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工作建议

2024-05-09

新农合工作建议(精选8篇)

篇1:新农合工作建议

关 于 新 农 合 工 作 的 几 点 建 议

一、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奖惩挂钩。对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及其增长幅度实行上限控制。监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增长幅度、住院医药费用及其增长幅度、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新农合住院病人平均补偿比例等情况。对费用较高或增长过快的定点医疗机构,要组织临床专家抽查会审,对不合理费用,新农合基金不予支付。对超过规定比例的目录外药费从医疗机构药品收入上缴款中扣除,返还基金专户或省级风险金专户。

二、健全各级管理经办机构,规范管理队伍自身行为。本着满足工作需要、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改善各级管理经办人员的专业结构。制定各类管理经办人员的工作规则和行为准则,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培训,提高各级管理经办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公开测评和考核各级各类经办人员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一套比较稳定的管理队伍,各新农合专职人员需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要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朋友服务的意识。

三、规范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

度,保障基金安全。定期对账,定点医院垫付的农民报销款,镇、村定期公示制度,公示基金使用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情况以及农民获得报销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基金使用各环节的审计。

四、加强培训和宣位,使广大农民全面准确掌握新农合政策。要扎实开展对医务人员和乡村干部的政策培训。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政策宣传。通过乡村政务公开栏、公示栏等,广泛张贴新农合政策要点,并以“一封信”的形式印发到每一个农户。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不同方式普及政策、挖掘典型、展示亮点,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机关有简报、乡村有标语、农户有明白纸,通过构筑立体宣传平台提高农民新农合政策知晓率。

建议:

1、制作的宣传栏报,分别在各镇宣传巡回展出;

2、利用宣传参合人员的典型事例为契机,请市广播电视局积极宣传报道;

3、市农合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调查”活动,一方面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看法和我们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4、利用各医院开展的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等保健宣传活动发动之际积极派发新农合宣传资料扩大宣传面。

5、利用已制作好的新农合宣传资料不定期的在各镇广播电视站播放,加强宣传效果。

六、加强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会计账务知识的

培训,规范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账目。由各镇街区新农合办会计定期组织辖区内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会计培训,并定期进行检查,促其规范新农合账目。

七、加大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要制度化、常态化,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下达整改通知,对于多次整改不合格的要严肃处理并取消其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

篇2:新农合工作建议

2011年7月28日,在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李献的带领下,市政府办公室文卫科分别就我市新农合参合情况和农民实际报销情况展开实地调研,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市新农合工作的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与,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得日益重要。我市自2007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运作、医疗机构参与、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格局。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2011年我市参合农民达到358254人,参合率93.1%,截止到6月底全市共有72230人次享受报免补偿,补偿金额2209.5万元。

(二)导致新农合筹资难的主要原因

二是较多贫困人口与外出务工人群,增大了筹资压力。一方面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过多,政府虽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解决,自己掏钱参保存在难度。二是随着劳务输出群体壮大,主要表现在户口在本地的外迁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户过多,在年底工作组集中收缴时,一时难以联系上其当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员,在规定的参合时间内,资金无法筹集到位,为新农合筹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医疗需求实现率不高。受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我县对卫生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房屋老化、设备短缺,病床等医疗设施紧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0.6 张,远远低于全国2.4张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0.6人)。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对广大农民群众就近医疗服务的功能发挥不足,不能适应当前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医疗监管机制有 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对推行新农合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医务人员为参合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行为还不够规范,违规减免、超范围补偿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参合群众的积极性。

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但是筹资成本较高,并且在资金逐级上缴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新农合资金被截留、挪用的违纪行为。滚动式预缴费和定点缴费虽然简便易行、节约成本,但需要参合群众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新农合资金筹集过份强调“自愿参与”,会产生两个“负面选择”:容易得病的人群积极参合,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太愿意参合。从而导致两个“负面反应”:一方面新农合不能具有较高的参合率,减弱共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农合参合主体是高危人群,将会产生医疗费用入不敷出,影响正常运转。

三、健全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建议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保险特性的医疗制度,它客观上要求扩大覆盖面,拓宽资金统筹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新农合筹资制度既要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完善,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丰富宣传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立足我县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方式,是提升参合率的关键。一是对常年在家的农户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标语、宣传小手册等;二是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消除农民对新农合的疑虑,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三是对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户进行现代通讯工具采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消除外出务工农民的疑虑,使其真正认识到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不断增强群众自愿参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筹资机制,积极引导参合一是建立常年筹资机制。改集中突击收缴方式为常年经常性定点收缴,为贫困家庭、外出务

