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论文

2024-05-1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论文(精选8篇)

篇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论文

1.1 重实践,轻理论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多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大量的课时被体育实践所占据,体育理论课程相当少,忽视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只重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甚至有的高校,只安排了实践课程而几乎不上体育理论课。目前的体育教学单单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标,而忽略了终身体育的思想。

虽然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身体的锻炼,但却对体育理论知识比较陌生,不能够体会体育教学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因此自我锻炼的意识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育课程的学习,没有足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就不够牢靠,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就不深入,导致学生难以在体育教学中取得终身受益的效果。

1.2 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这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程教学显得更加死板,更加强制,毫无新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显得很被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陈旧,直接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停滞不前,给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1.3 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设定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随意,没有考虑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相结合,没有考虑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理念、运动理念相结合,更没有考虑将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要素,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使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健康化,更加符合现如今终身化的体育理念。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走向

2.1 教学目标趋于终身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教育是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提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教育理念,主要是提倡在体育教学中应该以人终身的健康发展为目标。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新时期下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期望,能够满足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追求,因此终身体育教育必将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各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朝着终身体育教学的这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发展。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是要贯穿人的一生,使体育教育为人的终身健康服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指导思想,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增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心底接受体育教育,将体育锻炼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未来改革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将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学之中,这样的改革理念才能够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中必须与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相结合。

2.2 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趋于多元化

随着经济和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所谓的多元化不只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还包括体育教学的形式、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等,都相应变得多元化。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新的单元,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原来单一的教学目标逐渐向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推进;原来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了网络信息化,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很好的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学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教学中,还可以提高体育教育的娱乐性和竞争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

篇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论文

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鼓励学校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第一要素,以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以实践体育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对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将在体育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大学生逐渐接受体育教育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内容要将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技能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创新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在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流行元素,比如体育舞蹈、武术等体育项目,既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体育考核和评价的传统方法皆是依靠分数,只有考试分数及格了才能通过了体育教学要求,达到了体育教学的标准。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使学生只重视分数而忽视了对体育教学的追求,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十分不利。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考核和评价制度不应过于单一,要具有多元化,要从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水平、心理健康以及兴趣爱好等多方面来进行体育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高校体育教学考核和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使单一的体育考核以及评价向多元化的综合的考核以及评价转化。通过改革后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更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

3.3 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团队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体育人才,各高校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制定培养优秀教师的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团队。首先,,学校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积极进修,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进行。同时学校还要制定相应有效的竞争和奖励机制,以增强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处理课堂内外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支持。

4 总结

篇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论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创新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体育与德育、智育共同构成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高等体育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十分重要的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计划中的最基本课程之一, 是整个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 是达到我国高校体育任务、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教育手段。搞好体育课教学, 可以促进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的体魄和坚毅的人格,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推动我国终身体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几十年来,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层加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基础投入, 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升, 高校的场地基础设施和体育设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 高校体育科技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仍相距甚远,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育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 大学生对体育教育厌倦的情况仍有发生, 高校的体育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走?如何才能革新大学体育教育, 已成为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1、教师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根据调查来的结果显示, 学生们对老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最反感的主要有:中途无缘无故地离开、接电话、随意聊天、动作示范不规范、授课不认真等。这样, 在学生面前, 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就大打折扣, 教师的权威也会受到挑战。我国有句古话:“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大学体育教师们要想做好学生们的体育教学工作, 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为学生们做好表率,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体育教育也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 通过走访大学生了解到, 一些高校体育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缺乏运动前的准备和沟通, 课堂纪律和秩序要求不严;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松懈等, 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1.2、体育教育科研等经费投入少

目前河南省个高校的体育经费投入平均为16.8万元, 但河南省体育经费投入最高的高校和投入最低的高校经费相差28万元, 整体高校体育经费投入较低, 而且极不平均, 呈现出大城市高校投入多, 中小城市高校投入少;重点高校体育投入多, 非重点高校体育投入少;体育专业类院校投入多, 非体育专业类院校投入少。这些都影响了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 不能满足高校师生对高标准体育教育的需求, 给高校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2、革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2.1、革新体育教育方法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 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正确的, 科学的,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反之, 错误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反而容易把学生们引入歧途。为了高校体育教学能及时收到教育效果, 大学教师必须有目的的转变观念, 革新体育教学方法。教师们在进行体育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 这样就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进行自主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体育教育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 革新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瘾大大学生们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2.2、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促进复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教育,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承认。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是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所以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促进复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复合型体育教师”是指在知识结构方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的知识群组成, 在智能结构方面由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聚合而成的, 即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主、辅修专业的经历, 还要涉及与主、辅修有关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总而言之, 高校体育教师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有宽阔的知识面、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动作示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赛场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等。复合型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方面都是全新的, 既能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 又能实现文化知识、理论素养和体育竞技的完美统一。

3、结束语

总之, 体育课程的改革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课题, 只有各个老师认真负责, 形成合力, 认真总结学科的规律, 就能取得课程改革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06.

