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姥姥的生活回忆故事:我的大树老了

2024-04-30

关于姥姥的生活回忆故事:我的大树老了(通用4篇)

篇1:关于姥姥的生活回忆故事:我的大树老了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是的,我曾是那样一棵小草,我依偎的大树就是我的姥姥。

五岁开始我就被送到姥姥身边,她每天一边带我,一边干着家里的活儿,偶尔还会带我去挖挖野菜,对于我,那就像郊游,尽情在地里捉蝴蝶,逮蚂蚱,回来后,再跟姥姥一起,把挖回来的野菜包成菜包,餐桌上菜包就成了我们祖孙三人的一道美食,那个味道至今还留存在我记忆中。

姥姥家养着小狗,它刚来这个家的时候就像我这么小,可它长得可比我快多了,我们每天在一起玩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到我七岁的时候,才想起来上学,没有上幼儿园,就直接上了学前班,就这样,我暂时的离开了姥姥家,只有每个周末才能回来一次。

这样的日子直至小学三年级,那年我11岁,父母离异,我们姐弟三人都判给了母亲,母亲顶着压力外出赚钱,照顾我们的重担就落在姥姥,姥爷身上,这一年二老已经年过七旬。

姥姥,姥爷儿孙满堂,他们有两个孙子,四个孙女,七个外孙和孙女,当然也包括我们。也因为这样他们也是这条街上零食买的最多的人家,每次有卖吃的经过门口,都要多吆喝几声,只要姥爷在家,总会出去看看。那天,来了一个开着手扶拖拉机卖西瓜的,车上剩了八个西瓜,姥爷用他精短的手,敲敲这个,弹弹那个,回头看看我们,然后说:“都给我称一下”。当时我被姥爷的话给吓到了,竟然全包了?我们拿不动,最后是卖瓜的人开着卖瓜的车,把我们送回家去的。我的弟弟平日爱吃西瓜,正值暑假天气炎热,西瓜最能解暑,姥爷是为我们包下了那八个西瓜。

他们的儿孙虽多,但我心里知道,对我们的那份好,是特别的,不为别的,只为我们是单亲,姥爷总担心我们吃不饱或吃的不好,一到假期就让姥姥换着样给我们做吃的。每天刚吃过早饭,老两口就在研究午饭做什么,午饭吃过就研究晚饭。然后就分头行动,姥爷上街买菜,我和弟弟去抱柴禾,姥姥就开始生火、烧水,整个厨房热气腾腾,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打从11岁起,我的生活里就都是姥姥、姥爷,妈妈长年在外赚钱,原本暗淡的童年,因有他们而变得温暖幸福。

一转眼我十五岁了,初中一年级,那天我正上课,突然觉得肚子右侧疼痛,浑身冒汗,同学赶快送我去了医院,经过检查是慢性阑尾炎,医生让保守治疗,但打了半月针也不见好转,姥爷对我说:“孩子本来就命苦,怎么还能让你生病”。最后他们决定送我去医院做手术。手术那天,姥姥,姥爷一直陪着我,直到我进手术室。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意识中并未完全清醒,模糊中看到头上挂着大瓶的点滴,一阵阵疼痛从腹部传来,我下意识的用手去碰,却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抓住了。我定了定神,是姥姥,她紧张的看着我说:“别摸,是刀口!”我空白的记忆才从手术前拉了回来。

我对麻药有一些敏感,知觉恢复后不停地呕吐,刚刚缝好的刀口狰狞的撕扯着,剧烈的疼痛伴随眩晕感一浪一浪的涌过来,把我吞噬。我只记得,姥爷不停地去找值班的大夫,大夫来看了一趟又一趟,姥姥一直在清理我的呕吐物,眼神一刻不离的观察着我,那一晚我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就连灯的影子也拉的那么长,一切好像都静止了,直到我深深的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天亮了,我头上的那个大瓶子还在那里,不紧不慢一滴一滴的点着,姥姥发现我醒了,马上到我身边,问我这,问我那的,生怕我又哪里不舒服。看着眼前年过七旬的二老,满脸的疲惫,为了我一夜没合眼,只觉翻倒了五味瓶,心里的那滋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岁月催人老,我渐渐长大了,姥姥如今已是满头华发,今年将度过她的95岁生日,虽然她一天天变老,但能看到她就是幸福的,姥爷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我们,我常常怀念起跟他们二老共同生活的日子,充满欢笑与幸福,那是最值得我去用一生珍视的时光。

