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生长杂文随笔

2024-04-25

向光生长杂文随笔(精选3篇)

篇1:向光生长杂文随笔

向光生长杂文随笔

何为光,它好像一出生就是希望,黎明的胜利的象征。我们找寻光的足迹,在黑暗中妄想那一头的美好,在深渊中,呐喊,孤寂的徘徊着。

科技点点滴滴的步入我们的生活,了解天南地北的事情,让我们开始觉得这个社会的险恶,一桩桩的事件的暴露,从背后的阴暗,到腐烂这支大树,一点点的啃食着我们的良知,埋汰我们的道德,早已找不到的初心更是熟透之后的腐烂。这满篇的仁义道德,血淋淋的人吃人大字,却是好个善良。

仍记得那时候,一片空地一堆稻草,一群孩子便玩得不亦乐乎,然而慢慢的,这块土生土长的地,居然也要被挖掘机掏空,我们可以不要那棵院子里的枣子树,但是这最后的空地你们也要拿走吗?东方人相信万事万物都有“魂”,它是一种敬畏,然而这片空地的魂你们也不再敬畏了,你们还有什么可以让我觉得还有一丝的人味。空荡荡的空地空荡荡的心,或许你能看见世界正在异物,一切切的不再熟悉,一切切的不再认识,那就是这种本质的纯在。以前有个老人,问过我,一片荷塘,什么时候最好看,我说,刚开始生长,还是初芽儿,一切都是向光生长的,代表希望。然而他却说,败坏的`荷塘最好看,有奄奄一息的败荷,萎嫣的荷花,才是它在最后的时光里的印记,它是沧海桑田后的本质,是一切切的归处。然后有的人,生长在这边空地上,到了岁月的年头,却是来毁了这片空地,何其的本质。这个世界最怕的是,想看还是熟悉的眼,透过眼里的却只是一架架白骨框住的“魂”。

向光生长,当光熬练的灵魂也开始呼喊,也许这世界也确实经不住光的问责。

篇2:向光生长杂文随笔

国槐撒叶儿了,灰白色儿,毛绒绒的,甚是可爱。再见到它,不由心生感慨。

这是国槐在这个春天里的第二回吐出叶芽,距离第一次不过二十来天。

3月的异常高温,连树木都被骗了,以为从此气温一路走高。不然,国槐何以赶趟儿似地吐芽伸叶?就在槐叶儿兴高采烈探头探脑打量新奇世界几天后,清明前夕一场声势浩大的降温席卷而来。前几天低温还是零上十度呢,寒流劲吹,气温断崖式跌到零下七八度。人好说,适温而行,添衣加帽,三月九月乱穿衣呗!国槐那稚嫩的叶可就遭罪了,它无法穿戴什么,只能硬生生地被冻硬、冻干。老天给了争相萌动的生命当头一棒,告示它们世上所有的事物从来不可是一帆风顺。叶儿们刚见世界没几天就黯然消魂。这跟那些生命本来就不长的生物不同。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生命短促的物事儿多得是。但槐叶儿一定是比“朝菌、蟪蛄”们要长久得多的生命体,它是不应当看不见秋天就离去的。只能说,它们是春天气象变化的牺牲品。

这样的事情不单存在于今。记得我还是理发员的1980年的五一节后,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一下子把已经绿了的树叶冻成了黑色的“墨蝶”,二楼窗下的杨树上,原本翠绿的叶子全像一动不动的黑蝴蝶爬在树枝上。叶儿们不知过了多久才重现生机。当时可把我惊呆了。我从没见过树木成春之后还被生生冻死的情景。站在窗口望着那些“蝴蝶”们,感叹之情,无以言表。那个生命猝然凋零的场景,让我永生难忘。现在我才明白,牺牲是树木繁茂的一部分,也是春回大地的一部分。任何姹紫嫣红、满园春色、蓬勃粲然,都应当包含着无数铺垫在地下的“墨蝶”、枯叶们。因为它们的牺牲,反衬出新叶儿更加可爱。所谓更加,是它们不仅代表自身、还代表曾经的稚嫩、替上一茬叶儿重现于世。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今天美好而过早牺牲的先烈们。干枯了的叶儿们是树的先烈,早逝的英模是人民的先烈,他们虽然出身不一,但献身的品质相同。牺牲成就今天,牺牲换来春天。后来存在的生命或事物中,无不包含先逝者们的无限期冀和应有精彩。

