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环境论文

2022-04-15

摘要:天然草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辽阔,新疆大部分草原分布在伊犁州各县市,特克斯县草原是新疆西部草原的生态屏障,多年来,特克斯县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特克斯县生态环境脆弱,人们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生态环境论文 篇1:

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摘要: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是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肉牛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后,进一步提出了在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草原生态环境影响

草原畜牧业是指以天然草原为放牧地、以草原植被为主要饲料的家畜放牧饲养业。草原畜牧业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同时又是一个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因此,草原畜牧业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作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产业化在内蒙古有了较快发展,而其中肉牛产业化的发展尤其突出。但是在肉牛产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草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一、草地资源在肉牛产业化中的地位

(一)草地资源为肉牛产业提供充足的饲料

肉牛产业化顾名思义,即肉牛产业是整个产业化链条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发展必须以肉牛业为基础。目前内蒙广大农村牧区的肉牛饲养还停留在以放牧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上,只有一些肉牛育肥的大户或是在冬春季节牧民才会进行短期的舍饲,也就是说,牧民饲养肉牛的饲料大部分来自于草地。可见,在肉牛产业化中,草地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不仅如此,由于草地中拥有多种生物物种,这种天然饲料中便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肉牛的生长十分有利。基于上述一些原因,草地资源成为了肉牛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基础,进而也间接的影响到肉牛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二)草地资源的使用可降低肉牛产业化的成本

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利用成本较低。同时,草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与耕地相比,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保证其可持续性生产,几乎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投入。这样一种资源的合理使用会使肉牛产业化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增加肉牛产业化中农牧民、龙头企业、育肥牛大户及政府等参与主体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推动肉牛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三)草地资源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肉牛产业是草原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肉牛产业化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换句话说,如果要使肉牛产业化能够持久地实施下去,必须保证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草地资源为依托,没有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肉牛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基础,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进而就会影响使肉牛产业化的进程放慢,从而影响到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还会导致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短期内无法提高,从而不利于农村牧区的社会稳定。

二、肉牛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超载过牧导致草地植被破坏严重,草地退化

长期以来,随着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加之当地农牧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断地增加对肉牛的饲养数量,使草场载畜量加大,超载过牧及草场过度开垦现象严重,进而导致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草地退化严重,使草原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在内蒙古沙化、退化草场面积已达2000万平方公顷左右,占内蒙古草场总面积的29%。

同时,草地的草群种类发生变化,原有优势种或伴生种植物,在草群中逐步衰退以至消失,而一年生植物和某些杂类草或有毒有害植物相继侵入,在严重退化地段甚至上升为优势种地位,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因生长环境条件恶化而明显减弱,覆盖度降低,加速了草地沙化速度。

(二)草地生产力下降,草畜矛盾尖锐

由于草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使草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平均产草量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30%-50%,严重地区多达60%-80%,草地载畜量普遍降低。据统计在内蒙古很多地区有70%-80%的草地超载过牧,一些农牧交错区超载7倍以上,草畜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牧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更加频繁

由于对肉牛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加,超载过牧现象的严重,进而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1.由于草地的严重退化,沙化,导致草原鼠害猖獗,沙尘暴频繁发生;2.草地严重退化以后,草地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加之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而降水量又在减少,导致冰川后退,河流径流量锐减,水溪断流,湖泊沼泽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农村牧区干旱缺水草场增多;3.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天然草地野生物种种群数量剧减,有些珍惜物种濒临灭绝,许多药用植物几乎绝迹。

(四)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低

长期以来,内蒙古单纯地把传统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目标,过分依赖于单一的动物性产品产出,过度消耗资源,砍伐森林,掠夺草地等。加之内蒙古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使草地资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优势和潜力未能与肉牛产业这个支柱产业相结合,从而未能实现对草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就很难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三、对策建议

保护草地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对实现内蒙古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这项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牧场“双权一制”政策 在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问题上,要不断明确这一政策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探索一系列在落实“双权一制”过程中的技术方法,通过严格执行,实现草牧场落实“双权一制”的公平与公正;推行各种形式,比如考虑出台农牧民可以优先续包曾经包过的草牧场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缺位”问题,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建立草地保护奖惩办法,对于草牧场养护较好的农牧户要给予经济或者物质上的补贴,对于过度开发、利用草牧场的农牧户要严厉的惩罚,对承包农牧户承包的草地一直处于破坏状态的,可以考虑解除其承包合同(这些规定应在承包合同中体现);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草地租用的管理,尤其是一些对租用的草牧场只利用不养护的,要对承租者和租赁人进行严厉处罚,对于问题严重的要考虑解除承包合同。

(二)提高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

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尤其对畜牧业来说更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生存环境。没有优质的草原及适宜的牧草生长环境,就没有畜牧业,更谈不上畜牧业产业化及其现代化发展。所以应积极向农牧民推广现代生态技术,教育农牧民自觉主动保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草原退化、沙化现象的再度发生。这既是推动肉牛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对草原生态环境一种较为有效的保护方式。

