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感受

2024-04-21

作文感受(通用14篇)

篇1:作文感受

新学期新感受作文-新学期新感受作文 开学新感受作文三篇

新学期新感受作文

时光如流水,漫长的假期生活也结束了,不如了全新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下面是开学新感受作文三篇,欢迎阅读!

刚从小学升上初中时的我,对中学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了新的科目,有了新的老师,也有了新的同学……

但是,有些同学却认为,上初中不是一件不太好的事。在临上初中时,其实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在我们班,有的同学哭了出起来。和自己相处了6年的小学同学分别,是有些不舍,在情在义,难过是有的。但是我却认为,上初中是

成长的必经之路,上了初中反而还可以认识多些朋友,学习更多知识,也是应该高兴的才对,就更谈不上悲伤了。

其实,初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初中的班主任非常“民主”,考虑问题会以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而不会像小学的班主任一样“独裁”;初中的老师也不会偏心,对成绩优劣的同学,态度始终如一,也对每个同学给予相同的支持和信任;初中的班长不是像小学一样只会整顿课间纪律了,而是班中不可少的人,是带领整个班级前进的人,也是同学们的好领导。同学们不会再像小学时调皮捣蛋了。在中学,可以吸取更多知识和经验,欣赏更为优美的文章,钻研越发神奇的数学,领略中国广袤的版图,研究奇妙的微生物。还可以训练课外实践能力,学习礼仪廉耻,同学们又怎么觉得上初中不好呢?到了初中,你会发现上初中的好处。

在中学里,小学时候不怎么热爱学习的我,总觉得有一种奇异的力量指引

我、推动我去努力学习,努力拼搏,让我能更加自觉地做课外练习,阅读课外书籍,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在中学里,总是让人感到有无形的压力,人人都不敢怠慢学习,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新学期新感受作文学习,在中学往往显得有意思多了。人对学习有兴趣,自然就学得更好了。

“是金子就会发光。”中学的班主任不会因为一点点瑕疵就埋没一个人才。同学们,亮出你最好的一面迎接新生活!

篇2:作文感受

感受上海感受速度

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路第三小学五年级于田畅 我随夏令营来到上海。上海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一个速度超群的大都市,它有着金茂大厦那神速的电梯、有着F1赛车场那狂飙的赛车。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世界上最快的陆地交通工具,每小时行使432公里的磁悬浮列车。

大巴载着我们载着我们澎湃的心缓缓驶进磁悬浮车站。

我们在车站前耐心的等,一分钟两分钟……车怎么还不来?还说快呢?看!等了这么长的时间!我正这样想着。一位同学叫起来:“看!磁悬浮列车!”我们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磁悬浮轨道上,模模糊糊看到一辆列车的影子。于是,小孩子们开始欢呼,大孩子们也注视着列车,高兴的神色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恍惚间,列车已经驶到跟前。我细细打量:这列当今世界上最酷的列车,带车头的车厢长27。196米,宽3。7米。中间的车厢长24。768米。我们排好队,兴至勃勃地走进车厢。我选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期待着列车前进……

动了,动了!从缓慢到快速,同学们也从喧闹到安静。只见那窗外的静物都像长了腿似的,一个比一个“跑”的.快,好像在举行一场别具一格的田径比赛,一眨眼就不见踪影。过了一会儿,列车又加快速度,窗外的房子、树木包括白云,都成了一条条彩色的细线,如彩虹、如银链……令人目不暇接!我被这壮观的景象为之震撼,也为这如此快的速度为之惊讶!我回头看看同学们,他们有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有的陶醉在这壮观的景象中不能自拔……

不一会,短短的7分钟(30公里)过去了。我们下了车,向这辆陪伴我们度过愉快的7分钟的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列车告别。这次刺激的旅行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记得,世界上有一种能开到每小时行使432公里的列车,我也永远的提醒自己,我要好好学习,造出比磁悬浮列车还要快的车。

