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榆树的故事作文1000字

2024-05-02

老榆树的故事作文1000字(共12篇)

篇1:老榆树的故事作文1000字

这篇文章是记录了奶奶的真实经历,她是个普通而质朴的农村妇女,更是一个激励我奋斗努力的坚强老人: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她出生在还极其封建的落后村庄里,自从她懂事起,她的奶奶就没给过她好脸色。那时,她就紧攥拳头,下定决心将来要比男孩子有出息。

家里穷,没火炉。冬天,她的手冻烂了,就攥着拳头拿笔写字。不由得,她想到董存瑞、邱少云、江姐——这些让她每看一次就每哭一场的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比起那,这点苦算什么?她想,如果自己身处战火中,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也会像先烈一样选择为革命英勇牺牲。

她那个时代,作业不用老师布置,而是自己想写多少写多少,然后到第二天,由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写作业的排名名单,而她,稳坐榜单的顶点,唯有一次,她的疏忽大意,让别人趁机偷巧,夺取第一。午夜里、凌晨里,她就如同铆在了木板凳上,写完了整整一本子反正面密密麻麻的字。第二天,第一把交椅就又是她的了。她的成绩几乎次次满分。表彰大会上,校长说:“只要有一个考上初中的,就是苗!”(注:苗是她的名字。且那时的中学少,考上学生的不多,难度堪比现在的大学)

再后来她就转到了城里的学校,她的父亲按照实情把她对老师嘉奖了一遍。然而,在县城学校第一次测试中却得语文77分、数学68分的成绩,这个数字,现在她也记得。她哭了,脸烧的滚烫,很耻辱。刚接到试卷的一刹那,世界变模糊了,眼里的泪珠摇摇滚滚落下,红色的数字灼伤了她的心。试卷难道不是一样的?她认真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和城里学生的差别,往后便更勤奋了。第二次考试,她心怀忐忑,反复检查了试卷。最终得到了第一。

她的父亲是师范毕业的资深高级中学老教师,曾经带过的班级里学生有50人,考上大学的就49人之多。他很严厉,对他的女儿更是如此:她上学时间每周末回家一次,周六,要坐每天的一班公交车回家探望,那天,她睡着晚起了,错过公交车。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就去学校找父亲。当时她的父亲就从学校高5、6米的窑子上抛下一块砖头,砖头落在她脚边,碎了。她被吓哭了。耳边充斥着父亲的谩骂:缺心眼,没脑子,没出息,说到不做到,说话不顶个屁用。当时,她并没有怪父亲的严厉和无情,只是害怕与自责。从来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她的一大优点。晚上,她迷迷糊糊的打瞌,硬是不敢睡着,生怕又因晚了点而错过周日的班车。之后她宁可早到也绝不迟到,变成一个严格守时的人……

三年的*,打破了她的求学梦。那时,家里富起来了,有十余亩地,什么大领导把她们家归纳为地主家境,土地被充公。也就是此,落了个成份不好,那些比对学习的渴望比她低千百倍的所谓“农民”家学生却有了机会,而她止步于初中,去为公社干活出力。

晚上,她自己独自坐在水井沿上撕心裂肺的哭泣、纠结,她不是没想过一死了之,但想到因为退学的事自己的妈妈本来就为她了很难过,如果她在懦弱地选择了死亡,妈妈岂不是更加心痛?她打消了这念头,选择了为自己坚强……

她告诉自己,哪怕是苦力,也要是自己挣的工分最多,无论什么事,都要做到!家里没排车,她就帮别人推车,搭把手,帮别家干完活后借来使用,忙完后,没人了,天也黑了,她是13、14岁的女孩子啊,黑沉沉的浓夜,窸窣生伴着聪鸣,她难道就不会害怕?可她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土壤很潮湿,排车上盛装一堆堆稻草,非常重。轱辘陷进地里,当她推推拉拉走出地里时,说是衣服能拧出汗水来都不为过。

一次干完活,天晚了,她忘了除掉锄头上的黏土,急急忙忙便回家了。回到家里被父亲批评了一顿,她积极的承认错误,保证没有下次。正要进房门时,怎么也没想到父亲会拎着锄头狠狠地抡过去,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喘不过气。趴在地上挣扎了半个多小时,起不了身,呼吸时也是钻心的痛。足足在炕上躺了个把月。防止忘记事情,她把自己所要干的活编成顺口溜。但也正是因为她的父亲,她变得更优秀了……

在公社,她捆绑烟叶,又快又好,认真仔细,办事干脆利索。被大家推荐去学习,好当技务员,然而,他们的公社组长来了个“特别照顾”,把自个的亲戚推荐上去,她失去了这辈子最后的转折点。夜深时,她总光着脚丫去偷父亲的书,蜷跪在被窝里用洋油灯照明来验算数学题。但是同她一起住的还有个饶舌多事的老太太,那老太太总是故意去揭穿她,大喊大叫,告状于她的妈妈,她母亲也因为嫌浪费羊油和她不睡觉影响公社干活而生气反对。她只好偷偷地攒钱,买一个手电筒,继续沉醉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世界里,过着每天早起晚睡的日子……

她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现在,她老了,成为了我的好奶奶。直到现在,每天还写日记,用电脑查资料,操办家事,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真心感激她、敬佩她。家人都说:如果,我有奶奶一半的坚持、毅力、认真、好学,考上北大、清华都不成问题。

为了培养我,她抄写下十几本的教育书,而且她的事情被我的很多老师所熟知,成为了许多老师的“偶像”。前段时间,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在我为不能上初学发愁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她一个年过六甲的老人来回跑腿为我办好入学手续,无法想象。她却说,我是她的全部精神寄托,是希望……