工家庭、手头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家庭创造宽裕的参合时间。

二是实施代扣代缴机制。参合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由医疗机构在其补偿资金中代扣

代缴该户个人次年参合费用,这样可充分利用参合群众受益后的喜悦心理,减少抵触情绪,扩大宣传面。

三是实施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直接筹资方式,为户口在本地的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纳方式。

四是推行转移支付缴费制度。一味尊重群众意愿,也不利于新农合发展。农民是一个相对松

散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性,难以确保筹资机制的稳定。新农合运行几年来,在大多

数农民对新农合接受程度提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村民自治“一事

一议”方式,讨论推行新农合转移支付缴费制度,结合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将

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直接补贴的部分,转化为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医疗补贴,成为相应群众的参合资金,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四)强化运作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参合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新农合工

作氛围。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管理机制,加速新农合信息网络建设,把数据录入与公安户籍

管理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系统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身份识别尤其是相片对照、姓

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审查,提高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加以防范,避免套取新农合补助资金的违纪事件的发生;认真实行药品统一竞价采购,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虚高与不正常增长,严

格杜绝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诱导治疗的行为,努力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

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工作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切实解决农民就地就

医难,使其充分享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优越性。一是加强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继

续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卫生机

构服务功能,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加强乡村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

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三是教育引导各定点医疗机构端正思想,正确处理好

单位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努力改善办医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整体服务功能;切实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

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危难重病不出县”,让农民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水

平。

新 农 合 调 研 报 告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缓解

广大农民群众“因病制贫”、“因病反贫”问题的重要途径。

民商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阳光教育”小分队于7月6日来到淄博市博山区对北峪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经过深入调研和了解情况,先将我们对北峪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简要分析如下:

一、调查背景及现状

农民普遍面临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愈来愈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看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贫困农民普遍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抱有“有病不

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心理不去看病。与此同时,由于贫困,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

自我保健意识,卫生条件也相对较差,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制贫”、“因病反

贫”,陷入恶性循环。在次背景下,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

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求,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博山区自2004年开始,按照“积极稳妥、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思路,率先在边远

山区北博山镇开展了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工作,2005年在初步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远山区的四个乡镇进行试点。于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试点区,新农合试点工作在全区的11个镇、2个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全面推开。三年内,已确立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2家、区级新农合定点医院5家、镇级定点卫生院13家、村级

定点卫生室205处。

我们所进行调研的北峪村地处博山区近郊,由域城镇管辖。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44个村,约2万8千人,各村分布较分散,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其中有镇级卫生院1家 北

峪村定点卫生室1所、门诊1处全村被山围绕房屋依山而建。

我们阳光教育小分队于7月10 日来到北峪村先后对村民、村干部、乡村医生、村内卫生院

和区卫生局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共入户 37余户,访问近100人。围绕着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的参合度、受益情况、费用承受、费用报销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的积极效应

1、突破资金来源的“瓶颈”

农村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受到制约最根本的还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博山区 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源形式为:省、市、区、镇 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每人每年补助42元,个人每人每年交纳20元,人均筹资 总额达到62元。财政补助资金也逐年增

加,2007年较往年每人每年增加9元,其中省、市财政补助各增加2元,区财政补助增加5

元。除农民缴纳的资金外,博山区每年可从省、市、区、镇四级财政拨付配套资金650余万

元。

2、农民切实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好处

从区卫生局的来的资料看,博山区在2004—2007年三年内,享受医药费用报销的参

合农民累计182512人,报销金额939余万元。仅2006年全年,参合农民中就有37738人享

受了医药费用报销,报销金额518余万元。并且扩大了报销范围,除将影响博山区广大农民

健康的10种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纳入到住院统筹报销范围之外,还将住院分娩、儿童保健等纳入到新农合补偿范围。此外,有17492人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了个人

健康档案。

从我们对北峪村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村民认为身边是否确实存在从新农合中明显受益的典型事例,如图所示:

村民认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家庭负担的作用是否明显,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农民切实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和好处。

三、存在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解答,使村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

不了解,进而出现不信任、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的现象,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致使部

