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游记

2024-04-20

大草原游记(共14篇)

篇1:大草原游记

红原大草原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我很早就希望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想不到今天我如愿以偿了。

我们上了车,开始往大草原行驶着。我抬头一看,一座千米高大山耸立在车旁,高高的大树在山上长得郁郁葱葱。右边又是高高的悬崖,公路只有两米左右,悬崖下面又是泉水,汽车就在这狭窄的公路上蜿蜒着行驶,使人觉得好可怕。突然,一阵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不久,我们到了大草原,我和几个哥哥姐姐们飞快的跑下车,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长得茂盛肥嫩的小草,绿得发亮。第二眼看到的是一群牦牛,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有棕色的 ,它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一群群宝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跑。让人感到梦境一般美丽、恬静。我们在草地上打滚、玩耍,感到无比舒服。

走进帐篷里,藏民为我们献上了羊肉包子,手撕牛肉,我尝了一口,觉得真难吃。

我走向养马区,臧民把我抱上马,我小心翼翼地骑着,生怕马把我甩下来,可马儿好象很听话,带我走过一圈又一圈。

红原大草原太美了!我爱您!

篇2:大草原游记

走出蒙古包,辽阔的大草原在太阳的照射下优美而又壮丽,它情不自禁地散发出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生机勃勃。这种气息野性十足,它尽情绽放自己的魅力,好像要得到所有人的赞赏。它也不知不觉驱走了我浓浓的睡意。

在这之前,我也曾看过内蒙古大草原的照片,但也不觉得像这样令我震撼。站在真正的大草原上,环视四周,发梦境一般的景象向我奔来。湛蓝的天空上飘浮着朵朵丝绸般的白云,轻轻地游荡着,俯视着整个大草原。远处,牛羊成群,还有一群群悠闲的马儿。它们从容沐浴着从天空中泻下的阳光,享受着整个属于他们的大草原。时不时地,还有三五个蒙古包的牧民牵着马儿,赶着羊群,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

俯首细看,一束束小草有高有低,一阵阵风吹得它们直摇摆,好像一群嬉戏的小精灵。顽固的苍耳不一会儿就爬满了我的鞋子和裤脚。调皮的蚱蜢在草间飞来飞去,一下子就消失了,它们此起彼伏,令人应接不暇……

篇3:草原游记

导游:刘文婕

精彩提炼:天蓝得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没有任何杂质, 只有几朵洁白的云镶嵌在天空中。

无数次听着草原的歌曲, 无数次幻想着草原的样子。虽然每一次听说的、想象的草原都是美美的, 但美到什么程度, 我却始终无法定义。

今天, 终于有机会让我一睹草原的风采。出发的前一个晚上, 我兴奋得无法入睡。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颠簸,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下车的那一瞬间, 我惊呆了!啊, 眼前的景色让我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天蓝得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没有任何的杂质, 只有几朵洁白的云镶嵌在天空中。天空下, 就是那一望无垠的草原。努力向远方望去, 怎么也望不到边际。我闭上双眼, 试图去拥抱它, 却是另一番感受。一股沁人心脾的秋草香扑入我的鼻中, 让我心旷神怡。

妈妈说带我去骑马, 因为草原深处更美丽。我们骑上了一匹黑马。马儿在牧民叔叔的口哨声中跑了起来。开始, 我们都有那么一点点紧张, 后来发现它还是很温驯的, 只要拉拉它的缰绳, 它就会慢下来。我们提着的心也就渐渐地放了下来。远远望去, 一群羊儿正在吃草, 就像断了线的白珍珠, 洒落在黄色的地毯上。马儿尽情地跑着, 风儿吹乱了我们的头发, 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一望无际的美景。没有高楼大厦, 没有汽车尾气, 此情此景, 心胸又怎能不宽广?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今天, 我亲自到了草原, 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我还想在后面加上一句——但闻秋草香。

篇4:大草原游记

辉腾锡勒草原上到处是雄壮的牛,矫健的马,乖顺的羊,草原并不像我梦中那样,是一望无际的草滩,而是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的小丘。这时我发现北边有一片大风车,风车非常大且非常高,足有几十米高,这些风车是风力发电的风车,白色的风车和绿色的草原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的天空比别处的更可爱,蓝蓝的天衬托出朵朵美丽的云彩,这些云彩形态各异,有的云像大马,有的云像雄鹰……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辉腾锡勒的最美丽的地方——黄花沟,黄花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里不像草原一样,到处是绿色的草,而是遍地黄花,所以名叫黄花沟。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黄花沟的尽头。我们发现在这里可以骑骆驼,爸爸说你去骑骑骆驼吧,我非常激动,但是我的心也充满了害怕,因为,眼前这个两米多的庞然大物,我将要骑上去。我小心翼翼地骑上了骆驼,骑在驼峰上,我感觉非常舒服,因为骆驼走得很稳当,坐在上面一点也不颠簸,而且后驼峰像个靠垫一样,舒服得很,心里害怕的心情全部消失了。骑完了骆驼,我们顺着一条小道,爬上了停车场,爸爸开车又带我去了马场骑马,我本想马肯定也跟骆驼一样骑上去非常舒服,于是我马上骑上了马。哎呀!马可与骆驼不一样,而是非常颠簸,我在马背上像一只叩头虫,不停地叩动着头。在骑马回来的路上,我本想让马跑跑,感受一下驰骋疆场的快感,谁知两个原因否定了我,第一我踩不到马蹬,马跑起来非常危险,第二,这匹马是马群中的一匹烈马,我更不敢跑了。爸爸的马在前面跑着,我的这匹马沉不住气了,就疯狂地甩动马尾,大鼻孔里呼哧呼哧地响着,有时朝天鸣叫一声,不过没办法,还是只能慢慢走回去。

