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革命家的故事

2024-04-13

老革命家的故事(精选6篇)

篇1:老革命家的故事

很多人说,我身上有种旧时代的革命气息,这委实让我有些不解,也许是和我童年成长时的清贫环境及父母教育有关。不过,在我的长辈之中,的确有两位算得上是从峥嵘岁月里走出来的老革命前辈,一位是我命途多舛、历经坎坷的祖父,另一位则是建国后曾受中共高层接见的老姨父。

谈起老姨父,就要先从我的姥姥家说起,姥姥姐弟五人,姥姥在同辈中排行第三,下面有个小弟和小妹,由于年龄相近,姥姥和这个小妹(也就是我的老姨)着实要好,而这位老姨父就是姥姥的小妹妹夫。很多人一听“老姨父”这样的字眼,会有些发蒙,绕不清族里的关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姥姥和这位老姨的关系最好,所以老姨也就待我的妈妈犹如己出,老姨父更算得上是妈妈的贵人。如此一来,我和老姨家也倍感亲近。儿时,妈妈回老家,小县城也没什么亲戚,就把我送到老姨家住几天,那时的我只是感到老姨家吃的伙食特别好,在自个儿家过年都没有吃的那么丰盛。

在我的印象中,老姨很慈祥,待我很好,我在她的家中,中午不睡,也不责怪,还让我玩积木。老姨父很是滑稽,常常和年幼的我开玩笑。

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除了时光不复,也就是这转瞬即逝的年华让人感慨不已。老姨父现已是步履蹒跚的耄耋之年,看似人老迟暮,其实什么都没有变,他还是当年那个倔强、执拗、固执、并一身正气让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

回忆老姨父的一生,其实倍感曲折艰辛。我本没有这个实力来写这雄厚的故事,可还是提笔前来絮叨一二。

老姨父生于民国二十四年,当时国民政府除了部分匪患外,基本早已统一。只不过内忧外患仍在加剧,关外的东北三省已沦陷,成了伪满洲国,而易帜的地方省府也只不过是军阀各自当政。日寇对于赤地华夏,更是虎视眈眈,战争可谓是一触即发。

就在国民政府还在全力剿共时,日本的枪声已在北平城外响起。而老姨父的童年,也就是在这炮火声中留下了铭记一生的故事。

看老姨父的回忆自传《我的人生历程》中叙述到,他儿时曾经两次被日兵抓获,险遭杀害。一次是七、八岁时,和他的父亲及乡亲八、九人外出被日兵发现,并搜索财务,日兵一无所获,恼羞成怒准备杀戮时,老姨父的父亲见势不妙,大喊:“快跑,鬼子要杀人。”人们一哄四散,老姨父年幼跑不上二十米高的斜坡,一人哭泣,他的父亲不忍扔下孩子,便跑回来救他,又被抓获,还被毒打,不过鬼子并未下毒手。第二次是和他父亲去寺里挑水,被无辜抓捕,但并没有为难,还给老姨父罐头吃,看他们不是什么坏分子,也就当做良民给放了。按当时的年份,日军正在和国军打忻口会战,还未开始全面实行日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的三光政策,只不过到了后期,接任司令长官的冈村宁次,才把这项政策推到顶峰,老姨父家的几间偏房就是后期被日军烧毁的。

年幼的老姨父躲过了日寇的魔爪,而后由于家里人口多,生活拮据,也就没上几年学,去了八路军军工部办的烟厂。此后干童工,做学徒,当工人,最开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时日见长,历经,就去了纺织厂成了技术工。后调到联社,又当练习生、通讯员、警卫、服务员,干一些整理内务、搞卫生、端茶倒水、铺床叠被、提尿壶、还要点煤油灯的事情。如此些细腻的工作,也让他养成了一生细致、干净的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是五一年至五二年期间,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三反既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则是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主要是怕刚进城的党员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而开展的,这场运动又叫打老虎。现在的人们看这些都不知所以然,觉得没什么,还不清楚究竟算是什么概念?其实在当时,可谓是人心惶惶,老姨父回忆说脚步不正、手头不清、多吃多占都要被打倒,看似渺小的问题实则相当严重,不像现在这样,给个警告受个处分,就不了了之。实际上,当时的人们,好多还没有接受审讯,就投井、上吊、服毒。这场运动是要玩出人命的,沾边就死,可怕么?老姨父曾亲眼目睹一个粮站会计,在集中审查期间,将捅火用的铁条烧红,趁别人不备,插入自己的心脏自戕。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严肃、恐惧。老姨父通过这三反五反运动的学习,深深触动到自己的灵魂,也使得他一生时时事事的一丝不苟、恪尽职守。

