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的精神

2022-07-22

第一篇:学习马克思的精神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参考论文)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罗永平罗忠民

(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揭示了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精神生产力理论的一系列原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文化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力文化生产力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精神生产”问题,充分肯定了“精神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精神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的“文化生产力”概念,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一、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不仅有社会变革的现实因素的促动,更有理论上的深厚渊源。不仅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家重视人的精神因素作用的影响,还直接受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启发。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家的著名代表亚当·斯密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直接把劳动理解为财富的源泉,而且认为劳动不仅包括农业劳动、商业劳动,还包括工业劳动,正因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称之为“国民经济学的路德”。[1]P69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神生产力”理论及其缺陷 但亚当·斯密的劳动理论是不完整的,因为他的“劳动”概念没有包括精神劳动,忽视了精神生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斯密认为精神生产者的劳动由于其产品不能固定或不能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因此不能保存下来用于交换,所以是“非生产性劳动”。对此他的继承者萨伊提出了批评,认为斯密的错误在于把财富狭隘地限制在有形物质所体现的价值上,而在他看来财富是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因此,凡是生产某种效用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物质劳动生产物质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属于生产性劳动;精神劳动生产精神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当然也是生产性劳动。但萨伊又扩大了生产性劳动的外延,照他的说法,赌徒的赌博,妓女的卖淫也是生产性劳动了。

对亚当·斯密的劳动理论进行彻底批评和实质超越的是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针对斯密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力,忽视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愤怒地指责道:“按照这个学派的说法,一个养猪的是社会中具有生产能力的成员,一个教育家却反而不是生产者,供出售的风笛或口琴的制造者是生产者,而大作曲家或音乐名家,却由于他表演的东西不能具体地摆在市场,就属于非生产性质。„„像牛顿、瓦特或刻普勒这样一种人的生产性,却不及一匹马、一头驴或一头拖重的牛。” [2]P126进一步李斯特从经济学角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精神

[2]P140生产”问题。首先,明确提出精神生产者的任务“在于促进道德、宗教、文化和知识,在于扩大自由权提高政治制度的完善程度,在于对内巩固人身和财产安全, 对外巩固国家的独立主权”。

其次,阐述了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他认为精神生产是促进国民财富增加的有利手段,反过来,物质生产也是增进文明的有利手段,精神生产的“成就愈大,物质财富的

1产量愈大。反过来也是一样,物质生产者生产的物资愈多,精神生产就愈加能够获得推进。” [2]P140再次,论述了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之间、精神生产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平衡和协调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生产力总和的状况,如果忽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到“滞阻”,而如果不顾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盲目发展精神生产力,就会导致精神产品“过剩”;不仅如此,精神生产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必须保持平衡,否则社会就会处于一种“畸形状态”。[2]P141最后,具体分析了教育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关系。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的关键,而且是继承、讲授、传播“精神资本”,培养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正由于此,他特别强调:“一国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2]P12

3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出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对精神生产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和进展,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的精神生产力理论存在着重大失误和缺陷。首先是他们不能真正的理解精神生产的全部意义,只看到了精神生产对增加财富的作用,忽视了精神生产对人本身的作用和意义,没有看到精神生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其次是不了解精神生产的社会性、历史性,陷入一般的、抽象的、静态的论述,导致对精神生产庸俗、肤浅的理解:不能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精神生产起作用的不同方式、不同范围和不同性质;没有看到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甚至对抗性;对精神生产主体及其作用缺乏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不加区别地把一切精神生产者都视为“生产劳动者”,没有看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生产者绝非完全是“生产劳动者”,有的纯粹是“消费者”,是马克思所说的“靠真正的生产者养活的食客、寄生者”。

二、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针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精神生产力”理论上的缺陷,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其不断形成和发展着的“新哲学”的指导下,对精神生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精神生产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精神生产力”理论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具体来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4.6-1845.3)是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中。在这一时期里,他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从人的“类本质”出发分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仅从“物”的角度研究精神生产的局限,揭露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从“绝对精神”出发,把劳动理解为抽象的“无主体”的精神劳动的错误,阐述了其人本主义精神生产理论。首先针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忽视精神生产的真正“人”的方面,特别强调精神生产的“属人方面”,他从人的类本质即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把精神生产理解为“全面生产”即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一部分,是“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的“真正的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生产;其次揭示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认为一方面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是社会生产的特殊形式,它与物质生产同属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又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生产理性观念的东西,如宗教、国家、法、道德、艺术、科学等,后者主要生产物质的、“直接感性”的东西,如各类物质商品。 [2]P168

