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2024-05-01

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精选10篇)

篇1: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江苏 扬州 ●陈允娟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身上有时可能很难看到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比如:谦让互助、团结合作……想想这可能是因为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什么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人的,不懂得和别人谦让、分享。有人形容七、八岁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们就是什么。是啊,进入小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习惯决定他们今后的未来。既然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肩负传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为了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了使孩子们拥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我努力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班级是同学们自己的家,他们每天在这里上课,在这里开展活动,在这里谈天说地。要让这个家充满生机,我们得用心地去布置它,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在这个家中,我以美丽的`蝴蝶作为主体,希望每个孩子都像蝴蝶那么自由,那么勤劳,最重要的是像蝴蝶那样能蜕变成长。每只蝴蝶就是每个孩子,在这里他们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互相友爱,只要被表扬,都能得到奖章。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每个孩子,同时也使班级中学困生、后进生有了动力。孩子们的好习惯也在奖励中逐渐显现。除了美丽的蝴蝶展翅在班级中飞翔之外,我也布置了一些关于文明的板块,这些板块的色彩鲜明,内容生动活泼,孩子们非常喜欢。健康角,通过简单的词组教会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故事林,围绕主题,定期张贴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或者漫画;文明果,结合“八好”,定期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出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文明花”专栏里采摘相应的果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孩子们可以读故事、学儿歌、参加活动、争得荣誉。在这个家里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德教育。

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光有班级文化还是不够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活动。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班级系列活动是培养孩子优良传统的桥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讲文明、懂礼貌

“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往往教自己的老师,才问好,而其他老师可以不问,自己也经常遇见这样尴尬的场面。“我是懂礼貌的小朋友”这个活动的开展,让班级的学生受到了教育,文明礼貌是无处不在的,也明白尊敬师长的重要性,如何感恩身边的人。每天放学,孩子们都会用银铃般的声音对门口的老师和保安叔叔们说再见。最有感触的是当有些老师来听课,下课时孩子们能主动转身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2. 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这个词天天都会挂在嘴边,可是一年级孩子自控力差,安全意识薄弱,不是今天这个奔跑摔了跟头,就是那个昨天回家没注意安全。“安全心中记”主题队会开展后,这样的情况似乎少了很多,课间不再看见小尺乱舞、铅笔乱戳、沙包乱扔、跳绳乱甩的现象,更多的是孩子们在校园内安全游戏的快乐场面,更多的是轻声慢步,靠右通行的好习惯。在校外,他们也知道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有时还提醒自己的家人注意安全。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在孩子们心中形成生命可贵”的概念。

教室的布置,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发扬传统美德的道理,增加了积极的道德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扬州市梅岭小学)

篇2: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为了使全校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做为一名学生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气氛,学校德育处联合团队部拟在第4周、5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活动,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使学生摒弃不良习惯,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而在全校掀起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热潮,树立优秀形象。具体方案如下:

一、主题

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出口脏话、损坏公物、卫生习惯差、学风不浓、自制力差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此次演讲比赛,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教育的目的,促进我校学风学纪建设。

二、参赛对象

1、参赛对象为我校三至九年级学生。

2、演讲比赛形式分为班级初赛、年级复赛、校级决赛。

三、比赛要求:

1、演讲内容要紧扣主题、观点正确;联系实际、事例生动;结构严谨、事理交融;用词准确、语言流畅,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2、演讲者必须要脱稿演讲,语言流畅,服装、体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富有感染力。

3、每人演讲时间3-5分钟。比赛时间暂定2014年11月27日(下午第五节课),届时组织部分学生现场观摩。

四、初赛和复赛:

1、各班级要提前准备,在第十二周班会课在班级进行选拔赛(十二周的主题班会以此为主题),学校将到班检查各班落实情况。每班选出一名学生参加年级比赛。

2、年级复赛时间:4月21日中午 1)、年级负责人: 2)、年级评奖办法:

各年级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学校颁发奖状和奖品,并纳入当周文明班

级考核加分。

3)、年级一等奖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决赛。(比赛结果由负责人在比赛结束后将表格上交德育处。)

五、决赛:

1、时间:2015年4月27号下午第五节课。

2、评委:学校行政及中小学语文科组长。

3、奖励办法: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当周文明班级考核加分。学生的演讲稿将在十四周在校园广播站播放。请各班主任认真落实好此项工作!