如今她老了,我时常问她想吃点啥,她总是一笑,像个小孩子似的,想一想再告诉我,听到她说想吃什么,我很是欣慰,我想做那棵可以为她遮风挡雨,让她依偎的大树。

作者|卢净

公众号|咱们村

篇2:关于姥姥的生活回忆故事:我的大树老了

当姥姥养的半大公鸡短促而沙哑地学着啼鸣的时候,秋天来了。

大自然不停地四季轮换着,冬雪夏雨,春华秋实,山里人的日子也是四季分明。当满山的青翠在早霜的作用下泛起枫叶的红晕时,大山也醉了,大山醉的时候,山里人也跟着醉了,因为这是一年当中企盼最辉煌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曾几何时,山梨树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洁白清香的梨花竞相开放,缕缕幽香溢满了小山村,飘进了山里人充满期待的心田。

花开花落后,从花里褪出一串串青青的果,在我们不知季节变换的玩耍中,在不知不觉地迎送每一天中,梨树也在贪婪地吸吮着大地的养分,山梨蛋儿也在悄悄地长大,八月中旬至九月初,那一簇簇、一串串的山梨压弯了枝头,圆溜溜、黄橙橙的山梨蛋子密密匝匝地挂在枝头,仿佛在炫耀中告诉人们,“来吧,赶快来采摘吧,这是大山奉献给你们的珍贵礼物。”

姥姥背着大背筐,我挎着篮子去指定的几棵味道特别好的梨树去采摘,经常淘气的我在小山沟沟里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像小猴子一样灵巧地攀爬到梨树上,站在枝桠间,闷足气,展开双臂奋力一摇,快要成熟的梨蛋子哪能经得住我这一番折腾,都乖乖地下了一阵阵梨雨,把树下的姥姥砸得“哇哇”直叫。我在树上嘻嘻地笑个不停。被摇下的梨,这时尚有些涩和酸,姥姥有办法让它们分期分批地成熟。她采了一大捆橙黄色的香蒿,回家后,找来一个大木槽子,先在槽底铺上一层香蒿,四周围上香蒿,然后再把经过挑选的梨依次放进槽子里。最后,在槽子上面铺上厚厚的一层香蒿,上面盖上板子封好。

几天后,山梨陆陆续续被捂熟了,在香蒿的作用下,捂熟的梨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姥姥每天都用瓢拣出一些给我们吃,还分给邻居们吃。那绵绵爽口、纯正无比的野山梨汁流入口中,泌人心脾,直叫人吃得欲罢不能,直叫人吃得不敢再吃为止。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核桃是最容易采集的。山上的核桃楸树很多,那枝桠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核桃成熟后,外皮由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色,被山风一吹,便纷纷落地,我和姥姥就在这些树底下拣,去皮后,装进筐里。每次上山,我和姥姥都是满载而归。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炖的菜里没有一点油星,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一块肉,心里头总觉得空涝涝的,每当这时,我就上苞米仓里捧出一些核桃来,放在火炭上烤,耐不住高温的核桃都热得张开了小嘴,我用刀轻轻一拨,黄澄澄的核桃仁就露了出来,核桃仁营养丰富,又香又脆,不仅能满足我的馋嘴巴,还在不经意间补充了我正在成长中所需的营养。

姥姥家的山坡上,满山遍野地生长着山里红树。山里红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们纹丝不动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不管是涝地还是旱地,不管是跳石塘还是沟壑,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在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中,它在抵御和抗争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和所有的植物相比,它不能与高大的楸、柞、曲柳、云杉相媲美,可它骨质坚硬,为了抵御外界的侵害,它浑身长满了刺,当遭到侵犯时,才不得不正当防卫。它虽然个子矮矮的,长得弯弯曲曲,枝干也皱皱巴巴,但它似乎很有灵性,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里人情有独钟,它向勤劳善良的山里人敞开了无私的胸怀,向人们奉献着火红的爱。

春天,它开着像天上星星一样繁多的小白花,花儿散发着泌人心脾的清香,引得蜜蜂在它的花蕊间不停地忙碌着,蝴蝶也在它周围翩翩起舞。

到了秋天,那一嘟噜一嘟噜玛瑙一样的山里红果挂满了枝头,红遍了沟沟岔岔,红遍了一坡又一坡,红遍了一岭又一岭。

山里红熟了的时候,姥姥也领我上山去采摘,我们采来一筐又一筐,在门前的小河里洗净后,姥姥就放在大锅里熬,熬熟后用勺子一搅,山里红籽就沉淀在锅底下了,姥姥用笊篱淘出锅底的籽,再用小火慢慢地火靠,火靠稠后盛在盆里,里面放上适量的糖精。凉后,姥姥用她那粗糙的手拍成一个个小饼,逐个摆放在大大小小的盖帘上、板子上自然凉晒,晒干的小饼上印下了姥姥制作时留下的谁也不能模仿的专利指纹,这就是姥姥每年秋季为我精心制作的、无与伦比的、可供我一冬享用的“山里红糕”。