草原的蓝天和白云,草原的青山和绿草,奔驰的骏马和骆驼,都让我难以忘怀。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篇5:关于大草原游记作文

我和乐姐约好在吃早餐的地方会合,吃完早餐我们叫了一辆车到姜来家去接他们。接到姜来一家我们就坐车一起去峰口,因为约好九点钟要在那里和蚯蚓哥会合。我们在峰口等到十点蚯蚓哥才来,跟蚯蚓哥一起来的还有六个小朋友,我们十个小朋友在蚯蚓哥的指挥下接高矮顺序站成一排,蚯蚓哥给我们小队取了一个我认为很女性化的名字——啦啦小队。然后我们作了自我介绍,蚯蚓哥给我们讲了规矩和注意事项后就出发了。

我们几个小朋友在车上又打又闹,很快就到达了黄陂市区,我们在那里找了一家有特色的餐馆吃饭,吃饭前蚯蚓哥把我们啦啦小队的成员分成了A组和B组,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互相照顾。吃饭时蚯蚓哥教我们要有礼貌,吃完饭后要说:“大家慢吃,我吃饱了。”才能离开坐位。

饭后我们乘车直达木兰草原景区,通过检票口后,蚯蚓哥让我们两个人手牵手走在一起。我们在第一个景区天鹅湖拍了合影,我们走了一会儿后看到一个秋千,我们争先恐后的向秋千跑去,在秋千那休息了一会,就继续向前进。我们看到前面有人在骑马,就向骑马场跑去,蚯蚓哥向我们介绍那里有骑马、射箭、跑车,让我们从中选一个来玩,蚯蚓哥要我去打听跑车的费用,让姜来去打听射箭的费用,让乐姐去打听骑马的费用。我认为跑车太慢了,姜来认为儿童射箭的耙子太近了,都不好玩,所以我们都选择了骑马。一个人牵来一匹马,蚯蚓哥将我抱上了马,马就开始小步走,顿时我觉得十分威风,神气十足,口里还小声叫着:“冲啊,冲啊”。突然马加快了速度,开始小跑起来,我在马背上开始左右摇摆,心里还有点害怕,不过一会儿就适应了,感觉更加威风,可是美景不长,一会儿就到了终点。等其他人都玩结束了,我们来到滑草场,爬上一百米高的山上,坐在长方形的塑料盆里,从山上滑下来,个个惊叫不已,好不刺激。啦啦小队有几个女生要玩索道,我们几个男生要玩打枪,开始我老瞄不准,后面我掌握了方法,枪枪都中,一共中了六枪。后来我们还参观了拓展中心,我和姜来也要上去玩,蚯蚓哥说要等长大点才能玩,看的我心里痒痒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来这里玩。

我们来到木兰湖边,坐快艇到归雁渡假村过夜,饭后蚯蚓哥带我们烤烧烤,蚯蚓哥先向我们露了一手,烤了三个鸡爪,香的我们都流口水了。我们自己动手烤羊肉串,蚯蚓哥给我们放作料,烤好的羊肉串要先给妈妈尝尝,妈妈说我烤的羊肉串真香。熟练后我们自己烤,自己放作料,味道十分鲜美,回味无穷。

篇6:大草原游记的作文400字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称为“百里画廊”的唐布拉大草原。蓝天上,一朵朵棉花状白云悠闲的飘荡着,远处山峰叠嶂,路的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山坡,山坡上是平缓的草场,随距离的远近,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再加上白云投下影子的变化,感觉这就是一幅活动的画卷,草场上有正在吃草的羊群,马儿在草地上追逐,牛儿在悠闲的散步,山间是奔流的.河水,白色的毡房点缀在绿色的草原上,真是美的无法形容。就像是走在一幅百里画卷中。我们尽情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路走一路停,拍不完这美景。

晚上我们又在草原上吃了香喷喷的羊肉大餐,喝了奶茶,吃了奶酪。

篇7:内蒙古大草原游记作文

内蒙古那儿有美丽的大草原,有一望无边的沙漠,有美味可口的牛羊肉,还有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

一提起希拉穆仁大草原,我喜悦的心情就按捺不住了。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牛羊马匹,草原上长着一望无边的野草,绿茵茵的,让人感觉春意盎然。只见牛羊马匹们在这一望无边的草原上奔跑,好像在比赛跑步似的。当太阳升起来时,草原被“染”成了橘红色,真美啊!真让人激动啊!更让人激动的是晚上可以放烟花,还有篝火晚会呢!

刚提起银肯塔拉沙漠,我就想痛快地欢呼一声。沙子是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灿灿的,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黄金黄的纱巾,美丽极了!那里有许多好玩的项目:沙地摩托车,沙地冲浪车等等,真是刺激,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在内蒙古,有许多美味可口的美食:烤羊腿、烤羊排、羊肉串等等美食。瞧,我都快数不过来了。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吃个够,吃完之后,你一定还意犹未尽,不禁赞叹道:“这儿的东西可真好吃啊!”

篇8:大草原游记

一、西方人在恰克图的游历及记述

恰克图,属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中左翼末旗辖内,位于色楞格河东岸,距离库伦八百里,是自西伯利亚色楞格河流域入蒙古之唯一孔道。康熙初年,“稍成聚落”,至雍正年间已“规模略具”[1]。恰克图原有市街两座,旧市街归于俄领,中方另建新市街与之毗连,两城皆称恰克图。后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以买卖城称呼中方城镇,以恰克图称呼俄方城镇。西方旅行者对两城的记述,Kyakhta、Kiactha、Kia Ktha(即恰克图的英译) 指俄国城镇,Mia-mat-tschin、Maimachin、Maimatchin(即买卖城的英译)指中方城镇。中国商人也俗称买卖城为“前营子”、恰克图为“后营子”。