第二阶段(1845.底-1846.夏)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全面创立时期,主要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从自己新创立的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的错误,系统地制定了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框架:首先他继承前一阶段关于精神生产是人的“真正的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特殊形式”等思想的合理成分,扬弃了仅从“类”角度研究精神生产的局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把精神生产理解为“整个世界的生产”的一部分,又把精神生产分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社会意识形式的生产两部分。[4]P89其次拓展了社会生产的含义,明确提出了“三种生产”的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生产、人的生产,还包括精神生产,而且三者是同一社会活动的“三个方面”,“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而且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4]P80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再次,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考察了精神生产的原始发生和历史演变,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形式并纳入到生产领域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在那时,生产力低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浑然一体,精神生产“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4]P7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劳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专门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精神生产者,精神生产作为独立的劳动形式才正式产生,在阶级社会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形成了尖锐对抗,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和旧式的分工消除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才会消失,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将是以精神生产为主导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最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精神生产的阶级属性进行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精神生产的主体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者,“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

辩护。

第三阶段(1848.1-1875.5)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深化、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一卷、《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运用其创立的精神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特点,在进一步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阐发了“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对精神生产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首先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生产的对抗性、职业性、雇佣性、商品性、世界性等特点。其次进一步阐述了精神生产的一系列原理:判断一种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不是取决于劳动的具体形式及其产品的具体形态,而是取决于劳动借以实现的一定社会形式即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并且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生产条件所有者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的”;[3]P144[5]P37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通过精神生产进行发明和创造,提高社会的生产力,为自己的政治提供物质保证;同时也进行意识形态创造,为自己的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精神生产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类是可以被物化、能作为商品独立存在、给资本家带来巨大经济财富的精神生产,一类是不可以被物化、没有独立存在的形式、不能直接给资本家带来经济效益的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起决定作用,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重大反作用,但无论是“决定作用”还是“反作用”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文化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再次,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发展状况,预测了精神生产的地

位和趋势,揭示了精神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生产往往是“异化”的,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劳动由雇佣劳动转变为“自主劳动”,精神生产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表现,劳动,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条件和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

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

三、文化生产力: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当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建国后,固然十分重视物质生产力的作用,提出了“向自然开战”,解放物质生产力的任务,但同时也提出了“精神可以变物质”、向科学技术进军和“抓革命(指思想文化革命),促生产”的主张,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精神及精神生产作用的肯定。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异常复杂,加上毛泽东个人的唯心主义错误,导致颠倒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使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出现了严重失衡,既严重阻碍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又使精神生产的发展处于“畸形状态”。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纠正了“十年文革”的错误,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人民群众的“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文化生活需要,这里的“社会生产”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精神生产。因此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解应包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物质生产(力)的矛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精神生产(力)的矛盾。前者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后者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基于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这样一种理解,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并把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的理论发扬光大,创造性地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地一部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肯定了精神生产及其成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党要做先进文化的代表的要求和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和理论,其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是生产力发展到现代的主导形态的生产力。原始社会以“自然化的生产力”为主,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农业生产力为主,资本主义社会以工业生产力为主,当代是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时代,必然被更先进的生产力取代,这就是“文化生产力”。 [6]P497 [6]P175-176[5]P305最后,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与物质生产力相对应的“精神生产力”概念,并认为货币是“社会形式发展而精神生产力反过来又影响着一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和解体,他指出:“所以这些关系的解体只有在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

第二,改革文化体制是解放文化生产力必由之路。正如人们不能孤立地进行物质生产一样,人们也不能孤立地进行文化生产,人们的文化生产活动总是受各种文化关系和文化体制的制约。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文化体制总是同一定的文化生产力相适应,并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体制就会成为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必须变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

第三,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是有机的统一。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物质生产是文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文化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渗透”和“反作用”,任何违背物质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平衡与协调,单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做法,都会导致社会的病态发展;文化生产力包括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基本方面,前者强调经济效益,后者强调社会效益,二者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健康之道,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广阔领域,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划地为牢,文化生产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不仅表现为国内影响力,而且要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文化生产力的基础工程。一切文化都离不开文化劳动者的创造、掌握和传播,因此,文化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文化生产力的水平,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组织拓展文化人才视野,构建文化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体系,开拓文化交流渠道,建设人才的核心队伍和后备队伍,搭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健全文化人才成长的使用和激励体制。

