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

2022-04-17

[摘要]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整体养殖规模逐渐增大,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农村养殖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同时农村养殖也是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养殖业,对于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 篇1:

国际主义战士阳早、寒春夫妇中国事略

阳早和寒春这对美国夫妇青年时代就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延安,他们与大家同吃小米住窑洞,饲养奶牛,转战陕北;在陕北三边,他们参加创建新中国牧场;在西安附近的草滩农场,他们同中国工人一道为畜牧机械化而奋斗;在北京,他们大力宣传延安精神,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40多年光阴,数万里征程,他们在中国广阔田野上留下奋斗足迹,播下友谊种子,赢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称颂:“咱们的美国老乡”。
“到中国去!”

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191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亲带着10个子女过着飘泊不定的流浪生活。1938年,20岁的阳早以做临时工所挣的一点钱作为学费,进入纽约州立大学学习农业。自己和家庭的苦难经历使他对美国统治阶级宣扬的资本主义“神圣美好”十分怀疑,转而对资产阶级拼命攻击的社会主义产生兴趣。他到图书馆翻阅了许多关于苏联的资料,才了解苏联并不那么坏,工人、农民竟成了国家的主人,这是多么新鲜的事情呀!

阳早常同舍友韩丁(原名威廉·辛顿,美国人,寒春的哥哥)一起讨论人生和世界大事,探索改善社会处境的方法。正在这时,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问世了。二人深受吸引,激动地说:“人家不光讲革命道路,还真的发动群众搞革命斗争,真了不起!”并将目光集中在毛泽东头上戴的八角军帽的红星上,心里燃起炽烈的希望之火。热烈讨论后他们决定:“应该到世界的那一边看看,到中国去!”

1945年上半年,韩丁来到中国。在山城重庆见到正在参加国共谈判的毛泽东。毛泽东和他亲切交谈,问他为什么来中国,之前是搞什么的,并一连串询问了许多关于农业的问题。回到美国后他激动地把在中国的见闻告诉了阳早。阳早听后非常兴奋,立刻变卖了奶牛、马匹和一些机械,准备前往中国。但因美国采取敌视政策,公开去中国解放区显然行不通。在朋友帮助下阳早以奶牛专家身份参加了刚成立的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的救济工作。

阳早去中国的消息传到寒春那里。她原名琼·辛顿,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先在纽约州立大学学习3年,后又到著名的威斯康星大学专攻原子物理,参加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作,是成绩优异、为数甚少的年轻女物理学家之一。她也很向往中国,积极赞助哥哥和阳早的行动,但又舍不得离开加速器。行前寒春在华盛顿为阳早送行:“再见,祝你一帆风顺!”他也热情祝愿:“谢谢,祝你取得更大的成就!”两个憧憬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美好未来的青年在华盛顿的秋风中分手了。

1946年3月,阳早到了上海,在联合国救济总署上海办事处工作,并设法同中共驻上海办事处取得联系。“我变卖家产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去中国解放区!”他激动地向办事处负责人说明来意。办事处负责人对阳早的行动十分赞赏,周恩来还在办事处接见了他。经过周密安排,阳早宣布脱离联合国救济总署,从上海来到北平。

当时,以叶剑英为首的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正同国民党谈判,他们热情接待了阳早,准备护送他到解放区。有位工作人员问:“你到了中国,又要去解放区,要不要起个中国名字?”“好啊!请你们帮个忙吧。”阳早十分高兴地说。大家想了又想,一位工作人员说:“上海《大公报》有个进步记者羊枣,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他是一个深受尊敬的革命者,你用他的名字,表示继续他的事业,行吗?”“太好了!”从此,他改名阳早(羊枣谐音),以表达同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信心。在北平短住一段时间后,在军调部工作的黄华把阳早送上飞往延安的飞机。
战火中的牛倌

10月的一天,阳早飞抵延安。他终于实现多年愿望来到红星照耀的地方。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欣赏着周围的一切: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繁华市场、红男绿女;八路军指战员穿着粗布军装,有的还打了补丁却干净整齐,精神抖擞;山西、河北解放区的人民正赶着毛驴,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运来大批粮食支援陕北受灾地区。他深感:这里同美国的花花世界不一样,同上海、北平这些国民党统治的大城市也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

