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故事范文

2024-04-25

老木匠的故事范文(精选14篇)

篇1:老木匠的故事范文

写作素材:老木匠的故事

老木匠静静地走进屋子里,在屋子的正中间站住,默默地。

“嘿!老伴儿,瞧瞧,这就是咱们的房子。”老木匠得意的摸了摸下巴,声音不大,却有些激动。“老伴儿呀!我说过,要给你造一座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房子,只是……”老木匠的目光忽然有些暗淡,脸上闪过一丝忧伤。

老伴儿只是笑。

“唉!人老啦!以前的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到了,岁月不饶人啊!幸好老板人好,奖励了咱们一套房子。嗯,虽然与梦想中的房子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总算是有了一座大房子了吧?!”老木匠的目光有些凄恻。

老伴儿只是笑。

“虽然这房子看上去做工有些粗糙,但其实很结实的,比那些华而不实的豪华别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哩!瞧这门、这窗户,多结实啊!”老木匠看看老伴儿,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老伴儿只是笑。

“咣当”,西侧窗户上的玻璃很不配合的掉了下来,砸到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地刺耳。

“呃,那个……嘿嘿”,老木匠很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后脑勺,脸上露出一副尴尬的表情。

老伴儿只是笑。

“你不生气就好,不生气就好啊!”老木匠嘴里咕哝着,茂密的胡须随着嘴唇的一张一合而上下颤动。

“像你这么好脾气的人,现在可真不多啦!”老木匠哆嗦了一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身子才安分下来。

老伴儿只是笑。

突然,老木匠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我说过,我要为你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好的房子,”老人突然激动起来,“可是我一直没有做到。”老木匠哆嗦着蹲下身子,眼泪比先前更多了。

“我的`一生中建造了无数的房子,我很得意。可是直到你……”老人哽咽着,蜷着的身子抖得厉害。

“原谅我好吗?我已经把工作给辞掉了,我要用自己剩下的余生为你造一座世上最好、让你住着最幸福的房子。”老木匠猛地站起身来,眼中写满了坚定。

老伴儿只是笑。

“呵呵,就知道你会宽容我的。可是你原谅我,我却不能原谅我自己。我要去兑现给你的承诺。”说完老木匠转身,身子摇晃着走出屋子。

“等我,”老木匠回过头来,望望老伴儿说。然后他拿起用了多年、早已磨得发亮的工具,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

屋里桌子上,一张崭新的黑白照片,老木匠的老伴儿在上面,脸上淡淡的笑。

篇2:老木匠的故事范文

有一个技艺精湛的老木匠,一生建造的都是令人称赞的房子。他将要退休的时候,告诉老板,说自己想要离开这里,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这位老板舍不得为自己努力一生的老木匠走,请求老木匠为他建造最后一所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是心却不在建造房子的上面,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建造的是他这一生之中最糟糕的房子。当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钥匙递给他,对他说:“这是我赠给你的礼物,没有什么 礼物比住在自己亲自建造的好房子里更能表达我对你这一辈子的感激了。”

老木匠顿时大为震惊,羞愧得无地自容,他没想到自己的老板这样有情有义,更没想到自己这一生中建造的唯一一栋粗制滥造的房子竟是为自己建造的!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以为无关紧要的生活 和工作,不能始终积极努力认真地去做事,总想偶尔消极懈怠,应付了事,久而久之,难免和这个老木匠一样,努力一生,最后却因自己一时的私心,将自己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篇3:老木匠和他的孩子

阳光穿过屋前的榆钱树,投落到一个沉寂的背影上。

这是老木匠。

他有七个孩子——木猫、木鱼、木云、木霞、木水仙、木蘑菇和木西瓜。老木匠已经很老了,就终日坐在门前,喃喃自语:

木猫小时候讨厌发言,但她又会神秘兮兮地在木块上刻些什么告诉我。

木鱼最爱撒娇,我的工作服、桌子、手推车还有我都是她蹭蹭的对象。

木云喜欢天空,我只好给他弄个秋千,也常常把他抱上屋顶跟树顶。

木霞啥都不理不睬,我讲了一千个夜晚的故事,她才愿意跟大地点个头。

木水仙梦想当舞蹈家,我们每天清晨都满山林地去捕猎花与风的姿态。

木蘑菇热爱烹饪,但同时恐惧自己会变成食物,非要我在他每顶厨师帽上都缝个平安符。

木西瓜哭时像个肚子爆开“哗哗”响的西瓜,笑时便像个肚子绽开“沙沙”响的西瓜,可好玩了。

老木匠反复叨念他的孩子,嘴角因回忆而扬起。

其实这七个孩子是老木匠用七块神奇的木头做成的——作为一位很老的木匠,身上总有一些神奇之处。

老木匠老得特别快,快到让他无法算出辗过身上的年轮有几个。七个木孩子很快就被老木匠养大成了七个木精灵,当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时,他们就离家去了远方。