篇3: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一、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班级是同学们自己的家, 他们每天在这里上课, 在这里开展活动, 在这里谈天说地。要让这个家充满生机, 我们得用心地去布置它, 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在这个家中, 我以美丽的蝴蝶作为主体, 希望每个孩子都像蝴蝶那么自由, 那么勤劳, 最重要的是像蝴蝶那样能蜕变成长。每只蝴蝶就是每个孩子, 在这里他们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互相友爱, 只要被表扬, 都能得到奖章。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每个孩子, 同时也使班级中学困生、后进生有了动力。孩子们的好习惯也在奖励中逐渐显现。除了美丽的蝴蝶展翅在班级中飞翔之外, 我也布置了一些关于文明的板块, 这些板块的色彩鲜明, 内容生动活泼, 孩子们非常喜欢。健康角, 通过简单的词组教会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故事林, 围绕主题, 定期张贴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或者漫画;文明果, 结合“八好”, 定期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评出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在“文明花”专栏里采摘相应的果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 孩子们可以读故事、学儿歌、参加活动、争得荣誉。在这个家里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德教育。

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光有班级文化还是不够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活动。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班级系列活动是培养孩子优良传统的桥梁,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讲文明、懂礼貌

“遇到老师主动问好”, 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往往教自己的老师, 才问好, 而其他老师可以不问, 自己也经常遇见这样尴尬的场面。“我是懂礼貌的小朋友”这个活动的开展, 让班级的学生受到了教育, 文明礼貌是无处不在的, 也明白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如何感恩身边的人。每天放学, 孩子们都会用银铃般的声音对门口的老师和保安叔叔们说再见。最有感触的是当有些老师来听课, 下课时孩子们能主动转身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2. 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这个词天天都会挂在嘴边, 可是一年级孩子自控力差, 安全意识薄弱, 不是今天这个奔跑摔了跟头, 就是那个昨天回家没注意安全。“安全心中记”主题队会开展后, 这样的情况似乎少了很多, 课间不再看见小尺乱舞、铅笔乱戳、沙包乱扔、跳绳乱甩的现象, 更多的是孩子们在校园内安全游戏的快乐场面, 更多的是轻声慢步, 靠右通行的好习惯。在校外, 他们也知道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有时还提醒自己的家人注意安全。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这一活动的开展, 主要目的是在孩子们心中形成生命可贵”的概念。

教室的布置, 活动的开展, 使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发扬传统美德的道理, 增加了积极的道德情感,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篇4: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1 举办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过查阅资料与座谈,笔者了解到八、九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加深,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能对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另外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也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

1.2 利用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四个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精心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二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三是利用黑板报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四是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录像片,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大增后,笔者趁热打铁,搜集了一些思维训练材料,开展了两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讲座,让学生了解创造思维的特点及应用实例,让学生感觉到创造离他们并不远,只要进行适当训练,加上自身钻研,人人都能成为小发明家,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笔者又适时地举办了物理“三小”活动讲座,提出活动方案、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学生一呼百应,积极参与,在这种背景下,物理“三小”活动就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2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1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如《初中生世界》《科学大众》,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水循环》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水污染情况;学习《平面镜成像》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光污染的情况;学习《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针对某些生活中的现象,尝试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提出疑问,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撰写小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几年来,笔者组织了多次小论文竞赛,评选优秀小论文,对获奖论文颁发荣誉证书,并把部分优秀小论文集结成册,发放到每位参加学生手中,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几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开展了多次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直尺、量筒、密度计、针孔照相机、蒸发演示器、角反射器、浮沉子、潜水艇模型等教学具,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现有实验仪器进行改进或重新组合,搞些小发明、小创造,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物理组老师对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评奖,并隆重集会,请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奖的学生自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没有获奖的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积极肯干,经过几年的活动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提高,小制作、小发明的作品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在笔者的努力下,学校专门腾出一个教室作为自制教学具(小制作、小发明)的展览室,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3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三小”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单干,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其他同学组成互助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发现,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在小组中,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好的创意及实施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具体制作;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管理与协调;反省能力强的学生对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反省,评估,提出改进意见等,比如在制作浮沉子时,学生首先对浮沉子的原理进行探究(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搞明白后,再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这一过程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初步制作完成后,反省能力强的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实验,提高演示效果,美化制作工艺,使制作出来的作品既效果明显,又制作精致,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协调小组间同学各司其职,合作愉快,新的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笔者发现在“三小”活动中,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合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4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1 课内外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课内”和“课外”各有其特点和功能,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丰富的课外生活,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还为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机会,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和书本上获得知识进行创造力培养,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应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三小”活动,比如,笔者带领学生来到污染比较严重的盐河边,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污染源,排污口,采访一些重污染的工厂领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谈论,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撰写小论文,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在实地考察,撰写报告过程中,拓展视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4.2 以“三小”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创造能力