指导教师:于梅

篇3:开掘生活之源 感受快乐作文

一、走进生活, 提高作文兴趣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有思想、有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因此, 作文教学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 注重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情感兴奋, 开启学生心扉, 引吐内心真情, 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 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 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所以, 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开发学校生活, 联系家庭生活, 抓住社会生活, 和孩子们聊聊生活, 将成长故事、旅游轶事、家庭趣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师生互动, 把生活变成口语交际课, 让作文像日常谈心那样自然、放松、真切。与此同时, 教师的“现身说法”也让学生倍感亲切, 拓宽了他们的思路, 原来自己眼中的“鸡毛蒜皮”也充满了亮丽色彩, 教师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激起孩子关注生活、描绘生活的兴趣。

二、观察生活, 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源。指导学生作文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导向、延伸功能, 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 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 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积累作文的素材。

1、实地观察式。

《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 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莫泊桑起先很不明白, 福楼拜告诉他:只有留心观察, 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去发现上坡和下坡时, 车夫的行动有什么变化?刮风的日子, 车夫怎么行走?从此, 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 最终成了一位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 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草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 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 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 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 有人拿菜叶来喂养, 有人拿盐水去浸泡, 有人把它请到屋外, 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 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 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做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自由拓展式。

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 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 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 学习《景阳冈》后, 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 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 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 等等。

三、描绘生活, 谱写美丽篇章

1、看物联想。

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 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 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雾, 一群学生在走廊上赏雾, 忽然有个学生说, “一定是老天爷累了, 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这雾就是从他嘴里冒出的热气”, 有的说“是七仙女脂粉泼了, 洒得满天都是”……多么有趣的想象啊!我迅速记下这些话语, 并布置学生回家写雾。在讲评时, 我先念了一篇中上等的作文, 又把这些话语加在适当的地方再念一遍, 让学生比较评赏。显然, 加进了这些语言之后, 作文平添了几分生动。

2、全面拓展, 自由倾吐。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 更是作文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 让他们自由表达, 题目可自拟, 体裁可自定, 内容可自选, 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 以真实为准则, 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篇4:享受作文 感受快乐

一、结合内容,创设机会,安排读写迁移

学生的语言水平,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得到更大、更快、更高效的提高。所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起到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作用。

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安排读写迁移,使作文训练如春风细雨般融入阅读教学中,既可加深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其习作水平。《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以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干净、整洁。文章布局巧妙,总分式的安排,让人觉得层次清晰。在学生感受了文章布局之美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依照此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由于有了典型的范文,学生写起文章来轻松多了,谋篇布局相当精彩。广泛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课本中的文章毕竟有限,为了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图书室定期向学生提供各类图书,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作文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如能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那么,写作将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

四年级有一个场景的写作训练,砸口袋、八字跳、拔河比赛都是学生愿意写的内容。虽然学生多次玩过这样的游戏,在游戏时也是兴致勃勃,然而到真正提起笔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我就组织学生玩了这些游戏。在游戏前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任务和具体方法。游戏结束后,我请学生马上把自认为感触最深的情节写下来。这时,学生拿起笔来当然是得心应手了。

三、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感受生活,提取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大多数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并分析素材的能力。

大自然是人生最美的课堂,为我们创造了多彩多姿的世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某项力所能及的活动(家务、公益活动、手工艺劳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凌乱的、分散的,没有轻重之分。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并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双手摸,并从各个方面对一些事物加以综合分析,以形成完整而全面的概念。

四、用多媒体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享受作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引进现代电教媒体,构建“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立体的信息沟通网络,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灵感才会被激发。巧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比如让学生描写春天的美景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鲜花的绽放,小溪叮叮咚咚地流动,燕子飞上飞下忙搭窝,柳树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等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景色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巧用想象和联想,使作文形象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习作的翅膀,是创新思维的依托。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写作时,用上联想和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例如,播放一段表达学生生活场景的录音或一段乐曲,让学生听后把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自由表达;给个故事的开头或几个词语编写童话;给个题目写篇文章,如《假如——》《二十年后的我》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学生在作文时也会变得有话可说。他们可以在作文中倾吐内心的话语,思想不会受限,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框架,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习作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才能妙笔生花,享受作文,感受快乐。

篇5:作文感受

在这充满生机的日子里,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悄然而至。

普天之下,质量至上。打造质量基石,创造高品质的生活,是人生的至高,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语言和心愿。质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对于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奋斗着。

有一次,我陪妈妈逛街,在一个商店看见两件看上去完全一样的衣服,但标价差异却非常大,于是向营业员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两件衣服虽然相似,却有着天壤之别。它们的布料完全不一样,从而穿上去给人的舒适感也就不一样,好的那件也不易变形掉色。

