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动为习惯小学生周记650字

2024-04-21

以主动为习惯小学生周记650字(共5篇)

篇1:以主动为习惯小学生周记650字

爱温暖一切小学周记650字

经过上次义卖,我们一共挣来了三百多元钱,买了些文具后,昨天,我们去淄博市福利院看望那些孩子们。

我们先去办公室放下捐赠的物品,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去了一间大屋子,里面的哥哥姐姐们正在做用珠子串起来的装饰品,十分精美。可以爱心认领,有的同学挑选了喜爱的东西,一看价格,并不是很便宜,因为他们都是残疾人,做到这么好已经很不容易了。据说,这些钱制作者留一些,其余的用于福利院的改造。接着,我们又去了二楼。我们发现,每一层楼梯都有两扇高约70厘米左右的小木门,类似于篱笆的门,我猜想,这一定是怕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不小心在楼梯口发生意外。

我们来到了几间正在上课的教室,那里的“小童鞋”们看见我们,有的“跌跌撞撞”的向我们走来,爬在门口的小木门上,眼睛呆呆的看着我们,有的“手脚并用”,在屋子里爬来爬去,欢迎我们的`到来。据老师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比正常人要低。

福利院也有健健康康的小宝宝,他们大概是被爸爸妈妈遗弃了,最后来到了福利院。这里大概就像幼儿园。走廊上,摆放着许多他们喜欢的娱乐设施,这大概就是他们在“课间休息”时最爱来的地方了吧!

并且,老师还告诉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姓“党”,因为他们在被父母遗弃了之后,是共产党给了他们“二次生命”,但是,从今年开始,他们就不姓党了。我相信,这些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报效祖国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我们的生活与他们相比,是多么的美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同时,我在记录本上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看望福利院的孩子,有个人,有团体;我明白了,爱,能温暖一切。

篇2:以主动为习惯小学生周记650字

2005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 并将“倡导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写入《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1], 从此, 图书馆界迅速掀起了阅读推广的研究热潮。在中国知网数据库, 以“阅读推广”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 结果显示:2005年至今, 各类研究成果2836篇, 特别是近3年的相关研究有2000余篇。其中, 既有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的顶层研究 (如学者范并思的《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2]) , 也有阅读活动的相关实证研究 (如, 奕辉等人有关阅读习惯、学习主动性的相关研究:阅读习惯是影响高中生成绩的重要因素[3];宋凤宁等人的研究:阅读动机对阅读时间、阅读成绩都有很大影响, 且高中生的阅读动机水平要低于初中生[4]) 。当下,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 是数字化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5]目前, 信息素养与阅读的相关研究比较少,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 以“信息素养”、“阅读”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 仅1篇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的文献, 而相关实证研究则几乎没有。本文拟基于阅读推广的视角, 研究大学生阅读习惯、学习主动性与信息素养之间的相关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 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它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个体读者在一定时期的阅读行为倾向, 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读者大众对文本认识的一种普遍现象。[6]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第一种阅读行为倾向的阅读习惯。另外,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习惯已经基本成熟稳定。[7]所以说,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任何一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都是在小学、中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逐渐培养形成并固化于日常学习行为之中的。阅读习惯虽然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社会风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阅读习惯一旦形成, 不易受外界因素变化而变化。本研究中将阅读习惯设定为阅读方式、信息获取方式、阅读后习惯以及阅读场所4个可测变量。

2. 学习主动性

关于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不少, 但目前明确界定其含义的文章不多, 总结起来有三种取向:一是从动机看学习主动性;二是从非智力因素看学习主动性;三是从学习动机看学习主动性。[8]本研究主要选取从动机的角度。陈平和朱敏对学习主动性的定义是:“学习主动性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及其功能。”学习主动性属于心理学范畴, 很多研究者把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动机联系起来。学习主动性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心理驱动总和, 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构成的认知系统。[9]耿雅津等人的研究发现, 除了求知学习的目的外, 专业考试的动机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 而且这种动机具有强迫性。[10]本研究中将学习主动性设定为阅读计划、年读专业书数量、选择参考书途径、到馆频率这4个可测变量。

3.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21世纪, 信息素养进入教育计划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和2005年接连召开了以信息素养为主题的世界性大会。会议认为,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 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 并解决面临的问题。[5]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在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 其中“文检课”是其方式之一, 故本研究将学生文检课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显变量的指标。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选择的研究样本为2015学年第一学期选修“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涉及9个学院近30个专业。在文检课期末闭卷考试的同时, 下发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共418份, 回收418份。后期数据整理过程中, 剔除规律性答案以及有缺失项无效问卷90份, 保留有效问卷32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研究生186人, 本科生142人。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下属的大学生阅读委员会和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设计的“大学生阅读调查问卷 (2010版) ”[11], 故所用到的调查问卷和量表已具备较好的研究效度和研究信度。采用SPSS.20进行数据处理, 使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探讨各因素的相互关系。模型经过修正, 剔除不显著的相关变量和路径, 最后保留阅读习惯和学习主动性这两个潜变量。信息素养这一变量是将学生文检课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统计测量指标。

