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2022-09-12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对语文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 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 由于语文教学长期受到“工具论”和某些传统教学的影响,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

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 课堂依然是采用“讲解——接受”模式, “满堂灌”教学法, 轻视学生个人体验、理解;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 忽视在阅教学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的方法等情况。同时, 受到高考指挥的因素, 阅读教学仍是急功近利式的应试教学, 教师紧扣教材, 注重考点、长文短教、轻文重题、重古弃今,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以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严格遵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师和学生回归到自身角色, 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阅读教育才能取得彻底的改进和提高。

1 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成就学生, 成就自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 时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 即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1]教师由传统理念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者, 作为学生的阅读伙伴介入其阅读过程, 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 教师以他的的阅读深度与高度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起着引领作用,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种“对话”理念的引入, 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对话者之间相互作用, 达到知识生成、情感成长和态度培养的目的, 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能力得到发展。无疑这样的对话使语文教学成为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角色的转变就需要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积极高效的课堂氛围, 力求引领学生走进名作名篇的模拟情景,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以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名家大师或是学者凡人对话, 一同观察、思考、交流、感悟, 获取姿态斑斓的各种知识, 进而领悟文本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等内在机理的妙处, 学习他们的闪光智慧与高尚情怀, 涵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而且, 要教师要抓住阅读教育的关键, “语文教学的对话论核心含义在于: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对话, 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对话, ……其终极目的是在对话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素质, 提升学生作为人的精神高度, 并借此进入更高、更新的对话平台。”[2]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 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中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通过角色转换, 既能对学生起着“导师”作用, 成就学生, 具体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 使自己能够享受工作, 享受人生, 感受幸福, 获得尊严, 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人生理想, 获得自己的人生美的体验。

2 个性化阅读, 以学生为本——学生在阅读中起主导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增强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悟、体验, 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总体确立的是“人文教育”的目标, 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因此,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学生发展的环境, 学生不再是课堂的上的从属者和被灌输着。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同样, 阅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离开了学生的灵魂和精神, 严格来说, 就不成其为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社会接触面更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也更复杂、深刻, 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 身心发展趋于成熟。首先,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更加的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 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发展, 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去解决新问题。他们的迁移能力也不断增强, 能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产生新想法的数量多、种类多。其次, 高中生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 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有了很大发展, 有助于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独立分析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因此,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 个性阅读的条件。

在具备了个性化阅读的前提下, 应该留给学生充裕时间, 不去打扰, 不去提醒, 不做任何目标的要求, 不进行丝毫的阅读干预, 让学生自己直接充分地接触读物, 拥有属于自己独立的阅读空间, 尽情体验涵泳。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气氛中才能除去心中的浮躁, 涌起阅读的渴望;才能为自己的心灵作主, 任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在作品中翱翔, 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 或是疑窦丛生, 或是豁然开朗。况且,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智行为, 靠理性分析和他人言传决难奏效。阅读文本的这种极大的多维拓展的张力, 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 很难体现出来。文章中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必须由学生在充分自读过程中自求得之。学生自己直面作家作品, 用自己的眼睛阅读作品, 解读作家的精神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抚摩作品, 生成自己的人生感悟, 从而真正的获取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 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3 结语

语文新课标精神和理念引导下的阅读教学,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还学生以自主和自由, 释放其阅读的兴趣, 进而积淀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是本着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体验,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实现认知的教学目标。在自主阅读教学活动中, 只要从学生阅读起点出发, 遵从阅读本身的规律, 不失掉教师自身的领航作用, 自主阅读教学就是生动而真实的。同时, 切实实施“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发展, 不仅要转变观念, 还要在教学中大力践行, 真正实现新课程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弊端, 在新课程目标的背景下, 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角色转变, 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只有如此,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中阅读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师,学生,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 潘涌.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9) .

[2]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利用摸球模型分析彩票中奖下一篇:不同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性状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