“三小”活动是发明创造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三小”活动为科技小发明活动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是学生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从我们的研究实践来看,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首先,建立物理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是开展小发明创造活动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他们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或自由组合,在小发明设计及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里找到最先、最直接的帮助,物理兴趣小组它有信息广、信息量大、参与直接、活动灵便、提高创新能力快等特点,其次,举办科技黑板报,利用黑板报来传播科技活动的信息,既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又直接为科技发明提供了思路,第三,开展多层次多品种的科技竞赛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设置突发问题,量筒损坏或天平损坏,要求学生在缺少量筒(或天平)的情况下,利用剩余器材完成测量密度实验,第四,建立小制作、小发明工作室,兴趣小组可以利用身边废旧品在工作室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第五,征集科技金点子,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会发现一些自已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对这些物品进行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方案,就是所谓的“金点子”,实际上,“金点子”就是不完善的小发明课题,把这些“金点子”编辑成题库,供学生推敲选用,成为发明创造的源泉.

通过近几年的活动情况看,物理“三小”活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好奇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创造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动脑、动手,最有效的途径是手脑并用,互相促进,在“三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应用科技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从而逐步掌握科学创新方法与社会实践,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良好科学素养,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劳动者,这是当今新课程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这些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进行实践活动,将“三小”活动与物理教学充分融合,使学生获得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篇5: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在七中育才培养文明习惯活动中的演讲稿

七中育才2014级12班任洗耳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习惯照亮人生》。

习惯人人有。不必说鲁迅笔下的老先生读古书把头拗过去拗过去,是一种习惯;也不必说全校同学每天坚持早到先读,也是一种习惯。单单是,我们尊敬的詹老师坚持每天写博客,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习惯,天天练习,习以为常,成为习惯。正如有人习惯干净整洁,有人习惯随意凌乱,有人习惯排队有序,有人习惯奋勇抢饭,这些习惯关系自己与他人。

行为有差异,习惯有好坏。区别一个习惯好坏的唯一标准就看它是不是文明。当人类赤身裸体从蛮荒山中一路走出,当祖先刀耕火种结绳记事“呕哑嘲哳”而来,人类繁衍发展的一大成果,就是文明的诞生和积累!当人的行为习惯符合了文雅礼乐、道德完善的规范,我们就会说它是文明的习惯;反之,就是不文明的习惯。文明习惯,人人追求,人人向往;不文明习惯,则如过街老鼠,人人唾弃,人人喊打!

文明的习惯有着无穷的益处。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警醒自己凡事都抓紧时间,像鲁迅刻字这样的“乱写乱画”的行为我们不提倡了,但这种珍惜时间的文明习惯却时刻启发着我们。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艺术节那令我们全年级难忘而自豪的一幕。当我们12班的音乐卡壳的时候,台上60位同学23秒的纹丝不动,他们的高度沉着、默契令人感动;而台下650位同学,在那一刻有支持,有尊重,这不正是我们全年级文明习惯的完美体现吗?

