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1导学案

2024-04-30

《草原》1导学案(共13篇)

篇1:《草原》1导学案

玉门镇学区四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姓名:审核人:刘 进使用时间:年月日评价等级:()

《草原》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读“渲、勒、鄂、涯”,会读会写“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想一想,答一答:

1、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描写(),再描写()和()的情形。

2、你读懂了什么? 拘束、羞涩、摔跤、天涯、襟飘带舞”等词语。(重点)

2、找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的句子,读一读。【知识链接】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运用“五步法”自学课文 读一读,标一标:

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落序号,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注一注:

通过查阅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在文中为不理解的词语注解。渲勒鄂涯 写一写,测一测:

毯、吟、迂、蹄、跤、涯、貌、拘、羞涩、渲染、勾勒、襟飘带舞 用最漂亮的字体抄写一遍:

---------------------------把最难记的字再写一遍并会准确默写:

划一划,问一问:

通过自主预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快标注在书上吧!【合作探究】

探究一: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茫。”“碧”是()的意思。“千里”指的是()。“一碧千里”就是()。这句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探究二:“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欲流”是指()。老舍先生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小丘线条的(),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探究三:找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

土人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课堂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勒(lèlēi)渲(xuānxuàn)染

二、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我能正确辨析。涯()偏()羞()禁()崖()编()差()襟()

篇2:《草原》1导学案

1、《草原》导学案

五年级班小组姓名

一、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二、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三、导学过程之初涉课文,理清脉络(学法指导: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第3题小组讨论)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渲染勾勒疾驰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四、导学过程之走进草原,欣赏风光(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用“△”标出景物及印象;用横线划出比喻句,用波浪线划出拟人句并想想这样写的作用)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背诵课文1、2两个自然段。

五、导学过程之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学法指导:)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2、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延伸,拓展提高

1、展开想象,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篇3:《草原》1导学案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篇4:《草原》1导学案

关键词:学案导学;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与特征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指导者、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二、"学案"的编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并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相区分。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根据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A了解B理解C应用)。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等。以高一年级文言文《六国论》为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历史的回音,本课的学习特点为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以史为鉴"的意图。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诵读能力和把握主旨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重点是感受中国古人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框架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字音、语法、修辞、标点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如《六国论》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分别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角度讨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

3、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都是针对所学课本的内容设计的。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把诵读放在了重要地位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尤为重要。(2)自主设疑探讨,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如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探究。以《六国论》为例,在学生把握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在宋代的苏洵为什么要论述六国的灭亡的原因?对当朝的统治者有何借鉴?"作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迁移、拓展,扩大知识面。

4、能力训练

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应以精为主,逐层递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鉴赏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的能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有效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堂堂清、周周清、月考等方式来检测。堂堂清,即巩固提升,是针对本课时中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的知识点,以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时大约10分钟。周周清,即归纳总结一周所学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月考试题可选取与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题来进行检测。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看学生做题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如鲁迅的《祝福》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为了检测完成情况,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三次到鲁镇的变化)、语言、动作描写,并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祝福》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因此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探究哪些人物和祥林嫂的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是元凶?

参考文献:

[1]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高变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5:草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加了解西部的兴趣。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课前可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音像、图片),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等。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对于生长在北方的你们来说,这样的景象应该不会陌生吧!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老舍爷爷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会让你更加神往,同时你更会为蒙汉人民浓浓的真情而深深感动。

首先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吧!

1、初读课文首先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认真阅读,先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什么,头脑中有个总体印象。

3、理清写作顺序。

4、要边读边做批注,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与同学、老师交流。

5、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

6、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相信你能行!!基础达标:

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内蒙古(mēngméngměng)同行的人(xíngháng)好客(hào hǎo)似的(shì sì)

(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喧()拘()跤()蹄()崖()

渲()苟()狡()啼()涯()

2、我理解的词语有:

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

学后疑惑:

疑问一:疑问二:挑战自我:

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

2、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

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同时也生成了很多问题。让我们带着这

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草原的美。阅读提示: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

画面,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这里的批注不仅是对内容、思想方面的,还

应该有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认识,对于重点的优美的句段要背下来,你就会对课文

有更深的理解。

三、拓展阅读

八月末,我开车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

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

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

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

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

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

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

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

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

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

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眼

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

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与你的心律

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呜呼!草原八月末。大矣!净矣!真矣!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