晚清时有多位西方人途经恰克图,留下了许多相关记录。现在发现的留有游踪及记述的西方人共有11 人,主要集中在19 世纪五六十年代、19 世纪七八十年代、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三个时期。

在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共有3 位西方人游历了恰克图并留下记述。美国人柯林斯在1856 年至1857 年游历了恰克图,记述了恰克图城市风貌、蒙古新年和蒙古晚宴等情况;英国人宓吉在1863 年,经张家口、库伦、恰克图南北穿越蒙古,期间他记录了大量蒙古地区的情况并留下了大量关于沿途景观的插图,专门对蒙古人的体质及精神特点作了考察;美国人诺克斯1866 年由恰克图穿过蒙古,取道张家口进京,后从原路返回游历西伯利亚。

在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共有4 位西方人游历了恰克图并留下记述。英国人景雅各在1870 年间,进行了由张家口到达恰克图,穿越蒙古高原的旅行。旅程花了一个月,在恰克图他因护照问题被拘留,后从北京获得了另一个护照。景雅各在这里度过了三个月,语言能力获得了提高,他对喀尔喀蒙古的生动描述,令人颇感兴趣,同时他获得了对当地人所思所想的真正洞察力;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1870 年从恰克图入蒙古,经库伦,张家口到北京;法国人Victor Meignan在1873 年至1874 年间,由恰克图经库伦穿越戈壁,由张家口进入北京,他在旅途中记述了恰克图、库伦、张家口的城市及社会情况,他对旅途中的人物留有素描,所画的布里亚特人物、喇嘛形象非常逼真;俄国人皮谢茨基在1874 至1875 年间,参加了由俄国政府赞助、俄皇家总参谋部组织的到中国的探险。他记述了他经恰克图—张家口一线穿越蒙古地区旅行的见闻。

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共有4 位西方人游历了恰克图并留下记述。英国人朱利叶斯在1890 年至1891 年间,进行了通过西伯利亚、蒙古戈壁沙漠、到达中国北方的旅行。朱利叶斯从恰克图穿越蒙古的记述中,有关库伦、张家口、穿越戈壁及蒙古人社会现状的文字颇多;俄国人波兹德涅耶夫在俄国外交部派遣下于1892 年至1893 年间,前往中国蒙古地区调查蒙古的行政制度和现状,于恰克图入境:美国人罗伯茨在1900 年义和团兴起时,为避难而由南至北逃亡蒙古。他由北京出发,先到张家口,后穿越戈壁,经库伦、恰克图,顺利的穿越蒙古地区,结束逃亡。1907 年6 月10 日到8 月10 日间,意大利人巴尔基尼陪同博盖塞亲王,参与了北京至巴黎的汽车拉力赛旅行,由张家口进入蒙古,沿着张家口、库伦、恰克图一线穿越戈壁。

二、西方人的恰克图印象

1.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的恰克图印象。宓吉对恰克图商业景观的记述是这一时期最有针对性及代表性的。宓吉1863 年从买卖城经过恰克图进入俄罗斯,对买卖城有所描述。他在恰克图见到俄商后,对中俄商人作了比较,认为中国商人要优秀于俄商、中国的商业环境要优于俄国。他认为中俄商人与欧洲人在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宓吉对中俄商人的经营模式留下了记述并对这种模式做出了评论,认为中俄商人与欧洲人在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中俄双方在商业与外交上都很有默契,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中俄两国的商人,棋逢对手,针锋相对,以礼相待。他们了解彼此的性格,因为他们是密切相关的”[2]。“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不用考虑任何人”。中俄商人在商谈业务时,“每个话题在开始时尽可能的绕开本来的目的。在寒暄应酬之间,旁敲侧击,互相摸底。这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他们彼此乐此不疲”,“他们浪费时间,并很有耐心”,而在面对这种商业模式,“欧洲商人变得着急浮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欧洲人如非商业上的必要,他们都尽量的远离中国人”。宓吉对这一现象有着清晰的认识,“文化的巨大鸿沟,使他们彼此在思想、观念和生活目标上产生分歧”[2]。

2.19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人的恰克图印象。Victor Meignan与皮谢茨基的记述反映了恰克图与丝茶贸易密切相关的商业生活。Victor Meignan在买卖城停留时,买卖城长官扎尔固齐曾前往探视。扎尔固齐对他的旅行给出了建议:“我原本可以合法的禁止你入境,因为只有俄国人才拥有进入天朝陆地边境的权利。为了便于你在中国内陆旅行,不受官方责难,你可以向M.Pfaffius(俄国领事)申请一个茶商护照”[3];皮谢茨基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及猜忌,“无论何时我去买卖城写生,我总是小心的请求中国人的允许,我知道他们很反感让一个陌生人观察他们的生活”[4]。

3.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人的恰克图印象。朱利叶斯在1890 年至1891 年间穿越蒙古时,留下了对买卖城的印象。“没有明确标明两个帝国边界的标志,狭窄的通道,脏乱的中立区域”,“买卖城是中国城市的差样本,与西伯利亚城市单调外观很像。城市约有2000 左右的居民,茶叶贸易非常兴盛,城市比较繁华”[5]。朱利叶斯在此停留较短,很自然的以西伯利亚城市为标准与买卖城进行比较。

罗伯茨在1900 年躲避义和团,由南至北逃亡,由蒙古买卖城进入俄国。他们来到买卖城如释重负,“最后我们马上要踏上俄国的领土了,这是个司法公正与政府强大文明的国度。在彼此眼中我们读出获得安全感的喜悦”。他们在俄官员的帮助下顺利越界,“边境两侧是买卖城与恰克图,它们中间是宽200 步的狭窄中立区”,“因我们没有中国政府颁发的蒙古护照,买卖城的官员试图阻止我们过境。但是,俄国官员坚持我们持有的俄国护照有效,理应过境。他让翻译用蒙古语向中方表明,并派兵护卫我们入境”[6]。

