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件

2024-04-23

《草原》课件(精选6篇)

篇1:《草原》课件

《草原》课件ppt

这篇文章写老舍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受到了生活在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款待,体现了草原人民的人情。

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应当先让学生去搜集关于蒙古族的`资料,先让同学去了解草原上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更好地体会这样一种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体会民族真情,这些问题任务应该布置在课前。

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在提问的时候加强自己的语气变换,突出问题的核心内容,提高自己表达的效率。

  《草原》课件ppt

篇2:《草原》课件

首先读得很有味道,咬文嚼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出了语言文字的美,品出了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品出了作者的欣喜激动之情。下面请直接下载《草原》PPT课件!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这是被龙口实验小学、丁有宽等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还有一点要谈的,是执教者的角色定位好。

自始至终,教师被“定”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

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舞台。

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是“伙伴语言”而不是“主持人语言”。

教师的功力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得正确,引导得深入,引导得得法。

没有对课文的准确把握,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是很难引导得好的。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不是“赛课”,最后一部分也可以画上个句号的。

抓住蒙族同胞热情好客、蒙汉情深的句子的品味一下(老舍先生是很善于抓细节的),读读、说说不就得了,何必说“下一节再说”?我们常常把小事情看大了,而大了事情呢,却看小了。

篇3:《草原》课件

她埋头苦干, 没有豪言壮志, 终于这样一名乐于奉献、甘于平庸的基层畜牧业工作者, 一朝声名鹊起, 荣膺全国草原监理系统“草原巾帼卫士”光荣榜, 成为全国同领域内十五名佼佼者之一。荣誉来之不易, 荣誉当之无愧。

她就是卢月英, 今年49岁,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草原监理。二十八年来, 她以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对党、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让中华大地和故乡草原为之动容, 为之高歌。

1 情系巴林, 她把工作作为人生的最佳支点

1981年, 卢月英从赤峰农牧学校毕业, 成绩优异的她在毕业分配一栏认真填上了“服从分配”四个字, 那时, “做党的一块砖, 东西南北任党搬”的思想这她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她被分配到了距家乡敖汉千里之遥的赤峰市最边远的乡镇之一――巴林右旗朝阳乡兽医站。在这里, 卢月英迈出了漫漫工作里程的第一步。从繁华城市一下子回归到边远小镇, 纵然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但是恶劣的气候条件还是给了卢月英不小的震惊。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热自不必说, 单是那杂草丛生的兽医站小院就让她一下子有了挫败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远非语言可以赘述。然而, 卢月英没有时间在乎自己的小情绪, 一大摊子工作正在迫不及待地向她招手呢。时任站长去外地给妻子治病, 所有男同志都下乡搞防疫、配种, 新婚丈夫也不例外。同事们都下乡, 包罗万象的兽医站小院就全仗卢月英一人独挑大梁, 药房卖药、门诊治疗、机关事务、镇直机关所在地的畜禽防疫, 身兼数职的她忙得团团转。单位没有食堂, 常常一块玉米面饼子就咸菜这样简单的饭也要被前来办事买药的农牧民打断好几回, 有时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当时吃的是计划经济供应粮, 上顿玉米面饼, 下顿玉米面粥, 即便如此, 还得算计着吃。卢月英曾和丈夫打趣说, 工作忙最大的好处就是省粮食啊!吃的差些不可怕, 工作忙些累些也不可怕, 对卢月英来说, 最难熬的是草原的夜晚, 静悄悄的小院只有她一个人, 可以听见自己紧张的心跳声。然而再害怕也要强迫自己学会勇敢, 因为, 这个小院是全乡农牧民寄以希望的畜牧业科技大本营, 她有责任保护好这里, 她也用自己朴素务实的工作风格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点, 尤其是1985年起, 丈夫被派往内蒙古进修两年, 卢月英带着幼小的孩子独撑岁月, 一如既往, 事无巨细, 为朝阳乡畜牧业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转眼十春秋, 卢月英在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上, 把工作当作了人生的最佳支点, 开启了朴实无华而又动人心弦的奉献人生。