篇2:老榆树的故事作文1000字

我很早就认识榆树钱(榆树的翅果)是因为它能吃。我小时候,除了能见到和吃到农场自产自销的几种小型水果外,其它水果大都是从画片上或糖纸上认识的,真的是知其名,知其型,知其色,但不知其味。榆树钱也是树上的果实(虽然入不了水果的范畴),嫩的时候也好看,也好吃。春天气温高的年份,“五一”节前两天就能看到枝头上一串串堆绣般的榆树钱。我曾写过一首关于榆树钱的小诗:“春风三月归,疏枝绣团翠。儿时不会吟,只道此味美。”

进一步认识榆树是成年以后。榆木属于硬木之类。依一般常识而言,大凡硬木多是生长缓慢的树种。榆树似乎是一个例外。它的少年时代可谓速生,只是长成材之后才放慢了生长的速度。它不像东北特有的红松和长白松那样挺拔俊朗,引无数文人高吭低吟。尤其是那长白松雄健中不乏秀气,还赢得了美人松的芳名。而榆树则不然,虽然它的寿命也很长,但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越老越孤独。零落在村外的河谷、坡地上的老榆树,远远地望过去,总像是一幅浸满了沧桑的剪影,春也沉静,夏也沉静,秋也沉静,冬也沉静。当你立定在它的跟前时,你会肃然起敬的。这是对生命的致敬和对自然的敬畏。

上世纪九十年代,绥满高速公路修到尚志境内时,在原设计的线路上遇到了一棵老榆树。筑路工人用斧头砍它,一斧头下去被弹起老高,人的胳膊被震得剧痛,老榆树却丝毫未损。用电锯伐,电锯碰到老榆树就不转了,离开后又飞快地转起来了。有人说,这是一棵神树。于是高速公路在它面前拐了一个弯。有聪明的当地人在老榆树下搭起了一座微型小庙,摆上香炉,在一旁卖起香来。来来往往的司机和旅客中,也真有一些人下车买香供在树前。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反迷信的角度报道了这件事。据说,当地的县委书记第二天就带着人把这棵老榆树伐了,不久这段弯路也取直了。

其实,民间有把老榆树当作神树的习俗。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人们把红布条拴在老榆树上。这是有病有灾的人家认老榆树为“干妈”,祈求平安,祛病除灾。

海林市长汀镇哈达村的村中央,有一棵千年古榆。树围近六米,树冠达到二十二米,五根雄劲的分叉犹如五条昂头欲飞的苍龙。然而,“至今未飞去,根深乃天意。”

榆树是少数几种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关联密切的大型乔木之一。这从我国许多地名得自榆树就可见一斑。古代北方边塞多植榆,于是有了榆塞、榆关之称。山西晋中的榆次之名始于战国,因与榆州(今榆社)相次接触而得名。榆中、赣榆两县设于汉朝。陕西省榆林则是明朝设寨。山海关一带唐时属临榆县。吉林省榆树市也获名于清光绪3年。将州、社、塞、关、寨、台、临、次、中、树、林等字和榆字组合后,都因为有了榆树的形象和内涵而成了很好听且有质感的词,其中也不乏诗情画意。

榆树的寿命长,它却十分容易繁植。每年五月下旬榆树的翅果成熟了,在和煦的暖风中飘飘洒洒,落的厚厚一层。扫起来育苗,当年就能长到尺把高。

我们公司院里有许多榆钱落地生根自然生长的榆树。有人曾将两棵株连的小榆树缠绕在一起。本是闲人的虐行,不曾想两三年后,这两棵小榆树已经完全融和成一棵新的榆树了。20xx年,公司开展树名征集活动,因为我们公司是民营企业,我就借树喻人,给这棵榆树命名为:“谁也离不开谁”。公司院里还有两棵榆树在那次活动中获得了命名。一棵榆树是同根生出几根树干,肩并着肩,一起向上成长着,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叫做“兄弟一家亲”;另一棵榆树因为早年被外行人“抹”过头,从断头处生出五根次干,也都是勃勃向上,我的同事给它起的名字是“五业并举”,寓意公司的再生和各项业务蒸蒸日上。

篇3:老榆树的作文

老榆树的根牢牢扎在美丽的校园里,粗壮的干,得两三个人才能和抱起来。春天,那垂下的长枝条真像是绿丝线编织而成的带子。里边时而嵌着绿油油的榆树钱儿。这正是其它树木望尘莫及的地方。但它的出名,并不在于此,而是因为它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烈日炎炎,校园其它的树木都被烤弯了腰。唯独这棵老榆树挺着胸脯。它顶着烈日,让我们在树荫下玩耍嬉戏,看书画画……我望着高大的榆树,仿佛见它已经大汗淋漓了,仍然为我们遮阳避暑。

篇4:校园的老榆树初中作文

在我们校园中心,屹立着一棵老榆树,别看这棵树不太起眼,其实它凝结着我和男生部队基层官兵的许多情感。

老榆树树干很粗很大,树枝不仅多还很密、结实,树枝上挂着摸高尺,投球圈等物品,老榆树枝繁叶茂,树叶绿得发亮,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

春天,这里被命为男生部队中坚力量指挥所,我—男生闪电剑特种大队最高指挥官,就驻扎在老榆树下,我的士兵也在下面训练、潜伏与战斗,我甚至亲临前线,和士兵们一起战斗!因此,我有了一个绰号—“老榆树下的`指挥官”.