巴尔基尼于1907 年来到了买卖城。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恰克图的城市远观,“在恰克图侧面坐落着一个低矮混乱的小城———买卖城,中国最边缘的城镇。买卖城矗立在中俄边境,抵御着俄国的扩展。库伦由三个小城组成,恰克图由两个小城组成。它们彼此紧邻,不像库伦的中俄小镇那样远。不是很宽的中立区域,灰色的植物像哨兵一样错落其中。一根高柱子标着边界的标记。一侧是最典型的中国生活,一侧是典型的俄罗斯生活”。“买卖城的居民带着他们固有的习惯及品位。中国人有财不外露的传统,房子外观光秃、灰黑,院墙高低不平,但是透过院门我们能看到宽敞艳丽的庭院,雕梁画栋”。“一个中国青年示意我们停车,并用英语向我们致敬,欢迎我们的到来。他是电报公司的主管,他已经从张家口、库伦那里知道我们的到来”[7]。

三、恰克图呈现出的地缘经济景观

从西方人以Mia-mat-tschin、Maimachin、Maimatchin等称谓称呼买卖城时,很自然的明白了此城存在的缘由及目的。通过西方人对买卖城的观感,可知这是一座为贸易而存在的城市。首先,对俄国以茶叶为主的贸易。买卖城主要贸易对象是仅有百米之隔的恰克图,而主要贸易的商品就是茶,从护照、建筑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茶叶贸易休戚相关。汉商为了贸易孤身一人远赴漠北,博取富贵自是靠着茶叶贸易。而从西方人的描述中,买卖城的商业贸易无论从规模到利润,都是非常可观的。因此,“西伯利亚汉堡”和“沙漠威尼斯”的西方称谓,买卖城也是当之无愧的。其次,对蒙古的区域贸易。在西方人的观察中,买卖城的所售商品不仅仅是茶叶一项,生活琐碎,不一而足。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这些商品不仅能满足俄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喀尔喀蒙古上到王公贵族下到牧民的日常生活。

摘要:恰克图、库伦、张家口这一贯穿南北的主干交通区域,是晚清以来中俄草原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个时期,多位西方人在此留下了游踪及游记。他们的视角独特,对地缘经济、商业景观十分关注。本文以晚清西文游记中的恰克图为中心,梳理剖析草原茶叶丝绸之路的地缘商业景观,以管窥中俄蒙经济的历史联系。

关键词:晚清,西文游记,恰克图,草原茶叶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

[1]宿丰林.清代恰克图边关互市早期市场的历史考察[J].求是学刊,1989(1).

[2]The Siberian overland route from Pekingto Petersburg,through the deserts and steppes of Mongolia,Tartary,&c.By Alexander Michie.(London:J.Murray,1864.

[3]From Paris to Pekin over Siberian snows.A narrative of a journey by sledge over the snows of European Russia and Siberia,by caravan through Mongolia,across the Gobi desert and the great wall,and by mule palanquin through China to Pekin By Victor Meignan.Ed.from the French by William Conn.With supplementary notes not 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edition.With numerous illustrations from sketches by the author and others.Published 1885 by S.Sonnenschein and co.in London.

[4]Russian travellers in Mongolia and China By Pavel Yakovlevich Pyasetskii Published 1884 by Chapman&Hall in London.

[5]From the Arctic Ocean to the Yellow Sea.The narrative of a journey,in 1890 and 1891,across Siberia,Mongolia,the Gobi Desert,and North China.By Julius M.Price.With one hundred and forty-two illustrations from sketches by the author.Published1892 by S.Low,Marston&company,limited in London.

[6]A flight for life and an inside view of Mongoliaby James Hudson Roberts.Published 1903 by Pilgrim Press in Boston.

篇9:天路的风景草原天路自驾游记

预设五点的闹钟准时响起,按下后坐在床边,白露时节,楼下蟋蟀等小虫愉悦的鸣叫清晰的从窗户传进来。虽还没到秋分,但天还是漆黑一片,一夜的小雨让黄色的路灯周围一片氤氲,树叶上的水珠也闪着点点反光。很久没有这样早起了,这次是买了新车后,既是当作一次心理上的给车磨合,又是和自己的骑车教练一起在即将收费的草原天路,来一次骑行。

开新车走老路

六年的时间弹指而过,2.4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第一代国产RAV4现在看来毫无亮点,但皮实耐用的它已经载我行驶了11万公里有余,从未闹过脾气,现在把它转手给更需要它的朋友后,也顺应时代潮流,购置了这辆2.0T的沃尔沃XC60。

出门接上范建东后,直接上高速开往张家口。早上路面上车很少,200公里的高速路,几乎全是在用定速巡航。120公里的时速,8速的变速器把转速控制在2000rpm内,平均油耗也才7升左右,风噪、胎噪都能很好的隔离,俩人在车里边听着音响边聊天几乎察觉不出噪音。液晶的仪表盘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科技感都很令我满意,中控屏幕面积稍小是个遗憾,而且操作面板的设计充满北欧的极简风格,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和熟悉。

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张家口,特意从大境门前停留一下,也在这写有大好河山的古迹附近吃碗刀削面当早餐,为今天的骑行积蓄能量。一大碗下肚,不仅饱腹,还暖了身体。继续往北开,又是一百公里左右,就到了野狐岭,也就是草原天路的门口,标志的牌楼一侧,售票处已竣工矗立在那里,等着收费通知下达的一刻就开始投入使用。

把汽车停在一侧的停车场,把后备箱里的两辆自行车取下并组装好,换上骑行服装,带上头盔,出发前趁光线正好,先郑重其事的在草原天路的牌楼下拍几张合影,简单修整一下就出发。