想到这里,老木匠不禁悲从中来,眼泪就流出来了。

最后,老木匠回到屋里,收拾一下,就离开了木屋,离开了山林。

他要去远方,他要找到那七个孩子。他想知道七个孩子长大后干了什么。至少他们得为他做一件事,哪怕只是给个答案。

老木匠没过多久就到了远方。远方是座城市,城市中有很多漂亮的街,一群小人儿正满街地穿梭,这是个流浪演出团,一边行走一边表演,团员有魔术家、拥抱家、跳远家、寻找家、舞蹈家、美食家和小丑家。

街上所有的人目光都往七个出色的小艺术家身上投注。老木匠远远地就认出了那是他的七个孩子,由于他们正在表演,四周人潮汹涌,他实在走不过去。等到他终于挤到前面一点时,演出结束了,顿时掌声、欢呼声此起彼落,这时老木匠却听到——

“太棒了!你们是谁?”

“对啊,你们看上去挺像可爱的木偶呢,你们到底是谁?”

七个小艺术家互相看了好几眼,脸微微发红,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们是老木匠的孩子。”说完,他们又往下一条街下一座城市出发了。

“老木匠的孩子……”人群里陆续重复着这句很轻很轻的话。老木匠的脚步一直没移开,他听着七个孩子的回答,看着七个孩子走远,久久不能回神。等他反应过来,人群早已散去。

篇4:管理寓言故事:老木匠

兔子带头冲出,奔驰了一阵子,眼看它已遥遥领先乌龟,心想,它可以在树下坐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继续比赛。

兔子很快在树下睡着了,而一路上笨手笨脚走来的乌龟则超越了它,到达了终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自己已经输了。

兔子当然因输了比赛而备失望,为此他做了些缺失预防工作(根本原因解析)。它很清楚,失败是因为它太自信、大意以及散漫。如果它不自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乌龟是不可能打败它的。因此,它邀请乌龟再进行一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了。这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好几公里到达终点。

这下轮到乌龟要好好检讨了,它很清楚,照目前的比赛方法,它不可能击败兔子。它想了一会儿,然后邀请兔子再来另一场比赛,但是在另一条稍许不同的路线上。兔子同意了,然后两者同时出发。为了确保自己立下承诺——从头到尾要一直快速前进,兔子飞驰而出,极速奔跑,直到碰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而比赛的终点就在几公里外的河对面。兔子呆坐在那里,一时不知怎么办。这时候,乌龟却一路蹒跚而,冲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完成比赛。这下子,兔子和乌龟成了惺惺想惜的好朋友。它们一起检讨,两个都很清楚,在上一次的比赛中,它们可以表现得更好。所以,他们决定再赛一场,但这次是团队合作。它们一起出发,这次可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到河边。在那里,乌龟接手,背着兔子过河。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龟,两个一起抵达终点。比起前次,它们都感受到一种更大的成就感。

管理寓言: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呢?首先,动作快且前后一致的人将可胜过缓慢且持续的人。如果在你的工作单位有两个人,一个缓慢,按部就班,且可靠,另一个则是动作快,且办事牢靠,那么动作快且牢靠的人会在组织中一直往上发展,取得的业绩肯定比那缓慢且按部就班办事的人好。另外,个人表现优异与拥有坚强的核心竞争力固然不错,但除非你能在一个团

篇5:老木匠的责任感

□ 石明

那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离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建筑行业,回家去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干得一身好活计的老木匠,再三挽留,奈何老木匠心意已决,只得应允。老板对老木匠说,“走之前,你能帮我再盖一所房子吗?”老木匠答应了。

在盖房的过程中,老木匠做事不再像以前这般认真和用心,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想,我马上就要离开了,还那样认真干什么,反正这是我盖的最后一所房子,干完就退休回家了。于是,老木匠在木料上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要求,而是删繁就简,甚至偷工减料,做出的活计全无往日的水准。当房子盖好后,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你在我这里干了一辈子,做出了很多贡献,这所房子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

老木匠顿时愣了,继而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盖房子,又怎么会这样做呢?他这一生盖了那么多坚固耐用的好房子,不曾想最后却为自己盖了一所粗制滥造的房子。

从以上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受到这样的启发: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华庭豪宅,也可以盖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也不是因为什么江郎才尽,而是取决于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因素--责任感。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个人对自我岗位的忠诚和热爱,更需要个人的自觉意识去维护,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责任感。

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缺失一种自觉性,常常找好多理由来原谅自己在工作中不去尽力, 原谅自己在工作中的敷衍、懈怠。直到看到自己的成品,发现将住在自己所盖的“房子”之后,我们才感到震惊、懊悔!

