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2024-04-10

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通用14篇)

篇1: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清平镇中心小学 马维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 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生自由发言)你感觉这节课与哪些知识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出:与质数和因数有关,因为质因数可能是质数与因数的合称。你真聪明。这这可我们就接着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学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解质因数

今天的课我们先不忙着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出示游戏规则:

(1)把老师呈现给你的数写成两个数或几个数相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得分越高。(2)只能用自然数。(3)不能用1。

(4)每正确写一个乘号得一分,写错一个扣一分。最后以得分高低排序。这几条规则读明白没有?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游戏开始:出示以下几个数:3=

6=

21=

48=

53=

50=

75=

97= 小组活动。

交流展示,并根据实际情况评出最优小组。

按照我们的规则,为什么有的数能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有的数就不能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1)只有合数才能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

(2)取胜的小组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回到课题。你认为那种写法更符合我们的课题? 学生会回答应该把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思考:为什么刚才的规则要求“不能用1”?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不是质数,所以也不能作为一个数的质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刚才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了分解质因数,很麻烦,你们能不能找出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分解质因数?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交流成果。(如果学生不能顺利的用短除法,可以在总结学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引出短除法)

示范一个。如把24分解质因数。小结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把要分解的数写在短除号里。

(2)用这个数的因数中的质数去除,一般从最小的质数开始。(3)直到商是质数为止。

(4)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

用短除法把下列几个数分解质因数。18、25、28、57、60

2、拓展延伸 P111第十一题

有时间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篇2: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写算式、小组合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2、知道质因数,会把一个数分解质因数。

3、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收获和乐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因为讲课之前对学生毫无了解,所以课前利用15分钟与学生交流)

1、同学们,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这里听课,我们应该有什么表示?(欢迎老师们来听课并渲染气氛)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首先,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先介绍一下你自己。(此时对学生说话提出相应的要求,目的是了解一下学生的课堂语言及表达能力)。

2、师:通过刚才和同学们的谈话,老师对大家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我们在这节课上能够愉快的相处。

3、老师也提出几点希望:仔细倾听、认真思考、大胆发言(12个字)能不能做到?(嘴上说不行,老师要看看实际行动)我们先试一下好不好:

看看黑板,今天老师剪了一个大大的“数”字。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好几种数,谁来说一下都学了哪些数呢?(自然数、奇数、偶数、倍数、因数、质数、合数)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准备好了吗?那么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数学世界吧!)

二、情境引入

师:我们大家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

(1)把老师呈现给你的数写成两个数或几个数相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得分越高。(2)只能用自然数。(3)不能用1。

(4)每写一个乘号就得一分,看谁写的乘号多。课件出示:60

三、探究与体验

1.交流学生写出的算式,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式的机会,教师注意板书出不同的算式。

师:把你写的算式介绍一下。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60=2×3×10 ●60=2×5×6 ●60=3×4×5 ●60=2×3×2×5;

如果学生没有写出60=2×3×2×5这种形式,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和介绍自己的做法。

2.讨论写出的算式。让学生先讨论三个因数相乘的算式能不能改写成4个因数相乘的算式,并进行改写。然后观察60=2×3×2×5中的几个因数,在讨论还能不能再改写成更多因数的过程中,了解这几个因数都是质数。最后,教师介绍质因数的概念。

生:第一个算式中10可以写成2×5。生:第二个算式中6可以写成2×3。生:第三个算式中2可以写成2×2。学生说,教师板书出新的算式。

师:现在再看这四个算式,还能再改写出更多的因数相乘吗?为什么? 使学生了解,不能了,因为这几个因数都是质数,除了1再也没有其他因数了。

师:像我们写出的60=2×3×2×5这种算式中,几个因数2、3、5都是质数,这几个因数都叫做60的质因数。

四、分解质因数

1.教师提出:一个质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再提出:任何一个合数是不是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呢?小组合作,至少举出3个合数来验证一下。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找出所有的质因数。

