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感悟

2024-05-23

学习马克思感悟(精选8篇)

篇1:学习马克思感悟

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感

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感,我并没有完全看过,以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仅限于高中的理论,什么方法论,辩证法,主次矛盾和主次要方面等等,现在我们整天说政治,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我想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看过马克思的著作及马克思的相关理论,缘与一次巧合,我看到同学微信上写的一名话“今夜注定是个不眠夜,因为我爱上了马克思。”出于好奇,我就和他聊起,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伟大,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认知,谈起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犯罪,让人耳目一新,燃起了内心的冲动去看看马克思主义。

我在网易公开课上看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讲的哲学导论,观看了人民大学教授王向明老师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看流变,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的第一印象就是唯物主义的代言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生的认识就是俗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很好诠释世界观的哲学。它以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解释了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

通过阅读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的。人怎么活,不单单是怎么去生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精神上得问题。人

不能为活着而活着,要更多的思考生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态度诠释了人类的世界观,揭开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和我们人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首先为我们解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人类的意识精神是物质的高级形式,从而为我们理清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做任何事情只凭空想是改变不了现实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教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不能过于迂腐要与时俱进从而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此以运动得出矛盾从而严谨的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接着以此观点来对待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起来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我们中国共产党90来年的历史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中国化的90年。

毛泽东1941年有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是这样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它写于1941年的5月。毛泽东这段话,非常深刻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这个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因为正是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他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要做得事情,我们要走的道路,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每时每刻,我们都那么的被动,然而怎样从被动中获得主动,从必然中获得自由。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

也许有时候感觉到迷茫,我非常喜欢知名心理学家岳晓东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烦但不闲着。人总要有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目前该做的,此时你便是充实的。善于把社会实践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兴趣,你的奋斗就是快乐的充满斗志的。化内因为动力。例如,假如你不喜欢你现在学的职业,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在现在积累,先学好本职,以后才有选择的资本。人应活得有计划,有目标,就算目标尚未明确,但是至少目前的计划不会让你迷茫和空虚。慢慢认清自己,认清自己需要的生活状态,认清追求。最终,体会到生活的美,充实之美,奋斗之美,心灵之美,与人相处之美,梦想之美,爱人之美,那生活便充满了美感。

成长阶段的人和生活的关系分为三段,开始是懵懂的心灵观望懵懂的世界,然后是复杂的心理理解思考着复杂的社会,最后是简单的态度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复杂的思索比不上简单的心态,因为思索中尽是疑惑,简单中充满了智慧。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巨人的肩膀上,让生活充满从容的智慧。

篇2:学习马克思感悟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看法。光看这个就可以让一般的人感到晕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我认为这个是没有必要的。现在的人为了金钱那还会去考虑什么价值观啊!但我随着上课的一步一步的深入,才知道这是极其必要学习的。学完了哲学会对你的思维和逻辑有很大的改变,体会叫你如何 用冷静的方法去看待处理一件别人认为比较棘手的事。能在这个世界中认识你自己的自身价值和不足的地方,能帮你在职场上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从而为你自己开阔

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原著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门科学,它是认识一切事物的金钥匙。世界充满着哲学,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哲学世界里。但我们许多人并不认识它,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着它,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违反哲学规律的惩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哲学问题,“远虑”就是哲学的思考。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离开哲学,哲学是做人之学,是工作之学,也是生活之学。一个有哲学素养的人,与一个不懂哲学的人打交道就很困难,“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能就是这个道理。由此说来,人人都应该学习哲学。

不言而喻,作为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就显得十分重要。哲学对学生来说,它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当今时代,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哲学思想作指导,没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不但做不出成绩,还会给党的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那么,要有作为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老老实实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想、工作符合实际,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干部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哲学水平,哲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又决定辩证思维能力。因此,领导干部要在历炼辩证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读原著坚定信念。我这个认识是否有点浮浅,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根据要求,我仔细阅读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哲学经典著作 ,今天读来才感到它的意义和份量,这些经典语言仍在闪光。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史,鲜明地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何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恩格斯说:“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指的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恩格斯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马、恩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进行革命的改造,论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有机统一,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承认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而且承认这种联系和发展有着客观规律的。“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从而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和现实五大范畴。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要在社会历史的客观联系中发现其运动的一般规律。恩格斯说:“在这里也完全像自然领域里一样,应当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恩格斯分析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动因后,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提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命题,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原理。通过这些社会矛盾运动,推理断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的。

