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相关的歇后语

2024-04-21

木匠相关的歇后语(共14篇)

篇1:木匠相关的歇后语

木匠相关的歇后语

1、木匠做家具――有尺寸;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2、木匠摇墨斗――连轴转

3、木匠推刨子――抱(刨)打不平;专管不平事;直来直去

4、木匠师傅劈柴――不在话下

5、木匠师傅夺斧子――砸人饭碗

6、木匠师傅吵嘴――争长论短

7、木匠拉大锯――有来有去;拉拉扯扯

8、木匠丢了折尺――没有分寸

9、木匠丢了墨线――全凭眼力

10、木匠吊线――睁只眼,闭只眼;正直

11、木匠的折尺――能屈能伸

12、木匠的凿子铁匠的.锤,裁缝的皮尺厨子(厨师)的刀――各有一套

13、木匠的锯子――嘴巴子尖;嘴巴子厉害

14、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15、木匠戴枷板――自作自受;自作孽

16、木匠打老婆――有尺寸

17、木匠挨板子――自作自受

篇2:木匠相关的歇后语

木匠刨子――答案:好管不平。

木匠刨子――答案:抱(刨)打不平。

穷木匠开张――答案: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木匠的斧头――答案:方头扁嘴铁心肠。

木匠的锯――答案:尖点子多。

木匠的斧子――答案:一面砍。

木匠到了山里――答案:尽是材料。

木匠吊线――答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木匠师傅打墨线――答案:睁一眼,闭一眼。

木匠拉大锯――答案:有来无回(比喻彼此间互有来往)。

木匠刨木材――答案:有尺寸(比喻做事有分寸)。

木匠推刨子――答案:直来直去(比喻为人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

木匠钉钉子――答案:硬往里挤。

木匠铺里拉大锯――答案:你来我去。

木匠丢了折尺――答案:没有分寸。

木匠打老婆――答案:有尺寸。

关公当木匠――答案:大刀阔斧。

木匠的锉子――答案:锉到底。

篇3:谭木匠一把梳子做成大生意的秘诀

现年49岁的谭传华, 18岁时因意外失去右手。他学过医、做过小学老师, 还以卖画为生流浪过大半个中国。

1993年, 一直苦于木雕生意冷清的谭传华, 偶然买到一把木梳, 当时市场上以塑料梳子为主, 木梳并不多见。他感到这木梳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30多个工人都不知道梳子怎么做, 半年才做出来。”谭传华的第一批产品出厂了, 可一整天, 4个业务员只卖掉了一把2元钱的梳子。销路打不开, 怎么办?

“改个大家都能记得住的名字! ”谭传华的梳子用过“先生”牌、“小姐”牌, 由于识别力不强, 牌子打出去没人记得住。打了很多广告也没效果, “谭老板打广告, 我这边坐收渔利。”竞争对手的这句话给了谭传华很大的刺激。他决定改成“谭木匠”。

当时市场上梳子样式单一、品牌形象不突出, 高端市场一片空白。谭木匠决定塑造品牌, 采取品牌塑造与销售结合的战略。

在销售场所上, 谭木匠专卖店面积不大, 却选在闹市区, 这里人流量大、消费力高;陈列上极具特色。谭木匠店面风格统一, 包括门楣字样的书写、店头全木包装, 店内木质展台的设计。在定价上, 谭木匠也注意体现品牌地位。一是高价, 谭木匠的梳子, 最便宜的18元, 最贵的200多元, 普通的黄杨木梳子价格38元。和几元钱一把的梳子相比, 价格差距非常大。高价能获得高毛利, 与专卖店的销售方式以及地理位置相协调, 还将品牌定位与同行区分了出来;二是统一定价, 所有专卖店的价格一样;三是不还价, 一律按照标价出售, 没有任何折扣, 这很符合专卖店经营的规律。

成功构建特许加盟网络

创业之初, 谭传华派业务员挎着篮子在街头叫卖, 但销售有限。进国有大型商场, 谭传华和商场的负责人说:“三天卖不掉, 你就把它全烧掉! ”结果, 黄杨木梳子卖得很好。