牺牲是必然的。一路行来,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牺牲。中华民族至今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献身国家强盛发展。四十年改革杀出的血路上,铺陈了无数牺牲者。奉献牺牲只有程度不同,没有大小多少高低贵贱。司马迁遭宫刑而发愤。谭嗣同以血“荐轩辕”。雷锋以22岁生命树起普通一兵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建国后数十年农民兄弟为城市发展、工业建设付出了巨大牺牲。改革路上,下岗职工为企业减负、国家快速前行做出重大贡献……老丁前天到家里说女婿要转业。“才31岁就成了编余,得回地方去另谋发展,地方没关系不认识人,难啊!”不能说他女婿是军改的牺牲品,但他确实需要付出在军队发展顺风顺水、回到陌生地方工作单位重新开始的阵痛。我劝他,别担心,年轻人重新出发完全来得及。今天看到槐叶再生,更加坚信这个道理。只要开始,任何时候都来得及。上次央视节目里看一位80多岁的`作家奶奶。她60岁认字,76岁出书,80岁已经写出三本书。和她比起来,31岁开始干什么不行!又见讲述96岁秦怡的故事。她早年丧夫,85岁相依为命的儿子去世,96岁开始写抗战时期经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有些人走了,剩下的亲人便自然肩负替他们活着的责任。所以他们必须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更加精彩。

树与人、自然与社会,世代相继,生死相替,总是新陈代谢,总是除旧布新。所有旧的都是牺牲者,它们完成了探路、尖兵、铺垫的使命,必然为后继者让道。我们不必太感伤离开的生命,因为我们终将是他们的一员。我们不必为生命的有限而伤悲,因为我们的生命如同早开的槐叶一样(当然比它更好些),冲动过、开放过、努力过,便完成了使命。假若有一个冥冥世界的话,这些离开的、早去的生命也应当为所奉献过的繁荣新世界而鼓掌喝彩。

篇3:上学路上 向光生长

“上学路上”活动着力解决中国8000万留守儿童缺乏优质精神食粮的问题,通过“好人讲好故事”的模式,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来讲读好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灌进 MP3等媒介,送给孩子,稍减留守儿童因为常年同双亲分别、听不到父母讲故事的遗憾,并陪伴他们因并校变得异常漫长的上下学路。

从媒体到公益只有半步距离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城市化剧烈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产物。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 无法被忽视的群体。在农村,年富力强的青年、中年一代背井离乡谋生。因而陪伴这些孩子的,是年迈的祖父母,这其中甚至有些孩子许多年也见不到亲生父母一面。在留守儿童的童年中,不可能享受在温暖床头灯下听爸爸妈妈讲读故事的亲情。这种天伦的缺憾和爱的缺失,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成长。中科院心理所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34%的孩子有过自杀倾向,19%的孩子做过计划,9%真的实施过,另外70%以上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

同时,由于适龄儿童的减少,大量村级学校关停。并校所带来的结果是,散居各处的孩子们往往每天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学校,部分地区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这些年,以邓飞的“免费午餐”为代表,从媒体转型公益人是一个热门话题。刘新宇现任广义传播总裁,之前是《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新闻人深入社会肌理,更懂边缘群体的切肤之痛:“我在传播这块是本行,相比其他公益组织,媒体人组建的团队对社会热点的把握和对公益活动的推广都是有优势的,这个优势包括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

至于为什么转行,刘新宇这样解释:在媒体走下坡路的大环境下,包括他在内的从业人员都在寻找更好的出路以实现个人价值。“至于为什么投身公益,我觉得媒体和公益在精神气质上是一样的,或者说,媒体这个行业本身就带有泛公益概念。我们作为社会的守门人,铁肩担道义,是社会的监督者。我的内心早就埋有公益冲动、公益种子,现在萌发了。过去我们是报道者,现在是参与和实践者。从媒体到公益只有半步距离,为什么不自己去做呢?”

不做一锤子买卖的公益

过去,留守儿童相关的公益项目多数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捐助,刘新宇在进入时,却着重于精神层面。也有人质疑过刘新宇,精神层面的捐助会有物质迫切吗?但他坦言,孩子的天性是一样的,他们不希望做一锤子买卖的公益。“我的理想是能把这个项目坚持至少9年,让9年义务教育的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能听到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故事。

从2013 年4月17日开始,“上学路上”分别在“六一”季、“九一”季、“圣诞”季和“春节”季举办了四次线下活动。两位明星保剑锋、黄海波的参与(保剑锋去的是贵州黎平县六甲小学,黄海波去的是云南维西县叶枝镇叶枝完小学),给刘新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贵州那次,保剑锋跟孩子一起体会到了孩子们超乎想象的艰辛。“之前听别人说,孩子从家走到学校要一个半小时,我们活动里有一个环节就是陪孩子走上学路。在我们的概念里,城市里孩子走路上学的话一个小时差不多,家长走的话,半小时差不多,去了之后才发现,山里的孩子走半小时能到的路,我们走了三小时。这种情况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到学校后,我们的户外装备满脚是泥。孩子们穿的凉鞋、拖鞋却干干净净,跟从客厅里出来一样。”