学了“费尔巴哈论”后,在老师带领下学了《共产党宣言》,我又精读了一遍,还自学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节选),在此基础上,听了党校老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现实》的报告。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又一次吸引了我。这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取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分析,发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背后的价值,完成了对价值范畴的科学抽象,这是马克思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前提。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目的在于为剩余价值提供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这个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矛盾,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武器。

篇3:学习马克思感悟

关键词:钱学森,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体系,感悟

20世纪末的钱学森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巅峰,俯瞰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中国与世界,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对这一切变化的理论总结与探讨当中,在成为著名科学家之后,他仍不断进取,参阅过35000多册书籍,15000多册期刊,亲自剪贴了近20000份剪报,与他人通信多达10000余封[1]。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讨论班,从1983年到1986年, 仅在507所做的报告和发言就有百多次[2]。在广泛而深刻的理论探讨中,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悟尤其值得我们注意。钱学森说:“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人类知识的最好的、最正确的、最高的概括。[2]”基于此论,本文从“最好”、“最正确”、“最高”三个方面来分析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悟的科学内涵。

一、最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钱学森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好”的特点,言下之意其实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伟大的价值的,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钱学森的感悟之所以首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好”的这一特点,恰恰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认同的一个体现。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实践与认识的交互作用中实践具有根本的决定作用,认为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只要一个事物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好地去改造世界,那么它就是好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钱学森才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最好的概括,并且首先强调的就是它的这一实践价值特点。

钱学森之所以用“最”来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好”的特征,与他自身的求学经历分不开,也与他在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受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的震撼是分不开的。他曾说:“我从前在国外,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做了点事,对于应该怎么办事,问题应该怎么看有一些体会,我自己还满得意,因为那总算是自己的心得。后来回到祖国以后,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觉得我那点东西就太肤浅了。经典著作里都有,而且比我说得好得多,深刻得多。打那以后我就感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4]要真正理解这段话,就必须追溯钱学森的求学经历与科学技术形态在20世纪初的发展。

20世纪初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家克莱因最先提出工程科学的思想,其研究方向是理工结合,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20世纪20年代中期,克莱因的学生铁木辛柯和冯·卡门把克莱因学派这一研究方向带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继承与发展了工程科学的研究方向,并独立地创建了享誉世界的《工程控制论》,开始了他从力学界跨进系统科学界的跨学科研究[5]。钱学森回国不久就投入新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历史告诉我们,我国的航天事业在起步时期所克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正如钱学森的学术助手涂元季所讲,“这样一个关键人物的回国,对于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事业发挥了关键作用”。[1]正是在克服这许许多多别人看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中,钱学森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量震撼了,他晚年回忆说:“那时候,毛泽东同志也号召我们去学习。我是认真地去学的,越学越觉得有味,有那么几本书,学完之后,觉得里边的一些道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非常之开窍”。[4]钱学森正是从自身的实践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人“非常之开窍”的感悟。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钱学森的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其学术生涯的前40年中,钱学森先后打通了理工之间的壁垒,形成了能够吸纳一切人类文明精华的知识结构。而正是在此之后,他依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最好的概括。

二、最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现代科学技术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正确的概括,究其实质,他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植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其真理性的来源。

钱学森认为现在和一百年前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所说的情况相类似,那时候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自然哲学被清除了,而现在又进了一步,由于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只有同全部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哲学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的所谓哲学也将最终被清除[4]。

从钱学森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捕捉到这样的观点:科学技术必须马克思主义哲学绑在一起。可以说这是对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的继承。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于科学从哲学上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总的来讲,恩格斯考察的是文艺复兴以来由欧洲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其内容基本上是经典的自然科学,数学被看作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列宁继承了恩格斯的论述,他说:“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6]到了20世纪末,钱学森呼吁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组织起来,这种承传关系在历史的脉络中展现得非常明确。