几天后他来到延安杜甫川的光华农场。农场只有几十个人、几十亩地及从阎锡山统治区缴获的几十头奶牛。他被分配到畜牧组干老本行并打心眼儿里喜欢这几十头荷兰良种奶牛,精心地饲养照料它们。紧张劳动之余他还认真学习汉语。一年后已基本掌握了明显带陕西口音的汉语日常用语。

正当阳早以喜悦心情迎接他在延安的第一个春天时,国民党胡宗南部于1947年3月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猖狂进攻。阳早和农场人员一致表示:“保卫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但上级指示很快下来了:党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边区政府机关和各直属单位准备转移。阳早对此想不通,站在寒风凛冽的山坡上思绪万千:好不容易来到延安开始了崭新生活,难道就这样轻易撤离吗?延安是全中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啊,解放军为什么不跟敌人拼一拼呢?

3日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吉普车把阳早接到中央军委所在地王家坪,在一间普通平房前停住了。阳早推门进屋只见几个美国人坐在那里,有马海德、李敦白及斯特朗。一会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进来热情地同大家握手問好。毛泽东笑问阳早:“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阳早答:“我原是纽约州的农民,现在光华农场养奶牛。”毛泽东颇感兴趣地从头到脚仔细打量着阳早,兴奋地说:“农民,好啊,中国是农业大国,欢迎你来帮我们搞农业技术。”早在美国看到斯诺《西行漫记》上那张毛泽东头戴红五星的照片时他就崇敬这位中国革命领袖了,今天终于见到还同他握手谈话并得到其赞扬和鼓励。当时已是敌人正要进犯延安的紧急关头,但中共领袖们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阳早感到他们身上蕴藏着不可战胜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毛泽东等热情地邀请美国朋友们吃晚饭,然后由周恩来向大家介绍国内形势,说明中央暂时撤离延安的部署、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美国朋友们听后个个心服口服。周恩来说:“这里很快就要打仗了,你们可以离开这里,也可以到蒋管区住一阵子。”阳早坚决地说:“我不走,我要和同志们一起撤退,上级已经答应我了!”直到深夜他才离开。

敌人逼近了延安城。光华农场接到上级命令:实行战略转移,向延安城北撤退。阳早和同志们赶着那几十头荷兰奶牛转战陕北。行军中紧张的一天来临了:敌人误以为这支农场队伍是解放军主力,便紧紧追赶。阳早等使劲轰赶着那些步履蹒跚的奶牛艰难行进着。傍晚时分一条河流挡住去路。河并不很宽但水流湍急,有的地方还打着漩涡,河面不时漂过几片薄冰。河面上的简易小桥被水冲得摇摇晃晃。人可以相互搀扶着从桥上走到对岸,可那几十头奶牛怎么办呢?两年前他为来中国忍痛卖掉了心爱的奶牛;今天为了中国革命他要全力以赴保护人民财产,决不丢掉一头奶牛。紧急关头他决定和牛一起游过河去:“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丢掉这些奶牛,它们为中央首长和边区的孩子们提供过牛奶,今后还要靠它们发展大牧场呢!”说着,他把牛一头头赶下水去,自己也“扑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保护牛群前进。当赶着牛游到对岸时他的身体已冻僵了。历时一年的转战结束后,领导和同志们对阳早的工作做了高度评价。他的鉴定上这样写到:“对革命胜利有信心,1947年战争中表现坚定。”
圣地花烛

送别阳早后寒春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原子彈爆炸时的火光、妇女儿童惨死前的呼叫、美国军方对科学研究的干涉,使她坚持走纯粹科学道路的幻想破灭了。正在这时,她接到阳早从中国发来的长信。信中对延安生活的描写又使她看到希望。她拿定主意:到中国去,和阳早一起共同战斗!1948年初,她拎着手提箱带着打字机远渡太平洋来到中国上海。随后,她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到了南京、郑州,先后两次试图进入解放区都未成功,只好返回上海,准备先去北平再寻机转往延安。4月来到北平,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在北平住下。

