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听课

2024-05-13

学校领导听课(通用14篇)

篇1:学校领导听课

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一)听课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1、了解性听课(推门听课)。目的在于了解教学基本情况,一般事先不通知上课教师。

2、指导性听课。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教师业务能力的听课,主要对象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和教学业务水平较差的教师,这是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听课类型。课前要指导执行者充分准备,认真备课;课后要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使其提高教学能力。

3、督查性听课。这是检查课堂教学情况,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听课。主要对象是对工作责任心差、学生意见多的教师。督查性听课,事先也可以不打招呼,听课后与检查教案、召开学生座谈会相结合,以便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帮助。

4、研究性听课。这是用于探索教改新路、实验某种教学方法或上好某种课型的听课。

5、总结经验性听课。这是学习、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的听课。要组织更多的教师参加,以扩大先进教学经验的影响。

另外,还有邀请性听课(教师有准备的请求指导)、跟踪性听课(把备课、讲课、评课全过程听下来)、对比性听课(听同学科、同内容的课)、系统性听课(连续听一位教师的几节课,系统指导)等。

(二)听课的基本要求

1、要有目的、有计划。一个学期主要听那些类型的课,听哪些教师的课,安排什么时间听,听多少,要在学期出做出计划。

2、听课要讲究方法。每次听课要做好准备,做好记录,填好听课意见。

3、听课要讲究效益,对所听的每一次课,都必须认真分析总结和评价。

4、听课要尊重教师。要以平等的、诚挚的态度对待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才能提出中肯意见,为教师所接受。

5、听课要有一定的保证。校长及其他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其他处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教务处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

篇2:学校领导听课

一、总则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也为了转变学校工作作风,促进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健全我校领导听课制度。

二、听课人员及时间要求

(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40个学时。

(二)教导处主任每学期至少听课60学时。

(三)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工作情况选择听课,不作时间安排。

三、听课要求

听课可随机安排,也可以是有针对性地跟踪听课。

听课人员应了解和掌握如下几方面的情况:

1、教师讲课与学生听课的基本情况;

2、教师、学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3、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教学后勤工作中的其它问题。

四、听课管理

听课人员应按以下要求填写《听课笔记》:

课堂实际情况分别按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栏目中的指标填写评价结果。同时请认真填写 “评语”栏。听课领导在听课的基础上,应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1、《听课笔记》的领取: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部门将本学期听课人员名单交到教导处,同时领取空白的《听课笔记》,并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

2、《听课笔记》的保存:

每学期末收取本学期的《听课笔记》。听课人员的《听课笔记》由教导处保存。

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坚持执行听课制度。教导处将对听课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听课结果的处理意见

(一)有关人员及管理部门,有关责任部门要及时给予解决处理。

(二)教导处应对《听课笔记》中所记载的主要情况和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公布,并及时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

(三)领导听评课结果将作为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考核中的重要内容。

篇3:新课程下学校管理者听课刍议

一、准确定位听课的角色

作为管理者, 听课时要确定自己的角色。就是说以什么身份出现在课堂, 听课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这样才能听出特点, 抓住实质。

1.“学生”的角色。

管理者要做到有意识地转变角色, 就要充当学生, 使自己进入“学习”的情景中。要从学生思维状况出发, 按学生的水平去听课, 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 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

2.“教师”的角色。

管理者要思考, 如果由自己来执教, 这堂课该怎样讲?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 思考哪种做法效果更好。

3.“指导”的角色。

管理者如果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听课, 就要首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 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其次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 敏锐地发现优点, 以便及时给予肯定。最后准确地发现讲课者教学中的不足, 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管理”的角色。

管理者要从管理的视角统观全局, 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并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二、发挥听课的管理效能

听课活动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推进, 听课活动也在加强和发展。管理者搞好听课活动, 能在教学管理中收到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促进提高、协调关系的效果。

1. 听课的监督检查作用。

管理者听课, 尽管听课的目的及针对的实际情况有差异, 但都有监督检查作用。深入课堂听课, 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而且其特有的控制力度可促使教师认真、谨慎、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更能集中精神听课、认真思考、慎重回答提问, 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听课的评估指导作用。

教学评估, 是现代教学管理中的科学手段之一, 评估的目的在于指导, 而评估指导就要收集教学信息, 管理者听课便是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课可以了解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可以了解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意识等。二是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三是通过听课, 管理者还可以了解校风校纪、班级管理水平、师生情感, 甚至可以了解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等情况。这样, 就为准确评估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听课的促进提高作用。

听课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公认的。管理者持续的听课活动, 能促使教师不间断地钻研教科书、研究教法和学法。课后及时组织评课, 又促进了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 必然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 特别是视听技术的大量使用, 听课形式也趋向多元化。管理者不仅可以到教室里去听课, 还可以在其他时段或场合再现教师的课堂教学,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听课的协调关系作用。

听课是群体性活动, 它有着协调、沟通、融洽情感的功能。对于教师, 可起到挖掘潜能、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教风的作用。对于学生, 具有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励创造性思维、稳定教学秩序的作用。

