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财务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对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进行具体分析,期望使我国民办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建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我国民办高校在逐渐宽松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民办高校财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民办高校财务论文 篇1:

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民办高校数量和规模的急剧扩张,其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日益加剧,这些出现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既阻碍了高校自身的未来发展,又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笔者认为,作为民办高校就应当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财务管理的严密性。下面笔者首先将会对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会提出一些能够改善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一、引言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高校,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往往要求学生在生存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进步。民办高校虽然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其中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出现的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个,由于民办高校在资金的运作以及筹集上较为困难,所以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二、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不清晰

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认为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工作重点不清晰的现象,因为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通常只注重记账、算账、核算以及报账等项目,这些工作实质都是最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那么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财务管理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民办高校的发展,所以笔者在此建议一定要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向。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难以实现

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当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显示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去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财务管理监督这一职责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甚至有些高校的教师还利用自身的岗位和权利去收受一些红包去招收一些资历不够的新生入校,这种现象严重的损坏了学校的风气。所以财务管理这一部门一定要利用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才能够使得资金的进出有着明细的账目,对于学校的自身有着更深一层的保障。

3.预算管理不到位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着67.8%的民办高校都存在着资金预算不到位的现象,这种问题的产生通常与其工作人员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有一些民办高校在进行资金预算的时候并没有将预算的具体政策落实到实处,而是在原有的预算账目上加一些或是见一些来估计,这种预算的方式非常不精确,误差很大,是一种较为粗放的预算方法。

4.筹资困难

筹资困难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出现的较为严重问题之一,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只有通过收取学生的学费来获得,但是如果仅依靠这一单一的途径来筹集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有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但是民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所有资产属于教育资产,不能够作为银行的抵押,无论在任何一种配置上,民办高校向银行贷款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公办学校隶属于国家,民办高校与其相比向银行贷款没有任何的信誉度,每一次贷款银行都需要进过严格的审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办高校贷款困难。

5.缺乏投资风险意识,成本效益观念淡漠

在调查当中,接近半数的民办高校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投资观念淡薄,事实上作为民办高校能够选择投资的项目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基础设置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投资。这些投资也会具有一定的风险,很多高校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考虑到风险的多少,而是过多的期待成本的回收,这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会对民办高校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改善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具备自身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如今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个人能力。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于账目的分析和预算,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财务分析做出导向。为学校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降低学校中的决策的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民办高校的运营效率,同时能够避免违规现象的发生,笔者建议在民办高校当中一些互相之间不相容的岗位一定不要选择一人多职去进行监管,这样很容易出现违规的现象。并且民办高校的审计机构一定要 独立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只应当由董事会负责,一旦资金出现超过限额可以及时的进行检测。

3.加强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收支

加强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对于一些支出要严格的进行把控,民办高校的预算应当严格的执行这一操作。在一些预算的报表上,有关监督人员一定要严格的进行审查,坚决杜绝不正当的账目出现,为了达到更加精确的预算效果,可以采用科学的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方法,进行全面预算及部门预算。

4.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增加财务风险意识可以更好的保障民办高校的财务部门,由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收入较为单一,经济来源并没有公办高校那样广泛,所以当今很多高校已经采用了存储风险资金的方式来预防民办高校发生的一些风险。这些存储的风险具有法律保护意识,没有经过董事会的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挪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介绍了一些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以及一些应对策略。财务管理作为学校的一个核心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加强与各部门的良好沟通与协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芬.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0年23期

[2]王惠清,刘珣.浅析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1期

作者简介:

李勃玲(1979-),女,陕西西安人,会计师,硕士,民办高校会计核算方向。

作者:李勃玲

我国民办高校财务论文 篇2:

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

【摘 要】 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对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进行具体分析,期望使我国民办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及改进建议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我国民办高校在逐渐宽松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正在迅速兴起和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已经有资格进行统招,尤其是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本科招生的院校。许多民办高校已经利用政策优势,通过办学者艰辛的努力,由无校舍、无资金、无教师的“三无”学校起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规模和效益并举的发展理念,为学校办学积累了难得的资金,初步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完善。可以说,目前少数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公办高校相比已不逊色,甚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公办院校。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其规模的急剧扩大与管理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比如:有的民办高校以营利为目的,乱打广告、乱招生、乱收费;有的民办高校投资者任意抽逃资金;还有的存在产权关系不清、“家族式”或“企业化”管理、经营不透明、校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体外循环”问题严重。所以加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混乱,势必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学校的大局。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搞好财务经济活动分析,是保证推进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所以,认真研究财务管理工作,探索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的最佳方式,是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责任。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先决内容,是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财权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首先必须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一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及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建议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模式,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分级管理”的条件并不具备,包括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在内,所以应以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有利于民办高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有利于确立学校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学校在自主理财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避免因管理层次过多造成的决策迟滞,增强民办高校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是指学校内部财务各项工作分工与协作的层次与框架。从国外情况来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超脱型,即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主管学校财务工作。其特点是既能体现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校长“超脱”于学校财务工作之外,不利于激励校长的办学积极性。二是专家型,就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授权由与副校长职位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具体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这种体系框架充分体现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财务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三是分权型,即专门配置分管财务的副校长,代表校长对学校财务工作实施统一领导。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财务副校长与财务机构负责人都需对校长的授权负责,有时会形成冲突。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高校以采取第二种类型较好。因为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独特,财务管理也相对复杂,设置“精于理财”的总会计师,更为必要、迫切。