篇6:老木匠不老作文700字

我明显感觉到爸爸的变化:以往忙得不可开交的他,居然有大把的时间坐在沙发上,更别提那皱得死紧的眉头了。

询问了同样忧心忡忡的妈妈,妈妈简单地说:“最近活少,镇上开了工厂,家具做得又快又新潮,大伙都上那订家具去了,你爸正愁着呢!”

听了这话,我的心也沉了。爸爸是个木匠,心灵手巧,各种木制工艺品和家具都难不倒他。慢工出细活,在过去,哪个人不夸爸爸手艺好。订单多,爸爸一年到头浑身都是热气腾腾的,一楼的工作室更是飘溢着木香。可现在,在科技大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木匠的手艺在机械化面前渐显颓势,爸爸怎能不愁呢?

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爸爸起身去了外地。妈妈说,爸爸去进修了。

过了挺长一段时间,爸爸回来了,大刀阔斧地整顿起工作室。渐渐的,他的`加工间,堆满了各种画风古朴,雕琢精细的屏风、台屏,以及各种半成品。一次,我下楼叫爸爸吃饭,看见他坐在桌前工作,方桌上铺了一张百鸟朝凤图。爸爸拿着铅笔和橡皮不时在上面擦掉一些,又添上几笔。他是如此专心,没有发觉我的到来。

在餐桌上,我好奇地问:“爸爸,刚才那幅图是做什么的?”

显然,这话题引起了爸爸的高度兴趣,他微笑地说:“我做的是百鸟朝凤的挂屏,打算做1.2乘2米大小,要做15天左右,但是可以卖1万到2万。”

妈妈瞪大了眼:“这可比普通的工艺品有价值多了!”

“可不,现在市场需要的就是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中式红木家具,屏风,台屏之类的传统家居摆设。这类产品设计更加复杂,对人工手艺要求高,目前电脑还无法完全替代,而且红木资源稀缺,不仅可以使用,还有收藏价值,未来有升值的空间。”爸爸越说越高兴,还说,接下来他不仅自己从事古典红木家具的设计和生产,而且也有了一些合作的工厂来经销他们的产品,现在手上已经有订单了。

篇7:老木匠点醒大作家

渐渐地,人们发现刘麻子不但做工较快,而且做出的家具都是精品。刘麻子做的家具尽管贵了点,但是造型美观、结实耐用,而其他木匠做的价格的确便宜,可外观普通且容易变形、开裂,两者相比,还是买刘麻子的划算。于是,刘麻子的名声慢慢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多花钱买刘麻子做的精品,也不买其他木匠做的便宜货了,渐渐地,方圆三十里内木匠变得很少。

有次刘震云探望舅舅,他夸舅舅:“大家都知道您手藝特别好,都认为您身怀绝艺。”刘麻子哈哈一笑,摇摇头说:“我哪里有什么绝艺?论手艺,我和其他的木匠没什么两样。”“您做的家具那么好,怎能没有绝艺?”刘震云疑惑地问。舅舅解释道:“若硬说我有什么‘绝艺’的话,那就是我做工的时候总能够乐在其中、心无杂念,至于是不是会得到人家的夸奖,做出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我从来不去考虑。我做木工,纯粹是因为喜欢。如果我总想着让人家夸我,总想着赚钱的话,心里就会有负担,那样的话肯定做不好。”

舅舅的一席话使刘震云受益匪浅,在这之前,他写作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排除外界的干扰,而在舅舅的启发下,他怀着享受文字的心情,创作起来也更加自由。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他创作出了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荣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篇8:作文训练之三个木匠的故事

三个木匠的故事启示我们:为工资而工作的人终生无果,为了生计而工作的人劳累辛苦,只有为了梦想而工作的人才能够功成名就。

在管理学上,把驱使第三个木匠行为背后的动机称之为:成长性动机。当记者问国际连锁酒店王国“希尔顿”集团的创始人康德拉。希尔顿,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他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小旅馆了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数千家酒店,事业版图涵盖美洲、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时,康德拉。希尔顿说:当我贫困僚倒躺在公园的椅子上过夜时,我已经在心中描绘希尔顿跨越全球的蓝图了。