夏天,男生部队在反女作战中更为艰苦,老榆树成了我们避暑的唯一依靠,我一般都把座位让给参谋、士兵、警卫员,自己站着和他们一起战略部署,因此,我们的汗水也挥洒在老榆树下。

秋天,战火纷飞,老榆树依然是男生部队的指挥所,士兵们依然在附近厮杀,女生依然没有停止对男生的疯狂进攻,老榆树依然那么高大、粗壮。

冬天,士兵们三三两两挤在老榆树下取暖、休息,并且以血肉之躯捍卫指挥所。有时,老榆树的树干成了挡箭牌,挡住女生雪球的攻击,不管怎样,老榆树都是男生的一大利器。

篇5:老榆树下的等待高一作文

老榆树很老了,它的年龄比我还大,它的身躯干瘦,然而面对狂风暴雨的肆虐,它不肯低头。因为它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等待。

——题 记

家门口有棵榆树,榆树下有位老人,多少年,多少日,多少次,他都安心地在那里静静等待。他就是爷爷。

上一年级后,爷爷再也没有像学前班那样接送过我,取而代之的是在榆树下的等待。每天上学时爷爷总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贪玩。进了村子,远远地就能看到那棵榆树和榆树下带着焦急眼神的爷爷。爷爷一手环抱着树干,一手放在额前阻挡太阳光的照射,直到我喊他时,爷爷才放下手,边回应我边向我挥手。一次,学校放假,我们提前放学。走到村口,我就看到了爷爷。“今天怎么回来的早?”爷爷问我,我把放假的事告诉了爷爷,我说:“爷爷,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等我了?难道你知道今天放假?”爷爷听后笑了:“我哪知道今天放假,我每天都这么早等你呀!早点看到你,我的心早踏实。”那时,我才明白爷爷的等待不是一种完任务,哄我开心式的等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神圣的使命。

青春是一夜长大的故事,而苍老是猝不及防的瞬间。我踏进了初中的`校门,榆树老了,爷爷也老了,而爷爷的等待却一如既往。初中,要跨过学习的压力和青春的磨炼两道门槛,我不知道我能否挺得住。一次考试后,失败的病毒感染了我。班主任严厉地批评了我,那天我很晚回家。当我无精打采地走进村庄时,那棵树下有个光源,那光很弱又很强,射痛了我的眼甚至我的心。那是爷爷拿着手电筒在等我。奔到爷爷身边,轻轻叫了声“爷爷”。爷爷先用手电筒从头照到脚,然后把我带进了屋,微弱的灯光下,爷爷的脸是紫红的,眼神是黯淡的,衣服是单薄的。短暂的几分沉默后,我问:“爷爷,你天天等我,不烦吗?”爷爷面无表情:“烦,看到人这个样子当然烦。”我认真想过:“爷爷能为我坚持,而我为什么不能为爷爷为自己坚持呢?”于是我选择了奋斗,找回了自信。

是雄鹰就该永远盘旋在蓝天,现在,我读高中,离开了爷爷。然而每当长假来临的时候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站在老榆树下等我,直到看到我,向我挥手……

篇6:我是一棵老榆树作文

我是一棵普通的老榆树,而且长得奇丑无比,我歪歪斜斜地长在农户家的门前,粗糙的老皮就是我的外衣。我虽然没有白杨树那样挺拔;也没有美人松那样青翠美丽;也没有很多朋友陪在我身边;只有我脚下的几株小草是我生命的伙伴,但是我的生活依然很精彩。

——作者手记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我的枝干上长出了很多暗红色的`小包,慢慢的变成了我的果实——榆树钱。我的果实可以供人们享用,在抗日战争年代,我的果实可以给人们充饥,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几场春雨过后,我的果实变老了,一阵春风拂过,我的果实纷纷掉到地上,呼吸着泥土的气息,慢慢地萌发出新的叶芽。

烈日炎炎的夏日来了。在烈日当头的时候,枝繁叶茂的我可以给人们提供荫凉,人们干活累了可以在我的身体下乘凉,喝水休息,孩子们玩累了可以在我的身体下享用着冰淇淋,就连农户家的小狗也来我的树荫下乘凉,其实我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散发出我体内充足的氧气。

硕果累累的秋天到了。我的叶子开始慢慢变黄,几场秋风过后,我的叶子纷纷地离开了我的怀抱,我低头看看我生命的伙伴,小草也在慢慢变黄枯萎。我向远处眺望一下,看见了农民们在秋收。我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我不是花,但是我的叶子也是大地的养料。

白雪皑皑的冬天来了。光秃秃的我披上了一身白色的衣服,我已经看不到我脚下的伙伴了。一些淘气的孩子抽打我身上的雪花,飘飘洒洒的雪花落下来,孩子们天真的笑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篇7:一个老乞丐1000字作文

观——成长的衍生

可能与我一样渴求帮助吧,我渐渐走向街道的一边,伫立在一棵柳树下,趁着休息的空档,我顺便窥视着周围,也包括那位老乞丐。老人身前的破碗里稀落地躺着几元钱,看样子,没有多少人愿意施舍,当然其中也有我。可能对现在的弄虚作假太过敏感,我对一切可怜的举动都小学生作文大全