运动过后,五四年组织将他调到一乡镇供销社任门市部负责人和会计。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团结同志,积极向上,多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也就是这一年,经人介绍,19岁的老姨父娶了我的老姨,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始了人生的启程。

由于他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考虑让他去合作干校学习,期间听闻全国征兵的号召,便积极响应,在未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主动报名,应征入伍。学习结束后,临近春节也不回家,数次顶风冒雪到兵役部门询问,找相关领导给予批准,最后在自己努力下,终于实现了梦想。

而这小小举动的开始,就是漫长的十四年兵役,期间还在很多步兵学院学习。时值1958年,在学习先进运动中,被命名为学雷锋标兵。在军事大比武年代,被评为北京军区优等射手和一级技术能手及数十次嘉奖、物质奖励,并通报全军。同年的6月17日,注定是他一生光辉的日子,多次获得全军荣誉的他,终于受邀前往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邓小平、林彪、叶剑英等党、政、军领导人物接见,并合影留念。

“”开始后,在河北军区某团司令部任军务参谋,并参加三支两军运动,在天津支农,在省公安厅支左。由于当时各派势力争斗,枪支泛滥,他受组织委派,带领部队对流散枪支进行回收。

六九年后,根据国家形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回地方,从事经济管理,一干就是近三十年。三十年间,大大小小,里里外外,不管是代销业务、扩大销售、降低库存,还是资金不足、设备不全、人员不齐,等等诸之问题,都要一一解决,从经理到主任,再到书记,几十年的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良好习惯陪伴着他,让他鼓足干劲的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

老姨父于光荣离休,很多人以为应该是退休,其实凡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都是叫做离休。老姨父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当然算是光荣的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

19,也正是我的童年时光,儿时对于老姨父就不陌生,最清晰贴切的还是那时候在他家住着,老姨老姨父去接送我上学,老姨父还和我买糖果。而今,再看,老姨已经仙逝,说来也是,1954年结婚,历史也注定恰恰是五十四年后,老姨离开了老姨父,人说五十年是金婚,相对于他们走过的五十四年凄风苦雨真的实属不易。这五十多年,又该历经多少苦难,走过多少烟云呢?

我对老姨的感情是极深的,我未出生,奶奶就离世了,待到我两岁,姥姥也过世了。可以说老姨给了我那种隔代的爱和关怀。而今看她的遗容,真的和姥姥挺像的,只是永远不会再陪我玩了。

在外人看来老姨父是很悭吝的,其实他们那一代人又何曾阔绰过。节约、质本的朴素风格,已经是一辈子的习惯了。一条毛巾要用到掉完毛;所有装袜子的塑料袋都要整整齐齐的放照片文件什么的;撕豆角不要撕过多的角···几十年如一日,让人敬佩不已。

小时候每次去老姨父家,一进门他都会让我先喝水,他的小孙子、外孙女都不习惯,其实这真的是很好的习惯,只是年少的孩子不理解罢了。现在他的家,仍是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家里的摆置陈设还是挺怀旧,墙上的十大元帅、马恩列斯毛周头像及他在中南海和领袖的合影,仍在墙上悬挂,多少年了,还是那么的崭新,实乃不易。

老姨父如今已是杖朝之年,每天拄着拐杖遛弯,每当看到我骑自行车外出,都会关怀备至的嘱咐一声:“路上慢点”。其间,该有多少温存的含义让人难以不去接纳呢!