第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保障。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和创新的文化,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其“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产力理论既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的理论的继承,充分展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当代价值,又是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进展,而做出的新概括、新总结,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明确文化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一脉相承关系,对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生产力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自觉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3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二篇:学习马克思的心得体会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1 —20012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BK0L03A22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改卷教师:学号: 104177427姓名:孙慜得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论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

意义。

论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及其关键

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

(3)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

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4)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它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

制定的基础。

论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第二,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三,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3)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尽了各种办法来尽量地剥削工人,而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提高剥削程度。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所以生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原因有: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工程。

(4)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有助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矛盾,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的表现。

(5)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而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社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6)除了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也构想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扬言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历史性的飞跃。过程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又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但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人类也必然会走进共产主义。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结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使我们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作为一名医学生,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学习并提高医学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手段。在认真学习理论课所讲解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平时的实验课,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医学所能解决的医学问题的实际,在当前科学条件下认识、分析和解决在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第三篇: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真实故事

马克思的真实故事ab

1999年,正当人类处于千年之交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一位教授提议下,BBC进行了面向公众的调查活动,其主旨是:你认为在过去的一千年之中,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影响最深远的人物是谁?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所得到的结果是:马克思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其次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等。同年,世界九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也进行了一次类似的调查,其结果与BBC的结果稍微有些差异,这一次成了爱因斯坦以微弱优势夺得第一,甘地与马克思并列第二。故综合这两个结果,马克思与爱因斯坦并列为千年伟人。ab

当然,由于调查活动主要面向一般公众,因此我们还不能得出结论说,在西方世界,马克思具有最大的影响,而只能比较保险的说,在一般公众的印象中,马克思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言外之意,尽管对一般公众的影响力巨大,但马克思在知识分子心中或专业领域内到底是什么地位也许是另外一回事。那么,马克思在学术领域内居于什么地位呢?我想只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够了。一个例子是,在具有广泛影响的西方经典社会学之中,最富有成就的三位大师被称为3M,也就是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美籍犹太人马尔库塞,当然还有就是马克思。另一个例子是,对现代社会而言,影响西方世界的有三大犹太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他的伟大贡献和巨大影响我认为已经没任何必要加以重复,心理分析之父弗洛依德,开创了对人类深层意识世界的研究之先河的宗师,第三位犹太人自然还是马克思。但我认为最具有可比性的却不是这两个例子,而是开创了基督教的伟大的耶稣。犹太人是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有影响力的伟大民族之一,耶稣和马克思又是犹太人之中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两人。渊源于希伯来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与渊源于希腊的古典文化传统是西方文化两个最深沉的根基,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直到今天我们实际上还无法测度。ab

说到这里,我想必须介绍一下犹太人。如果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犹太人,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小民族”,因为为数不多的犹太人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特殊,经受万般磨难却又成就辉煌。它也是一个宗教的民族,虽然通常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两大流浪民族: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但其实他们是有本质区别的,吉普赛人是四海为家,他们只是肉体上的流浪者,而犹太人却是精神上的流浪者,犹太人在尘世根本就找不到家,只有在天国之中才能找到幸福和自由。ab

犹太人本为游牧民族,在哈兰草原居住,大约公元前2000年向巴勒斯坦移居,当地的农耕民族称呼他们为希伯来人(Hebrews),意思是“从河(约旦河)那边过来的人”。后为逃避大饥荒进入埃及。在进入埃及的过程中,首领雅各曾与上帝摔交,故上帝赐名曰以色列(Isreal),意思是“与上帝搏斗”,所以从此他们就自称为以色列人。在埃及被视为奴隶,所以公元前13世纪各部落推举出著名的首领摩西,从埃及出逃,返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大卫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另两位是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大卫雕像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国王——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黄金时代。所罗门王(以智慧而著称)死后,王国分裂为在北部定都撒玛利亚的以色列王国和在南部定都耶路撒冷的犹大王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消灭了以色列王国,其十部落被分散到亚述帝国各地,后来逐渐被同化,此称为“消失的以色列十部落”,犹大王国也成为其附属国。新巴比伦兴起后,公元前586年灭亡了犹大王国。他们在巴比伦度过了47年的囚徒生活,在此过程中,犹大演化为犹太,此后就被称为犹太人。ab