所以, 教学管理者要当作硬任务, 雷打不动地安排好听课活动, 以便真正掌握教学活动的指挥权, 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掌握教学研究的发言权, 切实发挥听课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三、管理者须把握的听课要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抓教学”是管理者工作的本分。所以, 管理者事务性工作不能冲击教学, 忽视了教学, 就是偏离主航道。

1. 保证听课节数。

管理者要想把课听好、指导好教学, 就必须保证听课的持续性, 而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一般来说, 对每位教师的授课情况都要做到基本了解, 特别要加强听青年教师、个别学科教师的课。没有足够的听课量, 就不能完成对大多数教师课堂状况的实质性了解。

2. 科学安排好时间。

管理者往往有一定的行政事务工作, 可能会影响听课, 这就需要把当天或是近几天的工作安排妥当, 除去临时性的急事外, 要有计划地拿出时间听课。就一天来说, 上午是上课的主要时段, 管理者此时应偏重于深入课堂。下午除必要的听课外, 可多用于处理其他各种事务。

3. 虚心学习, 认真听讲。

管理者听课从一定意义上讲, 是一种学习过程。管理者不可能精通各科教学, 但从领导和管理教学的需要出发, 应尽可能做到略知概要。而听课正是管理者最好的学习机会, 听课前应从教科书和“教参”中了解一下教学内容。听课中要专心致志, 认真思考和体味。主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讲授的知识是否准确, 教学安排和情景创设是否合理,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培养。同时, 要写好听课笔记。听课笔记一般分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两部分。教学过程简要记载授课各主要环节及特点和不足;教学评价主要写对本节课的总体印象、评价及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可在课堂独立完成或在课后与一同听课的人员共同研讨后完成。

4. 平等研究, 科学评价。

管理者听课与教师听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要负责对教师的指导工作, 听完一节课一定要和授课教师交流意见, 并结合课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听课是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 检查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听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层次的意义在于促使教师认真对待上课, 学生认真对待课堂学习;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发现教师教学的成功点, 予以肯定和推广,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和教师深入探讨, 加以解决。管理者每次听课后, 应抱着诚恳的态度与教师交谈。对教学中的问题, 要以探讨、研究、商榷、期望的口吻提出。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 不能一次提出太多的问题, 应选其一两个主要问题与之商讨, 既列举现象, 又分析原因, 指导教法, 促进其进步、成长。对讲课较好的教师, 也不要全盘肯定, 应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激励其不断提高。

5. 统筹兼顾, 全面听课。

听课作为管理者检查和指导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不应局限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学校安排的一些有影响的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及各级各类竞赛课等活动。应坚持全面听课, 坚持听常态课。不仅要听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课, 还要听音、体、美、劳技及班会课;不仅要听优秀教师的课和新任教师的课, 也要听其他教师的课;不仅要听自己没听过的教师的课, 也要听自己熟悉的曾经听过的教师的课, 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新变化。

篇4:学校不应让教师过多听课

笔者不主张过多安排检查性质的听课,至于青年教师主动邀笔者去听他们的课,则会欣然而往。他们会说:“我最近作了一些尝试,但不是很有把握,您能来听听么?”或者说:“我最近没感觉,有点摸不到头绪,想请你帮帮我。”当然,笔者也提醒过一些教师: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自信,听课太多,终日徘徊游移,也有可能丧失基本判断,对专业发展未必有什么好处。读书多,爱思考的教师比只听课会模仿的教师发展得好。听课听多了,习得一些技艺,不过能成为“匠”而已;多读多思,举一反三,学科教学“变小了”,人站得高,境界就出来了。名师的课为什么那样设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课上遇到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如此等等,都是教师世界观教学观的自然反映,这些是要通过思考才能领悟的;一味地听,如舍本逐末,得其皮毛。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他听了多少课,而在于他会不会“听”。

过多的听课也有点像手工业师徒传统,一些青年教师学习名家,频繁听课,研究课例,亦步亦趋,最后画虎类犬,也许就是过多听课造成的。

篇5:学校领导听课计划[定稿]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管理年”,我们第八小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工作思路和文件精神,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文件精神,适合新课程改革需要,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掌握教情和学情,从而有效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工作,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总体目标:

学校校长、副校长要承担适量教学任务,并且要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的听课20节,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课堂教学的交流,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校将把听课、评课、反思和改进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这些活动联贯在一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具体工作措施:

1、有效听课。学校本学期开展实施“精细”管理,谋求“精致”教学活动,教导处开学初制定了系列教学活动计划,包括开学初的校内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学校将有计划的开展这些活动,让每一位一线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校校长要全程参与活动,深入课

堂进行听课,各位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听课要达到10节以上,并提高质量完成听课记录,学校定期对教师的听课记录进行检查和反馈,规范听课要求,从领导到教师都努力做到有效听课。

2、有效评课。听课是评课的基础,听完课后,要组织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评课的目的是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亮点和不足,只听不评,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学校将把评课工作抓实,不流于形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评价他人与被评价中得到业务提升,做到全员参与,多维交流,平等对话。评课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看成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如果我们教师经常“加油”,加“好油”,那么,这位教师专业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也可以看成“美容院”,美容一次能够感受一次“美丽”的快乐,体验一次成功人生的幸福。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地“加油”,不断地“美容”,那么,教师专业化程度一定能得到提升。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为教师们“加油”、“美容”。