大人给小孩子赠予食物或许是对孩子表露情感和爱的另一种方式,姥姥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拍成的几百个山里红糕里面,蕴藏着她对我深深的爱。这又酸又甜、风味独特的山里红糕,是我每天馋嘴时的想头,是我幼小心灵被大人呵护的一种满足,是姥姥送给我童年最珍贵的礼物。姥姥常向我讲述妈妈小时候的一些事,我知道:姥姥爱我,疼我,是一种亲情的传递。因为妈妈是姥姥唯一的女儿,我是妈妈的儿子,我们就如同是一棵山里红树,这棵树根连着根,枝连着枝,那红灿灿的山里红被揉和在一起,做成了血脉相连的山里红糕,那红红的,酸酸甜甜的山里红糕沁入我肌体的每一个角落,也融进了我的血液……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一场场秋雨和青霜,茂密的树叶渐渐淡黄,枫叶也渐渐红了,这时的蛤蟆(即林蛙)也要下山了。春天上山的小蛤蟆长大了,大蛤蟆养肥了,母孢子肚子里面也有卵了,还有厚厚的两块油。乘着细雨霏霏的夜色,它们纷纷下山,奔向河流,奔向可以越冬的深水湾。村民了解它们的习性,也在这时举着火把开始抓蛤蟆了。

那时,人们根本买不起照明工具,而是上山砍些柞树棵子回来,砍去枝梢,只剩下锹把那么粗的一根木棒,留一米多长,把它垫在大石头上用斧背钿(砸)成丝状,晒干后放到棚子里备用,可别小看这一根根丝状的柞木棒,它就是最适用的火把,燃烧的时间长,亮度大,而且一般的小雨浇不灭它。

抓蛤蟆的时机一到,只见稻田里、河两边火把忽明忽暗,到处都是抓蛤蟆的人影。那耀动着的一个个、一串串好看的火龙,像是山里人在过“火把节”,姥姥一看河边、稻田地的人很多,就领着我向相反的方向顺着公路朝幢石砬子方向走去。这里,道下就是大河,道上就是高山,我和姥姥大约走了三百多米,发现从山上蹦下来的蛤蟆越来越多,它们都挤在排水沟里乱蹦乱跳。这可把我和姥姥乐坏了,我俩忙不迭地往小面袋里抓蛤蟆,一个多时辰,小面袋就装满了。我又把裤子脱下来,姥姥解下腿绑把两个裤筒系上,我们再继续抓,不一会儿,两条裤筒子也抓满了,像个马搭跨在我的肩上,我和姥姥还在抓,我们一边抓,蛤蟆一边顺着袋子口往出爬,我和姥姥一看实在装不下了,这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返。回到家,我们把蛤蟆倒进一个大空缸里,嚯!足足有半水缸。很晚的时候,三舅抓蛤蟆回来了,他说:“人太多了,抓了十几个。”姥姥说:“我们抓了半水缸。”三舅不相信,出去一看,果真如此,乐得他在院子里大喊大叫起来。

那些日子里,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可天无绝人之路,姥姥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这话真的很灵验。我们有了这半缸蛤蟆,心里踏实了很多,吃蛤蟆既解馋又解饿,看来老天爷也在给我们生机,没忘记大山里这些勤劳纯朴的农民。姥姥拣了一些蛤蟆分给了邻居们,“穷帮穷”是乡下人千古不变的信条,就像富攀富不可改变一样,姥姥在这么做的同时还对我说:“咱家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人家也同样关照咱们。”千百年来,善良的村民就是在这样互相接济中共同度过了无数个难关。

看着咕呱乱叫的半水缸蛤蟆,饥饿的恐慌感似乎得到了短暂的缓解。没成想,穷人长个穷肚子,老吃好的还真不行,顿顿吃蛤蟆泻肚,那蛤蟆油、蛤蟆卵粘乎乎、滑溜溜地顺着屁眼往外淌,夹也夹不住。

苦熬的日子里,孩子们心里只想吃东西,大人们则盼望天能早点黑下来,天黑下来就放被睡觉,睡着了,就能忘记饥饿和想吃东西的念头了。

也不知是怎么搞的,我那时总是感到饿,心里总幻想吃一些想吃的食物,实在饿急眼了,我就缠着姥姥要吃的,这时候,姥姥就在火盆里烧个地瓜或土豆什么的,实在没东西给我吃的时候,她也心焦,就对我说:“人这一辈子,享福和遭罪都是有数的。饿点算什么,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快出去玩吧。”在野外,我们一帮小伙伴叽叽喳喳,看似在玩,其实是在寻树上残留的野果和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奔跑了一天,晚上躺在被窝里,饥饿感不断袭来,肚子里叽里咕噜不停地叫唤,姥姥说:“睡觉吧,睡着了就不饿了,姥姥给你讲故事”。