思索几许,遐想几许,人都是会老的,看着年过八旬的老姨父,回眸望眼,记忆中该有多少艰辛的滋味耐人寻觅?又该有多少是对生命的理解和人生真谛的洞透。话到笔落,还是祝愿他老人家晚年乐乐呵呵就好。

时光淡淡,岁月漫漫,人生本是如此,一路走来,挫折也罢,坎坷也好,平淡为真。无需多少银两,只需一世安心。有时候看着老姨父趔趄的步伐,垂暮的身影,总是会让我想起他身上那种独特的革命精神,在现代世俗中是一种渺小的传承,也是一种迷茫的寄托···

作者|樊飞龙

篇2:老革命家的故事

曾经听人说过:“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年人的逝世,等于一座图书馆的消失。”老年人像秋季里果实累累的树,他们是社会的财富。世间的每一位老人都经历过人生的辉煌,也经历过人生的磨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人生阅历和知识。

光荣院的老人和一般老人不同的是,他们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一个年代的经历铸就了一个年代的性格,他们身上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经济大潮中也磨灭不了那闪闪发光的红色精神。

“走进你,教育我”的活动主题,主要是让我们年轻的志愿者用真心走进每个老军人的内心,同时用我们的青春感染他们的沧桑,用我们的笑声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在回忆中陪他们寻找年轻时的辉煌,激起他们对明天的希望。

我们志愿者当他们的忘年交,做他们最真诚的聆听者和崇拜者!

一、活动主题:“走进你,教育我” 学习他们的红色精神,洗礼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回忆中陪他们寻找年轻时的辉煌。

二、指导思想:

为学习实践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使命意识,本次活动应运而生。旨在丰富全体学生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政治素养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做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提高学习热情,检验学习成果。

三、活动目标:让老人们对演出节目感到满意、学生的服务感到满意。

四、主办部门:院学生会学习与创新部

五、活动地点:迁安市光荣院

活动内容:为革命老军人服务

活动面向对象:光荣院老军人

参与活动对象:全院学生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

六、活动安排

活动前期准备:

1、由活动组织者联系敬老院有关负责人,与其洽谈具体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2、由活动组织者统计所有参加活动的人,记录联系方式并交代注意事项(参与者务必准时集合不得迟到)。

3、联系活动节目的人员和主持人,确定演出节目。

备注:

1、各个部门准备好文艺活动,每个同学去收集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笑话。

2、收集一些冬天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窍门。活动当天准备:

1、8:10-8:20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在学校超市门口集合、签到,待组织者清点好人数后,发放青年志愿者标志,准备出发。

2、8:20-8:50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在光荣院门口集合,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根据人数和老人的数量比例分组,各队友之间公布自己联系方式,以便于应急所需。3、8:50-9:00每组志愿者2-3名和光荣院老人两人一组组成搭档。

4、9:00-9:50每组志愿者倾听本组老军人讲解战斗故事、光荣历史,并详细掌握老人资料:姓名、年龄、生日、心愿、身体状况等(这次活动后志愿者和老人就是永久的互助对子,以便以后服务的跟踪)。

5、9:50-10:05,最后十五分钟,每组代表用两分钟晒晒自己组志愿者收集到的信息和光荣事迹,并送给老军人一句真心的祝福,之后根据自己组的老人事迹给本组取名:如一组:光荣队、二组:铁人队等,并写到硬纸板上举起来报组名。6、10:10-10:40每组红歌拉歌擂台赛,每组都要轮流到。

7、10:40-11:10与老人一起玩找队友游戏,游戏是把每组的老人集中到一块,每组的志愿者蒙着眼睛找出自己组的老军人。(哈哈,好好记住自己组的老人特征吧!);帮助老人打扫清洁卫生,晾晒被褥:给老人们讲讲冬天的生活保健和养生之道,介绍一些方便实用生活小窍门和健康知识。

8、11:20-12:00全部活动结束后,活动参加者和老人告别,并合影留念,按原路返校,整个活动结束。

注:由于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和光荣院领导沟通后可能会提前或者在现场更改活动,望志愿者们理解。

活动要求:

1.每个志愿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光荣院老人的人身安全。

2.在参加活动与老人的互动过程当中,要注意老人的安全和情绪变化。

3.参加活动的骨干务必提前10分钟报到,志愿者要提前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

4..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必须遵守现场负责人的活动安排和调度,如有问题或意见和建议,请私下提出或活动结束后再反映,一切以保证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为原则。

注意事项:

1、集合必须准时。出返程中保持队形,不得出现打闹杂乱现象。

2、着装整洁。

3、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4、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你的微笑和聆听也许是老人最愿意看到的,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5、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6、活动期间请志愿者注意安全。