2.交流各组验证的结果。充分交流各组举出的不同例子,教师板书出来。大家对这个结论形成肯定性共识后,教师介绍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师:刚才大家举出这么多的例子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像刚才这样“把一个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教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解质因数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的意思对就可以。

3.学习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先让各组汇报一下本组的方法,然后教师介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师: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也可以用短除法。现在我们一起把35和42分解质因数先用塔式分解法,再用短除法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

师: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先用这个合数的质因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这个合数。如,42的最小质因数是2,先用2去除42,得21;得出的商如果是质数,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边说边完成分解的过程,并写出分解式。

五、尝试联系

1、把 10、20、27分解质因数。

2、下面各算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①34=2 X 17 ④36=4 X 9 ②12=2 X 2 X 3 ⑤15=3 X 5 ③18=1 X2 X 3 X 3 ⑥7 X 5=35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七、布置作业

课本“练一练”

篇3: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一、数的质因数分解

在教学数的质因数分解之前,先要理清一些概念。什么是质数(也叫素数),什么是合数,什么是质因数,都应该让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最好用定义加解释(诠释)的方法(因为下定义的方法比较抽象、概括),解释之后,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讲解质数,可如此进行: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既能被1整除,同时也能被自己整除的数,叫质数(素数),如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共八个。讲解合数也同样用这种定义加解释加具体例子的方法。在学生对质数与合数形成概念之后,可引导他们讨论一下数1,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数1既不列入质数内,也不列入合数内。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100以内的质数表(共25个质数),其中20以内的质数共八个,即2、3、5、7、11、13、17、19,最好能让学生记住。如果一时看不出来,可让学生进行试除加以判断。

分解质因数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太好理解,而且在开始学习时,学生还认识不到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用处而不加重视。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指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首先,需要讲清质因数,然后再讲分解质因数。这两个概念都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入。例如,教师可举一些例子,把几个合数改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8=3×3×2,18是合数,3、3、2是它的质因数。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直观地理解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了。分解质因数可用连乘积的方式,如分解630这个合数可用下面这种方法:630=2×3×3×5×7=2×32×5×7。

学生理解了这些概念后,我们应该提醒他们掌握质因数分解法,一般每次都先用最小的质因数来除,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先用一个合数来除,再把这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连乘积。例如12000=12×1000,然后再把12和1000分别分解成质因数连乘积的形式:12000=12×1000=2×2×3×2×5×2×5×2×5=25×3×53。除1外,任何整数只能分解为一种质因数连乘积。对这个问题这里不作论证。教师可掌握这个内容,不必讲给学生。

二、最大公约数的求法

在讲解最大公约数的求法之前,需先理清什么叫公约数。这个问题的讲解,也应从复习约数开始较为妥当。比如举出12和18两个数的所有约数(2、3、6),然后再指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6)。分解质因数一般用连乘积的形式,然后把所有的公共质因数按指数最小的拿出来相乘。例如求210、630、1155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按如下步骤来进行。先把各数分解成质因数连乘积的形式:210=2×3×5×7;630=2×32×5×7;1155=3×5×7×11。然后取公共质因数,即取3、5、7这三个数,其中公共质因数3,有二次方和一次方,公共质因数只能取最小的,因此,只能取3的一次方的,即取3。取最大公约数也用这种方法,学生会很容易求出。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计算中容易出错误,应引起注意。最大公约数的求法中,还有些特殊情况应向学生指出。教学中对特殊情况,也应通过实例启发学生认识清楚。

三、最小公倍数和约数的求法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也要先举出一些实例,明白什么是公倍数,再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概念。例如12、20和45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因为任何小于180的数都不能同时被12、20和45同时所整除,而180则同时能被这些数整除。12、20和45的最小公倍数用下面的格式来表示:[12,20,45]=180。求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要用到质因数分解的方法。例如求12、20和45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三个数分解成质因数连乘积的形式,即12=22×3;20=22×5;45=32×5。