篇6: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也为了转变学校工作作风,促进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健全我校领导听课制度:

二、听课要求

1.学校领导必须把听课、评课工作作为掌握教学动态、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规约性制度。

2.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以蹲点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通过听课了解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情况,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指导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3.听课要有点评记录,听随堂课要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参加组内集体听课活动,要参与组内的集体评课活动;作为优秀课评比的要有书面评课材料;

4.领导听课要做到目的明确、方式灵活。听课要听出优点、看到不足、想出策略、做好记录;既要开展好常规听课

活动,又要突出抓好青年教师汇报课和骨干教师观摩课听课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情况;要采取预约、随机和跟踪听课等不同形式,灵活选择听课的时机;要加强对新授课、复习课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坚持巡课制度,并认真做好巡课记载,及时总结。6.领导及同行专家听评课结果将作为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考核中的重要内容。

红旗学校

2017年8月

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2017——2018学上学期

篇7:学校教师听课制度

听课活动是学校教学的经常性工作,是了解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和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主要方式,为此做出如下规定:

一、要有计划有目的

1.听课有要月计划和周安排。

2.要有明确的听课目的。

听课目的`:

(1)一般性地了解教学情况。

(2)研究与检查某一班级某一学科的教与学情况。

(3)研究与检查某一班级的教与学的情况。

(4)研究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5)专题研究。

(6)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二、听课前要有准备

1、听课前要研究教学大纲,了解教学目的,“双基”范围,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做到心中有数。

2、对所听内容要有所了解,要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及习题配备等。

3、听课前尽可能参加备课,了解备课情况和对教材处理的意见,以便听课时做比较。

4、听课要注意听重点,诸如教材处理、教法运用、能力培养、贯彻思想教育、学生接受情况等。

三、做好听课记录

1、听课时要精力集中,不得干其它事情,必须做好听课记录,记录内容如下:

(1)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原则的运用。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3)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4)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课堂气氛如何。

(6)学法渗透的途径和方式如何。

(7)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教具的使用等方面如何。

四、听课后要做出评议和效果检查

1、听课后要做出客观的评议,要肯定成绩,指出缺点与不足,并提出希望。

2、采取多种形式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3、注意总结提高,对优秀课要及时加以推广。

五、听课节数

1、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新分配到校的年轻教师每学期不少于50节。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20节以上。

3、学科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

六、期末将听课记录汇总报教务处。

篇8:简论农村学校听课评课理念的重构

一、农村学校听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和见解, 我们从主体———目的———行为的角度加以梳理。

1. 专家、领导的听评课

专家、领导听课的目的多是为了考核和指导。听课时很少注意到每个环节和细节, 只是宏观地听一听, 心中对授课教师有个总体评判。评课时, 依据自己的经验, 讲讲应如何上好课。有时听课时带有一个听课的评分表, 按照评分表上的各项打分, 最后作为领导的考核成绩。

2. 青年教师听评课

青年教师觉得自己的资历浅, 经验少, 听课是想要效仿, 学习。因此他们听课时记录很认真。但评课时, 却只是说学到什么, 哪些教师有多么优秀。从来不谈问题。

3. 中老年教师听评课

中老年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自己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他们听课一般是为了应付任务:很多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有听课任务, 规定每个学期教师必须听几次课。为了完成任务而听课, 有的教师甚至一边听课一边批改作业, 或一边备课看书, 听课笔记只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评课时, 自由发挥, 随意性强。

二、农村学校有效听评课的理念重构

1. 对概念的重新理解

“听”是形声字, 从耳德, 即, 耳有所得, 本义是用耳朵感受声音。但是对于听评课中的“听”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用耳朵去听, 而应理解为通过感官获取信息。也就是说听课不单纯是听, 而应包含获取课堂信息的各种方式, 我们概括为对课堂的观察。强调的是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 包括观察语言与行动, 观察课堂的情境与故事、观察师生的状态与精神, 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 体悟课堂。

“评”形声字, 从言, 平声。本义是议论是非高下。我们使用“评”的时候往往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 作判断。而评课其实不应只是下结论, 作判断。还应该包括议论、商讨和反思———即评课应是一种平等对话下的反思活动。这种对话不是为了下结论, 它是围绕听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 发表意见。评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评课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授课教师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帮助的客体, 而应是具有话语权和批判精神、反思精神的主体。

2. 听评课理念的转变

(1) 听评课目的的转变

传统听评课的首要目的是考核, 很多听评课还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活动, 因而在许多教师心目中, 听评课就等同于领导带人来检查工作。教师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欠佳, 担心同事看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更有些学校听评课实行排名制, 给每位授课教师打分排名, 这给排名末位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就是在英国多数教师也不愿意被听课, 教师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可见, 如果将听评课作为一种考核方式, 那么就很难消除它带来压力和不愉快感。这就为我们提出了重新审视听评课的目的要求。