1949年2月,她告别刚解放的北平,搭乘军用卡车经两周颠簸来到延安。当时,阳早正在陕北瓦窑堡农具厂工作,闻讯后立即赶回延安同她见面。4月,二人在延安结婚。婚礼是在边区政府礼堂举行的。中国同志像过节一样为他俩筹办婚事,按照陕北风俗,大家点燃了噼噼啪啪的鞭炮,乐队吹唢呐敲锣鼓。为使婚礼具有美国特点,大家还举行了简单的舞会。新房是边区政府接待组的客房,里面摆满了同志们赠送的礼品、喜幛、对联,不少同志还赋诗作画祝贺他们。最醒目的是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赠送的“爱情与真理的结合”的喜幛和一幅写着“万里良缘,圣地花烛”的喜联。

出身与专业都不同且都曾热爱自己的事业,走着不同的道路。是中国,是中国解放区的事业,是追求真理的事业使二人结合在一起并将青春、命运同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两周后,二人一起回到瓦窑堡农具厂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农具厂制做铁锅、铁犁,还有一个革新小组,那里车、铣、冲、刨等机床都有一部分。曾经热爱加速器的寒春一下子投入到革新车间,和阳早改良了铁铧犁,制造了水车和风车。业余时间大家看报、学文化、唱歌、演节目,中国同志还积极学起英文,二人又成了大家的老师。这里一切都是那样真诚可爱、生机勃勃,寒春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地方。

陕北的生活是艰苦的,而二人却觉得苦中有乐。一次,阳早过生日,按美国风俗要做个大蛋糕插上蜡烛以示祝贺。可陕北无此物。聪明的寒春想了个好办法。傍晚时分她拉着阳早的手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对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你在陕北度过这难忘的日子。”说完,她转身捧出一个用黄泥土捏成的特大号双层蛋糕,上面刻了很多细花纹,乍看十分逼真!没有蜡烛,就在泥蛋糕上插了一根根小木棍。阳早高兴地捧起那个蛋糕上下左右看个没够。这特别的生日永远清楚地印在他俩记忆里。它代表着纯真的爱情,代表着他们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崭新生活的崇高理想。
“要用延安精神搞四化”

1949年8月,新中国即将诞生前夕,他俩和战友们向更偏僻、更艰苦的陕北定边县进发了。那里紧靠内蒙,有着广阔的草原。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的指示,要在那里建个三边牧场,场部设在定边县城川镇。他们一起努力地工作着,尊重牧民的风俗习惯,学习其语言,不要任何报酬地为其提供种畜,利用科学知识为牧畜防病治病。牧场的规模一天天发展起来了,他们成为牧民们最可信赖的朋友。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的生活开始了,他俩和草原上的人民一起纵情歌唱。

在三边牧场工作两年后他俩被调到西安奶场工作。1955年来到西安城北20公里渭河之滨的草滩农场,和那里的工人、农民一起度过了10个春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农场设计建成了我国当时最先进的自动化挤奶管道专用线,为我国奶牛场机械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4月,他们被调到北京,阳早进了电影局,寒春在对外文委工作。“文革”中,有人怀疑他们是美国特务,孩子们在学校被孤立。但他俩坚信,当时一些人的错误做法不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毛泽东思想,真理的阳光一定会驱散乌云。并多次请求:到农村去,到边疆去。1972年,经黄华安排,他们又回到农村到北京郊区红星公社牛场工作。1973年3月8日,二人出席了人民大会堂“三八”茶话会,周恩来同他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毛主席早就主张世界革命不分种族,中国人和外国人应该一样,主席很关心外国朋友。”还说:“你们、我们都在经受考验,我们一块干革命。”这些充满真挚感情的话语使他俩兴奋不已。他们深深感到:中国革命的航船是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着辉煌灿烂的前途。

40多年过去了,阳早、寒春从未忘记在陕北战斗过的岁月,经常向人们宣传延安精神,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诚恳地告诉周围的人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要用延安精神建设四个现代化。”

(责编 侯春奇)

作者:缪平均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 篇2:

浅谈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整体养殖规模逐渐增大,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农村养殖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同时农村养殖也是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养殖业,对于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养殖业;问题;措施;市场体系;资金短缺