文明习惯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不文明的习惯也能够毁掉一个人的所有。美国一代流行歌曲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因为吸毒的恶习离开了这个世界。巨星殒落,让人惋惜。就在本月之初,3月2日,有一对中国夫妇登上了美联航关岛至上海的航班,只因为这对中国夫妇一句不文明的话语,导致空乘无法继续工作,最后被荷枪实弹的美国空警“请”下飞机。他们不文明的习惯实在是给中国人丢脸!

总结文明习惯的内涵,一要自律,一要敬人。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尊师重道,勤奋学习,讲究卫生,严于自律;作为育才人,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为班级和他人做了什么?我们给校园带来了什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要有一份责任,(演讲稿 )甩掉中国人在老外口中“随地吐痰、大喊大叫、铺张浪费、缺乏创造”的不良招牌,用我们文明的一言一行,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曾经感慨他的成功,源于他在幼儿园中学到的,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文明习惯。是的,见微知著,薪火相传,正是一件一件的小事串联而成我们人生的大事,只有文明的星光才会照亮幸福的人生。同学们,习惯人人有,差别大不同。文明定成败,幸福在手中。让我们行动起来,养好习惯铸幸福人生,做文明人担天下大任!

谢谢大家!

演讲心得:

三轮pK终于结束了。在爸爸妈妈的启发下逐渐体会到演讲的关键。

1、演讲要信服于人,就要说大实话,不是说大话,说漂亮话。堆砌华丽的辞藻,赘述陈旧的名言,并不能征服听众。

2、演讲要言之有人,就要把听众融入自己的演讲中。针对不同的听众,选取的论据要有所不同。同样一个道理,给同班同学讲,给全年级同学讲,是各有侧重的。

篇6: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我国颁布的《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由此可见实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是,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很多学生不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有的学生即使了解,在行动上也不能很好做到。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里仅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做学生的榜样

“身教不如言教”,在小学生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模仿是其天生的本领。老师的言谈举止是无声的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我特别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先从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起。比如,当有学生给我递过书本时,我会由衷地说:“谢谢你,**!”;当班级大扫除结束后,我会对所有学生真切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当我不小心判错作业或对学生产生误解时,我会放下师道尊严,真诚地对学生说声:“对不起,是老师错了。”;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见到学生都会主动和学生打招呼问好。说实话,刚开始这样做时,别说学生不习惯了,就是我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文明形象。天长日久坚持下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样使用文明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

现在,无论你走在校园里,还是走进班里,学生们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老师好!”、“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会让我深深感觉到: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老师的榜样力量是多么重要和必要。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然后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好与坏,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做得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

我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还兼代品德课。我注意到在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编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童谣,再配上好看的漫画向学生讲授文明礼仪知识,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经常利用品德课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背诵教材中有关文明礼仪的童谣,并有意识地向学生补充讲述孔子、孟子、毛泽东等一些历史人物有关礼仪方面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文明”与“不文明”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自我约束。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秋天的校园》,我带学生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在下楼的时候,学生们兴奋地像小鸟一样说话声很大,这样肯定会影响到其他上课的班级。我就对学生们说:“什么时候要安静点呀!”学生们脱口而出:“楼道走路安静点”,然后所有人都马上放轻了脚步,停止了窃窃私语。

不仅如此,我还针对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引导全体学生深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做到“心中有规范、行动见规范”;开展《文明伴我行》“五个一”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学唱一首反映文明礼仪的歌曲、写一篇感想文章、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自己“管”自己

刚开始时,面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总是由老师去说去管,效果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学生们要讲普通话,出语要文明,我就在班里定了个“规定”,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要文明礼貌且不能说脏话,如果谁违反了这个规定,就会被记录在一张由学生自己填写的表格上,该记录一周在黑板上公布一次。一周下来,看谁的“犯规”次数最少,谁就会被评为本周的“礼仪之星”。学生自己是记录员,又是监督员,一个学期下来,我利用这种学生自己“管”自己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待人接物习惯和劳动习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也是成功的。