这也是成长性动机。

有一则故事:某建筑工地正在施工。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从这三人简单的答复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是不同的。第一个工人是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第三个工人则是为实现目标而工作。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始终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工人最后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我们经常强调的“成功决定于态度”这一观点。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砌砖”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就是砌砖,是毫无目的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轻视本职工作,不干这个干什么?他认为砌砖工作是单调、平板,索然无味的,有时会把砌砖看成是负担,工作时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他把砌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他认为砌砖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这样,他就把自己摆在被雇佣的位置上去了,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你不给钱,我就不干。这样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发展。

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他把砌墙作为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经历,虽是砌砖工人,干的是极简单、极普通的砌墙的活,但他具有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理想,积极,乐观,充满自信;他不单纯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砌砖的,具有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因而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有激情和有创造性的。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他才最终成为了有名的建筑师。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向第三个砌砖工人学习。公司任何一个岗位,即使是最简单、最不起眼的岗位,都需要员工认真、负责的进行操作,对每个岗位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精一行,爱岗才能钻进去,敬业才能有作为,且莫“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只要我们对工作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一定能够收获胜利的果实。

第三位砌砖工人的话说明他对工作的看重与热情,显现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工作中,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往往会对其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感到厌恶,对工作没有热情,觉得工作是一种苦役,那么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其实,成功并不难,只要你有足够的热情。

比尔·盖茨在被问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是什么样时,他强调了这样一条: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一句话,将你的职业当成一门事业来做,它的荣誉和使命感会立即使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工作越干越有劲,人越活越年轻,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美好。

《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多大,人生可能就会有多大。......引入故事人的一生是短暂又平凡的,但是我们不能甘于平庸!我们想要有****的人生,就需要有*****的理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只有有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走出自己的美好人生!(按照这个模式自己展开,就可以完成好)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到了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第三个砌砖工人何以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无疑,他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有自信心。自卑者毫无自信,他们大多都像第一个工人那样,丧失信心,丧失前进的动力,得过且过,失去上进心和理想;自负者则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强,目中无人,他们所谓的“自信”实际上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这种人多如第二个工人那样,满足于自己现状,结果一事无成;而只有像第三个工人那样的有自信心的自强者,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实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所以说,一个连自信心也没有的人。决不可能成就事业。

第二个条件是有理想,爱迪生说得好。“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而爱迪生所说的“好动”、”不满足”正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理想,要想站在山顶,重要的是住上攀登,有人曾经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艾青在一首诗中写道:

“人没有理想

等于残废

再大的风浪

折不断海燕的翅膀”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决不会创造出一番事业来的。

其三、要不懈地努力,一个成功的人、光有自信心和理想是不够的。倘若第三个工人不经过一番努力奋斗,或许,直到现在他还是一个普通的砌砖工。英国作家、历史学家迪斯雪利曾经说过:“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一个真正经

得起失败打击的人不会因为成功在召唤时才努力,罗曼·罗兰说过:”我不需要

希望才行动:我不需要成功才坚持。”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他应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须知:“力足以立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

篇9:看故事学管理之木匠的目的

第一木匠工作的目的只是混一口饭吃,他的目标是能养活自已就行。所以他上班时经常磨磨洋工、打打浑,不久他被工厂炒了鱿鱼,失去了工作。好不容易又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但他的工作态度仍然如此,所以,他一辈子都在为生计奔波。

第二个木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他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迟到早退。为了获得加薪的机会,他的工作表现也很积极。他经常想到自已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他总是忍受着巨大体力的消耗和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他每天都很疲惫,但他仍然咬牙坚持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着能够早日退体,这样他就可以彻底摆脱辛苦的劳作了。

第三个木匠工作目的和前两位不同。他一直梦想着自已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工艺师,他梦想着自已有朝一日可以亲手雕刻出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作品。所以,他总是全力以赴地投入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他利用空余的时间去学习设计,丰富自已的艺术修养和制作技艺。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去人民大会堂装修的机会,并亲自为人民大会堂设计和制作了一套精美的明清家俱。从此以后,他声名远扬,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价值连城。

三个木匠的故事启示我们:为工资而工作的人终生无果,为了生计而工作的人劳累辛苦,只有为了梦想而工作的人才能够功成名就。

在管理学上,把驱使第三个木匠行为背后的动机称之为:成长性动机,

当记者问国际连锁酒店王国“希尔顿”集团的创始人康德拉。希尔顿,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他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小旅馆了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数千家酒店,事业版图涵盖美洲、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时,康德拉。希尔顿说:当我贫困僚倒躺在公园的椅子上过夜时,我已经在心中描绘希尔顿跨越全球的蓝图了。