姥姥这招还真灵验,我听着姥姥的故事,听着听着就昏昏沉沉地睡了,身体轻飘飘的,思绪随着故事的情节在自由地延伸着,我想要吃什么,在梦中都能得到。在糠食果腹,野菜充饥的苦日子里,村民们一个个饿得走路直打晃。比我小几岁的孩子更可怜,他们一个个挺着蝈蝈般的大肚子,肚皮似乎是透明的,菜青色的肠子在里面蠕动着,不停地发出咕咕声。

饥饿天天在折磨人,连身上的虱子都没有血,为了填饱那饥肠辘辘的肚子,姥姥去邻居家要来几斤苞米骨子,用刀剁碎后上磨推,推成面,再掺上几捧糠麸皮子,再放些我们上山采回来的山野菜,攥成一个个菜团子放在锅里蒸,菜团子一出锅,我就大吃起来,谁知吃完这些菜团子麻烦就来了,几天我都排不出大便,蹲在茅房里憋得嗷嗷叫,像下双黄蛋的老母鸡一样张着嘴,瞪着眼,红着脸。姥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她找来一个小木棍让我撅着屁股,她一点点地给我往外抠,那地方太小太嫩了,姥姥虽然很小心,还是把那地方抠破了,流了很多血,看到地上的血,姥姥心疼地说:“这要吃多少好东西才能补回来呀……”

到了秋天,山上柞树结的橡子落在地下一片片,姥姥就带我上山去拣,拣回来上磨推出橡子面,掺上糠皮子,橡子面菜团子又苦又涩,吃多了下面就更不走动了,为了活下去还得吃,便不下来,姥姥就用小棍继续给我一点点地往外抠,从那以后,我那地方留下了终身的病根。

饿急眼了的时候,我们还吃灰菜,灰菜不光涩还有毒,吃多了浑身浮肿,村民中有许多人都吃中毒了,一个个脸肿得胖胖的,全是菜青色。大眼睛的眼皮肿得只留一道缝,小眼睛的眼皮干脆肿封闭了……

过节了,生产队分豆饼了,这是一次多么诱人的社会主义食物分配啊!大人们都站在那里排队领豆饼,我们几个小孩急不可待地钻进仓库,在地上拣豆饼渣子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时的豆饼渣子闻着香,放在嘴里嚼更香。豆饼快分完了,我们几个小孩也吃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干豆饼吃到胃里就开始膨胀,肚子胀得一会儿比一会儿大,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一敲嘭嘭响。开始的时候,胃里面只是隐隐地胀疼,后来就像有无数只蚂蚁钻了进去,这里咬咬,那里叮叮,十分难受,可过了不久,就像有人用锯子一下一下锯我的胃,让我疼痛难忍。我瞪着恐怖的眼神瞅着姥姥大声嚎叫,姥姥给我揉肚子,越揉越疼,最后,我疼得在炕上直打滚。

我在小人书里曾看过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实在扛不住了,铁扇公主才同意把宝扇借给孙悟空。铁扇公主是神仙,她肚子疼都忍受不了,而我一个小孩哪能扛得住这番折磨?我瞪着恐惧的眼睛瞅着姥姥大声哭嚎“哇哇……疼啊,我受不了啦!”痛到极限时,我反而不会哭也不会叫了,竟然觉得身体轻飘飘地,像一片羽毛被小风给吹走了。我凝望着最不舍的姥姥,眼泪顺着腮帮子一串串地往下淌。姥姥感觉到我有些异样,急忙踮着一双小脚,急三火四地从邻居老初家借来小半碗篦麻油,让我喝了下去……一直折腾到半夜,我的胃肠才开始蠕动,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叫。不一会儿,我就提着裤子一趟又一趟地上茅房,在茅房里低头一看,粪便里还掺有鲜红的血。经过十几个来回的折腾,我的额头上已是冷汗涔涔,浑身筛糠了;蹲在茅房里,两条腿都快要支撑不住了,眼前也一阵阵发黑。我见过许多人死,也见过许多熟悉的村民死,但对自己能否会死,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想过。但那一瞬间,我第一次想到了死,我感觉到自己已经走到濒临死亡的边缘。我手提着裤子,抖抖嗦嗦,一步三晃地走进屋里,像根木桩子一样倒在了炕上,可那瘪瘪的好像牛槽似的往里凹凹的胃,又让我感觉里面像是有一张沙纸在摩擦。这时,我想起了姥姥说的话: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但天老爷能把人饿死啊!不但能饿死,还能把人撑死呢!

