在事业单位的相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中, 实行科学的既分工负责又协调合作, 管用结合的高效运作模式。做到将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和责任人应负的责任范围, 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三)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政策性、系统性、工作繁杂且量大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所以要想准确快速的建设起一支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就必须加强培训单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和政策思想水平, 并统一对其进行管理。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际都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对新出台的管理制度不熟悉,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扩宽。尤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计算机通讯的专业固定设备在事业单位的使用率逐渐增加, 就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充分利用资产管理软件, 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高效和高质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四)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科学、规范、制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国家出台的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法规, 制定出一套符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健全完善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行性研究对事业单位在决定是否配置和购买一些先进设备和相关的贵重仪器时,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行为也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为了防止事业单位出现更多的随意报废固定资产情况, “先报批, 后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处理原则。同时“随事不随人”的固定资产使用原则也是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对单位一些大型设备的报废和房屋的拆除, 也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 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3]。

(五) 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

为了减少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科学严谨的固定资产内部监查制度和周密合理的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制约机制是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的。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监查和内部审计工作上要加大相关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控力度, 并将相关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步的日常工作中去。并采取实地盘点的方法对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 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定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执行力度进行审查。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行为进行了科学的规范, 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性[4]。

三、总结

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才能够使内部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统一和完善事业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并将固定资产的科学核算方法和盘点制度具体落实到实际的日常工作中去。合理有效的利用现代先进技术, 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并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模式。最终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稳定高效的开展, 并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戴岸.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 2016 (6中旬刊) :252.

[2]李春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 2015, 03:74-75.

[3]刘晨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02:180.

上一篇:要小心人类呀!下一篇:许自己一个天亮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