钱学森在承传恩格斯、列宁观点的同时,也做了重要的发展。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与全部的科学技术相结合。钱学森在1991年10月接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的授予仪式上说:“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且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科学体系去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并表示“我在今后的余生中就想促进一下这件事情。我今天就向领导同志汇报一下我的这个心愿。”[7]相比恩格斯、列宁时代,今天的科学技术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恩格斯所论述的是自然科学,没有包括社会科学,因为那时真正科学的社会科学还刚刚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还来不及纳入整个科学的体系,而以三大发现为标志的自然科学跟现在的自然科学体系比起来要松散得多,有许多空缺和断开的地方,很不完整。钱学森所说的“全部的科学技术”所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开放的。1980年以来,钱学森一直在探索科学的新分类,即对全人类的知识进行分类,他用系统论的思想,从最初的6类逐步扩大,逐步扩展到11大部门。概括起来,钱学森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总结了人类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认识过程,以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系统论思想体系,归纳出现代人类知识的科学体系,分为6个层次与11个科学门类,将当今人类知识集合的文明体系,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8],实现了对原有观点的发展。

由此可见,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建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基础之上的。到了今天,既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科学技术,也不会有科学技术以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植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

三、最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知识集合的最高层次

钱学森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的概括,所强调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知识集合所构成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顶端位置。钱学森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分工越来越细但同时又密切关联的情况下,把它看成一个整体非常重要。是整体,就是一个系统,而系统一定有清晰的层次性和部门性的分系统。所以钱学森讲,我们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就要注意找出其中横向的层次和纵向的部门分系统,不然就认不清其中梗概。而弄清体系的梗概则是真正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9]。

对于纵向部门之间的关系,钱学森尤其强调体系和结构,指出那种“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与交叉”的说法是不恰当的,认为这些不恰当的评述把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搞得很乱。他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属于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不能为了说明他们又互相关联,就讲什么互相渗透和交叉。并且他生动地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人的头和手臂,同属于一个人的身体,头和手臂的关系也是密切的,但却不能说头和手臂是互相渗透和交叉[9]。钱学森认为,这样分部门的依据在于对同一个客观世界研究的角度不同。比如自然科学用的角度是物质运动;社会科学用的角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数学科学用的角度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和量互变;系统科学用的角度是系统或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思维科学用的角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等。

对于横向层次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最高层次与11大部门通过11座“桥梁”相联接,与自然科学之间通过自然辩证法作为桥梁,与社会科学则通过唯物史观,与数学科学则通过数学哲学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在钱学森看来,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不过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说法而已。以钱学森的科学技术体系为分析前提,可以非常清晰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与各部门相联的部门哲学。一般来说,钱学森谈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大前提下,是在狭义的意义下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提法。每一座“桥梁”下面的具体部门又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钱学森认为人类通过实践创造的知识并未都包括到上面的科学技术体系中。他进一步提出了居于最下面的前科学层次,包括不成文的实践感受、实践经验与知识、哲学思辨。有些事情,说不出道理,但是你按照那个办法做了就能解决问题,比如中医理论,它就属于前科学,处于进入科学以前的阶段,将来终将进入科学,即中医现代化[10]。归结起来,人类的实践就是这样,先形成经验知识,也就是前科学,然后上升到科学,再一步步上升,最后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篇4:学习马克思

关键词:马克思;人格;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5)06002203

Learn Marx

WANG Hong

(Party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Marx is a great thinker, statesman, philosopher, economist, revolution theorist, sociologist, who is also the great mentor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working class worldwide. He embodies unique charisma because of his unswerving faith, strong revolutionary will, rigorous scholarship, pragmatic innovation and lofty morality, which prove to be rich spiritual wealth for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s. We should not only spare no efforts to work on his theories, but also study his great personal char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ause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Chinas unique features.