人活着为什么这样遭罪啊?我暗下决心,从今往后,宁可让饥饿侵蚀胃壁摩擦得疼痛难忍,也不敢再让肚子膨胀了。

记得我每天饿着肚子从外面回来时,都习惯性地先掀开锅,再打开小柜厨,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东西。姥姥瞅着我揪心,就领我上生产队的场院去拣打场后残留的稻子。我和姥姥带着簸箕,拿着笤帚和小撮子,拎着小口袋,在一堆堆剩余物里筛选,先把大一点的稻草甩出去,细碎的用簸箕筛,最后簸箕里剩下了稻粒和沙子,再用簸箕一下一下地把稻粒抖出来。有时候,姥姥在家忙,我就自己单独去场院。由于饥饿,使我从小就对粮食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拎着面袋,拿着小簸箕,心中充满了收获的渴望。每次去,都能拎回来斤八两的稻子。姥姥把稻子放在大簸箕里,用一块麻石头在里面搓呀搓,搓好后,簸出去糠皮子,姥姥就用这些米给我们做大米粥喝,看到自己的付出能让姥爷姥姥和三舅同我一起分享这放了碱、香喷喷、稀溜溜的大米粥,我心里特别高兴。

一天,我和小玩伴们又去场院筛稻子,看到大人们拆稻草垛时打死了几只大老鼠,大老鼠一尺多长,我抢了两只最大的拎回了家,姥姥说:“这老鼠真大,像猫崽子,还挺肥的呢,等一会我烤烤给你吃”。

姥爷领我到坎下小河边剥了老鼠皮,除了内脏,洗得干干净净,拎回来交给了姥姥,姥姥在上面抹上酱,把灶坑里的火炭扒出来,放上铁帘子,铁帘子上面放上白条老鼠,那从未沾过一点油星的火炭被烤下来的油激活了,也馋得伸出了蓝色的火苗舔噬着,并不时地发出“哧哧”的怪叫声。不一会儿,小小的厨房就蹿出一股烤肉串的香味,我一边看着姥姥翻烤,一边馋得直流口水。大约十几分钟,油汪汪金灿灿的鼠肉就烤好了,姥姥都递给了我。挺长时间没沾荤腥的我,狼吞虎咽地大嚼起来。没挨过饿的人平常看到老鼠会觉得挺烦人的,看到地上躺着肚破肠流的死老鼠会感到很恶心,这是人们感觉器官一种本能的反应,可是人饿急了,神经麻痹了、紊乱了,就什么都顾不得了,当那喷香喷香的鼠肉顺着我的喉咙往饥饿的肚子里走动时,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满足的快感,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眼睛一下亮了,似乎浸了油,看东西也不再模糊了。那空空的胃,如同干涸的池塘正在接受雨露,那一时刻,我手也不抖了,头重脚轻的飘忽感也消失了,脚跟的支撑也比先前强壮有力了许多。

老鼠肉真香啊!这是我挨饿以来吃到最美味的烤肉。从此,我便以猫的眼神在关注、在寻觅着每一只老鼠。老鼠为了生存,也一直在不停地寻觅食物,一直在逃避人类和天敌的追杀。因而,它练就了一身的肌腱,全身都是瘦肉和筋连在一起,一点肥膘都没有,那筋筋脑脑的鼠肉,特别难嚼,可我那钢劲的牙齿居然是那么锋利,不一会儿的工夫,两具老鼠就被我狼吞虎咽的送进了胃里,我是多么相信我的胃啊!我的胃曾经历过铁钉子的考验,何惧老鼠呢?也许我太自信了,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我的嘴一张合,再输送下去,我那有特异功能的胃就能消化它,你坚硬的鼠骨算得了什么?被我嚼得“嘎嘣”“嘎嘣”直响,连点骨头渣都没剩!可就在这时,人性的苏醒又让我感到自己太自私了,怎么忘了给身边的姥姥、姥爷留一点呢?自己竟一气全吃光了,我这时才感到后悔不已。

姥姥的生存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她受了一辈子苦,也积累了很多生存的经验,家里断顿了,她也不惊慌,她望着我说:“人这一辈子啊,没有爬不过去的山,更没有趟不过去的河,走,跟姥姥挖粮食去!”说完,姥姥扛着铁锹,让我拎着小面袋,到地里去挖老鼠洞。俗话说“狡兔三窟”。其实老鼠也是非常精明乖巧的动物,顺着洞口往里挖,里面有走廊,有大厅,有卧室,还有卫生间,在卧室里面的不同方向,还有另外一个逃生的洞口,老鼠的储藏室很大,里面的粮食颗粒饱满,颜色纯正,都是经过它们精挑细选的。为了防止霉变,它还在粮食下面铺上了一层干草。