篇4: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论文

[关键词]国外高校 我国高校 英语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郑素杰(1968- ),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教学法。(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GZG0619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56-03

有学者和媒体把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比喻为“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温水”。在十几年的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此同感。带着这个课题,利用学术交流、参加国外英语学习班、走访海归专家、查阅文献等形式对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日本医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进行了观察、了解、研究,并把这些国家英语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与当前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感到这些高校具有突出的共同点和较强的经验性可供借鉴。

一、从国外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看,“应用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日本和韩国的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中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英语的基本语音、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就不再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也不是单纯地为了过级或考试而学习英语,而是应用英语,将英语作为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学习英语也就从单纯的理论学习阶段上升到应用学习阶段。而美国由于是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外语语言教学一直比较活跃,特别是英语语言教学,从小学开始就以应用为主导教学。到了大学阶段,英语语言教学更是把学为所用的教学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地说,在那里应用语言教学已经成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实验场。从了解的情况看,美国、日本、韩国的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高学生在学习、研究、工作、交流中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学校和教师在整个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设施以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应用教学体系。相比之下,我国有些地区的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与中学相比较,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充其量只是在中学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基础语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大部分还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学习的基础阶段。

在课程设置上,日本医科大学,甚至全日本大学的英语语言教学选修课特别多,都没有固定的统一教程教材;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英语语言课程全部是选修课程;韩国延世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每个教师开设的课程都不尽相同。道理很简单,老师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开设课程,学生是为了自己专业方面的研究或今后工作目标的需要选修英语课程。而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课程,几乎是一个模式,学生根据专业不同自主选修的余地相对较小,有的高校因外语选修课少最后开成了必修课,有的高校外语选修课名义上开了,距离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却相差很远,有的高校外语课根本就没有选修的余地,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材选择上,这三所国外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教材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选定,每年的教材要根据学生的水平、社会的发展需求、语言的变化、文化的差异来定。像韩国延世大学有的英语教师综合多部教材的新观点,自编教材,发给学生,实用性很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使学生能紧跟时代经济科技、语言文化的发展,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由于教师自己设定开设课程,自己选用教材,自己指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就不得不迫使自己随时追踪世界语言发展的动态,随时研究学生情况,随时补充所需教材,随时考虑具体教学方法,随时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这对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所以,在这样的高校任教,其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之相比,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教材,虽然历经多次改革,但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乃至学生科研及专业不同的实际需要挂起钩来的还不是很多,内容也不够丰富。教学还是以精读、泛读、听力为基本课程,采取一个学校统一教材、统一授课、统一评教的方法。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单纯讲解语法、语言点,分析课文,就理论讲理论的层面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空间很少。由于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也很难有创新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展现。

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这三所国外高校考试题均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除了应用英语课程有少量的基本的综合题外,多数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我国的高校考试形式种类繁多,用的时间总和也比较长。因为我们把考试、过级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过级。考试、过级一旦合格,学生所学的东西能否在实践中应用,也就不是学生在短期内要考虑的问题了。

二、从国外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课堂看,学生是中心,是课堂的主角

由于教师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英语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师没有满堂灌的现象,而是把主要时间让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具体目标,叫学生扮演课堂上的主角,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在实际运用语言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技能;通过增加对所学语言的接触(exposure)来增加对学生的输入(input),进而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在口语这类语言技能训练课中,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活动。教师事先给学生留讨论题目,叫学生课外进行准备,课上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旁边听,时而进行指导,一堂课在要结束时进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组织和指导的作用,而且为组织和上好这堂课,在课前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细致和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阅读和选择相关的资料,拟订会话题目,如何安排讲课的步骤,如何引导学生讨论,提出哪些思考问题,如何总结,等等。在教学中,他们所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效果。当学生直接参与,积极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或者说进入了输入输出的状态中,他们就会学习到新的东西。