二、民办高校收入与结余的分配

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广泛而复杂,出资人、办学者、管理专家、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其家长、国家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组成了学校的交互式财务关系。妥善处理各方财务关系,合理安排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关系,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

(一)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

民办高校的基本财务特征是社会资源的教育化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化,这是社会资本营利性与教育事业公益性的一种结合方式。社会资本的营利特征要求我们不能漠视社会资源提供者获取适当的、合情合理的回报。

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排斥教育有可能甚至需要赢利。这不仅是因为教育的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而且也因为教育本身需要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投入。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需要“收入”“结余”来积累资金,更需要用“收入”“结余”给予资源提供者适当的回报来激励其对教育不断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

民办高校的活力与生机也主要体现为财务的活力与生机。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机制优势产生效率优势,效率优势必然反映出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社会化的教育资源配置,完全有理由产生“盈利”和“结余”。

(二)收入与结余的分配原则

民办高校收入与结余的分配不能等同于企业,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要求学校分配必须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又要求学校分配不能采取单纯的投资者剩余权政策。为此,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险防范原则。民办高校的“市场性”使学校面临多种风险。如:生源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责任风险、事故风险等。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学校发展的不稳定性,民办高校就有必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风险保证金计入学校教育成本,主要用于弥补各种风险导致的亏损或收支不平衡。

2.发展优先原则。民办高校在安排与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分享原则。民办高校的资源形态具有“资、智并重”“财、才共生”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货币资源、实物资源、智力资源、机制资源、品牌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就应该让各种资源的提供者共同分享,惟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出资人合理回报原则。《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三)民办高校结余分配的基本模式

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民办高校结余分配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按下列要点进行。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民办高校的结余(除国家拨的专项款以外)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的部分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民办高校的收入大部分为自筹资金,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要做好预算,要统筹安排,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越要发展越应考虑到这一点,对民办大学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财政上保持发展后劲,对于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一,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也就是说一个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但是对于教育部门尤其对民办大学用一学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更为适宜,更能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更能合理地安排资金。一般对学校来说每年的9月是学校新一年的开始,次年的8月是一学年的结束,学校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的。按学年度编制财务预算,报送会计报表,进行财务管理,更有利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二,民办高校应注重加强财务管理,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民办高校的会计人员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经济法规、财务制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瞿延东.民办教育的投资主体与校产属性.中国教育报,2001-5-29.

[2] 纯收入分享制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于1984年提出.参见《分享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6).

[3] 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1章第1条,1997.

[4]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2000-6-13.

[5] 章晨.关于高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会计思考[J].教育会计研究,2001.

[6] 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2000.

作者:王 颖

我国民办高校财务论文 篇3:

加强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日益显露,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影响举办者和投资人的积极性,阻碍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从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善财务管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成本;财务管理

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资源耗费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样凝结着无差别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成本与产品生产成本具有某种互通性。民办高校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但也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教育成本的最小化。作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成本管理是组织学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搞好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本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学校的经济秩序,推进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

民办高校的支出主要指民办高校的基本建设支出和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科研等所发生的各种支出。而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则是指用于培养学生、为使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包括以货币支付的高等教育资源价值和因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即直接成本(实支成本)和间接成本(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用于教学和学生方面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学生费用和教学费用,也就是高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的各种费用和学校为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间接成本是指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教学辅助费(学校的图书馆、体育中心、环保、保卫等部门为支持教学发生的各项费用)、教学管理费(为教学提供条件、进行教学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行政管理费(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的问卷显示,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主要体现在其专门人才培养的经费开支上。与我国公办高校经费来源不同,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其财务成本主要是个人直接成本,而社会直接成本所占比重非常低。也就是说,民办高校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学生的培養成本。这不仅因为我国民办高校的职能单一,绝大部分高校只履行人才培养这一职能,其经费的开支也主要甚至唯一的用途是为教学服务,包括支付教学人员工资、教学设备的购置和修缮等;而且还因为民办高校的经费收入也主要是通过办学获得,其资金来源和支出的范围与性质相同,其支出大多为收益性支出,使资金的收支与成本呈线形——直接联系。一些学者曾经对民办高校教育成本与公办高校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民办高校的平均高等教育总成本普遍低于公办高校,而且,其发展受生源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学费收入与招生人数有直接关系,其成本高低与发展规模的联系更加直接。