四、在微笑中纠正学生的缺点

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失礼”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这些课上说普通话,课下说方言的农村学生,怎样纠正学生的这些问题,曾经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太严厉或过于直接了当,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那将适得其反,如任其发展,显然又不是明智之举。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在课下张嘴就用方言骂人,说脏话,我严厉批评过好几回但收效甚微。我想,由于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文明习惯,又怎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改正过来呢?我必须得改变我的做法。后来,每当学生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我总是会微笑着告知他这些话或行为太不文明,并请他做班里的“礼仪监督员”,老师的温和与耐心让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班里的学生都能自我监督,互相提醒,为我在开学初提出的“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五、开展文明礼仪家校联系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每次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把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向家长通报,并把《“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发给家长们,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如:要求家长每天都对学生进出家门主动跟父母打招呼、能接受家长教育不顶嘴、能说话诚实不撒谎等具体项目进行评价。一周之后老师收到这张表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根据表上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很多家长都表示很希望继续开展这项工作。本学期,带着家长们的希望和重托,我根据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进行了完善。现在的《“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不但有家长评价,还加上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学生既能够看到家长的评价又能够看到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为了得到同伴们肯定的评价,很多同学都改掉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宋廷武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呢?我粗浅的谈谈。

一、明确要求心中有数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每学期开始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与人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上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关爱他人,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六点六会”: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要示范如何行礼问好,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文明言行默化有心人

单纯的说教,莫过于实在的行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学生点头或招手问好,或教师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知道问好的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当需要学生帮助时,主动说声“谢谢”。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学会爱班,进而学会爱校,爱家乡,爱祖国。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三、多彩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推崇和践行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说教,而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如让板报说话、让墙壁说话,墙报悬挂名人名句,班级的清洁区、学校的水龙头、班级绿地上均要有文明告示语:“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请节约用水”、“我体弱,不要践踏我”……无声的语言,是对学生的良好教育。班级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有留有学生自由发挥的园地:我进步了、好人好事宣传、风采展示……在营造育人氛围的同时,鼓励学生追求个性的张扬。同时定期评出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成立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结对子对问题学生跟踪帮教等系列教育活动。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家校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现在的许多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或有外出打工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放任,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延伸。布置家庭礼仪作业,通过家校联系卡进行家校互动。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篇8: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从课堂细节抓起,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迫在眉睫。“笔勤免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格言警句从思维的不同角度道出了勤记笔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 (1981) 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 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 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 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组的, 学习成绩最差。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整理笔记和使用笔记, 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预习笔记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 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 初步理解内容, 扫除知识的障碍, 改变被动听讲的局面, 为上课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然而现实是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 坐等老师讲课, 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显得呆板被动,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有些学生虽然预习了, 但是走马观花, 不动脑、不分析, 预习过后书本上空空, 脑袋也空空, 没有留下任何预习过的“痕迹”。

预习笔记是在教师上课前, 记录学生自己在提前阅读新教材时感知的重点难点和疑问点;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或体会;记录自己发现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这种预习笔记只需要简单地记录, 做好标记。在做标记的时候只要写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就可以, 比如“?”表示看不懂不理解的知识, “!”表示重点知识。例如:七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物质的比热》预习笔记:!? (表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热量;? (疑问点) 热量和温度区分;! (重点) 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简单的预习笔记, 学生上课前一分钟再看下, 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 原来懂的地方可以加深印象, 不懂的地方释疑解惑, 一堂课下来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清清楚楚, 容易获得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果课前教师简单查阅学生的预习笔记, 就可以大致掌握本班学生的疑问点, 及时调整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以课堂笔记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以往在科学课堂上, 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或者只是盲目地跟在老师后面, 黑板上写什么, 就抄什么, 成了一个不动脑筋的、机械的记录员。总之, 学生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习惯于从老师那被动地获取知识, 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记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 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 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上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听、看、想等方面, 记笔记只处在听讲和思考的从属位置上, 所以不要光顾记而不去思, 一定要养成手脑并用, 边听、边记、边思的良好习惯, 否则定本末倒置, 得不偿失。课堂笔记究竟记什么, 多记还是少记?这是学生常提出的问题。其实, 好的笔记并不需要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全记下, 而是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重点和有选择地去记。记笔记要简洁、快速、规范。教师讲课速度比记录速度快, 因此笔记可以简单甚至可以用符号代替文字。比如由于作图较费时间, 记录时可先作简图, 课后补充完整;讲例题时, 只记录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 用“∵”表示因为, 用“∴”表示所以, 用“→”表示推出或者物质间彼此的转化联系。最后课堂学习笔记要有合理的布局, 章与章、节与节甚至行与行之间要有适当的空隙, 也可以在当页笔记的右边留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空白, 以便课后补充、整理、修改。

