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隐性因素的研究

2022-12-30

1 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掀起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 体育课程也随之改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明确化。新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变化, 也带来了教学评价的更新。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 以学生体育课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测评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依据, 将评价的标准更多的集中在教学的效果上, 即计算学生的达标率、及格率。目前, 国内高校对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标准及评定方法一般都是依据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原则、要求和规定执行的。因此, 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来建立评价体系。然而, 作为教学评价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只是教学大纲内所规定的那些显性指标, 而且还包括那些以培养体育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以完善对人的全面教育为目标的隐性指标, 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下, 如何客观有效的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 本文试图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的隐性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2 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隐性因素的理解

从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新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增强体质, 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 学会身体锻炼的方法;二是全面的育人, 利用体育精神来全面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两面性, 体育教学过程也不例外。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在《决定》中已经明显的区分开来。《决定》中对运动技术掌握方面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易于被量化考核的部分就是显性因素;《决定》中的第二部分完善健康人格的内容, 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不易于被量化的内容, 我们把它定义为隐性因素。隐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文体育观教育、体育精神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和人际能力培养。

3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隐性因素存在的特征

所具有的隐性因素,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看清其所具有的特征:

3.1 隐蔽性

隐性因素本身是由软性因素构成, 对它的评价也难以用硬性的指标量化, 它不像显性因素那样可以通过量化加以考核, 而且在教学评价中也未列入必须考核的内容, 形成了评价过程中的隐蔽性。

3.2 激励性

隐性因素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教学手段不容易体现的情况下, 通过教师及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教育, 唤醒学生自身心灵的内部的触动, 激发其塑造自身人格的信心和斗志。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评价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明显的激励性。

3.3 双重性

隐性因素既能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影响, 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也能对学生是以消极影响, 阻碍其正常的体育锻炼。隐性因素与显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 共同提高学生自身运动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的双重因素, 在两者的共同促进下方能达到新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4 忽视隐性因素评价的原因

忽视隐性因素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4.1 评价理念陈旧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 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改进工作;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找出不足, 加以改进, 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对评价认识的错误。教师把评价作为晋职称、评先进、拿奖金的筹码。学生把评价作为拿高分、获得奖学金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 问题颇多, 不利于真正的体现出评价的价值。

4.2 评价内容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内容, 评价主要集中在传授的显性因素方面的内容。评价注重教学的结果, 忽视体育教学过程。对能够体现发展性目标的内容, 比如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隐性因素关注不多, 评价甚少。

传统的一元评价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要求。

我国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从学科角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 很少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以及体育素质方面的差异, 一味的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 忽视了“平等享受体育”的理念, 肯定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教学和学习的真实效果, 评价的作用和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多年来,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系统, 主要推崇实证和人文两个相互对立的体系, 非此即彼。诚然定量评价具有准确、高效、说服力强、易操作等特点, 但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 是内、外部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它既存在可以量化的客观现象, 但同时也存在如个体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体的经验、活动和主观认识、态度、情感等大量的无法进行准确量化的因素。

5 结语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 隐性因素的特征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健康第一”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以“教学成绩”作为体育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而是将评价的标准更多地投向体育教学的效益。也就是在宏观上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完善健康的人格;在微观上提高从事体育锻炼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隐性因素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性因素同显性因素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隐性因素评价中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个体差异性评价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评价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衔接, 相互促进的。在隐性因素评价中定性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他解决了隐性因素无法量化评价的问题, 使评价能够更加合理, 更加符合新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总之, 通过隐性因素的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对隐性因素的评价。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有机结合, 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隐性因素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概括了隐性因素包含的内容, 找出了忽视隐性因素评价的原因。提出了将评价的标准更多地投向体育教学的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隐性因素,教学评价,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 等.现代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J].中国学校体育, 1998, 2:66-67.

[2] 陈俊.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重构[J].大众科技, 2004, 4:27-28.

[3] 刘强德.论体育教学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J].山东体育科技, 1999, 3:49-52.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中数的原码、补码、反码(以下所讨论的均为整数,二进制整数均以8位为例)下一篇:语料库建设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