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1、“冥”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读()。

“刹”应查()部,在文中应选择读音是(),“一刹那”意思

是。

2、“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

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

“亮波 ”指,“一匹大绸缎 ”说明,这

句话我体会到了。

3、短文主要写了。

4、这篇短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草原》一文有哪些异同:

四、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

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

篇6:七年级语文树林和草原预习导学案

1、作家作品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 家。他的小说为俄国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父与子》《前夜》《罗亭》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本文选自《 》,问题由连个名词组成,也是自然界中的两种景观,是本文描写的两个主要对象:“树林”、“草原”,但是它们不是中国的,而是俄罗斯夏日的树林和草原。

2.初读课文,将有困难的生字词标注出来。

3.结合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下列生字初音,生词释义。

①.生字注音

濡湿 榛树 穹窿 轧轧 铿锵 朦胧

②.生词释义

穹窿: 铿锵: 濡湿: 朦胧:

蕴蓄: 轧轧: 笼罩: 头晕目眩:

4.再读课文,试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篇7:1导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体会伟大的母爱,感受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自主预习

课文那些内容是写“我”抱母亲的?从文中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

⒈“我愧疚的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①愧疚是什么意思?②“我”我为什么愧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①“突发奇想”是什么意思?②“我”为什么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请写一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提升

重点文段品读。

我(座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的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①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② 护士不忍离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母亲为什么闭上眼睛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如果你是站在边上的那个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

篇8:《草原》1导学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编写: 顾娟娟 2017-9-30

一、【学习目标】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二、【学习重点】 文化的社会作用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研读课本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P4和P9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将相关答案在课本相应位置划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关键词。1.如何理解文化“万花筒”?

2.文化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有关吗?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吗?

5.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活动二: 深入情境 合作探究

一、“看”文化、“说”文化 你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问”、“析”文化

文化是什么?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的概念。

1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某国议员竞选

三、“辨”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四、“议”文化

我们的生活能否离开文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对国家有哪些深远意义?

活动三 训练反馈 归纳提升

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号前。)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和凯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人们从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无关 B、参加文化生活一定会陶冶人的情操 C、精神产品是一种纯虚构的东西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篇9:散步导学案1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一霎()时 拆()散

áo()过

...委qū()各得qí()所 水波línlín()()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说说散步的人物、地点、季节;散步中产生分歧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

地点:

季节:

起因:

经过:

结果:

【合作探究】

(1)本文是一篇公认的美文,有许多的“美点”可寻,请同学们用笔在课文之中将它们划出,试举一例与大家分享。

《散步》,美在(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2)你对文中哪个人物印象深刻,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予以评价。(3)这篇散文通过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这件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拓展延伸】

篇10:英语导学案1

编号:009 个性化导学设计:

(包括导学更新、问题更教学目标: 课题

主备人:时间:

教师寄语: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目标导航:(分钟)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分钟)

课前准备:

如需出示道具、挂图、资料等,备课教 师必须一一注明,如需要课件操作,指明文 件路径。

教学过程:导入语设计:(分钟)

二、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分钟)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分钟)

三、归纳总结·训练检测(分钟)

测测自己本节课收获有多少?(教师出题要紧扣本课重点.)

二、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分钟)(环节中备课教师要进行重点问题的方法引导,难点问题的过程突破。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设,以及预设性点拨等等。)

预设性问题:

预设性点拨:

三、归结归纳·训练检测(分钟)

四、本课设计思路略谈:

(谈本导学案的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授课方法,授课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新、习题更新)

教学反思:

篇11:4-1-1高二英语导学案

A.plastic and aluminiumB.steel and glass

C.paint and building rubbishD.wood and paper

3).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_____.A.it is very common for ordinary citizens to travel in space in the future.B.smoking will be forbidden in the future.C.the future police will arrest criminals by firing nets.D.the future cars will not be powered by gasoline any more.4).In what part of a magazine can we probably see this passage?

A.CustomB.ScienceC.EntertainmentD.Fashion

5)what is the phrase “care for”in pragraph 1 mean?