三、以整理笔记为载体, 培养学生主动记忆和整理归纳的学习习惯。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中的听课笔记不可能记得很完整, 课后有必要进行整理, 并且应“趁热打铁”, 安排在课后复习中进行。整理、补充课堂学习笔记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及时和有效地强化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整理时, 对重要的、易出差错的、有疑难的地方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 以便以后引起注意。如果平时把笔记整理好, 阶段复习打开笔记本, 花点时间翻翻笔记本, 中心突出, 重点、难点、关键地方一目了然, 大大省去考前突击查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总结所花的时间,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记课堂学习笔记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前预习笔记, 课中听课笔记, 课后整理笔记, 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变“要我听”为“我要听”, 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和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 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 并以此指导备课和教学。“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必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摘要:针对农村中学的现状, 学习笔记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之一,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笔记、课中听课笔记、课后整理笔记, 能有效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笔记,学习习惯,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篇9:以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摘 要]数学建模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一门数学课程,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建模可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数学建模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再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这样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 应用能力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63-02

数学建模是目前大学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是数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数学建模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程度是其他数学课程所不及的。而每年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计算编程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相互沟通和表达能力、中英文科技文的写作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特别是三人为一组的合作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数学建模课程的以上特点使学生学习该课程以及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很高,也因此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笔者多年从事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建模竞赛的指导工作,针对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就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科技文写作能力等谈谈有关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1]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2]

(一)巩固和拓宽基础理论与方法,是创新能力的立足之本

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微分方程、图与网络算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等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巩固基础理论为主,并拓宽知识面和加强知识的应用,以达到对数学理论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在这个阶段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后练习为辅。在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分析开场,引入理论知识,再以解决问题结束,同时把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相关工具软件介绍给学生。课后练习以应用型题目为主,学生以自由讨论、分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大学数学教材中配套的例题和习题中应用型和综合性的题目很少,虽然这些习题的练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只停留在会做一些题目和考试拿高分上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加强应用型题目的练习,题目类型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匹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这些应用型的题目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解决大型应用型问题,是全面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了常用的工具软件,大部分学生也学习过Mat?鄄lab和C++等编程语言,此时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解决一些科研或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各种类型的问题,借助计算机、工具软件等,解决大型的应用型问题,将自己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用语言、图表等表达出来,同时以科技文的形式给出问题的解答,然后进行答辩。在答辩环节,各个小组要充分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各个小组之间通过对比,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问题的处理和讨论,使学生学习到不同方法处理问题的优缺点,对不确定问题的处理让学生了解了随机数学的思维与方法、模糊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这是在其他课程中所不能涉及的一项内容。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借助计算机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计算能力的必要措施

科学计算是平行于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第三大科研手段,计算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目前我国学生科学计算能力普遍偏低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现行大学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严重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科学计算包括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和符号演算等内容。数学建模课程中,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后,面临的就是算法设计、编程或是结合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求解了。综合问题的求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由于大学课程中没有设置科学计算方面的专门课程,而理论结果和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问题,例如数据的预处理,各种工具软件包的使用等,甚至求分位点这些小计算都要有相应的算法,这是理论课程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尽管有的问题的求解可以直接借助于工具软件,但是很多问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如计算机模拟方法。

二、以数学建模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应用知识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文献检索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等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在合作学习、沟通表达、文献检索与运用、中英文写作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利用文献检索手段,培养大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是未来大学生应必备的素质。数学建模的综合题目内容广泛,如电力管理、医学影像再造等。由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程实践管理等各个领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讲授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去自学这些知识,有些题目的数据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如美国竞赛的很多题目都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寻找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此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题目,如地球能源问题、全球大气变暖问题等,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和internet查阅和收集各种文献资料,熟悉了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和渠道。教学活动中对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如何快速获取信息,而且还为竞赛节省了时间。有效地收集、评价和利用信息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衡量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团队在竞争中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数学建模竞赛以集体为单位参赛,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尽量实行优势互补,将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学生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其中还要选出一个队员担任组织协调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组内成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全面和细致,在对问题的求解思路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再开始工作,那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要避免互不沟通、各做各的情况,这会导致重复工作,总体效果还不好。合作学习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了“1+1>2”的力量。