用质因数分解法求约数也很有效。学生如果切实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于将来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比如630能被5×7=35整除,得18。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可以把质因数连乘积中的5×7移到前面,即630=5×7×2×3×3=35×2×3×3。因此,630能被35整除,所得的商恰是2×3×3=18。这里不再作具体地论证和举例。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学质因数分解这部分内容,一是要给学生讲清概念,而讲概念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例子;二是要放慢教学的节奏,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要给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三是老师在讲解时,要注意方法,要做到深入浅出,等学生真正理解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讲解。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质因数分解这部分内容,不会成为学生成绩下滑的节点。

摘要:教学质因数分解这部分内容,一是要给学生讲清概念,二是要放慢教学的节奏,三是要注意方法。这样,教学质因数分解这部分内容就不会成为学生成绩下滑的节点。

篇4:巧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解题

【例1】一批工人搬210块砖,若工人增加6人,那么每人就少搬4块,原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因为砖的块数是210块,而且砖的块数210=工人人数€酌咳税岬目槭纱丝梢灾拦と巳耸?10的一个因数,我们可以从210入手,把它分解成质因数:210=2 5 7,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砖的块数210=工人人数€酌咳税岬目槭芍?10写成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我们对210的质因数进行适当的组合可得到7种不同的情况:

210=(2*5)*(3*7)=10*21

210=(2*3)*(5*7)=6*35

210=(2*7)*(3*5)=14*15

210=(5*2*3)*7=30*7

210=(2*3*7)*5=42*5

210=(3*5*7)*2=105*2

210=1*210

再由题中“工人增加6人”可知一个因数变化后比原来的大6;由“每人就少搬4块”可知另一个因数变化后比原来的小4。根据这个条件,我们可以轻松地从7种形式中找出符合题意的两种:210=101,210=145,其中比另一种分解形式中的因数小6的数就是原来工人人数,由此得出原来工人的人数是15。

【例2】俞老师带一个班的学生去种树,学生恰好被平分成四个小组,并且师生每人种的棵数一样多,共种树667棵,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与解】因为师生每人种的棵数一样多,种树的总棵数667=每人种的棵数€资ι耸萏庖饪梢灾溃耸仁ι耸?,要求学生就必须知道师生人数,而师生人数是667的一个因数,所以我们需要将667分解质因数:667=239。那么质因数23和29中哪个是师生人数呢?题中“学生恰好平均分成四个小组”,说明学生人数是4的倍数,也就是说师生人数少1的数是4的倍数,在23和29这两个质因数中只有29符合这个条件,所以这个班的师生人数为29,学生人数就是29-1=28人。

【练一练】

1.1055名学生组成迎宾方阵,若每排增加12人,就减少了20排,原来每排有多少人?

篇5:分解质因数法解题教案

专题解析

通过把一个合数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因数,来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叫做分解质因数法。

许多题目,特别是一些竞赛题,初看起来很玄妙,但它们都与乘积有关,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解。因此,掌握并灵活应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能解答许多一般方法不能解答的与积有关的应用题。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可为一些数学问题提供新颖的解法,有益于开辟解题思路,启迪创造性思维。

例题精讲

1、有60个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去慰问解放军叔叔,每组不少于6人,不多于15人。有哪几种分法?

巩固、有168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10颗,也不能多于50颗。共有多少种分法?

例2、一个数的平方等于324,求这个数。

巩固:一块正方形田地,面积是2304平方米,这块田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15平方厘米,长比宽多6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巩固、甲数比乙数大9,两个数的积是792,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例4、把15、22、30、35、39、44、52、77、91这九个数平均分成三组,使每组三个数的乘积都相等。这三组数分别是多少?

()×()×()=()×()×()=()×()×()

巩固,把40、45、6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分成两组,使两组四个数的乘积相等。()×()×()×()=()×()×()×()

5、有四个学生,他们的年龄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数相乘的积是5040。四个学生的年龄分别是几岁?