(二)教育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在财务管理,尤其是教育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著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民办高校的发展,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财务管理仅仅局限于报账和记账的核算功能。其次,教育经费难以满足支出需要。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必须大量增加教学配套设施、教学设备。另外,师资的引进和重点学科的建设,科技、科研的建设,学位点的建设,这些都是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都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持。

三、如何改善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

(一)坚持依法管理原则

虽然我国目前已有针对民办高校财务制度方面的专门立法,如《民办高校促进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但是这方面的管理仍然比较混乱。因此,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更应参照国家对公办高校的相关规定,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学校的财务行为,要遵守国家制定颁布的适用于社会各领域的重大经济法律和法规,要执行政府制定颁布的适用于社会经济特定领域的重要财务规章制度;要执行政府下发的适用于高等学校经济活动专门领域的各项财务制度;要依法维护学校的自身权益,使其不受侵犯,保护学校应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或损害。

(二)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民办高校应该按照“专业化、多元化、多角化”的指导思想来做好学校战略谋划和运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在项目开发设计阶段就引进目标成本,做好市场调查、教育需求预测、规模与家长承受能力预测,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结合学校的目标盈余确定目标成本。另外,还应该推行目标成本责任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必须从成本发生的源流,引进项目设计及其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投资开始,深入到成本发生的全过程,必须深入到教务处、招生、教学等各职能部门。学校需要注意的是,从高层管理当局到各分院负责人及教学管理人员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都必须对成本控制承担起责任。同时,成本控制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起着保障作用。

(三)重视财务预算管理

明确控制目标是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基本依据。民办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按照教育成本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教育成本控制方面所享有的权限和承担的职责;在预算编制中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对人员开支、办公经费、培训费、教学评估费、考试费用等经常性支出由财务部门会同职能部门共同制定费用的标准成本,根据标准成本核定开支,纳入年度预算。对基建和设备购置等非经常性支出项目,一定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防止盲目上马;要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已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绩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超出标准成本的要给予批评并及时加以控制;要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实行由校长每年向教代会作包括学校运行与财务状况在内的年度报告的制度,满足师生和社会的知情权,接受师生和社会对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民主监督与评议。

(四)改善固定资产核算

现行高校的会计核算制度未对固定资产折旧作出规定,一般高校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在事业支出一次性计入的,而不按使用年限进行分摊,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造成高校当年的教育成本偏高,致使固定资产在以后的使用年限内的价值虚增,不利于准确地计算当年的教育成本,加上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或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不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为了有效地计算教育成本,必须改变现行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功能、用途、使用情况的不同,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计提折旧,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该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属性及相关因素,采取与之相应的折旧方法,比如: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在具体核算中,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

(五)开展多渠道筹集资金

民办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个人,包括办学者个人的投资和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将占总投资的大部分,政府的投资所占的比例較小,而在我国当前的家庭收入还不充裕的情况下,民办教育的投资不能主要依靠收取高额学费的办法,这就需要学校依照法律规定,积极组织收入来源,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比如建立健全的学费收缴制度、争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投资、加大社会捐赠力度,积极吸收社会捐赠来扶持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等等。此外,民办高校还可以积极提供产学合作,增加附属事业收益。由于高校创办的校办企业大多依托于高校的人才、知识,占用其房屋、设备、资金,享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积极进行校办企业的创办可以大大增加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促进高校发展。民办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在人才、设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承担政府下发的科研项目或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从而获得经费。

四、结语

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对教育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还要对教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加强教育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是实现高校教育成本合理运行和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面对大众化和市场化的新形势,必须加强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研究,积极推进教育成本管理的改革,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小宁,杨昕烨.新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2014(30).

[2]杜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公开的制度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4(9):106-112.

[3]刘太刚,胡立和.双重目标下的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控[J].中国高校科技,2014(6).

[4]趙善庆.有效控制高校教育成本的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4(18):91-93.

作者:包雯

上一篇:高校信息安全监控论文下一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