“我们对于艰苦的感知,是真的艰苦,孩子其实已经习惯了。”刘新宇感慨。

在云南那次自由活动,每个志愿者身边都围着一群孩子,围着刘新宇的一圈孩子里有一个四五年级的小姑娘,刘新宇当时没有经验,开门见山地问小姑娘:“你多久没见爸妈了?”刚才还欢呼雀跃的孩子一下子就安静了,刘新宇当时反应迟钝,没太重视,他转身又问旁边一个小孩:“你爸妈多长时间没回来了?”那个小孩就是不愿意说,他又追问了一下,男孩特别小声地嘟哝了一句:“我都记不清了。”

“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爸妈每年过年都会回家见孩子一面,其实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好多父母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孩子连他们长什么样都记不清了。他们的父母可能在城市里已经生了弟弟妹妹,就回不来了。我后来和校长聊的时候,知道这些孩子有的爷爷奶奶带,有的叔叔阿姨带,甚至还有自己养活自己的。”刘新宇补充。

“上学路上”公益活动就是要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的睡前故事。迄今为止,已有包括黄海波、康辉、阿丘、红果果+绿泡泡、和晶、王学兵等在内的107名嘉宾录制了超过6000分钟的故事,送达1500名孩子,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着。按照计划,从2013年到2014年,“上学路上”活动将覆盖100所学校,约5万名孩子。刘新宇期待,在未来5年内,这个活动可以覆盖1万所学校,约500万孩子。

名人的参与,为“上学路上”搭建了绵延的人际传播网络。在示范效应的促进下,一个辐射的“朋友圈”式公益形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刘新宇说,很多事情是需要感同身受的:“接触到孩子之前,是怀着悲悯之心,觉得他们可怜。真正接触之后,才知道不应该带着预设看待他们。就像城里的孩子可以选择吃汉堡包、披萨、馒头一样,快乐是多样性的。我们送故事这个活动本身就是让乡下的孩子看到广阔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把他们的快乐丰富起来。”刘新宇不希望他的公益像希望工程一样是悲苦性的,他更愿意把它看做“快乐公益”,是“好上加好”的性质。

万分暖意

春节假期结束后,新的学期就要开始,“留守儿童”们与爸爸妈妈又将长时间地分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上学路上”以家庭为单位为他们投注温暖和关爱。

今年2月7日至3月31日期间,上学路上新年季“万份暖意”活动将通过微信平台收集故事,从中挑选出100段温暖话语作为“万份暖意”专辑,放置到新年特别制作的MP3中。同时,“上学路上”也号召城市中的爸爸妈妈们能为远方的孩子们捐助每台价值100元的“上学路上故事MP3”,将这些温暖问候送达更多孩子。

刘新宇说,他很推崇“和亲友一起做公益”的概念,这种入门无需门槛的公益模式适合普及:“城市的父母们带上自己的孩子,通过这样一种行动,给城市里的孩子心中埋下一些公益种子。善良这个东西,跟所有东西一样,需要条件,才能萌发。所谓性本善的概念,我认为太学术了,如果不给善以阳光,她永远也生长不出来。”

这次活动主要依托于微信平台。暖意,其实也可以解释为歉意。

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表达一种歉意,他们曾经为城市作出贡献,比如家政、生产手机、建筑工人,向他们表达一种谢意,因为有很多孩子不理解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要到城市去。“孩子对挣钱没概念,所以,需要城市里的人去给乡村的孩子解释这个事情。”

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表达某种程度上的歉意,希望这样的沟通能温暖将要离别的情境。“这里我们设计了很多模板,有一部分是鼓励性的,因为未来父母迟早要接他们进城。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暂时的分离和困难要放轻,把自己的童年安排好,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说实在的,他救不如自救,就是这么一个初衷。” 刘新宇解释,“做公益的最大隐性福利是—能和这个社会中最好的那些人在一起。”刘新宇说,做了“上学路上”一年,他更开心的是一个项目可以聚合志趣相投的公益人。

最后,刘新宇表示,青少年时期的某个人物形象往往成为孩子的目标和模范。他希望这些具有人性光辉、充满爱、善良、正直、诚实和勇敢的书目和故事,通过各界名人贤达和志愿者把它们讲读出来,让一本好书照亮一个孩子的一生。做普通人的公益,做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大抵也是如此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向光生长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飞向光明的翅膀作文600字05-27

披荆斩棘,向光而长作文700字04-30

生长路上拥有的信心散文随笔04-13

生长因子04-30

建筑生长05-18

物候生长05-24

牧草生长05-27

生长教育05-31

生长环境06-01

自然生长作文04-22

上一篇:电讯科年工会实绩目标考核自检报告下一篇:老木匠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