Key words:Marx; personality; unswerving faith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逝世至今已有132年了,他的光辉思想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样,他的光辉品质和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本文列举如下几点,以供我们共同分享和学习。

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

理想,每个人都有。但一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不同世界观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马克思在树立个人理想方面,就是我们的光辉典范。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2岁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时代成绩并不算最好,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无人能比的。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这在马克思中学时写的的一篇作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出来。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临近毕业时写了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马克思写到:“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当然,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是单纯地凭借自己的意愿,还要受制于所处的社会因素。所以,马克思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在社会中的关系,早在我们能对它施加影响之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确定了。”但是,马克思又认为,我们在受到社会条件制约的情况下选择职业,首先应考虑能否为人类幸福而服务。“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那时,马克思才17岁,正是这种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推动着他一生不断地沿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前进。

二、在追求真理中不断完善自我

1835年秋,马克思离开了故乡特利尔,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后又转到了柏林大学学习,马克思学习勤勉,兴趣十分广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他还学习外语、自然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但经过认真的思考,马克思认识到必须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于是就以巨大的热情开始学习和研究哲学。

他在柏林大学一些教师的影响下开始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加入了“黑格尔左派”(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1年大学毕业时提出了一篇论伊壁鸠鲁哲学的论文。“马克思按其观点来说,当时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1]28-58

正当马克思写博士论文的那一年,德国哲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费尔巴哈积极宣传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冲破了黑格尔长期统治的局面。费尔巴哈从1836年起,开始批判神学,转向唯物主义,到1841年,唯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完全占了上风。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很大,“我们一下子就成了费尔巴哈派了。”[2]

马克思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钻研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名家的著作,并创造性地吸取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这种哲学的伟大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3]54-57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三、竭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马克思自1842年10月起,受聘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在普鲁士专制政府统治的形势下,他敢于利用报纸为人民大众说话办事,竭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当时,普鲁士各省都设立了议会,议会的实质是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代表人民大众说话办事。马克思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议会的反动本质,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1842年10月,马克思写了一组评论议会讨论林木盗窃问题的文章。为在森林中拣枯枝的农民和在森林中采集野果的孩子们进行辩护。马克思在文章中大声疾呼说:“我们为穷人要求习惯权利!”

马克思还以记者的身份,到摩塞尔河沿岸,调查了解酿造葡萄酒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写了一组题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的文章,揭示了农民生活贫困不是自然灾害和官吏失职造成的,其真正原因是普鲁士政府的反动统治造成的。《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把一些高官厚禄的国家要人狠狠地干了一顿。”[3]452-467(《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1843年1月25日)

四、为真理而愈战愈坚强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到了巴黎。他积极参加了《前进报》的编辑工作。在马克思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前进报》成了当时欧洲最激烈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报纸。1845年2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坚决要求,马克思被视为一个危险的革命家而被逐出巴黎。他迁居到布鲁塞尔。

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秘密宣传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了该同盟于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掀起了一场共和运动。比利时的革命者要求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侨居在布鲁塞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投入了这场运动。所以,比利时政府将他逐出比利时,他重返巴黎。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后,他于1848年4月又从巴黎回到德国的科伦。

1848年6月至1849年5月,在科伦出版了《新莱茵报》,马克思担任主编。由于《新莱茵报》的革命性,它在革命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反革命势力起初将马克思提交法庭审判,以后又宣告无罪释放,并于1849年5月16日又把他逐出德国。

马克思又去了巴黎,但在1849年8月24日又被逐出巴黎,于是他移居伦敦,至此,他在伦敦居住了近34年,直到逝世。

从1845年至1849年,为了进行革命斗争,他被一些国家的反动政府驱逐过四次。

此外,当时小资产阶级和一些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学说思潮占着上风,所以,马克思不得不经常同之进行无情的斗争,有时还要反驳人身攻击。

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以坚贞不屈的斗志,进行着革命斗争。正如他给德国革命家贝克尔信中写到的那样:“我至今始终相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一经踏上革命的道路,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流得愈久,就变得愈坚强。”[4]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为革命饱受贫困,但无所畏惧

马克思为了伟大的人类革命,牺牲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甘受贫困。

普鲁士政府为了收买马克思,曾通过马克思父亲的一个朋友,给马克思写信,建议马克思为普鲁士政府干事,给他安排一个“肥缺”,这就等于是要马克思放弃革命,为反动政府效力。但是