而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不要说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语言、思想交流活动,对有些课来讲,甚至1/3都做不到。授课方法基本还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时而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做法。对于“口语”一类比较容易组织学生活动的课程,学生活动相对多一些;而对于理论课,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整堂课包办,学生听课记笔记。这种状况,尽管近些年来在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日本医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的英语语言教学相比,我们还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而不是“本质”上的改革。我国高校在专业外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使用外语教学,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出好的语言环境。然而应该注意到,如果整堂课教师在讲英语,学生只是听讲,受益大的往往是教师一方,可能是教师的口语提高很快。所以,建立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应用语言环境,使学生语言学习在应用中得到快速提高。

三、从国外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上英语语言课,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讲英语已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英语的基础不同,有些学生的发音不准。然而上口语课时,无论是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是进行小组会话,他们都能积极踊跃地参加。其结果是,久而久之,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过去经常犯的语法错误也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了纠正,他们的发音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在这里,看不到老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发音(除非是在练习发音阶段)或指出学生说话中语法错误的情况,见到的只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Good!”“Very good!”“Excellent!”即使是句子中有很严重的语法错误,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还是鼓励。教师所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与之相比,在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尽管很多教师都已注意不要过分指出学生的错误,以防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多数教师还是把当众纠正学生英语错误当做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回答问题时害怕出错的心理负担,往往使学生渐渐地从被动地回答问题、不愿回答问题,到彻底失去了主动讲英语的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了。有的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甚至走到工作岗位之后,都无法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工作。可见,从开始学习外语时就有害怕出错、害怕出丑的心理,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也会在后来的工作中产生不良的后果。这种害怕心理的长期存在,不能不说与语言环境、与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教师不断地在其他同学面前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适当的机会和场合下,老师强调出正确的用法或通过老师本人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用法,是英语语言授课的技巧。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要经常作讲座或报告(presentation),教师根据所学的内容或教学目的给学生指定题目,或由学生自定题目,然后由一名或两名学生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讲授一节课,或是针对一个问题由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或是讨论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在进行讲座或报告之前查阅收集资料,编写讲座内容,打印讲义,准备各种教具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持讲座的人要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进行参与,或是叫同学们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是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讨论。在讲座之后,教师发给同学一个评估表,组织他们对这次讲座进行讨论评估。对于一个讲座来说,老师叫同学在评估表中就整体组织、语言可理解程度、表情及形体语言、讲座目的性、讲座的效果、各种授课技巧的使用、讲座中最佳之处、讲座中需要改进之处等发表意见;对于一个辩论来说,评估表可能包含引言介绍、论点、论述的条理性、例证及数据材料、反驳情况、结论、讲演者的神态、语法、语音语调、提示卡的使用、辩论的精彩部分、需改进之处等。这类讲座有些环节,很像我们高等师范学院毕业班教育实习前的试讲,由学生在课堂上主讲一节课,之后由大家对讲座提出意见。不同之处在于讲座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他们的讲座不仅仅是主持者的活动机会,也是全班同学共同的活动机会。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踊跃地发表意见或回答问题。他们对这类讲座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由此提高自己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日本医科大学的学生到了大学四年级以后都要进研究室,每一个研究室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与专业有关的研究会。主要是让学生阅读、翻译其他国家在自己这一专业方面新近发表的文章,并将文章从英文翻译成日文,既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情况,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如果所译文章有社会价值,研究室的教授就会立即整理,交由杂志社或出版社发表,使之立刻产生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工作不再由专门的英语语言教师担任,而是由各个教研室的教授来主持。

四、从国外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手段看,现代化教学,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是学习信息快速、准确输入的保障

在韩国延世大学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师已不再停留在录音机、投影仪、VCD的使用上。课堂上用电脑向学生展示讲稿,并根据需要插入图像、有声资料或影视节选,因而使课堂教学比较生动,比较形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使用多媒体的频率和范围上,不仅在高年级理论课的教学中使用,在口语、听力这类基础技能的训练中也使用。在布置学生做的讲座(presentation)时,也要求学生使用PowerPoint。因此,通过观看老师用PowerPoint展示讲稿和自己用PowerPoint做presentation和作业,学生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用很少的时间获得信息,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分析上。在对信息进行搜寻、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能的提升。学校把计算机辅助语言列入教学计划,教师以此来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英语会话和写作方面的练习。在对语言中心和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上,学校的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可以免费自由使用,包括教师和留学生的家属。