篇6:作文感受

感受为主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漫长而又愉快的暑期生活快结束了,回顾这段有意义的暑期生活,有快乐,有悲伤,也有激动的时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暑假生活感受,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暑假生活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马上就要将近一个月了。虽说这次的暑假与往年大同小异,已准备的旅游计划取消了,但我过得也很充实,共分五部曲。

水汪汪甜蜜蜜的课外书积累

课外书积累就如西瓜一样,每天必不可少。在酷暑难熬的情况下,西瓜是最能解渴的,吃一口,清凉甜蜜,沁人心脾,能滋润人的心田。课外书积累能培养人的意志力,如果坚持下去可以丰富语言,拓展思维,为写作打基础,你也会品尝到成功的甜蜜。

亮晶晶水灵灵的英语

又凉又甜的西瓜是妈妈的最爱,而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的马奶 子葡萄最能让我陶醉。在炎炎烈日的盛夏,顺手拿一颗冰葡萄,放进嘴里吮吸,那甜蜜的汁液立刻湿润我干渴的喉咙,顿觉回味悠长。

到“小新星英语”学校学习的确有同感。装有空调的教室,小班化的教学,轻松的教学氛围,在游戏中学习,在甜蜜中成长,真是其乐无穷!

秘密花园式的数学

学数学虽然有些苦涩,但当你突破一个新难关,就等于你闯进了秘密花园,在里面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魔力,享受花的芬芳,爱的甜蜜,就好像喝中药一般,苦涩之后,等待的是温馨。

愉快的逛街

逛街好比吃冰激凌。你头顶烈日,漫步街头,看到中意的衣服,好吃的东西,你会禁不住掏腰包,潇洒一回。冰激凌吃后十分“爽”,但也要适可而止哟。

刺激的上网

闲暇之余,上网查资料,聊QQ好似吃炸鸡腿一样,酣畅淋漓,毫不拘束,十分痛快。

这就是我简简单单、真真实实的暑假生活,画我爱画的画,看我爱看的书,学我想学的英语,过一个既充实又简单的假期。的确,简单是含蓄的快乐。

我简单,我快乐。

篇7:对写作文的感受作文

我热爱作文,我把作文看做是我的第二世界,作文,可能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是个苦恼的字眼。作文,在大多数同学眼中是个恶魔,因为它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写出来的,常常有人绞尽脑汁,想破脑壳,却连一个字也想不出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那么热爱作文吗?老师没布置作业要写作文,我却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窝在自己的小房间慢慢的写作文,有时候一篇,有时候两篇,更有时三篇,而我看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心里更是比吃了蜜还甜,虽然我写的作文有时候很烂,但是,我也照样视这篇作文为宝贝,因为它出自我之手,就像爸爸妈妈的孩子一样,试问一下,又有哪位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呢?难道有爸爸妈妈经常打孩子打的半死,骂孩子妈的想死吗?

写作文靠的不仅仅是笔墨纸砚,也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大自然,耳朵发觉大自然,鼻子嗅出大自然的味道。最主要的是,写作文靠的是心,只要你有一棵热爱作文的心,没有什么是写不出来的。但你如果把作文想的如同恶魔一样,就很难写出好文章,我们更要感受作文,理解作文,那样就会把作文写的更好。也可以去看看作文书,老师不是常说吗?要“偷”一些好词好句,大家可以有一个采集本,专门偷取好词好句。

写作文最忌讳懒,只要人一懒,就别指望作文兄弟能给你什么名作了,只要人一懒,作文也会变垃圾,因为你写600字作文,写200字凑数不久行了那?那你写屁作文。如果你继续那样写作文,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作文其中的美妙,乐趣。写作文最好带有高兴的心情写,不然的.话,作文兄弟是不会给你什么好文章的。

最主要的是,写作文不仅可以将自己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写上,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不用老师教的死死的词语,自己适当的写上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是网络语言,如那个什么“神马都是浮云”,“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吧!”这些词语都可以参进去,能使这篇文章既幽默有风趣。没有了老师教的那种严肃,不知变通的死板。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作文也不会是什么好文章,想写随写,要写就随心所欲的写,那样的作文,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真实,最牛逼的作文!