他不懂为什么,也没必要知道为什么,他一贯都认为是天命,所以他不信上帝耶稣,不搞人际关系。他要自己一切都靠自己,唯有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可上帝却依然觉得他还不可怜。辞职没有引来其他人的质疑,都认为,他是应该的。当走出公司的那一刹那,突然间承重的心,垂下了。他看到了蓝色的天,在他的记忆中,天空永远都是灰白色的,吝啬得连一米阳光都不会给予任何人,就连生命都是吝啬的。看到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的,他茫然了,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向哪里?他很明白,自己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死。他像丢魂一样,在市里转了大半天,去了自己一直很想去,可是绝对不会有灿烂,我眯着眼睛,嘴角划出了浅浅的弧线。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老头子,像个孩子一样容易被满足。于是他去到了一家着名的餐厅就餐,这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他明白自己要攒钱,要过好今后的日子。可是这种今后的日子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他尽量的在奢侈,钱此时在他眼里算不上任何东西,可是他并没有食欲,点的菜都浪费了,但是他却很欣慰,终于花了钱了。他知道这些钱自己是一分都不会留下的,一定要花完,命运既然什么也没带给他,他也会什么也不留下,走在路上他开始打算房子的事情,虽然只是一间不起眼的屋子,可是这完全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不能给任何人留下,也没有任何人来继承。他步履蹒跚的走在大街上,转过这幢大楼就到家了,周围的人好像没一个正眼瞧自己的,独自走在人行道上,突然来了一个外表肮脏,衣着破烂的小孩,用一种自己也曾有过的眼神望着他,他没有产生像正常人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被社会、被亲人、被上帝遗弃的破小孩,却没有一个人来怜悯他。于是他白了他一眼,这似乎是从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中学过来的,转身匆匆的离开了,此时他感到这一切理所当然,自己一直都在被遗弃、被白眼、被无视,现在还被夺取了活着的机会,在他眼里男孩比自己还幸运。

篇8:老尚老了作文1000字

自打小时候开始,我们这群孩子就恨透了老尚。我们下河,他不让;我们点火烤地瓜,他也不让。似乎我们干的每一件事,他都不让。这让我们十分的不满。于是我们开始了报复。偷他院子里的菜,把鞭扔到他屋里……他就会出来追我们。我们便会散开了跑,他追到没力气了,就扶住路边的数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最后骂一声小兔崽子便走回了他的屋子。久而久之,我们感到不再有乐趣了,便不再捉弄他。可他却仍然固执的阻拦我们干那些事……

听奶奶说老尚原来是一个文化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派到村里了,一呆就是四十多年。期间娶过媳妇,因病,死了。连个娃都没留下。自此再无依靠。自己独处久了,他的眼睛变得那么骇人,连目光都让人感到阴森森的凉。即便我们稍大一些了,却仍然对他感到害怕。

天气炎热,我们一起去北河摸鱼,前些日子刚下了一场大雨。河里的水充沛得很。一开始好好地,突然晓磊喊起来:“老尚!老尚来了!”当时我们就都慌了。拔腿就往岸上跑。一个不小心,踩到淤泥里,仿佛脚被强力胶水粘住了,拔不出来了。彼时缓缓的河水在此刻竟然却湍急起来,就像一个屠夫,慢慢的爬上了我的身体。当时的感觉就是以后再也不能玩溜溜珠了,再也不能捉迷藏了。甚至连家都不可能再回去了。我就要死了吗?老尚看到了我在水里挣扎,原本的羸弱的身子竟跑了起来。不管水急不急,河深不深,就向我跑来。河水被他踩得扑通扑通响。近了,他伸手拽住我的胳膊,用力把我从淤泥里拉出来,扛上肩,把我背上了岸。

在岸上,我的恐惧仍未退去。还在抽抽搭搭的哭。他在旁边,点上了旱烟,吧嗒吧嗒的抽着。我也不敢看他,怕他打我。只闻到空气中弥散的烟草气息。过了好久好久。他起身,拉着我的胳膊往他屋子的方向走去。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说:“打小就对你们说,别下河别下河,万一淹死了,你奶奶还不得哭死!”我含着鼻涕含着泪点头。到了屋里,他给我剥花生吃,原本属于不屑一顾的花生在此刻嚼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看着他的屋子,黑黑的`墙。中间摆着一张破桌子,桌上放着几个碗,还有一个茶缸。除此,别无他物。再想想自己的家,心中竟有种莫名的疼。一会他估摸着我心情平复下来了,就拉起我的手,往奶奶家走去。我歪头看他的脸庞,他的眼睛,还有拉着我手的他那双粗糙龟裂的大手。似乎不再那么让人害怕了。反而给我一种坚实的感觉。只一会便到家了。他跟我奶奶交代了几句,又看了看我。便走了。事后我曾跑到他那里信誓旦旦的守在他跟前说:“老尚!等你老了我养你!”把他感动的不得了。

篇9:老榆树

老榆树的根扎在黑土里。奶奶说这黑土味苦。我不信,拈一点儿抹在舌头尖——苦,涩。

看着我拧着眉头连连“呸呸呸”的样子,奶奶笑了:“怎么样,这土苦吧,比黄连还苦哩。”

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一口苦土吐干净。我凝视这棵扎根“苦土”的老榆树。问:“它经得住这苦?”

奶奶说:“经得住,当然经得住,不然它能活这么多年,长得根深干粗——上—辈你的—位太爷爷嫌它生在院前遮阳挡光,想刨掉它呢。可是挖了好深也没挖到底根,只好作罢。”

听着奶奶的话,我不禁无比佩服起这棵老榆树;它扎根苦土,却参天触日。

老榆树多叶,每到夏天,你仰头看树,但见榆树叶一串串,一缕缕,你挤我拥,密密麻麻。

树叶间不时传来小鸟欢悦的鸣叫声。但你只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却无法看到鸟儿的身影,因为老榆树的叶子太密了。

常有猎人听见树上有鸟的叫声,举枪寻鸟,却连个鸟影也看不到,只好收起猎枪,无奈离去。老榆树用一身密密的叶子,为鸟儿搭一处庇护生命的安全港,这里成了乌的天堂。

这密密的叶子,何止救过鸟命,还救过人命呢。

奶奶讲:“从前大旱无粮。百姓几近饿死之际,就是靠吃这榆树的叶子活了性命呢。初二作文如果没了这些能当粮的叶子,百姓们肯定难度荒年的。”