,马克思革命意志坚强,不为名利和地位利诱,他在接到信后,立即离开普鲁士到巴黎去了。

1848年至1849年革命失败后,黑暗的反动势力笼罩着整个欧洲。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在那些年代里,马克思在伦敦过着清贫的生活,经常不得不为“吃饭”问题而奔波。那时候,马克思经常连订报纸、买邮票的钱都没有。家里的人生病了,没有钱请医买药。有时,一连几个星期只能买点面包和土豆吃。有一段时间,马克思甚至不能出门,因为他的一套礼服被典当到当铺去了。马克思一共有过七个孩子,有四个孩子都因生活贫困而相继死亡,长大的只有三个女儿。

1851年春天,马克思曾找到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给美国一家进步的资产阶级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稿。每周写两篇稿子。但给的稿费很少,根本不能使他的家庭生活得到保障。

在马克思一家处于贫困不堪的境地时,恩格斯伸出了友谊的手。“贫困简直要置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于死地。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1]28-58

马克思及其一家为了革命,虽饱受贫困,但他无所畏惧,任何艰难困苦都没有使他离开已经选定的道路。他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对此一点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仍然会这样做。”[5]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受尽了流亡生活的一切苦难。

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究革命理论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他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不断研究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假如马克思没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丰富知识,那是无法写出巨著《资本论》的。例如,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要进行许多复杂的计算,他经常研究数学,能够熟练地运用许多数学公式,来阐述政治经济学中许多复杂的道理。

马克思对科学研究十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以批判的态度研究各种资料和文献,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反复修改和不断充实自己的著作。马克思写《资本论》第一卷总共花了十多年时间,期间一直迟迟不肯拿出去付印,他认为,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整体,决不能在整部著作完成以前就送出去一部分。直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才拿去付印。

正是马克思的这种高度责任心,促使他不断地去研究新材料和新情况,年复一年地不断修改,以至《资本论》第二卷拖了十五年也一直没有出版。

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做到只要没有研究完与某一问题有关的全部参考书,没有考察完全部实际材料,那么这一项研究工作就不能算完成。他的论证都是建立在经得起考核的事实的基础上的,他所引证的事实和数字都是经过多方面核实的。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参考过的书籍就有1 500多种,记录的笔记有100多本,凡是和政治经济学有关的学科和资料,他都细心地研究过。为了研究实用工艺学,他曾到地质学会去听教授讲课。

《资本论》第一卷是向资产阶级发射的一颗重磅炸弹,它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了一场彻底的革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序言中写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马克思对有志于探求真理的人们的谆谆教诲。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他的思想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的光辉品质和精神,为人民大众的福祉而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列宁.卡尔.马克思[M]//列宁.列宁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03.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5]马克思.马克思致保尔·拉法格[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21.

[6]宋洪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记伟大的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篇5:纪念马克思心得感悟

首先,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___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向全党发出的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员令。这九个方面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每一项都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息息相关,党的初心和使命都能在马克思主义里面找到渊源。党员干部最根本的任务是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传播者。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其次,要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者。“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所以伟大就在于马克思有着为全人类事业而奋斗的信仰,这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之钙。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刻铭记党的根本宗旨。

三是要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实践者。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新时代、解读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把美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篇章。

篇6:纪念马克思心得感悟

马克思出生于19世纪德国的特里尔市。那时的欧洲从封建的、宗教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刚刚得以确立。在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进程中,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使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它们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宣扬着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追求。然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经确立,就使社会逐渐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不断在资本家手中积累和聚集,而在社会的另一端却不断滋长着工人阶级的贫困与苦难。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斗争。矛盾与斗争折射出残酷的现实,即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解放的价值观念的虚假性。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既产生了对自由、解放原则的认同与信仰,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社会制度并不能保障人的自由,看到人类社会依然处于不自由、不解放的境地。正因如此,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