7、请大家统一配戴志愿者胸牌,并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实维护志愿者团队的形象。

8、陪伴老人聊天时请注意,你的微笑和聆听也许是老人最愿意看到的。

9、注重环保,不乱扔垃圾,产生的垃圾自行带走,爱惜一草一木。

10、活动请听从组织者的具体安排并统一行动,不准单独行动。

11、活动结束后请各志愿者留下你对于本次活动的感想和建议。

院学生会学习与创新部

“走进你,教育我”光荣院敬老活动海报

曾经听人说过:“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年人的逝世,等于一座图书馆的消失。”老年人像秋季里果实累累的树,他们是社会的财富。世间的每一位老人都经历过人生的辉煌,也经历过人生的磨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人生阅历和知识。光荣院的老人和一般老人不同的是,他们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一个年代的经历铸就了一个年代的性格,他们身上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经济大潮中也磨灭不了那闪闪发光的红色精神。

“走进你,教育我”的活动主题,主要是让我们年轻的志愿者用真心走进每个老军人的内心,同时用我们的青春感染他们的沧桑,用我们的笑声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在回忆中陪他们寻找年轻时的辉煌,激起他们对明天的希望。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院学生会学习与创新部将举办以“走进你,教育我”为主题的光荣院敬老活动。活动采取个人报名方式。望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报名。

活动报名时间:2011年9月25日-2011年9月30日

报名地点:院学生会办公室

活动地点:迁安市光荣院

篇3:老革命家的故事

关键词:《旧址》《银城故事》革命,革命者,消解

李锐的《旧址》和《银城故事》, 虽然创作时间相隔近十年, 却贯穿了从1910年辛亥革命之前到“文革”之后的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时空, 以银城这座城市为背景, 展开了对历史与革命的追问。李锐无心重构恢弘的大历史, 而在意于历史时空中人物真正的浮沉和挣扎, 作为在正史中被描述为推动历史的革命和革命者, 在李锐的笔下, 出现了偏差。

一、投机革命:个人私欲对革命神圣性的消解

在“十七年”的革命历史小说中, 革命人物多为“高、大、全”式的英雄, 他们的头上往往笼罩着神圣的光环。他们沐浴在枪林弹雨中, 抛头颅、洒热血, 不仅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而且有着无可挑剔的人格魅力。但是, 在新历史小说中, 革命者不再是这种接近神的英雄, 而是具体的, 有着不同欲望和动机的真实的个体, 这无疑消解了革命者的神圣的光环, 因而也就消解了革命的神性传说。

在《旧址》中, 作为农民赤卫队队长的陈狗儿之所以参加革命, 发起暴动, 在于他对地主老财长期以来压迫的仇恨, 所以他的革命, 是以个人的怨恨为出发点的, 而四邻八乡的农民也是因为革命可以杀老财分浮粮才跟着他的, 他们并不理解“啥子布尔克、苏维埃”, 只在乎“革命”能让他们得到些什么。队长陈狗儿对待老财家的男人是杀光, 对待太太小姐甚至女仆, 都是自己先挨个“尝一遍”, 然后让队员们分享。在这里, 陈狗儿是为了金钱和性欲参加“革命”, 他所领导的农民赤卫队也就成为一支为了满足私欲而奸淫掳掠无所不能的队伍, 这完全颠覆了大写的革命史给我们的印象。

二、献身革命:现实悲剧性对革命崇高的消解

以往“主流意识形态下正统的革命寓言, 是用胜利情节构筑的理想的乌托邦”, 而在新历史小说中出现的革命, 不再是不败的乌托邦世界, 而是一个充满着血泪、挣扎、脆弱、煎熬的现实人间图景。在这里, 大写的历史被小写化、客观的历史被主观化, “观照个体、观照生命, 细化出每个生命个体面对战争这个庞大的杀人机器时的彷徨与战栗的痛苦心理蜕变过程”[1]成了小说家还原历史的一种方法, 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事件和结局, 而成了对人性的一次次艰难悲悯和探寻。