2 植根草原, 她用青春的汗水浇灌事业的热土

1991年, 卢月英被调到巴林右旗索布日嘎苏木草原站工作, 次年任该苏木草原站站长。在担任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草原站站长期间, 卢月英同志克服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的困难, 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己驾驶摩托车, 足迹踏遍全苏木15个嘎查 (村) 及大部分农牧户, 有时一跑就是一天, 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 月上中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四壁冰冷的家。当时, 幼子尚小, 丈夫也常常忙得脱不开身, 父母亲又不在身边, 那种为事业舍弃家业的悲壮情怀常让卢月英来不及辛酸, 更来不及休息, 就手脚麻利地开始操持家务, 因为天一亮, 新的工作征程又在向她招手了。就这样日复一日, 不到一年时间, 方圆百万亩的草原上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卢月英瘦小却坚毅的身影。

上世纪90年代初, 当地牧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每年都有大量农牧民和外地药贩子涌进草原, 非法采挖和收购野生药材, 一度使草原破坏十分严重。针对这一现象, 卢月英同志带领全站人员走村入户, 对农牧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传工作, 及时遏止了破坏现象的蔓延, 同进加大对非法药贩的打击力度, 设卡堵截, 昼夜值班, 在草原上巡回检查, 每年没收药材多达几十吨, 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 维护了大多数牧民的利益。

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草原生产力下降的现状, 卢月英同志积极提高草原建设的新模式, 在牧区发展“水、草、林、机、料”五配套小草库伦。由于夏季农牧民要出场放牧, 本着让方便于农牧民的原则, 他们往往很难在夏季完成建设任务, 多数任务要在冬季完成。索布日嘎苏木位于赤峰市最北边, 冬季异常寒冷, 零下20~30度的严寒天气司空见惯, 卢月英带领站内的男同志一道, 驾驶摩托车冒着严寒在漫漫科尔沁草原上打下了一个个木桩, 圈起了一片片绿色, 有限的草地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牧民们牛肥羊壮的希望因此又增添了几分。与热火朝天的事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卢月英那一次又一次被冷落的儿子。下乡回家晚, 孩子一个人在屋里怕黑, 就到外面等妈妈, 实在太冷了妈妈还不回来, 就跑回屋里, 在墙角蒙上被子不敢出来。终于等回了妈妈, 孩子已经被捂得满头大汗, 满怀愧疚的妈妈小心地揽过儿子的头, 又冷又饿的卢月英和儿子一起失声大哭。那时候, 卢月英的手脚经常被冻得又红又肿, 晚上痒得睡不好觉。然而, 内疚过后, 疼痛散去, 她依然故我, 以顽强的革命精神,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使得索布日嘎苏木的小草库伦建设在全市名列前茅。完成了小草库伦建设500多处, 面积达2000多亩, 使牧区经济呈现出新的增长点。她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农牧民, 1994年卢月英被巴林右旗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这一荣誉凝结了卢月英同志太多的智慧和汗水, 同时也成为了她继续攀登的强力助推器。

3 播绿敖汉, 她用生命的热血诠释赤子情怀

1996年, 因工作需要, 卢月英同志被调到赤峰市敖汉旗草原监理所工作。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 卢月英秉承继往, 勇于开拓, 锐意进取, 认真贯彻落实旗委、旗政府关于草原生态保护的各项决定, 为全旗草原建设及生态保护做出了新的贡献。