(1) 对教师而言, 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首先是态度上的转变。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 从接受到参与, 从被动到主动, 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 听评课强调开放, 促进互助, 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其次, 听评课应是学习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在于研究, 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 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断发现自己, 不断改造自己, 不断成就自己。

另外, 交流方式的改变。互助指导应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 使教师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相互切磋, 使教师关注的问题得以案例分析, 从而共同进步提高。这种同事间听课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也有利于将学校变成一个互相关怀的群体, 从而利于学校发展。研究表明, 教师间的互助听课和指导是促进教师持续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

(2) 对督导而言, 应以帮助提高为目的

传统的督导工作主要是以监督和评价为主。这样的督导工作并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提高。因此, 当今世界各国在教学督导方面都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现在较为流行的教学督导制度要求学校督导就必须经常到学校听课并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作为自己的目的, 他们亲自给教师上示范课, 还组织教师互相观摩, 交流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20世纪70年代, 由柯根等人发展的“临床视导”强调督导员深入课堂观察教学, 与教师一道分析教学, 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时至今天依然被视为是一种很好的督导方式。

这种合作、研究式的督导模式在尊重教师的同时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得教师不再过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不介意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不足暴露给别人, 从而使得教师对听评课更多的是喜爱而不是抵触。

(2) 听评课标准的转变

听评课中, 我们的关注点事实上并不是在听评课过程中生成的, 而是与头脑中已有的标准相比较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听评课之前总是有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标准, 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这个标准来衡量。

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我们心中的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用我们心中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来衡量是否真的合理。

从我们获得的众多学校的听课评价表来研究, 可以看到大多数学校会关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态度、基本功和效果等几个方面。从中比较不同时期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当前主流的评课标准如上, 已经较以前的发生了转变。上世纪80、90年代, 听课以关注教师的基本授课素质为主要内容, 现在更多关注学生。这无疑是听评课理念的进步和提高。但我们也不难发现, 对教师的情感关注, 今天仍存在严重缺失。

卢家楣认为, 教师的职业情感包括: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

这些方面虽有着不同的向度, 但却共同反映了教师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些情感和情感的表达应该成为我们在听评课过程中关注的重要内容, 应该成为我们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一堂好课, 一定是饱含着对教育热爱的课, 一定是充满责任感的课。

三、实现有效听评课的保障———民主

不同领域中, 对民主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从哪个视角看, 民主意识、民主态度、民主能力和民主制度都不可或缺。民主意识是指平等、公共、参与的意识, 民主的态度意味着开放、宽容、质疑、尊重差异等个性品质。与霸道、蛮横、狭隘、自我中心、强词夺理、等个性品质相对而言。民主能力指表达、沟通、协商、辩护的能力。这些具体的内容构成了和谐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契机。在民主、自由的氛围当中, 开放地面对学术、专业的同时尊重个体的独特性, 才能真正发挥个体和整体在专业中的创造力, 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听评课的作用, 体现其内在价值。加之以民主制度的保障, 最终发挥民主的作用。而我们研究的听评课最终就是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 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 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 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 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使每一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 都有与人平等交流对话机会, 都能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声音, 都能够自我辩护, 自我反思。都能够在自我与群体的交互作用中最大限度地汲取营养, 轻松愉悦地发展自己帮助他人。

参考文献

[1]周勇, 赵宪宇.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教育发展研究2007 (9B) .

篇9:通过听课实现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校长 听课领导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78-02

上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对于学校领导来说,要通过听课、评课实现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因此深入课堂听课是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校长走进课堂听课,听什么、看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本人认为校长进课堂听课主要是看四个方面:一看教学思想,二看教学素养,三看教学过程和方法,四看教学效果。

一、审视教师的教学思想

校长对教学工作的领导,首先应该着眼于对教师教学思想的领导。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其教学思想所支配的——即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则决定了追求怎样的教学效果,就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校长走进课堂,就是要力求透过执教者的具体教学活动看到指导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总的来说,就是要看是否做到“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具体地说,是“四看”:一看在完成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注意“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二看是否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三看是否注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将“学困生”放在心上;四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否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次,听一位低年级语文老师的看图说话课。这一节课,教师共提问96人次,全班40名学生平均每人被提问2.4次,最少的被提问1次,最多的学生被提问4次。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不同的层级上,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设问,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实在难得!这说明她很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对学生、对教材都有较深刻地发掘,教学思想比较端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可是,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明确指向的提问,只是“听懂了吗”、“会不会”之类的空洞假问,或虽有明确的提问,也总是指向那么几个“尖子生”,课堂形成了对教师的发问或应者寥寥,或虽然应者如云,而有机会回答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的怪象。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提问那些“中下等”的学生怕碰钉子、绕弯子,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完成效果(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由于有校长在听课,或是怕丢面子,或是怕影响评价而在“作秀”)。这就反映出教师教学思想上有问题:对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对“学困生”缺少应有的关心;只满足于“听懂了”就行(其实学生真的会了吗?未必!),漂浮在轰轰烈烈的假象上,不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教学效果同样也是可想而知!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认识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完成质量。我们一旦抓住了教学思想是否端正这一主要矛盾,其它方面(诸如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二、品评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除了受教学思想指导的制约之外,其个人的教学素养是重要的基础,所以校长听课一定要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素养。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教态、二语言、三书写。