我国高校目前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很普遍,但普及程度、应用范围、使用频率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个别学校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不会使用internet,不会用FrontPage及PowerPoint编写讲稿。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有的英语语言教师甚至连投影仪也不会使用。所以,各高校应组织教师培训扫盲(计算机语言)。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都会感到,如果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工作。有时我们遇到一个词组或一个事件,不懂其意义或不知其历史背景,在词典或参考书中又查不到答案或弄不准确时,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带来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5:我国高校声乐的教学论文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从事声乐教育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人才辈出,国家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声乐学科也从无足轻重的副科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声乐的发展和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同时,传统声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统一教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篇6: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经济的腾飞, 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 只有把握经济形势, 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才能取得发展。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 指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 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战略思想, 结合高校体育的特点,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建议

体育的繁荣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体育活动, 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 符合人类娱乐活动的规律, 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化活动之一。因此, 探讨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变化, 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 意义重大。

一、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

1.国际化。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 竞技体育的国际规模日益扩大。在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 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 国际竞赛竞争加剧,实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导致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日益加强, 国际体育学术活动日趋频繁。一些主要学科, 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情报学和比较体育学等均有国际组织。一方面, 体育国际化表现为大众体育的国际化。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在经济发达国家, 大众体育已成为国际潮流, 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并驾齐驱之势, 国际上已成立大众体育组织和残疾人体育组织机构。另一方面, 体育全球化成为主流。

2.社会化———未来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 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 作为社会的缩影, 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这里, 除健身强体外, 青少年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成年人则为共同利益或兴趣, 在运动中结交朋友, 融洽关系, 商谈业务, 显示社会地位;老年人健身防病,消除孤独, 激发活力, 颐享天年。

3.科学化———体育科学化是未来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未来体育必然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利学理论方法制定政策, 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在于教学思想的科学化。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处方”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认为, 在当今竞技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 运动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 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 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 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 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体育的方案, 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4.素质化———高校体育教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生长发育, 培养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质基础;同时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创造前提和培养兴趣。

二、未来社会体育战略思想及发展趋势 未来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 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健康教育, 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按照这个要求, 未来体育的发展呈现如下六大趋势: 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体育的形式多样化;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 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 体脑倒置。为弥补这种偏差, 缓解脑力紧张,“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成为体育活动的主流。人们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锻炼肌肉, 更希望其能训练心脏, 增强心力, 消除心脑紧张。因此, 体育的趣味性增加, 体育的艺术性提高, 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人们可以从身体活动中得到美感, 享受身体的愉悦;体育的自然性增强, 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古老的、随意的、简单的户外活动如爬山、林间间漫步等形式愈加受到人们喜好;同时体育的冒险性加大, 在大自然中尽情展示自己, 既享受自然的旖旎风光, 又体验战胜自然的快感, 在大自然中炼就机体、陶治性情, 新型的运动项目不断出现,如江河漂流、攀岩等。

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及建议

我国高校体育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 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 在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下, 高校体育发展有以下趋势。①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终身体育是目标的最大归宿。教学大纲的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对高校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研究, 主要围绕培养体育能力、体质教育、整体效益、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观点进行探讨。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开发研究, 认为体育教学目标应向多元化、多目标方向发展。

②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合理、科学, 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 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③高校体育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娱乐化及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等特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被广泛采用。如“发现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引进体育教学领域, 打破了以往主要以特殊认识过程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及三段式常规结构, 深化了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多种认识。④高校体育科研将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并带动指导实践的进步, 突破口将以体育教学领域为焦点, 以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为内容。高校体育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继续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开始重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 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呈现新趋势。体育教学思想提出以育人为最高目标, 以知识技能为主导, 培养能力为重点, 身心发展相协调, 终身体育为方向。体育教材内容向竞技、娱乐、健身等方向转变, 并重视发挥高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作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实验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 重视教师的“导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 关注整体化教学方法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的突起并逐步规范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教师质量有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并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全面积极的影响。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 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学生身心和谐为前提, 终生体育为方向, 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学生人格的健康教育, 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 发展高校体育的具体措施是: 2 适应形势, 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意识。面对国际化的社会形势, 学校体育必须与时俱进, 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应变意识, 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②加强并实施系统体育学习。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形成运动习惯, 学习人体基础知识, 普修各项体育运动, 学习体育基本的实用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着力培养相关的体育素质,树立终生体育的观点。并逐步系统学习体育知识, 注重体育的基本技巧, 初步掌握“怎样进行健康(体力、心理)诊断;怎样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实施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体育小团体, 培养共同兴趣。③顺应科技潮流, 加强高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篇7: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就目前来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源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越来越明显,以前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与技能的需求。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第一篇