(三)实行退牧还草、以草定畜、禁开草原,逐渐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是内蒙古农村牧区肉牛产业化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威胁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减少草原上的放牧牲畜,实现退牧还草,以草定畜。由于农村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要根据当地实际,在以草定畜的基础上确定草原对人口的超载能力,进而实现以畜定人并做好多余人口的安置工作。此外,要采取各种措施,坚决杜绝开垦草原的作法,特别是要严格执行《草原法》,依法保护草原。另外,要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科技投入,加快改良牧草和家畜品种,将草原畜牧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上来。

(四)加强宏观调控,保证良性运转,完善草场的动态监控体系

草地资源是肉牛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草地因土壤、水分和气候等原因不宜发展种植业,而适宜放牧。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业经济战略途径应遵循草业系统工程的理论,结合草地的区域特点,明确以发展专业化为目标,实行种草、养畜、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即农、牧、林、精、渔、副、工、商综合性产业即草业的各项技术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效益,使草业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立草地资源生产力及环境长期检测预报网,监测草地环境、生产力演变规律,是实现草地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检测适时提供草地资源动态,为计划部门指导生产、制定计划、实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及时为畜牧业生产服务,保证肉牛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对农村牧区轻度退化的草地要进行围栏封育,实行阶段性休牧,减轻草场压力;中度退化的草地要进行长期封育,使草地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植被;重度退化和沙化的草地要进行草地改良,或建立半人工草地;退耕地和难以恢复植被的草地建设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增加牧草产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六)扩大饲料来源,减轻天然草场压力

农村牧区可因地制宜建立优质的人工草地,增加牧草产量。一般旱作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人工草地产草量比天然草地产草量增加3—5倍,在灌溉条件下,可增加10倍左右,而且显著提高饲草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冬春季节饲草不足,遇灾害难以抵挡和限制牲畜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开发高产饲料地,如青贮玉米和饲料高梁等优质饲料地,发展规模化、舍饲化肉牛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七)实施草地改良工程,改善草地生态环境,达到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维持或恢复某种自然平衡,而是通过人的干预或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草地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通过草地的改良治理,提高产草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强抗灾能力,增强肉牛业发展基础和后劲,实现草畜同步发展。草原生态恢复建设不仅要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还要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两个系统耦合的良性循环。

作者:姚春玲

草原生态环境论文 篇2:

特克斯县草原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研究

摘要:天然草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辽阔,新疆大部分草原分布在伊犁州各县市,特克斯县草原是新疆西部草原的生态屏障,多年来,特克斯县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特克斯县生态环境脆弱,人们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草原生态遭受破坏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需要进一步通过执法、司法、守法来完善和保障特克斯县草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原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法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草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克斯县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旅游无序开发造成草原破坏,过度放牧,草原沙化、草场退化已经严重影响了特克斯县的草原生态环境,也影响了牧区牧民的生活、生存与发展。依法治国,通过法治建设对草原生态进行保护,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草原生态难题。

一、特克斯县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

特克斯县地处天山北坡、特昭盆地东部,特克斯河中上游,纳入森林覆盖率计算的森林面积为1209.978万亩,近年来,特克斯县着力展开天然草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争取退牧还草和草原恢复治理项目,遏制草原进一步退化,提高了草原生产力水平和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截至2019年底,全县完成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3.1万亩,技术管理人员43人次开展草原病害防治。草原鼠害防治78万亩,退耕还草人工种草0.5万亩;退牧还草免耕补播8万亩、人工种草0.5万亩、棚圈建设200户;在乔拉克铁热克镇莫因卓勒村、阔克鐵热克乡米特格尔设置关卡2个,清退牧区牲畜1400只,防止包扎墩远东牧场乱牧、农区牲畜上山代牧,确保草原植被有效利用。特克斯县已建设改良草场541.43万亩,其中,围栏草场505.8万亩、灌溉草场35.63万亩。在围栏草场建设中,国家投资建设372.73万亩,牧民自建79.6万亩。

近年来,特克斯县禁牧围栏工程,不仅改善了全县草原生态环境和牧民基本生产条件,同时有效地遏制了草原退化的势头,实现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补奖制度进一步激励了农牧民在保护和建设草原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蓄平衡、毒害草治理等草原保护建设措施,使天然草场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草地植被覆盖率、草层高度、产草量较建设前均有大幅度提高。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特克斯县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全面客观的看,特克斯县草原的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旅游区无序开发、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全县大面积草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还依然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阻碍着全县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特克斯县草原生态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导致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凸显。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开展与牧民文化知识、素质的不断提高紧密联系,牧民才是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由于牧民受教育的水平有限,生态保护知识普及率低,长期以来粗放的利用草场,对草原生态平衡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畜牧生产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草原地区牲畜繁殖水平大大增加,盲目的增加牲畜数量破坏了草地的再生能力。长期以来,特克斯县草原畜牧业的增长不顾草原承载力,致使草原严重透支,牲畜严重超载。