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加快养殖业发展,必须尽快摆脱传统的养殖业发展观念和传统的养殖业发展方式,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养殖业发展,要大抓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加快养殖业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养殖业生产的国际化水平,增强畜禽水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实现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的历史性转变。

一、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国家对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收购,从根本上保护了种粮农户的利益,但对于养殖业,政府没有形成长效的保护机制,玉米、豆粕等用于养殖生产的原料和畜禽及其产品的价格时涨时跌,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养殖户还要承担生产过程中巨大的疫病风险等,养殖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特别是当饲料价格飞涨、畜禽产品价格下跌、畜禽病种增多的形势下,养殖户更是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

2、技术和观念落后

农村养殖业由于问题诸多,使得技术非常落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工饲养,机械化程度较低。但是发达国家却不同,例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养殖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养殖业机械化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高。其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养机械化,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

同时,在农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很多农户无法掌握市场行情,不能根据市场进行有效的改变,而往往根据经验进行饲养活动,使得很多养殖户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甚至有些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使得半途而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观念也很落后,有很多的观念需要养殖户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创新。同时,在农村的养殖户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很可能导致价格的下调,甚至是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

3、资金短缺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投资比较大,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一般养殖者单靠自己都很有难度;同时,规模养殖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虽竭尽全力予以资金扶持,但毕竟是少数。养殖户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金融部门贷款上,但据基层反映,近年来金融部门承诺了相当数量的养殖贷款,却很难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究其原因,一是存在以新贷偿还旧贷的现象;二是贷款门槛高,要求有不动产等作抵押,多数养殖户不符合当前设定的贷款条件;三是养殖贷款期限偏短,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有的养殖户还没出售产品,金融部门已开始催还贷款,对推动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大。

二、处理农村养殖业问题的措施

1、加强市场保障体系建设

要建立保护养殖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像收购粮食一样,畜禽产品也要实行保护价收购,并适当调控饲料市价,保证养殖户利益。要大力发展或引进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并协调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养殖效益。要加强养殖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协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实现养殖户与市场有效对接,规避养殖市场风险。要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为养殖户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2、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实现区域规模经济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即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通过形成和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在发展农村养殖业中便不难实现区域规模经济,从而更大程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费用,减少养殖户的生产和出售成本。

3、资源的再使用

养殖户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另类“资源”。例如,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粪便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在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花卉或者大棚蔬菜业,也可以发展能源产业如沼气,从而变废为宝。畜禽粪便的厌气处理或制取沼气理论已经非常成熟,采用该种方式不仅部分解决了养殖企业的能源问题,又解决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

4、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

现代畜牧业是以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特点的养殖方式,这就要求养殖企业和农户在畜禽棚舍、水电路、饲料加工机械和防疫等基础设施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为此建议,一是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项目建设。参照近年国家采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的投入方式,向各地下达规模养殖项目建设任务及市县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场。二是整合多渠道资金。要将畜牧业、农业开发、以工代贩和扶贫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实现多重效益;三是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增加贷款数量,延长贷款期限,实行贷款贴息,切实解决养殖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四是统筹加大畜水、财政、土地、交通、电力等部门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规模养殖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中国家应明确养殖业的战略主导地位,以养殖业为重要核心,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此外,针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科技瓶颈,实施包括动物种业科技创新专项、现代养殖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专项等在内的“养殖业科技重大创新工程”。

参考文献

[1]李运涛.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03)

[2]刘谨,刘侠英.农村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禽业导刊,2005(17)

作者:王永胜 牛晓丽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 篇3:

生产方式的变革:畜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摘要】 通过消费结构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是现阶段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生产和消费的脱节以及依赖资源的生产方式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从畜产品供给和需求角度,对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畜牧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只有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才能突破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畜牧业 生产方式 变革 路径

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处于由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的过渡时期,由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畜牧业发展呈现小规模家庭饲养和适度规模小区群体养殖的特点。但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畜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下,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呈现分散经营的特点,这就使得畜牧业生产成本高、交易费用高、风险大和技术更新及应用率低,从而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一、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现阶段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2%,畜牧业已由家庭副业发展为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畜产品人均占有量大幅度提高,畜产品供应从总量短缺逐步转变为结构性相对过剩,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在发展的同时遇到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而不利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存在