篇8:感受2011年高考作文题

纵观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 从内容上看基本上还是三大板块:社会、人生和生活。而触及社会的广度似乎正逐年萎缩:北京卷的“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全国Ⅱ卷的由“代人买体彩获奖”分析做人的诚信问题和八省区合用的新课标卷的分析“中国崛起的特点”。在这三道考题中, 全国Ⅱ卷中“买体彩”的话题已不新鲜, 一是事发当时媒体上早已热议纷纷, 二是春晚上以此为原型的小品更是让这一不新鲜的新闻家喻户晓。在传统道德观念的濡染和官方媒体的“正面暗示”下, 这道题实际上已没有太多自我表达的空间, 估计学生十有八九会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你想:谁敢在高考考场上去挑战道德、挑战舆论呢?至于新课标卷中那道讨论“中国崛起的特点”的作文题, 我觉得是今年全国19道题中最不像作文题的, 把它放到政治试卷中似乎更合适。一是这道作文题是典型的只能报喜不能报忧, 二是从“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6个方面论述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很容易让学生落入讲大话、官话、套话的境地。倒是这“发展”背后的成本、隐患及遗留问题我以为很值得一议, 且不少人都有切身体会, 但孩子们敢谈这些吗?唯一我觉得值得一谈、大概也有话可谈的是北京卷关于“乒乓球赛中国夺冠”的话题。

有关人生和生活哲理的作文题, 今年依然风光无限, 占了高考作文的六分之五之多, 计有16篇。如果再联系前几年的作文题一起分析, 真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情。比如河北、广西今年使用的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为“期待长大”, 而2010年江西卷出的却是“找回童年”。这组作文题中的“围城情结”折射出的或许正是人类身与心、心与境的矛盾, 透露出人们对于成长的期盼和焦虑。四川卷的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 只不过比“期待长大”更宽泛一些, 或许正是为了让饱受灾难的灾区人民放眼未来, 期待更美好的生活。今年广东卷的作文题是“回到原点”, 与2009年广东卷作文题“常识”异曲而同工。“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 可以是长河的源头, 可以是坐标的中心, 可以是事物的根本……”材料中对“原点”的定义用来诠释“常识”亦恰到好处。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是经济强省, 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是不是也得益于他们遵循常识、回归原点的处事方针呢?

今年的浙江卷和安徽卷都是在“时间”上做文章。安徽卷一改往年煽情、朦胧的特点, 直截了当地以“时间在流逝”为标题, 简洁固然简洁, 但这样的文题未免过于空泛了些。从“子在川上曰”的经典, 到“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民谚, 人们已涉猎太多, 你能叫中学生们再敷衍出多少富有新意的篇章?而浙江卷则是一则材料作文, 文题“我的时间”中“时间”的含义已不复为一般意义上的时间 (即“物质存在的可用钟表来量度的属性”) , 而是要考生写出在一种完全为个人所特有的空间和时间里怎样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材料中的一段话很耐咀嚼:“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 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 而人生的时间, 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 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 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 而是认识自己, 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样极富意味的材料却被冠以“我的时间”这样一个容易引起误读的标题, 我总觉得多少有些遗憾。上海卷的“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没提到时间, 但亦与时间有关。这道题更富于哲思, 也更玄虚一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昭示一切都会过去;“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昭示一切都不会过去。“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等诗句, 无不诠释着“过去”与“不会过去”之间的辩证关系, 令人沉吟再三。

江西卷和福建卷的作文也在谈古论今, 但笔触似乎更多地指向了“人生观”的探讨。江西卷引用了《孟子》中的一段话:“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 (灾患) ,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 (惭愧) 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让考生就此发表议论。我理解孟子的快乐——家庭和乐安康, 道德上问心无愧, 再做点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但我不理解这位积极进取的儒家代表人物何以不把“王天下者”包括在内。是不屑, 不愿, 还是不敢呢?福建卷的作文材料是一段袁隆平的话:“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 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 穗子像扫把那么长, 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我和我的朋友, 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在许多考生一心奔着金融、政界、大型垄断行业而去的时候, 我们实在太需要像袁隆平一样的既踏实工作又有着浪漫情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了。袁隆平似乎早已进入到了孟子的境界, 那就是在别人看来未必起眼的平凡事业中获得一种无上的快乐。这正如江苏卷“拒绝平庸”这则作文的提示语中所说:“不避平凡, 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 平庸便无创造, 无发展, 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 平庸则无原则, 无鉴识, 无坚守。”这则作文题有别于前些年江苏卷作文题倾向于空灵、诗意、高蹈的特点, 它更直白, 更无可趋避, 当然也少了一丝文化气息, 仿佛是这片流行着吴侬软语的土地上奏出的一曲铿锵的旋律。