非法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过度开发草场搞旅游业。由于部分商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较弱,商人、牧民为了眼前利益与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渡开发草场搞旅游,这种破坏性、粗放性的开发方式,忽视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9年至2020年,特克斯县涉及非法开垦草场案件210份,环境卫生保护1份,截止目前已落实移交案件210起,其中4起已移交公安机关,另有1起案件仍在核查办理中。除县人民检察院移交案件以外,本单位自查案件109起,已全部落实。非法征占用草原案件5件已处理5件;截至目前我县共恢复草场94759亩,1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天都在发生,依旧无法解决,大批游客的到来促进了特克斯县旅游业发展,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游客随意丢弃垃圾,大量的旅游垃圾产生,美丽的草原上垃圾遍地,游客素质低下、不文明行为、故意破坏草原生态环境行为时有发生。

草原虫害、鼠害严重。2019年,特克斯县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到900多万亩,严重危害面积达500多万亩。人类对草原生态的过度破坏,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虫害、鼠害等严重。

三、特克斯县草原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一)立法保障

目前草原生态保护立法层面主要面临的挑战来自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针对草场被破坏、牧民增收难等现象,应当明确界定草原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对象、方式、标准等,明确补偿的资金来源,做到只要有破坏就要有相应补偿的局面。同时,对于补偿的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补偿难以为继的一个原因,目前的监管主要是本部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与评估,没有统一的监管模式,涉及补偿资金的监管,应当形成统一的监管规范。并引入第三方监管,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定期审计,定期公开。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配套的草原生态法制保障制度。完善草原法律体系;完善草原法律体系的关键就是制定自治区级相应的配套法规和有关标准、规程等。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国家林草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和相关规划,完善造林绿化、湿地保护、公益林地等专项规划,形成科学系统的林草生态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国家林草局的安排部署,研究提出划定全县林地和森林、草原、湿地、公益林地、物种四条保护红线意见。

(二)执法保障

特克斯县属于牧业大县,牲畜多草原面积大,执法面广,县级执法人员较少,乡镇没有草原监理执法人员和相应的机构,草原执法力量薄弱,仅凭县草原监测预警中心仅有的5个执法人员很难对全县草原执法工作实施全方位开展督察、检查、监管、查处。草原面积大,专业的执法人员少,执法任务繁重已经成为适应新形势下草原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仍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造成执法不严的现象屡屡在出现。国土第二次普查时将很多原属于草场的饲草料地和人工草场划为一般性耕地,造成现在草原和耕地性质不明确,执法主体不能确立,执法难度加大。社会发展很快,现目前草原执法水平很难适应现代执法要求应当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上岗。

应加强草原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包括乡镇草原监理执法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草原保护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是一项社会管理工作,并且專业性很强,需要有一批既具有监理公职的人员,又是素质较高的称职人员。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考核,实现草原执法人员精通草原生态保障的法律业务和充分掌握实践执法技能;提高干部的依法执法能力和掌握、利用现代办案设备的能力及办案效力。

加强协作,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司法部门的协查共同办案力度,做到资源共享。通过各单位的积极协作、积极配合和有力打击,逐年降低破坏草原的复杂繁琐案件,共同努力相互帮助,草原生态就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守法保障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要增强全民守法意识,草原生态法制实现的根本还是需要人们自觉自愿的遵守草原生态法律的各项规定,履行相关的法律义务,当前,在遵守草原生态法制方面需要加强的工作主要包括: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与普及。农牧民的法治意识较低,根本弄不清法律的具体含义,对公安、检察、法院机关的职责划分也含混不清,对政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有抵触情绪。因此,需在全县范围内、到各个乡镇、深入到农牧区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牧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执法人员和宣传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亲切的语气向牧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宣讲。要向牧民们发放宣传册,草原法管理条例、农牧民法律常识等宣传材料。通过赠书仪式,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牧民的法律素质。通过法治宣传教育,让草原地区的干部、群众知道草原生态法制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形成他们自觉遵守与执行草原生态法制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斯庆图. 西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制问题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4).

[2]刘利珍,霍建平.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6).

[4]古丽娜尔·毛肯.新疆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6,(9).

[5]孙健.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法制保障研究[J].法制博览,2014,(9).

[6]张建龙.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瞭望,2020,(1).