骑行在沙尘暴里

当天的风有些大,这其实在高速上开车的时候就感觉出来了,现在我们到了这开阔的山顶上,更觉得猛烈,而且还伴有轻微沙尘暴,所以一开始骑起来,每一步都东倒西歪,很不适应,只能施以更大力量去蹬脚踏板匀速前进,双臂也牢牢控制住车把稳定方向,避免有车辆经过时造成危险。好在骑了没一会就是个长下坡,节省体力还能加起速来,只是横向的风力较大,车身晃动幅度有些大,稍平稳时我低头看了下时速表,都到了将近每小时50公里了,安全起见,还是轻带刹车,适当减速。

借助过瘾的下坡冲刺积攒出来的速度,翻越过小的上坡几乎毫不费力,都不用变速,直接就轻松通过了。几个这样的山坡翻越下来,有了基本的经验和判断,所以在后面的骑行过程中,无论是体力还是对于车辆、节奏的控制,都调整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在体能和速度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点。

蓝天下,大风吹动着风力发电风车不断旋转,每当我从旁边经过时,巨大的扇叶切削空气发出的呼呼响声,我都把它当做是观众为我欢呼鼓舞,双腿变得更有力、目光放得更遥远,踏频也在不自觉地不断提高,风车扇叶声、飞驰的风声都融为一体,内心和思想却更安静,一心想着不断前进,翻越下一个山丘。

沙尘暴的原因,在一些低谷的路段,路面沙尘很多,汽车经过时卷起的扬沙都能遮住前面的路,自行车经过时务必非常缓慢,尤其这种轮胎宽度也就3厘米的公路自行车,速度稍快就会有侧滑或者翻车受伤的危险。在通过了危险路段后的一个坡顶空地上,我们停下来休息,也顺便欣赏下山下的景色。第一次来天路的老范很兴奋,拿出手机不断地在拍摄这条公路和四周的风车、草甸。他拍景色我拿手机给他拍照,俩人玩得还挺带劲,最后俩人还不忘来个合影。

前方路还有很长,体力不是问题,风沙也不会阻止我们的脚步,只是我们的车还停在天路的起点,若我们骑完全程再回去开车,路就显得有些太长了,而且天也就会黑了,所以俩人决定就此掉头,之后再开车走完全程。

在山顶看山

再次坐回车内,瞬间感觉座椅太舒服了,比硬邦邦的自行车座好上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还有靠背,关上车窗也不会有风沙的影响,简直再也不想出去了。沿着刚才骑车走过的路一直向前开,也能感觉到侧风吹动车辆造成的晃动,也就可想刚才骑车时多麽的困难。但是在一些骑车时看来不小的坑洼路面,这辆XC60却能很好地过滤掉很大震动,在以较快速度一些通过一些很长的弯道时,车身姿态控制得也很不错。虽说也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挂,但是看来厂家的调教还是很好的。

不一会就到了刚才掉头的地方,看一下液晶的仪表盘,才骑了也就10余公里,可能也是因为大风和沙尘的影响,才显得如此漫长。继续往前开,两侧的植被逐渐都由草甸变为了针叶林,脚下的油门反应也在变得迟缓,看了下导航,海拔已经1000米左右,两侧的路面还有积雪,简直不敢相信,也喜出望外,不断拍照、录像。

上到了天路的最高点,才发觉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俯瞰大地,山与山按照自己的意愿连接成脉,绵延着,伸展着。在山的顶峰上看山,山是被装饰了的,团朵的云在空中织开了自己的世界,看似漫不经心的排列,美得出乎意料。也就在这样美丽日落黄昏之时,我们开始返回城市。晚霞初上,白云被涂上夕阳的颜色,与高楼一起排列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篇10:内蒙古大草原游记作文

因为出生在冬天,也因为出生时的那场雪,让我与“雪”结下了了终生的缘分。不过这几年家乡的冬天没有那么冷了,雪也少见了。让我无比怀念外婆家——内蒙古的雪。

印象中内蒙古的冬天来得比较早。清晨,天阴沉沉的,妈妈就会高兴地告诉我:要下雪咯!我早就盼望着雪的降临,终于到了“梦想成真”的时刻了。果然,下午雪花就飘飘悠悠从天而降,家里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向楼下跑去,我也不例外。只是和他们不同的是,我喜欢张开嘴巴,让洁白的雪花““跑””进我的嘴巴里,想给这些可爱的“精灵”一个“温暖的家”。不过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那种清凉的感觉会提醒我,这些“精灵”已经融化了。不多会,我们的头上、身上都落了学,就仿佛在参加一个化妆舞会呢!

最受欢迎的项目当然是堆雪人啦!我们先用积雪揉成一个小雪球,接着把这个雪球放到地上滚起来,等到差不多大了就进入“制造”的程序啦——长长的萝卜做鼻子,扫帚做手臂,两颗黑黑的石子做眼睛。还有“贡献”出自己手套、围巾、帽子的,这样,雪球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我们围着小娃娃高兴的蹦着、跳着。

篇11:呼伦贝尔大草原游记

司机成熟稳重,技术熟练,熟悉呼伦贝尔地区旅游景点及线路,海拉尔、金帐汗、额尔古纳、恩河、室韦、莫尔道嘎、临江、黑山头、满洲里、呼和诺尔,线路由您自定,

呼伦贝尔草原牧场辽阔,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河湖遍布,是我国生态保持较好,未受污染的大草原之一。 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和迹地更新林景观齐备,巍巍青山,茫茫林海,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博物馆。呼伦贝尔的河流湖泊把广袤的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欢迎您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观光。为您提供呼伦贝尔周边旅游包车服务,车险齐全,提供路线之外也可以按您自定路线走,路线熟悉。

路线:

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莫尔道嘎--临江--室韦--呼伦湖--满洲里--阿尔山--海拉尔草原上处处都是风景,让你看不够。途中有几个知名的景点:根河湿地、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火山,要收门票,但一定要去哟,不去会后悔一辈子的!