分农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不高。

在我们 进行调查问卷时,部分村民反映在村内定点卫生院看“小病”马上就可以报

销。但到市、区新农合定点医院看“大病”不清楚各种手续和病历、药费报销单的具体填写内

容,报销时往往要到医院跑好几趟更改各项内容。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大病统筹补偿的10

种慢性病(肿瘤放射化疗、肾病透析、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糖尿病、白血病、精神病)

2、村级卫生所的业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受到医疗器械、卫生条件、资金水

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在人才、设备、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

面还有欠缺,医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

需求。

3、富人看病、穷人被排斥”的现象。对于那些尚处于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无钱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已经参加新农合,但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付,过后在分段按比例首先从门

诊家庭账户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从大病统筹基金中报销。这样一算,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小,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优越性即享受政府补贴的还

是农村中相对较富的群体,有悖于新型合作医疗的初衷。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新农和工作的宣传力度

对基层医务人员继续进行新农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使他们彻底明白相关政策,真正成为新农合的宣传员、实践者和执行者。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保证宣传效果广泛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宣传月等各种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新农合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知识得知效率,使新农合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

2、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建立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和岗位技能培养。

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针对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行为,切实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管应该更加透明公开。

篇3:加快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一、新农合基金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新农合保障能力的提高, 使得农牧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释放。

由于参合农牧民对新农合制度的逐步了解, 参合农牧民主动利用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补偿比逐步提高, 造成参合农牧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释放。呼伦贝尔市2008年住院补偿人数为46 076人次, 2012年住院补偿人数66 240人次, 增长率44%。住院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住院实际需求的释放, 也有门诊转住院的不合理增长因素。门诊每年就诊次数由2008年的19 462人次, 提高到2012年的191 632人次, 增长近9倍。今后随着门诊补偿比的逐步提高和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 门诊就诊率还会有明显增长, 这些将对新农合基金的稳健运行造成压力。

2. 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过快。

新农合实施近十年, 各地的门诊和住院费用都在不同程度地增长, 呼伦贝尔市2008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500元, 2012年次均住院费用达5400元, 四年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16%。医疗费用基数大、增幅高, 主要是省、市级城市大医院医疗费用过高, 住院补偿中县外医院占总补偿费用的51%。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增长, 有些是合理范围内的增长, 有些是不合理的增长。主要原因是补偿水平提高, 开展门诊统筹, 农牧民医疗需求释放, 但也存在降低住院标准、门诊病人非正常转住院、挂床住院、编造虚假病历等原因。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提高筹资标准和提高补偿比的积极作用, 降低了参合农牧民的受益程度。

3. 病人分流不合理, 医疗服务利用日趋高端化。

病人向县及县以上医院分流比例逐年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及县级以上医院, 乡镇卫生院硬件相对落后, 医疗设备老化, 就医条件差, 医疗技术水平不高, 农牧民对基层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够。虽然新农合支付政策鼓励在乡镇卫生院就诊, 但参合农牧民在报销比例差别不大和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仍然倾向于到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二是由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缓慢, 县医院在财政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 普遍具有趋利倾向, 受医院业务收入指标的影响, 对于一些本应转到乡镇卫生院的普通常见病没有及时转诊治疗, 县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小病进基层 (社区) , 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目前新农合基金的支付方式

目前新农合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式, 即按服务项目付费, 新农合管理机构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提供服务项目的种类、价格及实际提供的数量,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支付。这种方式符合常规, 易于被各方理解认识, 便于开展实行, 定点医疗机构的收入直接与服务质量挂钩, 容易调动医院、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的进步。从参合农牧民来看, 这种支付方式使得他们能获得较好及时的服务, 病人的选择余地较大, 得到较多的诊疗机会。对于费用的支付方式而言, 这种支付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获得大量详细的参合农牧民使用医疗服务的信息, 对于掌握新农合运行的规律, 搞好管理至关重要。

但这种传统的支付方式容易产生诱导需求, 是造成医疗服务过度利用, 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在这种支付方式下, 定点医疗机构的心态是希望病人越多越好, 仅从自身利益出发, 很少考虑患者的支付能力和新农合基金支付能力, 一味重视高、新、尖诊治技术, 容易造成忽视预防保健和常见多发病的分级诊疗, 可能出现卫生投入与健康水平提高不一致的情况。

三、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的意义

支付制度 (支付方式) 作为医疗服务交易过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 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保险分担和抵御风险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来实现的。支付方式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 并占据主导地位, 其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 也决定了医疗保险在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医疗卫生费用支付方的政策导向关系, 它有利于推动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一个科学的支付方式既能把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又能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 促使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监控协调地发展。