敖汉旗是全国闻名的绿色敖汉, 为保护多年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防止草牧场沙化、恶化, 保护生态平衡, 旗委、旗政府决定全年全境实行草食家畜禁牧舍饲。敖汉旗属于半农半牧区, 农牧民自古就有靠天养畜、放牧经营的传统, 实行禁牧舍饲一时还不被农牧民理解, 推广起来困难重重。卢月英和同志们下大力气开始了艰苦细致的宣教工作。首先做细做实宣传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 让农牧民对政策信服, 对禁牧后的生产经营充满信心。他们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明白卡、标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禁牧舍饲的意义和旗委、旗政府推行禁牧舍饲的政策, 引导农牧民自觉走舍饲养畜之路, 自觉配合旗委、旗政府推行禁牧封育工作。另一方面, 他们走村入户, 向农牧民传授饲草料调制技术、草食家畜饲养管理技术、饲草青贮技术, 有时遇到人手不足的农户, 卢月英就招呼同事们干脆当起了临时工, 动手帮农牧民搞青贮、调饲料, 干起农活, 卢月英依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们的无心之举无形中给了农牧民最直观的触动:政府办这事, 真心实意是为咱老百姓好啊, 这还有啥不理解、不支持的!禁牧舍饲工作顺利闯过了农牧民思想上的认识关。其二, 加强了对草牧场的管护力度。春季青草萌芽后, 由于家畜的生理习性, 加之部分养殖户饲草料贮备不足, 出现了农牧民偷牧现象。对此, 旗委、旗政府明确对偷牧行为要严肃处理。接到任务, 卢月英和同志们早出晚归, 在刚刚显露绿色生机的草原上仔细巡逻, 有时接到群众举报, 凌晨两点钟就赶到了现场。五六月份是禁牧的关键期, 她和同志们几乎每天都监护到夜里十点钟以后。在偷牧行为高发期, 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力争把偷牧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当然, 对于屡教不改的偷牧行为, 卢月英处理起来毫不手软, 严肃执法纪律和执法程序, 不执人情法, 有效地保护了封育禁牧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每年的禁牧舍饲期间, 卢月英下乡行程上万公里, 处理违规偷牧的案件累计上百起, 警示教育了偷牧行为人, 保护了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

禁牧舍饲在全旗大范围推广之际, 正值儿子面临高考之年, 卢月英每天下乡, 有时坐班车下乡不方便, 就连续几天不回家, 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儿子, 有很多时间儿子边上学边自己照顾自己, 分散了精力以致影响了高考成绩。面对从小到大缺少太多母亲关爱的儿子, 卢月英愧疚的感情油然而生, 而儿子懂事的宽慰很快让她释怀, 依然故我, 勤恳工作在草原管理工作第一线。然而, 多年的忘我工作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健康, 由于血压低, 下乡的途中经常晕倒, 但这并未阻挡她前进的脚步。2002年, 她身患乳腺癌, 在放疗、化疗期间, 强烈的药物反应让她几乎痛不欲生, 却从未消减半分顽强的工作意志, 她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一边工作一边与病魔作斗争, 没有因病向单位提出特殊照顾请求, 就是在病床上也念念不忘自己热爱的草原事业。无法下乡就在病床上研究理论, 先后参加了敖汉苜蓿推广工作, 锦鸡儿单独青贮技术研究, 草田轮作技术推广, 牧草飞播, 北方主要牧草种子生产综合技术人, 秸秆微贮等生产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2004年, 她再次担任敖汉苜蓿提纯的研究和引草入田科技推广, 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不斐成绩。她作为科技推广带头人在敖汉木头营子乡、长胜镇等乡镇, 推广“锦鸡儿单独青贮和锦鸡儿与玉米秸混合青贮科研”项目,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恪尽职守, 她用严明的法纪捍卫着草原的生机

草原监理工作业务繁杂, 案件处理难度较大。既需要扎实的法律知识理论功底, 更需要有严格执法的热情和文明执法的坚定信心。卢月英同志自费参加了内蒙古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专业学习, 掌握了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 并很好地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做到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一方面, 她深入基层农村牧区, 送法律下乡, 宣传草原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营造了保护生态、保护草原的良好氛围。结合敖汉旗实际, 卢月英参与制定了《敖汉旗草牧场管理条例》和《敖汉旗草牧场保护实施方案》, 组织编写了《敖汉旗草牧场保护实施细则》、《敖汉旗生态建设及草原建设基本知识手册》, 仅2004年一年农牧民草原普法教育覆盖面达到95%以上, 印发宣传材料6万多份, 张贴标语2000多条, 草原保护知识深入人心, 农牧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增强。为做到心中有数, 卢月英和同志们一道对全旗现有的草牧场进行测量和建档立卡, 利用GPS对天然草场、人工草场进行定位, 绘制了牧场方位面积图, 建立了小班卡, 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另一方面, 加大了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 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敢于碰硬的执法理念, 使得她“铁面无私女监理”的雅号在农牧民中间不胫而走, 其间, 威严和果敢的情愫不言而喻。每年处理案件近百起, 案件查处率100%, 结案率100%, 无一例错案。