几点说明:

1、包车:一辆小车6-7天,费用3000元,含汽油费,师傅的住宿不用管,和客人一起就餐。找到一个好师傅,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好导游,一路上的`吃、住、行都不用操心了,我还可以向你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呼伦贝尔之行大家不用担心旅游“潜规则”。

2、上车之前,带好充足的水和食物。因为有时为了赶路,就餐不准时。

3、大部分时间在车上度过,如果晕车,那一路上就比较痛苦了。

一、路线

基本线路:

海拉尔*(39KM)*金帐汗*(90KM) *额尔古纳*(120KM) * 恩和*(90KM)*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180KM)*室韦*(260KM)*额尔古纳*(70KM)*黑山头*(180KM)*呼伦湖* (25KM)*满洲里*(160KM)*呼和诺尔*(60KM)*海拉尔

第一天 海拉尔 - 金帐汗 – 额尔古纳 – 恩和 290KM

当天早晨海拉尔火车站接站,赴金帐汗蒙古旅游景区,领略草原和莫日格勒河风光;

建议中午至额尔古纳午餐,下午一路草原、森林过渡风光,至恩和;

◇宿恩和(家庭旅馆)

第二天 恩和–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210KM

当天早晨由恩和出发,前往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白鹿岛,下午可漂流;

赏激流河美景,感觉森林中气息;

◇宿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宾馆)

第三天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莫尔道嘎镇 – 室韦 280KM

当天由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出发,在莫尔道嘎镇午餐;下午前往边境小镇室韦,可骑马观光,漫步中俄边境;

◇宿室韦(家庭旅馆)

第四天 室韦 – 额尔古纳 – 黑山头 260KM

当天室韦出发,在额尔古纳午餐,登西山参观根河湿地;下午赴黑山头弘吉剌部旅游景区,体验草原的黄昏和夜晚,可骑马、晚会等自由活动;

◇宿弘吉剌部(草原蒙古包)

第五天 黑山头– 呼伦湖 - 满洲里 220KM

当天从黑山头出发,沿边防公路赴满洲里;至呼伦湖午餐,品尝全鱼宴;

下午返回市区,入住酒店;晚餐可自费观看歌舞表演等;

◇宿满洲里(酒店)

第六天 满洲里 – 国门 – 满洲里 100KM

当天早餐后,参观满洲里国门、套娃广场等市内设施;午餐后自由活动,可在中俄贸易集市购物;

◇宿满洲里(酒店)

第七天 满洲里 – 呼和诺尔 - 海拉尔 240KM

当天满洲里出发,经呼和诺尔旅游景区,可骑马、草原游玩;建议在海拉尔午餐,下午参观海拉尔国家博物馆,

资料

二、旅游景点简介

1、海拉尔:西山公园、 要塞遗址等;

2、金帐汗:莫尔格勒河、巴尔虎大草原

3、室韦:俄罗斯民俗村

4、莫达道嘎:白鹿岛、原始森林公园

篇12:大草原游记

今年暑假,我真的到了草原。我发现草原也是有山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草都可以将牛羊的身体隐藏。

出了河北承德市,马路变得凹凸不平,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令我们的旅途满是泥泞。大巴车在小路上摇摇晃晃地行驶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开出山区,过了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河,便是海拔千米以上的草原了。透过窗户,看见了前方有着一座一座连绵起伏的“草原山”。此时,天空出奇地晴朗,这让我们可以尽情领略晴空万里的克什克腾旗草原的美景了。

克什克腾旗草原风景区闻名遐迩。克什克腾旗汇集了高山大川、丘陵沙地、湖泊平原等多种地质景观,的景区有十多处,处处是景,景观奇妙,引人入胜。

进入克什克腾旗草原后,我们就身处在一片茫茫的“草海”中了。导游告诉我们,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做“跑死马”,因为这里的山与山之间显得很近,而事实上山与山的距离很远,远得连马都可以跑死,我想这不会仅仅是一个夸张吧。

这时,导游指着路边两旁的一大片草原,我看见远处的草原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几个蒙古包,导游告诉我们那里就是《康熙王朝》的拍摄地,是拍摄康熙征战噶尔丹时的场景。看着眼前满眼生机勃勃的草原,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的岁月。

事实上,正是在这片宁静、辽阔的草原上,出现了改写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建立了两个了不起的朝代——元朝和清朝。

在蒙古军马场宾馆,我们换乘了军用吉普车。军用吉普飞快地行驶在内蒙古草原的公路上。气温很低,只有十几度,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外套。天看起来是那样的蓝,太阳明亮很刺眼,风却凉凉的,空气十分清新。笔直的公路就像一把银灰色的利剑划开万顷碧波,把草原一分为二了。汽车在寂静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里播放着好听的蒙古歌曲,地平线在遥远的天际,车开了很久,突然翻过一道高坡,又一个天际线出现在更远的地方。走了很久也看不见一个人,一户人家。偶尔在远远的山坡上,能依稀看见像小芝麻一样的牛羊。在这条路上行驶,我感到有点担心,又有点兴奋。

经过一条又一条长长的公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将军袍子跑马场,我们要在这里骑马!