一、现阶段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虽然以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的方式去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的确可以改进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质量。

但是从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在游戏化教学摊需探索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体育运动教育观念方面

体育运动游戏化,不仅仅要求教师从实践课程出发讲体育游戏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去,还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保证体育游戏的时代色彩。

但是,从实际的调查来看,体育运动教学观念尚须突破。

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学存在过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来开展,依然占据比较大的比重,过于强调基本部分内容,忽视了其他部分,使得课程的结构变得不科学,从而影响课堂质量。

归根结底这就是因为体育运动教育观念还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原因。

(二)传统体育授课模式方面

现阶段,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讲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重点,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另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以行政教学班单位为主题,教学时间,内容,方法都比较固化,

难以给予教师充分的主动性去开展,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培养,如良好思想品质,优秀的团队意识等;再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偏袒体育素质高的学生,

忽视了对于多数体育技能不强学生的培养,不利于整体体育素质的提高;最后,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教学场地,器材,设备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事业发展。

(三)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方面

现代化体育教学理论中,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体育视角,去展开体育教学设计工作,并且表现出比较高的课堂教学素养,从而有效的开展T恤教学工作,但是。

现阶段,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职业精神缺乏,教学存在片面性的问题,难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游戏资源,去开展教学活动。

另外一方面,教学评价标准缺乏体育游戏化元素的思考,难以从这个角度去激发体育教学研究游戏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难以保证对于教学结果的有效考核,同样会影响到体育项目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体育教学内容编排方面

现阶段以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材结构,是体育教学内容编排的主要内容,这与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之间的联系显得不清不楚,教学内容编排依然讲技术作为主要内容,忽视了有针对性地去考虑现阶段大学生的需求,没有做到实事求是。

现代化体育教学精神,要求回到最原始,最本真的教学目标去审视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的策略

上述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其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和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以运动项目游戏化理论为引导,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的。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并且在此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去开展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探索和尝试活动。

具体来讲,教学目标应该秉持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了解体育文化为目标;

其二,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身体能够得以锻炼,并且于快乐的氛围中去开展;

其三,注重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其四,关注于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以不断磨练学生的思想意志。

由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运动项目难度,规则,训练强度去做好调整和改善,并且依据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的真实情况进行升级和优化,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更多益处。

(二)调整运动项目的教学方式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无论是规则,还是运动强度,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和简化,这是符合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发展的基本精神。

简单来讲,我们在进行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强度等属性信息,积极进行简化和改造,以便增加其趣味性。

详细来讲:其一,对于球类项目来讲,从场地,技术,参与人数的方面去进行改造,增加其趣味性,简化战术,增加运动人数,以最大化的给予学生机会去体味参与运动的快感。

其二,对于田径运动来讲,积极尝试缩短短跑距离,适当增加人数,降低运动强度,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去接受,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的积极性。

其三,对于体操运动来讲,依据学生实际基础水平,对于艺术体操动作进行改编,使得其难度不断降低,实现动作组合的简易型,并且播放轻松的音乐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应该积极降低器械难度,做好学生的保护工作。

(三)控制运动项目的趣味层次

我们知道体育项目游戏化内容有着比较明显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势必会使得运动项目教学质量难以得以提高。

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监控作用。

积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明确运动项目的游戏化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游戏仅仅是教学工具和方法,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过度游戏而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依照游戏规则来开展,教师此时应该扮演公正的裁判,做好教学组织规划,避免因为游戏产生冲突;

其三,合理进行项目游戏分组工作,依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综合考虑,合理搭配,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做好观察工作,保证能够对于学生的体育技能做到全面的掌握;

其四,秉持激励教育原则,对于学生的体育技能给予正面的评价,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去面对体育难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开展各项活动;

其五,鼓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以全新的方式去开展游戏,使得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以不断实现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

(四)促进体育教学情境的多变性

教学情境的多变性,能够促进教学创新改革,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兴趣。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出于游戏环境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同时去实现运动技巧和方法的学习。