前几年, 草原上来了成群的养蜂人, 在草地上扎营生活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 对此, 卢月英心急如焚。由于他们居住分散, 又语音难懂, 对其进行教育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卢月英迎难而上, 和同事一道早上六点钟就带上水和简单的干粮进入草原, 顶着炎炎烈日一跑就是一天, 对养蜂人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力陈他们破坏草原的行为已经触及有关法律, 应该停止。有时碰上蛮不讲理的, 卢月英亦毫不退缩, 不厌其烦地宣讲法律法规, 最终让那些蛮横的家伙低头认错, 乖乖地离开, 到指定的地点安营扎寨, 被破坏的草原又得到恢复。

草原“双权一制”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繁杂而细致的工作, 稍有不慎便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卢月英细致地研究和掌握了国家和自治区农区草原“双权一制”落实的政策, 带领精干人员深入到村、组、户核实草原面积和边界, 对每个农户都不偏不倚, 严格以事实为依据, 对谎报草地面积的予以严厉警告, 确保公平、公正落实“双权一制”, 严明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政策的准确把握, 使得全旗草原可利用面积360万亩, 2004年全部落实了所有权和使用权, 明晰了农区草原的权利和责任, 没有出现一例边界争端和农牧民上访事件, 为农区草原保护、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落实“双权一制”工作中, 卢月英的双脚踏遍了敖汉草原的每一寸土地, 斑白的两鬓又平添了几缕风霜, 当她面对农牧民赞许的眼神, 满身的疲惫顷刻烟消云散, 只有踏实和欣慰的感情充盈心头了。

作为敖汉旗牧草种子生产和质量检验员, 卢月英同志严把审批关, 对每个牧草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都详细调查, 检验审核时对无证非法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 同时严把牧草种子质量关, 对牧草种子经营户经营的种子定期按批次抽检, 实现牧草种子质量全程监护。仅2008年, 抽检牧草种子15批次, 计750吨, 取缔非法经营户3户, 从源头上为保护草原生态提供了安全保障。

几多耕耘, 几多收获。卢月英, 这个沐风栉雨的草原女儿, 用自己的热情和顽强的精神成为敖汉草业之歌旋律中最铿锵有力的一个音符。我们正因为有了千百个像她这般朴实而又执着的草业人才, 使得“敖汉立草为业”的构想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敖汉旗现在人工牧草保存面积达到150万亩, 年产牧草3亿公斤, 草产品出口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草食家畜饲养量位于全市农区之首, 敖汉草产业富足了农牧民。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的美誉久负盛名, 使敖汉草产业成为敖汉旗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一切与卢月英科学种草和有效管护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欣喜地面对敖汉旗草业兴旺的同时, 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也使得卢月英赢来各项荣誉接踵而至, 她多次被敖汉旗畜牧业局、敖汉旗妇联、赤峰市农牧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 2006年、2008年两次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评为“全区草原工作先进个人”, 2004年、2005年两次被敖汉旗人民政府授予“记功”、“嘉奖”奖励。在2009年8月农业部组织的全国草原监理系统“草原巾帼卫士”评选活动中, 卢月英以绝对优势进入候选人行列, 成为内蒙古数一数二的佼佼者, 在随后的网上投票环节, 她的事迹再次征服无数素不相识的网友, 他们纷纷把选票投向这位让人可亲可敬的大姐, 最终她的得票遥遥领先, 骄傲地成为“草原巾帼卫士”, 同时她也成为了敖汉旗乃至内蒙古草原监理人的共同骄傲。