将军袍子跑马场里有将近两百匹骏马。一进马场,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选马。我选择了一匹雪白色的马,它的脖子上有着长长的鬃毛,奶白色的尾巴像一把大扫帚,“哗啦哗啦”地甩来甩去,威武极了,它是这里最漂亮的白马,我太喜欢它了。白马的主人是个沉默的小哥哥,他的皮肤是深褐色的,他告诉我,白马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他只比白马大四岁,从小就和白马朝夕相处,所以白马最听他的话。而让我惊讶的是这匹白马竟然是队长,爸爸骑的马也听它的。骑在马上,微风迎面吹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开始,骑在马上,觉得马鞍子在马背上左右滑动,似乎要掉下来,尤其在马疾走或是奔跑时,马的身体前后、上下颠簸,更是让人不安。但是,很快我就适应了这种感觉。不一会儿,我就敢放心大胆地骑马了,这种感觉舒服极了,我完全喜欢上了这危险而又有趣的骑马,甚至希望永远都在这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策马奔腾……

下午的活动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们来到一片大群绵羊聚集的草场。一片片云朵就像是刚刚用牛奶冲洗过一般,透出了无与伦比的白,看着闻着,似乎那牛奶的香气都飘到我的鼻子里了。再看看那草地上洁白的羊群,看久了,仿佛羊也变成了云朵,而云朵却变成了飞在天上的羊……

篇13:大草原游记

影片的开始, 就以一个大气的空镜头开始, 清清楚楚交待出故事的地点与环境。画面大体平衡, 层次远近清晰, 把沙漠的广阔无垠淋漓展现, 也把即将登场的人物的生活环境的贫乏交代清楚。而这个开场镜头就用了远景来展现, 影片中大量远景的运用, 都在交待人物们生活的环境, 突出人物生活环境的乏味与单调, 也在很多时候交待着时间流逝, 当然时间的跨度转变也离不开太阳月亮的淡入淡出。也突出大漠的无垠, 更是承担着影片的转场作用。影片中每天的变化, 日子的流逝都在大量远景中渡过。日复一日的画面总是由太阳升落的远景来述说着时间的流逝与急需拯救小白骆驼的时间紧迫。当然所有全景的运用也不是如此单调, 在片中有一段讲述骆驼母子关系糟糕的时候, 母子俩分别站在画面的两端, 无垠的沙漠作为母子的巨大的背景, 把母子之间似乎已经无法修复的关系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全景把画面里破裂的关系描写清晰, 让观众也为此焦虑和心痛。

本片是一部纪录片, 所以在镜头的运用一定会以写实为主, 所以有很多长镜头的运用。例如开场就是一个长镜头的运用来展现出地点环境和人物基本信息。这真实的展现着牧民们真实的生活, 而有些画面为了体现真实性, 直接会移动镜头跟随主角, 如真实反映出骆驼母子亲疏关系, 也真实记录着牧民们传统的游牧生活, 更真实反映出现代文明对传统的冲击。纪录片也会又枯燥的一面, 导演为了打破这种枯燥, 在镜头剪辑上大下功夫, 很多为了真实记录又不乏味, 导演要不是选择调焦或者景别的变化, 在最后一只小骆驼出生时, 摄影就是先从全景开始直到特写, 先把生产过程进行了一个交待, 在逐步的推移, 让人们看清过程, 更让人们理解到母骆驼现在所承受的剧痛。而且有些特殊的画面就运用了全景加特写, 如为为第一个小骆驼举行仪式之前的准备, 这样既强调动作也突显民风, 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在影片中剪辑手段的运用虽然不花哨却朴实到位, 合情合理, 虽然没有复杂的剪辑手段却与该片自然纯朴的风格相得益彰。而且剪辑没有虚假的跳跃, 让影片更加真实自然。如有场炒油茶的戏就是既有特写又有全景的镜头相组合, 并不脱离实际, 也真实记录, 更让观众可以感觉纪录片也不一定是乏味的。而影片在即将进入高潮时还采用了平行蒙太奇, 既表现着杜德兄弟二人的寻琴师之路, 也在继续着家里骆驼的情况, 两根线共同发展, 这样既丰富影片的内容也提醒观众别忘记小骆驼的情况, 更在其中突显着导演想表达的主题现代文明对传统的冲击。

而全片的叙述也经常采用对比的方法减少影片的枯燥, 对观众更有吸引力, 为了突出小白骆驼母子的疏离用了很多其他的例子来进行对比, 经常这个画面是疏离的骆驼母子, 而下个画面就是亲昵的骆驼母子, 这样强烈的对比更加显出小白骆驼的可怜, 而且影片还时不时与女主人对儿子和女儿的疼爱进行对比, 更加突显出在和谐草原上那层不和谐的杂音, 这是多么不该出现在这宽广的大漠之上。而且故事的叙述也并不拖沓, 在如此的骆驼的出生, 只选择了两个来表现, 一个是第一个出生, 另一个是最后出生也是全片围绕的中心, 第一个就交待生产季节开始而省略具体过程, 而那个重点的小白骆驼则清晰交待出整个生产过程, 既讲明事情也为后文做下铺垫, 这才有了接下的发展。可影片也不是完全简洁, 或许很多牧民们的普通生活场景都可省略, 而导演却没有, 并不是为了拖沓影片, 而是为了丰富影片, 更是为了突出主题, 和表现出牧民们的生活实况。还有本片一大特点就是对细节把握到位, 在拍摄途中有许多细节被导演发现, 并精心挑选进行剪辑, 就这样在选择与舍弃中把对生活毫无保留的纪录片剪辑了出来。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就在微小中感动人心, 也就是这样的细小让影片更加的出彩。

而全片的重点是对主题的阐述, 虽说片名叫《哭泣的骆驼》, 全片是以骆驼为中心, 而主体却并非是说环境之类的话题, 而是用骆驼来反映出现在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的桥。在这一个拯救小骆驼的途中, 这种现代文明的冲击越发明显越发靠近这些传统的游牧民族, 面对传统他们是保留还是舍弃, 面对新奇他们是拒绝还是接受。而主体最终的升华要是在杜德兄弟俩寻琴师的那一段路上, 乌干纳面对新奇的向往, 那种迫不及待和哥哥的犹豫形成强烈对比, 现代文明和传统习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这也不禁让人深思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我们的传统, 我们应该怎样让能存在的东西发展和谐。