为什么说犹太人是一个伟大的小民族,因为现在在占世界总人口不到0.3%的犹太民族之中,不断的甚至可以说层出不穷的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包括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基督教的创始人与发展者耶稣和圣保罗、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音乐家门德尔松,诗人海涅,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科学家玻尔、波恩、费米、维那,文学家卡夫卡,艺术家拉斐尔和毕加索,哲学家斯宾诺莎,共产主义运动著名理论家伯恩斯坦,法兰克福

学派的阿多尔诺和霍克海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卫-李嘉图,华尔街的缔造者JP-摩根;全球“金融沙皇”、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全球最大的金融财团花期银行超级总裁桑迪-威尔;全球超级富豪榜排名第二的“股神”沃伦-巴菲特等等。而最会赚钱的犹太人是控制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并且至今仍然控制世界黄金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另一个伟大的记录是,自从1901年颁奖以来,已经有100多位犹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大约占获奖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就是德国人,也有大约100多位德国人获得过此项殊荣。从很大程度上看,犹太人与德意志人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是与他们推崇智慧和学者分不开的。犹太人与德意志人推崇学者甚至胜于国王,比如犹太人如精通法典,可以免税,而且众人都帮助他。因此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父亲与老师同时入狱而只能救一人,犹太学生必救老师。ab

马克思就是犹太人的伟大子孙。他的祖辈是犹太教律法博士——也属于享受免税待遇的人,但到了父母这一辈,改宗基督教,至于马克思我们知道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和任何一位父亲一样,马克思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让家庭为之骄傲的人物,于是送他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这是不用解释的,直到今天为止,西方最受尊敬的职业仍然是神职人员、律师和医生。但马克思所阅读的书籍远远超出法律的范围,几乎涉及当时知识的所有领域。当时大学里最盛行的是哲学大师黑格尔的哲学,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注定要和黑格尔结下不解之缘。在大学里有很多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生社团,马克思也参与其中并不久就成为黑格尔左派“博士俱乐部”的成员,靠着天生的领袖气质,马克思很快成为该社团的核心,据另一个核心成员对马克思的评价:“他也许是当今现有的唯一的伟人,真正的哲学家。在他身上,既有深奥的哲学的严肃性,也有最机智的智慧。请你想象一下,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成一个人——我说的结合不是机械的结合,那你会得到一个关于马克思的概念”,马克思既在社团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也具有成为大哲学家的潜质。但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此时的思想,可以看出它具有很深的唯心主义色彩,乃至于如果谁看一看他反对谢林哲学的文章,还以为出自黑格尔或其弟子的手笔呢。后来,和教科书上讲的差不多,马克思受费尔巴哈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决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也不想成为一个纯粹的理论家,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除了组织成立共产国际之外,最具影响的莫过于办《莱因报》一事了,但是由于论调过激而很快被当局查封。作为一个激进的犹太人,马克思参加了1848年法国和德国革命,失败之后1849年到英国避难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因此马克思的墓地现在就在英国的海德公墓——马克思终生致力于解放民众,最终还是和普通大众葬在了一起。在墓碑底座的正面,刻着《共产党宣言》结尾处的那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底座的下面则刻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许这是最能反映马克思的抱负及其思想内涵的两句话了。ab

马克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政治化了的偶像因而让人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还是一个历经重重磨难仍然不放弃自己理想的追求真理的斗士还是其他什么人?对于伟大人物的评价总是复杂的,即使我们以为已经作到了公正客观的情况下仍然如此。在此,我不想用太复杂或艰深的理论来论证马克思其人,而是用生活中真实的马克思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当年,马克思的女儿曾经半开玩笑的出了一张问卷让马克思回答,由于问题和回答都是在游戏状态下进行的,是马克思心灵世界的写照,因此我们通过它来了解马克思反而比通过高深的理论证明来了解马克思更真切一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回答他女儿的会话被称为马克思的“自白书”。下面就是其中的几个问题: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红色。你认为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纯朴。你认为男人最美好的品德是什么?刚强。你认为女人最美好的品德是什么?柔弱。你的特点是什么?始终如一。你最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怀疑一切。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人所具有的我全具有(一个极其古老的拉丁格言)。ab

只要一提起马克思,就不可能不提起恩格斯,这两位伟人之间的伟大友谊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成为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匹敌的绝唱,也许李白和杜甫或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友谊与此类似吧。恩格斯是下面有三个弟弟,四个妹妹的长子。与马克思相似,恩格斯也出身于一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基督教派中以古板、正统著称的虔信派的教徒,对子女的要求堪称苛刻,而母亲虽然也是基督教徒,但是非常开明、