革命与变节。在《银城故事》中, 革命者欧阳朗云和刘兰亭都是一开始满腔热血投身革命, 而到头来却因无法抵抗现实的残酷而悲剧收场。欧阳朗云投弹炸死桐江知府袁雪门本是一件体现男儿热血的革命事件。在刺杀知府之前他就已写下了绝命书, 欧阳朗云对革命无疑是无比忠诚的, 这是一个决心献身革命的革命者。但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因为他不忍每天有三个无辜的百姓站在笼子里替他去死, 他的良知受不了, 他没有正史中的革命者那种“忍小局, 顾大局”的坚韧的“意志”, 所以他向聂芹轩自首, 本来这也是悲歌慷慨的行为, 是革命者敢作敢为的表现, 但是,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又忍受不了聂芹轩“火边子牛肉”式千刀万剐的酷刑, 在惨叫与挣扎中, 临死前他最终无奈地泄露了革命举事的日期, 最终导致了整个起义的失败。欧阳朗云的理想与他的悲剧, 体现了个人在历史中无力的挣扎与沉沦, 欧阳朗云成了一个在伟大的革命家与被唾弃的背叛者之间永远徘徊不定的幽灵, 这就是现实给予的心酸。而历史上, 作为这样最终变节的“革命者”是不会进入正史的, 而只能被无限的抹黑和唾骂。

革命与教育。当刘兰亭意识到搞革命和办学校放在一起是一种两难的时候, 他已经无法回头了。作为银城暴动的指挥者, 欧阳朗云的暴露使他感到了举事的艰难, 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 他必须提前取消暴动;作为一个校长, 他想保护自己的学校不在战火中毁于一旦, 就必须取消暴动。当他真正取消了暴动之后, 他却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因为太舍不得亲手办起的学校而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 反思是否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让革命黯然流产。他无法说清这一切。他痛感当初不该把革命和办学联系在一起, 这两件看起来同样伟大的事业, 却让刘兰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两者都舍不得, 而最终两者都保不住。刘兰亭的内心是艰难的, 所以, 他自杀了, 留下了四个字:无颜以对。刘兰亭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既有革命的理想, 又有世俗的欲望, 他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 舍不得自己的学校。本来, 刘三公已经为他买通了聂芹轩, 他完全可以活下去, 但他选择了自杀。他既拒绝了做一个懦弱的人, 又拒绝了做一个失败的人。他的死, 就不再是一个大写的革命者的死, 而是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困境中艰难的自我选择。

革命与亲情。在来银城的路上, 刘振武起义的队伍遇到了岳义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 双方打起来, 混乱中, 岳义天和岳新寿死了, 刘振武并不知道这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和哥哥。当他来到银城, 义兄刘兰亭自杀了。他决心在宴会上杀掉聂芹轩, 发起暴动。但聂芹轩让刘三公作为人质出现在宴会上, 他可以发动暴动, 可以让革命成功, 但是必须牺牲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义父刘三公。在革命大义与亲情之间, 该如何选择, 刘振武面如死灰, 放弃了暴动。他不得不放弃, 这是现实对革命的又一次嘲弄。当放弃革命的刘振武在三公的安排下决定远走他乡, 却在船上遇到了前来报仇的哥哥岳新年, 同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岳新年一刀刺进了刘振武的心脏杀死了他。

在《银城故事》里, 李锐给我们展现了一种难以挣脱的现实困境。他曾说:“在这个故事里几乎所有的人到头来都走进了死胡同, 都是没有出路的。”[2]欧阳朗云、刘兰亭、刘振武三个都是心怀理想的革命者, 但最后都在无理性的现实面前遭到了嘲弄, 历史不是以革命者的意志为意志的, 现实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悲剧性就轻而易举地取消了他们“伟大的”革命理想, 把他们推入了无法呼喊的深渊, 他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群人, 是被正史忽略的一群人, 但同时是曾经真实生存、奋斗、挣扎过的有血有肉的人。在这一点上, 李锐表达了看法:“无理性的历史对于生命残酷的淹没,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最有理性的人类所制造出来的最无理性的历史, 给人自己所造成的永无解脱的困境。这是一种大悲剧, 一种地久天长的悲凉。”[3]