1、教态

查阅资料可知:“教态是指教师对学生、对工作以至对教育事业的根本态度的外在反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包括形体语言、情绪状态、授课态度等的多方面的综合表现”[1]。教师的教态不仅对某一节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教师的教态容易形成定势,久之会引起学生的对该教师执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产生变化,进一步说,教师的教态还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不是借助于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方法与技巧,而是借助于教师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性格影响下的外在魅力,如有着阳光外表、爽朗性格的教师让学生愿意接近;有着极具亲和力的、丰富的表情与动作的教师更让小学生愿意依偎;不苟言笑的教师容易使学生敬而远之;目光犀利、言语苛刻的教师教学生急于逃离……课堂上,教师的教态一旦离开了教师思想、情绪的导引与渲染,那些单纯的方法、技巧就成了僵死的东西。我一向认为,对教师的教态要求应该是情绪平和积极、着装端庄大方、动作从容协调,给学生以质朴自然、亲切和蔼之感。

2、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我们对教师语言的总体要求是:说普通话,表达准确明白、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言语组织富有逻辑性,声音高低强弱适当,没有“嗯、啊”之类的口头禅。

当然,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学语言也有不同的要求。如:语文教师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绘声绘色的感染力(文采飞扬、激情四射、挑动人心等);数学教师语言的简约与准确、启发性与逻辑性;对不同语境的教师语言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调动情绪时的诙谐幽默、面对问题时的冷静诱导等。

3、书写

教师上课就要板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字就意味着给学生讲解、演示、剖析、示范。教师板书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可能是一节课)、影响着学生(可能是一辈子)!

我们对教师板书的要求是规范、端正、流利、敏捷、大小和位置适当。

三、推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听课的一个最基本层面就是看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我一般注意这样几点:

1、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适当;

2、看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清楚,有没有思想性、科学性的错误;

3、看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4、看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严密,是否有节奏感;

5、看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体现,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

6、看是否重视课堂常规的落实,是否重视教学卫生;

7、看是否对“学困生”予以格外关注;

8、看是否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具,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以上各点是相互联系的。对于一堂课来说,将每一点都作全面、详细的评析显然是困难的,但着眼全面是必须的。至于在某一阶段,对某一位教师,对某一堂课,注重其中的几点以至于某一点,那也是很自然的事。

长期的听课积累,有以下体会:

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学计划、教材的规定和课表的安排,有目的地上课,不能也不允许任意调动。一堂好课的目的总是很明确的,要求总是比较适当的。通过听课,我发现有两个“毛病”较普遍的存在着:其一是随意性,少数教师对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抱着不够严肃的态度——如随意调课、课堂上放野马开快车、任意降低或提高教学要求等;其二是盲目性,不少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要求不具体,只满足于走过场——如指导学生读书,只是让学生读,既未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又未明确读的方法和读的程度……每当发现这些问题,我都要及时指出,以引起重视。

课堂教学方法总是依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学生水平以及教师本人的具体状况而确定的,其中既有科学预设,更有教师临场的教学机智。但无论如何,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导而不包;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杜绝教师越俎代庖……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作用,其着眼点应是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科学预设,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对教学直观的恰当使用;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战前动员”,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过程的掌控;是对学生迷惘的及时有效的点拨……所以,我将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定位于:教师善于启发,善于控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校长听课的时候,不只是看教师怎样教,更要看学生怎样学(即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看学生的一双双眼睛;注意倾听学生的讨论、交流;注意研究学生的回答问题和书面练习)——从学生的学来分析教师的教。通过听课、评课逐步引导我们的教师接近课堂教学的较高的境界:像导游那样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像领航员那样给学生指引学习的方法;像教练那样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四、评估课堂的教学效果[2]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又要分析教学结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听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总之,听课总是一节一节进行的,听完课,总是要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条分缕析、具体透彻地交流。一个阶段后,一定要在教师会上讲一讲听课的意见,就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就突出的亮点进行放大、引领。但听课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更是要把一节节的听课看成是领导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不断的听评课过程中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汇总:其一,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要思考该教师教学中的主流是什么?有哪些问题要解决?先抓那个问题?怎样一步步地引导,以尽快达到预定的目标?其二,对学校全局来说,要运筹在全校教师的教学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又存在哪些倾向性的问题?好的经验怎么总结、推广?存在的问题又怎样逐步解决?