山东卷的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恰好与湖南卷作文题构成了一种互补。湖南卷是一道材料作文:一位歌手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 我来了”, 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 你们来了”, 请对此发表感想。“这世界需要你”这道题, 可谓语重心长, 特别对于那些处于青春期、处于坎坷和困厄中的孩子来说, 更有一种感染力和亲和力。但“世界需要我”并不等于处处、时时以我为中心, 而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其实又何止是艺人如此, 那些“不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岂不更当这样?

辽宁卷的作文题的引用材料可以视为《皇帝的新装》的翻版。所不同的是除了众多对着蜡制的假苹果说“香”和一位坚持说“不香”的学生之外, 多了一位讷讷地说“老师, 今天我感冒了”而不直接回答的同学。这似是在讽刺人们的盲从权威, 批判人们的经验主义, 同时也为那些不愿违背自己良心说假话的人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你不愿说假话可以顾左右而言他。联系现实, 应当有感而发。天津卷关于镜子的话题作文似乎也不算新鲜, 古人所谓“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早已揭示了“镜子”的功用。只不过天津卷选择作为材料的不是这类镜子, 而是“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 但其道理应当是一样的。透过这类镜子,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非常态的现实, 其实, 这种“变态”了的现实反可能比我们肉眼观察的世界更真实可信。

重庆卷2010年作文题是“我与故事”, 有人爆料这是在重庆市上下大讲“红故事”的背景下出的题。今年重庆卷作文话题为“情有独钟”, 该不会要求大家一律都钟情“红歌”吧?最难以理解的是湖北卷的作文题“旧书”。我无法猜出出此题目的背景, 该不会是湖北省已率先实现了课本循环使用?还是让学生重温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的钻劲?就像“提篮春光看妈妈”、“踮起脚尖”、“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每年总会有一些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作文题出现, 让你难以揣摩命题者的初衷。最让我钦佩的是那些考场上的孩子们, 他们面对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绝题”, 依然可以洋洋千言倚马可待, 端的是应试教育绽放的奇葩。

篇9:感受高考阅卷 反思作文教学

造成高考作文的保守、死气沉沉的现象,究其原因:①作文教学没有夯实基础,对传统的“听说读写思”似乎有了错误的理解,只强调其中的“写”,对“听说读思”有了本能的抗拒。②老师们教作文的教学方式也贯彻着“稳妥”的方针,套题目,仿例子,抄名人事迹,背名言名句,写排比句喊口号,制造能“一文多用”,天下通吃的“万能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如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头脑中成为固定的作文教学思维,长期下去,必然会限制学生自由思想的发挥,空洞无物的应试作文成为必然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呢?

一.重视创设“听说”训练的情景,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正确的。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是万万不应该的。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解释“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作文训练历来强调“吾手写吾心”,“吾心”就是心中所想的东西,所想的东西表达的形式最快就是“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文章未必天天写,书报也未必天天看,而没有能离开听和说的。如果能做到“听而能知事明理,说而能出口成章”,那学生要达到“写而能通畅合度”的效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善言谈,不少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羞于开口、词不达意,只会脸红脖子粗,话到嘴边舌头打卷,声音打颤,甚至嗓子发干,只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来。这样的学生,拿起笔来,能写出好文章吗?而我们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又有多少让学生讲说的机会呢?所以说,语文老师要重视创设更多的“听说”训练情景,把原本羞于言辞、没有言辞的学生训练为敢说、会说、说好、说得精彩的人。也就是说,把讲说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说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写作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非功利性阅读,为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积累,写是抒发,厚积才能薄发。