巩固1:四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9305,这个四奇数分别是多少?

例6、王老师带领一班同学去植树,学生恰好分成4组。如果王老师和学生每人植树一样多,那么他们一共植了539棵。这个班有多少个学生?每人植树多少棵?

巩固1:王老师带同学们擦玻璃,同学们恰好平均分成3组。如果师生每人擦的块数同样多,一共擦111块,那么,平均每人擦了多少块?

巩固2:有3250个桔子,平均分给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剩下10个。已知每一名小朋友分得的桔子数接近40个(不等于40)。求这个幼儿园有多少名小朋友?

7、小明用2.16元买了一种画片若干张,如果每张画片的价钱便宜1分钱,那么他还能多买3张。小明买了多少张画片?

巩固:将750元奖金平均分给若干个获奖者,如果每人所得的钱数化成角为单位的数就正好是得钱人数的12倍,求获奖人数和每人分得的钱数。

8、在等式35×()×81×27=7×18×()×162的两个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最小的数。

巩固、自然数a乘以4752,所得的积正好是自然数b的平方。a最小是()。

9、求在625×1024×15×70的积末尾0的个数。

巩固:84×300×365×(),要使这个连乘积的最后五个数字都是0,在括号里最小应填什么数?

巩固2:已知5个数依次是13、12、15、25、20,它们每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4个数;这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3个数;这3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2个数;这两个数相乘最后得1个数。问最后这个数从个位起左数,可以连续地数到几个“0” ?(第二届“华杯赛”决赛二试题)

10、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母亲对孩子们说:“你们是否发现在你们中间,大哥的年龄等于两个弟弟年龄之和?”儿子们齐声回答说:“是的,我们的年龄和您年龄的乘积,等于您儿子人数的立方乘以1000加上您儿子人数的平方乘以10。”从这次谈话中,你能否确定母亲在多大时,才生下第二个儿子?

巩固.小英参加小学数学竞赛,她说:“我得的成绩和我的岁数以及我得的名次乘起来是3916,满分是100分。”能否知道小英的年龄、考试成绩及名次?

综合练习

1、将37分为甲、乙、丙三个数,使甲、乙、丙三个数的乘积为1440,并且甲、乙两数的积比丙数的3倍多12,求甲、乙、丙各是几?

2、1×2×3ׄ×40能否被90909整除?

3、ABC×D=1673,在这个乘法算式中,A、B、C、D代表不同的数字,ABC是一个三位数。求ABC代表什么数?

篇6: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解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学习乐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与区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重难点突破:

1、从研究团体操表演中各方阵人数的特点这一情境入手,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把每个数的因数罗列出来,思考: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进一步研究,验证,概况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再出示几个数,让学生学会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评判,以达到辨析概念的目的。

2、在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合数进行分解,然后从学生中选择用塔式分解式的方法,进行交流,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然后学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学习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格式,然后学生自己试算,然后归纳步骤。

教学要点:

1、认识质数和合数。围绕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这些数的特点。教师在学生思考后可适当引导,看组成方阵的人数与它们的因数有关系吗,让学生观察因数的个数,初步得出这些数因数的个数都在两个以上的结论。再利用学具摆一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列举的个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得出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可分成质数、合数和1。

篇7: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5、13、21、32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2.把上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5=(   )×(   ) 13=(   )×(   )

21=(   )×(   ) 32=(   )×(   )

教师:填出的这些数与原数有什么关系?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新授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什么数仍能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合数能,质数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下面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6、15、24、28

6=2×3 24=2×12

15=3×5  =3×8

=4×6

28=4×7

=2×14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还有合数12、8、6……根据刚才的结论又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些合数用最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24=2×2×2×3

教师:6和15还能不能用更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为什么不能?

明确:这些因数都是质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质因数)

根据黑板上的例子说一说什么叫质因数?