这种坚持不懈的听课、分析、综合,很自然的就完成了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有了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通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听课、评课就很顺利地实现了校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

参考文献:

[1]高海燕.浅谈教师的教态[J].今日中国教研,2008,(11):121-122

篇10:特殊学校听课记录

在2012年5月19日,我们全班同学对特殊小学进行了参观。在德育主任的介绍下我们对特殊小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特殊小学占地3380平方米,建筑2188平方米,分为九个年级,十个班级,总共有84名学生,他们的硬件措施十分充分学校中有:感统训练室,烹饪教室,健康肢体教室,美工教室,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等。他们学习的主要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如何适应社会的生活。

当天我们非常幸运可以观看残疾人运动会,在特殊小学的安排下,我们下达个班每个人照顾一个孩子去社区参加残疾人运动会,有羽毛球,踢毽子,接力赛等运动。我带领的孩子十分积极,她参加的活动是保龄球,虽然她智力有障碍但是他十分积极的参加活动。在运动会结束后,老师给孩子们照相。有我们将孩子带回学校,回到班上先进行了休息,然后上了第四节课回到班级在等待上课时,课上的是音乐律动,老师先复习学过的知识《小兵》老师通过音乐带领孩子模仿里面出去的物品,如:手枪,大炮,立正,敲的鼓等一些动作,然后老师交给了而同一个名为小手爬的新的教学活动;老师教给孩子有一个手指爬的过程,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再跟着音乐进行练习,孩子们很用功,很努力的去学习每一个动作。之后他们又练习了六一准备要准备的舞蹈节目。他们十分认真的为我们表演了他们所准备的节目。下课时老师叫孩子们去洗手准备是饭,我们上午的见习活动也结束了。

篇11:领导听课规定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建立校领导及有主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行政人员的听课制度,是综合掌握教学工作的情况主要渠道之一。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校领导及有专业技术职称行政人员的听课制度:

一、校级领导,每月应有一次以上的蹲点年级深入课堂听课,中层干部每月应有二次以上到定点联系班级深入课堂听课。每次听课时间不少于1学时。

二、校领导及行政人员听课时,应认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上课教师,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并要在课前课后征询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沟通学生与领导的关系。

三、校领导及行政人员听课,须填写听课记录。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对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应在课后通过正当方式向教师本人或其所在部门转达,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听课记录本由教导室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统一发放,校领导及行政人员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将听课记录本送交办公室登记并转呈校有关领导审阅。

篇12:领导干部听课体会

司家庄学校 周伟巍

上个周,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小学领导班干部研讨的活动,二十几位领导亲自走上讲台,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彩而又灵动的课堂。

在课堂上,他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详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领导们都表现出了的娴熟的教学技巧,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如何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老师们的语言亲切和蔼,铿锵有力,字正腔圆,符合各年级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通过小故事、小游戏的方法,使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他们通过设置情境、小组参与的方法,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正是由于他们将教学语言演绎得充满艺术魅力,才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兴趣盎然。

二、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在老师们的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引导孩子们学习的一个课堂。宫主任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就是让孩子们自读感悟,体会周总理工作的辛苦,最后放手让孩子们来写诗歌,体现了新型语文课堂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宋主任执教的《高原红柳》,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了对语言积累的重视。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老师们讲课的风格各不相同,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如教授一年级数学的梁主任通过让孩子们举一厘米的小棒感受一厘米的长度,通过设置昆虫跳远比赛,让孩子们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语言适时、到位

老师们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比如:“这一组的孩子坐得最好”“男生会读,女生会听”“你真是一位小老师”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让孩子们内心深受鼓舞、激励。

五、将行为习惯教育贯穿课堂始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们终生受益,老师们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孩子孩子的坐姿、书写、规范答题方式;在小组讨论时,教给孩子们与他人如何合作的方法。相信这些行为习惯将会为孩子们日后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篇13:学校领导听课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从上海市16个区中选取配置不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闸北、黄浦、普陀3个中心城区和宝山、嘉定2个近郊城区; 每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1所, 共15所学校; 其中7所配置投影幕布, 4所配置平板电视, 4所配置电子白板。于2012年4—5月对上述15所学校的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所有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分别代表小学、初中和高中。共收集学生问卷2 892份, 删除缺失项占总项目条数30% 以上的问卷81份, 获有效问卷2 811份, 有效率为97. 2% 。其中男 生1 462名 ( 52. 0%) , 女生1 349名 ( 48. 0%) ; 小学四年级学生841名 ( 29. 9% ) , 初中二年级学生926名 ( 32. 9% ) , 高中一年级学生1 044名 ( 37. 1%) ; 各年级男、女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980, P = 0. 613) 。

1. 2工具自编“多媒体教学使用情况 ( 学生问卷) ”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及使用倾向性调查 ( 教师问卷) ”。学生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就座位置, 多媒体教学时的灯光控制、学生观看屏幕的舒适度和清晰度、随堂笔记记录情况等和学生人口学特征、视力情况、学习紧张程度、自评学习成绩、每日作业时间等信息。 教师问卷内容包括多媒体屏幕类型、屏幕安装位置。

1. 3方法学生问卷采用自填方法, 由班主任下发问卷, 讲明填写规则, 当场填写后收回。教师问卷由教师填写后收回。以学生自报观看屏幕的舒适度、观看课件文字的清晰度及可记录随堂笔记情况3个指标反映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听课过程的影响; 以多媒体屏幕类型、屏幕安装位置、学生就座位置和教学时的灯光条件作为反映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指标。