简单来讲,教师应该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其成为教学的主人,积极探索体育知识和实践;其二,做好情境创设工作,做到游戏情境的连续性和多变性,甚至可以再同一课程上使用多个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

实现知识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培养不同的体育实践能力;其三,积极开展集体讨论活动,使得学生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得以培养,无论是技术问题,

还是规范问题,都相互交流,相互分析,相互探索,潜移默化中实现技能,技巧,思路和精神的全面培养;其四,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运动到体育游戏教学中去。

因此,应该积极健全此方面的设施体系,保证其满足实际教学工作需求的同时,使得其成为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三、结束语

将运动项目游戏化运动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执行游戏活动规范;

其二,多角度去开展游戏流程,做好游戏设计工作,以安全性为基础,处理好趣味性和教育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三,强化游戏教学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得其处于健康,合理和科学的状态下进行;

篇8: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体育教育思想僵化

对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忽视把“健康第一”、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放在首位, 造成目前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形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与缺陷, 使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现有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缺乏一致性, 并且发展滞后。我国高校教学内容绝大多数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缺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的项目。有些现代体育项目的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讲掌握相对困难, 这对于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育来说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忽视了体育的价值与功能, 且从小学到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 学生对其中某些项目早已厌烦, 致使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从而影响体育教育的发展。

(三) 教学过程单一化、技术化

体育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和个性差异, 片面强调共性, 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增强学生体质, 几十年来贯彻的“重技术, 轻理论”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忽视了“健康第一”的根本思想, 忽视了体育健身方法和保健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对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

目前,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 考核以技术达标为主, 把体育课的最终目的制定在“技术考核”上,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下降甚至恐惧;同时使学生占用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用于练习考核项目, 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及能力水平提高方面的评价, 使学生处于被动、盲目的应付状态。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改革目标, 正确的改革目标, 应体现体育教育的本质, 只有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 才能通过教学改革, 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及效能, 避免使体育教学偏离正轨并对体育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其次, 改革应从实际出发, 针对当前体育教育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寻当前体育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才能使改革有明确的目标, 才能使体育教育开创新局面、创造新水平, 最终使体育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一) 树立全局观念提高整体效益

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系统的作用, 是树立全局观的前提。体育教学系统既属于教育系统, 又属于体育系统, 同时本身又是一个具有多结构多层次的系统。在教育系统内, 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改革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 完善整体教育的内容。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适应社会能力放在主要位置。在体育系统内, 学校体育教学要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改革保持一致, 要为社会培养体育人才, 丰富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 改革应涉及到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组织方法、内容、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运动训练等各个方面, 以提高教学改革的整体效益。

(二) 教学内容选择应以学生为本

高校体育课程应把体育内容与个体差异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不是以单一的教学目的为基础以实现体育活动内容, 更不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来对体育课程实践部分内容进行分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活动时所面对的客体不同而对体育课程实践部分内容进行分类。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注重竞技与兴趣结合, 精选具有广泛基础的社会适应性知识, 以注重学生根本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的业余生活爱好, 实现健康一生的目的。

(三)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性

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 教师的指导作用为辅, 在人格上, 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和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是“导师”而不是“讲师”,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 不但要传授运动知识, 而且还要把运动技术原理和健康养护等终身保健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 打破“教师教, 学生学”的被动教学模式, 给学生发表见解的空间,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启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创新的能力。同时, 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教互学、相互讨论、相互鼓励和相互评价, 创造既有竞争, 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环境的和谐与温馨。

(四) 建立素质与能力并进的评价体系

素质可分为两类:即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对这两类素质均有促进作用, 但其性质不同, 素质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基石,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系统而存在, 其根本功能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使学生德智体都得到发展。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上, 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考试制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必须结合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 建立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刻苦精神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要用科学的态度审视教学的“质”和“量”, 以保证其阶段性和连续性。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 而改革是教育的动力。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未来终身体育能力, 增进学生健康为最终目的, 才能培养出大批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 必须根据新时期发展形式的要求, 尊重学校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深刻领会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 注重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以人的发展为本, 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同时,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 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和协作精神, 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这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志超, 等.现代教学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2]陆光.21世纪大趋势[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6.

[3]康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 2005 (5) .

上一篇:检察院起诉书样本下一篇:幼师在校自我鉴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