这也是成长性动机。

在商业领域里,有三重境界,分别是: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

“生意人”为蝇头小利而经商,“商人”为超额利润而投机。“企业家”却把自已的企业当成实现自我成就的平台,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梦想作为终生追求目标在经营。不同的动机所产生的行为完全不同,不同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生意人和商人需要的是个人的“野心”,以及必不可少的小聪明和商业头脑;

企业家除了“野心”之外,更需要的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正确的方法”。这些“正确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体系、睿智组织的思维、明确的战略规划、清晰的愿景蓝图、上下同欲的目标凝聚、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志存高远的企业使命等等。

中国的企业家已经走出了“生意人”的局限,但要完全走出“商人”的困囿却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这是一种凤凰涅磐式的自我毁灭与欲火重生,是破茧成蝶的自我突破和美丽嬗变。

篇10:小木匠手工打造顶级钢琴的故事

他叫张钢宁,一位中国民间制琴师。他亲手打造的中国手工紫檀钢琴,受到著名钢琴演奏家保罗·戴维斯、孔祥东、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的交口称赞和签名推荐。可有谁也不知道,这位制琴师为了这架钢琴的制作,从一个木匠怎样走到了手工钢琴制造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执著和信念?

梦想始于一句戏言

上世纪60年代。一天,南京江苏酒家厨师老张回到家带上木工盒,叫上14岁的儿子张钢宁:“走,跟我干木匠活去。今天该让你做榫头了!”小钢宁乐颠颠地跟着父亲帮别人打家具,从帮爸爸扶木方开始,逐渐练成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1977年恢复高考,张钢宁报考了南京大学,却落榜了。伤心失落之余,他告诉父亲自己的决定:“学摄影!”老张得知儿子竟要去学“贵族把戏”摄影,不禁咆哮:“你会饿死的!”

张钢宁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省吃俭用,用做木工挣的钱买了台海鸥照相机,并在1986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80年代,彩扩业崛起。张钢宁颇为动心,但得知开图片社光是进口设备一台就要100多万元!思前想后,他决定用自已的手艺做了一台类似效果的彩扩机!

低成本、高水准让张钢宁的图片社迅速成长,成为南京最红火的图片社。作为南京有名望的摄影师,张钢宁经常承接重要的摄影工作。一次,张钢宁给来南京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拍照。在演奏会现场,他彻底被克莱德曼的琴声征服了。

张钢宁很快成为钢琴发烧友,并能分辨出演奏家使用不同钢琴表现出的不同魅力。一来二去,他对施坦威等国际顶尖钢琴厂的名字和钢琴的音色特点渐渐熟悉。100多年来,国际顶级钢琴演奏家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家里,都将施坦威钢琴作为首选。施坦威已成为钢琴顶级艺术的象征。

和别的发烧友不同,张钢宁在欣赏音乐之余,时常琢磨:“为什么中国人造不出那样的好钢琴?”一次和朋友聊天,忍不住问了出来,结果受到了奚落:“中国没人会,有本事你做啊!”“做就做!”一句戏言,使张钢宁开始了制琴之路。但是,他有所不知,钢琴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靠个人的努力能够造就的。他能完成吗?

磨难成就制琴大师

,张钢宁注册了南京长江钢琴厂。制琴后,张钢宁听到国际制琴界的非议:“中国做的钢琴是垃圾!”这些评论刺激着张钢宁,他想:“如果自己能造出一流的演奏钢琴,那将为国人争光。”于是他在对制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郊区租了一个仓库,开工造琴。他多方咨询专家,可专家一听说他要造一流的演奏钢琴,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中国没有人掌握这门技术。

他请妻子从图片社拿出100万元作启动资金,妻子想到丈夫心灵手巧,做成过彩扩机,同意了丈夫的请求。张钢宁先买回2架旧立式钢琴,拆散了一件件复制。但他没想到每做一件都得报废许多材料,做琴其实是一个报废的过程,而一架钢琴的零部件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九千多个,钱远远比张钢宁预想的要花得快得多。

折腾了几个月,花了几十万元后,张钢宁终于拼起了一架“钢琴”。要命的是,这“钢琴”根本不出声!一筹莫展时,有人伸出了援手。他朋友的太太是韩国人,在复制钢琴的时候,很多小零件需要采购,而国内没有,于是那位韩国太太帮他在韩国的三益钢琴厂代购。三益公司对这么小数量的零件采购很好奇,向买主打听才知道原来中国有人在自己做钢琴!这激起了总裁金学济先生的好奇。