1. 4统计方法使用EpiData 3. 1录入数据, 采用SPSS 16. 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 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不同年级学生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主观感受指标比较由表1可见,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36. 9%的学生观看屏幕不舒适, 25. 5% 的学生回答屏幕上的文字多数看不清, 50. 8% 认为来不及随堂记录笔记; 且中学生比例均明显高于小学生 ( P值均 <0. 05) 。

进一步分析发现, 观看屏幕舒适的学生能够看清课件文字以及来得及记录笔记的学生比例也高; 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该3个指标间的关系, 发现观看屏幕舒适度与观看课件文字清晰度及可记录笔记均呈正相关 ( χ2值分别为669. 691, 189. 277, P值均 <0. 01) 。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 2多媒体教学环境因素的年级间分布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使用的多媒体屏幕类型包括投影幕布、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视3种; 在普通教室中屏幕的安装位置包括近门侧、中间和近窗侧3种。本次分析将学生座位与屏幕的相对位置划分为3种类型: ( 1) 前排边侧位, 包括第1排两边各1 ~2列, 第2排两边各1列; ( 2) 后排位, 包括第6排及以后座位; ( 3) 中间位, 除前两类的其余座位。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灯光控制也分为3种类型: ( 1) 拉窗帘关所有灯, 指拉遮阳或遮光窗帘并关闭教室中所有照明灯; ( 2) 拉窗帘关部分灯, 指拉遮阳或遮光窗帘并关闭黑板灯, 后排或远侧照明灯开启; ( 3) 无遮光, 指教学中未拉遮阳或遮光窗帘, 或者教室中未安装窗帘。本研究中, 屏幕类型、屏幕位置和灯光条件在年级间分布未达到均衡 ( P值均 < 0. 01)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2. 3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学生听课过程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以观看屏幕舒适性作为综合反映多媒体教学听课过程的指标, 以多媒体屏幕类型、屏幕位置、学生就座位置、教学时灯光条件等教学环境因素为自变量, 控制年级因素, 拟合模型1。考虑观看屏幕的舒适性不仅受教学环境因素影响, 也与学生的生物学特征、学习兴趣、学习负荷等因素有关。因此, 在模型2中增加学生性别、视力状况、自感学习压力、学习成绩、学习日作业时间等因素。

从模型中可以发现, 多媒体屏幕类型、学生就座位置、教学时灯光条件对学生听课过程具有影响; 两个模型中教学环境因素的OR值变化很小, 可以认为这些因素是多媒体教学中影响学生观看屏幕舒适性的独立因素。在屏幕类型中, 电子白板作为显示终端引起学生不舒适感的比例最低, 与之相比, 投影幕布不舒适比例最高 ( OR = 1. 91) , 平板电视居中 ( OR = 1. 35)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拉闭遮阳窗帘、关黑板灯及部分照明灯的灯光条件引起学生观看不舒适的比例相对最低 ( 33. 9%) ; 而无遮光条件下不舒适比例最高 ( 46. 6%) , 与前者相比OR值为1. 69。此外, 与中间座位学生相比, 前排边侧学生不舒适感的OR值为1. 79。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5,6,7,8], 给教学带来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9,10]。多媒体教学中, 观看屏幕的舒适性与多媒体设备安装是否符合人类工效学原理有关, 而学生能够看得清课件内容、能够记录下主要内容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过程, 而该方面的不足会造成学生视觉负荷和脑力负荷的加重。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 发现多媒体技术规格、学生就座位置和教学时的灯光条件是影响学生听课过程的3个独立的环境因素。

随着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设备的类型不断更新, 技术参数不断提升。大型平板显示器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对比度大、清晰度高、不受空间影响等优点[11]。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电子白板观看舒适性优于平板电视, 可能与2种显示屏幕的尺寸差异有关。我国2011年发布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 ( 草案) 》[12]对40 ~80 m2教室建议选用55 ~75英寸平板显示器, 本研究结果倾向选择上限尺寸。

在3种屏幕类型中, 作为普通教室配置主流的投影幕布观看舒适性最差。目前普通教室中配置的投影仪多为2 500 ~3 000 lx, 投影幕布为84 ~100英寸, 基本达到《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 ( 草案) 》对40 ~ 80 m2教室建议选用的上限要求。但是在投影仪设备的维护管理上存在明显不足。作为教学基本装备, 投影仪的配置通常由区财政统筹, 但维护维修则由学校出资[11], 因此, 绝大多数学校对投影仪的使用缺乏维护, 对流明的衰减和灯泡的更换缺乏应有的技术监管。

多媒体的观看效果受观看的水平视角、垂直视角、观看距离等影响, 这些因素都综合反映在观看位置中, 已有研究报道不同的观看位置特别是不当的位置不但增加视觉负荷, 也容易增加颈部负荷[13]。我国学生座位编排与欧美国家有较大差异, 我国每班学生人数相对较多, 学生座位相对固定, 座位的定期调换也多限于同排左右变动。此外, 我国中小学生一般一天6 ~ 8节课, 也多于欧美的3 ~ 6节课[14]。朱光明[15]就学生座位的编排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 但尚无研究关注多媒体教学中就座位置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本次调查显示, 与中间座位学生相比, 前排边侧学生观看屏幕的不舒适感更强 ( OR = 1. 79) , 不舒适比例分别为33. 9% 和46. 9% 。