开始的时候,我和姥姥累得筋疲力尽也找不到老鼠藏粮食的地方,没有办法,我们就扩大范围用锹排着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竟挖出了一个个粮仓。老鼠洞挖多了,我们也挖出了经验。原来,老鼠为了防止进水和被偷窃,当粮食储满时,它用回填土把通往粮仓的洞口给堵上了。老鼠是气味专家,只有它知道自己藏粮的地方。还有更精明的雌性老鼠,它能预想到自己在冬季里分娩,将有一些小家伙分批问世,为了保证全家安全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它还在自己的洞穴附近建一两个备用粮仓。

通过挖鼠洞,我还得知,鼠和鼠之间也是有区别的。特别勤奋的老鼠一到秋天,还没等人们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它们就开始彻夜不眠地往洞里搬运粮食了。那一仓仓的粮食足以说明,它们是最勤奋的,也是最聪明的,它们知道粮食是生命存活最基本的要素,只要守着充足的粮食就会无忧无虑,就会安然地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季。

它们当中也有小富即安的,这些为数众多的老鼠们在洞里储藏的粮食不多。是胆子小?还是天敌太多干扰了它们广积粮?我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储存的粮食不充足,在一段时间里接不上茬了,也只好冒着寒冷和风险到外面去找些草籽、啃些树皮来充饥。

还有很小的鼠仓,里面的稻谷很少,看那细细的鼠洞,就知道它是离开了父母刚刚走向自立的小老鼠;它们虽然很小,也懂得为自己的生存做打算;也可能是由于小,吃得少,不出意外,这些粮食也够维持一冬了。

鼠洞挖多了,我和姥姥都挖出了经验也挖出了窍门,更让我攒足了知识,对老鼠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以前特别烦老鼠,在老爷爷、老奶奶和姥姥讲的故事里,老鼠总是反面角色。与老鼠打交道多了,我不但不烦它们了,还觉得它们很有趣、很好玩。它们很聪明、很机灵,而且有创意、会谋生。尤其是在我饿急眼的时候,鼠肉能救我的命,所以从那以后,我便对老鼠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

我和姥姥去挖鼠洞每次都不空手,最多的一次竟在一个鼠洞里挖回来二十多斤稻子,还有几次挖回十多斤玉米。所有的鼠洞里,没有一个是空的,在个头小的鼠洞里也能挖出二、三斤的玉米或稻子。可怜的老鼠们,被我们一个个给抄了家,都“叽叽”哀叫着逃之夭夭了。冬天啊!寒冷的冬天,给这个饥饿的大地又平添了多少灾难和不幸啊!被抄家的老鼠们能否熬过这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我无从知晓。在我看来,它们能从我的锹镐之下躲过一劫,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况且老鼠向来是人们眼中讨厌而蔑视的动物,村里好多挨饿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人们心里并没有什么不安。然而,当春雪融化后,地面上那大大小小、横七竖八、数百成千的鼠尸让我确信,这决不是一场鼠疫,而且也不是闹鼠疫的季节,它们是以生命为代价,让人挣扎着熬过来了,可它们却被活活地饿死了。最惨不忍睹的是母鼠的腹前,竟簇拥着一排肉蛋蛋模样的小老鼠,一看就知道是刚出生不久的,身上还没长毛;它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一只只呈吃奶状饿死在那里。

老鼠是令人生厌的动物,可是在那挨饿的年代里,由于它们繁殖力极强和无所不在,确确实实救活了很多人,这其中就包括我。

我不但吃老鼠肉,还吃蛇肉,吃白胖胖的蝗虫、地蝲蛄、洋喇罐(蜇人的虫冬季做成硬壳的蛹)。当然我还是吃老鼠吃得最多,大约吃了五十多只。在那不堪回首的年代里,大人和孩子们都饿昏了头,人们除了带翅膀的飞机不吃,四条腿的凳子不吃,什么都尝试着吃。总之,不管是什么,只要姥姥用火碳烤熟的东西递给我,我就会不加思索地一口气把它吃掉。凭良心说,在那个年月,我吃了很多该吃和不该吃的生灵,我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但尽管饥饿难耐,可我一直没有品尝过苍蝇的味道,尤其是那绿色大个头的苍蝇,飞到小屋里,像一架架小飞机一样发出嗡嗡的声音。我曾经把它们逮住过,放在火盆里烧烤,可姥姥就是不让我吃。

我太小了,我不知道地球有多大,中国有多大,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生存着多少人,这些人都是怎么活着的?我仅知道自己,自己所有的亲人,仅知道周围的人天天都在忍饥挨饿。

挨饿在持续着,人们在死亡线上待死不活地挣扎着。

上苍是什么,是佛?是神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自然是悲悯的,它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河里游的都献出了爱心,为挨饿的人赈灾;都敞开宽广的襟怀,在危难中接济人们,使中国人饿死的数字降到了最低限。