和蔼,且文化修养很高,恩格斯受母亲的影响很深。虽然中学没毕业(因为父亲想让他经商),但恩格斯勤奋好学,无师自通,最终和马克思一样也成为渊博的学者。在服兵役期间,曾旁听过柏林大学的课程,因此在思想上与马克思具有相似的经历。恩格斯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物,为了支持马克思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从下面两件事上就能明白恩格斯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多么伟大。一件事是父亲本来想让他从事生意,但是恩格斯向往写作,为此父子闹翻。但当得知马克思生活困难之后,他又回到曼彻斯特一家工厂去从事讨厌的商业,一直坚持了20年。什么叫牺牲?为了别人而去做自己不愿意作的事就是牺牲。另一件事是,马克思死后,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只出了一卷,而剩余之稿乃马克思以十几种语言写成——马克思几乎能阅读欧洲一切文字,因此即使马克思没有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也同样可以成为杰出的语言学家。可以想见,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因为稿件已经写好了,但实际上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不过幸亏恩格斯能说20多种语言,所以他才用了10年整的时间将后二卷整理出版,终于完成了马克思的遗愿,而在半年之后,恩格斯也去世了。原来在马克思活着的时候恩格斯就已经着手写作的《自然辩证法》终于非常遗憾的仅以草稿的形式留存下来。ab

马克思的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我们在政治课上已经是耳熟能详甚至是听得有些轻车熟路了,我们在此当然不说这种意义上的影响,因为这种意义的影响早就在套话和俗话中把马克思思想的活的精神给彻底消灭了。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在于达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和佛学一样都是大乘境界,只不过马克思是致力于解放人类而释迦牟尼是要解放一切众生,马克思思想的伟大境界在下面一句话中得到最典型的表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熟悉大乘佛学的人一定明白,大乘大乘者,就是,我个人的解脱是无意义的——只要哪怕有一个众生还未解脱,只要有一个众生还在受苦,我就无法获得真实的欢乐,因此伟大的地藏王菩萨才发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从这种意义上说,马克思和孔子或耶稣一样,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圣哲。ab 下面我们将主要来看西方人自己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以及马克思的思想的,因为我们首先要承认马克思是一个西方人,而对于西方人如何看待马克思及其思想的考察将会向我们揭示出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远远的超越了政治范围而过渡到极为宽广的境界之中的,而且一个更有待于做更深层次揭示的方面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政治化了的哲学又是如何的与哲学的本性大相径庭,不过后者太过于浩瀚,需要另外专门写帖子加以详细论证,我们在此还是先把前一个方面说明清楚为好。ab

并不是很推崇马克思的罗素在其名著《西方哲学史》中这样评价马克思:“马克思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支配了欧洲近期的历史”。尽管罗素被称为西方20世纪最博学的哲学家,然而,罗素这句话还是说的太狭隘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不仅局限于欧洲,也不仅局限于东方或社会主义国家,从很大意义上说,整个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就是由支持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大的集团之间的关系来主导的,包括两极格局的形成、维持与终结,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等等,所以西方有学者称马克思塑造了20世纪。ab

西方世界现今具有极为重要影响的大师级的哲学家有很多都对马克思推崇备至。比如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称:“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哲学”,他并且把自己的哲学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而同样是法国人的另一位哲学大师德里达(有人把他和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与奥地利哲学巨匠维特根斯坦并称为20世纪西方三大哲学家)如此表达对马克思的敬意:“我将挑一个好的时机向马克思致敬”。也许对世界的现实情况而言,哈贝马斯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后所说的一句话更具有代表性:“我现在仍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ab

那么,当英国的学者戈兰·泰尔博恩作出如下总结时,我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吃惊:“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马克思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久性上。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

术与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的求助于马克思的著作。的确,如果不能充分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不能理解20世纪的思想史”。抛开意识形态色彩的意义不论,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深受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之害的现代人在反思和寻找:到底什么才是人真正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迫切需要一付良药,马克思的思想也许不是一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至少促使我们在这个无信仰的时代去思考每一个人都必须回答而且必须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实践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或者: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ab

倚天工作室作ab

ab

ab

b

第四篇:谈学习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段时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了,特别最近学习了唯物辩证法,有一些心得体会,故写此文表达一下。 首先,说一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