然而好景不长。商场经营不善, 谭传华决定自己开店销售。产品销售要不走分销渠道, 要不做连锁专卖店。第一种做法销量能上来, 但利润低, 品牌难做。第二种做法销量相对小, 但毛利高, 能塑造品牌, 而且加盟店分担风险。此外, 管理成本也低, 而且等到品牌做起来之后, 还可以扩充销售渠道的模式或者延伸产品。走哪条路呢? 恰好南通的一名商人看中了谭木匠的生意, 提出做加盟店的想法, 谭传华同意了, 做连锁! 1998年第一家谭木匠加盟店开张了。

在特许加盟连锁管理上, 谭木匠很有特色。一方面, 谭木匠有稳健的加盟政策:将产品定位为高级木梳, 要求加盟者必须在繁华商业区有2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店面。谭木匠不希望加盟者太有钱, 因为“太有钱就不会认真卖”, 所以加盟费比较低, 地级城市1万元、省会城市2万元。但加盟店进货现款现货, 概不赊欠, 这样, 谭木匠能够避免财务风险。

为了保护加盟者的利益, 谭木匠允许在经营期间调换滞销货, 对那些合同期满不再经营者, 可退一年内存货, 收取零售额6%的退货费。每个专卖店的经营范围和销售价格都统一划分, 严格控制, 每个地区都派出市场督导员, 负责监督规范市场。凡是违规经营的专卖店, 都将给予严厉的处罚, 直到取消经营权。

谭木匠锁店装潢风格, 以红檀木色为标准色, 具有沉着、古朴、传统、自然的特质, 加强并投射出品牌形象。全木制的装饰、温暖的圆桶灯、满墙的梳子和古香古色的色调, 购物环境亲切而温暖。

通过特许加盟, 谭木匠逐渐在全国建立了分销网络, 当这个网络越来越密的时候, 就达到了与“大分销”殊途同归的效果。高毛利和品牌形象又优于大分销, 这就是谭木匠专卖店体系的独到之处。

谭木匠改造了信息管理系统, 使得进销存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捋得更顺了。

产品线丰富附加值挖掘彻底

谭木匠的梳子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专利抛光技术、插齿技术结合起来, 用料考究, 具有防静电、保健、顺发等基本功能。而且产品概念极具民族特色, 有牡丹、翠竹组成的“花开富贵, 竹报平安”, 有凤求凰、合家欢等系列产品, 符合国人审美习惯, 也为产品增添文化特色。按材质分, 梳类有水黄杨、梨木、玉檀木、紫檀木、黑角等十几种材料上百个品种。除了梳子产品外, 还有镜类、扇类、健身类等产品。而这些产品也有多种样式和品种。比如镜类产品, 有雕刻、彩绘、手绘等多种样式、上百个图案;扇类有绢扇、纸扇数十个花色; 健身类有健身扒、按摩器、健身锥、香面刮、淋浴器等十几个品种;其它还有佛珠、发夹、刮痧板、鞋拔等等。产品涉及126个种类、574个型号、2480种款式, 每年推出300多款新品。

谭传华说:“我们的设计师团队来自三方面, 首先是内部设计团队, 另一方面是与专业网站、杂志、公司、院校合作, 整合国内的设计团队, 还有就是与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际设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融合国际上的设计力量。”“我们就是依靠层出不穷地推出新品, 以速度制胜, 让竞争对手即使模仿都追不上来!