我国畜牧业养殖主要以散养户养殖为主,生产的分散性、无组织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产品外向型要求,生产盲目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和增值空间小。

2、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脱节

我国畜产品市场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买方市场,每年经过深加工的畜产品不到畜产品总量的五分之一,产品单一,低质性与需求多样化、高质化的矛盾依然存在,畜产品生产存在结构性矛盾。

3、畜产品加工业滞后

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度达到80%以上,加工量占生产总量的比重都在30%以上,而我国加工度仅为45%,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简单的屠宰、分割、冷藏等初加工阶段,加工技术落后,优质高档品种比重低。

4、市场的开放性与畜牧业生产者的封闭性存在矛盾,并有扩大趋势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对信息反应灵敏,市场具有开放性。而分散的畜牧业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反映滞后,在产品结构调整中缺乏快速准确的市场信息、有效的流通组织和社会化信息技术支持,具有封闭性。这就产生了市场主体的相对缺位。

5、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发散性蛛网效应”(Esp>Edp)一定程度存在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市场对最终产品需求会逐级向上一环节传递。当下游产品的需求发生增减变化时,会产生“需求乘数效应”,对上游产品需求的增减会扩大。但畜牧业生产者的生产预期是由现期市场需求或销售价格的高低诱导做出的,现期生产决策依据的市场需求或价格是由前一期生产规模所决定,这种非对称性在畜牧业小规模、分散的特点作用下,由于信息稀缺使其发散偏离。因而随着产业链环节的增多,初级产品波动越显著,呈现发散性蛛网循环。

6、我国城市畜产品低端市场相对饱和和高端市场依靠进口的矛盾突出

由于畜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标准与国际脱轨,以及受新贸易壁垒的限制,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呈现贸易逆差,畜产品主要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限制了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畜牧业的原因分析

1、从畜产品的供给方面看

(1)从规模经济效益上看。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当某种产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改变原有生产水平时的要素组合比例和数量,形成新的生产结构,从而控制经济实体的整体规模而取得规模经济效应。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从体制上限定了畜牧业生产的规模不经济,使得畜牧业生产成本高,生产环节利润空间狭小,畜牧业生产者不可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将畜牧业生产者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弥补了市场主体相对缺位和生产者在应对市场风险和市场价格谈判能力上的不足,形成生产和销售的有机统一和畜牧业生产的内在合理生产布局,推动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外在同一主体的市场风险规避和利润的合理分配。畜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M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OS)”(见图1)。而我国畜牧业生产处于Q1点的左侧,生产的低数量伴随着高成本,生产远没有达到最小最佳规模。从内部成本相对外部化上看,通过养殖和饲养方式转变,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突破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发展瓶颈;通过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可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生产的贡献率和畜牧业的组织化生产程度;通过新的经营方式强化生产者应对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长久支持。因而变革畜牧业生产方式,可以将内部的高成本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外部化,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从交易费用理论看。交易费用构成了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节约交易费用有利于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现有的畜产品交易是“一对一”交易,透明度不高,加之产业链衔接主体缺失,各批发市场之间处于缺乏统一、权威价格信息的相互独立状态,交易主体缺乏足够的畜产品价格信息,这就使得信息搜寻成本高,交易费用大量存在,容易产生囚徒困境式的选择,限制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缺乏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布产品种类、需求和价格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有效的信息搜集、加工和传播手段,因而难以有效地降低交易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而选用发达商品经济中较高层次的市场形态和流通组织规范的现代物流体系,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基本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价格和商品质量、数量信息,形成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以新的经营方式提高交易效率,规避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同时,生产者根据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和上市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更好地发挥了现代经营方式调节供求、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功能。

(3)从成本收益上看。如图2所示,假设同样的产量由n户生产者生产得到,分别从分散的生产方式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分析。需求线和供给线分别为D1和S1,由于生产者对外界风险反应灵敏,因而供给曲线相对于规模生产方式弹性较大,反映在图上是比较平缓的曲线。假设A点代表某个生产者分散生产的平均产量和平均价格,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生产者获得的收益R1=P1×QI,即P1OQ1A的面积。Sc、Dc分别代表规模经营的供需曲线,由于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所以供需弹性也小,在图上是一条陡峭的曲线,其Rc=P2×Q2,即途中P2OQ2C的面积,因为P2>P1,Q2>Q1,从图上可以看出P2OQ2C>P1OQ1A,即规模生产方式的总收益大于分散生产方式的总收益。