引用教材概念: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式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理解这一概念,可以联系实际,我们从事理工科学习研究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理论。例如:高等物理是从高中物理延伸而来,这一理论中的经典力学部分主要解决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哪些力作用,以及这些力是如何作用的问题。这些物体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也就是说,不管你抑或别人承认与否,它是存在的。而我们在力学的角度研究,这是他们相互联系的形式之一,可能有其他方式,如颜色、性质的联系,但这些都不是力学所研究的,我们可以在其他学科加以研究。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理解这个概念对我们理工科学生不免有点勉为其难了,虽然主观辩证法运用更多的可能在历史或文学领域,不过我们也不妨一试,人类认识事物是有其规律的,例如最早的时候,我们认识打雷下雨这些自然现象的时候,可能认为是鬼神的杰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打雷下雨是有其规律的,如,在此以温带为例,在季风气候区,每年的夏半年的雨水较多,而冬半年的雨水较少。而打雷大家也许已经很熟悉了,雨天打雷多已经被作为常识而被大家认知。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运用它能够科学的认识世界,因而它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只说概念未免太高、太大、太远,我们不妨把这些方法展开,选取思考较多的部分,加以实际的事例,以便更好的理解。

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联系的客观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水浒传》中,宋江包庇劫取生辰纲的晁盖一干人等,后来被揭发,宋江逃窜,官府拿不到人,因而去找其父,其父出示一张断绝父子关系的文书,以示与宋江无关系。这张文书虽然在契约(暂且如此定义)上断绝了与宋江的关系,却改变不了他是宋江生父的事实。从宋江与其父在自然伦理的联系来说,联系客观存在,无论承认与否。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有几层含义,一是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好比一个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协作,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二是任何事物都同其他的事物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如果把我们人看做一个事物的话,人有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要,需要同社会中的其他人和事物相互联系来满足;三是整个世界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当今时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这个概念已被世人广为认同。联系的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可以是本质的,也可是现象之间的,总之不一而同。 发展的观点,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好比人的生老病死、气候的四季变化、天气的阴晴冷暖。

全面的观点,即矛盾的对立统一,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一概念较难理解,举个不好的例子,在一些经典动画片中,会有此类剧情,当主人公为一个问题矛盾时,会跳出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可以把他们当做矛盾的双方或者矛盾的两个方面吧。

三、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分宏微观来看:

在微观上,他们有相通之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这些思维方法在两者中各有体现,这对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有很有用的指导意义。

在宏观上,这个问题可能有较大的争议,有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而现代科学更多的是运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如果运用唯物辩证法,考虑的因素过多,不利与认识问题。对此观点,不能妄下结论,暂作参考,只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都可以加以利用。 由于精力有限,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只能达到此程度,感觉对于本学科的学习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有时间精力,会加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好的思维方法的指导。

第五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体会

作为一名理科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使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这可以使我弥补高中以来我对人文学科学习的不足,还可以使我用更成熟、更理智的角度看待一些生活中基本的问题。

高中阶段我只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和国家的相关知识,但是唯一没有学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这使我十分遗憾,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它告诉人们客观世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它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虽然高考完我自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感受不是很深,因为有些知识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晦涩难懂,我不能把握其实质。我希望在大学期间再次学习这些知识,会使我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尽管从开学到现在并没有接触到较多的的哲学问题,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使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也让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纠正了我对两位大师的部分错误观点,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认真学习历史背景,犹如“磨刀不误砍柴工”中的“磨刀”阶段,这看起来是徒劳的,但是其真正的意义、功能却是不可估量的,它让我们学习到、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而不是脱离开社会历史、文化、经济背景的上的纸上谈兵。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作用我觉得是可以使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不被一些浅显的表象所迷惑,让我们通过现象来看本质;让我们学会辩证统一的哲学思考方法,让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解决问题,并不是采用一种“绝对”的思想来看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看待问题时更加全面,用一种宏观、统筹的观点看待、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微观、片面的观点看待、解决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使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在问题中学习,在错误中进步”,这句话看起来简单,但是内涵却十分深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以致用,而学习不能是单纯的学习,不能因为学习而学习。只有解决了问题,知识才是有用的,学习才是有益的,学习才发挥了其本能。错误其实并不是不好的,虽然没有人喜欢错误、失败,但是失败(错误)确实是人(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石,因为没有人会以两点间以直线的方法抵达成功,要学会以“人”的角度对待失败(错误),并在其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才达到成功、进步的目的。

最后,我希望我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希望该课程可以指引我不断进步,不断向真理前进!

上一篇:小学片区工作总结下一篇:学习雷锋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