在春天里,老榆树是先生花,再生叶的。暗红色的花骨朵如豆粒一样聚簇在一起,挂满了枝头。花落了,就在枝上结下无数的扁圆的果一—榆钱。

榆钱能把枝完全包裹起来,鲜绿鲜绿的。如果小孩子有点儿攀树的功夫,就可攀树而上,站在枝丫间,一把一把地撸下枝条上的榆钱,塞进口里,可以吃到饱的。

当然,更多的榆钱是吃不尽的,等到春未,碧绿的榆钱就成熟了,变成了褐色的榆钱果,风一吹,你听满树都是瑟瑟的声音,抬头—看,榆钱如雪,纷纷飘落。榆钱乘着风,能飘很远很远。

奶奶说:“这些榆钱都是老榆树的孩子,不论飘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榆树。”我问奶奶:“这老榆树的子孙肯定很多了吧?”

奶奶笑笑说:“当然多了。有的都成栋梁了呢。”说完了,奶奶又思念起来:“想你的叔叔和姑姑们了……”

哦,奶奶的儿女们都在远方有自己的事业,在异乡生活的儿女,当初恰如这枝头飘走的榆钱。

篇10:《老榆树的童年情节》美文欣赏

前几天,一个小学的同学,打电话,说我的院墙由于今年的雨水挺大,塌了。我顺便回了趟老家,看了看年久失修的院落,确实有些破败不堪了。一个所谓的门口,在别人家的门口的衬托下,古老的不能再古老的门口也歪斜了。一溜围墙,也扭出了好几道曲线。再靠近中间的部位,还出现了一个缺口。站在房前,看了一会儿,不知道什么原因,一阵儿酸楚的感觉,袭上了心头。低头一看我的脚下,正是老榆树生长过的地方。如今老榆树没有了,父亲也已经走了将近二十年了。原本挺热闹,温馨,充满着家的气氛和味道的地方,现在却变得冷冷清清的,平常连人都没有了。如今只有在不寻常的日子——多是因为农村人讲究的给先人烧纸的日子,才回一次老家看看。也就是看看,瞅上一眼,片刻之间,又回到了我自己的那个家。那个有了新的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妻子和孩子的期盼。

看着满院横生的荒草,想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都难。看着铺满苔藓的院落,看着歪歪斜斜的院墙,看着老榆树生长过的地方,心里倍感凄凉。想起了临出门时妻子的叮嘱,正欲抬脚回家的时候,不知什么缘故,发现眼睛有点湿润。心间突然的涌过了一种念头:“这就是那个家吗?那个曾经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个曾经伴我走过一生之中最幸福的时光的家吗?”眼前逐渐的浮现了童年的时光,很想静静的回忆一下我的童年。而且这种欲念越来越强烈,强烈到真的竟使我停下了自己的脚,久久的站立在那里,回忆起我的童年来了。

那时候,这里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很小很普通的,普通到和别的人家没有多大差别的农家院落。每逢夕阳西下,或者农村人所谓的人们都在家的时候。这里也有着欢快的笑声,和小孩子的嘻戏和打闹的声音传出来。当时我们是姐弟五个,就我一个男孩儿,我也最小。因此,按照农村的人习俗和观念,我可能就是这个家的重点照顾的对象了。尤其是大姐对我的照顾,记忆犹深一点。因为大姐大我十二岁。父母对我的照顾,不知道是由于年龄太小,还是什么其它的原因,倒印象比较模糊些,可能是由于他们太忙碌的原因。稍大一点,就由大姐照看我了。因为大姐照看我的时候,我的年龄也就大点了,所以能够有些记忆的成份可追忆了。在这个幸福的家里,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一个令我不能忘记的就是门前,现在已经消失了踪迹的老榆树。但那时候可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的。

老榆树的年龄稍稍大于我的年龄。在我能够记些事的时候,在我模糊的印象当中,老榆树就已经相当的强壮和粗大了,大到大人双手已经不能合拢的抱严它了。其主杆大概有二丈左右的高度,向四面八方伸着六个枝杈,笼罩着树下近似十米半径的范围。可见其树冠的形状了,如同一个巨大的伞盖一样。纵横交错的树的枝条,严严实实的遮掩着树下的荫凉。

也正是由于老榆树的巨大,抑或是由于老榆树的的树冠的巨大。因此,老榆树下就成了我儿童年代的乐园。我仍然清晰的记得,我最喜欢的是有着圆圆的月亮的晚上,老榆树下的乐趣。春暖花开时候的白天老榆树下的欢乐。

不管是什么季节,只要晚上的月亮圆了,我就喜欢在老榆树下呆着。看着月亮,而且嘴中还念念有词的说呀,唱呀的。至于说的什么,唱的什么,谁也听不清楚的。怎么叫也不回屋,如果天气暖和,有时候就在老榆树下玩的睡着了,然后大姐再抱我回屋睡觉。当然我现在已经是没有印象了,是大姐后来告诉我的。但于当时我为什么喜欢在老榆树下呆着的原因,我还是知道的。只不过小孩子家有小孩子家的心思,大人不懂罢了。