那么又该怎样读呢?我认为应弱化功利性阅读,强化欣赏性阅读。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同学阅读的功利性太强,感性的阅读太少了。大多数都是看了题目,然后到文章中直接去寻找答案,根本没有什么阅读,谈何感觉?或者这篇文章我可以借鉴它的开头与结尾,或者可以把事例或名句抄下来留作他用。而这种种做法割裂了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割裂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少了一种整体感知,少了许多许多我们本应思考得很深刻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又多了反感,从而读写的能力都得不到提高。而有些同学把阅读纯粹作为一种消遣,不思考、不探究,只是消磨时间而已。

真正抛弃功利心去阅读就现实的形势不可能,但作为老师,还是要强调非功利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地用心读完一篇文章后,有了感悟,产生了共鸣,便同时会欣赏作品的语言,不由自主地去探索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去借鉴其相应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同时还积累了语言,积累了素材,还解决了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的问题。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写作的思辨能力。

优秀的作文应该是理性的构思,感性的表达。我们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不但是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还要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思想素养是为文的重要因素,高人就高在思想,表现在构思立意就是与众不同。而我们的考生,对很多问题上,还停留在肤浅的认识水平上,不是“一厢情愿”的肯定赞美,就是“愤世嫉俗”的否定抨击,鲜有深刻的理性思辩。

世界并不是只有黑与白,事情也不是只有对与错,人也并非是好与坏。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只有多角度思考才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拓展思想的广度,提高思想的深度。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教育者要革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对历史、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对处于飞速发展的社会更多的认识,大胆的质疑;启示学生不能人云亦云,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发现,不断提高。

没有大量具有丰富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语文读物的熏陶,没有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只靠几篇样板文章的学习,是培养不出学生高水平的写作能力的。

篇10:朗读的感受作文

快轮到我的时候,我格外害怕,想象着动画片里人们向坏人扔鸡蛋的场面,但我必须要上去了,我多么怕读不好被人嘲笑。但很快,我将这个念头打消掉了,我勇敢的走上去后,我颤抖着,过了一会,我才慢慢的脱口而出“大家好…!”我看了看同学,大家用很关注的眼神看着我,我呢,也有了信心,朗读起来!开始我的头还藏在稿纸后面,因为我觉得同学们的眼神如同子弹一样打过来,我的头要躲在书做的.“挡板”后面,读着读着,时间过得很快,接近尾声了,我的心慢慢的放了下来。

又过了几分钟我读完了,一股自豪的浪潮向我打过来,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为我喝彩,我露出了笑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评完分了,我虽然只得了第四名,但我至少有勇气读出来,所以我下一次一定会争取更好的名次!

现在想起来,朗读的时候不必要觉得害怕、紧张,大家都是人,又不是鬼要吃你,所以不必要害怕,且要放松心情,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

篇11:感受音乐作文

上个星期,一首名为《时间倒流》的钢琴、小提琴协奏曲子火爆全网,这首歌曲十分好听,我十分喜欢听这首歌。这首歌“8/8”拍的节奏,十分地快速,这样的节奏所表达出的情景并非是愉悦的,恰恰相反,这首歌想表达的是一种对古人的回忆和留念。

闭上双眼,聆听这首歌时,在用心去感受它,你可能就会真正想象出它所表达的情景,我感受到的情景,令人十分悲伤——

在一个雨天,一个人打折伞,来到一个人的墓碑前,将自己手中的百合花放在那座墓碑前,就匆匆地走了。等所有人走完以后,一位男子扶着他的妻子来到这个墓碑前,他的妻子看到墓碑上刻着的正是她母亲的名字,于是瘫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丈夫也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这时,旁边的一个牧师走上前来,搭了搭那位男子的肩膀:“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对时间倒流的渴望,他们可能是为了一次犯了的过错,有的人,也有可能是为了一次活动;有的人,可能就和你们一样,以为自己忽略了他。现在,他去逝了,并不可能时间倒流,所以悲伤是有的,但不要太过度,只要觉得自责、内疚就可行了。”

篇12:感受关爱作文

谁知老师今天心血来潮,第一个便抽上了我的作业。我心里不禁有些紧张,刚刚听同学们说作业的事,才发觉自己竟落了一个大练习!

这回完了。说不定老师会念在平时的关系上放我一马。但愿如此!