篇14:心中大草原

一切都是从1847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开始的。可怜的米尔顿叔叔修房子时从屋顶上栽了下来,立刻就断了气。但对于刚满十三岁的女孩哈蒂来说,这位叔叔的葬礼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棺材掉进了河里,被一艘轮船掀起的大浪卷得不知去向。作为补偿,船长答应带哈蒂一家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于是爸爸宣布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决定:“由于船长的好意,我们现在能够负担得起乘船去独立城了。”而独立城是通往西部的必由之路,是俄勒冈之路的起点。

传奇就这样开始了。1847年,活泼可爱的少女哈蒂·坎贝尔作为美国的第一代移民,跟随亲人乘坐大篷车向西部荒原进发了。满怀在新的土地上建立家园的热望,他们在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上艰难跋涉……“哈蒂,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出发前,琼姨送给哈蒂一本日记本并且这样说道。

确实,这不仅是哈蒂一家的传奇,也是整个美利坚民族的传奇。19世纪40年代,美国与英国签订条约,得到了俄勒冈广袤的土地。一时间,许多幻想着在新土地上开拓新生活的美国家庭迈上了他们前往俄勒冈的艰辛又漫长的旅程。

在独立城购置了大篷车、牲口等装备之后,哈蒂一家和其他几十家组成的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开始了穿越北美腹地的旅行。这条移民之路要走八个月,在路上,哈蒂开始了她的旅行日记。

旅途上的种种困苦是不难想像的。当时移民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由牛或骡拉的大篷车。大篷车装上他们的全部家当以后空间便十分狭小,所以即使是妇女和孩子,大部分的路也要靠自己的脚来走。“我的脚都酸了,还起了几个泡,一走路就疼。”哈蒂抱怨道。大草原是如此辽阔,看起来茫无涯际,“每走一里路,总感觉到天空和道路同我们一道移动,仿佛我们只是在原地踏步。不管我们走了多远,看上去一切都是相同的。只有低头看着布满尘的埃鞋印时,我才发现,真的,我正往前走。”

那些横亘草原的河流是移民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一些不幸的人永远也无法到达对岸。“我朝外一看,河中央肩并肩排着两辆车子,骡子吃力地游着,它们大大的棕毛头在水里挣扎着喘着气。不知怎么搞的,一头骡子漂到下游另一队里,蹄子和挽具缠到一块儿了。那头可怜的骡子吓慌了,接着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牲口开始被水淹没。它们沉得那样快,车里的人还没来得及逃出来,就把车子拽到水底了。两家人就这样消失了。”哈蒂非常难过,但,一切都必须进行下去,所有的悲哀只能被吹散在草原干燥的风中。

另外,食物的匮乏也带来了极大困扰。移民们不可能将整整半年的口粮都带上路,而途中的补给仅限于野菜野果、去年路过此地的人无意中散落的种子长出的萝卜和土豆、死于疲劳或意外的牲畜。所以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必须学着辨认野菜寻找食物。正因为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河边,哈蒂把毒人参当成了防风(一种可食用的植物)煮进了汤里,结果毒倒了几个孩子,其中三个永远地留在了这荒凉的草原之中。“当男人们一锨一锨地往那个很普通的坟墓上添土时,孤零零的一个小提琴手拉起了《神奇的皈依》。一会儿后,太阳落山了,金紫色的余晖洒在宽阔的水面上,我心里感到一阵剧痛……后来,当星星出来,没有人看见时,我跑进灌木丛里,倒地大哭。我的心碎了。虽然大家都说不应该责怪我,但我心里仍难过得要命。”也许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经历生离死别之后,小小的女孩开始学会沉着应对更大的挑战。人们把一块警告牌插在男孩们的墓前,又继续前行了。毕竟,什么也挡不住对开创未知世界的渴望。

移民们必须在冬天来临之前到达俄勒冈,否则很难说会不会发生像唐纳队那样的悲剧。1846年的唐纳队是俄勒冈通道上最出名的旅行团体。冬天来临之时,89名不幸的移民被阻隔在内华达山区,无法继续旅行。后来他们离开那儿,为了节约时间,走了一条“近路”,或说捷径,这个决定是致命的错误。许多人冻死或饿死了,当食物都吃光了,47名幸存者被迫人吃人。一位幸存者在写给东部一位朋友的信中警告道:“永远别走捷径。尽可能快地赶路。”

此外,移民还害怕和印第安人接触。不过实际上印第安人的袭击很罕见,移民更多地死于事故,像霍乱和伤寒等疾病、饥饿、渡河时淹死或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等灾难。车队还经常遭遇草地起火、冰雹、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

春去秋来,哈蒂所在的队伍因为汇聚了各个州来的移民变得更庞大,也因为种种灾难而丧失了许多成员。在宽阔寂寞的大草原上,移民们风尘仆仆、迤逦前行,渡过湍急的斯内克河,翻越高耸的内华达山脉,走向梦中的新土地。顽强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美丽的梦想也煽动起了无限乐观的情绪。原来只要心中有梦,苦难的日子也可以变得如此快乐。

一路上,移民们也开始对不同民族的人有所了解,并学会和印第安人相处。正是通过这样的大规模移民,美国各民族之间得到了融合。

终于,十月中旬一个下着冷雨的清晨,他们踏上了俄勒冈的土地。命运没有欺骗他们。“爸爸已经种下八棵果树……‘哈蒂,’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说,‘你闻到了泥土的气息吗?你闻出它是多么肥沃吗?我们将吃到我们果园中结的水果,你要明白这一点,女儿。’”

至此,我们为哈蒂一家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穿过宽阔寂寞的大草原,在这片梦想中的土地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这部日记体历史小说由美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格雷戈里撰写。

上一篇:中基层员工休假审批表下一篇:家长课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