作者:阿丽娜·哈斯木汗

草原生态环境论文 篇3: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析

摘要: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其中有大部分都是草原。然而,因在经济发展中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的缘故,加之存在过度开垦和放牧的情况,部分草场严重退化、生态功能降低。为了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和建设,有必要落实相关的治理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例,在剖析生态环境治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优化改进的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詞: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改进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草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维护方面的地位及作用相当重要。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带给了内蒙古草原一系列新挑战,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更恶劣的状况。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治理方面有问题存在,退化进度远超治理进度。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

1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1.1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

根据目前内蒙古有关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中部门协调机制状况来看,个别地区有“囚徒困境”或“搭便车”等现象存在[1]。不同地区及部门在很难从本地区全局战略利益角度出发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缺乏主动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同时,因地区缺乏合作保障生态治理制度的缘故,部分企业唯利是图,环保意识观念不足,阻碍了区域化、长期化和协同化生态治理的实现。此外,具备整体性的生态环境及具备叠加性的环境污染,加之个别环境要素处于流动状态,在治理中涉及大量人力财力的消耗,阻碍了统筹规划及具体措施的实施,很难有效提升治理能力。

1.2生态治理监管不到位

根据内蒙古现有管理体系来看,由于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依然有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存在。同时,面积广阔的内蒙古,人员数量却不多,环境监察队伍数量稀少,面对过大的生态破坏区域很难实现全面监管。加之部分偏远旗县监察员工不具备太高的学历水平,甚至非环境专业毕业,导致环保工作的开展受阻。此外,各地区中欠缺激励民众参与监督的机制,有个别被监督方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将事实隐瞒,导致相关部门难以了解实情,阻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因环境信息披露及共享机制欠缺的缘故,无法及时完成信息的搜集,导致监管工作欠缺实时性。

1.3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

内蒙古部分城镇居民、农牧民欠缺环境素养,不适应当前生态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同时,因官本位思想影响颇深的缘故,多数民众未能准确认知生态治理,忽略自身也属于一个治理主体,导致参与生态治理的意识不强、程度不高,影响了治理效果。同时,因政府与民众间沟通交流偏少,尤其是缺乏与广大农牧民沟通的渠道,政府在有关生态治理的政策及条例制定与执行方面,未能充分考虑民意,也没有贯彻落实政策宣传解读工作,致使群众了解不深,往往是被动接受。此外,因民众参与体制机制、程序及途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民众面对生态治理时不再具备以往的热情和积极性。

2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改进策略

2.1建立协同治理机制

首先,以不同政策要求及治理计划为根据,统筹兼顾全局性和细节,优化设置组织机构,立足于实际角度,统筹全局;其次,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设置治理机制及常设性部门机构,负责长期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2]。设置临时性部门机构,并配套应急处置方法,负责暂时性、突发性污染问题的应对,要求企业提高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减少污染排放。同时,由上至下落实生态安全价值导向的树立,指引企业树立更强的环保责任意识。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及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秉承“绿色环保、生态安全”的目标,并在生产各环节中贯彻落实;最后,注重区域治理理念的转变。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的制定中,需对当地实际情况予以充分考虑,联合各盟市一同协商,对经济增长、环境、资源及人口协调发展予以兼顾,统筹考虑乡村及城市发展,并全面突出生态效益。

2.2加大治理监管力度

首先,需要严格开展执法工作,结合草原利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过度放牧或影响生态平衡等违法行为,并对不符合环评标准的既有项目予以清退处理。同时,应面向损害草原环境的个人或组织提起公诉;其次,适当扩充环保执法队伍,优化执法条件,并定期围绕执法队伍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及水平;再次,深入发掘第三方监督价值作用,及时反馈广大群众及新媒体关注问题。群众举报的执法部门或相关案件中,若经查实后有不作为或执法不严等情况存在,需予以严格处理;最后,积极宣传有关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立足于思想层面帮助广大农牧民形成更高的法律素养和草原保护意识,同时引领他们面对他人作出损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时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打击。

2.3保障公民参与机制

首先,健全优化公民参与法律法规,立足于法律层面为公民赋予治理草原生态环境的参与权。以既有原则为基础,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草原生态治理法律条文,面向公民参与内容及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并从司法层面作出相关的解释[3]。同时,全面监督法律执行情况,推行责任问责机制;其次,关注民众监督的增强。仅凭相关部门及单位监督生态环境,往往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而鼓励个人、团体等组件第三方负责监督环境,并对举报者予以适当的奖励,有利于生态治理效率的显著提升;最后,构建高效反馈机制的。当民众提出问题及意见后,相关部门应当第一时间予以合理的反馈,同时搭建民众交流平台,依托该平台对民众意见展开搜集、汇总,并组织部门领导定期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进行解读。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了从根本上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那么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就应当秉承科学发展的观念,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加大治理监管力度、保障公民参与机制,缓解人类与草原环境之间矛盾,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成文.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160.

[2]祁辉.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20,274(10):77-78.

[3]才仁旦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034(001):25.

作者:武媛

上一篇:园林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结构设计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