我之所以喜欢在老榆树下呆着。是因为我愿意在老榆树下,欣赏头顶上的圆圆的月亮。愿意品味月亮,透过老榆树的枝杈投下的斑驳的阴影的变化和树的形状。特别是冬天。吃过晚饭后,你搬一个小板凳,背靠关老榆树,面向正东方坐下来。你会发现在正东稍偏南的夜空,会有一轮圆圆的月亮,像刚刚清洗过的一样,冉冉向上升腾着。其颜色也在其升腾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变化着。开始是暖暖的颜色,桔红色的。慢慢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个分界线。反正,时间不长,你就会看到变成了银白色的。亮的就有点耀眼了,其光辉也就有点清冷了。同时,你也会发现,开始时树的影子,在你的面前只有很窄的一点点儿,背后的影子却长长的。由于是晚上,也不知道拖了多长。反正向远处望去,在迷迷茫茫的夜空中,向西漫延出去很长的一段距离,给人增加一种无形的阴森恐怖的感觉。抬头向树顶望去,黑茫茫的,但在月光下又显得朦朦胧胧的。树的枝干好像一些张牙舞爪的怪兽似的,反正怪吓人的。并且这些各种各样的怪兽的形状会随着月亮的移动,而做着各种变化。一会像老虎,一会儿又像恶狼,一会又像舞动的长龙。总是每隔一定的时段,怪兽的形状都会发生一次不同的形状的变化,而投在地上的光影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会是西边的光影多些,一会儿是北边的光影多些。而像投影一样影射到地面的怪兽的形状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并且位置也经常的移动变换着。突兀的变幻,形状的游离,即让人毛骨耸立,又让人充满着好奇。面每每在这种时刻,我都会找一个木棍,在地上沿着光影的斑驳的圈圈点点,划来划去的。等到划累了,也就该睡觉了。第二天早晨醒来了,再看昨天晚划下的线,看看到底像什么动物和怪兽。一看,就是半天。即像是在研究,又像是在欣赏。也不管是欣赏的自己的杰作,还是月光的杰作。反正按照大姐的说法,是一看就是半天。但于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喜欢八月十五的晚上,在老榆树的下面的感觉。

每年的中秋节的晚上,我都会早早的搬一个小板凳,坐在老榆树下面。等待白天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和姐姐们吃完了晚饭,把小饭桌搬出来。在上面摆好了月饼,和各种水果。当然那时的种类肯定不如现在的多。苹果吗,大概也就一个人一个的。月饼呢,姐姐们也就是俩个人一块的,我肯定是一个人一块的,父母大概是没有的。再就是几个醉了的柿子,这个在我们小时候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肯定是量最大的。其它的就不记得有什么了。最开始的仪式是由我代表全家向月亮公公叩头,许愿。等这个仪式完了,就开始吃水果和月饼了。但这些并不最令我难忘的。而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这样一个不冷不热的季节,在老榆树下面呆着,挺舒适的,也挺惬意的。因为每年的这个晚上,总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老榆树下,有说有笑的,挺开心的。父母也会在这个时刻,露出一年很少见的开心的笑容。不知道是因为丰收的喜悦,还是说看到了儿女们的成长。

而这个时候的老榆树上长满了浓密的叶子,稠密的简直没有一点的缝隙。月光也不会像冬天的一样,投在地上各种怪物的影像了。而是像布条一样的月光,这里有一片,那里有一片的。并且都是一条条的,不是很长的那种一条条的。长的也就一尺来长,短的呢也就二三寸,宽呢也就顶多一寸多宽的。反正是地面上稀疏的月影,给人的感觉是挺柔和的。偶尔的,不是很凉的风吹过来,倒也让人觉得清爽,还感觉不到寒冷的存在。虽说天凉好个秋,但这个时节的天气还没有那样的感觉。但地上的月光却开始了移动。一会儿移动到墙上,一会儿又移动到地上,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的,让人有点眼花缭乱的感觉。每当这时候,我都会蹦起来,去捉那月光。蹦来蹦去的,却怎么也逮不住。有几次,明明觉得的是抓住了,眼下没有了月的光亮,但一张手,却还是什么都没有。也是每当这时种候,都会惹得父母和姐姐们一阵儿的哄堂大笑。大概正是这种欢乐的笑声的存在,和那时融洽的气氛总会令我不能忘怀每年的八月十五的晚上吧,也不能忘怀在那个晚上的老榆树下发生的事情。即便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的。

这些都是晚上发生的事情。如果说白天,我还是最难以忘记的是每年的春天。因为每年的春天,老榆树都结满密密的榆钱儿。离着还挺远挺远的,都能闻见榆钱的清香。由于父母管得紧,所以我不会爬树,现在也不会。因为小的时候就一直没有学会,也没有尝试过爬树。但我总会拿一个长长的.杆子,上面绑个钩子,去钩榆钱。钩下来了,先放在嘴里一把,细细的嚼着,总是觉得非常的清香甘甜的,略带丝丝清凉的苦涩,但却苦的能够引起人的回味。这个时节,村里的男男女女的,也都会挎着篮,背着筐的,来捋榆钱。说说笑笑的,十分的热闹。但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的文明程度是很高的。人们都很自觉的,各自捋着各自的榆钱,决没有人去损坏树的一枝一杈的。而且都小心翼翼的,态度都十分的认真和虔诚。可能是怕损坏或者折断了榆树的枝杈吧。因为那时的粮食还是相当的紧缺的,人们对于一些能吃的东西还是很爱惜的。这些东西于现在来说,吃起来可能是一种享受。但当时的人们,没有现在的人的乐观。因为当时人们吃这东西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用来当主食的。条件好一点的,稍微掺点白面。条件差一点的就掺点玉米面或者红薯面,再稍稍的加上点盐,用筷子搅一搅。有的在锅里蒸,有的上锅摊。即当饭,又当菜。不管怎么样,都是很好吃的。于当时来说,也无异于一种享受,也确实是一种享受,反正我认为是这样的。白天可以看到一群人的劳作,吃饭的时候,还可以吃到榆钱片儿吃,怎么不是一种享受呢?记得我当时曾经问过父亲,我们为什么要让其他的人来捋咱家的榆钱呢,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们留下来自己吃不行吗?这么大的一棵树,我们可以吃好长好长时间的。当时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你还太小不懂的。第一,作人不能太小气,特别是自然赋予的东西,没有经过你的辛苦劳作,理应由大家共享的。第二,这东西,花期是很短的,过七八天就老的不能吃了。咱们一家捋不完,浪费了也就浪费了,怪可惜的。这几句话,可能现在的孩子听了,觉得很可笑的。一点榆钱,浪费了,就浪费了,有什么可惜的。但那时如果浪费了这点榆钱真是可惜的,而且可惜到都有点伤天理了。况且,每个人来的时候,由于不是自己家的树,理所当然的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都带有一些愧疚的。都拿点东西的,贵重的没有,也就一把炒黄豆,一块糖果什么的,把它们塞给我。于我来说,也等于是丰收了。就是不记得当时的榆钱开花的时候有没有蜜蜂的忙碌?这一点确实是忘了。就是有,大概也不敢停留了。因为人们为了这一点能够裹腹的东西,已经不允许在有什么其它的事情来耽搁时间的了。