我心里想着。我赶紧抬起头,窥视着老师的反应。起初,老师仍像往常一样笑容可掬。可渐渐的,老师的笑容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的脸色立刻变了,那张幽默风趣的脸顿时严肃起来。“我……我……”我被老师吓住了,“我……我没看见。”“你坐在最后一排就看不见?其他的同学怎么就看见了呢?”老师那严峻的眼光向我逼来。同学们都注视着我,还有的在指手划脚的议论着什么。我不知道又回应了句什么,只知道一股咸咸的东西从眼睛里涌了出来。它载满了委屈,载着我心里酸、甜、苦、辣、咸汇集在一起的无以名之的滋味。我站在座位上,头埋得低低的。下午,我拿着补完的练习册来到学校。传到我耳边的多是同学们的议论。我没有勇气把作业交给老师,只好闷闷的趴在桌子上。偶然,我发现杨老师正站在窗前。我拿起作业,小步跑过去,打算将它交给了杨老师。杨老师看见了我,又同往常一样,和蔼的笑了笑,风趣的说了句:“Hello!我正等着你呢!”

篇13: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感受快乐

我经过十多年的摸索, 觉得要改变学生作文的“被修改”, 让学生主动参与修改, 改变过去“少、慢、差、费”的做法, 打破常规, 走改革之路, 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即“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但课堂教学如此, 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 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 然后讲评总结,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 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 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现在我们实行的“自主学习”和“杜郎口”模式, 我认为自己的作文教学急需改革。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 教师初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 一次要评改约12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 社会活动面相似, 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 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 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 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 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 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有鉴于此, 我将每班学生分成四组, 每次只需详批一组, 有时间也可详批两组, 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 这样, 下一步集体评改,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 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3本。同时, 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 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 上课时发给学生。根据佛山中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 指导学生评改。

评改分四个等级:

A级 (90分以上) :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 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 (75-89分) :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 (60-75分)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 (60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字迹潦草, 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 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 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 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 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 如A级可分A+ (90分以上) 、A (85-89分) 、A- (80-84分) , 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 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 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 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 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哥哥》, 大体内容是:我哥哥大我四岁, 他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 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 每当这时, 哥哥总是及时出现, 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哥哥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 还具体描写了哥哥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 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 认为他写出了哥哥对弟弟的关心、爱护, 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 认为最多得C级, 因为哥哥关心弟弟是对的, 但不能打人, 而且对哥哥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 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 我表示赞同, 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 哥哥关心弟弟, 可选材料很多, 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哥哥帮弟弟打人的材料, 这样写, 不但不能写出哥哥的可爱可敬, 反而使笔下的哥哥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 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 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点拨, 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 选材、立意、布局、谋篇, 缺一不可, 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 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由于受模式化训练和“主题先行”观念的不良影响, 一些学生认识问题比较僵化。例如, 一次作文要求学生通过记叙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写事的题目“心愿”, 有个同学的作文内容是这样的:在家庭的两次聚餐中, 他两次听到爸爸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发出的感慨, 这辈子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 就是没有品尝过鱼子酱。望着爸爸因操劳而日见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 他下定决心, 现在一定好好学习, 将来争取到俄罗斯留学, 为爸爸买回原汁原味的鱼子酱, 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读完此文, 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给C级, 因为这个同学写的爸爸一点也不伟大, 那么嘴馋, 只认得吃。我建议同学按作文要求和评比标准全面评价, 广泛讨论。这时有同学认为应得B级, 因为文章能以“爸爸想吃鱼子酱”为线索, 将材料贯穿起来, 他的构思很独特, 而且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好。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引导说:“其实作者笔下的爸爸为工作奔波, 为‘我’操劳, 这含蓄地写出了爸爸的奉献精神和爱心。然而爸爸毕竟是平凡的人, 当然也有平凡人的想法。大家试想, 我们的父母亲永远是完美无缺的吗?显然不是。所以, 我觉得这个同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这正是他立意的可贵之处, 应给他的作文B+级。”讨论到这里同学们也感到:写文章应该贴近生活, 不能用固定的框框去诠释生活, 同时还要选择好的表现技巧。