A.喜欢B.关心C.照顾D.担忧

6)what topics does this passage mention?

A.alternative energy and schools B.entertainment and environment

C.buildings and trafficD.weather and public services II.Analyse the sentences

1.and send them towards the sun,To get rid of garbage problems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语load...With...意为 ____________.preventing landfill and enviromental problem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istance surgery will become commonas doctors carry out operations from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意为

篇12:1、沁园春雪_导学案

毛泽东

一预习准备

1、背景了解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

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稍逊.()今朝.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

惟余:莽莽:

大河:顿:

须:妖娆:

折腰:惜:

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4、上阕以,饱含着作者

5、下阕以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了。

(二)理解分析

6、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它描写出、的景象。

7、“望”字统领的内容有:

8、“惟余”强调“顿失”表明。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10、文中虚写的景象是 这句话的效果是。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12、“惜”字统领的内容是

13、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

14、本文的主旨句是

三课堂检测

15、本词上阕写景,融入了颂扬之情。

16、对北方雪景的描写逼真传神,其中既有静景描写,如”,又有动景描写,如“”,还有化静为动的,如“”。这样动静结合的作用是

17、“莽莽”“滔滔”都用叠词,作用是

18、作者评价五位帝王时的语气有何不同?四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回答问题。

(一)(二)墙角的花,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笼中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你自有你的天地。

19、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20、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篇13:认识负数导学案1

一、教学内容:

借助温度计和海拔示意图认识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熟悉的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认识正、负数》知识之前,已经系统认识了自然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正、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基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本章内容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之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和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六、教学策略

1、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2、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七、教学建议 信息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料,由温度和海拔高度的特征引入对正、负数的认识。第一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是这个单元学习的关键,第二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可通过表示温度的方法迁移学习,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借助直观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借助直观、经历“个性表示—数学地表示”的过程,了解正负数在表示温度时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学习第一个红点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零下温度到数学地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过程,了解正负数在表示温度时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这是单元学习的基础,要用足时间,为学生迁移学习第二个红点的内容奠定基础。

2、适当放手,促进迁移;适时讲解,提升认知。第二个红点的学习,比海平面低155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就可以先放给学生,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正负数可进行描述性的讲解,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感知,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生在学习负数前对负数就有感知,所以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说一说,并用正负数进行描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补充生活中常用到的正负数的现象,如:电梯的层数、存折上的支出存入等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4、借助直观支持,初步感知负数的大小。负数的大小比较,到第二学段要进行正式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只要借助直观初步了解就可以了,不要补充抽象地比较负数大小的题目。(第2题也是借助温度计)

5、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对负数的全面学习,要在第三学段。课标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为主,以教材上的为主,不要随意增加难度。

6、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要注意区分“约定俗成”和“临时规定”。

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时,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如用正数表示零上和海平面上等,有些时临时规定的,如果要打破约定俗成,要加以说明。只要是用正负数描述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就应是合理的。

7、要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不但使学生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4页自主练习的4、5、7、8、9题;而且会将负数进行“翻译”,也就是在具体情境下,说能说出一个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如5页3题6页第6题、122页 认识正、负数导学案第一课时 年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60—61页

2、思考:①“-”号是什么符号?“-16℃”的含义是什么? ②“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区别有哪些? ③哪个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素材,交流从中读到的数学信息。这里有两个温度:零上13℃和零下3℃。(板书:零上13℃零下3℃)

2.出示温度计示意图,引导学生明白: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你知道零上13℃和零下3℃表示什么意思吗?

人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对,是温度计,下面先让我们来观察温度计。温度计是怎样排列的?(让学生结合温度计理解零上13℃和零下3℃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发现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出示课件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3.创造符号,表示零上13℃和零下3℃.如果只写13℃和3℃,你还能看出它们原来的意思吗?同学们能不能创造一种符号来代替文字,并且能区分出零上13℃和零下3℃呢(板书:13℃ 3℃)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引导学生统一符号 4.认识正负号,学习正负号的读法。