(三)中英文表达和写作,是培养学生科技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数学建立模型竞赛中参赛论文以科技文的形式上报,所以每个队的成员要将合作完成的解题结果写成科技文,美国竞赛还要以英文进行写作。在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很不重视,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题目的分析、建模以及设计算法等方面,最后草草地交论文,并没有完整而清晰地解答自己所做的题目。特别是在竞赛期间,时间有限,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写作水平,就很难将全队的努力完美呈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在数学建模的综合训练阶段,我们特别加强了对科技文的中英文写作练习,同时强调学生用图、表、数据等直观感性的形式来表示所做的结果。在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高度重视了论文的写作,为将来从事科研活动奠定了协作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以结合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特点,着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教过和指导过的不少学生在全国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她)们亲身体会到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优势,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一些工科学生也深感参加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在提高自己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数学建模活动的展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注 释 ]

[1] 李尚志.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大学数学,2003(1):46-50.

[2] 钱国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责任编辑:覃侣冰]

[收稿时间]2014-12-15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篇10: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是社会的小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一、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一)、课前

学生应在课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课业用品,静候老师到来,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学生因特殊情况,上课迟到了,就要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先喊“报告”。如教室门关着,那就应是轻轻叩门;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走向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要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坐下后,应立即集中注意力听讲。

(二)、课中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遵守纪律的表现。

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应先举手,并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答题。

2、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

3、对提的问题答不出,也应先站起来,再用抱歉的语调实事求是地向老师说清楚,不要不站起来。

4、在别人回答时,不应随便插嘴,别人答错了,也不应讥讽嘲笑,自己能答,可举手。

5、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学生回答不出,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 “ 再见 ” 。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二、服饰仪表

(一)仪容服饰

脸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静、宜和、宜庄。

1、发式

女同学的发式以理短发、童发为宜。这样可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

男学生最好是理学生头。它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

2、服饰装扮

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不要穿奇装异服,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少女的肌肤丰润,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须化妆。同时也不戴金银首饰。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在校内,学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布鞋、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早操和上体育课,同时也可显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

三、尊师礼仪

(一)师生校内外相遇

1、学生与教师相遇,通常应由学生主动先向教师招呼,道声“老师早”或“老师好”。教师应面带笑答“早”或“好”。

2、在校外和老师相遇时,学生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在车、船、码头遇见老师,即使乘客多,人拥挤,学生也应让老师先上车船;在车上、船上或娱乐场所、交际场合中遇到老师,学生应向老师招呼、让座。

3、在进出的门口、上下楼梯时和老师相遇,学生应主动招呼,请老师先行。

4、老师来家访问,学生应热情迎接,主动向家长介绍老师,同时请老师坐,给老师倒茶;为了便于老师和家长交谈,学生应暂时回避;当老师离开时,学生应热情送别。

5、毕业后,遇到老师,要主动热情地向老师问好。重要节日,特别是教师节,应给老师写慰问信、贺卡或去拜望老师,使老师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

(二)师生谈话

学生与教师谈话,应注意如下几点:

1、和老师说话时,学生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

2、学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姿势端正,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抓头摸耳,不可抖腿搁脚,还应朋目凝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说话。

3、如果老师说的话,学生感到不理解,或无法接受,并有不同看法,可不必隐瞒,应谦虚而诚恳地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4、对于老师的规劝和正确的批评,学生应愉快地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决不能当耳边风。即使老师态度较生硬、急躁,也不应计较,更不能嫌烦抵触,而要想到这是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

5、学生不能在办公室久留或乱翻老师的东西,不可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四、同学间礼仪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 “ 喂 ” 、“ 哎 ” 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 “ 请 ” 、“ 谢谢 ” 、“ 麻烦你 ' 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五、集会礼仪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1.晨会或其他场合升降国旗仪式时,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每个星期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2.唱国歌时,态度要严肃,声音要整齐响亮。