支付方式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 也是目前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筹资领域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将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 其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 有利于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 增进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 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 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对于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让农村牧区居民切实享受医改成果, 保障参合农牧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农合的快速发展为支付方式改革创造了基础条件。新农合目前已基本覆盖所有农村牧区居民, 基金筹集量越来越大, 新农合基金已经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重要来源, 新农合影响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的能力日益增强。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中,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1. 因地制宜, 探索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各地新农合统筹层次不一的实际, 在支付方式改革中, 要遵循支付方式实施的基本原理,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支付方式。总的方向应该是打破以往固有的按项目付费方式, 实行以住院服务单病种定额或限价付费为主要形式, 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 促进混合支付系统快速形成。在改革的实施主体上, 要改变以往由供方 (医院) 组织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的体制, 由新农合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推进实施。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中, 应结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 重点考虑当地积极性、新农合经办管理能力、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卫生投入政策、区域内疾病发生频度、疾病经济负担、病种临床疗效等因素, 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支付方式, 做到统筹区域内门诊和住院服务的全覆盖。门诊总额付费要根据当地实际合理测算安排。

2. 认真测算, 科学合理制定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充分利用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历年积累的数据信息, 借鉴已有的经验, 搞好测算和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设计工作。在具体操作和管理上要力求简单、方便、易行、有效, 在方案设计上, 应统筹考虑新农合基金总量、沉淀额度、基金支付风险度等因素, 在确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础上, 提高基金效率, 最大限度提升参合人员受益程度。

3. 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 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换运行机制, 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 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 控制费用, 提高服务绩效。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做好费用测算等基础性工作, 确保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4. 加强宣传, 力争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采取培训、现场示范、调查研究等办法, 使医疗卫生机构理解开展支付方式改革的意义, 主动适应改革, 支持改革, 改善医疗服务和财务收支管理,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探索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向参合群众, 加强社会宣传,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支付方式改革, 并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监督支付方式改革。

篇4:新农合工作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思想政治;跨越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92-0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立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这对帮助农民提高抵御重大疾病风险能力,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作为新农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必须结合新农合工作的实际实现其跨越式的发展。

一是新农合单位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围绕新农合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充分发挥其核心动力作用。目前,新农合工作的机制和体制还不完善,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任重道远,筹资机制的改进和其他配套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要实现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深化改革;而要深化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不可低估,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推进干部职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因此,当前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首要任务放在深入推进干部职工的思想解放上,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农合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二是实现新农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航标作用。实现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需要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跨越式发展目标上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把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蓝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发展的步骤和方略、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全体干部职工讲清楚,使大家奔有方向、干有目标、做有动力。总之,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越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三是实现新农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号角作用。新农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发展必然遇到各种坎坷和障碍,发展与困难和挑战并存。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干部职工的干劲鼓起来,把干部职工的信心树起来,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下来、把干部职工的创造性激发出来,使干部职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力量。总之,要用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其“冲锋号角”的作用,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一切消极因素,努力营造新农合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是实现新农合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稳压器”的作用。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大局,改革就无法进行下去,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没有稳定的环境,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会毁于一旦。因此,要深化改革、谋求发展必须先维护稳定,而维护好稳定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当然使命和重要职责。当前,我们的不稳定因素还较多,如工作分工等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而且会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发展还要不断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时刻紧贴形势发展需要,时刻做到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说服人、引导人、启发人,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踊跃维护大局的意识。

五是实现新农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新农合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新农合发展的现实要求。新农合跨越式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是说必须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来推动新农合的发展,去展示更大的作为。没有创新的观念,就无法实现政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加强,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担负起推进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使命。

新农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大趋势,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跨越式发展服务,其自身也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笔者以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在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有新的突破。没有统一的思想,就不能有统一的行动;打不开解放思想的门,就迈不开跨越式发展的步。当前,要通过开展以新农合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形势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的思想进行统一,要通过板报、橱窗、局域网、编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把新农合跨越式发展的含义和内涵,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发展具有的有利条件和机遇,以及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向干部职工讲清讲透,使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新农合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目标指向、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增强推进发展的信心。