再有一点有趣的事情,就是榆钱采完了,没有多长时间,天气就开始炎热了,开始进入了雨季。也不知道当时的雨怎么那么多,一下就好几天。阴上几天,晴了,过不了几天,树的枝杈上就开始长出木耳来了。这些木耳,可是我家独享的。我就用一个长长的竿子,一个一个的瞅准了往下捅。捅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能够捅不少呢!真的不少,上锅煮一煮,或者凉拌,或者炒来吃,够吃一顿儿的。而且这个活动持续的时间还挺长的。一直持续到我结了婚,我的孩子都三四岁了的时候。

年,的我父亲过世了,没有几年老榆树也死掉了。母亲也就相继的由我们姐弟几个轮换着来养,这个家也就从那时候解体了。我们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家,但但彼此之间的关系好像也有点生分了。不像童年的时候,我的印象当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这个家的发达兴旺,彼此之间很少有茅盾和隔阂。虽说后来都结了婚,成了家,但有父母在的时候也还好的。每年一有时间,大家通个信,打个电话的。约好了,什么时间都一起回家,好像这个家还是大家的。彼此之间,还是十分的友好和和睦的。由此观之,什么是家?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如果没有了父亲,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如果父母都不在了,就没有了所谓的那个大家都称谓的家了。存在的也就只有你家,我家了。什么是幸福?有父母在,父母的幸福就是大家的幸福。剩一个老人,这个老人的幸福就是大家的幸福。如果父母都不在了,那么各自的幸福就是各自的幸福了,好像谁的幸福和谁的幸福也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现在则不一样了,由于姐姐们都退休了。因此于前两三年的光景吧,她们把母亲接走了,这下大家好像更生分了。每逢谁有什么事,再打电话或者是说,我于那天那天回去,方便吗,如果方便,我到你家吃顿饭。或者是晚辈们,谁有事路过,也都很客气给捎点礼品类的东西,并且客客气气的送给我。礼节到是走的都挺到位的,但我的心里总觉得是缺少了点什么似的。怎么一下子,本来是朝夕相处的一家子人,开始说起了你的家,我的家的呢?

篇11:山崖上那棵老榆树

就是当地那些个放羊的山民,也都撇着嘴,暧昧地笑,它呀,还叫树?

老榆树上,一黑一白两只山羊,真够胆大,竟然踩着粗壮虬结的树干,似乎就挂在悬崖登在空中似的,探着吃树梢的枝叶。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因而老榆树长得根本就不像棵树,却像当代“梅王”王成喜先生画的横斜疏劲的梅。

当然,它不是梅。虽然也开花,早开花,开一串串不起眼的仿佛树叶一样的黄绿的碎花,却完全没有梅花那么喧嚣,那么鲜艳,那么诱人,那么夸大。也没有哪个死心塌地的粉丝,尖叫着,吟诗唱赋,急不可待地地热捧它,什么暗香、韵味,什么风骨、壮美,或着其它难以用言辞表达的痴迷臆语。

因而,老榆树的花,简直不像个花,倒是被山羊当成了,美味。能吃尽吃。

老榆树它自己,也自认为自己就是,山崖上一棵最普通不过的树,一棵老而愚的树。

当然,在山羊或山民眼里,老榆树也根本算不得什么。

但光凭老榆树严重扭曲变形、引人瞩目的怪异身形,就没有山外人敢小瞧。比如眼前这帮人。至少,人们会费尽心思地揣测它黒皴粗砺的褶皱皮肤下,必定像《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那样,也会隐藏着多少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故事。

老榆树呢,想想,值得回味的事情倒是有过,但不能叫什么不平凡,或者有过什么功劳。这怎么能那样叫呢。举手之劳,力所能及的事情嘛,最多应该说是积了点阴德而已。比如,曾经有人冒险爬来剥它的树皮当饭吃,据说也是救急救过几条人命。比如,那个叫二娃的放牛愣小子,不小心滑下山崖,恰巧被它搭救了一把。也比如,这些山羊老是不管不顾通年累月骑到它的头上,吃它的肢体,蹂躏它,不让它安生。……这算不平凡算是功劳吗?老榆树根本不这样认为。每想起这,老榆树内心,无非还是跟山那边远处的湖面一样,即使有风吹过,闪过片刻豫悦的波纹,很快就平静如故了。老榆树数百年的生命历程,什么事情没经见过。它已经把什么都看淡了。