3.学生参加活动集队时,要静、齐、快,不勾肩搭背,不任意谈笑,要提前到达集合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

4.进入或离开会场要服从指挥,注意秩序,不一哄而上,不争先恐后,以免造成拥挤堵塞和防止事故。

5.集会中应注意遵守会场纪律,不随便走动或发出声响,不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

6.在集会过程中,学生应提前落座,恭候报告人到来。当报告人到来时,会场应立即安静下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报告过程中,每个同学应端坐静听,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打瞌睡,不无故中途离席。报告人说到精彩处应鼓掌表示赞同,报告结束,也应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以表示感谢。

7.集会时如有上级领导或客人参加,应在他们到达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离场时应让领导或客人先走,并以热烈的掌声欢送。

六、仪表举止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的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

仪态举止包括:站、坐、行的姿势,与人交谈的态度、说话的声音、风度气质、行为动作、面部表情、卫生习惯等等。

1、正确的站、坐姿态和雅致的步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所谓“站如松”,就是站得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其基本要领是:站正,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缩,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双肩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亦可),两腿膝关节与髋关节展直,忌讳无精打采。双手不可叉腰,不可抱在胸前,不可插入口袋,身体不要东倒西歪依靠物体,不要弯腰弓背、耷拉脑袋,不要挺着肚子,岔开双腿。

所谓“坐如钟”,即坐得要像钟那样端正。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两手放在双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女子入座时,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切忌前俯后仰、摇腿跷脚、跷二郎腿、两膝盖分开、把脚架在别人的椅背上或放在自己的椅子上。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有雅致的步态。其基本要领是:上体正直,不低头,眼平视,面带笑容,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肩部放松,身体稍向前,重心在脚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点点力使身体略微向上挺。走路不要前俯后仰,左右摆晃。

2、稳重得体的动作,优雅适当的手势

⑴路上行走,必须靠右行,不能走中间,途中遇到领导、老师、熟人,应热情点头示意,礼貌地打招呼。

⑵领导、老师到教室、寝室时,学生应礼貌地打招呼、让座。

⑶上下楼梯,过狭窄通道,遇到领导、老师、老年人,应主动让道。

⑷打开水、洗刷、晒衣服等应“先人后己”,礼让三分。不要争抢龙头和晒衣线。

⑸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

⑹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冒失的行为表现在:

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进别人家里不敲门,推门往里闯,反客为主;找人时,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高谈阔论。

手脚太快,动作太硬,幅度太大。

手脚冒失,语言冒失,出尽洋相,常闹笑语话。

这些都是行动不稳重得体,缺乏修养的表现。

3、优雅的风度气质,自然随和的态度

气质,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决定的,它难以改变,但风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养的。

作为男同学,应使自己具有“阳刚之美”,即风度稳重,动作有力度。

“刚”不等于“野”,如果男子汉说话过于随便、粗野、骄横,在公共场所,敞胸露怀、歪戴帽子、身穿汗衫、背心或打着赤膊、脚穿拖鞋、打响指、吹口哨,就会给一种“兵痞子”、“二流子”,缺少文化教养的印象。

作为女同学,应使自己的气质风度“优雅得体”。

同人交谈,要庄重谦逊,在大庭广众之中,态度要大方自然,切忌表情过分,目光游离,挤眉弄眼,频繁眨眼,过分大笑,这些都是有失风度的。

在陌生人面前,“内向”比“外向”好,含蓄比夸张好;被男方邀约,要探究其原因、动机和内容,如觉得不宜,应婉言谢绝,在异性面前不要太随便,应自尊、自重、自爱。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做到“六勤”:即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修面、勤理发、勤洗手、勤剪指甲。在公共场所,应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揩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搔痒;还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废物,还要防止在大庭广众中发出体内各种不同的声响。否则就是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礼仪修养并不成熟的表现。

七、校内公共场所礼仪

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八、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九、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十、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电脑室、多媒体教室时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适用于低年级)

上一篇:秘书常识:行政秘书日常工作程序与工作职责每日一练(6月22日)下一篇:寒假实习感想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