4.反馈练习

6的质因数有( ).2和3是6的( )

2和3还是谁的质因数?24的质因数有哪些?

28的质因数有哪些?

如果说3和5是质因数对吗?怎么改?

(12、4、6……)这几个因数是不是质因数?

5.现在我们是把一个合数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原结论中添上“质”字,去掉“1除外”.

同步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三、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35分解质因数是35=1×5×7 (   )

(2)60分解质因数是60=2×3×10(   )

(3)27分解质因数是27=3×3×3 (   )

(4)14分解质因数是2×7=14 (   )

2.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1)口答:4、6、8、9、10.

(2)笔答:16、18、54.

3.把9、90、900分解质因数,你发现什么?

四、小结

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8    12    16    24    54    72

2.下面的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的.

10   21    27    35    49    50

篇8:利用因数分解巧解数谜问题

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很多数学家都表现出他们对数字的热爱.数学家哈代 (G.H.Hardy) 在去医院看望他的学生——印度数学家玛努金时, 为了打开话题, 哈代说:今天乘坐的出租车号码1729是一个无趣的数字.玛努金说:不, 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字, 它是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成立方和的最小数.这个关于数字的小游戏, 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数字的兴趣, 对数字的研究.

数是所有平民百姓都能看得懂的东西, 数字问题, 题目大家都可以明白, 但是解决数字问题的内涵却是非常大的, 著名的费马猜想就是关于数字的问题.

数谜, 是谜底为某些数字或数的谜, 即数学问题以猜谜的形式出现, 因此十分有趣, 容易引起大家思考.一般解数迷问题会用到“穷举法”、“逐步推算法”、“解方程法”、“解不等式法”.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 对于一些特别的数, 可以利用因数分解方法, 为解决数谜问题带来极大的便利.

下面是“希望杯”竞赛中的一道题目.

例1 有两个两位数, 它们的差是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它们的积是个、十、百位上数字相同的三位数, 求这两个两位数.

分析 一看到此题, 设这两个两位数为x, y, 则undefined代表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 undefined, 由于所求未知数是两位数, 涉及数字少, 大多数人会设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10a+b, 10c+d, 然后想办法求出a, b, c, d.这样做下去, 运算容易出错, 且不易求出a, b, c, d.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一想, 从等式undefined的右端出发, 利用等式左边是乘法运算, 等式右边undefined的个、十、百位数字相同这一特点, 把undefined分解为B×111, 进一步, 要知道111又可以分解为3×37, 这道题解题的突破口便出现了.下面详细写出解题过程.

解 设这两个两位数为x, y, 则

undefined

∵37整除x×y, 37是一个素数, x, y均为两位数,

故x, y中必有一个为37.

由于37×37>1000,

∴37必为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

然后另一个两位数为3×B, 对B进行试验, 使37-3×B为一个各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不难试出B=5.故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37, 15.

例2 求一个是完全平方数的四位数, 它的前两个数码和后两个数码分别相同.

分析 解这道题的突破口也是因数分解方法, 学会把一些完全未知, 但又规律的数字分解, 需要一定的经验和对数的了解、熟悉.兼顾统筹, 解起数字问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解 四位的完全平方数必是一个两位数的平方,

设undefined

∴11整除undefined

∴11整除undefined

然后考察undefined的可能性:44, 55, 66, 77, 88, 99, 便知undefined为88.故这个完全平方数为7744.

小结 看到一些有重复数字的数, 如undefined这样的特殊数字, 而题目中牵涉这些数字的等式有牵涉乘法运算的, 不妨可以考虑一下因数分解, 将为解题带来极大的便利.

数谜是一种有趣的数字游戏, 可以锻炼各种数学思维, 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看看有关数谜的书, 从中体会数字游戏的乐趣, 将会获益良多.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因数分解巧解数谜问题的两个例子.