三、被“革命”迫害的革命者:革命谎言对革命正义性消解

《旧址》中, 李乃之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革命上, 当革命胜利的时候, 革命党人以“反革命”这个响当当又无比“正义”的名义屠杀了银城李家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这个结局不能说李乃之之前没有想到, 正相反, 他应该是比所有的人都清楚革命所要付出的东西, 包括家族的生死存亡和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他全然不顾。革命成功了, 银城李氏家族被连根拔起, 李乃之此时“在北京东郊坦荡的原野上驾驶着‘斯大林’55型拖拉机, 在震耳欲聋的马达声中翻开新中国的沃野”[4]。抛弃了家族沉重包袱的李乃之以为自己正在走向全新的未来。但是, 历史的荒谬再一次清晰地呈现。李乃之作为1939年银城起义中唯一没有死的革命者, 不断遭到极左政治审查, 在枪林弹雨的年代没有死在敌人手里的李乃之, 却成为“继续革命”清理的对象, 最终“成功地”在自己人的迫害下凄凉死去。死的时候只留下了一张空白处填满了“革命”两字的《人民日报》。可见李乃之生前的困惑。

李乃之的妻子白秋云, 在他死前就自杀了, 因为不堪无尽的极左批斗和侮辱。农场队长张财骂她是狗屎堆, 安排她的工作就是把这边粪池的粪挑过去倒在另一个粪池。她可以忍受极度的恶臭和无数苍蝇对人的侵袭, 但是, 她无法忍受这种对李乃之的诬陷, 无法忍受要求他与丈夫划清界限的勒令:“彻底和大叛徒、大特务划清界限, 揭发检举。”[5]她丢下了身边孤苦无依的只有10岁的小儿子, 吞服大量的安眠药“成功地”“自绝于人民”。

李乃之, 白秋云的死是对被扭曲的革命的最无情的嘲弄。曾经抛弃了一切奔赴革命的革命者, 最终却死于“革命”堂而皇之地加在他们身上的污蔑和迫害, 这种悲凉, 早已渗透在那张写满了“革命”字样的《人民日报》中, 而李乃之的困惑, 也成了我们的困惑, “革命”何以能如此“义正词严”地否定一个个革命者的忠诚乃至性命?难道那些革命者一直孜孜追求并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就是这样一种面目?这是对被扭曲的“革命”的诘局。

林贤治先生在思考某些“革命”与革命者的关系时指出:“革命否定了革命者, 但也通过否定革命者而否定了自身。革命者则否定了革命……与此同时, 他也否定了自己, 肯定自己的现在而否定自己的过去, 但最终连现在的自己也给否定掉了。”[6]革命者摧毁了旧世界, 而那些被扭曲的“革命”本身则最终残暴地摧毁了革命者, 这是极度的悲凉。在此, 那些“革命”变成了一个与元初的意义上的革命背道而驰的谎言, 这个谎言把那些革命的最后一点正义性也消解掉了。

在《银城故事》的后记里, 李锐谈到:“所谓‘客观真实的历史’转眼之间就是客观真实的谎言。所有的谎言都无视生命。我想把那些被无情泯灭的生命从历史的谎言中打捞出来给人看。”[7]通过《旧址》和《银城故事》, 李锐确实多少让我们感受了鲁迅《药》中对不彻底“革命”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娟, 冯见彩.革命的重构与想象书写[J].当代小说 (下) , 2009 (3) .

[2]李锐, 王尧.生命的歌哭[J].作家杂志, 2004 (1) .

[3]李锐.银城故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202.

[4]李锐.旧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2.

[5]李锐.旧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186.

[6]林贤治.革命和革命者的沉思[J].上海文学, 2000 (10) .

篇4:老革命家的道德情操

毛泽东同志写的诗词中,有不少词语,是听取各方意见后改定的。

《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原稿写作“金沙水拍悬崖暖”。有人给毛泽东同志写信说:“悬崖”的“悬”缺乏诗意,建议“悬”改为“云”。毛泽东同志觉得这个意见很好,立即改了过来。

《沁园春•雪》中的“原驰蜡象”,手稿上写成“原驰腊象”,诗人藏克家建议改为“原驰蜡象”,正可与上句中的“银蛇”映衬,毛泽东同志欣然采纳。

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诗的一封信》,北京大学一名学生给他写信,指出他信中“遗误青年”的这“遗”字,应为“贻”,他也虚心地接受了这一意见。

刘少奇严律子女

1952年初的一天,刘少奇同志亲自给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打电话,这是他特意安排的一次长时间通话。

不久,他的在该校计划系念书的女儿爱琴被取消了预备党员资格。党支部书记找她谈心,说到刘少奇同志亲自批示:不管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这使爱琴想起父亲平时对自己的教诲……

在大学念书期间,自己曾好几次向中南海车库要车回家。少奇同志知道后批评她:“车是公家的,你可以坐电车、公共汽车嘛!”