二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跨越式发展要在干部职工树立新观念上取得新突破。新农合要发展,当务之重,就是要帮助干部职工尽快树立新观念。这就是“创新的观念”。树立创新观念能解决单位发展的动力问题。只有不断创新,新农合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要不断创新,又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观念。因此,如何帮助干部职工树立创新观念,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观念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创新意识牢牢地植根在职工的头脑中,使创新活动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贯彻于新农合工作发展的一切领域和全过程。

三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跨越式发展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定位上取得新突破。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在新农合工作跨越式发展中展示作为,必须对其有一个新的定位,一个新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存在一个“价值效益”的问题。因此,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上,我们必须树立起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这就是说: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产业或产品来经营、来投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这种“特殊的产品”与“消费者——干部职工的需求”相对应,一方面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这种特殊产品”能让干部职工所接受,能“卖”得出去,产生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还必须深入地研究“消费者(干部职工)”的需求,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使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作用。

篇5:新农合工作建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王 振 超

2009年11月20日

我镇的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4月开始运行以来,已经经历了近三年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大多数参合农民的好评。较好的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在实践中,既取得了积极成效,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不断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为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农民受益水平,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现就本人在新农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第一,大病患者补偿率低。目前新农合大病补偿率距离广大农民的实际医疗保障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区外就诊报销比例40%左右(如我镇一白血病患者,总住院费用达36万多元,10万元的报销额相对于36万多的总医药费用来讲,明显偏低。自付26万多元对于一般农民家庭来讲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其中相关手续繁琐、参合农民有很大意见,而且相应增加不少办公费用)。

第二,基层干部对合作医疗认识的偏差。乡村干部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一是对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细,依然存在行政命令的色彩,而不是采取与农户协商解决的方法,没有把它放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责任上去认识;二是认为合作医疗工作,只需在筹资期间突击

一、两个月就行了;三是认为合作医疗完全是农户个人自愿的事。基层干部的认识偏差就直接导致了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宣传时多是简单地、机械地发些宣传材料,而没有耐心细致的做宣传工作,导致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

第三,关于外伤患者报销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骨折、头颅外伤、皮肤擦伤、手指损伤等外伤性疾病是否为车祸、工伤所致,是否有他方负责很难掌握;我区目前实行的外伤患者按照普通疾病的50%的报销比例,也使真正无他放责任外伤的患者很有意见,导致农民不理解,以致于下面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也为难。

2、因为门诊报销的单次封顶限制,所以有些病人为了能够报销而采取挂床的方式(定点医疗机构的接诊医生对此也很为难)。

第四,关于报销比率偏低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个别患者的报销比例明显偏低。经过详细分析发现主要是不能报销的一次性耗材所占比率偏大或者检查费用过高,住院费用较大而

实际报销金额较低,没有很好的起到“保大病”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新农合宗旨。所以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使用一次性耗材以提高报销比率,确保参合农民的利益。

第五,关于宣传发动的问题。本人认为宣传工作重在平时,而不是仅限于年底的筹资发动阶段,要让农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觉到新农合的存在,经常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宣传、教育大家。建议:

1、区农合局制作一些宣传栏报,分别在各乡镇逢集时宣传巡回展出;2.利用宣传参合人员的典型事例为契机,请电台、电视台积极宣传报道,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调查”活动,一方面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看法和我们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4.利用各医疗机构开展的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等保健宣传活动积极派发新农合宣传资料扩大宣传面。

第六,关于跨报销的问题。对于跨住院医药费的报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此人是否连续参合,二是由于新的报销比率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归纳用其中一个比率来计算,三是涉及到封顶线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要求分打印费用清单,分别报销。如确有难度分打印清单的则将其清单及有关审核资料应区农合局集中区别处理。

第七,关于下参合人员的登记录入问题。参合农民的登记及其数据的准确录入是新农合信息化网络管理的基础,也是新一年新农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确保参合人员登记录入工作的“高效、准确”和有条不紊,特别要注意拆户、串户、新增参合人员以及低保户、外嫁、嫁入、新生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登记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一)新农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取得政府及卫生局领导的支持是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新农合工作需取得下属各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并要保持同各镇、村领导的良好关系。

(三)统一规范报销病种(针对个别疾病传统诊断与系统里面维护不一致的问题)。

(四)由于我区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多数行政村人口较多(我镇是平均每村7000人),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实际上都是由村、组干部完成的,所以在每年的筹资宣传动员大会上最好能宣传到村、组一级。