古代有个狂人哲学家庄子,说什么“散木”,“无用之用”,“支离得天全”,老榆树倒是比较欣赏的。别的那些笔直粗壮的栋梁之材,包括它曾经众多的那些个兄弟姐妹,都早已消失在原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估计已经堪当大用了吧。唯有它老榆树,这样佝偻伤残不堪的样子,又不得不站在这样孤悬的险地,不能干什么也不能做什么。唉,只要能有什么看得起咱,剥一点儿皮,啃一些儿枝叶,哪怕是过来鸟儿歇歇脚,用咱,已经是最大的福气了,还奢求什么!就是有人马上砍它当柴烧,它都会高高兴兴积极配合的。像它这样窝窝囊囊孤独地活这一辈子,能有一丝一毫用途,也算不枉活此生啊!

可是,村子里的人们宁可烧柴草,也不会费力不讨好地稀罕它呢。

老榆树只好继续站在崖头上。

春天的风,暴烈地不容情地刮着,上下左右,生拉硬拽,似乎做着粗暴的体检,要考验老榆树胳膊腿儿抗打击抗蹂躏的耐力。这就比郑板桥的竹有过之而无不足。老榆树支着牙硬扛着。扛得皮肤厚糙,肌肉粗结,这一把年纪了,愣是没什么大毛病。它还几次估计着,要是哪一天扛不住的时候,就该是必须报销老命的一刻了吧。可是,它居然还能扛!

夏天的骄阳直挂在头上,简直要逼干老榆树身体里仅有的一些水份,试图让它变成一捆干柴,仿佛马上就要点着。老榆树闭塞所有挥发水份的毛气孔,叶子耷拉着,连枝条也耷拉着,就这样昏死过去的样子。但到了晚上,它喘过一口气,就极力汲取崖头土石里的水分子,对付白天的艰难。

秋天淫雨不断,崖头的土粒被一点点冲刷裹挟去,使得老榆树处境岌岌可危,几乎要失去依存的根基。老榆树许多时候感觉到难以承受的自身不堪之重,以为要滑落到无底的黄泉深渊。它不由得把根须扎往更深更远。……还好,老天爷不收它。

冬天呢,也许冬天是老榆树感到最惬意的时候了,几乎没有什么致命的“撞客”来打扰。还可以舒舒服服地伸展伸展身子,像驼峰一样储积些养分。如果有雪,最好不过了,那就有了一些诗意,有了一些回归童年的青春回忆,或许还有些许浪漫。这时,老榆树就手搭凉棚,心走的远远的,极力眺望,眺望。

就这样,老榆树希望,失望;失望,又希望地站了几百年。

今天,老榆树终于盼来了几位文质彬彬器宇不凡的外地客人。老榆树像迎客松一样,欢迎他们,欢迎他们改变这种千百年不变的境遇和孤寂。天生我材必有用。老榆树相信这句话永远是真理。它甚至刚才隐约听到放羊的山民,也愉快地唱着一曲悠扬的山歌。连羊群也叫出一曲曲动听的韵律。

老榆树感觉到那位稀疏长发金丝眼镜黑色柿饼帽的外地人,一直注视着它,对它多侧面左右来回地看。那是位艺术家吧。老者看它的眼光在变,变得越来越光亮,越来越惊异,似乎要马上对它生吞活剥地占有。

柿饼帽同其他几个人交换了一下意见,就喊来羊倌问,有没有办法,把老榆树挖下来。

挖?对,绝对不能砍。

羊倌和他的羊一样困惑地看着外地人。老榆树心跳得嗵嗵的,也百思不得其解。但它猜测,自己一定能派上用场了。

刚巧一阵猛烈的山风吹来,老榆树激动地欢呼起来,舞动起来。老榆树根系的土哗哗地流下。……又一股飓风刮来,老榆树乘势一跃,它觉得倏忽从天际飘然而下,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突然,它被生生一扯,扯得老榆树筋骨欲裂,昏厥般生痛。

篇12:老物件的故事600字作文

家里的橱柜旁有一杆老称。这老称已经生锈数年,一端的`称砣也已经被压变了形,小钩子上的小黑点就是虫子的杰作。这可能是家里年代最久远的老物件了。

这杆称是原来是我太祖母卖菜用的。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太祖母的故事。渐渐的太祖母与这杆称的影像在我脑海中立体了起来。她矮矮的瘦瘦的,微微的有点驼背,显得人更矮小了。每天早晨她手拿一把秤杆,肩挑一担满满的菜,走进晨雾之中。夕阳西下,她挑着空箩筐走出了暮色之中。暮色和晨雾,它们清楚的感受着太祖母满脸的沧桑。

我太祖爷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养活一大家子,结果拖垮了身体,失去了劳动力。所有的家庭开支都只能靠太祖母卖菜维持。并且时不时还要给太祖爷买药维持身体。有一天太祖母去卖菜的时候被石头绊了一跤,崴了脚,一走就钻心的疼。但这天是给太祖爷买药的日子,太祖母忍着脚疼卖完了菜,一瘸一拐的去给太祖爷买了药却舍不得给自己买点跌打药。这天天公不作美,回家路上还下起了大雨,太祖母一边忍着脚疼一边淋雨慢慢走回家。结果第二天不幸得了感冒。即使感冒生病了,太祖母也不敢休息,她说她不去卖菜大家都没有饭吃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祖母靠着这杆秤卖菜养大了奶奶他们这一辈。

上一篇:七夕节祝福语送爱人下一篇:《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