篇3:关于姥姥的生活回忆故事:我的大树老了

按照当地学校的教学进度要求, 我准备了一节课———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平行线的特征 (第一课时) ”,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亲自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交流活动, 发展空间观念”, 我认为让学生“亲自经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想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 首先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组“平行线”才能够去探索,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 是没有真正的平行直线的, 只有近似看成平行直线的平行线段。怎么样得到这样一组“平行线”呢?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制作平行线, 学生虽然信服, 但是却太抽象, 离学生太遥远;让学生自己利用小学所学的三角板推平行线来画一组, 又害怕在作图中产生误差, 使得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有所偏差。正当我一筹莫展时, 正在批改着的数学作业本给了我莫大的灵感, 数学横格本上不就有平行线段吗?有了这么好的道具, 我感到我的课堂必然会吸引到全体学生, 大家都会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

上课时间到了, 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教室, 来听课的老师满满的坐在孩子们后面, 黑鸦鸦的一片, 让“久经沙场”的我都有了一点点紧张。随着班长的一声“起立”, 让我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 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我把最后一丝紧张也抛到了脑后, 现在我就是一个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普通老师, 课堂就是我要表演的舞台, 我要尽可能地扮演好我的角色。

我将准备好的一沓横格纸发给了全班学生, 提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请问各位同学, 老师发给你们的是什么呀?”有的孩子就奇怪了, 不就是一张做数学作业经常用的横格纸吗, 既然老师这么问, 这其中一定有玄虚, 在一部分学生回答“一张纸”、“数学本”等的声音中, 看到我的多媒体课件上打出的课题, 反应过来的孩子们就大声地回答:“平行线!”我很开心他们这么快就沿着我的思路进入了课堂, 我继续引导着他们:“我们每天都和平行线打交道, 只是我们一直浑然不觉。在我们身边, 平行线一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它有着它独特的性质, 今天我们就要利用纸上的这一组平行线来探索平行线的特征, 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 看看能不能把平行线的特征‘一网打尽’。”

简短的引入过后, 我就开始了今天的正常教学, 利用横格纸上的平行线, 任选两条画出一组平行线, 然后画出第三条直线与其相交, 得到8个角。这8个角里包括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按照老师所给的顺序, 在图中标上∠1至∠8, 指出同位角有哪些, 内错角有哪些, 同旁内角有哪些, 然后测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写在纸上。我同时也在Excel上与他们进行着相同的步骤, 并帮助个别学困生完成学习活动的每一个步骤。

接下来请同学说出测量的8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并记录在Excel中, 让学生观察这8个角有什么样的关系, 是否满足同学们所猜想的结论。在手动绘测的过程中, 误差还是避免不了地出现了, 虽然他们都非常可爱的帮我解释了误差的存在性, 但是我还是做了一件让他们更加信服平行线特征的工作:利用几何画板来制作平行线并精确测量角度, 看看是否和同学们做出的结论相同。在几何画板中, 可以任意地改变第三条直线的倾斜程度, 可以任意地改变两条平行线的倾斜程度, 让孩子们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了平行线特征是具有普遍性, 一般性的。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推理的环节:利用几何画板测量,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那么此时内错角是否相等?能不能不通过测量而通过说理的方法得到?同样地, 同旁内角能不能不通过测量, 利用已有的已知条件, 通过说理的方法得到互补?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 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练习后, 都掌握了我们自己探索得到的两平行直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篇4:一棵大树的故事

一、树根———从扎根土壤到根深蒂固

理论就是我们扎根的土壤, 而“根深蒂固”就是勤幼成熟化中层管理团队的打造。我们开设了3个保教部和9个教科研组, 他们从角色定位期向角色成长期转变, 不仅用夯实的理论功底和一线实践相结合, 遇到问题敢说想说愿意说, 而且能坚持有效度的自我反思, 立足园所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扎根的过程中, 他们成了有思想、有特长、有作为的后备管理人才。

二、树干———从积蓄能量到粗壮挺直

树干是坚强粗壮的教师队伍。它粗壮, 有力地撑起树冠; 它勤劳, 为输送营养和水分运作不息;它正直, 是一棵挺直的苍翠大树。三年来, 我们由内积蓄能量, 而外展现力争上游的环抱之木境况。下面从三个维度说说如何打造这支栋梁之材的教师队伍。

1.思想维度使大树得以挺拔, 必定坚强不屈。

在勤幼, 我们共同遵守三“S”标准:明辨是非与得失;围绕标准做对事;形成园所好优势。一直以来, 勤幼“不体罚, 不冷淡, 不收礼”的“三不”政策使教师的形象在周边社区颇负盛名。