在包装方面, 谭木匠也下足了功夫。高档木梳有礼品盒包装, 普通木梳的外包装是黑色或篮底白花的中式小布口袋, 礼品袋、礼品盒的设计使谭木匠的产品不仅有实用价值, 还成为了馈赠佳品。

篇4:当木匠的沙皇和当皇帝的木匠

从彼得一世在荷兰做木匠的时候向前算起,76年前(1621年)明朝的天启皇帝即位。天启在位期间,宦官专权达到了极限,他最信任的太监魏忠贤掌控着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身为皇帝的天启荒于朝政,在宫中做着他最喜欢的事情——木匠。据说天启在建造房屋、木工和油漆工艺方面水平很高,“巧匠不能及”。每次天启玩兴正酣的时候,魏忠贤就会从旁提报紧急公文,最后就会得到天启的一句话“你们看着办吧,我正忙着”。由于痴迷木工、贻误朝政,天启年间成为明朝最黑暗的时期,最后把一个危机四伏、内外交困、矛盾尖锐的“烂摊子”丢给了崇祯皇帝。崇祯虽然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但终无回天之力,被李自成义军攻陷京城,历经276年的大明王朝随之灭亡。

且看以下对比:彼得一世(后被称为彼得大帝和俄国之父)10岁被立为沙皇,但一直没有亲政,17岁开始执掌政权,25岁率团出国学习考察,26岁在俄国发动改革,53岁去世,在位期间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而为欧洲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天启皇帝16岁即位并“亲政”,实际上国家大权一直操纵在魏忠贤手里,22岁去世,在位仅6年,却弄得明朝江山元气大伤、风雨飘摇、后患无穷,为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彼得当木匠,是为了学习科技、改革图强;天启当木匠,是为了放纵玩乐、不理朝政。目的不同、志向各异,最后的结局也就完全相反了。摘自《每日新报》

篇5:跟夏天相关的歇后语

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半天云里雨――成不了气候

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

二八月的天气――一冷一热;(忽冷忽热)

八月的天气- 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

半天云里吊口袋――装疯(风).

二八月的天气--一冷一热;忽冷忽热

二八的衣服---形形色色

二八的庄稼--青黄不接

八月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雨

篇6:与水相关的歇后语

草上露水瓦上霜——见不得阳光

厕所里洒香水——香臭难分

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

茶铺子里的水——滚开

柴油机抽水——吞吞吐吐

搀水的老白干——没冲劲儿

长江流水——滔滔不绝

长竹竿戳水道眼——一通到底

车干塘水捉鱼——只图一回;不顾后患

篇7:有关秀才的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秀才打架――何需动武

秀才挥笔――大作文章

秀才人情――纸一张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秀才毛巾――包书(输)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蹲在厕所写八股文――臭秀才

考上秀才盼当官――欲无止境

考上秀才想当官,登上泰山想升天――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茅房里题诗――臭秀才

强拉秀才成亲――难为圣人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秀才打架――讲礼

秀才当兵――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秀才挥笔――大作文章

秀才看榜――又喜又惊

秀才落陷阱――埋没人才

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秀才跳井――明白人办糊涂事

秀才推磨――难为圣人

秀才行凶――一笔抹杀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篇8:与鸡相关的歇后语

九个鸡蛋掉地上——四分五裂

酒糟炒鸡蛋——吵(炒)个稀巴烂

炕屋里的鸡蛋——不攻自破

老鼠啃鸡蛋——无从下口

老太婆数鸡蛋——一个个来

卖鸡蛋的跌跤——完蛋;滚蛋

麻雀生鸡蛋——办不到;没法办

篇9:跟麻雀相关的歇后语

麻雀啄米汤 --煳(糊)嘴

麻雀啄鸡子儿(鸡蛋) --捣蛋

麻雀追飞机 --枉费心机

麻雀炸窝 --阵脚大乱

麻雀饮河水 --干不了

麻雀想学凤凰飞 --枉费心机

麻雀想和鹰打架 --不是对手

麻雀下鹅蛋 --太话;讲大话;瞎逞能;不可能的事;没有见过

麻雀洗澡 --团团转

麻雀窝里落喜鹊 --长不了;早晚要飞

麻雀头包饺子 --尽是嘴

麻雀虽小 --肝胆俱全(比喻小而齐全,具有典型意义)