已有研究显示, 多媒体教室不安装标准的遮光窗帘, 室外自然光成为一种典型干扰, 严重影响教学效能的提高[13]。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 不用遮光设施 ( 窗帘) 时, 学生观看屏幕舒适感下降。本次调查也显示与使用遮光设施且关闭所有照明灯相比, 教学中关闭黑板灯和部分近屏幕照明灯条件下, 学生观看的舒适感相对更高。

篇14:学校领导听课

领导力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领导力成为学校领导干部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领导力是指领导干部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能力。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把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的课程领导力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明确要求学校领导干部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现状,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

一、听课评课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课程理解力

领导力可以分为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一般来讲,非权力性领导力比权力性领导力的效力、影响力和持久力更强。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都必须适应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对课程、教学有正确的理解,而且要对本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有准确的把握和敏锐的洞察,而这些能力不是靠权力性领导力能解决的。领导干部要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走进课堂,通过听课评课,通过对师生的观察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来把握课程本质,理解课堂教学,从而发挥自身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首先是价值思想的领导。听课评课可以提高领导干部对课程整体思考和系统把握的能力。提高课程理解力,需要领导干部不断学习新课程的设计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但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是常青的。领导干部要发挥课程领导力,就必须把灰色的理论转变成教师能够理解的语言;就需要走进课堂,了解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水平和不同风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通过观察和分析,校长应该获得这样的认识:课程不是单一的教材,还包括师生开发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需要理解文本中呈现的符号,更需要理解这些符号传递出的丰富的信息、不同学科的本质属性及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有了对课程的立体理解,校长就会用动态的、过程的视角引导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引导下,教师才能够较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力。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在2007年8月20日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淀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干部听课要有目的、有设计、有重点、有记录、有反思、有评价”的要求,区教委中教科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海淀区中学领导干部听课记录手册》,提供了听课评课的观察框架。这些举措使领导干部听课前的准备、听课中的观察、听课后的交流更加规范和科学,提升了领导干部系统把握、整体分析课程的能力。

二、听课评课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课程指导力

学校课程实施是检验领导干部课程领导力的关键指标,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领导干部课程领导力的关键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校长需要深入了解教师原有的经历、教学风格、教学能力、专业学习活动等,为不同层级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走进每个教师的真实课堂,在了解教师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把握课程实施中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教师的情况,寻找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实施、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领导干部要特别提醒教师重视把握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比如:课程目标,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学生预期发生的变化。课程内容,即为达成学生预期变化而组织的学习资源。课程实施方式,即为传递课程内容所进行的组织和设计。课程评价,即对教学是否达成预期目标所作的判断。只有把握了这些基本要素,课程实施的基本样式和框架才不会走形。

领导干部进入课堂听课评课,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而且可以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师的期望更加有效地传递给教师。

三、听课评课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课程规划力

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实施的蓝图,校长等领导干部是这一蓝图的总设计师。为了制订课程规划,领导干部需要对新课程理念有准确的把握,更需要通过直接接触教学的主体,了解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敏锐地发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学校课程,调整教学目标,实施分类指导。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在中学领导干部听课记录手册中,要求学校领导干部在每学期结束后,都要对学校的教学情况作出“学期综合分析与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校领导干部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和措施,提高本校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目标达成度。

四、听课评课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课程创造力

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后,特别是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后,学校与教师有了开发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实行校本化改造的权利。这大大激发了学校、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领导干部通过听课评课,能够发现不同的教师在多样化处理教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等方面的新鲜经验。这不仅可以开阔领导干部的课程视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促使他们在对诸多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筛选的基础上,集中教师的智慧,制订富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开发制度和课程实施方案,在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课程创造能力与驾驭能力。

五、听课评课可以使干部的课程领导力产生更加持久的影响

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家保罗·赫塞认为,领导力不是操纵,而是通过对他人的引导,使整个组织取得利益,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赢的过程。因此,领导力的发挥需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思想的沟通、认识的一致,甚至需要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思想的信服。

学校领导干部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正确的把握后,最重要的就是让教师理解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领导干部走入课堂,通过观课及与教师的交流,可以了解每个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以及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师的不同问题。在不断的交流中,教师会逐渐理解领导干部的课程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愿景而努力。

美国学者约翰·加德纳在《论领导力》一书中指出:领导力只是实现团队目标的一个因素,团队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同时也取决于改革者、开拓者、思考者,取决于可利用的资源、民心所向和社会合力等因素。因此,领导者要用自己敬业的精神、优良的作风增强亲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学年开始时就应该制订详细的听课评课计划,并坚决予以落实。这向教师表明:领导干部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领导干部进入课堂听课评课,不仅会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领导干部的所思所想,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学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巩固双方的情感基础。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影响组织成员工作效率高低的首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会使干部的课程领导力产生更加持久、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行政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2018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