3. 数据分析

(1) 模型拟合结果。本研究使用最大似然估计进行模型参数估计。通常一个模型的评价指标有很多, 常用的有绝对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以及信息指数等。本研究拟合指数见表1。

注:RMSEA低于0.1表示好的拟合, 低于0.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相对拟合指数, 一般认为其大于0.9表示较好的拟合。[12]

拟合模型卡方值Χ2=19.393, P=.778, 卡方值的P值大于0.05的标准, 表示模型的因果路径图形与实际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较小, 假设模型适配度较好。信息指数AIC、CAIC的值均比饱和模型以及独立模型小。各项拟合指标比较理想, 可以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通过AMOS统计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经过模型修正, 最终得出阅读习惯、学习主动性与信息素养之间的模型结构 (图1) 。

参数估计结果见表2。模型评价首先要考察模型结果中估计出的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要对路径系数或载荷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原假设为系数等于零。AMOS统计软件直接给出了统计检验相伴概率P (表2中第五列) 。根据P值对路径系数和载荷系数的统计显著性结果作出判定。据表2, 除了信息素养到学习主动性的路径外, 其余测量方程中的所有路径的P值均小于0.05。可以认为, 这些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与零存在显著性差异, 没有理由认为其会为零, 结果拒绝原假设。[13]

注:P是统计学概念“显著度”的简写, 表示样本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P值用来判断统计结果的真实度, P值越小, 犯错概率越小, 统计结果的可信程度就越高。一般以P≤0.05为准则, 当0.01<P<0.05, 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当P<0.001, 则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四、结论和讨论

1. 存在统计意义的结构方程路径分析

(1) 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学习主动性存在负向相关性。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其学习动机性不强。这一研究结果与我们日常理解的阅读习惯与学习主动性的关系似乎相驳。但是如果从先前研究学习主动性的学者的研究角度来看, 从动机的角度分析学习主动性, 那么可以理解为, 阅读习惯良好的学生在考试前学习的主动性并不会因考试而改变。阅读习惯是个体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相反, 平时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 在考试前, 会存在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 其学习的动机性很强。这和本研究的结论相一致。这也说明, 大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十几年的学习培养逐渐形成的阅读习惯是稳定的, 是外化于行、内固于心的行为方式, 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

(2)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阅读习惯正向相关。这就是说, 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信息素养是一种终身学习或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合理合法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 特别是网络技术工具, 他们能准确地获取、应用、整合和创造信息, 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这些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已经形成了能够准确地获取、评价所需信息, 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高的学生, 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不高, 缺乏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使用和交流的能力, 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 他们对信息、对文字的捕获、驾驭能力也不强。所以, 很多教育家呼吁, 从小学生开始, 就要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通过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与目前全社会倡导阅读推广是一脉相承的。

(3) 信息素养与学习主动性不相关。从构建的模型来看, 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与学习的主动性不相关。信息素养本身是一种学习能力, 而且是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它与阅读习惯相关, 但是与学习主动性不相关。这就说明, 信息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寒, 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方法和能力, 与学习主动性这一阶段性动机需求的相关性不大。所以说, 影响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不是学习的主动性, 不是考前的临门一脚, 而在于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阅读习惯。

这些研究发现将有助于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阅读习惯、学习主动性与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 也有助于图书馆员等相关人士在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活动以及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学和学科服务。

2. 研究不足及后续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所选取的被测对象仅为选修文检课的学生, 且上海理工大学主要是理工科学生, 对文科或者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学生没有涉及。信息素养的构成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大要素组成, 本研究中信息素养这一显变量的测量是直接采用文检课期末考试成绩。虽然文检课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 能代表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低, 但是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而且一次考试的成绩就代表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也有失偏颇。

本研究立足于理工科院校的文检课学生, 后续研究可加大样本抽样数量, 增加上海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调查分析, 拓展样本属性的研究维度, 获得更多的研究结果。同时, 可以加入人口统计学变量, 进行多维度、分层的进一步分析。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 对上海理工大学328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阅读习惯、学习主动性及信息素养进行分析, 建立相关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发现: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其考前学习主动性不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其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与学习主动性不相关。

篇3:以问题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问题1〕(多媒体展示)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万众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在“嫦娥一号”飞行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离月球表面的距离y随时间t是如何变化的,在数学上我们用函数来描述这种运动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嫦娥一号”卫星大约在发射后216小时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形轨道上,即有y=200 t (t≥216),根据初中函数定义,此时,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再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本质。

〔赏析〕罗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来引入新课,不仅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渗透了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达到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目的;更为巧妙的是罗老师从中创设的问题1,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下一步用集合语言来描述函数作好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确定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问题2〕(多媒体展示)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 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2。(*)

师:你能得出炮弹飞行5秒、10秒、20秒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距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生: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

师:A与B之间有关系吗?