的一个下午,韩国三益钢琴公司总裁和随从到访。他们发现了问题:原来音板有11毫米弧高的弧度,肉眼不容易看出来,张钢宁把音板做成水平的了。失之毫厘难免谬以千里,难怪好好的钢琴不出声。

立式钢琴虽然能出声了,但音色糟糕透顶,比普通国产钢琴都还差。一天,他请来反对他造钢琴的刘先生来厂里看琴,刘先生学过乐器,而且看过大量乐器制造方面的书。看到这些报废的琴,他再次相劝:“CD里面听到的声音都是三角钢琴演奏出来的。施坦威从第一架立式钢琴到做出顶级的演奏钢琴,花了七八十年,还是很多人的努力,单打独斗做钢琴的这个世界只有施坦威一个人,别做了!”

音色不过关是他遭遇的一个技术难题,与此相伴的是投入的100万元已经告罄。张钢宁向妻子“得寸进尺”,“我要做三角钢琴。三角钢琴相当于摄影的专业相机,比如说哈苏、莱卡,立式钢琴就相当于傻瓜相机。能不能再拿个100万?”

看着丈夫期待的眼神,妻子知道现在拉他不回,于是有言在先:“这次还不成功,你就得收手。”张钢宁答应了妻子。但他们谁都没有料到,生活将从此失控。

即将登顶的感觉让张钢宁像上足了发条似的没日没夜地干,第二个100万很快变成12架雕花4尺半三角钢琴,但音色却仍让他失望,又是全部报废!他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也许我真的做不了演奏钢琴。”

看着仓库里那些投注了多年心血和资金的钢琴,想想将来的生活,张钢宁进退维谷。这种沮丧和彷徨,在妻子眼里却是件好事:也许他会知难而退,回归当年温馨甜蜜的生活。更让妻子焦虑的是,被改变的不仅是家庭生活,更大的危机降临了。她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挪给丈夫造钢琴,以至于图片社没能及时更新设备,在数码技术的冲击下,图片社的生意一路滑坡,七家连锁店关了两家,还有四家被转包他人,仅剩这一家只能维持日常的开销。

张钢宁又请来刘先生听琴。这次刘先生听后,激动地说:“你一定坚持住,因为我将见证一个中国手工钢琴制作大师的诞生!”

音色不够好的原因是琴太小!张钢宁决定对妻子食言,做九尺演奏钢琴。听到这个消息,妻子崩溃了!万般无奈之下,妻子道出实情:“我们已经供不起你做琴了!”

那些天张钢宁沉默不语,一根接一根抽烟。几天后,妻子回到家,张钢宁已做好了一桌饭菜,妻子暗自欢喜。然而,他却说出一个更疯狂的决定:卖房子!面对孤注一掷的张钢宁,妻子擦干眼泪,陪他再疯一次。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张钢宁欠缺的知识实在太多,所有技术难题通过他到处拜师学艺和自学,一一得到化解。

为了铸件具有“宁折不弯”的刚性,他在江苏溧水中山铸造厂和炉前师傅一起调试微量元素的比例,摸索出高磷低硫的配方,却被东南大学冶金学教授否定了。但张钢宁很有信心,找到一位在炉前干了40多年的陈师傅帮忙,试制的成品完全符合要求。此后,这个配方就成为他的“秘诀”之一。

张钢宁造琴标准向施坦威看齐,选材上不惜一掷千金,甚至用上名贵的紫檀。但施坦威用的音源木料张钢宁却没有,那就是出产于加拿大的北美云杉。北美云杉已限制砍伐,只给施坦威划出一小块云杉林。有限的资源被施坦威垄断,怎么办?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给他指点迷津:“喜马拉雅山3500米以上北坡的云杉可媲美北美云杉。”材料问题迎刃而解。

篇11:老胶片的不老故事

我们都是墙头草

说起来有意思,虽然我是从胶片开始学摄影的,而且大学就一直主拍反转片,但由于拍摄题材相对固定,所以平时使用的胶卷只有四五种,那么关于胶卷的论战也离我遥远,平时少有关心(当时最大的群体是柯达党和富士帮,偏门点的厚爱依尔福、爱克发之流,然后每门每派又有许多具体型号的支持者,争执起来好不热闹),结果今天行文,竟然只回忆起十多种胶卷型号。