关键词:数谜,因数分解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艾伦.保罗士.数盲——数学无知者的世界[M].柳柏濂, 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篇9:分解质因数

①2和5是质因数; ( )

②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 )

③24分解质因数:24=1×2×2×2×3; ( )

④8分解质因数:8=2×2×2; ( )

⑤30分解质因数:30=5×6; ( )

⑥21分解质因数:3×7=21。 ( )

3.用短除式把34,54,72分解质因数。

篇10:《分解质因数》的教学反思

第一,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教学落实不到位。

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引出了质因数的定义后,学生对质因数的理解还是可以的,但对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就处理得不够好,我只是通过60=2×2×3×5这个例子指出60这个合数可以通过2、3、5这几个60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像这样的表示方法就叫做分解质因数,接着课件显示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指出分解质因数的书写格式要注意的地方后就直接进入几个式子是否是分解质因数的判断练习。其实在练习之前,我还可以抓住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这两个意义的重点词提出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指出质因数是一个质数,这个质数是对应合数的因数,而分解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表示形式,是用几个质因数想乘的形式表示一个合数。经过这一强调后再来做相关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二,要明白什么时候该老师讲,什么时候该学生讲。在教学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我本来的设想是想让学生去说,想经过他们的思考去认识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一般规律,这样印象会更深刻。想不到这种方法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后来老师的点评中也强调了各步骤中的细节问题,但在学生练习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像短除法这样操作性步骤性强的基础性的知识,刚开始还是由老师来讲解比较好,因为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初灌输的知识它们很快就会定型,所以繁琐性的问题还是由老师讲比较好。但如果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发现的知识点,还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作引导便可。

篇11: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分解质因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

7、例8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2.让学生学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引出课题

分解质因数(和学生解读课题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二、新授

(一)质因数

1、出示例7:在5=1x5、28=4x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

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那几个数是质数?

学生读题、观察,指一名回答。

1和5是5的因数,4和7是28的因数,在1、5、4、7中,5和7又是质数。像5和7这样的数,既是因数,又是质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质因数。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质因数也不能单独存在,我们必须说明它是哪一个数字的质因数。

什么样的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呢?

学生讨论5和28的区别,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质数只能写成它本身乘1,而合数可以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为分解质因数做准备)

引导学生把28分成3个质数相乘的形式28=2x2x7.2、大家试一试,你能把下面的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15=()X()

26=()X()

42=()X()

66=()X()

(二)分解质因数

1、出示例8: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

X 15

/ X 5

30=2X3X5 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2、自我检测。

做一做:下面各算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为什么?你能用刚

才学过的方法把错题改过来吗?

①34=2 X 17

④36=4 X 9 ②12=2 X 2 X 3

⑤15=3 X 5③18=1 X2 X 3 X 3

⑥7 X 5=35

3.除了塔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15

30=2x3X5

4.自我检测:

把10、27分解质因数。(找几名同学演板,而后分析。)

三、巩固练习

下列各式是分解质因数吗?为什么?

(1)8=2×4

(2)12=2+3+7

(3)15=3×5×1

(4)20=2×2×5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

课本3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

=2

X 2 X 7

合数 =质数X质数X质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分 解 质 因 数

单位: 商水县新城办王化宇小学

姓名:杨全英

篇12: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一、“意义建构”与“本质定义”

任务: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 你能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在头脑里拼一拼, 并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拼法。

交流:学生说拼法和相应的乘法算式 (屏幕上相机展示拼法和乘法算式, 最后留下三个乘法算式) :4×3=12, 6×2=12, 12×1=12。

定义倍数、因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 由此可以写出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看算式4×3=12, 我们知道4、3是乘数, 12是积。乘数和积之间还存在另外一种特殊的关系:12是4的倍数, 12正好是4的3倍;4是12的因数。师边说边在算式上用箭头直观表示 (如下图) :

板书:12是4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举一反三:谁来说说3与12的关系, 可不要说反了。根据6×2=12, 12×1=12这两个乘法算式, 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