进入大学之后,马克思大量地研究哲学、历史和法律,毕业之后来到《莱茵报》做编辑工作。在办报期间,需要对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发表看法。这时,马克思原有的哲学信仰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尖锐冲突。在青年马克思看来,国家本是正义和公平的代表,然而普鲁士政府不顾人民利益,却代表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实行专制统治。此时的马克思义无反顾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普鲁士政府展开猛烈的抨击。随后,报纸被政府查封,马克思便退回到书房,结合现实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历史、经济和哲学理论,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原则上,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中。他看到,随着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在积极地投身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马克思发现工人阶级追求自身解放的革命斗志,然而这时的工人运动依然还是盲目的。他们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机器、工厂和资本家,但没有看到工人阶级受压迫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工人阶级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意识到只有在解放全人类的革命中才能解放自己。工人运动缺乏的是科学的理论指导,于是,马克思恩格斯接受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写下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产主义生产关系。

篇7: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优秀

这次的阅读让我认识到,《资本论》这部著作所揭示的经济理论可以说是一般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无产阶级斗争理论武器的融合。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的表达,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是一种最为准确和完美的表达,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实质,也暗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说明吴易风教授真正读懂和理解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明白这一点,也就理解了〈资本论〉第三卷与第一卷之间存在的所谓冲突和矛盾。为此,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马克思主义的二重性》,参加了省党校组织的理论研讨会,但没有期刊敢于发表,在出版论文集时也从中被去除了。如果真正认识到《资本论》的这一特点,那么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理解现实经济问题,制定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政策,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改革开放能够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次阅读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劳动、价值、价格的关系,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价值概念本身就是评价与估量,是具有主观特色的名词。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却排除了价值的主观性,从而排除了其经济学理论的主观性成分。其实,马克思《资本论》的劳动价值论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但其主要继承和发展的是其客观部分,而亚当·斯密、李嘉图的经济思想中都包含客观成分(劳动)与主观成分(交易过程中的效用评价),这就为日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埋下了伏笔,也为西方微观经济学效用论、供求均衡论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同时,马克思《资本论》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的界定为其理论的革命性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也为否定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埋下了隐患。当我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特别是看完《资本论》第三卷,我发现其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矛盾与冲突。为此,我通过对劳动分工形式的分析,按照马克思的社会生产力思想,写出《重新认识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直接通过对个体劳动的分解推导出凯恩斯国民收入的收入法公式。同时,根据价值概念本身的含义与马克思对价值形成的分析,写出《价值与劳动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发表于《社会科学报》。这时,我认识到,其实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效用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而西方宏观经济学完全可以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社会生产力理论通过劳动分工和价值分解实现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无缝对接。从此角度讲,凯恩斯主义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翻版,他们都是李嘉图的徒弟。当我答辩时,我自我评价初步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融合对接问题时,受到个别答委的强烈批评和反对,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骨子里有多么狂妄。

这次阅读让我懂得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真实关系,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过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形式。当我在〈社会科学报〉看到湖南大学刘解龙教授与我的论文在同一版面提出此观点时,我不知有多么后悔自己行动的迟缓,同时也为找到具有相同认识的知音而感到特别的荣幸。同时,这种认识也让我认识到把按要素分配视为按劳分配的对立面是多么的粗浅。

我阅读《资本论》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时,正当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讨论的炎热之时。因为我不仅全面看完了《资本论》,而且也广泛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所以我知道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来自它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所以经济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就是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价值分配对价值创造具有反作用。为此,我专门写出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价值、劳动与价格〉,在省社科联组织的全省社科界劳动价值论研究会上讲了半个小时。但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卫兴华、福建师范大学的陈征、厦门大学的胡培兆等人却在劳动价值论研究中如日中天,他们共同的观点是: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无关。而中央党校的王珏教授却在研究劳动力的所有权问题。我相信他们应该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他们却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否则也不会出现这种把马克思都能够气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理论。幸运的是,党的十六大并没有采用他们这种分割式的经济研究理论,否则将让世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笑掉大牙。

这次阅读让我看到了所谓极左与极右的实质。越是仔细阅读研究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人,越不容易出现极左或极右思维。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经常表现为极左倾向的人,很多根本就没有研究过经典原著,对马克思的毕生经历和遭遇、对马克思不同阶段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马克思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的意图根本就不了解和理解,而只是把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做为自己政治进步的工具;那些表现为极右的人,很多是政治经济学或〈资本论〉研究大师的学生,他们从自己的导师那里了解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存在的没有在理论宣传上出现的东西,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出现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从而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认可而改信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看似完美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当然,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特性也往往把知识分子引向他应有的反面,从而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研究和信仰。特别是当权力而不是知识在社会治理中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势时,情况更是如此。