篇6:新农合工作建议

基层建议合并农村乡镇新农合与城镇医保

当前,农村乡镇的农业与非农业人群生产生活环境基本相同,收入高低相当,就医环境和习惯也基本差不多,但在医保参保费用、报销政策、就医环境上却存在不平衡。

一、参保费用两相比较偏差大。城镇医保与新农合相比,未成年人、学生相差10元,成年人相差高达90元;二是报销政策差别大,与新农合相比,城镇医保政策倾斜偏低,起报标准偏高,报销比例偏低;三是城镇医保迫使改变就医环境,受交通、医药费用等因素影响,农村乡镇城镇居民与农业人群一样多选择小病上卫生室,大病上正规医院。城镇居民一级定点医院是乡镇卫生院,求医路途与原先相比明显增加,同时就医费用也增加。因此,基层建议将农村乡镇城镇医保业务并入新农合,一方面健全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参保积极性,并为解决城乡户籍二元化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避免了两套系统重复运转造成的行政等资源的浪费。

篇7:新农合工作建议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关系友谊县数万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五点完善和科学设计友谊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友谊县;合作医疗;新农合;新型农村

友谊县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农业县,农民比重较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制度)建立的较早,该制度对该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科学设计和完善的“新农合制度”对友谊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实际,完善新农合工作方案

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供需状况,制订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试点方案,也是保证新农合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各乡镇应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农民个人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认真总结过去一些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降低筹资成本,建立起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要根据各乡镇的实际,进一步科学制定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标准,既要防止因为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妨碍农民受益,又要防止因为放得太松发生透支。要做到“以收定支,略有结余”。具体而言,要适当增加农民慢性病门诊、健康体检等小额费用补偿项目,从而扩大受益面;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制定不同的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鼓励参合农民到乡镇就近就医,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报销补偿比例,增加农民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信心和吸引力。

二、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

加强友谊县及下属乡镇村屯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参合农民就近就医、降低医疗服务费用的重要举措例。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国家、省和县里的有关部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增加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对县级医疗机构要完成重点房屋、科室、设备配套,培养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及疑难杂症的技术骨干,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每个乡镇要建设好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要实行建、管结合,实现房屋、设备、人才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每个村至少要有一个卫生所或卫生室,配备相应的人员和适用的医疗设备,满足村民的.需要。要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农村现有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发展需要定向培养人才,进行定向定点招生,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研究制定鼓励医护人员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政策措施,在技术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子女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让现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安心工作,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下基层工作。

三、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经办能力

实施新农合制度,是一项十分繁重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足够完善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友谊县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尽快完善、充实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人员,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经办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经办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高效的服务,从而缩短参合住院农民费用的兑付时间。要加强经办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探索县、乡经办机构的网上审核报销工作,缩短审批工作时间,切实提高效能。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如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对农民的保障水平越来越低,或者公平性得不到体现,必将对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各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县内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收费的监管。要认真选择确定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医疗服务制度,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使用医疗基金,减少农民医药费用。要加强县内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收费价格的检查和公示,要积极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压力。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医药供应体系和监督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始终是新农合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反复宣传建立新农合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紧迫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新农合制度的原则、要求和相关政策。特别是要通过受益的参合农民现身说法。宣传新农合的好处,增强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消除群众的疑虑,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合,不断增强农民的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要切实转变观念,坚持预防为主,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新农合基金也可安排一定比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友谊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友谊县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工作方案,2011,1。

张以强,梁媛媛,刘彩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问题探讨[J]。法治与社会,2006(11)。

唐娟。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阻滞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26(4)。

邓大松,张国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惑与出路[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6)。

篇8: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的不足及建议

关键词:新农合基金,联网审计,政策审计

一、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发现的问题

我国审计署对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审计开始于2010年,通过对安徽、辽宁等9个省45个县市的审计调查,发现我国的新农合医疗基金在管理使用方面总体向好,只是存在少量的违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挤占挪用新农合基金、擅自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部分乡镇卫生院利用虚假病例获取新农合补偿等三个方面。然而,在最近各省市披露的调查结果中,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医疗机构套取、挪用新农合医疗基金的问题,主要方式有挂床住院、虚假证明、提高补助标准、扩大报销范围、重复参保等。例如,据《人民日报》报道,在2015年贵州省对六盘水市135家定点医疗机构的抽查过程中,涉嫌套取新农合基金及基金管理不规范的就有107家。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省市也有存在,医疗机构对于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屡审屡犯,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制约,审计的威慑作用效果不明显。