另外,虽然当时常听说某某大师一直坚持使用某某品牌某某型号的胶卷,甚至某名家靠着某胶卷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成就了自己的伟业,但那些似乎都是天外来音,与我毫无关联。不但如此,当拍摄黑白胶卷后,我甚至懒得自己冲洗,总是扔给了一位研究暗房技术多年的老前辈,而且美其名曰:“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用学暗房的时间拍作品去”。也因此,我一直相信自己不是一个坚定的胶卷党人,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叛变。

数码时代瞬间到来,虽然那时数码影像的印刷效果并不算好,但成本低廉,传递及时,更受众多媒体厚爱。一阵出胶片相机入数码器材的狂风刮起,我也“弃暗投明”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毫无疑问,数码确实方便,而且每次出去不用再背一箱子的胶卷,拍上几千万把张也只需一个小巧的数码伴侣盒。不用说,很快胶片相机就被大家埋葬在了防潮柜的底层,身边的一些朋友把胶卷放在冰箱“烂”了五六年!

个性化时代召唤它

有人说人类总这样,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留恋和珍惜。当柯达炸掉了自己的胶卷工厂,富士关闭了胶片生产线,我们忽然怀恋起那泛黄的记忆,胶片摄影瞬间成为一种时尚,如雷峰帽般重新走红了。

最先瞅准这股风的是数码相机厂家,他们在自己的产品里带入了胶片效果模式,以此表示自己从未残杀过它。接着一帮软件开发商纷纷秀起自己的艺术滤镜,仿佛要帮我们找回失去的记忆。再下来是一群依然拍摄胶片的摄影人成为明星,带领着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讨论起胶片的层次感、立体感来。市场上一度滞售的胶卷又涨了价热卖了。胶片,似乎又要牛上一把了。

就如任何神话都值得我们警觉,任何夸张都充满了矫情,面对着胶片的回暖,我不禁暗暗自问:我们到底迷恋的是胶片的味道,还是个性的影像风格?

是的,胶片就如初恋的女孩,虽是不够成熟却也贵在纯真,当我们见识过一帮浮华女子后,总会回忆起它的美好和韵味。不过,这和数码相机及软件厂家的那些胶片模式有何相干?LOMO和针孔效果不是得益于特殊的相机?粗颗粒后期不能添加?反转片模式虽有鲜艳的色彩,但哪来胶片特有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如果假扮为初恋女友的红尘女子能够让人厚爱,是否说明我们只是在追寻那种梦幻的感觉,而非实在的本体?

其实大家一说到银盐胶片的颗粒、饱和度、立体感、色彩还原,更多的是在品味一种个性,回避数码产品导致的千人一面式的“数码味”。当我重新举起胶卷相机的刹那,也是为了摆脱浮躁的回放,希望静静的拍摄,让那种未知和拿到底片时的惊喜成为生活中小小的趣点!个性化的时代里,我们需要独特,如果独特中加入些历史,融进点回忆,自然更让人着迷。纯咖啡太苦,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添点奶末加点方糖,也就甘甜和个性了,今天的胶片热潮,同样如此!

风中的记忆

篇12:老木匠的故事范文

比萨一年到头都在为别人造房子,却没属于自己的房子。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聚会上,比萨的一位朋友对比萨到现在都没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表示同情与可怜,而比萨也认为自己应该有一栋房子。

从此以后,比萨对工作不再认真,他认为,自己认不认真都赚这些钱,所以,他造的房子质量出现了问题。

比萨自己没有钱盖房子,他便向天神恳求,要一栋房子。天神答应了他。

过了些日子,一个白胡子老人让比萨给他盖一栋房子,但比萨漫不经心,房子做的很差,白胡子老人很失望。

又过了些日子,天神告诉比萨,自己已经送了比萨一栋房子了,正是比萨给白胡子老人(也就是天神)做的那栋!

比萨既惊讶,又后悔莫及。

作者:李井然

篇13:哲理故事:《天下第一木匠》

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两个都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都建造过很多雄伟的建筑和雅致的亭台楼阁。他们的手艺都十分精湛,难分高下。

有一天,国王突然想从他们两个之间选出一个最好的木匠。他决定让他俩比赛,谁赢了就封谁为“天下第一木匠”。于是国王把两个木匠宣进宫,让他们开始比赛,看谁在三天内雕刻出的老鼠最逼真、最完美。谁要是赢了不光可以得到很多奖品,还有册封。

在这三天里,两个木匠都专心致志地工作,因为他们都希望得到“天下第一”的头衔。

到了第三天,他们都把自己雕刻好的老鼠交给国王。国王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到王宫,让他们一起来评审。

第一个木匠的老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眼珠子还会自己转来转去,胡须也能抖动。

第二个木匠的老鼠远看还有点老鼠的模样,近看怎么也不像老鼠。

胜负立马就分了出来,国王和大臣们一致判定第一个木匠获胜。第二个木匠却站了出来对国王说:“陛下的评审不公平。”

国王问:“怎么不公平了?”