这次阅读带来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形成了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独到解读,认识到“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真正意义、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其现实的理论价值。可惜的是,我只在主体班次上讲解过一次“三个代表”思想,过后就再没有取得在众人面前讲解的机会(并不是因为我讲的不好或有问题,而是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本身我也不是从事党建思想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放弃也无所谓。倒是有一次到某单位办事,与一位科长闲聊了两个小时,他倒是非常佩服我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他告诉我:你说明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真正意图和含义,让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模糊认识,真正理解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过,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解和解释。在此之前,我已经把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写成论文〈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济理论基础〉发表于〈党政干部论坛〉。

篇8:学习马克思感悟

我校团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开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班 (简称学习班) 。该班是我校团学工作的品牌, 是马列原著、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进课堂、进头脑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是我校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 也是团委培养学生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重要阵地, 同时, 还是我校推优入党的一个重要环节, 打造了一个高校青年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平台。

一、我校学习班基本情况介绍

(一) 思想重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习班的开办, 学校团委重视学员的遴选, 印发《关于举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班”的通知》, 按照个人申请、院 (系) 推荐和学校择优挑选的原则, 把一大批基础好、起点高、综合素质强且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培养潜质大的优秀学生遴选出来, 组成40人的班集体。学校党委副书记骆小民同志亲自作开班动员讲话, 校党委吕泉荣书记为学习班教学文集写序, 高度肯定了学习班的意义和成果。

(二) 内容丰富。

学习班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大优势资源, 聘请校内有着丰富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的教授、领导及校外知名老师为学生干部的授课, 如聘请社科部曹美菊教授讲授《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精神》、聘请中山大学哲学专业博士佟建军讲授《马克思的人生追求》等。课程设置合理, 内容系统丰富, 除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外, 还包括实践锻炼、参观交流、课题研究和素质拓展, 内容新、形式多、效果好。

(三) 管理规范。

学习班由团委副书记张朝华老师担任班主任, 具体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学习班还建立了团支部和班委会, 明确了班委会成员的分工, 统一班服, 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和管理制度。班委会成员在工作中发扬奉献精神, 做好老师与学员的桥梁与纽带工作, 保证了各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学习班结束后还评选若干名优秀学员。

(四) 效果显著。

学习班将老师的讲义和学生的心得编撰成册, 开通了教学网站, 建立了班级QQ群、飞信群等, 在课余时间, 学习班学员以校区为小组, 针对做为团学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进行讨论、交流、学习, 起到了良好效果。学习班另外一个重要收获就是为各学院干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参加本期学习班的学员来自于全校各个学院, 许多学员之间原来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 学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加强了解,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二、学习班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了学习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班以理论培训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着力加强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团学骨干树立远大理想, 正确把握成长成才方向, 在实践考察中锻炼学生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进一步开阔了广大团学骨干的视野, 增进交流,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通过较系统的学习, 学员们用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关键时刻把握住方向, 保持信仰和立场的坚定, 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 抓住问题的症结, 找到了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 树立正确“三观”, 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学习班通过到广本、广钢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 使学员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政治素质;每年寒暑假选派优秀学员组成学校“三下乡”重点团队, 到从化东坑村进行义教活动。学员们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学习成果, 检验世界观的正确与否。通过实践, 熟悉社会, 了解国情, 磨炼意志,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使学员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 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三) 付诸实际行动, 体现了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活动, 使学员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保持理论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员们通过学习, 能够自我加压, 将理论学习付诸实际行动, 学员中80%以上是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 100%是获得各类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 坚定了“党育青年成长, 青年永跟党走”的信念。

总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以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 使大学生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信仰, 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王员, 邬江萍.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战略地位[J].党史文苑 (学术版) , 2006 (22) :42—43.

[2]胡源.浅谈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和途径.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7月第15卷第七期.

[3]潘隽.“马读班”—优秀青年学习先进理论的全新平台.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七期

[4]陈建民.高校要着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3) :30—32.

上一篇:南昌起义张琳娜简介下一篇:导游考试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