老师发现我们班有不少同学用到了这样的符号——(板书:+-),这些同学真是了不起,这种符号正是我们统一用的数学符号。

师小结:这里的“+”和“-”号跟我们以前接触的加减号虽然模样一样,但是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加减号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在这里它们是为了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读作“正号”,“-”读作“负号”。(板书:正号负号)师指着+13℃和-3℃问:怎么读?用正负号代替文字有什么好处? 5.认识正负数,深化概念。

正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其他温度,认识正负数。

这些温度中哪些温度可以不写前面的符号?引导学生明白: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的负号不可以省略。

师小结:如果去掉“零下”或者是去掉“-”号,就不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了,“+”号可以省略,“-”号不可以省略。(板书:可省略不可省略)6.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引导学生分析图意,说出信息表示的意思 这里的“比海平面低155米”表示什么意思呢?比海平面低155米用什么数表示?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当堂检测:

1、读写下面各数,并说说谁是正数谁是负数? -7.02读作-读作正168写作负93.7写作

0读作

12.35读作负九分之七写作-1000读作 正数负数

2、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四、自主练习:1、3、4、5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课时 年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62页;你能自己写几个正负数吗?-----学习过程:

一、检出预习:

1、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写了哪些正负数?(指名学生说,师板书)(2)问:说的完吗?那怎么办?(用省略号表示)(师随机板书“„„”)(3)得出:正负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2、比较正、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数,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负数和0比,又有什么关系?(1)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2)得出: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

3、完成自主练习2、3、4、5、6 课堂检测:

1、读出下面各数 2

+3

-206

-42.56

-2.18

2、写出下面各数

负八

负二点六

正七分之一 百分之十七

负百分之二十点四

3、表示海拔高度。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4、表示温度。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5、把下面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3.4

0

+69.5

-0.02

+1.01

正数负数

6、填一填。(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2)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7、看表,说出表中正、负数表示的意义。项目

收支情况(元)

意义

工资

2500

电话费

-130

奖金

1000

水、电、气费

-180

伙食费

-750

课后作业:

1、“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2、下面的说法对吗?

A、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

B、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3、自主练习7、8、9 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正负数,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课件出示)

1、(出示银行存折图片)问:这是什么? 找一找有没有正负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现在从上面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什么变化?

2、(出示海平面图)问:你从海平面图上又看到了什么?

3、(出示上下电梯图)问:叔叔要到五楼开会阿姨要到地下二楼取车,他们应该按哪个键?如果用正负数怎么表示?

4、出示有关正负数的文字信息

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地方确实很多,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正负数的信息呢。(课件出示)

看着下面的信息,写出生活中的正负数

(1)朱老师月收入1900元,记作()元;月支出1500元,记作()元。

(2)二月份某天北京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最低温度零下5摄氏度,记作()℃。

(3)口算比赛,小明答对45题,记作()题;打错5题,记作()题。(1)拿出作业纸,写在作业纸上。(2)反馈。(3)(把表示相反意思的词用不同的颜色标出)问:从上面的例子中,你们这些正负数有什么关系?(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四、游戏:正负数对对碰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正负数之间的秘密,那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秘密来玩一个游戏。(课件出示游戏:正负数对对碰)

(1)树上飞来6只小鸟表示为+6.那么-6表示()(2)某公共汽车上车8人表示为+8,那么-8表示()(3)

青蛙从0点向东跳3格表示为+3米,那么-3表示()(这句话该怎么说才更合理呢?)

五、知识延伸

刘翔叔叔认识吗?今天刘翔叔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赛场上的正负数问题。(课件出示)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竞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的风速为-0.4米

讨论:风速会有负数吗?-0.4米是什么意思?

如果风速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

六、课堂总结

看来正负数的学问真的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情,你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现在,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练习

师:生活中,应用负数的地方很多,例如:上车的人记作“+”,下车的人数就记作“-”;向东行驶记作“+”,向西行驶记作“-”;上升的水位记作“+”,下降的水位记作“-”„„ 因此,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但是规定那个量为正或负不是规定不变的,除生活中已约定的外(如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盈利为正,亏损为负;存入为正,支出为负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_____________。

2、看表,说出表中正、负数表示的意义。项目

收支情况(元)

工资

1900

电话费

-130

奖金

700

水、电、气费

-180

伙食费

-650

认识正、负数导学案第二课时 年级-----------

姓名

导学内容:P62页红点,完成自主练习2、6、7、8、9题

导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导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预习学案: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1、气温的零上和零下

2、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

3、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

4、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导学案

1、交流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2)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

(3)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4)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同学们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

(1)自学例1,回答问题。

1.你能看出那一天三个城市的气温各是多少吗?