第二个木匠接着说:“要判定谁雕的老鼠更像真的老鼠,应该由猫来决定,您不觉得猫看老鼠的眼光比人要锐利的多吗?”

国王觉得第二个木匠说的有道理,就派人去抓几只猫来。

没想到,猫刚被放到地下,都不约而同地扑向那只不像老鼠的`“老鼠”,一个劲地啃咬,抢夺了起来。然而,却没有一只去光顾那只很像老鼠的“老鼠”。

国王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他只好封第二个木匠为“天下第一木匠”。

但是国王想弄个明白,于是问第二个木匠:“你是怎么让猫认为你雕的老鼠是真的老鼠的?”

第二个木匠笑着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没用木头而是用的鱼骨雕的老鼠。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还是不像,而是腥味啊!”

【哲理启示】:

篇14:你不明白当木匠有多幸福智慧故事

我偷偷靠近他的铺子,看来他真的困了,靠在竹躺椅上,把扇子扔在一边,木器店的门半掩着,午后的阳光晒进铺子里,都堆在刨花上,还有小虫子在里面飞舞,他就在阳光边睡得很舒服。那些工具随手散落着,他可以随手拾起来。

我挤不进于爹的世界,他的世界只属于他自己。我必须耐心点。

等阳光漏进窗子只有三寸的时候,他终于醒了,对我说:“崽伢子,你进来咯。”我们终于要开始干活了,这时候天气还燥热得很,于爹的头顶上有一个铁吊扇,连漆都没有,一直转了二十年,是作坊里唯一的电器了。于爹说这是飞行牌的,广州生产的,非常好,让人凉快,刨花也吹不起,所以就一直没有舍得换。于是,我和他一起劈木头,刨板子,弄出一大堆板子。第二天,我们要把它箍成木盆。

有人打电话要来找我,我说:“莫来,我要做木匠。”做主持啦,接受访问啦,这些我统统都不记得了,现在的我就是个木匠,别的我都不愿意记得,谁也打搅不了一个木匠的幸福。

小时候,我曾经在山坡上嚼着甘草根,看着满山青草的起伏,它们是我幻想的海浪,风中摇摆起伏的青草可以带来很丰富的联想,像钢琴在被无形的手弹奏着,像无数大军正在发起浩大的进攻,也像某个人悄悄躲在里面,也许里面真的藏了一大群人呢。我眯着眼睛望着太阳,一发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我的幻想像银币一样闪光,那里面什么内容都有,宝藏啊,旅行啊,飞翔的帽子啊,女孩啊,坦克啊,假如是在课堂,我就会随手画下这些家伙,很有可能被老师收缴,然后是毫不留情的驱逐。当然还有木盆,我希望家里的木盆可以载着我漂流,一直到很远的地方,那有溪谷有鲜花的地方。

木盆,就是漂流的使者,好像只有坐着它,才能顺流而下,抵达开满鲜花的溪谷。假如你真的想流浪,不必选择什么飞机和自驾车,木盆就是个最好的东西,里面有很深的禅意。唐僧不就是躺在一只木盆里漂流到庙里面,而后成了和尚的吗?木盆,其实是很多人的宿命,他们在木盆里洗了人生的第一个澡,木盆让人生的最初啼哭变得安静,诺亚方舟也无非是一只大木盆。

很多年以后,我明白木盆就是我童年的奥德赛,因为木盆,我的漫游没有任何界限。我经常忘掉时间,在太阳烧到山坡的那一头之后,空气开始潮湿起来时,我吐掉甘草根,从山坡上跑下来,浑身脏兮兮,穿过窄巷回到家里,等待我的是母亲温柔的呵斥,然后她把我装进一只大木盆中,给我洗掉山上的污泥。那只木盆在我家的堂屋中,像一朵盛开的巨大睡莲,在氤氲的蒸气中,我真的感觉我漂流到了仙境。

我想,假如我有一只更大的木盆,我该坐着它漂向哪里?

后来我读到这样的诗:“刨花像浪头散开,消失在海天尽头,木纹像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

上一篇:向光生长杂文随笔下一篇:蝉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