二、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健全,审计工作缺乏指引

我国开展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规范是我国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时的重要依据和指引,缺少了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的指引,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就难以高效地展开。我国对新农合基金的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审计评价和审计处理难以把握,有关审计定性和自由裁量权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探究。

2.抽查样本量小,审计内容不够详细

由于我国的定点医疗机构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而审计机关的资源有限,审计过程包括实地察看、查阅资料、核对住院病人信息、新农合医疗信息化审计等内容,无法对大样本的医疗机构进行一一调查。然而,采用抽查小样本量的方式虽然提高了审计效率,却会影响审计的结果,未经审计的机构难免有漏网之鱼。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审计必定会导致部分县市当年的医疗基金管理情况和使用情况无法得到及时审计,当抽查到这些地区时需要将往年的信息进行调查,这同样会给审计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3.审计报告的利用率不高,后期工作不足

在2010年审计署对9省45县市进行审计之前,我国各省就已经开始了对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审计,当时的审计机关也已经发现有关新农合医疗基金的违规违纪行为。然而,在这几年的时间内,新农合基金管理方面却依然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遏制违规行为。一方面,这说明制度运行存在漏洞,另一方面,说明对于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方案。审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却不能以问题为重点,后期的工作才是核心之处。

三、结论与建议

以上的论述说明我国关于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补足之处。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公共政策审计

新农合政策是有助于我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对于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新农合医疗基金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但尚不完善,公共政策本身也存在漏洞,也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因此,对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审计不能只是局限于政策执行情况,还应包含对政策本身不足之处的发掘和建议。审计机关针对抽查单位的审计调查查出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其普遍性和控制措施的缺陷,尽快完善新农合医疗基金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新农合基金制度在政策的指引下有效运行。除此之外,还需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建立指标和模型,分析新农合政策对作用对象的效果等,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新农合政策审计提供依据。

2.加强审计整改力度

国家审计的最终目标应该适应国家治理的要求。虽然审计机关最终出具了审计报告结果,但更重要的依然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优化制度的设计,加强责任的追究。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对新农合医疗基金进行了审计,同时也揭露和反映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整改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部分机构或人员通过对成本和利益的衡量,认为违规行为的成本低,被追究的可能性低、责任小,就有更高的可能性选择违规。因此,对于问题严重、性质恶劣的部门,尤其是套取、骗取新农合医疗基金的部门,一方面需要严肃查处,通过专门机构进行责任的追究,形(成审计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后续的审查,检测其整改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屡审屡犯问题的发生。

3.优化审计监督环境

由于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对于大量的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此时,常规的做法便是在效率性和效果性中找到平衡点。但是,通过对审计监督环境的优化同样也会产生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效果。良好的审计监督环境不仅要动员群众的力量,采取有奖励的举报制度,还应该加强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如公安部门、内审部门)的配合,推行联网审计。其中,联网审计的施行可以将传统被动的事后审计转变为较为主动的事中、事前审计,将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的结合。在此条件下,审计效果和效率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2002年7月28日,我国国家计委批准审计署对金审工程的开工申请,2012年审计署已经举行了金审二期的工程竣工验收大会。这项工程是适应我国审计全覆盖目标的重要工程,相信在完全竣工之后对我国的监督环境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改善。同时,为了适应这一工程的开发和运行,推动联网审计的开展,我们还需要加强培养精通联网审计的人才,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模式的稳妥过渡。

四、未来的展望

以上论述了我国有关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旨在完善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减小基金运行的风险。总的来说,我国的新农合医疗基金制度带来的惠民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充分发挥揭示功能,勇于揭露在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过程中的问题,目的也是为了减小违规操作,促进新农合基金制度有效运行。相信通过相关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建议,监督管理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的改善措施,以及金审工程的大力开展,我国的新农合基金制度一定会变得更加合理化和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刘杰,王兵.一场未曾谋面的较量——新农合审计调查中揪出三“硕鼠”.审计月刊,2011(10).

[2].张文秀,郑石桥.国家治理、问责机制和国家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

[3].邱兆东,彭桃英.审计舞弊侦察方法研究.财会月刊,2014(3).

[4].陈智,朱海涛,俞宏.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实践思考——基于山东某市的经验分析.财会月刊,2015(2).

[5].陈剑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指标体系设定及应用.财会月刊,2015(3).

上一篇:再别康桥获奖说课稿下一篇:浅谈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