2、从畜产品的需求方面看

我国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价格对畜产品消费需求量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小,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畜产品产量增长的平均弹性,因而,由畜产品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难以在短时期得到改善,需求空间狭小制约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但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需求,需求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化存在对应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需求结构的收入弹性关系。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产业分化和产业间利益差别,从而促进资源由基本生存资料生产领域向加工度高的综合领域转移。而我国目前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收入增长促使消费结构升级,未来5—10年我国居民消费将进入消费转型与结构升级时期。2002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7%和46.2%,同比下降了0.5和1.5个百分点,食物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对加工型和保健食品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需求结构的变动引发产业结构升级。因而以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基础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可以从根本上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跨越性发展。

三、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畜牧业的路径选择

现代畜牧业是饲料、兽药、种畜禽和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技术密集型的完整产业体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转变养殖方式、饲养方式、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当前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点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体制创新,可以从布局、养殖、经营和防疫等方面着手,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1、从养殖方式上看

加快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引导传统的散养模式向适度规模转变,这是实现生产方式转变和建立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广泛推行节约技术与设施运用,有效节约畜牧业用地、减少疫病发生、降低饲料水电等能耗,推进养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发展需要、并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立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制度,实现畜禽产品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分级化。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的发展理念,探索农牧循环型、鱼牧循环型、综合利用型和生化处理型等养殖模式,有利于资源节约生产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同时可以获得生态效益,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从饲养方式上看

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饲养方式的转变。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田轮作,舍饲圈养。在饲养结构上针对粮食生产实际及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趋势进行调整,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同时建立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形成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

3、从增长方式上看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资源转化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这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整合畜牧业科技的应用资源,调整优化畜牧业科技的应用结构,取得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从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长久技术支持。同时注意产业链的技术一致性和稳定性,根据下游产业或最终市场要求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此外,技术进步及其波及效果有助于形成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型产业关联体系和组织体系,提高了产业最小规模基数,利于生产方式的进一步优化。

构建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和监测体系,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防疫设施,建立养殖单位免疫、用药台账制度,突破动物防疫瓶颈。推进饲料安全工程和动物营养工程,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应用安全、高效、环保型饲料营养技术,提高配合饲料的消化率,提高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和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建立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突破畜产品安全瓶颈。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不断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4、从经营方式上看

培育新兴市场主体,突破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瓶颈,以现代经营形式实现两者有效衔接。

(1)以龙头企业为基础推进产业化经营。首先,培育生产、经营、加工一体化的特色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基地和农户,实现加工与生产有机结合,有效延长产业链。其次,对畜产品实行产业化开发、企业化运作和全程质量控制,创造名牌畜禽产品。

(2)发展精深加工畜产品。增加畜产品的高附加值,产生新的经济增量,带动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延长畜产品增值空间。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高新适用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形成符合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律和消费水平的加工体系。增加加工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延伸产业链条,减缓畜牧业的弱质性。同时发展加工业可以弥补养殖方式、饲养方式规模化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境。

(3)推进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网络。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配送网络。提高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流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产后、售后追踪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市场预测和市场风险规避机制建设,构建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畜产品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畜产品市场化经营。

(4)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畜牧业生产者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牧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和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波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增强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此外,经营方式变革形成了某种意义的产业关联,将各产业链的相互供给与需求关系、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整合,协调产业链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市场需求主导下的各产业链的整合,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同时,经营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减少信息资源稀缺下市场供求不平衡引发的“发散性蛛网效应”,使蛛网循环收敛,有利于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能够带动大农业、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畜牧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外部空间。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集资金、技术、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倡导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下,畜牧业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为动力,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此外,要重点完善扶持政策,重点加强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牧业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注:本文受云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编号2008ZC061M)资助。)

【参考文献】

[1]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畜牧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牛若峰:农业与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 蒋昭侠:产业结构演进机理与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4(13).

[4] 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的增值效应与拓展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张德亮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药理实验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