沟通小结: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在乘法算式中, 积与乘数的关系就是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积是乘数的倍数, 乘数是积的因数。

提纯巩固关系:给你们两个数, 你们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 (逐一出示) 8和2 3和15 3和7 4和0

“倍数和因数”传统上, 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 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 概念揭示学生从抽象到抽象, 没有亲身经历的过程, 概念的获得刻板、冰冷。苏教版现行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活动入手, 提取活动中的研究对象“三个乘法算式”, 激活并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 进而让学生生动、有意义地建构“倍数、因数”的意义。这种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上, 从具体到抽象感知和理解概念, 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是一种意义建构。

1. 改动手操作“拼长方形”为“想象拼长方形”

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行为活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要有思维。“拼长方形”活动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 也都能顺利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再操作不能引起新的思维, 也不能生成新的知识。因此,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象活动, “短、平、快”直奔研究对象“三个乘法算式”。

2. 建立模型, 凸显倍数、因数相互依存的本质关系

倍数与因数是一种关系, 客观存在于具体的两个自然数之间。因此, 要通过完整的语言表达关系, 让学生体会这种关系。以4×3=12为例, 教学改变原来定义的叙述:12是3和4的倍数, 3和4都是12的因数, 紧扣倍数和因数两数关系的本质——相互依存, 直接组块定义倍数、因数, 打破“因倍关系”的乘法意识, 避免学生把“因倍关系”理解为是三个数的关系。概念揭示的同时用直观图表示, 建立模型。练习时改“乘法算式说关系”为“一组两数说关系”, 既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更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为下面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铺垫。同时, 巧妙处理“0的特殊性”问题, 统一因倍关系的研究范围, 自然流畅。

二、“为错误而教”与“对话生成”

找一个数的倍数:

(1) 学生说一个6的倍数, 还能说一个吗?

(2) 学生按要求写出6的倍数:从小到大全部写出来。

(3) 省略号表示:教师巡视, 能全部写出来吗?怎么表示?

(4) 确定第一个, 有序找:写出来了吗?查一查, 6的倍数第一个到底是谁?再查查, 第二、第三个又分别是谁?

(5) 讨论交流, 揭示方法:6的倍数第一个是谁?第三个呢?怎么找的?按顺序从小到大找6的倍数怎么想?

(6) 巩固练习:找2、5的倍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

(1) 6的倍数会找了, 那谁来说说6的因数有哪些? (板书:6的因数有:

1、2、3、6。) 你们怎么想的? (想除法算式6÷ () = () , 没有余数。)

(2) 找36的因数:会找吗?不要吹牛噢!找36的因数, 老师也有要求:看谁找得全, 没有遗漏;找得快, 方法巧妙。开始。

(3) 反馈交流, 揭示找法、写法:请找得最快的同学谈谈想法。 (用除法, 一对一对找。一对空开写。)

(4) 小结试练:找一个数的因数, 用除法, 从1开始一对一对找, 这种方法怎么样?用这样的方法口答:说出2、5的因数。写出15、9的因数, 看谁找得又快又全。

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问题出在写一个数的第一个倍数总把最小的本身遗漏, 学生认为一个数的倍数总比自身大。难就难在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1.接纳错误, 对话生成

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分析:学生受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限制, 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 作为教师, 当学生有了错误, 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站在学生的角度, “顺应”他们的认知, 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对话场”, 放手让学生尝试寻找“6的倍数、6的因数、36的因数”, 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发现、完善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 彼此分享经验、沟通交流, 生成新方法。在错误的校正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2. 因数寻找, 塑造兴奋点

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难点, 如何突破?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坡度设置, 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 提升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让学生的思维永远处于兴奋状态。先找“6的因数”, 个数少, 学生很容易全部找到, 获得成功体验。同时与找“6的倍数”形成对比,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方法不同, 意义也不一样。接着让学生找“36的因数”, 熟悉的场景让学生跃跃欲试, 激起他们思维的兴奋点, 并适时提高要求:又全又快。师生交流, 相互评价, 学生主动建构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总结方法, 提升水平,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三、“丰富特征”与“启迪智慧”