冬天的时候,她曾让工作人员给买一套绒衣裤,少奇同志知道后很生气:“你花的是人民的钱。现在人民还很穷!”

还有一次,怀仁堂举行京剧晚会,她让工作人员给搞了一张票,这件事也被少奇同志记在心上……

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爱琴,虽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她受到深切的教诲。13年后,她终于真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刘少奇同志一贯十分重视保密工作。他不准孩子们随便进办公室,更不准他们接触机要文件。有时候,孩子们去叫他吃饭,也只能站在办公室门口喊:“爸爸,吃饭。”就连秘书办公室,少奇同志也不准孩子随便进出,孩子们想到秘书办公室借图书,总要先在门口问:“秘书叔叔,我们可以进去吗?”得到允许后,他们才进屋借书。

周恩来反对特殊化

1961年7月,周总理的侄子周尔辉结婚以后,北京钢铁学院为了照顾夫妻关系,通过协商,把他爱人从淮安调到北京工作。报到以后,尔辉夫妇俩一道去看望伯父伯母。这时,周总理才知道这件事,说:“照顧夫妻关系,为什么只能调到北京,不能调到外地去呢?”他还让邓颖超教育他们说:“伯父是抓城市人口压缩工作的,不能带头违反这个政策。”后来,周总理批评了有关方面的同志,让侄媳孙桂云仍回淮安工作。一年以后,又让尔辉调回淮安工作。临行时,总理说:“学校里学的东西,可以带到家乡去发挥作用。”并告诫他:“回去以后,也不能特殊化,任何时候都要防止特殊化。”

1966年7月28日,周总理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群众集会。中午,他和同学们吃一样的饭菜,炊事员感到过意不去,便做了一碗鸡蛋汤送到总理面前。周总理自己没喝,让给同学们喝了。饭后,周总理让秘书找食堂管理员交粮票和现金。学生食堂的午饭每份是2角5分钱,秘书交完饭费来到总理身边,总理又问秘书:“汤钱交了没有?”秘书又补交了5分钱。管理员只得在收据上把2角5分钱改为3角。

陈毅的入会申请

1959年12月,陈毅同志亲自填表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当年,陈毅同志身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而在入会申请表的“现在工作单位及职业”栏内,他却自自然然地填写为“国务院工作人员”。表格中有一栏要求申请人填写自己从事文学工作的简历。陈毅同志是这样写的:

“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并研究法国文学。1922年返国搞政治并做新闻记者,开始写诗及小说。1924年以后做革命职业家直至现在,文艺活动作为业余时断时续,但未曾完全放弃,写诗的时候多些。”

其他栏目,他也是有问必答,一丝不苟。包括写作计划,他如实汇报说,自己想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诗歌或游记,还想写一部自传,用以反映中国的大革命。当然,他更用诚挚的感情申请做一名作协会员,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官气,也没有矫揉造作或炫耀自己的语句。

篇5:八一建军节送老革命问候贺词

2.每一次心跳,都融入祖国的脉搏;让每一滴血汗,都绽放和平的花朵;让每一只铁拳,都化作呼啸的雷电;让每一声呐喊,都吓破敌人的胆魄。祝福八一建军节!

3.建军节祝福要注意战略战术,先观察地形,再卫星定位,锁定目标,然后秘密行动,深度潜伏,八一这一天,将短信炸弹扔至敌方手机即可。

4.绿色的国土,绿色的边疆,绿色的军营,绿色的军装。绿色是希望,绿色是理想,绿色是铁壁铜墙。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和平安祥,祝建军节快乐!

5.今年八一非寻常,我邀战友观世博;世博真是大看台,应有尽有开眼界。今年八一不凡响,战友约我进赛场;掌声喝彩常相伴,初赛决赛都精彩。

6.八一吹响集结号,朋友祝福早报道。开心子弹,密集乱扫,快乐原子,活蹦乱跳。吉祥三宝,上门来找,如意算盘,帮着点钞。幸福大厦,根基牢靠,健康快车,永不抛锚!