生: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对应关系。

师:对。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

生:是。

〔问题3〕(多媒体展示)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年到2001年的变化情况。

师:图中曲线中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臭氧层空洞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

〔问题4〕 (多媒体展示)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表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师:恩格尔系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

……

〔赏析〕罗老师在这里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从集合的观点出发直接引出函数的定义,而是精选了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的三个实际问题,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主动观察思考的条件和空间,充分体现了罗老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对于这三个问题,教师主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不仅让学生分别体会到了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初步感知了函数中蕴涵着集合与对应关系的属性,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炼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合作交流

师: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1: 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可看出其不同点是:问题2是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3是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4是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2:其共同点是:(1)两个集合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2)对于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师:这个同学归纳得准确不准确呢?我们先来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5] (多媒体展示)下面四个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有没有和上述三个问题不同的?

生3:应该是A吧,因为我发现两个不同的x对应了相同的y。

生4:不对,问题3中就有两个不同的x对应了相同的y,我觉得应该是B,一个x只能对应一个y,上述三个实例都有这个特点。

……

[赏析]能否归纳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学生能否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关键,在这里,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先自主探究,再分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情境,既有效地化解了学习的难点,又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予以纠正,而是巧妙地出示问题5,让学生从图像中自己发现错误,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学生深化了对函数概念中的集合与对应关系的理解,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意义建构者,而且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方法,从而丰富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归纳

师:在三个实例中,大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分别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中一个变量都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你能否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呢?

(首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师生共同概括)

生: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把对应关系f叫作定义在集合A上的函数,记作f ∶A→B或y=f(x),x∈A。此时,x叫做自变量, 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师: 在函数的定义中有哪几个要点?

生:在函数的定义中有下面三个要点:

(1)函数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上的一种对应;

(2)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3)值域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唯一确定。

〔赏析〕从三个问题中引伸、抽象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的定义,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会比较困难,这时,罗老师没有自己包办,而是先鼓励学生尝试,再由师生共同完成,这个活动过程看似平淡,实际上体现了教者注重让学生经历函数概念的概括过程,重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

综观整堂课,第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教师扮演着组织、引导和与学生合作的角色,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但激发了学习主体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行为,构建了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第二个显著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紧紧围绕函数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描述函数的定义和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经历了函数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感知认识阶段、分析本质属性阶段、概括形成定义阶段、应用与强化阶段,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本质的意义建构。(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

□责任编辑周瑜芽

篇4: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

语文学习, 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 都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还给学生人格的尊严、思想的尊严、个性的尊严。让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 教师必须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 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产生情感的迁移, 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更新教学观念, 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教法, 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 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所以我们应端正教学观念, 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引导学生学习他们所欲求的新知, 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在具体阅读时, 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 因课因人而宜, 有的可直入重点, 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 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 辐射全文。这样, 变单为众,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 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加强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会学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授人以渔, 可享受一生。”叶圣陶先生对“扶”与“放”也有精辟的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所谓“扶”, 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 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 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 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

四、设计精当灵活的提问, 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

篇5: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启发学生参与 注重师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60-02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小数数学教学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参与的权力、都拥有主动发展的机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创造性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一、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构建过程。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许多教育专家所言:“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作为老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上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导入设趣

根据学生对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兴趣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节。首先教师用电脑演示:一只小虫在音乐的伴奏下,在圆上爬行一周,然后提问:“看了刚才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马上争着回答,“我想知道小虫爬了多长一段路?”、“这个圆有多大?、这个圆有多长等”。这一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心境。

(二)教中激趣

课堂教学进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特殊过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又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直尺和卷尺测量手中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通过测量,得出结论,这两个物体等底等高。然后让学生用水、小米、沙土等辅助“工具”来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关系。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结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是圆柱体体积的1/3。由于动手实验,学生自然感到新鲜,而且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练中生趣

课堂上学生听讲的最佳时间过去后,学习情绪会出现低潮,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练习,可将课堂气氛再度引向高潮。如认识《公顷》后,教师可请出49名同学,每7位同学双臂伸展站成一排,做为边长(边长大约10米),围成的这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米。让学生亲自感知1公顷就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又如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计算后,可实际测量操场的面积或对生活用品进行估测。这些环节的设计使兴趣再一次被激发,所学知识又一次得到升华。

二、激活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回答的结果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课堂上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使每一位同学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就不让部分学生代替,能让多数学生参与的,就不要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包办。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只有这样,他们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用得最活。

如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草地上有16只白兔,黑兔是白兔的2倍,黑兔有几只?

2.草地上有16只白兔,白兔是黑兔的2倍,黑兔有几只?

3.草地上有16只白兔,黑兔是白兔的2倍,黑兔、白兔共有几只?

4.草地上有16只白兔,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3只,黑兔有几只?

5.草地上有19只白兔,白兔比黑兔的2倍多3只,黑兔有几只?

6.草地上有黑兔和白兔共36只,其中黑兔是白兔的2倍,黑兔、白兔各有几只?

题型难度一步步提高,练习时让学困生做1、2题,中等生做3、4题,优秀生做5、6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注重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努力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首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用爱心去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有人说幽默是一种美,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师表的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平时多去发掘、积累和创新,相信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能够收到成功的课堂教学功效的。

上一篇:作文感受下一篇:对教学评价的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