篇4:草原枭雄——草原雕

草原雕是唯一栖(qī)息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开阔草原地带的鹰类,因为它英勇善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当地人们所神化,在崇尚武力的蒙古族看来,它们是勇敢威武的象征,因而成为人们敬仰崇拜的对象。

雌性草原雕和雄性草原雕的外表相差很多,极易被人们分辨出来,雌鸟体型大于雄鸟,全身为褐色;雄鸟上体深褐色,尾巴黑褐色夹杂着灰褐色的横斑,羽毛的边缘是白色,下体为暗土褐色,嘴和趾均纯黄色,爪黑色。

草原雕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主要猎食大量啮(niè)齿类有害动物,比如野兔、黄鼠、跳鼠及田鼠等,有时也会吃动物的尸体。因此,它们在填饱自己肚子的同时,也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系统,减少了啮齿类动物对草地的破坏,使牧草健康地生长;而且它们吃掉那些传染疾病的鼠类,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保持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它们是很有时间观念的动物,一般每天早晨7点到10点和傍晚出来狩猎,因为它的食物兔子、老鼠等在这个时间段最活跃。草原雕主要采用“守株待兔”式的捕猎方式,它们一般会长时间地站立在树上、地面上或低飞在空中,紧盯着猎物的洞口,只要猎物一出现,它们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去,弹指间就抓住猎物了。当然,它们还有其它的捕猎方式,瞧,它们翱(áo)翔在空中,眼睛紧盯着地上,寻找猎物的身影。只要猎物被它相中,它就会“嗖”地飞过去,猎物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草原雕的俘虏。

模范夫妻

草原雕是动物界的模范夫妻,它们共同养育子女。每年4~6月是草原雕的繁殖期,在生宝宝之前,它们会在悬崖、山顶、小山坡等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巢穴,然后用树枝搭建浅盘状的巢穴骨架,接着在巢穴内铺上枯草茎、草叶、羊毛和羽毛等柔软的物品,一切就绪,它们就准备迎接宝贝的到来了。

草原雕每窝产卵1~3枚,一般为2枚,产出第一枚蛋后就开始孵卵,夫妻两鸟轮流孵卵,一般要45天左右才能孵出小鸟。

篇5:《草原》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分享的2021年精选语文五年级课件《草原》,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2021年精选语文五年级课件《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篇二】2021年精选语文五年级课件《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篇三】2021年精选语文五年级课件《草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篇6:草原,草原

站在草原上,你逸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眺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我也去过草原。就在今年暑假,我来到了梦想中的那拉提--新疆,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的大草原,也被喻为全中国最美丽的十大草原之一的那拉提,真的征服了我。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古诗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年6月以后,大群的牧畜转入,进入草原的黄金季节,草原人的各种集会也多在此举行,所以有人说那拉提是草原集会的胜地。我们急匆匆跑去路边,一行六人各选了一匹马,屁股颠了颠,真正地进入了神秘的那拉提。第一次真正的骑马,心里不由得有点紧张,一直紧紧地抓着马鞍,看着身后马夫挥动着的马鞭,心情逐渐随着渐进的马蹄脚步变好。踏过泥泞的小路,踏过清澈的河水,踏过美丽的草地,一用力夹紧马肚子,它就扬起四蹄,富有节奏感地跑动起来。望着四周与碧蓝的天空,以及头顶上数十只的老鹰,把自己的心情,放飞得老高,老高……

草原,真的很美。

脚下的草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的淡蓝。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是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于,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躺在那拉提柔软的草皮上,凝望着天空,心情一下就豁然开朗。这种美丽的感觉,可不是哪里都感觉得到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草原》课件】相关文章:

《草原》续写04-23

教案草原牧歌04-14

静默草原剖析04-17

草原防火方案04-18

大草原游记04-20

神游草原作文04-27

草原教学谈04-30

辽阔的草原赏析04-08

草原文化论文范文05-11

歌曲草原上范文05-19

上一篇:一般性伪装笔记的检验下一篇:速速生气了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