7.听,军号吹响,钢枪擦亮,部队出发。无数解放军将士奔赴战场,用青春和热血保卫和平,抢险救灾。值此建军节,向所有军人及其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

8.让梦想装上履带勇往直前,让快乐长出翅膀永不返航,让健康变作卫星一直伴你,让我的祝福变作导弹让烦恼烟消云散!八一到,愿朋友天天开心!

9.建军节来了,特送火力十足的短信给你:给你一枪,打的你是满地舒心;给你一炮,轰得你是马到成功;给你一弹,炸的你是步步高升。在我的猛攻猛打之下,你只能投靠幸福!

10.今天建军节,祝你的事业绑上远程导弹一飞冲天,你的好运如狙击步枪百发百中,你的烦恼被原子弹炸得灰飞烟灭,让快乐特种部队占领你生活每一天。

11.八月一日建军节,送友短信情真切。水路,陆路,空路,愿你路路畅通发大财!连长,团长,师长,愿你步步高升捷报传!海军,陆军,空军,愿你军临天下业辉煌!

12.八一建军节到了,虽然你我都不是军人,咱也得享受节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愿你有着军人般伟岸的身躯坚强的体格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情操!

13.建军节,如果你穷了,就发给你军饷,如果你饿了,就发给你军粮,如果你想结婚了,就给你找个军嫂,如果你想开心了,就给你发条短信,祝你建军节快乐!

14.热血儿郎,紧握钢枪,巡逻边防,无惧风霜。青春年华,战旗飞扬,海陆空天,护佑安康。八一祝福,豪情翱翔,钢铁长城,永创辉煌!

15.走进八月,所有的花都在绽放中吐露芬芳,所有的心都在祝福歌唱。人民军队英姿飒爽,紧急时刻本色张扬。像最可爱的人致敬。八一建军节快乐!

16.八一建军节,我的祝福水陆空三路并发:水路,祝你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陆路,祝你脚踏实地,一马平川;空中,祝你如虎添翼,青云直上!

17.身在军营咱不忘家乡,有了媳妇咱不忘爹娘,脱了军装咱不是工商,涨点工资咱别太张扬,好好过吧!别以为昨天情人节今天八一节挨得紧,咱就可以胡思乱想。祝八一快乐!

18.八一到了,我也迫不及待地将祝福发送,收到我祝福的人将工作顺利,阅读的人将生活开心,转发的人将财运亨通,删除的人温馨甜蜜,祝建军节快乐!

19.八一建军节到了,让我们唱首军歌,让寂寞相伴守护边疆的兵哥哥心窝暖暖;让我们发条短信,让不惧挑战艰难与坎坷的兵哥哥更加坚强豪迈。八一祝军人节日快乐无忧幸福绵延。

20.雄赳赳,气昂昂,扛起枪,为国为民为家乡。风里来,雨里去,无阻挡,建军节到了祝福送上。愿我们的军人战士,幸福安康。

21.一套军装是一分成长,一次风雨是一次茁壮,一场搏击添一分胆量,一圈年轮多一次辉煌,一次晋衔多一分重量,一枚勋章是一个荣光。祝建军节快乐!

22.八一节日很重要,可是很少会放假;军人职责保天下,哪有空闲去溜达;要把祖国当成家,赢得人民处处夸;送你祝福一朵花,祝你节日乐开花。

23.建军节到了,拿上一把开心枪,带上一把幸福刀,拎上一根如意绳,冲向生活大战场,将烦恼忧愁哀伤等敌人一举歼灭吧,愿你八一建军节快乐。

24.让每一次心跳,都融入祖国的脉搏;让每一滴血汗,都绽放和平的花朵;让每一只铁拳,都化作呼啸的雷电;让每一声呐喊,都吓破敌人的胆魄。八一快乐!

25.退休在家,身板依旧硬朗;头发花白,精神依旧爽朗;耳充目明,性格依旧开朗;忙里忙外,风彩依旧明朗!军人就是军人,不褪色的老兵!祝八一快乐!

篇6: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周恩来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朱德的扁担

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他的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上一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征文启事下一篇:寒假趣事作文:堆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