麻雀生鸡蛋 --办不到;没法办

麻雀入笼 --飞不了

麻雀入了瞎猫口 --不死也要脱层皮

麻雀落在牌坊上 --东西不大,架子不小

麻雀落糠堆 --空欢喜;空喜一场

麻雀开会 --细商量

麻雀嫁女 --唧唧喳喳;小打小闹

麻雀鼓肚子 --好大的.气

麻雀跟着蝙蝠飞 --白熬夜

麻雀飞进照相馆 --见面容易说话难

麻雀飞到糖堆上 --空欢喜

麻雀飞到旗杆上 --鸟不大,架子倒不小

麻雀飞大海 --没着落

麻雀屙(e --排泄)屎大过箩

麻雀剁了身子 --光剩嘴

麻雀肚子鸡子眼 --吃不多,看不远

麻雀斗公鸡 --自不量力

麻雀掉在面缸里 --糊嘴

麻雀掉到面缸里 --煳(糊)嘴

麻雀的内脏 --小心肝

麻雀的肚腹 --小心眼;心眼狭小

麻雀当家 --七嘴八舌

麻雀搭窝 --各顾各

麻雀吃不下二两谷 --肚量小

麻雀抱蛋 --白欢喜;空喜一场

篇10:与马相关的歇后语收集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坐马打电话——奇(骑)闻——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刀马旦不会刀枪——待有虚名

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风马牛——不相及

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黑瞎子舔马蜂窝——要怕挨蜇就别想吃甜头

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黄狗当马骑——乱来

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烂泥马捏神像——没上好心肠

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临时上轿马撒尿——手忙脚乱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马打架——看题(蹄)

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马蜂过河——带(歹)毒

马蜂窝——捅不得

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马后炮——弄的迟了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马撩后腿——逞强

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马路不叫马路——公道(①比喻公正。②公平、合理)

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马尾绑马尾——你踢我也踢,你打我也打

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盲人骑瞎马——乱闯

盲人骑瞎马——乱闯

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比喻别人进步发展快,自己赶不上)

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篇11:描述与虎相关的歇后语

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描述与虎相关的歇后语一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老虎拉车——下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

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

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

画上的老虎——吃不了人

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高峰

拉着虎尾喊救命——自己找死(比喻自寻死路)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串门——稀客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虎欠债——讨不回来

描述与虎相关的歇后语二

1.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2.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3.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4.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5.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6.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7.老虎拧尾巴——发威

8.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9.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10.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11.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12.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13.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14.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15.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16.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17.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18.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19.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20.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1.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2.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3.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4.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5.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6.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7.老虎拧尾巴——发威

8.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9.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10.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11.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12.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13.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14.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15.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16.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17.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18.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19.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篇12:与三国演义人物相关的歇后语

2、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3、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4、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5、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6、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7、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8、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9、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10、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1、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12、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13、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14、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15、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6、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17、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8、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9、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0、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1、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22、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3、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24、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25、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26、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2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28、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29、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30、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31、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32、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33、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34、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3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6、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7、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38、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39、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篇13:三国相关歇后语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0.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1.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12.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3.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14.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15.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16.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17.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18.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19.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20.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1.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22.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4.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25.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26.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27.草船借箭--坐享其成28.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29.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篇14:那些与饮食相关歇后语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酱瓜煮豆腐――有言(盐)在先

猪血煮豆腐――黑白分明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厨房旁边盖茅厕(厕所)――香香臭臭

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

厨房里的火筒――两头空

厨房里的馋猫――记吃不记打(比喻一直不接受教训)

厨房里打架――砸锅(比喻做事失败)

除夕晚上借砧板――不看时候

初一吃十五的饭――前吃后空

小葱拌豆腐――清清白白;一清(青)二白

酒鬼掉进酒池里――求之不得

蒸笼里的馒头――自我膨胀

蒸笼盖子――受不完的气()

饺子破皮――漏了馅(比喻事情暴露了。)

擀面杖钻石头――纹丝不动

见了麦苗叫韭菜――五谷不分

上一篇:常建《宿王昌龄隐居》翻译赏析下一篇:合作伙伴答谢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