另外, 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 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 它有中心, 结构也清楚, 语句也通顺, 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 问题越辩越明, 在争论中,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 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 是因为虽有中心, 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 但不够生动, 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 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 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 推出好文章, 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 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 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 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 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 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 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 大家情绪高涨, 教师应该趁热打铁, 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 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 依据六篇范文的品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 并认真修改, 还要写出眉批和总评, 评出具体等级, 最后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 等级最合乎实际, 因而, 态度十分认真, 批阅格外仔细。由此, 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 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 教师再认真检查, 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 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 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 找其面谈, 指出问题所在。这种互评互改, 教师初期检查一定要全面而仔细, 并针对问题逐一面谈。待训练成型后, 可减到每班抽查四分之一。以上四步, 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反馈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 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 两个班的作文, 教师最快也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反馈下去, 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 就只能两个星期才能草草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 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 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 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 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 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 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 兴趣也高。

3.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 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 相应地评出等级, 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 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 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 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 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 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 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 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 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同一篇文章, 前前后后意见交锋, 激烈争辩,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 激发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 在讨论中, 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 思维品质更加周密, 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篇14:高考作文,我也来感受

【写作导引】

这篇命题作文很具体,也很平常,只需要围绕“旧书”这一中心展开即可。具体可如下立意:可以写旧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读旧书给我们的感悟,旧书与我们的成长关系,由旧书引起的往事回忆,旧书与电子书的比较,等等。在实际写作时,要围绕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如写议论文,应该表现旧书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如果写记叙文,则围绕旧书所发生的事件引发对生活的感悟。

不过,这样写并不一定能得高分。

面对这样一个审题上毫无障碍的裸题,按照上面的思路作文,达到考场作文的基础等级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得到切入分也是很容易的,但想达到考场作文的发展等级就很难了,要想得到高分并非易事,除非写得特别深刻,有文采。所以要想得到高分,就需要另辟蹊径,就需要另找一个大家不易进入的领域,要从另一角度、另一侧面、另一视角、另一感官等不被常人所注意的地方入手,甚至可以反弹琵琶,想他人所不敢想,发他人所未曾发,辟他人所不曾辟。这样的作文才更有可能得到高分或满分。比如,我们把“旧书”当作一个喻体,用来比喻祖国的发展或我们党的历史进程等,形象地阐释祖国建设是从一本本“旧书”书写到现在的“新书”,党的历史进程也是从一本本“旧书”书写到现在的“新书”,既表达对“新书”的热爱,也表达对“旧书”的珍惜;最好用对比手法写祖国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史实等事例,这样更符合主旋律,也更具有时代感,尤其显得你的作文磅礴大气。

很多学生都牢记这样一个“作文秘笈”——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确,这是我们作文的一般规律,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作文的区分度就小多了,所以,这就更需要“另辟蹊径”,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不一般的文章。就如本次作文,我们完全可以以实写实,比如写一篇说明文,详细介绍一本旧书的封面、扉页、封底、书脊等,并通过说明得出某种感悟或启示;也可以实写实地介绍这本旧书的内容,从中找出其编辑思想、出版目的等,从中得出某种观点或看法,还可以从书的颜色、形状、气味方面演绎某种生命感悟,等等。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反弹琵琶式的另辟蹊径更易夺人眼球。众所周知,新在旧的基础上建立发展,新书是在旧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所以,新比旧进步,新书比旧书更有价值。但是辩证地历史地认识,并非所有的“旧”都比“新”落后,有时甚至比“新”更进步。论据可采用中国“文革”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东欧巨变导致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走上历史的倒退,伊拉克政权倒台,新政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旧政权所给人们的福祉,利比亚政权即将易帜,但反对派建立的新政权至今还没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更遑论将来如何带给人民福祉了……显然,新政权并不比旧政权更适应民心民意,等等。结论:不要扔掉“旧书”,有些“旧书”比“新书”更有价值。

在结构安排上,如果写议论文,选择空间很强。如果选择并列式的结构,就可以在中心之下设几个分论点,以并列的形式共同照应中心论点;如果选择对照结构,可以在中心论点之下,通过正反对比的形式表现写作中心等。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悬念、倒叙等手法,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作文感受】相关文章:

感受爱心作文05-24

故事感受作文04-20

感受初夏作文04-28

值勤感受作文05-03

感恩感受作文05-06

感受春雨作文05-06

感受孤独作文05-28

活动感受小学作文05-27

感受生活作文范文05-26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05-29

上一篇:史料实证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分析下一篇:以主动为习惯小学生周记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