2.行为维度使养分得以输送, 势必运作不息。

我们对教师提出五个一:上好一堂课, 找一个孩子谈心,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 阅读一万字的书, 写一则教育随笔。五个一的行动看似简单, 却蕴含方方面面的体验与付出。在这个过程中, 更多地体现一种园所文化的氛围, 让每个教师都在相互促进的行动中获得积累。

3.追求维度使年轮增加, 积累必将源源不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树干, 粗壮自己就是追求人生价值。一方面幼儿园推出各种平台, 为教师的成长提供选择性素材, 鼓励教师参与活动、表现特点、形成定位, 在展示中声名远扬。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制度保障教师的向上追求。每学年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我们坚持“多劳多得”, 坚持拉开分配差距, 达到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良性螺旋上升的目的。

三、树叶———从满树新芽到其叶蓁蓁

树叶就是我们的课程, 它一方面吸收本土理论的营养和水分, 另一方面积极地以国际视野进行光合作用。这些课程就是:

专用室游戏课程:勤幼的专用室近30个, 是整个常州市首屈一指的。生活体验馆里面创设了“邮局、银行、娃娃家、超市、水果店、美发店、医院”等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 真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小博士科技宫 , 则通过“电路区、齿轮区、维修区、综合课程区”的设置, 真正给予孩子“兴趣、探索、领悟”的主动学习空间。

亲子区游戏课程: 勤幼公共区域亲子游戏的开放就是给家长树立一种导向, 在培育亲情中解开当代家庭教育的症结。如涂鸦区的亲子合作让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自由想象、自由绘画,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爱心长廊区域, 家长和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发挥, 制作好的作品, 可以展示在陈列架上, 写上家庭的姓名和心目中的价位。每个家庭可以根据价格购买自己或其他家庭的作品, 爱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孩子的心灵。我们通过亲子游戏课程, 引导家长们逐渐转变育儿观念, 使家园合作渠道拓展得更宽泛。

互联网游戏课程:勤幼推出的“互联网游戏课程”涵盖了多元智能内容。有购物类的“娃娃商城”, 孩子们在购物中了解了物品特性并熟悉了数量分合;有语言类的“芝麻开门网上图书馆”, 在阅读中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带着问题思考的习惯;还有互动类“资源库”, 在分类查询中探究了奥秘, 激发了兴趣;通过网络游戏内容的交互, 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厚。

系列的游戏课程处处闪烁着国际化理念, 又深深地扎根于本土。正如一棵大树既需要阳光, 又需要土壤, 这样给出的果实才会健康壮实。

四、细枝末节———对繁枝茂叶的精梳细理

细枝末节就是后勤服务管理。它从“负责严格规范”改为“温情细致安全”。

家长层面, 我们重在结对之情。如文本式结对, 孩子们要进入幼儿园, 每个家庭都会收到一本新生入园手册, 对于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都有详细介绍, 让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全面了解。社区层面, 我们重在需求之情。对外开放早教中心, 提供适合中国宝宝身心发展规律的早教课程。对社区开放讲座活动, 为准妈妈们提供相关育婴保健知识和婴幼儿同步游戏指导。

安全方面, 我们注重饮食安全, 进行“营养食补”活动。聘请市儿保所的主任医师针对幼儿常见病症状, 利用健康食物补充相关营养元素, 让孩子尽量少吃药, 通过食物调养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生命力———从默默无闻到颇负盛誉

生命力是幼儿园的特色文化。1997年勤幼开始了“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而今, 幼儿园担任国家级重点课题《基于虚拟社区构建游戏化学习环境开发幼儿多元智能研究》的研究工作, 成为江苏省E学习百校数字化试点学校、常州市首批数字化实验学校研究项目, 开展园所特色工作。

2000年首创E网课堂, 2002年开设“网上图书馆”, 2004年成立“E网人才交流中心”, 2006年创建网上娃娃商城, 2007年建构网络教研中心, 2008年开通网络视频会议室, 2012年开发预设“E-play (易培) 星空乐园”项目, 自2014年起, 交互游戏平台的内容制作与效果呈现将是我们勤幼的信息技术特色的另一个起步台阶。可以说一座属于勤业幼儿园的信息化网络城 市正在勤幼人一步步的规划与实施中逐步展现出新的景象与活力。

一棵大树的故事已经讲完。它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 又是一棵平凡的树, 正要有这样无数棵平凡的树, 才能造就祖国需要的繁荣。为了一棵树的健康安全成长, 我们努力实现三个化———净化、深化和细化。净化是呵护教师心灵健康, 认真做教育;深化是钻研教育理论, 吸收先进理念, 做认真教育;细化是规范各条线管理, 做好每一个细节, 教育无小事, 教育认真做。

上一篇:吴邦国:加强舆论监督推动节能减排下一篇:研修日志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