哈尔滨: -15 ℃~-3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的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2)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完善板书。)5.练一练。

1、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2、练一练,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5,+26,8,-40,-120,+103 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要点: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卡片、温度计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知道中国最热的地方是哪里吗?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新疆的吐鲁番。(出示新疆吐鲁番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素材,交流从中读到的数学信息。师:在第二条信息中,提到了吐鲁番日温差特别大,这里有两个温度:零上13℃和零下3℃。(板书:零上13℃零下3℃)

2.出示温度计示意图,引导学生明白: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师:你知道零上13℃和零下3℃表示什么意思吗?(出示课件5张)

人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对,是温度计,下面先让我们来观察温度计。温度计是怎样排列的?

(让学生结合温度计理解零上13℃和零下3℃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发现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师:出示课件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3.创造符号,表示零上13℃和零下3℃.师:如果只写13℃和3℃,你还能看出它们原来的意思吗?同学们能不能创造一种符号来代替文字,并且能区分出零上13℃和零下3℃呢?(板书:13℃

3℃)小组讨论 班内交流

引导学生统一符号

4.认识正负号,学习正负号的读法。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有不少同学用到了这样的符号——(板书:+-),这些同学真是了不起,这种符号正是我们统一用的数学符号。

师小结:这里的“+”和“-”号跟我们以前接触的加减号虽然模样一样,但是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加减号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在这里它们是为了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读作“正号”,“-”读作“负号”。(板书:正号负号)师指着+13℃和-3℃问:怎么读?用正负号代替文字有什么好处? 5.认识正负数,深化概念。

正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其他温度,认识正负数。(教师出示信息窗课件,学生读出其他温度)

这些温度中哪些温度可以不写前面的符号?引导学生明白: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的负号不可以省略。

师小结:如果去掉“零下”或者是去掉“-”号,就不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了,“+”号可以省略,“-”号不可以省略。(板书:可省略不可省略)

6.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吐鲁番的气候情况,知道了那里很热,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吐鲁番会这么热呢?(生回答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吐鲁番会这么热?请看大屏幕中第四条信息(看完接着教师出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引导学生分析图意,说出信息表示的意思

师:这里的“比海平面低155米”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比海平面低155米用什么数表示?如何表示?(板书-155米)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讨论交流)班内交流

师小结: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认识正负数。(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三、基本练习,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做游戏,《我是预报员》快速区别正负数、并且会读正负数。(教师出示课件)

四、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口头举例

师:比如说,如果学校以东用正数表示的话,那么学校以西就应该用负数表示。李红家在学校东面300米处,应该表示为+300米;王军家在学校以西100米处,则应该表示为-100米。

再比如说,李军家是开商店的,李军的妈妈昨天收入170元,支出80元 如果收入记作+170元的话,那么支出就应该记作-80元。

2.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的两个量(板书: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五、应用拓展,巩固概念。1.生活应用

师:你注意过家中的存折吗?你家存入银行的钱与取出的钱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2.当堂检测。

师:看来大家对正负数掌握得不错,能够利用正负数来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两个量,老师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息接受挑战?

(教师出示收支和位置题,学生做在提卡,课件展示订正)

六、师生结课,布置作业。

1.结课:

①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②师结课: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很出色!我们知道正数之间是有大小的,负数与正数之间有没有大小呢?负数与负数之间有没有大小呢?如果有,该怎么区别它们之间的大小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正负数之间,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大小。2.作业:

师: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认识正负数

零上13℃(+)13℃+:正号可省略 零下3℃(-)3℃-:负号不可省略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草原》1导学案】相关文章:

1草原导学案04-30

五下语文 1.草原 导学案05-08

1草原教学反思04-26

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04-29

《草原》续写04-23

《草原》课件04-23

草原分类05-15

教案草原牧歌04-14

静默草原剖析04-17

草原防火方案04-18

上一篇: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下一篇: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