我们都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了, 大家再来找找其他数的倍数、因数。

对比找: (1) 8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 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

(2) 7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 7的因数有_________。

(3) 1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 12的因数有____________。

填空: (1) 8的因数的个数一定比8的倍数的个数______________。

(2) 8的因数不一定比8的倍数__________。

填表:

要全面形成倍数、因数的概念, 学生除了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外, 还得认识倍数、因数的本质属性。因此教材分段在“试一试”后面安排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研究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个数、最大、最小的特征。教学通常按部就班, 学生试找其他自然数的倍数、因数, 然后组织观察、比较, 交流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这样的教学显得很突兀, 学生“被接收”。“知识关乎事物, 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 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 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 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对倍数、因数内涵的挖掘, 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的掌握, 更是让学生发现概括特征的需要, 总结要有力, 从中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自然地释放学生的潜能, 开启心智。因此, 教学有意设置对比统一的情境:找同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一方面让学生继续巩固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清晰地感知到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个数不同。三组类比练习后让学生“填空”, 学生自然聚焦倍数、因数的个数与大小, 直观感性。理性概括“填表”, 特征明晰, 学生总结水到渠成。教学从直观到抽象, 学生做中感悟, 既获得了知识, 更是经历过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方法。

篇13:数学教案-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判断质数、合数:6,3,28,12,11 师:这些数中是质数的有哪些? 生:有3,11 师:这些数中合数有哪些? 生:有6,28,12 师:同学们能这么快就能准确判断,看来大家在上节课的收获是很大的,如果你继续努力,相信这节课你的收获会更大的。

2、引出新知,分解质因数的形式

师:一个质数如3,它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就能写成3=1×3,而合数就不同了,如12,写成12=1×12,12=2×6,12=2×2×3,12=3×4,教师还能再把这个数字往下拆12=3×2×2

二、学习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师: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拆数吗? 生:能

师:请把合数6和28像老师这样拆,进行拆数的要求是:拆到不能拆了就算完。

生在练习本上拆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里面有它的因数全部都是质数的算式吗?

生:生,观察找出:6=2×3 12=2×2×3 28=2×2×7 师:其他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的有合数,有的有1 师:我们把这些算式擦去,剩下分解质因数的形式

2、揭示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引导学生圈重点词,理解概念

3、教授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①塔式分解法

师:较小的数,我们能直接写出它的质因数,而较大的数,我们直接想有困难时,就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同学们想不想学,能大家介绍塔式分解法。

②短除法 着重讲短除法 A、短除法的书写格式 B、数的特征

C、分解质因数除到商为质数为止

D、最后找出质因数,写成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合数=左边,质因数=右边 ③看书巩固

篇14:《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叶润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认识质因数;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什么叫公因数和?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和?

2、填空:

27的因数是(); 18的因数是(); 27和18的公因数是(); 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3、填空。

(1)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

(2)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短除法的符号及表示的意义

2、教学分解质因数和质因数的含义

(1)课件出示: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33=11 ×3

11和3就是33的质因数。

(2)教师强调:每次都要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合数写成除数和商连乘的形式。(3)让学生尝试举出这样的例子。

3、练习

用短除法把下列合数分解质因数:16 24 54 72

4、教学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2)教师讲解:先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短除,再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短除,最后将公有的质因数2和3乘起来得到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6。

(3)教师强调:每次都要用质数做除数,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4)课件出示互质数的含义(5)让学生举几个互质数的例子

(6)想一想: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谁来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用短除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 和 9 42 和 54 15 和 9 16 和 48

五、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你还有哪些体会?

上一篇:听符永平老师讲课感想下一篇:行开眼界作文800字